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育范文

2023-09-23

实验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物实验;安全隐患;安全教育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一些化学药品和仪器设备,这些化学药品和仪器设备具有潜在的危险性。《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注意实验安全教育”,“安全使用实验器具(如解剖器具、玻璃器皿、酒精灯等)和实验药品(酒精、酸、碱等)是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教师应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注意实验废弃物的妥善处理”。本文以实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为例,简要谈一下怎样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

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实验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基础。实验教师平时要注意不断学习和积累,让自己的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课堂上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另外,实验教师平时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趋于简练、准确、科学、规范。这样做既便于学生理解,提高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效率,又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使用规范生物学语言的能力。

二、实验课前认真备课

实验课前认真备课,是实验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安全教育的前提。实验教师可以从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两方面认真备课,并且要细心排查水、火、电、化学危险品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制订好防火防爆、防触电、防中毒、防外伤等方面的安全预案,为实验课的安全进行提供知识基础和物质保障。

三、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

实验课是实验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实验课上,实验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

1.实验室安全态度教育

认真、严谨的实验态度,是实验室安全的基本保障。学生到达实验室的时候,可能有的学生很安静,有的学生在一起聊天,有的学生嬉笑打闹等等。这时,实验教师可以重申学生实验守则,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采取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实验课,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实验教师也可以采用把学生的实验态度纳入过程性评价的方式来促进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和学生实验守则,从而创设一个安全的实验探究环境。

2.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

一个实验安全知识教育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

(1)化学试剂的安全问题

在这个实验里,我们用到了七种化学试剂,其中有两种存在安全隐患,要提醒学生重视。一个是NaOH,NaOH是强碱,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腐蚀皮肤和衣物。使用的时候要戴好一次性手套,不要让自己的皮肤或衣物接触到NaOH。如若学生被NaOH灼伤,应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再用低浓度的醋酸进行中和。另一个是苏丹III,苏丹III有致癌作用,使用的时候要戴好一次性手套,使用之后要用肥皂把手洗净。如若学生的手不慎被苏丹III染红,可用酒精洗涤。

(2)实验器材的安全问题

实验器材包括实验材料和实验用具。

在这个实验里,我们用到的实验材料是各种动植物匀浆和花生种子,其中有些味道还不错,可能有的学生很想品尝一番,这时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思考:这些实验材料本身没有毒,但是,装它们的容器有没有毒呢?另外,细菌有没有的问题考虑过吗?要趁机告诫学生:为了以防万一,实验室的东西一概不能入口。

这个实验的实验用具比较多,需要提醒学生小心使用的主要有双面刀片(防止割伤)、盖玻片(防止压碎刺伤手指)、玻璃仪器(防止碎裂割伤或刺伤)、火柴和酒精灯(防止烧烫伤、火灾或爆炸)。

(3)实验操作的安全问题

在这个实验里,有潜在危险性的实验步骤有如下三个:

①水浴加热过程中,酒精灯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的烧烫伤、火灾、甚至爆炸

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能用一盏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防酒精外溢,如果溢出的酒精流到皮肤上,会造成比较大面积的烧烫伤,因为酒精燃烧的温度比较高(酒精灯外焰的温度可达600℃)。如若不慎引发酒精在酒精灯外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从侧方盖灭火焰(从正上方盖下去可能会灼伤自己),然后立即开窗,让酒精蒸汽散发出去。熄灭酒精灯要用灯罩,熄灭后,要将灯罩拿开,待酒精灯冷却后,再盖好。一定要记得盖好酒精灯的盖子,以防酒精蒸汽不断挥发到空气中,空气中浓度过高的酒精蒸汽碰到火源会发生爆炸。酒精灯内的酒精少于三分之一的时候要停止使用,报告老师,请老师更换酒精灯。如若有风吹偏了火焰,不能用书本挡风,防止引发火灾。

水浴加热过程中,还要注意试管的取放。

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以免试管内的溶液沸腾冲出试管,造成烫伤,如若被烫伤,一定要立刻用流动的水流冲洗被烫伤的部位,同时立刻报告老师,请老师来处理。

②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过程中,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不要让物镜压碎玻片,以防碎片割伤或刺伤手指。

③加热后的烧杯和试管如若立即冲洗的话,可能会导致烧杯或试管爆裂。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一定要等它们冷却之后,再用水冲洗。

(4)废弃物处理的环境安全问题

在这个实验的废弃物中,污染环境的主要是各种实验废液。要引导学生不把实验废液倒进水槽,要倒进废液缸,由老师回收后处理无毒了再排放。

另外,需要重视的废弃物还有玻璃碎片,处理玻璃碎片时最好戴上手套。如果是桌子上或水槽里的碎玻璃片,最好用抹布轻轻地包起;如果是地上的碎玻璃片,最好用扫帚扫到垃圾铲里,再倒到教师指定的容器里,教师会把玻璃碎片集中包裹好丢弃。尤其注意,不能把玻璃碎片直接扔到垃圾桶里,以免割破拣废品者的手。

3.实验室安全操作教育

要求学生按实验内容的要求去做,使用规范的操作步骤。若要改变实验步骤和内容,一定要征得老师同意,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学生实验时,实验教师要认真指导,发现学生的不规范操作要及时提醒,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帮助学生实现安全操作。

实验结束后指导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先把试管内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再清洗玻璃仪器,最后把所有器材摆放整齐。

四、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方法

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对于这个实验来讲,时间紧、任务重,为了留出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实验,教师还是选择效率比较高的讲授法比较合适。然而,讲授法更适合听觉型的学生,对于视觉型的学生来说,讲授法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教师把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画成脑图,在黑板上展示,或是用电教平台展示的话,这部分学生将很容易领会到教师讲授的内容。对于动觉和触觉型的学生,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做的提示或提醒更容易令他们接受。总之,教师要考虑到各种学习类型的学生,采用听觉、视觉、动觉、触觉等多种信息通道,尽量适应他们的学习偏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而有效。

以上是笔者总结的一些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做法,希望能够得到各位读者的批评指正。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为了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实验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让安全意识深深地扎根于每个学生的心底。

参考文献:

卢平卫.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生物学教学,2011,36:(10).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

实验教育范文第2篇

摘 要:物理学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课程。针对通识教育背景下高职教育中物理学的处境和现状,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尝试改变教学策略,探索物理学课程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职物理学;教学探索

一、通识教育理念

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其教育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1] 。

关于通识教育的理解有多种,“通识教育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的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2]。由此可见,通识教育目的就是增大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兼備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二、目前高职院校物理学课程的开设现状

据笔者了解,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对高中后的三年制高职学生开设物理学这门课程的学校,已经寥寥无几。在常州高职园区,对高中后三年制的高职学生开设物理学课程也就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一家,而且只是对部分专业学生开设,学时数只有32课时。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方面,譬如,随着国家对实践性课程教学要求的提高,理论课程学习的课时不断减少,再加上许多高职院校认为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物理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来说是可有可无的。鉴于此,从2000年起物理学在许多高中后三年制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通识教育课程中逐渐消失了。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通过课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物理学思想方法学习,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能够使学生陶冶情操,培养人文情怀。笔者认为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物理学课程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它应该成为通识教育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针对物理学课程所面临的尴尬境地,再考虑到高职学生现有的物理学基础,我们到底该如何做,如何才能实现这门课程的目标。带着这些问题,这些年我们迎接各种挑战,不断改变教学策略,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效果,也收获了一些感悟。

三、通识教育背景下高职物理学教学探索

(一)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在高中学习阶段,应试教育背景下的物理学教学是围绕考试而实施,忽视了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培养。高中分科造成学生学习偏科,使得多数学生知识发展极不平衡。高职院校许多专业都是文科生和理科生兼收的,每个专业学生物理学基础参差不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上下功夫,如何使物理学课堂有吸引力,如何让学生不害怕这门课程,这些都是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如果仍然是枯燥无味、干巴巴且抽象难懂地讲解,学生是绝对没有兴趣的。要充分挖掘与物理学知识相关的材料,把物理学发展史、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生活中的物理学等融合到课堂教学中。用物理学家的事迹感染学生,用物理学知识在技术上应用来震撼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物理学知识的应用,通过对生活中物理学现象的解释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学好物理学知识可以科学地指导生活,能提高生活质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物理学课程的最初出发点,也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基本知识和规律教学

高职学生普遍来说物理学基础不扎实,对学习物理学的兴趣不浓,一提到物理学知识,多数学生就会联想到复杂的物理学公式,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如何让学生拥有学习物理学知识的好情绪呢?首先必须从教法上改变,彻底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法,以概念性教学为主,整个课堂教学可以借助于学生感兴趣的某一热点问题展开,把物理学知识和很多相关的元素融合到课堂教学中。

下面以流体力学为例来说明。足球场上的香蕉球,大多数学生是非常熟悉的。当你提出“你想知道足球场上的香蕉球是如何踢出来的吗?”,再配上一张图片或一段视频能把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给深深吸引了。当你再说上一句“贝克汉姆之所以能踢出精彩的香蕉球,就是因为他把物理学的这部分知识学得特别好。”学生更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了。这时你就可以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你的知识和规律讲解了,在讲解的过程中尽量弱化理论的推导,穿插着讲一些物理学家研究这部分规律时的小故事和小插曲,教学中突出流体力学的知识和规律。当你把问题讲清时,学生就明白了“理想流体”、“流体的黏滞性”、“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等知识。如果再结合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龙卷风的形成”、“飞机是如何飞起来的”、“高速行驶的列车能吸引人”,就可以进一步强化和巩固所学的流体力学知识。

这样的讲解,学生会觉得物理学知识很有魅力,它能指导人们科学地从事活动,加上一些演示实验,学生不仅不觉得枯燥,反而觉得很有趣味。因此,在每节课前需要教师能够钻研教材,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智特点,把抽象的知识讲得生动具体,体现因材施教。

(三)渗透物理学发展史,融入人文教育

在讲授物理学规律时,要充分利用物理学发展史,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譬如,讲授力学部分时,从亚里斯多德、托勒密、伽利略、胡克、惠更斯讲到牛顿。讲授电磁感应时,穿插着讲楞次、法拉第、麦克斯韦的小故事。让学生明白,每一规律的发现往往是几个甚至几代物理学家们付出努力的结果;通过物理学家的事迹介绍,让学生明白,严谨务实、锲而不舍、付出毕生心血追求真理是许多物理学家的一生写照;同时也让学生懂得,物理学的发展过程是科学家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与文明的过程,也是科学、文明与愚昧、落后不断斗争直至赢得胜利的过程。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融物理学史于课堂教学,能够从情感上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激发学生学科学的热情,同时也融入了人文教育理念,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四)重视物理学方法应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时,要重视物理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用心体会这些物理学方法,理解这些方法的同时,能感悟其所隐含的唯物辩证原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让学生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譬如,“模型法”是基本的物理学方法,“质点”、“刚体”、“点电荷”等都是“理想模型”,它们都是实际物体的一种抽象。“模型法”体现了处理问题的“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辯证法原理。力学中处理变力做功问题时,常用“微元法”进行分析。“微元法”强调了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这样的分析方法。“微元”就是一个理想单元,体现了无限分割的极限思想。讲授刚体转动定律时,采取与质点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类比的方法进行;讲授磁场时,采取与电场相类比,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类比法。讲授电场和磁场时,学会用电场线和磁感应线来描绘场,简洁明了,这就是图像法。“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思考,通过随堂实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方法来思考、研究、探索物理学规律。

(五)重视物理学规律的应用,理清物理学发展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明白物理学的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关系。讲解力学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在航天技术中的应用,譬如火箭推进原理、“嫦娥奔月”、“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的对接”等;讲解电冰箱和空调所应用的物理学原理;讲解生活中电磁炉、日光灯以及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等等。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每一个重大发现几乎都会导致生产技术上的许多重大突破,历史上几次工业革命无不与物理学密切相关。同时让学生懂得,具备一定的物理学知识,不仅对学习专业课程有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够让自己形成将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所需要的科学素养。

(六)用心感悟学生的课堂反馈,让物理学课程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充满生机的课堂教学能够让物理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爱上学物理学。物理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是学生学习物理学知识的关键影响因素。高职物理学课堂,需要有较高学识和素质的教师,更需要心底有学生、对学生充满爱的教师。在课堂上教师不是在表演独角戏,而是要时时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不断调整课堂的节奏;无论是讲授课、讨论课还是实验课,教师都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让学生驾起理想的风帆在科学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四、结语

高职人才的培养是系统工程,物理学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物理学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使学生拥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这是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当然,可以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程名称上有所变化,如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这些年开设的“物理学原理与技术”、“物理学与生活”等课程就体现了这一点。在教学中,要重视物理学知识和规律的应用,弱化复杂的计算与推导;要结合生活中的知识应用,倡导学生快乐地学物理学;要让物理学课程教学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甚至终身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哈佛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李曼丽,译.北京:北京大学,2010:45.

[2]Lee CT General education: ideal and practice. The 2nd conference on Gene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Taiwan) [J],1997.

[3]徐建中.物理学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4]陈磊.物理学教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点 [J].物理教学探索,2008(1).

[5]宋建平.如何在物理学教学中进行人文主义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

实验教育范文第3篇

【摘要】全球信息化对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必须变革专业实验室建设管理机制,建设网络化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室,优化和合理配置实验教学资源。该文主要论述网络化跨学科、跨专业的教育技术综合实验中心的共建共享,从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办学成本,并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这类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教育技术;实验室建设;综合实验中心;实验教学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就必须改革以课程、专业为对象的传统实验室格局,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的网络化综合实验中心,完善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达到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我校于2006年6月初步建成了面向全校文科院系的网络化教育技术综合实验中心,投入运行到现在已有五个多学期,现结合实验中心的建设与运行情况,将我们在建设和运行中的一些思考和研究介绍给大家,以求相互借鉴和共同提高。

一 建设网络化综合实验中心是新形势的要求

1 高等教育形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要求高校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现代社会需要具有科学性、社会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征的综合性人才。社会希望高校培养既具有科学理论又熟练掌握一定的技术,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不论是理工科还是文科,高水平、高质量的实验室建设的都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实验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尤其是教育技术学这样应用型非常强的专业,实验教学和实践环节更是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网络化的实验中心更有助于综合人才的培养和训练。

2 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高效配置的要求

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技术学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各类学校相继将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引入教学、科研和管理,为广大的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环境。

教育技术学是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中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教育认识的逐渐深入而发展起来的,是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学科”,是一门思想观念新,技术含量高,实验量较大的应用性专业,许多课程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实践训练。

高校开展资源共享,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教学科研设备资源,充分发挥现有设备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的主要作用和资源优势,提高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目前办学的一个方向,我们必须整合传统的实验室格局,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的网络化综合实验中心,完善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达到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资源利用率的双重目的。

二 网络化综合实验中心的建设过程

1 建设综合实验中心的构思

为了加强兰州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同时又兼顾到学校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较好地解决长期以来文科院系实验教学环节薄弱这一问题,我们探索建设网络化跨学科、跨院系的教育技术综合实验中心,将有限的经费、设备、场地与人员进行优化组合,建立一个高效率、高质量、高要求的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实验中心将是对相关专业的同类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实验内容、实验设备、实验程序等内容的系统整合后,建立起来的一种灵活、系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中心以专业师资队伍、实验设施、科研方向和专业特色为基础,实现指令性教学与学生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实验管理运行环境。

根据长期以来的文科实验教学经验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分析,文科实验室建设对硬件的要求基本类似,其模式为“计算机+通用软件+行业专用软件+资源库+专用外设或接口”[1],利用网络化的高配计算机平台和不同学科、专业的相关软件,构建各种实验教学环境就成为可能,所以利用教育技术综合实验中心这一技术平台,可以同时兼顾相近专业和学科的许多实验教学任务,使相关院系都能充分享受到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好处与效益。

实验中心的建设要在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提供不同类型的软、硬件教学和研究环境,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性、交互性和控制性的特点,既满足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验要求,又能够兼顾其他学科和专业的实验教学,还能开设专门技术和系统的综合实验,同时要求具有进行开放实验的条件,可满足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实验的要求;要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力求各种资源最大共享,同时为全校的文科院系提供相应的科研服务,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避免重复性建设与资源浪费。

2 建设综合实验中心的可行性

早期教育技术学专业通常建有电声媒体、电视媒体、摄影和计算机类媒体等实验室,彼此分开,相对独立,各自承担相应课程的实验。这种建设模式的缺点是很难实现硬、软件资源的共享,其原因是:其一,传统硬件制式的不同带来制作的教学资源制式的不兼容或兼容性差;其二,承载信息的模拟载体与数字化的载体的不同,使得传统的设备制作的教学资源在计算机类媒体上完全没有办法处理;其三,不同实验室之间缺乏信息沟通的有效渠道。因此,要开设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有很大难度。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数字化的图像和视音频信号拾取设备,如数码相机、数字摄像机、扫描仪和数字录音机等,为计算机处理视音频教学 资源提供了可能性,而图像、视音频压缩编码国际标准的颁布和实行,使得直接数字化后数据量大得惊人的视音频数据大大压缩,这样一来,视音频的教学资源在计算机及其计算机网络中存储、处理和传输完全是可行的,加上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网络带宽和传输速度也极大改善,建构教育技术网络化综合实验平台是完全可行的。

综合实验中心的建设有助于实验室队伍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往院系实验技术队伍,人员分散,水平参差不齐,流失比较严重”[2],建设校级综合实验中心,有助于将相关人员进行优化组合,进行科学化、统一化的管理,建立起一套合理有效的管理、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并定期进行有计划的进修和培训,形成比较稳定的梯队,有助于实验队伍与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3 综合实验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要求实验具有技术新,媒体综合能力强,接口齐全,应用平台先进,實验连续性强等特点,因此,综合实验中心既要提供不同类型的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环境,又要提供各种媒体资源和系统集成的学习、教学实验平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性、交互性和控制性的特点,要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要求,力求信息资源最大共享,同时还要考虑相关学科和专业的要求,兼顾不同实验对象的特点,建立一个统一管理的网络化综合实验教学平台。

建成的综合实验中心,根据实验内容和功能将其分为以下四个子实验室:

(1) 图形图像编辑制作实验室

该子实验室面向新闻传媒、教育技术、影视编导、艺术设计方向的学生,用于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的非线性编辑、影视后期制作、电视栏目包装、平面艺术设计,动画设计与制作的理论课教学与实验教学。采取了性价比比较高的matrox中端产品,安装相关的专业软件,组成41台图形图像工作站。学生可通过大量的编辑制作和创作设计的练习,打下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的还是同类型的或相近的设备和软件,不至于产生陌生感,能够很快熟悉工作环境,进入角色。

该实验室主要用于《非线性编辑》、《电视栏目包装》、《艺术包装设计》、《平面设计》、《电脑动画制作》等10多门课程的教学活动。

(2) 摄影摄像实验室

该子实验室采用主流的数字化摄影摄像设备,主要培养学生在摄影摄像方面的专业技能,使其能熟悉相关的专业设备,熟练掌握摄影、摄像的基本技能、掌握构图、用光的技能与技巧。该实验室建有广泛应用于电视台的三维虚拟演播室,使得传媒传播方向的学生能真正适应电视台及电影电视媒体公司的主持及演播室节目制作的能力,掌握视音频素材的拍摄、录制,数码照相机的使用、各种数字图象信号的采集等技术。

该实验室主要用于《摄影与摄像基础》、《艺术摄影》、《司法摄影》、《电视片拍摄》、《节目主持》、《电视访谈》等电视节目制作课程与摄影摄像技能课程的教学活动。

(3) 多媒体综合实验室

相当一部分文科实验是建立在专业软件的基础之上,如moodle(课程管理平台),经济、管理软件系统,心理学实验平台,模拟证券系统,期货、物流管理系统,网络教育平台,计算机网络管理以及外语模拟环境听说练习等专业软件。该子实验室使用高性能品牌PC搭建的小局域网,配合各相关专业所用到的专业模拟软件或系统,模拟相应的证券、期货、物流的交易和运行情况,模拟网络教育、视频会议系统等应用环境,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中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模拟操作和演练,培养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子实验室主要用于《课件设计与制作》、《管理信息系统》、《证券学》、《期货经济》、《物流管理》、《金融管理软件》《网络教育应用》、《网络与电子商务》、《电子证据调查学》等各种专业软件与技能课程的教学活动。

(4) 数字音频实验室

面向音乐、广播、影视、教育技术方向的学生,培养学生在数字音频创作及处理技术方面的能力,利用20套火键midi键盘与yamaha音源、小型录音棚、专业音频编辑制作工作站,使修音乐方向和广播节目课程的学生掌握数字音乐创作、数字混编处理、电子配器以及广播节目录制播出等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术,同时具备一定的音乐处理和创作能力。

该子实验室主要用于《播音与主持》、《和声学》、《电脑音乐》、《配器法》、《电视配音》、《广播节目制作》、《数字音频合成与制作》等各种与数字音频录音及处理技术的教学活动。

4 网络化综合实验中心架构图:

为了实现网络化、集约化的管理,中心使用千兆以太网技术组建局域网,各个子实验室能通过网络相连并接入校园网,通过总管理服务器对各个子实验室的软件和设备进行管理和软件更新服务,也可进行日常的监控和维护,系统做到了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相互兼顾,同时实现了整个系统的数据集中管理,功能分布灵活,维护简易的要求,而且又具有良好的扩充能力,可以满足将来技术的发展和教学要求的提高,其中图形图像编辑制作实验室还添加了地面卫星接收设备和校园有线电视接收设备,便于相关课程的资源采集。网内设置了资源、媒体服务器,实现资源交换和共享,也可将录制的课程、学生和教师的作品以及相关资源放置于此服务器上,供全校学生通过点播来学习和交流。

三 网络化综合实验中心的运行及使用情况

综合实验中心在设计和建设中实现了网路化、集约化、数字化,大大地提升了实验教学条件的档次,提高了资源、设备的利用率和共享程度,投入使用以来,一直以高效率、满负荷的状态运行,例如“图形图像编辑实验室”自2006年9月到现在的5个学期里,几乎每个工作日都在使用,甚至在晚上及节假日还要安排教学活动。

1 使用率非常高,居于学校各种类型实验室前列

由于中心建成时间较短,人员、设备的数量还非常有限,目前暂时只承担新闻、教育、艺术、文学等学院的教学任务,五个学期以来,共承担课程30多门课,总教学时数和总人时数大大超过了学校的额定工作量,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和效益。

2 实现了高效化的管理,教学效果好,获得师生好评。

综合实验中心建立并投入使用以来,一切工作都以教学为中心,开出了教学计划的全部实验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制订了一系列相关制度与规定,确保了实验中心高效稳定的运行;人力、物力资源得到了集中、统一的管理,实现了资源的共享,设备维护与更新更加及时到位。各学院的师生对实验条件非常满意,对实验室的管理和服务给予好评。

3 开设了影视类开放性实验。

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影视类的开放性实验。首先由学生提出选题的申请,教师和学院审核同意后,就可以安排实验,选题完成后,将其成果的复制品在实验中心存档。这样的开放性实验具有学生参与度高的特点,使得对于影视媒体有兴趣并具有一定基础的同学,都可以申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影视制作能力,也丰富了校园文化。

四 在建设与运行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1 文科教学有其特殊性

文科部分教学课程,例如传媒传播、动画制作、播音主持等方向的实验课程,其重要性甚至胜过理论课程,事实上,许多课程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传授知识和训练才能相结合的一个过程,是一种专业技能的传授、训练和专业意识的培养,完全不同于自然科学的验证性实验的简单模仿,实验过程包含设计和创作素养的训练和培养,要达到教学培养目标,就不能脱离相应的环境和实验条件来开展教学,否则只能讲授空洞的理论、纸上谈兵。

2 核心是实验内容与课程的建设

文科实验教学在硬件建设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而其特殊性更多的表现在实验内容的不同要求方面,例如,同样进行摄影摄像教学,艺术设计方向的学生要求更多考虑的是美感与构图,而新闻方向的学生则更多的考虑主题清晰度和时效性;又比如同样是3D动画课程,艺术方面的学生主要着力于模型构建和色彩搭配,而其他专业学生更关心现有素材使用和混合动画编辑方面,实验教学中心应当充分了解不同专业、学科的差异性,与学院一起做好实验课程建设和相应资源的建设,考虑到以后的发展,我们认为由实验教学中心侧重提供基础性、硬件性的平台,而各院系侧重做好适合自己的实验内容与课程的软环境建设是比较好的一种方案。

3 开放性、综合性是发展方向

实验内容及方式要向开放性、综合性实验的方向发展,这是目前很多高校进行探索与尝试的领域,这样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各种技能的综合应用,组织、管理能力的锻炼。例如一部电视短片的制作,从构思到组织拍摄,从前期到后期,从脚本创作到整体处理的每个过程,以及制片、编导、摄像和编辑的不同岗位的锻炼,都将考验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对各种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是对其综合素質的最佳检验,所以我们认为实验内容、方式的开放性、综合性是实验中心今后继续发展的方向,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

五 结束语

兰州大学教育技术综合实验中心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在建设中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初步架构了全校文科院系共享的网络化综合实验中心的框图,在此为高校综合实验中心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路与方案,其核心理念为以最小的投入换取较高的效益,本着综合性、开放性和交叉性三大基本特征,从教学功能、科研功能和服务功能出发,遵循目标性、现代性、可持续性和创新性原则进行建设。实现了高效率、高质量与高要求的目标,避免了重复建设与铺张浪费,为学校文科教学与科研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高校的同仁提供了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 徐婷,张晓京,张力军等.大学文科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0):106-109.

[2] 孙永林.文科实践教学中心建设模式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6):100-103.

实验教育范文第4篇

一、课时安排

依据课程标准,中国古代史在初中一年级开设,每周2课时,共70课时。上册用一学期,有35课时。新教科书实际只编写了22课,每课教学为1课时,共需22课时。其余课时由各地、各校灵活掌握,包括4节活动课和1节复习方法和技能训练课,以及讲授乡土史教材或民族史教材、校本教材等。

二、采取时序与主题相结合的体系

新教科书根据课程标准,采取时序与主题相结合的体系,即根据中国古代史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自古至今地讲述历史;同时围绕表现每一历史时段突出特征、又适合中学生特点的主题进行叙述。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古国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连绵不断、源远流长。自夏朝以来的王朝体系,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脉络,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古代文明连续发展的轨迹,这是一种国情。考虑到初中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线索还缺乏了解,不易把握纵向脉络,因此,新教科书采取了以主要朝代的兴衰更替反映时序的办法,予以弥补。

本册的四个单元,对应了课程标准中的四个主题及其内容标准。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以后世发展的眼光来概述原始社会的历史。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联系前后的知识,综合性的看问题,又因为侧重于文明的起源问题,其他问题可以少讲或不讲,就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第二个单元“国家的产生或社会的变革”,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科体系,回避了学术界近年来讨论比较激烈、争议比较大的社会形态的划分问题,同时又提示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文明成就和社会变革。第三个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侧重于秦汉统一国家建立与巩固的历史,而对于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发展与衰亡、东汉的兴亡等传统教科书必讲的内容,有的用楷体字简略叙述,有的干脆不涉及。第四个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实际上是一个主题的两个方面。政权分立是社会分裂动荡的反映,是消极的,但分裂动荡中又包含一些积极的因素,客观上为民族交往与融合提供了土壤。从学术的角度看,这四个单元的题目,不一定能完全概括相应历史发展时期的所有特点,但它肯定注意到了如何适合学生的特点。以第四单元为例,魏晋南北朝还有其他一些特征,如门阀士族统治等,其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但从以前的教学情况看,像门阀士族制度一类的知识,距离学生的实际比较远。所以,尽管它们重要,在初中阶段我们还是暂不涉及。 体例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题体。每课书用1课时,以便于教学。课题前设专题单元。本册书按课程标准分为4个单元,将22课,分属于各个单元。另外还有4节活动课,分别穿插在有关内容的课后;最后设一个复习方法和技能训练的活动课。

三、每课的基本结构

一般的课,每课课文由10个部分组成,包括导入框、宋体字课文、楷体字课文、文献资料、图表、动脑筋、注释注音、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

1.导入框 由生动的故事、传说、诗歌、民谣或文物、名胜古迹等开篇,然后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他们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又增强了教材的启发性。

2.课文(宋体字) 着重讲述历史发展的生动过程,力求简明。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3.阅读课文(楷体字) 力求生动活泼,其作用是引起学习兴趣,浅化教材内容,扩大知识面,培养良好的品德。这部分内容对不同程度、有不同爱好的学生,可提出不同的要求。

4.专栏的文献资料(竖排字) 基本上每课一条。目的是使学生接触一些浅显的文献资料,以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并能提高阅读古文、古诗词等的能力。同时,有些内容,如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能起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作用。

5.图表 包括图画、表格、地图和图注,是课文的组成部分,为的是增加学生的考古文物知识,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增强课文的明晰度,有利于教材的形象、生动,也起到浅化教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6.动脑筋 插在课文中间,每课1~3个,以增强教材的启发性和探究性,便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发展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并使课文中没有讲出的结论,经由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分析得出。另外,它的设计也能起到培养良好品德和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7.注释和注音 目的是浅化教材,便于学生自学,扩大知识面。

8.练一练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题,检验自己对本课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9.活动与探究 安排在每课课文后面,有1~3项,用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与其他学科交叉、与现实生活联系学习的能力。也有一些能起到巩固所学内容的作用。活动方式很多,包括小讨论、小游戏、比一比、找一找、查找成语故事、寻找变革、判断、分析材料、制表、填图与思考、看图分析、看图猜字、故事会、朗诵比赛、短剧、小制作、动动手、小实验、欣赏与临摹、看一看等二十余种。这些活动与探究供教科书使用者任选。可多选,可少选,也可不选。教师可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思路与模式,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自行设计其他的活动与探究。 10.自由阅读卡 设在活动与探究之后,内容以介绍与课文同一时期的物质文明、社会生活等为主,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历史更加贴近生活,并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此外,本册教科书还设有不同于传统教科书的活动课。活动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与技能,如了解历史的途径、地图的识别与年代的计算等,为以后学习历史打好基础。

教科书后面,除列有大事年表外,还附录了好书推荐和历史学习网站,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和探索,学会获取教科书以外的历史信息。

人教版新教材既有成本较低的黑白本,也有装帧考究、印制精美的彩色本,扩大了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广大师生的选择余地。

四、新教材的几个突出特点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时代特色和新的教育理念,编者把新的历史教科书编成既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学习的学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注意使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材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1.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新教科书里每课都安排了活动与探究,每个单元安排了活动课。全书后安排了复习学习方法和技能的活动课。通过这些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思维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组织、协作、访问调查等实践能力的提高。如,讲完淝水之战,安排了一个活动与探究,让学生思考与判断,古代战争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意义,这个内容教材中并没有谈到,需要学生发挥创造精神去思考;又如,讲述青铜工艺以后,安排了一个活动,让学生用橡皮泥等仿商周青铜器做一件器物;再如,学完佛教的兴起后,让学生调查自己的家乡有什么古塔?此外,活动与探究和活动课里有不少小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

中学历史七年上教材解析2

2.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为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特做如下设计:

(1)教科书以生动的故事、传说、诗歌或文物、名胜古迹等,导入新课。如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用女娲造人和补天的传说,以及西方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导入。再如,用商鞅立木赏金的故事导入“大变革的时代”一课,等等。 (2)在课文内容上,尽量插入生动的故事,注重对历史过程的生动叙述。如讲推恩令,新教科书的正文里没有出现“推恩令”这个概念,而是用生动的史实进行叙述。课文中的阅读文字,更注意叙述生动的史实。在文字上,则力求浅显、生动活泼。

(3)配以大量图片。书前的彩图共33张,还配有地图和图表等,以增强教科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地方还以图或图表代文。如讲有关黄帝的发明,就安排了一张“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图。

在图片的选取上,为适应初中生的特点,尽量选取生动的内容,包括一些想象画。如讲官渡之战,就附有“曹操赤脚迎许攸”图;讲巨鹿之战时,特配上项羽“破釜沉舟”图。

(4)在每课的动脑筋、活动与探究和活动课里,也注意安排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问和实践活动。如讲到甲骨文,在动脑筋里就列出三个甲骨文字人、戈和伐,然后让学生猜一猜“伐”字是什么意思。如讲到秦始皇统一文字时,在活动与探究中设计安排了举行方言游戏会,让学生体会统一文字的巨大历史作用。

(5)自由阅读卡中也安排了许多引发学生兴趣的历史知识,如“河姆渡原始居民会蒸米饭吗?”和“品种多样的饼食”。有关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的自由阅读卡,看似零散,但与七年级下册教材结合起来看,它们又似乎可成体系。这种系列虽然很不完备,但这在客观上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好奇心的作用,为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究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3.注重教材的启发性

新教科书的导入框里,就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从每堂课开始,就能积极思考,参与教学过程。新教科书还在课文中间,专设了一系列多层次、多类型的探究性栏目“动脑筋”,目的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发挥主体作用,从而启发学生自己领悟教科书上的内容。如在“秦的暴政”里讲到那时“每年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学生并不能通过这个孤立的数字,了解暴政的情况,但后面的“动脑筋”特别给出了当时全国的人口数字等,又提出几个启发性问题,使学生通过计算、分析,自然而然地领会暴政达到的程度。又如,“三国鼎立”中官渡之战,课文并未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战争结局,而是通过“动脑筋”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

4.注重减轻学生的负担

新教科书注意从几方面减轻学生负担,内容上尽量减少。通过简明而清晰的描述,深入浅出地勾勒出中国古代史前期的发展脉络和特征,使学生对这一阶段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式的了解。与现行教材相比,新教材有如下特点:

(1)教科书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注重历史发展的生动过程,而不是干巴巴的一些要点。这样,行文可能多一些,但比现行教材的宋体字生动多了,所以更便于学生学习。

(2)尽量减少头绪和概念。如“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一课,就省去了王莽建立新的头绪。现行教材里一些学生难于理解、记忆的概念,如“氏族公社”“人牲”“人殉”“族诛”“连坐”“推恩令”等,新教材里都没有出现。但在行文中叙述了有关内容,如“人牲”“人殉”。以“大一统的汉朝”一课为例,新教材里的概念,比现行教材减少了三分之二。

(3)尽量减少空洞的议论和结论式的语言,用生动的史实叙述历史,论从史出。如“商朝社会矛盾空前尖锐起来”“武王伐纣,是我国古代的一次著名战争”等,都是通过史实叙述的,而避免使用上述空泛的议论和结论。

(4)尽量减少需要学生记忆的地名、人名、年代和数字。书后的大事年表,与以往的教材相比大大简化了。

(5)课后练习大大减少,每课之后,除设有少量练习题外,更注意提供可任意选择的“活动与探究”。

5.转变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1)新教科书从导入新课开始,就为学生参与教学安排了一系列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活动,教师可利用这些问题和活动,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探究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2)活动课更是以学生为主体,如活动课三的辩论课《秦始皇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从课前准备到主持,到参辩,再到小结,都由学生承担,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起辅导的作用。

(3)同时,教科书还为学生提供多种辅导性的参考资料,如大事年表、好书推荐、历史学习网站推荐等,以启发、开阔学生的思路,为探究式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

6.注意历史知识多方位、多层次的联系和知识的延伸 (1)多方位、多层次的联系

第一,新教材注重历史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如学过汉武帝的大一统之后,在“活动与探究”里,就安排了请同学比一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谁的功劳更大,作纵向联系;又如讲中国的造纸术,联系埃及的纸草和欧洲的羊皮纸,有意加强中国史和外国史的横向联系。

第二,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内容的联系。如讲到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了海蚶壳时,就安排了一个启发插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还安排了两个学生的不同说法,其中之一所说的,就涉及到地理学科中地貌变化的知识。

第三,历史的演变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如讲西周宗法制时,安排了一个“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议一议“你对宗法制度和尊祖敬宗传统习俗的看法”。再如,学过百家争鸣后,建议学生讨论一下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利用?又如,讲到造纸术,安排了一个动脑筋,“纸广泛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想想看,你能说说有哪些方面吗?”

(2)知识的延伸

第一,自由阅读卡片。如课文讲长城,自由阅读卡里就介绍建筑长城的具体过程。 第二,成语故事的运用和收集。如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成语故事,除课文中涉及到的以外,在“活动与探究”中,让学生再去搜集,然后在小组里举行成语故事会。

第三,活动课后设活动延伸的内容,如在“编历史小故事”的活动课之后,建议出一期板报,反映活动的内容;又如建议举办展览等。

7.教材的系列化与立体化

为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加以指导和激励,为学生提供优秀历史课外读物书目、历史学习网站的网址。此外,还配备有实用性更强的教师教学用书、教案、学案、教学挂图、历史地图册、幻灯片、投影片、光盘以及不定期出版的试教通讯等。

结语

本册教科书的编写者在总结过去五十余年历史教材编写经验的前提下,继承过去的优点,改正以往的不足,并且积极改革创新,在历史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但是,我们的这些努力要想取得好的效果,还需要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关注,特别是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帮助和支持,使教材不断得到完善,以实现这次历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实验教育范文第5篇

(一) 营造书香校园

通过建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

新教育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是教育的最重要的活动,新教育将“营造书香校园”列于六大行动之首,并已经将它细化为若干具体的子项目,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年级、性格与性别的学生,不同水平与学科的教师分别该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

在2002—2006期间,新教育曾经提出“营造书香校园”希望小学六年要读完一百本课外书、聆听六十场精彩报告、写完六百余篇日记、每个学生每月都要作一个10分钟演讲、师生网上都有一个家、六年学一项有用技能。新教育实验认为,如果六年时间里孩子果真能够这样度过,他们就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精神生命最丰富的人!”新教育还曾希望,有了这样基础的学生到了初中、高中,再引导他们阅读100本必要的文学经典包括哲学著作,让他们以书本为友,以真理为友,以大师为友,成为精神明亮的人。在这样的文化积淀和经典熏陶之下,他们就会逐步拥有深厚的哲理素养,形成宽广的文化视野和基本的价值判断,他们就会智慧明达,目光敏锐,意气风发,他们就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审视自己的人生,并且能够很快把宝贵的文化财富,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血脉!

在2006年,“营造书香校园”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实验出版了《中华经典诵读》;正式启动了“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项目;9月23号,孔子诞辰日,苏州市召开了首届读书节;所有实验学校举行了各自的阅读节,开展了“书香漂流”、“图书跳蚤市场”等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二) 师生共写随笔

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实验开展的这几年来,取得最大成果的一是营造书香校园,二是师生共写随笔。新教育实验提倡师生共写随笔,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发表与出版,但这几年来实验老师发表与出版的大量的文章和书籍,却不能不说体现了这些实验老师在理论上的成长,不能不认为是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甚至是丰硕的成果。在教育在线论坛与博客,有数千教师在坚持

着写教育随笔,开辟个人成长专帖。用笔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涯,已经成为新教育实验的一道独特风景。

新教育实验倡导行动与反思,用笔反思是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教育实验正研究对典型教育案例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和解释,并日渐积累成一个“中国典型教育案例库”。这个教育案例库将从日常教育案例中依据若干主题来编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譬如像早恋问题、作弊问题、亲子交流问题、教育惩罚问题、学生竞争问题等,先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案例,再邀请相关问题的专家来对这些案例作出学理的和操作改进的分析。也就是说,一方面,依据问题的性质,分别邀请法学的、心理学的、伦理学的、家庭问题的等专家来剖析案例背后的学理,另一方面,邀请富有教育经验的教育专家来对每个案例和每种问题提出既符合相关学理又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新教育实验相信,这个案例库的建立,将会让青年教师在处理各种教育问题时有案例可是以参考,有学理可以查索,其价值与意义,都是十分巨大的。

(三) 聆听窗外声音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报告会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促进其多元价值观的形成。

(四) 培养卓越口才

通过讲故事、演讲、座谈、讨论、辩论等活动,使教师和学生愿说、敢说、会说,从而培养其自信心,形成终身受益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五) 构筑理想课堂

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

(六) 建设数码社区

通过加强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学习型网络社区,让师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与交流,在实践中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与信息应用能力。

实验教育范文第6篇

绽放的艺术教育之花

xx镇第一小学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扎实推进新教育实验。学校始终以“快乐教育”为核心文化理念,重点围绕“艺术教育”“八步教学模式探讨”两大主题来展示学校“在特色课程中享受艺术”和“在理想课堂中快乐学习”两大特色。新教育的核心理念“让师生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我校不懈追逐的目标,更是学校践行新教育的行动指南。学校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为出发点,以丰富他们的校园文化生活为主要目的,让每个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生活中茁壮成长。几年来,学校狠抓艺术教育,着力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与爱好,让他们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通过我校教师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学校的艺术教育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鼓号队的成立为我校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每当升国旗、集会、迎宾等活动,他们的精彩表演让所有人为之振奋,为之欢欣鼓舞。学校还成立了“林晓”合唱团、葫芦丝兴趣小组、拉丁舞表演队等。特别是近两年来,在xx中心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全校教师的辛勤耕耘和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学校艺术教育再铸辉煌:2013年春,我校成功举办了xx镇第二届小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在随州市第四届编钟艺术节上,我校童声合唱《四渡赤水出奇兵》作为特邀节目参加湖北省第九届黄鹤美育节,葫芦丝齐奏《月光下的凤尾竹》获器乐类一等奖、葫芦丝伴舞《竹林深处》获文艺节目二等奖;在随县首届中小学生炎帝文化艺术节活动中,我校一举夺得四项奖杯,其中合唱团选送的原唱合唱作品《xx》、《嘀哩嘀哩》获“大家唱”一等奖,集体舞《xx》获“大家跳”一等奖;合唱作品《四渡赤水出奇兵》《xx》参加壬辰年炎帝文化庙会荣获最佳表演奖;在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活动中,一大批优秀学生通过了葫芦丝6——10级的演奏资格认定;xx在今年的湖北省第十四届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上凭借娴熟优美的拉丁舞表演一举夺得铜牌;在教育局组织的两届中小学生演讲比赛活动中,我校选送的学生分别取得了特等奖和一等奖的佳绩。

乡村少年宫活动精彩纷呈

我校多年来一直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由于学校的硬件建设很到位,校园环境很优美,学生的课外活动很丰富,2013年秋我校成功申请到由中央文明委、财政部、教育局联合组织的“乡村少年宫”活动项目。 我校“乡村少年宫”自去年秋季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学校结合师生实际,在十月份迅速组建了合唱团、舞蹈队、美术摄影、抖空竹、象棋围棋、篮球乒乓等十多个兴趣小组,由学生自由选择项目,每个小组配备两名有特长的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并制定切合实际的活动方案,严格落实相应的活动内容。每周按年级组分别开展活动,每周二到周四下午课外活动,整个校园热闹非凡:篮球场上激情碰撞、音乐室内轻歌飞扬、棋类活动室里人声鼎沸……乡村少年宫成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乐园。此项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搭建了挖掘潜能、施展才干的舞台,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理想的课堂 快乐的孩子

上一篇: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范文下一篇:初三物理复习资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