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视阈下谈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2023-02-14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日益增多和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十一五”期间, 全国约有2700万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 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将有630万。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 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大学生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紧迫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从社会视阈, 大学扩招、产业结构调整、地域和城乡差异等是主要方面;从辅导员视阈, 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就业心理素质薄弱、就业竞争力欠缺、对国家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难以充分了解是重要制约。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 我们可以采取积极措施, 从微观方面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1 辅导员视阈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就业观念落后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落后, “一次就业定终生”、“一步到位”的传统就业观念还根深蒂固。在择业过程中, 他们的心理期望完美化, 职业标准功利化, 把经济收入、社会地位、职业稳定度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对生活环境优越的大城市或稳定的高收入单位趋之若鹜, 特别是名校毕业生, 非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不去, 非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不去。随着大学扩招, 大学生已经不是“精英阶层”, 而是具有一定知识的普通劳动者。在经济增长面临诸多挑战的大环境下, “精英时代”的择业就业观已经难以适应时代要求。

1.2 就业心理素质薄弱

对于毕业生, 就业是步入社会的第一步, 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重大转折。他们涉世未深、缺乏阅历, 心理承受能力薄弱, 有的更是以一颗“童心”迎接社会的锋芒。在求职过程中, 他们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偏差, 陷入心理误区, 主要有:矛盾心理, 表现在崇尚创业又不敢承担风险、渴望竞争又缺乏自信、既重专业才智的发挥又重现实利益的索取;焦虑心理, 表现在因急于求成、无所适从、患得患失而焦躁不安、敏感抑郁、自信心受挫、失败感增加, 甚至产生恐惧感;依赖心理, 表现在不能主动参与市场竞争, 不能主动展示和推销自我, 而是盲目跟从别人或者依靠家长、亲戚和朋友。以上心理误区往往使毕业生错过好的就业时机。

1.3 就业竞争力不强

1998年,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108.36万人, 在校生340.87万人, 2008年分别达到607.66万人与2021.02万人, 规模扩大近5倍, 而相应的图书、实验设备、校舍等硬件设施或可达到基本要求, 师资则成为很多学校的软肋, 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每况愈下。另一方面, 学生的专业知识仅限于教师的课堂讲授, 不能广泛涉猎、深入钻研, 知识面过窄过浅;能够参与动手实践的机会很少, 专业技能不够扎实, 实际操作困难, 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才能胜任岗位。很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够全面, 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在就业市场上, 始终存在着就业岗位闲置的现象。

1.4 对国家促进就业新政策缺乏了解把握

近年来,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积极行动, 出台相应政策和管理办法来促进就业。2009年是政策出台最多、政策面最宽的一年, 其中包括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 鼓励应征入伍, 鼓励自主创业及选聘毕业生到村任职、参加“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同时, 在经济和职业发展方面也给予优惠和照顾。对于这些促进就业的最新政策, 有将近一半的毕业生无法全面了解, 或者一知半解, 更谈不上准确把握和积极利用。

2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对策

针对以上影响因素, 在新形势下, 应更新就业观念, 提升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2.1 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和创业观

在新的经济形势和就业环境下, 帮助毕业生从实际出发, 全面衡量自身素质, 树立“先就业, 后择业, 先生存, 后发展”的动态就业观和“自信自强, 自谋职业”的理性创业观。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把就业观教育作为就业指导的必修课, 开展创业教育系列活动, 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引导学生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 加强创业意识。

2.2 培养毕业生健康的就业心理

学校应把心理素质教育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贯穿在校教育的始终, 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迎接来自社会竞争和自我内心的挑战。针对择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心理误区, 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 把它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导毕业生客观认识、评价自我, 合理调节情绪, 坦诚面对现实, 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2.3 增强毕业生自身的就业能力

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加强校校合作, 完善第二专业辅修制度, 允许学生跨校和跨专业辅修, 使学生能够共享合作学校种类齐全的辅修专业;加强校企合作, 完善毕业生见习制度, 和见习单位合作建立毕业生职前培训机制;加强职业发展规划教育, 鼓励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 理性选择职业资格培训, 增强专业水平上的说服力。

2.4 提高国家就业政策的宣传辅导水平

对于国家新出台的切实关系到毕业生利益的就业政策, 包括部分取消落户限制、发放补贴鼓励基层就业、吸收参与高校科研、对自主创业符合条件的给予税费优惠和资金支持等政策, 应充分发挥就业指导部门的作用, 由水平高的专职人员进行宣讲和解读, 引起广大学生的认真思考和广泛讨论。同时, 重点政策重点辅导, 重点学生重点辅导, 让符合政策要求的学生充分利用。

3 结语

大学生就业是重要的社会问题, 它涉及千家万户, 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 辅导员视阈下所关注的是整个毕业生群体突出表现的, 可以通过高校内部教育和加强学生工作进行改进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 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毕业生自身建设, 从微观方面促进其充分就业。

摘要:本文从辅导员视阈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就业心理素质薄弱、就业竞争力不强及对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难以充分了解和把握, 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对策, 从微观方面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 董丁戈, 李彦秋, 关晓梅.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09 (1) .

[2] 翟佳萍.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J].前沿, 2007 (9) .

[3] 袁新文.感受“春之声”——解读国务院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7项举措[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9 (2)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管理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协同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