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准则范文

2023-09-13

质量控制准则范文第1篇

一、测量评价对象主要是供热范围之内的用户。

二、测量评价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在每年年终进行测量。

三、组织成员: 组长: 董学志

技术主管:赵鹏彦、吴瑞琼

组员:张生国、陶涛、王永晖、张兆成、许多峰

四、成员职责 组长的职责:

1、根据生产的情况,指定调查时间及参加调查人员;

2、对调查过程进行指挥管理;

3、组织员工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 技术主管:

1、做好满意度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2、做好调查表的统计、分析工作;

3、参与措施制定及对策实施工作;

4、做好满意度测评的总结工作。 组员:

1、听从组长的安排,积极参加满意度现场调查;

2、对客服提出的反馈意见积极整改。

五、满意度测评等级

1、很满意:≥95分;

2、满意:≥90分;

3、不满意:<90分;

4、很不满意:<80分。

六、满意度测算标准

根据上述测评等级测算总满意度:

单项满意度 总满意度=项目总数

七、目标任务的考核分解

根据测评等级对责任人进行考核分解,兑现于年度目标管理卡内:

1、 不满意:<90分时,每低一分,安全生产室副主任扣权重的5%:生产主管扣权重的10%:技术主管扣权重的10%;值长扣权重的10%;汽机运行扣权重的20%。

2、 很不满意:<80分,每低一分,安全生产室副主任扣权重的10%:生产主管扣权重的15%:技术主管扣权重的15%;值长扣权重的15%;汽机运行扣权重的25%。

八、满意度的分析

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及满意度的测算情况对该时间段的用户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找出用户对我们服务过程中出现不满意、很不满意的原因分析。

九、根据满意度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十、效果检验:整改措施实施后,通过电话或走访的方式对存在问题的用户进行回访。

十一、本准则自2016年8月1日实施。

质量控制准则范文第2篇

【摘 要】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会计准则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而会计控制是会计准则的重要影响因素。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会计控制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会计准则 会计控制 具体内容

1. 会计控制的含义

会计控制就是指施控主体利用会计信息对资金运动进行的控制,具体而言会计控制是指会计人员(部门)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计划(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或基本职能,与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与评价一起成为财务管理的系统或全部职能。会计控制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外部会计控制。

2. 针对会计准则而做出的会计控制

2.1我国建设企业会计准则的进程。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经济,要想更好的进行资源配置就要建立完善的会计准则。在建立会计准则的过程中我国总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财政制度决定阶段,我国在建国初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一时期我国主要的会计核算准则都是由财政制度决定的。第二阶段是会计制度阶段,1992年,我国颁布了会计准则以及一系列与会计有关的法律法规,这就标志我国的会计制度已经进入了基本准则指导阶段。第三阶段是企业会计制度、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准则并存阶段。自1997起我国陆续颁布了有关会计制度的准则和法规,并且发布了具体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这就使得在这一时期这三种制度并存。第四阶段是新会计准则阶段,在2006年我国颁布了全新的会计准则,自此上市公司就不在使用过去的准则和其他的制度。也就标志着上市公司执行分行业会计制度正式结束。我国会计工作与国际接轨,按照统一的准则进行。

2.2会计控制目标与国际接轨。

从2002年起国际会计准则正式改名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美国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也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要求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必须要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并且要满足外部使用者的需要。公司的管理人员要对财务工作进行合理的监督和管理。在进行内部控制时主要要遵循以下几个程序:(1)保证会计记录详细合理,能够对资产的处置和交易情况进行全面的反映;(2)对公司发生的交易进行全面的记录,保证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遵循会计原则,只有经过公司管理层的授权才能进行收支活动;(3)对为授权就取得或者是处置的资产要进行有效的预防,并且要及时发现。对于这些财产要进行适当的处置,并且在财务报表中要做特殊处理。

在2002年我国也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做出了全新的解释,即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要使用财务报告来反映企业经营的成果。而在资本市场的监督过程中,要通过公司编制的财务报表才能了解企业经济的具体状况,从而促进资金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更好配置。所以财务报告是十分重要的。

1999年中国修订的《会计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财政部随即发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七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提出了会计控制包括“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在内的三大目标。审计署、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以及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等也从不同角度提出相关会计控制的要求。中国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2007年1月发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提出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可靠性要求,财务报表内部控制成为人们的目光聚焦之地。财政部等五部委2010年4月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及其配套指引,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并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予以披露。这些规定从客观上要求内部控制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为核心,适应资本市场的需要。

从国内外实践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的领域逐渐突破了会计控制的范围,向全面风险控制发展,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更加突出,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正在成为共识。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同样突出了财务报告的地位和作用,成为中国当前条件下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会计控制的重要标准和核心标准,为会计控制搭建统一的制度平台。贯彻会计准则是上市公司的重要法定职责,因此,会计准则视角的会计控制的目标与会计准则的目标以及国际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的目标高度一致。企业应加强企业会计控制建设,建立科学严密、公开透明、监督有力的会计控制,形成贯彻实施新会计准则的重要内在保障机制,通过确保会计准则有效实施,从而为财务报告可靠性提供保证。人们对臭名昭著的“安达信”案例的反思也恰恰说明,会计行业有必要归其本原定位,应该是以财务报表鉴证为核心开展会计控制审计,而不是咨询。

3. 强化企业会计控制,促进会计准则实施

3.1完善会计控制体系建设。上市公司应依据《会计法》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会计准则》等法规准则的要求,建立和健全会计控制制度,完善会计控制体系,发挥会计核算、监督和报告职能,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和完整。一是企业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建立一支熟悉会计准则的会计人员队伍。二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三是企业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将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及时传达至全体员工。四是健全会计监督体系,促进会计控制持续完善。

3.2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设立的独立的评价机制,内部审计在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会领带下对组织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实施评价。2001年,财政部发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规定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贯彻实施。国资委、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等部门先后出台一系列指引和办法,要求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对其内部控制体系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2006年,上交所和深交所先后发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要求上市公司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或专门职能部门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中国一些追求卓越治理的上市公司,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对内部控制审计的探索和实践。在当前条件下,上市公司必须适应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摆脱传统审计方式的束缚,向审计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转变,将审计的触角伸到经营的各个环节。不断健全企业会计控制,报账企业会计准则有效实施。

3.3重视外部治理监督作用。公司的内部会计控制活动不仅仅是内部治理的需要,也应适应公司外部治理的需要。加强对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是国家财政部部门的法定职责。国家审计机关和会计师事务所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企业会计工作实施监督检查,是维护国家与中小的利益和建立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的需要。企业应重视国家财政、审计机关和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治理的权威作用,同时,企业要适应外部治理的要求,增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自觉,坚持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作为最高原则加以自律,切实改进内部会计控制,认真履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义务,确保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Lawrence B.Sawyer.索耶内部审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7

[2] 郑石桥.内部控制实证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7

[3] 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牡丹江市宝昌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

质量控制准则范文第3篇

习近平同志曾在重要讲话中提到过, 中国已经进入的新的时代。在新时代的背景下, 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与时俱进,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运营中, 会计师企业的重要成员, 会计职业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仅有利于企业的规划和运营, 还有利于决策人掌握企业的生产情况, 制定最新的运营方案。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深入, 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逐渐改变, 在互联网背景下, 会计信息的获取和共享更为方便, 提高了企业会计的办公效率, 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为了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国家颁布了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在2006年,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 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业绩报告做出了调整, 进一步地促进了企业财务业绩报告的国际化发展, 对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高质量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业绩报告改进新动向

2.1 财务会计新目标

随着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推进,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 企业发展需要制定新的财务会计目标, 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 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的应用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市场经济结构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科技技术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财务会计产生着影响, 刺激企业财务会计发生变化, 企业财务业绩报告的目标是为企业财务业绩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的财务情况;企业经营的状况和企业的资金流向等会计信息, 有利于财务业绩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进一步的经营制定计划, 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实现可持续化发展。财务会计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企业的运营中, 财务业绩报告应该具备“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在互联网背景下, ;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财务业绩进行系统的分析处理, 坚持国际化的发展原则,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2.2 高质量会计准则下, 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在互联网背景下, 信息的搜集和输出都曾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在企业发展中, 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的相关要求和规定, 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需要以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为基础, 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视。在现代化的企业发展中, 要求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具有: (1) 真实可靠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基础, 错误或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还会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益, 导致企业倒闭; (2) 相关性, 相关性的提出提高了会计信息对提高企业生产效益的作用; (3) 可理解性, 要求会计信息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点, 提高信息的效用; (4) 可比性, 加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 重要性、在企业的经营中, 会计信息复杂, 在会计信息的处理中, 需要重视会计信息的重要性; (6) 谨慎性, 企业的经营是严谨的, 在会计信息的管理中, 谨慎性是会计信息管理的基础; (7) 及时性、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 由于市场经济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可以提高信息使用者对市场的了解, 从而调整生产计划,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8) 实质重于形式, 要求会计信息具有实质的使用意义。

2.3 企业会计计量属性改进

新会计准备为促进会计国家化发展而制定, 具有高质量等特点, 在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的影响下, 企业的会计计量属性发生着变化。在会计准备中, 对会计计量的主要内容有着明确的要求, 会计计量包括:历史成本, 指企业发展中, 购置资产时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重置成本, 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可变现净值, 会计计量中的重要内容, 对企业的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现值;公允值。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 在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下, 会计计量的属性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公允值的变化, 切合了市场经济变化的需求, 在会计准则中, 会更加深入了引用公允值, 并扩大公允值的应用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 财务会计计量的属性发生改变也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结果, 在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 公允值将改变历史成本在会计计量中的基础地位, 促进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3 企业财务业绩报告改进的作用

为了完善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需要加强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在市场经济发展中, 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企业信息披露的质量, 另外, 还有利于规范企业的信心披露情况。在企业发展中, 通过加强对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 还有利于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资本市场的发展中, 为了维持资本市场的继续发展, 也需要重视对企业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 通过企业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 更加正确的和全面地反映出企业的价值, 从而扩大企业的收益, 促进企业的良心发展。另外, 在高质量会计准备和企业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 可以是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加透明化, 有利于政府和社会的监管, 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 高质量会计准则和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 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新时代背景下, 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也应该尊重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点,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在企业发展中, 加强对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 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高质量的会计准则背景下, 企业依据高质量的会计准备为企业的改进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 在新时代背景下, 在指导思想的指引下, 带你推进企业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提升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本文叙述了高质量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业绩报告的指导思想, 并阐述了企业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

关键词:会计准则,企业财务报告

参考文献

[1] 张伯男.关于新会计准则在企业中的运用探究[J].环球市场.2016 (18) .

质量控制准则范文第4篇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审计机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大力提升了审计信息化水平,实现了传统审计工作方式与手段的根本性转变,使得审计工作项目质量控制内容与形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给审计质量的控制带来了问题与挑战。因此,本文分析了审计信息化背景下审计质量控制的内涵,结合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更好地保障审计质量提出了建议与对策,以增强审计监督职能,提高审计质量。

[关键词] 审计信息化;审计质量;风险;控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21. 019

0 引 言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管理工作逐渐向集约化和信息化转变,企业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受信息化的重大影响变得更为多元化。目前,较低层次的经济犯罪越来越少,而更为隐蔽的高层次犯罪越来越多,违规操作的数额也变得越来越大,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信息化逐渐普及到行业各环节的形势下,只有不断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努力抢占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制高点,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提升审计监督水平,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才能最大化地发挥信息化条件下审计监督的作用。

1 审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质量控制概述

审计质量控制涉及审计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是指审计机构为了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而制定的各项指导审计各实施环节的各项基本方针和策略。审计质量控制采用科学有效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使审计工作各环节按照预定的目标和程序运作,达到预定的审计质量,提高审计项目工作水平和效率,包括计划、实施和分析反馈等一系列环节,从而保证项目的审计质量。

相对于传统的审计而言,审计质量主要通过审计质量报告来体现,审计报告的质量体现了审计项目质量;审计质量的另一层内涵指的是审计质量直接反映审计活动的好坏。总而言之,传统意义上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部门为了更好地实现审计目标,促使审计活动能够规范化、明确化展开,保障审计活动能够在满足国家审计规则的需求條件下有效开展的控制策略的统称。信息化经济环境下,审计质量控制主要是依照审计风险控制理论,实际上是对各种审计风险实行控制的策略和措施的统称,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确保审计项目质量。

2 审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工作实施过程的重要环节,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实施方式和手段发生了重大改变,审计实施的过程与传统审计完全不同,这就造成审计质量控制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发生改变,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也相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前阶段,信息化审计环境下,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审计机构缺乏高素质的计算机审计人才。审计机构现有的审计人员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审计人员稀少,大部分审计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仅仅限于对财务审计资料的简单处理和加工阶段,即使掌握较高的信息技术的审计人员也不能完全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筛选和挖掘有价值的数据,不能分析挖掘审计对象业务系统电子数据和信息系统数据。审计部门中只有极个别的机构有专门从事审计信息化的专职机构,大部分审计机构不会专门设置从事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人员。缺乏精通审计财务知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人才严重制约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抑制审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第二,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审计人员依然受传统审计模式的影响,缺乏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大部分审计人员不愿意花费精力和时间去学习审计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这就造成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欠缺,最终导致审计人员很难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而有些审计人员已经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依然不能很好地将审计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只能进行低层次的运用,不能充分有效地进行信息系统数据分析。

第三,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实施缺乏正确的工作思路。审计信息化环境下,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审计人员必须面对被审计单位大量的财务数据和复杂的业务管理系统,由于审计人员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将信息技术与审计财务知识进行有效结合,有些审计人员不能分辨信息化审计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此外,在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有些审计人员不能灵活应对被审计单位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不会转变传统审计思路对审计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分解。

第四,缺乏计算机审计统一标准与准则,信息化审计操作流程不规范。信息化审计环境下,统一标准的计算机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标准。我国目前计算机审计的规范大部分都是一些较为笼统的原则性的标准,与现实情况的审计实施不太相符,不能有效衡量计算机审计质量和约束审计行为。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审计与传统审计模式大不相同,但由于计算机审计标准的缺失使得审计项目实施以前对应的审前调查、审计方案、审计日记以及审计底稿等仍然是沿用传统的审计流程,对信息化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数据挖掘和审计后的评估依然处于探索阶段,进而对信息化审计质量难以进行评价。

3 审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改变审计的传统思维模式,努力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审计新形势的发展。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依靠传统的审计思维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审计发展的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必须转变审计传统的工作思维和模式,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不断加强审计人员对计算机审计知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充分了解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在经济新形势下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审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质量控制的有效保障。信息化审计给每个审计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此,审计人员必须转变传统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改变工作方式,善于开拓创新,将审计质量控制作为审计工作的核心工作。

转变审计思路,引入审计质量控制的考评机制。信息化环境下,审计信息化不仅仅是依靠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实施运用,更重要的是审计各环节实施的思想和观念的转变。一方面,要加强审计信息化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审计信息化不是盲从或过分依赖计算机信息技术,而是针对性地将信息技术逐渐引入到审计过程中来,让信息技术真正为审计服务;另一方面,将信息技术应用引入审计工作考评体系,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的激励,适当增加信息技术在审计考评中的比重,充分调动审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鼓励审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将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措施贯穿整个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各环节的精准性和预防性。在信息化审计建设进程中,必须不断加强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实施的了解,熟悉信息化审计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点,优化审计质量控制的策略与措施,合理优化审计结构。在选择审计项目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对审计项目做好审计前调查,充分分析并挖掘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做好事后审计评估。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制,有效达成审计风险的控制,确保审计质量。审计工作人员要与审计复核工作人员严格依照审计制度开展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各环节的实施都能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将审计风险降到最小。

建立严格的审计复核机制,做好审计复核工作。一方面,审计复核是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履行的重要环节,在审计各环节做好审计人员与复核人员的职责安排,将审计与复核有效结合,最大化提升审计质量。在信息化环境下,确保审计过程中计算机审计程序的充分性、合理性和可靠性,保证审计人员能够合理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另一方面,将审计复核作为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借助审计信息化设施完善审计复核方法,推行复核制。严格按照审计相关要求,明确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复核人的职责,保障审计复核的质量,及时发现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进审计项目质量的不足之处,保障审计数据资料的可信度,提升审计质量。

主要參考文献

[1]王中华.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6(3):50-55.

[2]张颖, 黄金花. 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 19(13):66-68.

[3]楼玉红.审计信息化发展下的审计质量控制办法浅析[J]. 消费导刊, 2016(11).

[4]丁惠璇, 陆宏. 信息化背景下的审计质量管控策略[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

[5]徐静. 浅论如何进一步深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J]. 经济, 2017(1).

质量控制准则范文第5篇

【摘 要】优质高效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对城市繁荣、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市政工程的质量保证是一个综合过程,涉及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每一个环节。本文阐述了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讨论了当前市政工程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部分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便于市政工程质量控制的管理。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项目质量控制

1.背景

城市改造步伐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地加快,我国市政工程的建设也越来越多。市政建设工程质量并非仅仅取决于施工环节,而是多的因素和环节综台作用的结果,如果把影响市政工程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作为变量,则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则是一组变量的函数,而并非仅仅是某个变量的函数。所以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如果没有企业自控、专业监督和社会监理等各方面的质量监控是很难保证的。随着城市市政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如何确保和控制工程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将根据自己多年的工程经验结合相关理论谈谈影响市政工程质量的因素以及如何对项目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2.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2.1人对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

管理施工和操作人员自身素质的好坏对工程质量的作用非常之大,员工素质对工程质量影响表现为工作质量。市政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的主体都是人,其它的技术和设备只是按照人的意识去完成,因此项目的质量完全由人来决定,随着现代工程建设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先进,很少会在技术和设备上出问题,因此最终的问题就归结于相关工程人员。

2.2设备对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

现代的工程建设越来越依靠先进的工程设备了,而市政工程机械化程度尤其高。施工机械的好坏和工程人员能否有效使用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施工机械设备一般不直接用于工程实体,因此对工程质量不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在工程方案的确定中,选用先进的、可靠的、适用的、符合技术要求的设备,对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带有计量功能的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

2.3材料对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

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特别是对于市政工程,材料种类少、用量大,一种材料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工程产生重大的影响。不合格的水泥是不能浇筑成合格的桥梁建筑,炒糊的沥青混凝土是无法铺成合格的路面。

2.4方法对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

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和施工组织设计直接影响工程项目进度、质量、投资。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综合考虑,力求做到技术可行而且经济合理。

2.5环境对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管理、劳动、人文环境等。环境因素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复杂多变,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的施工条件,结合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同时由于市政工程自身的特殊性,外部的政治环境如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政治经济形式、政府行为对市政工程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3.市政项目的质量控制

4.1市政工程质量控制概述

建设项目的质量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也是建设项目三大控制目标的重点。工程项目质量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工程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工程项目一般都是按照合同条件承包建设的,是在合同环境下形成的。工程项目质量的具体内涵应包括以下3方面:程项目实体质量;功能使用价值;工作质量。

4.2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要求主要表现为项、目决策时的质量目标要求的工程合同、设计文件、技术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就是为了保证达到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按其实施者不同,包括三个方面:业主方面的质量控制、政府方面的质量控制、承包商方面的质量控制。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是按照市政工程建设不卿字,经过工程建设系统各个阶段而逐步形成的,其形成的系统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市政工程项目质量形成过程

由于市政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使得通过上述过程形成的市政工程项目质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主体的复杂性;影响质量的因素多;质量隐蔽性;质量波动大;终检局限大;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的制约。

4.3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4.3.1提高工程人员的质量意识

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一般不是一开始就很强,要逐级开展灌输,使得复杂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为之接受。对质量的认识,经过多次循环质量意识才能深入人心。质量控制按其实施者不同,包括业主方面、政府方面和承建商方面等。人是直接参与工程建设的决策者、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所以人应作为控制的核心。避免人为的失误,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人的责任感和质量观,控制和保证项目的质量。

4.3.2材料及构配件的质量控制

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中之重。在工程施工中,对材料质量控制应着重于充分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合理地组织材料使用以及严把材料质量关。材料的质量控制要依据材料的质量标准,明确材料的质量性能。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对材料的质量控制,就是要检验材料是不是符合质量标准。

4.3.2坚持实行质量预防和质量控制

预防为主,就是要分析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采取预防措施,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原材料必须保质保量准时进入现场。施工前技术交底必须明确、详细,防止出现违反规定的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的现象发生。质检部门要有预见性地把容易出现质量事故和质量通病的施工环节变为重点控制、检查部位。质检部门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工序控制上。

结语

施工技术和管理的局限性加上市政工程的特殊性,在工程施工中及工程投入使用后,出现的许多质量问题中有些结构性及构造性的病害等已经成为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问题往往是在施工中由于操作不规范,管理松懈,以及设计方面所引起的。实施质量控制任务的监理工工程师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合同条件中有关质量控制的条款,笔者参阅相关技术后认为,如果能开发和运用质量控制信息系统辅助质量控制的话对市政工程的质量控制将会有更多帮助。

参考文献

[1]柳勇.抓好市政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几点意见[J].当代建设,2003.

[2]倪员建.关于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

[3] 倪员建.关于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

[4]郑玉怀.市政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简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上一篇:楼宇控制下一篇:隧道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