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非任意性论文

2023-01-14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际的任意性的符号体系, 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 (叶蜚声, 1997) 。语言之所以能够成为交际工具, 就是因为它能够将客观现实转换为符号。语言学上通常用形式和意义来表述语言符号构成的两个方面。在对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中, 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关系之间的关系的任意性论断很长时间占据权威地位。自从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于1916年出版以来, 他所提出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对后人的影响级大。日本符号学家池上嘉彦也认为:“符号在本质上‘任意的’。”而近20多年来, 对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非任意性的争论很大, 很多语言学家对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提出了挑战, 有些语言学家甚至掘弃了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基本特性这一论断, 把相似性作为语言符号的基本特性。这些观点未免有失偏颇。本文力图通过重新审视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 并联系到语言符号的非任意性, 谈一谈对此问题的看法。

1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1.1 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

索绪尔在论述语言符号的特征时指出:“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 或者, 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指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集体, 我们可以更简单的说, 语言符号是任意的。”他还强调了任意性原则的重要性, 他认为:“完全任意的符号比其他符号更能实现符号方式的理想;这就是为什么语言这种最复杂、最广泛的表达系统, 同时也是最富有特点的表达系统。

1.2 语言符号任意性的普遍性

语言符号任意性具有高度的普遍性, 在语言结构的各个层级 (如语音、词、句子) 都有体现。

1.2.1 语音的任意性

尽管符号的创造以所指对象为前提, 但并不是说特定符号和特定对象之间有任何必然联系, 这点在语音系统中尤为突出。首先我们可以从语音的起源上来证明语音的任意性。我们称太阳为taiyang, 而不是yueliang (月亮) , 是因为最初为太阳命名的人偶然称之为taiyang, 如果当初他把太阳称为yueliang, 那么今天我们说yueliang的时候就指的是太阳了。其次不同语言的语音系统的差异也体现了语音的任意性。比如“太阳”这一概念, 汉语用taiyang, 英语用sun。

1.2.2 词的任意性

大多数次都是约定俗成的任意的符号, 因此, 在次和它所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基本的关联 (张韵斐, 1987)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进一步的说明:第一, 从共时性来看, 同一词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意义。第二, 从泛时性来看, 不同的语言对同一概念有不同的词来表示。

1.2.3 句子的任意性

句子的任意性体现在句子结构尤其是它的组成部分的排序在不同的语言中的差异。比如英语的句子成分排序是SVO, 即主语+谓语动词+宾语;而在日语中句子成分的排序是SOV, 即主语+宾语+谓语动词。

1.3 语言符号任意性的相对性

索绪尔在强调任意性的重要性和普遍性的同时也指出了任意性的相对性。索绪尔承认“符号的特征之一是非完全任意性。”有时音和义之间有着某种关联, 比如拟声词和感叹词, 但不能就此否定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比如对于同一种声音, 不同语言常选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可见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涉及任意的“量”而不涉及任意的“质”。

2 语言符号的非任意性

2.1 语言符号的社会制约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就创制符号时的情形而言的, 即最初用什么语言形式代表客观事物现象是任意的。但当符号进入交际以后, 它对于使用者来说就有了强制性。这时任意的对该符号的更改如果没有二次社会约定, 这种更改就无法用与交际。这种社会制约性使语言符号具有了一定的非任意性。

2.2 语言符号的临摹性

所谓临摹性指的是语言符号音义相联时, 音与所指事物相似, 也就是说语言符号具有一定能够的非任意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拟声词和感叹词。但正如索绪尔所言, 这类词在语言符号系统的数量有限, 不能就此完全推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2.3 语言符号的隐喻性

隐喻认知在语言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人们最初认识的事物是有形的具体事物, 当认知进入高级阶段时, 人们常常要借助已知的具体事物的概念来描述其他抽象的概念。隐喻经常把两个存在着某种关联的概念并列。再如合成词的构成也非全然任意。

2.4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非任意性的关系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非任意性并不矛盾, 除了少数拟声词和感叹词的非任意性以外, 其他的隐喻性语言符号的非任意性都是建立在基本词汇的任意性的基础上的。任意性是对一种语言中的基本语汇起源的任意性, 而非任意性是指由基本语汇引申出来的词语的能指和所指的关联的任意性。因此, 非任意性并不能全盘推翻任意性。而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还受到社会的约定俗成的制约, 也就是说任意性要受到社会的非任意性的制约。

3 结语

索绪尔建立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在如今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些语言学家对他的任意性原则的全盘否定未免过于片面。任意性与非任意性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它们是两个层次的东西。基本语汇符号以及某些复合符号 (如某些合成词) 整体能指和所指之间关系没有内在联系, 仍是任意的。而非任意性一般发生在语言符号的隐喻性层面, 一方面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一方面反映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非任意性以任意性为基础, 任意性又受到非任意性的制约, 二者在语言符号发展的过程中同等重要。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非任意性, 结论是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又有非任意性, 二者并不矛盾, 分属两个层级。任意性反映了基本语汇符号内部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 (拟声词和感叹词除外) , 而非任意性则体现了不同层级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语言符号,任意性,非任意性

参考文献

[1]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2] 池上嘉彦.符号学入门[M].国际文化出版社, 1985.

[3]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商务印书馆, 1982.

[4] 张韵斐.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考纲背景下江苏对口单招语文考试复习的几点思考与建议下一篇:ARP欺骗的解决办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