质量监控生产管理论文范文

2023-09-23

质量监控生产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构建作为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是职业教育应对和把握经济社会全面转型背景下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质量文化的内涵解析,诠释了职业教育质量文化的定义与层次结构,探究了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在明确职业教育发展导向、汇聚各方优势力量、完善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的价值功能。通过变革质量观,树立现代质量观念,构建政府宏观管理与院校领导微观管理协调并进的管理机制,形成立体式保障体系,促使职业教育的质量文化建设有效开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质量文化 内涵 价值 构建

[作者简介]陈爱华(1961- ),女,浙江金华人,金华市技师学院副院长,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技工教育;杨成明(1989- ),男,内蒙古阿拉善人,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张棉好(1970- ),男,江西玉山人,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浙江 金华 321004)

职业教育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2014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将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改善职业教育质量作为重点任务。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由此可见,通过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促使职业教育获得良好的社会认可和更大的发展潜力,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获取发展良机的重要内容。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形成具有职业教育自身特色的质量文化。职业教育质量文化的形成,不仅促使职业教育的参与者、管理者在观念层面形成质量意识、质量追求以及质量自律的精神,而且促使社会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等保障职业教育质量机制的不断完善,对于全面改善职业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内涵的解析

1.质量文化。质量文化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并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进步不断发展。①之所以诞生这一概念,是由于工商业界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逐步意识到唯有不断提升服务和产品质量方能获得优势,由此也促使社会各界关注企业质量文化。对质量文化概念的界定,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周叶等人认为:质量文化是以质量价值观念为核心,在企业与社会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自觉形成的关于质量问题的意识、价值观念、道德取向、行为准则、企业制度与环境等多方面内容。②刘乐民认为:质量文化是以质量为中心,基于物质文化基础之上的质量规范、质量改进精神、质量意识等各类精神文化活动的总和。综合不同学者的观点,可以将质量文化理解为企业和社会在生产发展过程中,自觉认知并逐步形成的关于质量目标、质量监控行为、质量观念等方面的“认同感”。③具体可分为物质层面(科学技术与水平、财富数量、人力资源状况等)、行为层面(管理奖惩模式、科学技术应用模式、人力资源的分配与评估模式)、制度层面(法律体系、奖惩制度、标准化与规范体系等)和精神层面(维护社会质量文化的权威、追求社会效益等)四个部分。其中,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具有较高的易觉察性,属于质量文化中的浅层内容;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具有不易觉察性,是质量文化较高层面的内容。④

2.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近年来,伴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日益关注职业教育质量问题。如何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强化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和个体持续发展的能力,成为职业教育研究者的研究重点。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形式,有助于职业教育跳出教育圈,科学借鉴社会和企业在提升质量方面的成功经验。职业教育质量文化,是指职业教育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同参与主体自觉形成的关于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价值观、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及传统习惯等内容的总和。质量文化自身的层次性也形成了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的结构起点。由此,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的四个层面依次为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物质层面(见图1)。

第一,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物质文化,营造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物质文化环境,具体包括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需的经费支持、师资队伍、教学实训条件、社会环境的支持体系等,从而形成塑造现代职业教育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坚实的基础。

第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行为文化,形成各方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质量改善的局面,具体包括各种管理和奖惩模式、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人才培养与评价模式、经费分配与效果评估模式、领导决策行为、群体对于计划的落实等。

第三,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文化,促使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过程的规范化、有效性,具体包括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奖惩制度、教师准入制度、各级各类法律制度、质量管理预评估制度等。

第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精神文化,形成全社会关注职业教育质量的价值理念,具体包括以人为本的质量观、人才培养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良好工作作风等注重质量提升的价值认知观念和自觉意识。

二、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的价值功能

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的形成是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的管理部门、社会企业以及职业院校树立“质量至上”的价值理念、开展高质量管理活动与实践的基础,这对于培养符合时代发展所需的各类型、各层次人才与个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有助于调动从顶层设计的管理者到一线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促使凝聚各方力量、汇集各方智慧助力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的最终形成。因此,职业教育质量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为以下几方面的价值功能:

1.明确发展导向,为质量提升树立行动指南。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的构建关键是形成职业教育发展的质量价值观,促使职业教育发展的合规律性、合要求性。职业教育本质上作为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拥有自身独特的人才培养规律和办学规律,即强调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性和办学过程中的开放性。职业教育质量文化的形成便是指导职业教育实践和人才培养模式避免囿于普通教育的基本发展模式,造成人才结构、规格与市场实际需求相脱节,促使职业教育在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师资选拔等环节凸显实践特色。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形成符合工作实际环境的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营造仿真培养环境,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真实的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等进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不断提升人才规格与市场实际需求的匹配度。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建设是促使职业教育遵从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加强校企合作的办学规律,通过职业院校与社会企业积极合作,实现社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教学实训基地完善、培养计划制订、学科课程设置、教学质量评估等环节,在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同时,促使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更符合自身的人才培养和办学规律,凸显职业教育自身特色。

2.凝聚内外力量,为质量提升汇聚各方优势。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加强与社会企业的积极合作,及时将市场的实际需求转化为职业教育的办学风向标,从而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提供的服务与市场实际需求的吻合度。职业教育外部的管理者、决策者、社会企业逐步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设计、提升措施实施、质量监控和质量评价的全过程,体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开放性特征,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发展视角借鉴的扩跨界性与评价机制的外部参与性。对于职业教育内部来说,有助于职业院校内部形成“质量至上”的价值观念,在职业院校质量目标制定、质量过程监控机制、质量结果评价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以校领导为引导,通过建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促使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职业院校质量提升全过程。营造质量提升的氛围,促使全体教职工逐步在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形成使命感和责任感,⑥并以质量提升为向心力,将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渗透于学校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科研活动等各方面,实现职业教育质量文化构建的常态化、自然化。

3.完善各方机制,为质量提升构建保障体系。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的形成,不仅体现了职业教育的不同参与主体在价值观念上对于改善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视,而且还需在物质、行为、制度等方面形成保障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有效机制。首先,职业教育的物质文化建设主要体现为办学条件(师资、技术、设备等)的改善、校园环境的优化和学校品牌的铸造。毕业生就业质量作为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校园环境的优化是提升职业教育毕业生质量的物质保证。塑造职业院校的品牌,有利于职业教育在当下的发展处境中增强竞争实力、树立发展自信,对于形成职业教育的物质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构建职业教育的行为文化,对于作为建设主体的各级领导干部与普通教职员工质量提升的行为理念、行为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领导干部,要将质量意识不断融于办学理念、运行管理机制、决策行为等各方面,确保质量文化建设落到实处。通过管理机制和决策机制的变革,发挥教职员工在职业院校质量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培育其在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建设中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得职业教育质量文化的构建从提升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做起。最后,制度文化的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规范化、科学化的有效保证,而质量文化的构建又反作用于职业教育各项制度。这不仅有利于职业教育相关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而且有利于职业院校内部各项保障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的评价标准、质量提升实施细则等的完善。最后,通过质量文化的不断形成,促使职业教育的全体参与者在职业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逐步树立质量意识并形成质量价值观,从精神意识中监督自我,保证质量文化建设的持续性、有效性。⑦

4.规范和约束,确保质量提升的有效性。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旨在形成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质量保障机制,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在此过程中构建的法律制度、行为准则、内部机制等,都对各级职业教育参与者形成规范和约束作用。这不仅因为在质量文化构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实体准则或意识准则等都会影响职业教育参与者原有的工作态度、行为举止,促使他们各方面的具体行为更加符合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要求和规范,⑧还会改善以往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如质量文化建设文本形式化、职教师资“双师”能力不足等问题,促使现代职业教育朝着更健康、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三、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的构建策略

质量文化作为职业教育发展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新常态”背景下,有效把握和应对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铸造自身发展特色、形成自我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因此,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对于职业教育形成强大的发展实力、绘制宏伟的发展蓝图具有重要意义。

1.变革职业教育质量观,树立现代职业教育质量观念。现代职业教育的质量文化建设亟须解决对质量文化建设的认知偏差问题。首先,铸造职业教育发展特色,创新职业教育质量观。伴随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需求类型和结构多元化的现状,要求职业教育院校结合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特点,着重培养符合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不断形成具有发展特色的职业教育。通过发展求异来形成特色,以特色提质量。其次,注重职业教育过程质量的监控。职业教育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质量提升不仅需要结果性评价,更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努力实现对于教学过程、学生实践过程的动态性质量监控,做到早发现、早解决,从而保证最终的教学质量。⑨最后,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职业教育质量观的终极目标。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取的灵魂,在我国大力构建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只有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机制,营造创新氛围与环境,不断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2.注重政府宏观管理与院校领导微观管理的协调并进。政府作为社会组织正常、有序运行的宏观管理者和指导者,在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建设过程中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具体表现为:构建职业教育统筹协调的组织管理体系、第三方独立监督和评估组织等,通过提升职业教育的管理效率、评价有效性来助力职业教育质量文化的建设;不断完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核心的附属法律法规和资格制度体系,促使职业教育制度文化的形成;加强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和社会宣传,促使职业教育的应然价值获得正确的社会认知,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等。⑩

与此同时,职业院校领导作为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不仅要树立自我质量价值观念,不断强化质量意识的重要性,还应积极实现管理制度的创新与改革,使得院校的管理制度与质量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建设相一致。具体表现为:注重管理制度刚性与柔性的结合,既要考虑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许多管理制度的原则性,还要根据情况的复杂性、多样性,针对不同对象体现灵活性原则。尤其对于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过程中涌现出的“怪才”“偏才”,应适当提供宽松的环境,允许他们通过多样化、个性化教学方式,来实现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和特色形成的目标。11

3.构建立体式保障体系,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各层质量文化的形成。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不仅要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保障体系,还要形成相应的质量保障机制,为职业教育各层质量文化的构建提供立体式保障。其中,职业教育质量文化构建的横向保障体系具体包括: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奖惩制度、发展经费保障机制、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教育管理体系、科研保障体系、社会企业参与机制等多方面内容。纵向保障机制具体包括(见图2):国家层面关于政策法规的完善、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对于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责任认定、职业教育相关质量标准的制定、国家级质量检测评估机构与机制的建立等;地方层面关于地方相关政策与规定的完善、地方一级质量检测评估机构与机制的建立、质量评价的反馈与调节机制等;职业院校具体职责包括:管理者和全体教职工质量目标的制定与认同、质量价值观的形成、学校质量监测与评估准则的制定、学校内部质量提升奖惩制度的完善等。通过立体式保障体系的构建,积极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各层质量文化的形成。

4.评估职业教育质量文化现状,制订具有可行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质量文化建设计划。明确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现状,是职业教育开展全面质量文化建设的基础。对于职业教育质量文化现状的分析,需要明了职业教育外部环境的现状,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现状,社会企业对于职业教育的认知现状,职业教育发展在经费支持、法律保障、社会支持等方面的环境现状等,以此确立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总目标和总策略。同时,还需要反省职业教育内部在领导质量文化建设理念、教职员工质量价值观的树立、质量管理、已有质量标准的制定、教职员工的参与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通过明确职业教育内外部的发展实际,继而在国家层面制定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总目标和总方针。在此基础上,地方职业院校应联合校企合作企业与相关机构,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院校的实际来确立相应的质量文化建设目标,制订有可行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设计划,并根据建设进程的具体情况实时动态监测和调整,确保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建设有步骤、有效率地顺利开展。12

[注释]

①唐华生,叶怀凡.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的价值探索与路径选择[J].学术论坛,2007(3):181.

②周叶,周建设,柴京富.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质量管理研究[J].物流技术,2006(2):70.

③刘乐民.浅谈企业质量文化的美学评价[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0(1):55.

④陈永清,韦焕贤.中小企业质量文化及其重构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33.

⑤刘春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文化特性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2003(3):54.

⑥邬智,王德林.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1.

⑦张蓓.高校质量文化构建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2006(4):77.

⑧李忆华,凌均卫.论高校质量文化的培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4(12):128.

⑨11张晓洪,高顺.论高校质量文化建设[J].现代教育管理,2002(4):8,7-9.

⑩逯长春.我国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36):10.

12龙雯雯.高等学校质量文化建设策略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2:37.

质量监控生产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药品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是制药工程专业的关键课程之一,掌握GMP的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其他相关的专业课程,也可为以后从事制药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制药工程专业的特点,对GMP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改动,加强对制药化工设备相关的GMP内容的讲解,同时引入案例分析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以期在强化学科专业优势的同时,提高学生对GMP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增强GMP课程实用性的目的。

关键词:GMP;制药工程专业;教学研究;质量管理

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是我国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规范性管理的依据,是一种强制性要求。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推行GMP制度,现已经过数次修改。GMP的认证最初为企业自愿认证,自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GMP的强制认证制度,并且规定从2004年7月1日起,凡是未取得药品制剂或原料药GMP认证证书的生产企业必须停止生产。现行的2010版GMP更是被业内称作“史上最严格认证”,共计14章313条,充分借鉴了医药行业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先进经验,同时结合了中国国情。然而,在2019年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经过第二次修订后取消了GMP认证制度,同时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GMP认证的取消代表我国药品生产管理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也要求關于GMP的教学作出适当的改变[1]。

对于不同专业与药学相关的本科生,教授GMP时应当有一定的侧重点[2]。制药工程是一门涉及化学工程与工艺、药物化学、药剂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一名合格的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不仅要了解与药物研发相关的药物化学和生物医学相关知识,还需要熟悉药物的各类药剂形式、特点和制备流程,更应该掌握药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工艺和设备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制药工程专业的GMP课程教学中,强调了药品生产相关设备在GMP中的要求,包括各类药剂设备和药物包装设备。由于这些制药相关的设备很可能是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以后从事药品生产工作时的直接操作对象,掌握GMP中对这些设备的各种要求,包括设备的设计、安装、校准、使用以及后期维护和维修等,能为毕业生以后的职业道路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另外,为了更直观地表现GMP对这些设备的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引入一些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飞检案例、一些制药企业在GMP管理上所犯的错误,尤其是在制药设备方面,总结经验教训并引以为戒。同时结合一些多媒体课件,如介绍制药设备结构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的视频等,让学生能更清晰地了解GMP对制药设备的要求。

1    药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2019年12月1日,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开始实施,GMP、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被取消,药品监管机构不再受理GMP认证申请,也不再发放药品GMP证书,GMP认证证书在出现21年后退出历史舞台。相应的,在GMP的教学当中,对于GMP认证被取消的事实,需要让学生树立一个观念,即“药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GMP认证的取消并不等于GMP的取消,国家丝毫不会因此降低药物生产的质量标准。相反,我国的药品生产企业将会面临更为严格的检查管理制度,可能的表现形式为频率更高的日常检查、飞行检查以及更为严格的GMP违规处理结果。这种检查形式可以有效改变以往GMP认证流程中的一些弊端,提高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对GMP管理的执行能力[3]。

GMP认证制度的取消可以有效防止制药企业的“一劳久逸”,实际上是强调了实施GMP的自觉性和日常性,突出了GMP在药品生产中的重要性。在此形势下,制药工程系的学生应当加强对GMP的学习,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严格遵守GMP的相关要求,将GMP的思想贯彻到药品生产全过程中,满足当今药品生产的要求。

2    课程内容的侧重点

GMP内容涉及药物生产质量管理的方方面面,对人员、硬件、软件等均给出了概括性的要求和详细的指南。国家药物监督结构给出的GMP指南文件共有6个,分别是《厂房设备与设备》《口服固体制剂》《无菌药品》《原料药》《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实验室与物料管理》。笔者在对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授课过程中,结合制药工程专业的工学性质、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的医疗器械设备特色等,在讲解人员和软件的同时,强化了对硬件部分的讲解,主要围绕制药设备展开,包括常见的药剂制备设备、药品包装设备以及附属设备,如输送器械等。

药品的剂型包括散剂、颗粒、胶囊、片剂、丸剂、合剂等,不同的剂型对应不同的药物制剂设备以及药品包装设备。以片剂为例,其制备过程包括粗品的粉碎、过筛、混合、压片等单元操作步骤,因此涉及诸多药剂设备。粉碎对应瓷缸球磨机、锤式粉碎机、涡轮式粉碎机、振动式药物超微粉碎机等,过筛对应药用漩涡振动式筛分机、电磁振动筛粉机等,混合对应槽式混合机、药用V型混合机、三维混合机等。片剂的包装通常为瓶包装,瓶包装生产线包括模具式计数装瓶机、理瓶机、空气清瓶机、旋盖机、电磁感应封口机、贴标机等多个设备。在对这些设备进行讲解时,除了设备构造和使用注意事项外,对这些设备在制药机械行业标准中的规定也应予以明确,然后以一种具体设备为例,描述GMP对设备的要求,包括设计、安装、校准、使用和维修维护以及设备验证工作。

认识和了解各种各样的制药设备,是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从事药品生产相关工作必要的知识储备。笔者主要参考GMP指南中的《厂房设备与设备》一册,对这些设备在药品生产中的管理进行讲解,并且以一些设备的完整生命周期为例,加深学生对这些要求的理解和记忆。按照GMP的要求对制药设备进行规范的使用和管理,对制备出符合质量要求的药品非常关键,这也是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3    案例分析和多媒体教学

在GMP的教学中,单纯地讲述GMP的各项要求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在课程中加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GMP要求的理解。例如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上有许多关于制药企业在飞行检查时未能通过的报告,报告中会说明该制药企业未能通过飞行检查的原因,详细列出各种未能满足GMP要求的事项,例如人员方面、厂房与设备方面。这些制药企业一般都会被回收GMP认证证书,其中不乏一些大众比较熟悉的药企,甚至有些产品学生还可能接触过。将这些飞行检查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领会药品管理和普通消费者之间的直接联系,认识到药品生产符合GMP要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可以联系实际的药品生产情景,从这些教训中汲取经验,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出现类似的错误。

多媒体教学在GMP的教学当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些教学内容单凭讲述难以让学生产生较深的印象。利用多媒体,尤其是教学视频,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GMP的相关要求,并且加深印象。例如通过播放进入洁净区的更衣程序视频,可以直观地描述更衣流程和要领,包括在换鞋间、第一更衣室、第二更衣室、气闸间的操作注意事项等。有条件的教研室还可以购买GMP仿真软件,三维仿真制药企业的生产流程和操作要求,营造出虚拟的药品生产场景,拉近学校学习和企业实践的距离[4-5]。对于制药设备,各类厂家往往会推出详细的设备介绍视频,这些视频也可以被用于教学,结合课本上相对单一的图案,加深学生的理解。多媒体资源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往往要比单纯的文字讲解效果更好,更利于学生对GMP知识点的掌握。

4    结语

药品生产企业是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单位,取消GMP认证意味着药品生产企业需要更加严格地遵守GMP的相关规定,因此,掌握好GMP这门课程对制药工程专业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在GMP的教学中,强调制药设备相关的GMP内容,有助于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提高以后从事制药工作的能力。利用飞检报告案例分析、教学视频和GMP仿真软件,可以使GMP的教学更加接近药品的实际生产过程,有效连接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GMP相关知识,为药品生产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德刚,杨悦.探讨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对药品监管工作的挑战和应对策略[J].中国药事,2019(33):1335-1340.

[2]南秋利,梁毅,于泳,等.药事管理专业GMP课程的教學反思与改进[J].化工时刊,2017(31):56-57.

[3]谢敬东,李野,杨亚明,等.论提高我国医药生产企业GMP管理执行力的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8(5):79-83.

[4]张娜,淮亚红.药物制剂GMP仿真软件在GMP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2019(4):112-113.

[5]项朝阳,贺昉,段丹萍,等.基于Quest3D的仿真制药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5):77-82.

Discussion on design of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course for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Fan Mingliang, Lu Mingxia, Nie Lirong

(School of Medical Instrument and Foo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Key words: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teaching research; quality control

质量监控生产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测绘工程;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1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测绘质量的强化措施

1.1构建更加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相关的测绘单位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出更加完善和系统的测绘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将其创新和完善。在建立体系之前应该综合考虑所有影响的因素,将测绘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有效提升,并且测绘部门还要与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工作,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制定的测量规范和标准,让测绘工程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其次还要对工程的开工与复测充分重视,编制出相关的测绘指导,让总工程师对其进行审批并存档,最后还要进一步加强日常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应该深入施工现场,科学、有效地监督测绘作业,并做好相应的内部质量审核工作,严格检查各类测绘成果,如果发现测绘结果存在问题或测绘效果不好,可以让测量人员及时进行调整与改正,以保证测绘的质量和效果。

1.2提高测绘人员综合素质

测绘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会对测绘工程的质量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甚至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一些测绘人员的专业水平仍然有所欠缺,难以适应测绘行业的高速发展需求。针对这一情况,应当对测绘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地加强,同时还应当对测绘人员做出积极引导,使其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培养测绘人员良好的职业精神。因此相关测绘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工作,组织相关测绘人员进行良性的技术交流,对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进行讨论与分析,并寻求具有针对性且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进行有效的增强。除此之外,测绘人员还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掌握测绘工作中各个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将之科学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测绘工作当中,全面提升测绘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测绘工程的测绘质量与测绘效果进行保证。

1.3提升测绘工程的数据检查工作

测绘工程需要进行的测绘数据检查工作主要涵盖了图像数据的录入处理、测绘属性数据的录入处理、测绘数据表现形式的核查、测绘数据完整性的检验等。正常情况下,测绘人员在对工程测绘数据开展整合处理时,会存在因工作失误造成测绘数据发生缺失的状况,因此测绘人员需要更加重视工程测绘数据录入整理工作。在整合测绘数据的属性时,测绘人员需要合理的选择测绘数据使用的表格形式,测绘数据重复率处理方式。因为工程测绘数据在被应用前,还需要进行工程测绘数据形式上的转换,测绘数据的形式转换往往需要借助编码来进行,测绘数据在开展编码处理时,比较容易发生异常情况的转换。这就意味着测绘人员需要在该过程中提高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工程测绘出现一些异常状况。

1.4做好设备仪器的检查校准工作

在实际的测绘作业当中,为了提高测绘效率与精度,往往会借助一定的设备仪器,而设备仪器是否正常运作及其精度會对测绘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在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当中,还应当进行测绘相关设备仪器的检查与校准工作,对设备仪器的精密度做出有效保证,尽可能减少测绘工作中的测量误差。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在正式测量之前,需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之上依据测量目标对仪器设备进行选择,对其型号、精度与数量等方面的参数进行有效的确定;其次,专业技术人员对选择的设备仪器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调整,保证仪器设备各个方面的参数能够满足测绘需求;再次,还需要对测量方法进行优化选择,正确的测量方法一方面能够减少测绘工作中的重复工作,提升测绘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对测绘效果进行有效保证;最后,需要对相关测绘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防止设备仪器因长时间使用而出现老化严重的情况,通过对其的维护与保养可以提升设备仪器的使用年限。

1.5重视测绘工程监督控制工作

为了提高测绘企业对测绘工程的监督控制工作,测绘数据监督控制人员需要在进行工程测绘数据整合时,需要采用比较严格的方式进行数据监控,确保工程测绘不会出现大失误或数据误差。负责工程测绘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对工程测绘数据开展核查,然后再交由监督控制人员进行全方位数据审查,从而进一步提升工程测绘的真实性。测绘企业需要对工程测绘数据的录入上传工作提高重视程度,进而保证工程测绘过程中不会发生一些制图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提升工程测绘数据的精确性。测绘企业应该全方位的检查工程测绘装置的精确性,可以有效的保证工程测绘工作的实际效果可以合乎相关规定要求。

1.6前期准备工作应做到位

由于测绘工程的工作难度较大,且具有较高的复杂程度,所以在进行测绘工作之前必须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首先需要收集、整理与测绘对象相关的资料,并且确定测绘工作中的相关要素(比例尺、坐标系等),为了相关要素和参数的合理性有效提升,还应该积极参考招投标文件的内容,其次要积极使用现代化的测绘技术,让数据和图像资料更加精准,也让资料的真实有效性得到保证。

1.7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加强检查验收

为了达到质量控制这一目的,需要加大对测绘工程的资金支持,加强和相关部门以及工程建设之间的合作,扩大资金渠道,不断地对自身测量技术进行科研创新。只有具备充足的资金来引进科学技术,并且加强技术人员之间的学习交流,才能为测绘工程奠定出质量控制基础。最后测绘工程的质量控制,还需要加强测绘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工作,检查验收作为测绘工程质量保证的重要步骤。具体的检查方式应该包括自查、中队检查、院级检查等方法控制测绘质量。并且验收的时候,相关的验收人员还需要具有专业素质和技术指标参数等多方面的能力,也是保证验收测绘质量的关键手段。最后测绘工程质量控制对相关的法律发挥依赖性是比较大的,相关部门人员应该加强对实际测绘工作的勘察,加大对专业人员的访谈力度,完善相关部门在设备使用过和人员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于质量控制也有着重要意义。

1.8确保记录与标识的质量

做好测绘系统中的系统控制与记录,对提升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管理的过程中对记录控制的程序文件进行科学有效的编制,确保记录标识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对保护、储存以及保存期限和处置情况的记录等提供保障,进而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可靠性与准确性。在管理中,纸质版的材料容易出现受潮遗失或者损坏的情况,因此在管理中应该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对于通过信息技术、计算机存储的信息,应该及时的进行备份处理,同时还要制定健全的保护措施,进而为方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对记录进行查询,因此,在管理中应该根据其用途对记录进行整理,并对文件的保存格式进行统一化的管理。

2结束语

测绘工程能够对项目建设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重视测绘工作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加强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十分重要,它对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促进社会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威.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测绘质量的有效措施[J].智能城市,2019,5(12):69-70.

[2]李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要素分析及对策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6(09):135+151.

质量监控生产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当前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社会各界对药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就更高。药品的生产环节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关键依据,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也最容易引发安全问题。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做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严格管理药品生产的每个流程,这项工作也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本文针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进行研究,以期为有关工作提供发展方向。

关键词:药品生产;生产质量;质量管理;管理研究

药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药品的质量与人们的安全健康息息相关。现如今,药品安全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只有保证药品的质量,才能使医疗水平得到提高。然而,在药品的生产质量管理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必须运用有效措施,做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在生产过程中,这项工作需要在稳定和合规的条件下进行,为监督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作用

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药品通常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它已经成为人们的必需品。药品不光能帮助人们抵御疾病的侵害,减轻人们的痛苦,很多保健品的功效齐全,还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现阶段,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很多药品都出现了质量问题,为药品市场带来了不好的影响,甚至还降低了药品行业的公信力。药品存在质量问题是因为企业在生产中缺乏安全意识,其监督管理体系有待健全,造成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位。为此,在药品生产中,需要加强质量管理工作,严格规范药品的生产流程,从而才能使药品的质量满足有关要求,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保障,增强人体机能,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保障药品市场能够规范、有序的发展,还能够确保人们不会受到低质药品的侵害,从而为我国的医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情况分析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做好生产质量管理工作是企业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为了提升药品的生产质量,企业要引进和购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健全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完善有关的监测管理系统,使药品满足相关的要求和規范,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全球范围内,由于国家和制度方面的差异,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也存在很大差别,所以,这项工作要以因地制宜为原则,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和潮流,使管理工作更具标准性和规范性,解决企业的具体问题。当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要求也会发生变化,在国家认定的标准规范中,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对员工操作、生产环境、消毒情况、设备仪器等方面进行监控,让生产中的每个流程都能得到合理管控。通常都会运用责任制管理,进一步规定部门和人员之间的权责,做好对接工作。

在实际生产中,若发现不达标的产品,就要立即报给上级部门,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实际过程以及责任人员,对问题进行研究和总结,防止不合规的产品流进市场。管理者要将责任落实到位,以免出现推诿情况,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特别是当前的工作情况,员工之间的配合十分关键,这项工作只有在人员和部门的配合下才能完成,因此,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尤为重要,不光能保证工作的效率,还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相关的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现如今,一些企业的药品生产管理制度都不完善,主要是因为对这方面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造成工作人员对药品质量管理工作实施不到位。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管理者并未对其进行严加监管,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现药品质量不达标的问题。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这就为后续工作留下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员工的自身素养有待提高

在药品企业中很多员工都不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造成其在具体工作中,质量管理意识的缺失。一些员工都存在事不关己的心态,错误的以为它只是质量管理人员的责任,所以,在药品生产中,参与质量管理的主动性极低。与此同时,很多员工以为只有取得认证,才能有良好的竞争力,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并且,由于企业对人力方面的投入不足,先进的人才少之又少,员工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质量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为药品的生产带来了隐患和风险。

(三)生产环境不满足要求

药品的质量与实际的制作流程息息相关,并且,生产环境是药品制作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一些企业的生产环境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生产环境的清洁度不能一直保持;没有按时对清洁设备进行维护;在药品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料和仪器都面临需要完善的问题,因此,要采取有效手段,对生产环境进行优化和完善,使其满足相关要求和标准。

四、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手段分析

(一)完善和优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决定着药品的质量,也是保障人们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为此,企业要对这项工作引起重视,完善相关的监管体系,并将其渗透到每个生产环节当中,根据我国有关的要求和规范来执行,严格把控药品的质量。在具体监管中,工作人员要以原料为着手点,从根本上,管理好药品质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药品生产环境、设备维护、消毒工作、员工规范操作、成分添加等,使管理工作朝着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国家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加强在生产质量管控方面的干预,在具体生产中,尽量消除其中的隐患和风险,以免出现其他安全事故。

(二)提高员工的自身素养

在实际生产中,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素养决定着药品的生产质量。所以,企业要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以提高其专业技术。具体可以通过举办交流会或座谈会的方式,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员工了解药品质量问题的影响,利用视频播放的方式能够引起员工的共鸣,增强其安全意识,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还可通过内部交流和组织培训等方式,让员工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储备,使操作更具专业化和规范化,保证员工在工作中,能站在专业的角度上,做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企业也要为员工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了解和借鉴其他优秀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员工的自身素养。

(三)创造良好的药品生产环境

只有保证药品的生产环境才能提升其质量,企业要对环境进行改进和优化,在提升药品质量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要将细节工作落实到位,比如,对作业环境、设备进行消毒和清扫;加强设备和仪器的维修和养护;使用质量达标的材料;保证无菌生产。

面对药品生产的多种问题,企业要加强与有关机构的合作,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手段。药品生产质量工作需要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进行。现阶段,要对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和创新,进一步保证药品的质量。

结束语:

总的来说,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具体生产中,必须加强对生产环节的管控,这样才不会留下较大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并且,这项工作的实施也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企业要根据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工作中的问题,创造良好的药品生产环境,提高员工的自身素养,消除影响药品质量的不良因素,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瑞勤.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年7卷37期, 178页, 2020.

[2]刘叶兰, 张静. 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保证药品质量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 030(004):378-378.

[3]陈颖颖, 谢凤坤. 新时期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研究[J]. 商品与质量, 2019, 000(009):272-272.

[4]孟庆鑫.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改进措施探讨[J]. 商品与质量, 2019, 000(005):295-295.

[5]李浩.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中质量风险管理的实践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v.7;No.451(30):205-205.

质量监控生产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我国城乡电网改造工程的实施,与之相关的各系列低压配电监控装置也相继被应用到需方管理(DSM)系统中。电力企业为提高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需要一套用电测电能管理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低压配电监控装置在用电测电能管理中的应用、功能和其作用。

关键词:低压配电 监控装置 应用 作用

0 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有电用,良好的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成为社会对供电企业要求的重要部分。在电力管理发展过程中,原来以拉闸限电为目的的负荷控制正逐渐向用电管理方向过渡,电力企业为提高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用电测电能管理系统,对与用户直接相关的低压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低压配电网运行的情况,适时根据供电需求的增长调整电网负荷,及时发现和定位电网故障,发现异常供电和异常线损,杜绝供电隐患。低压配电监控装置是整套用电测电能管理系统中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一般以低压网中的配变为监测对象,使电力部门及时了解设备运行状况,为线损分析、负荷预测、电压合格率、配电规划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1 配电综合监控装置在用电测电能管理系统中的作用

随着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电力供需矛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进一步加速,如何利用高新科技手段来适应市场经济,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高效优质服务,已经成为实现用电营销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利用现代化的配电监控手段对用电网络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可给用电管理提供直接的、便利的技术支持,为负荷预测、电网规划、电力调度、用电营销管理、营销服务水平、用电检查、电能计量管理等提供科学的分析依据。在此,我们把配电综合监控装置在电能负荷管理系统中的作用归纳为以下6点;①为及时了解电力市场需求,合理进行电力资源配置提供了有效的数据资料。②帮助电力企业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从而制定长远的营销策略,提高电力资源的配置效率。⑧利用远程通信功能,可以推动用户远程抄表的普及工作。④利用软件管理系统,为配网管理系统提供实时的用户用电信息,提高配网管理水平,为配网运行、维护和用户接入提供分析、决策依据。⑤配套使用的管理软件,可以强化计量装置的工况监视,防止窃电和因装置故障而漏抄电量。⑥提供真实线损,为电力企业商业化运营服务。

利用监控装置形成完整的低压配电网信息采集系统,为供电企业的用电测电能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言而喻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目前该类监控装置尚无统一的国家或行业标准,配套软件功能也有待提高。希望各生产企业与供电企业紧密协作,在实际运行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监控装置的各项功能,也希望有关部门加快该类监控装置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规范企业生产标准,使低压配电监控装置在用电测电能管理中切实发挥作用。

2 配电监控装置在用电测电能管理中的应用

多年来,由于低压配电网络缺乏这方面的自动化检测手段,一般都在每年或每季的几个典型日,由工作人员用钳式电流表逐个测量配电装置负荷的简单方法,结果是费时费工,既不能反映真实情况,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为此,研发、推广一系列低压配电网络的监控装置仪表是十分必要的。

2.1 配电监控装置硬件构成与工作原理该类仪表的系统构成一般由电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及控制模块、显示模块、CPU模块和通讯模块五大部分组成。模块化的设计使得该系统结构简单、便于维护与升级。仪表在工作时,对低压配电房内低压配电柜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分别取样后,送到放大电路进行缓冲放大,再由A/D转换器变成数字信号,送到CPU进行处理,CPU将处理过的数据根据需要送至显示部分、通讯部分等数据输出单元。

2.2 配电监控装置的功能描述①测量、显示及存储功能在工作中,配电监控装置对低压配电柜内的各种电压、电流进行采样后,经过计算模块,将电流、电压、频率、有功和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能量、环境温度等各类数据传输给CPU或DSP,进行数据处理,这样最终得到的电网状态信息将会通过显示模块反映给工作人员进行数据的读取,对于那些需要存储的数据,系统会将其存储在大容量的存储器中。②数据的现场采集及远程通讯功能:目前,这类仪表除了可以利用手抄机对测量所得数据进行手工抄表外,一般还可以扩展各种通讯接口,支持RS232、RS485、ISDN等多种通讯协议,从而实现了数据采集效率更高、操作更简单。随着USB技术的日渐成熟,利用电子盘进行数据的现场采集已经成为可能。这种方式具有传输误码率低、采集速度快、成本低廉等优点,比较适合于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的需要。在实现数据的远程通讯方面,可以利用监控装置的RS232、RS485通讯接口与光端机联系,通过光纤实现数据的远程通讯;还可以在监控装置表内置一个modem通讯模块,通过固定电话网络拨号连接的方式访问监控装置,进行远程数据采集;更新的技术是在监控装置内置GPRS通讯模块,使监控装置成为一个GPRS终端,管理中心便可以利用移动通讯的GPRS网络进行远程数据采集。③停电抄表和电路保护功能:在停电或设备电源模块发生故障时,工作人员仍然可能需要对测控仪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取操作,因此监控装置应设有备用电源接口,从而实现测控仪存储的数据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供读取。此外存储器还应具备静态存储功能,保证在停电时,数据可以有效的保存在内部存储单元,而不会丢失。测控仪应配置过流、过压保护元件,可以对短路、过载或过压状况进行自动保护。④动态无功补偿功能,在低压配电网中,尤其对公用配变台区,由于负荷的分散性和用电的不定期性等因素,决定了其三相电流及无功功率很难分配得完全平衡,在此方面,利用低压配电监控装置的动态无功补偿功能,可实现对电容器组的智能投切。监控系统的控制软件可以在配电网的多种接线方式下,通过中央处理器来控制电容器的投切开关,实现补偿功能。当需要进行无功补偿时,配变运行的三相无功电流及三相电压输入到无功补偿控制器的模块,无功补偿控制器根据配变当时需要补偿无功量,决定补偿电容的投入或切除。⑤数据综合处理功能:配电监控装置还应具备配套的后台管理软件,帮助用电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目前此类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一般包括报表分析(日报表,月报表,年报表);采集记录数据的统计;电压、电流等参数曲线的绘制;无功补偿的电容器投切状态分析等。

2.3 监控系统的控制软件设计配电监控软件的设计一般包括两个部分:配电监控装置控制软件和后台管理软件。系统复位以后,硬件电路便开始对电网数据进行采集,根据GB检验规范采集到的数据应该在规定范围以内,CPU根据此标准来判断数据是否达到规范,若采集数据不准确,程序返回到初始化部分重新开始。若这样循环一定的次数,那么系统便会发出报警信号来提示技术人员检修,否则,CPU便对得到的准确数据进行各种计算并存储。接下来显示程序便将准确的数据通过LCD或数码显示模块显示出来。系统监测到电网电压、电流的不平衡,便会通过程序进行自动补偿。这样,一次操作完成后,程序便返回到采集部分,进入循环状态,直到系统被重新复位。

质量监控生产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建筑物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与个人的生活、工作、娱乐都有着紧密联系。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建筑管理阶段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极为关键。建筑单位需要将质量视为核心部分,在施工建设、运维管理阶段注重质量管控,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为自身品牌形象的构建奠定良好基础条件。鉴于此,本文对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管理;質量监督;措施

引言

建筑管理所涉及的内容繁多,从建筑应用安全要求层面上看,将项目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位,要做好建筑单位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的引导,确保各个阶段的项目施工建设都能够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有序进行。施工人员也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服从上级领导的工作要求,按照设计图纸以及施工建设方案,确保各个阶段的项目工程质量监督都能按照国家规范要求进行。

1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性

建筑主要为公众提供居住、工作、学习、生产、经营和娱乐的场所,所以遮风挡雨、抵御灾害是建筑的基本功能。建筑管理工作当中包括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三个板块,其中成本管理主要针对于影响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控制,实现浪费情况的减少以及保障企业成本合理支出,安全管理主要对建筑工程施工期间的现场秩序进行把控,防止隐患和事故的发生,而质量作为建筑工程灵魂,一旦工程质量下降,不仅会引发事故,造成业主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影响企业的公信力,更加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所以在新时期下,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尤为重要,能够对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2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现状

2.1监管体制不健全

在许多建设项目的正式施工中,很难考虑质量问题和一些细节,建设项目的安全性低,没有高质量的标准。在处理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时,施工项目一般按照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制定并整理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是不可取的。该方法生产的质量控制系统具有强大的目标功能,但难以全面地考虑项目建设的所有细节。另外,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具有较高的要求,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与实际情况不一致,大大提高了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难度。

2.2机械设备和管理质量的影响

管理业务的本质是组织形式,其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管理级别根据直接管理者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态度,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各不相同,这是因为其具体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技术人员的培训,需要将技术培训作为主要内容,并进行各种专业技术培训,以有效地提高技术人员的技能。培养高技能人才,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解决他们的工程困难,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价值。

2.3施工人员缺乏责任意识

在开展各个阶段的项目施工建设期间,施工建设人员通常会利用自己以往的实践经验,对项目建设阶段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但是项目施工建设在图纸应用期间有明确要求,必然要围绕项目建设要求开展各项工作。从目前的项目建设基层人员来看,由于缺乏系统全面的专业教育引导,常常会出现施工建设期间的违规操作,导致既定的流程修改给企业单位带来损失。同时,不同的施工建设环境以及季节条件对项目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也不同,如果在项目施工建设阶段,工作人员凭借主观臆断,而忽视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就有可能会导致一些项目重复开展,工期被延长且项目投资逐渐增多。由于建筑材料应用期间的质量要求极为明确,项目主管部门缺乏良好的专业素养,也会导致对基层施工人员的管理指导不全面,导致项目工程的整体质量受到影响。

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有效推进的措施方法

3.1工程管理理念创新

随着各级施工单位逐渐提高对于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质量管理工作的创新模式当中,首先则是转变了原有工作理念。理念决定行动,在创新模式下,管理人员对自身职能更加明确,并针对于当下市场需求进行分析,以客户需求为主要工作方向,从中对传统管理理念进行筛选,从而形成更加现代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在工作当中,能够对施工人员进行规范,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工作,对工程项目开展期间进行全面把控,除却保持日常工作方式科学合理外,通过应急计划和措施的预先制定,也能够极大程度提高工程的效率,避免工程事故风险产生。在管理模式创新当中,建设单位树立了正确的管理观念,能够有效处理建设施工过程中建筑物的建造费用、工程质量、施工日期和施工安全等问题,从而实现质量达标、成本压缩、工期准时、施工风险低的目标,与员工和业主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3.2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建筑行业发展实际情况,完善建立监督管理法律体系,用高标准的要求对项目建设具体情况进行判断,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确保建筑行业的标准规范从大格局上看,始终保持一致。后续还需要加强质量监督管理,要求监理部门定期开展工作汇报,对影响项目施工建设质量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处理,如果遇到违规建设,则需要按照建筑行业的处罚条例要求,对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管控指导。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应始终围绕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开展,监督管理的整体质量也因此会得到保障。

3.3建立部门间信息化监督管理平台

自互联网普及以来,信息技术应用于各种领域,工程造价、现场施工管理可通过该技术实现。在施工管理工程中,采用质量监理信息技术已成为趋势。建立部门间信息管理平台的功能主要在于:(1)在施工现场实施质量监督时,在施工现场安装24小时监控探头,可以实时监控施工进度和状态,并对施工的各环节进行质量监督。(2)定期提醒施工场地的各种工程设备和质量检验设备,减少问题设备的使用,提高质量检验的准确性;各部门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施工数据的交换和共享,确保施工项目整体质量。

3.4加强管理工作团队建设

在管理工作团队的建设当中,应当保障内部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能够符合工作要求,所以在工作人员的选聘当中,企业应当提高准入门槛,对人才进行综合考核,要求人才必须能够具有从业技能、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对于工程具有相对全面的了解,能够掌控工程施工期间的工序,而对于原有管理工作团队,则应当通过培训机制和考核机制的建立,为人才的综合培养提供时间与空间,促进管理工作团队实力不断增强,除此之外,为了保障管理团队能够正确认知职能,提高工作质量,还应当结合责任划分制度与奖惩机制,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居民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质量作为建筑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可以提升建筑企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当前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质量监督工作的全面开展造成阻碍,建筑企业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优化质量监督,发挥其监督和管理职能,为工程建设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孙荣荣.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措施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28):31-32.

[2]李彦伟.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措施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8):15.

[3]胡华清.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措施[J].四川水泥,2019(09):294.

[4]欧阳普圣.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措施分析[J].门窗,2019(16):31-32.

[5]吕锋.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25):179-180.

上一篇:大学英语重修课程论文范文下一篇:施工质量工程建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