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耐得住寂寞——谈湖南美术特级教师范小平的成长历程

2022-09-12

范小平简介

范小平1955年出生于长沙, 19高中毕业, 于长沙市楚怡小学传达室工作, 三个月后, 以“工”代“干”, 任学校代课老师。文革后期, 参加“七二一”美术大学, 学习水彩画, 师从湖南师大朱晖等。1984年, 于芙蓉区党政干部培训脱产学习两年, 获大专文凭后, 至芙蓉区朝阳小学, 一年后, 任职芙蓉区五一中路小学, 工作至2015年7月退休。随后获学校返聘, 退休两年来, 担任芙蓉区美术青年教师成长营培训顾问, 负责区内青年教师的培训。2015年入选为湖南省美术特级教师。范小平作为一名普通的美术老师, 在其背后又藏着怎样的品质, 促使他成为湖南美术特级教师群体的一员呢?

一、至真生活态度

“真”可作真诚、较真、真实之解。“真”在范小平老师的生活中表现为不断发展、动态式的准确自我定位, 对知识虚心勤奋的求索、多年养成的良好的自我约束习惯。

1、真实的自我认知

清晰真实的自我认知能快速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位置, 从而获得满足与快乐。这要求我们不管工作起点如何、知识背景如何、生活条件如何, 都要首先尊重自己、肯定自己, 充分认同自我的独特价值。这点能从范小平老师身上很好的体现出来, 无论是在初入职场, 当一名小小的保安;还是得到赏识, 提升为代课老师;亦或是扎根五一路小学, 当一名普通的美术老师, 范小平总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找到快乐与满足, 并始终坚信:“没有不重要的工作, 只有看不起工作的人。没有不好的工作, 只有不肯吃苦的人。”踏踏实实, 勤勤恳恳, 永远保持着无上珍贵的自我。

2、真诚的学习交流

教师的专业成长道路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交流积蓄力量。通过梳理, 我发现, 文化大革命后期长沙当时兴起的“七二一”美术大学, 对范小平的职业生涯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那里他结识了湖南师范大学朱晖等水彩大家, 老师们为人宽厚温和、待人真诚热情、绘画技艺精湛绝妙, 使他深受感染与启迪。尤其是老师们“教育就是得耐得住寂寞”等话语, 让他感到醍醐灌顶, 恍然大悟, 至此坚定了教育事业的初心, 更坚定了美术学科教育的决心。

3、较真的自律习惯

自律, 简单地说, 就是制定计划, 然后坚定不移地执行起来。在范小平老师身上, 这个特点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一、范老师善于找到自己的聚光灯, 并坚持下去, 如传达室的书法练习, 或多年坚持的水彩画, 亦或是多年教学实践仍坚持课前充分准备和课后反思等等;二、范老师甘于淡泊的积累, 从来不追名逐利, “这山望着那山高”, 不论社会环境多浮躁, 也不论同行者是否有知音, 总是能难得住寂寞, 定得下心来踏踏实实的专研自己的专业, 积蓄力量, 修炼涵养, 审时度势地保持教育的初心。自律看似约束自我, 实则给人自由。

二、至善课堂教学

至善的教学要求做到关注生命的价值, 感受生命的成长并优化人的生命, 提升生命质量。

1、“包袱教学法”

从教四十多年, 范小平老师专注于课堂教学, 形成了自己独具风格的“包袱教学法”, “包袱”就是“悬念”。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了悬念, 无疑是设置了疑问, 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 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与探索欲望。范小平老师始终认为:儿童美术的教学不是简单的依葫芦画瓢, 而应视为一种对于生命的唤醒与关怀, 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到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的过程中, 并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 从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发现自己的潜能。因此, 为了使自己课堂上的“包袱”好玩, 范老师时常在学生们感兴趣的事情上琢磨, 如为了使孩子们理解“色彩的明度”, 专门设置了一道脑筋急转弯来考孩子们;或为了直观呈现“三原色”原理, 特别设计小男孩吹气球的动画情境等等, 范老师把这种刻板单调的理论知识变成了形成知识、结论的生动过程, 活跃了课堂气氛, 学生也产生兴趣。正所谓“自知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老顽童”

著名哲学家卢梭曾说:“教育学生最重要的就是把孩子当孩子。”这句话告诉我们, 一切从孩子的实际出发, 始终做到眼中有“人”。而常年混在孩子中间的范小平老师早就成了那个深谙儿童心理的“老顽童”。如在教授秋天这一课题时, 不是教学生用笔在纸上枯燥地画出秋天的景象, 而是引导孩子从秋天的颜色入手, 发放给孩子们五颜六色的小纸片, 请大家“动手”, 将自己认为代表秋天颜色的小纸片撕成一片片椭圆形的树叶, 并交到讲台上, 然后他则像个魔术师一样, 将这些“秋天的叶子”挂到画好的树干、树枝上。这时, 学生们发现, 原来合成的是一株“秋天的大树”, 而在这颗集体创作的“大树”上, 孩子们还会惊奇地发现:原来秋天的色彩如此丰富!通过这种“玩”的方式轻轻松松地就完成了一件美术作品, 学生们更是乐在其中。而这种教学细节的大智慧下满满的都是范小平老师那颗始终不泯的童心。

三、至美的人生追求

美术教育的本质在于教会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正所谓:人生自有诗意。

1、形式美 (绘画创作)

范小平老师的人生至美追求首先体现在他以“画”为伴, 从教四十余载, 水彩画也坚持画了大半辈子。因此, 只要一有时间, 范小平老师便约上三五同道, 背着画箱, 夹着画板, 在三湘四水的古镇、楼头、溪边、村落、田野, 在朝霞或夕阳里, 抒写着他对现实生活的审美感受, 抒发着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沉热爱。那一幅一幅的水彩画, 亦如他的行走与发现, 他的灵感与才情, 他的痴迷与沉醉。

2、内涵美 (后辈培养)

教育实践证明:成功可以培育成功, 成功可以激励成功, 成功可以导向成功。只有一个成功的教育者, 才能更好地引导年轻的教育工作者逐步走向成功。范小平老师深谙此理。自2015年7月范老师退休两年来, 担任芙蓉区美术青年教师成长营培训顾问, 主要工作包括:负责区内青年教师的培训;或应邀做一些本市其他区乃至其他外省的教师培训教学讲座;等等。可以说, 范老师虽然已经退居“二线”, 但还是积极的发挥自己的余热, 用自己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 为培养更多的优秀美术教育后辈做出贡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术特级教师范小平至真的生活态度, 至善的课堂教学, 至美的人生追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勾勒出范小平老师的基本形象。

关键词:特级教师,范小平,形象

参考文献

[1] 黄耀红;遇见最美的自己——美术教师范小平素描;网址:http://hunan.ifeng.com/rw/detail_2014_11/20/3178068_0.shtml;2014年11月20日.

[2] 谢雱、徐贞;现实生活的抒写, 经典艺术的追求——读范小平老师的水彩风景[J];艺术中国;2014年9月15日.

[3] 顾建军;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化工设备设计中对高温法兰密封结构的思考下一篇:关于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