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2022-09-10

妊娠期糖尿病(GDM),就是女性在妊娠阶段由于机体糖代谢异常而引起的妊娠病症,临床上较为多见。该病症会引起多种严重性并发症,比如:高渗性昏迷、酸中毒等,不仅对孕妇健康带来影响,还对胎儿造成极不利的影响[1]。为改善和提高妊娠糖尿病孕妇的妊娠质量,在早期应给予针对性、系统性护理干预。该文对6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诊治的6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中,均通过血糖检查确诊,符合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2]。年龄22~38岁,平均(26.2±4.3)岁;孕次1~3次,中位孕次2次;体重48.1~76.5 kg,平均(65.6±5.2)kg;均为单胎,孕周≤28周。排除妊娠前患有糖尿病、心肝肾等功能性病变及其他并发症。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I组和II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孕周、病情、治疗方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对症治疗,II组患者均给予一般专科护理干预,包括一次性健康宣教、运动指导、血常规检查、产检等。I组则实施系统性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有。

(1)健康宣教:由受过专业心理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以消除或缓解患者的焦虑、担心等不良情绪,助其树立治疗和分娩信心,增强患者临床依从性和配合度,同时定期开展血糖监测;产科医生需向患者详细讲解GDM的发病机制、危害、治疗等,并告知患者胰岛素治疗的目的和重要性。每周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随访,解答患者疑问,让患者学习饮食控制和运动方面的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饮食干预:由产科接受过营养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体重、口味等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饮食谱。告知患者须按照制定饮食谱进食,严格按照患者的孕周、日活动量等计算每日热量的摄入值,对碳水化合物、脂肪、膳食纤维等进行科学配比,少食盐分高、含糖丰富、高脂类食物。鼓励患者少食多餐,在三餐后可加一次餐,每次加餐热量为日热量的30%,共6餐。

(3)运动指导: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可改善患者体质,有效控制血糖,应鼓励并指导患者餐后进行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条件和喜好选择合适的运动,比如:慢跑、瑜伽、散步等,2~3次/周,餐后30~60 min进行。

(4)血糖监测:每日晨起进行空腹血糖(3.3~5.3 mmol/L)、餐后2 h血糖(4.4~6.7 mmol/L)及临睡前血糖监测(4.4~6.7mmol/L)。若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那么营养师需要对饮食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并指导患者的食物搭配,如仍未取得良好效果,则由临床医生给予适量胰岛素予以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GLU)、餐后2 h血糖(2h PG)及临睡前血糖;并掌握两组母婴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血糖控制未达到前文标准,及需用药才可确保血糖正常的均为无效控制。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资料均通过SPSS 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对比

通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血糖均得到控制,I组总体效果优于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同组与护理前相比,P*<0.05;与II组相比,P*#<0.05。

2.2 两组妊娠结局对比

孕妇方面,I组:胎膜早破2例(6.1%),剖宫产11例(33.35),产后出血1例(3.0%);II组:胎膜早破4例(12.1%),剖宫产18例(54.5%),产后出血3例(9.1%)。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新生儿方面,I组:胎儿死亡0例(0.0),巨大儿3例(9.1%);窒息2例(6.1%),低血糖1例(3.0%),低血钙2例(6.1%);II组:胎儿死亡2例(6.1%),巨大儿7例(21.2%);窒息5例(15.2%),低血糖5例(15.2%),低血钙4例(12.1%)。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妊娠糖尿病的发生机制主要和雌激素、孕激素等多种激素分泌紊乱引起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出现胰岛素抵抗导致糖耐量变化有密切关系[3]。该病症会对母婴体内的代谢带来极大影响,会引发妊娠期、围产期、产后等不同阶段诸多并发症,对孕妇和新生儿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是基于血糖控制和管理开展相关护理干预工作,主要有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监测等。通过健康宣教让患者重视血糖控制和护理干预,提升期临床依从性;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严格控制热量的摄入,在确保母婴应用基础上,改进饮食搭配;同时,指导患者在餐后进行适量运动,以提升糖代谢能力,控制好血糖。在血糖监测中,应充分重视患者的感受,给予患者安抚、舒适、安全护理。该研究中,I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母婴围产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妊娠质量,保障母婴安全,值得临床实践。

摘要: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血糖控制和妊娠结局上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方法 以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接诊的6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孕周28周以下)作为该临床研究的对象,基于护理方式差异,随机分成Ⅰ组和Ⅱ组,均为33例;Ⅱ组实施一般专科护理,Ⅰ组实施系统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 经护理后,两组患者血糖均得到控制,Ⅰ组总体优于Ⅱ组(P<0.05);Ⅰ组和Ⅱ组的妊娠结局存在一定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孕期血糖水平可有效控制,减少母婴围产阶段的并发症发生,提高妊娠质量,临床意义深远。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妊娠糖尿病,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 姜静.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26):134-136.

[2] 谭海杰.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190-192.

[3] 谢拉拉.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7):358-35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议如何提高中小机场财务管理水平下一篇:氮掺杂缺陷类石墨烯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电催化氧还原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