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测量技术

2024-05-05

计算机测量技术(精选12篇)

计算机测量技术 第1篇

通过CCD双目立体视觉系统获取多幅二维投影图像,对图像进行相应的预处理,实现特征点的提取匹配和三维重建,最后通过计算分析得出飞机模型的位姿变化。

1 计算机视觉测量飞机模型位姿的原理和结构

计算机视觉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主要包括由两个CCD摄像机组成的双目立体视觉系统部分和计算机处理部分。其工作原理为:CCD双目立体视觉系统完成飞机模型及其上基准点的成像,通过图像采集卡完成图像的数字采集,运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数字图像去噪,通过目标提取、对应特征点匹配、摄像机定标和计算分析得出飞机模型的位姿结果。

CCD双目立体视觉系统是基于视差的原理[1],图2所示为其成像几何模型,OL、OR为两摄像机的的光心位置,两摄像机投影中心连线的距离为基线d,f是透镜的有效焦距。目标点P在左右两个CCD摄像机成像面上的像坐标分别是PL(x1,y1)和PR(x2,y2)。目标点P即位于直线CLPL,又位于直线CRPR上,所以P点是CLPL和CRPR两条直线的交点,即它的三维位置是唯一确定的[2]。

CCD摄相机在进行摄像前必须先定标,才能结合图像处理进行三维重建并获得所需的飞机模型位姿。

假设所摄得的图像里的每一像素在数组中的列数与行数称为像素坐标,记为(u,v);并以(x,y)表示图像坐标系。该坐标系以图像内某一点O1为原点,x轴与y轴分别与u,v轴平行,如图2所示。O1在u,v坐标系中的坐标为(u0,v0),每个像素在x轴与y轴方向上的物理尺寸为dx、dy。

如图4,由点O与XC、YC、ZC轴组成的直角坐标系为摄像机坐标系。

为了描述环境中任何物体的位置,需要建立一个世界坐标系,它由Xw、Yw、Zw轴组成。在本例中,Xw为十字架的短臂轴线,Yw为十字架的长臂轴线,Zw同时垂直于Xw和Yw。

用齐次坐标与矩阵表示的在世界坐标系下的P点与其投影点p的坐标(u,v)的关系为(1)式。

(1)式中,mij为需要标定的参数。摄像机的定标需要一个放在摄像机前的特制的标定参考物,用摄像机拍摄该参考物,可以得出若干已知点的像素坐标和其对应的世界坐标;将六个以上已知点的像素坐标和世界坐标分别带入式(1),可以得到一个含有12个以上方程的线性方程组;求解该方程组得出mij,可以得出摄像机的参数矩阵M。

2 图像预处理、目标提取与匹配

不失一般性,以飞机的抽象模型十字架为研究对象。在其上适当位置取若干参考点,运用两台摄像机CCD(为简单起见,分别记为CCD1和CCD2)获取十字架位姿变化前后的图像,如图5所示。

在进行特征点提取与匹配之前,要先对图像进行去噪声处理[3]。对CCD采集的图像,可直接运用数字图像处理软件(Matlab、Visual C++.NET)轻松去噪。

通过图像采集卡获得的图像是一个用十六进制表示的640×480的二维矩阵。根据参考点与其周围图像灰度的差别(若参考点用黑色标识,所以灰度值比周围图像的灰度值小得多),可以在该二维矩阵中读出参考点的灰度信息。如图6阴影部分是CCD1拍摄位姿变化之前的图像中参考点1的部分范围。

阴影部分每个像素点的灰度值与其上下、左右、左对角、右对角方向上的相邻像素点的灰度值的差的平方和,即运用式(2)进行计算。平方和最小的像素点可看作是该参考点的特征点P1[4]。

在用计算机视觉测量的方法中,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地找到与特征点P1相对应的点。在此例中,需要在其他三幅图中分别找到与P1相匹配的点P2、P3和P4,下面以幅度排序相关算法进行图像的匹配[1],首先为特征点选取一个3×3的邻域,如表1所示。

把排序后的灰度值分成数目相等的两组,且幅度大的一组赋值为1,而幅度值小的一组赋值为0,若幅度数为奇数,则中间那个幅度就规定为×,然后进一步把每组分成两半,并同样赋予1值和0值,这个过程一直进行到各组划分为一个单元为止,并由此形成二进制排序,如表2所示。

根据二进制排序的次序(1)、(2)、(3)和各个二进制及其位置,便可构成C1、C2、C3等二进制阵列,如表3~表5所示。

首先,将C1矩阵分别放在参考点2、参考点3和参考点4的灰度矩阵的某一基准位置(u,v)上时,与C1中的1值所对应的像元值之和减去与C1中的0值所对应的像元值之和(而与C1中×号所对应的像元则被忽略)。即求两幅图中最粗糙的图像结构信息(一种高低表示)的相关,公式如式(3)。

在所有可选的点进行式(3)的运算后,设定一个门限值,将小于该门限值的点舍弃,在用C2与剩余的点对齐进行式(4)的运算,并设定一个较之前大的门限值舍弃掉更多的点。

再用C3与剩余的点对其进行式(5)的运算,如此进行下去,最后剩下的点便是匹配出来的点。

通过以上操作,可以得出其它三幅图中与P1相对应的点P2、P3、P4。

3 空间点三维重建与位姿计算

用立体视觉方法进行重建,在计算视觉中指由两幅或多幅二维图像恢复物体三维几何形状的方法。如图7所示,如果用两个摄像机或者用同一摄像机在不同位置观察点P,如果能够确定,CCD1采集的图像上的点P1与CCD2采集的图像上的点P2是空间同一点P的图像点。便可得到空间点P的坐标[2]。

在完成摄像机定标和特征点的提取和匹配后,将提取和匹配出来的点P1和P2,还有CCD1和CCD2的参数矩阵M1和M2分别带入式(1),便能求出位姿变化之前的参考点1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将P3和P4以及CCD1和CCD2的参数矩阵M1和M2分别带入式(1),便能求出位姿变化之后的参考点1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运用与参考点1同样的处理方法,可以得出其它参考点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利用这些参考点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几何关系,便能求出飞机模型的位姿变化。

三维重建后,得到姿态变化前四个特征点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对应坐标分别为:P1w(45.0,0,0)、P2w(0,-115.0,0)、P3w(-45.0,0,0)、P4w(0,75.0,0)。姿态变化后四个特征点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对应坐标分别为:P11w(32.7,17.9,0)、P12w(65.0,-97.2,0)、P13w(-35.1,-40.2,0)、P14w(-48.6,46.5,0)由以上四个对应点可计算出,十字架向x负方向移动了1.2 mm,向y轴负方向移动了11.2 mm,偏航角为40.6°,没有俯仰角和翻滚角。

4 结论

着重研究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测量飞行器模型六自由度姿态测试系统。具有精度高、非接触、效率高、成本低等诸多优点。文中针对实际应用需要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测量系统,分析了可行的技术路线,并针对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摄像机定标、特征点提取、对应点匹配、基本矩阵的计算以及点的三维重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给出了摄像机的成像模型,旨在寻求一种精度高、简单可行的测量解决方案。

摘要: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测量飞机模型位姿进行研究。通过CCD获取飞机模型姿态变化前后的多幅二维投影图像,运用计算机视觉理论进行特征点的提取、匹配,最后实现特征点的三维重建并通过重建出的空间点计算出飞机模型的位姿。

关键词:计算机视觉,位姿测量,特征点提取,三维重建

参考文献

[1]马颂德,张正友.计算机视觉—计算理论与算法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2—56,72—75,80—87

[2]高文,陈熙林.计算机视觉—算法与系统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0—56

[3]陆宗骐,金登男.Visual C++.NET图像处理编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81—192

测量实习——坐标计算原理 第2篇

坐标增量设直线两端点A和B的坐标分别为XA、YA、和XB、YB。两点间坐标值之差称为坐标增量,纵坐标增量以∆X表示,横坐标增量以∆Y表示。若A为始点,B为终点,则A至B的纵、横坐标增量分别为

∆XAB=XB-XA

∆YAB=YB-YA

反之,若B为始点,A为终点,则B至A的纵、横坐标增量应为

∆XBA=XA-XB

∆YBA=YA-YB

用通式表示为

∆X始-终=X终-X始

∆Y始-终=Y终-Y始

以上可以看出,A至B及B及A之坐标增量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可见,一直线之坐标增量的符合取决于直线的方向,即取决于直线方向所指的象限,而与该直线所在的象限无关。如果已知直线AB的长度SAB,同时已知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那么,AB两点间的坐标增量也可以由下式求得

∆XAB=SAB.cosαaB

∆YAB=SAB.Sinα

写成通式为

∆X始-终=S .cosα

∆Y始-终=S .Sinα始-终aB始-终

已知两点坐标,求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S=[(∆X始-终)2+(∆Y始-终)2]^0.5

在测量工作中,应用坐标增量可解决两类问题

(1)坐标正算根据直线始点的坐标、直线长度及其方位角,计算直线终

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计算机测量技术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系统;建筑施工测量;系统设计;应用

前言:CAD、MATLAB、BIM等一系列制图软件、工程软件的开发及应用给建筑工程测量设计及施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使建筑施工测量的方式、制图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些软件功能的发挥均需要借助计算机来实现,计算机辅助系统的开发尤为关键,尤其是在今天建筑测量要求较高的情况下。所以,加强计算机辅助系统设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计算机辅助系统的应用价值

目前,计算机已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成为现代人生活办公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建筑行业而言,计算机技术的引入无疑将其发展推动至一个崭新的阶段,一个全新的高度。计算机设备、计算机技术在建筑施工测量、施工图纸绘制、方案设计、模型构建、仿真分析、数据计算、质量监测等各个方面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增强了数据采集能力、提高了数据计算的精确度和图纸绘制的科学性。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关系着民生大计,涵盖了房屋建设、路桥建设、水利水电建设等众多方面[1]。面对人们的高需求、高要求,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只有使用计算机技术,开发设计计算机辅助系统,才能满足建筑施工测量等各方面需求,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才能不被市场所淘汰。且,大量实践效果证明,计算机辅助系统适用于建筑施工测量、管理、验收、监测、计算、设计、施工等全方面,能够实现施工的整体优化和改进。因此,计算机辅助系统在建筑行业具有十分巨大的应用价值和作用。

2.建筑施工测量计算机辅助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2.1计算机辅助系统简介

用于建筑施工测量中的计算机辅助系统,现阶段已开发出了较多的相关软件,如Auto CAD、BIM、MATLAB、GIS软件等。CAD是一款制图软件,它改变了传统以人工手绘的制图方式,将制图用计算机来完成,具有制图效率高、制图精确、手工难以绘制的图形通过计算机可以较好的完成,是现代建筑施工图纸绘制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计算机辅助系统[2]。BIM软件是一款功能强大的仿真建模软件,不仅拥有庞大的数据库,存储着许多已建工程的数据信息,可以为在建工程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和依据,而且可以对建筑进行三维立体建模、仿真分析和碰撞检测,从而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受力的均衡性。MATLAB软件,根据输入的工程信息可以完成对建筑的结构分析与自动绘图,并能对各参数进行高效准确的计算,也是建筑施工中使用较为广泛的软件之一。GIS软件,即地理信息系统,在获取空间信息(地形地貌、建筑物分布、水文地质等)上拥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大大提高建筑施工测量工作效率,打破时空间局限。在实际的工程测量应用中,常与GPS、RS技术结合使用。

2.2建筑施工测量中计算机辅助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本文以CAD制图软件为例,对其在建筑施工测量中计算与资料管理的设计及应用进行探讨。鉴于全站仪在三维坐标测量中的作用优势尤为突出,但在坐标值的精确计算上却是一个难点,为了克服这一难点,简化坐标计算过程,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就需要借助计算机辅助系统。将全站仪测量的三维坐标使用CAD软件以图形的方式绘制出来,CAD软件提供的测距和测角功能可以使坐标的计算变得容易得多[3]。

前方测角交会设计应用。已知两个控制点A、B和待求点P,PA与PB间夹角为a,PB和AB间夹角为b,如图1。使用CAD软件在计算机平台上先绘制出A、B两点,并将两点连接起来,接着分别以A、B为圆心,以1为半径,逆时针旋转角度a,顺时针旋转角度b。旋转完成后,点击CAD中的ID命令即可求出P点的坐标值。前方测距交会对于待求点坐标的求解方法与前方测角交会基本过程大致相同,同样是分别以A、B两点为圆心画圆,然后两圆相交中的两点,一点为虚点,没有存在意义,可以忽略,而另一点则为要求的点,使用ID命令便可以求出其坐标。可见,在CAD软件的辅助下,以图形的方式对坐标进行求解,求解过程可以被大大简化,使三维坐标的计算变得相对容易得多[4]。

除了在坐标计算上计算机辅助系统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之外,在公路建设上计算机辅助系统同样十分重要。对公路建设进行建模和数据设计,将整条公路在空间维度上进行分解,分析每点横纵距离和路程距离与中桩距离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坐标和测量参数绘制出公路的横断面和纵断面。建立公路的平面模型和三维立体模型,输入相关工程参数,计算机辅助系统自动计算出边沟、高程、宽度等数值。系统的功能设计,包括资料文件的输入、点桩的反算、中桩和边桩坐标计算、控制网平差计算、土石方量计算、图表图形输出等[5]。公路工程建设包含多种设计文件资料,应用计算机辅助系统,需要将这些资料信息以数字化形式输入到计算机系统当中,在保存的同时实现通过计算机辅助系统来完成工程的施工设计与计算。控制网平差的计算,需要使用3S技术来获取施工场地的空间地理位置信息,所有控制网点的分布及周边建筑物等物体分布情况,然后根据测得的信息对导线平差和控制网进行计算。根据需求对计算机辅助系统各功能模块的科学设计,从而满足工程施工测量要求。

例如,某电站工程建设包括主厂房、安装车间、变电站、通风洞、压力管道等多个子工程,工程整体规模大,跨越复杂地形多,测量难度高。为了保证施工测量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决定采用计算机辅助系统。首先,建立一级导线闭合环,测量导线平差,然后将测量数据输入到CAD软件当中。接着,将陆续增多的导线支点所对应的坐标测量数据全部输入到CAD当中,通过调用ID命令对待测点三维坐标进行求解。通过CAD图形绘制和计算机辅助系统自动化、数字化的处理,从而实现对该工程施工测量工作的高效完成和测量數据的有效管理。

总结:总而言之,计算机辅助系统在建筑施工测量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计算机辅助系统的良好设计与合理应用,从而为建筑施工测量提供强大的系统支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施工测量要求将会进一步提高,因而计算机辅助系统设计也要不断的更新优化,完善系统设计,提升系统功能,推动我国建筑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建国. 光伏建筑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开发[D].浙江大学,2011.

[2]覃斌. 建筑金属桁架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9.

[3]刘学. 基于AutoCAD的民用建筑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研究与实现[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12.

[4]郭定国. 基于BIM的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与施工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14.

[5]王晋.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建筑环境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分析[D].天津大学,2014.

工程测量中的计算机编程新技术 第4篇

1 计算机编程新技术的研究

1.1 部署及设置安全

待计算机应用软件设计开发工作完成, 需要在人们需要的位置进行部署工作, 而使用者若想使net程序正常工作, 应满足其两方面条件, 即安全性以及环境方面的要求。前者的主要内容便是用户应用程序时, 需要为各个级别、分工不同的技术人员设置相应的权限, 后者的主要内容是需要具备一定环境对应用程序提供支持。基于以上方面的情况, 技术人员在对应用软件进行部署时, 需要对部署工作进行严肃对待, 仅把NET Excel软件传到客户机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NET框架具有一定安全功能, 通过相应的平台可以发挥安全功能的作用, 此外, 托管程序功能同样具有一定的安全设计, 技术人员可以将其与框架中涵盖的安全功能进行结合, 使数字证书技术与框架安全功能共同发挥作用。测试软件代码的功能同样蕴含在NET框架安全功能之内, 进而对安全性情况进行判断。NET配置工具可以为代码部署工作提供一定支持, 安装文件亦是如此, 就前者而言, 技术人员及使用者能够利用安全代码成员条件中Projects特定程序组对程序进行展开操作, 并完成子程序的添加操作, 将后缀为bin的项目从URL内筛选出来, 完成操作。对权限进行设置的过程中, 可采用Full Trust的方法设置为完全信任, 之后, 需要使用的代码便能够在计算机设备上正常运行。

1.2 VSTO—.NET的平台技术

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进步, 人们已经完成了将统一、可靠以及安全特点集于一身的平台设计工作, 即NET平台, 其中主要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Visual Studio.NET、类库以及CLR。该框架平台能够兼容各类编程语言, 为跨编程的程序开发工作提供支持和平台。后期, 人们将NET平台与Excel2003进行融合, VSTO—.NET的平台技术也应运而生。

在办公软件自定义工具包中, 可以创建一些程序, 例如VSTO等。VS的开发环境适宜进行定制代码的开发和创建工作, 并未将VBE以及VBA应用其中, 基于此, 用户在运行一些简单的代码或是对工程测量中复杂的解决方案进行处理时, VSTO可以为其提供更多支持和便利。一些编程问题也可以通过VSTO中的Office增强对象进行处理。例如, 用户在对工作表以及工作簿进行搜索和查询时, 可以从VSTO中进行迅速的筛选, 查询范围也比较广。此后增强功能无法在本地文档中进行查询, 换言之, 人们在编程过程中需要对表格进行.NET的标注, 之后可以对数据进行转化以及传导一类的操作, 并与数据控件进行直接的绑定操作。

1.3 计算程序开发

如今, 人们通过VSTO—.NET的平台可以进行程序的开发工作, 为工程测量工作提供更多支持, 例如, 水准及导线的测量、曲线计算等方面工作等。技术人员在对程序进行设计时, 可以利用VSTO—.NET的平台, 将VB.NET以及C#一类的编程语言进行结合应用。在Visual Studio.NET2009环境下进行开发操作, 对Excel代码进行开发, 完成工程测量工作中的计算等工作。

技术人员对程序进行开发时, 需要对应用程序、习惯以及开发语言一类的因素进行考虑, 确保几方面因素保持较高的一致性, 这样技术人员便不再需要对新的编程语言进行学习, 程序代码以及应用软件的安全性大幅度提升,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也可以提供一定支持。进行工程测量工作时, 可以在Excel中输入所需计算的信息, 这种做法可以为普通用户的使用提供更多方便, 一旦用户需要对文档进行打印、编辑一类的操作时, 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完成。技术人员在对软件进行设计时, 不但考虑到工程测量工作方面的需求, 同样对操作界面是否便于交互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 用户可以对数据颜色、字形以及大小一类的参数进行调整, 将电子表格与计算功能进行完美融合, 设计出的软件也因此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和安全性。

1.4 位置数据格式的转换

进行工程测量工作时, 使用各类数字测绘装置存储坐标数据, 分隔符也存在一定区别, 基于以上情况, 为了使测绘软件彼此之间实现数据的共享, 应对数据格式进行调整, 下面对RTK以及CASS软件之间的格式转换进行说明:三维坐标可以被认为是二者通用的公式, 可以对二者进行联系和转换。点属性是RTK手簿的重要标志, 与CASS软件之间具有通用的.DAT定义, 因此在设置数据格式时尅呀设置成.DAT格式的文件, 方便编程文件的导出及导入操作。人们可以利用IGS对CASS程序中坐标数据进行格式的转换。

2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计算机编程新技术在工程测量工作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平台技术以及软件方面的开发, 对数据格式进行转化, 可以为实际测绘应用提供更多支持。VSTO技术较其他技术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能够充分发挥Office Excel新功能的作用, 转码一类的程序有所减少。计算机编程新技术已经实现了一次技术性变革, 程序的开发工作比较简单, 为部署以及操作一类的工作提供更多支持, 附和水准路线的测量计算工作也可以顺利进行, 策略的制定工作也变得更加科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 计算机编程新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工程测量工作同样如此。转化以及计算一类的工作均为工程测量中的重要内容, 因此笔者就其中Excel编程新技术进行分析, 对计算机程序进行测试、整体的部署以及安全设置, 完成转化以及测量一类的工作。经研究发现, 计算机编程新技术可以对部署工作提供更多支持, 更好的完成数据处理工作, 项目策略的制定以及测量工作效率也有所提高。

关键词:工程测量,计算机,编程新技术

参考文献

[1]王晶辉.工程测量中的计算机编程新技术浅析[J].信息与电脑, 2016 (01) :24, 26.

[2]刘彦平, 谢健.工程测量中的计算机编程新技术[J].中外企业家, 2016 (21) :211, 217.

[3]宋方有.工程测量中CASIO fx-5800P编程计算器线路坐标通用程序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34) :11-11.

工程测量-名词解释、简答、计算 第5篇

1.建筑测绘:对现存古建筑和现代建筑进行的测量工作。

2.施工控制网:是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方样提供控制的控制网,其点位,密度以及精度取决于建设的性质。

3.建筑方格网:各边组成矩形或正方形且与拟建的建筑物轴线平行的施工控制网。

4.任意带:采用任意中央子午线任意带宽的投影带。

5.施工坐标系:以建筑物轴线为坐标轴建立的局部平面坐标系。

6.建筑坐标系:坐标轴与建筑物主轴线成某种几何关系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7.独立坐标系:当测区控制范围较小时,可不进行方向和距离的改正,直接把局部地球表面看做平面,任意选定原点和坐标轴,建立独立的坐标系。

8.准则矩阵:理想的协因数阵。

9.控制网的可靠性:是指控制网探测观测值粗差和抵抗残存粗差对平差成果影响的能力。

10.施工测量:工程开工前及施工中,根据设计图在现场进行回复道路中线,定出构造物位置等测量放样的作业。

11.施工方样:在工程施工时,把图上位置大小测设到实地的工作。

12.归化法放样:首先采用直接放样法确定实地标志,再对放样出的实地标志进行精度测量,求出实地标志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然后根据偏差将其规划到设计位置的方法。

13.轴线投测:将建筑物构筑物由基线引测到上层边缘或柱子上的测量工作。

14.垂直度测量:确定结构物中心线偏离铅垂线的距离及其方向的测量工作。

0.工程测量学:研究地球空间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述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15.地形图平面位置精度:可用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来衡量;高程精度:是根据地形图按等高线所求得的任意一点高程相对于邻近图跟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的。DEM:是表示地面起伏形态和地表景观的一系列离散点和规则点的坐标数值集合总成。

16.地形概括误差:由于实际地面时起伏不平的,而在测图时则将相邻两个地形点间的不规则曲线视为直线由此而引起的高程误差。

17.线路测量:线路在勘测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

18.中线测量:将纸上线路测设到实地上的工作

19.基平测量:沿线路布设水准点

20.中平测量:测定导线点及中桩高程

21.初测:提供沿线大比例尺带状地形图以及地质和水文方面的资料

22.定测:把初步设计中选定的线路中线测设到实地上

23.带状地形图:沿着线路方向具有一定宽度的地形图,突出反应沿线的地形特征。

24.水下地形测绘:测绘水体覆盖下的地形测绘工作

25.水深测量:即测深,是水下地形测量的最主要内容。

26.测深线:按预定方向进行水深测量的方向线。

27.测深定位:用测量方法确定水深测量点的位置。

28.深度基准面:为了修正测得水深中的潮高,必须确定一个起算面,把不同时刻测得的某点水深归算到这个面上,这个面就是深度基准面。

29.专题图:是指为某一部门或行业专门定制的地图。

30.地下管线:是隐蔽工程,是埋设与地下的各种管道和电缆的总称。

31.地下管线探测:使用仪器通过测量各种物理场的分布特征来确定管线的位置。

32.竣工图:反映建筑物、构筑物、官网等的实地平面位置和高程等图。

33.竣工测量:是对竣工过程中设计有所更改的的部分,直接在现场指定施工的部分,以及资料不完整无法查对的部分,根据施工控制网进行现场实测或加以补测。

34.房地产测绘:是运用测绘仪器,测绘技术,测量手段等来测定房屋、土地及某房地产的自然状况、权属状况、位置、数量、质量以及利用状况的专业测绘,为城镇规划建设、土地管理、房产管理以及保护产权人的合法权益提供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和资料。简答题

绪论

1.工程测量各个阶段的测量工作概述:1)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2)工程建设的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3)工程建设的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工业建设测量

2.工程测量学的内容:工业建设测量、铁路公路测量、桥梁测量、隧道及地下工程测量、水利工程建设测量、输电线路与输油管道测量、以及城市建设测量等等。

3.工程测量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测绘工程分支 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不动产测绘。

4.工程测量学的发展趋势:1)空间技术在工程测量学的应用与发展 2)数字测绘与空间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3)变形监测理论和方法的发展 4)工业测量

第一章

5.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的几个阶段: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通常可分为选址、初步设计、施工设计3个阶段。哪些测量工作:1)规划设计阶段测量工作: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另外还要为工程地质勘测、水文地质勘探以及水文测量2)施工阶段测量工作: 首先将所涉及的工程建筑,按照施工的要求在现场标定出来(即定线放样),作为实地施工依据、包括施工控制网建立和定线放样工作两大部分。此外还有竣工测量、变形监测设备安装等)3)运营管理阶段:定期对其位移、沉降、倾斜以及摆动等进行观测(变形监测),对大型设备还要经常性检测和调校,保证其按设计正常运行

5.比较数字测图与模拟测图的联系:

6.影响大比例尺地形图精度的因素:分析精度因素图跟控制点高程中误差 Mk 测定地形点高程Mx 地形概括误差Mg 地形点平面位置引起的高程中误差My 内插和沟绘等高线引起的高程中误差Mh

7.工业企业设计对地形图的要求:1)平面位置精度要求a确定建筑物的位置 b确定施工坐标或建筑物的轴线c防护距离2)竖向位置(工程精度要求)a确定地面最小坡面b地坪标高c计算土方量。选择比例尺的原则:1)地形图的精度满足设计要求2)考虑总图运输设计图比例尺与测图比例尺的关系3)考虑场地现状条件和面积大小与地形图比例尺的关系4)图纸的大小便于使用。地形图的特点:1)可量性2)可定向性3)综合性4)易读性(大比例尺地形图还有经济性强、专用性、以用户需求为主要指标。)

8.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在工程建设中有哪些应用:1)按一定方向绘制剖面图2)按规定坡度进行选线3)确定会水面积及计算水库库容

9.建立数字地面模型的意义在线路测量中有哪些应用:DEM适合计算机处理,可进行各种地形特征的定量分析和自动绘制地形断面图,因此在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带状DEM是进行计算机辅助公路设计的基础。设计人员按线路走向方案,利用带状DEM得到线路的纵断面图,在纵断面图上选定线路坡度,将公路的标准横断面放到个线路个横断面出的设计中线高度上,就可以计算个横断面的填、挖面积,即可求得填、挖石方量。经方案比较确定狭路平面和竖面的位置。根据设计路面和周围地形,利用DEM生成公路透视图,仿真车辆驾驶时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公路设计更符合车辆行驶要求

10.地形图特点:可量性,可定向性,综合性,易读性;经济性,专用性。

11.地形图比例尺选择原则:地形图的精度满足设计要求;考虑总图运输设计图比例尺与测

图比例尺关系;场地现状条件和面积大小与地形图比例尺关系;图纸的大小便于使用。

第二章

10.铁路建设中的测量工作:1)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有草测、初测、定测2)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复测3)运营阶段的测量工作有改建修建复线。线路测量的特点:全线性、阶段性、渐进点。

11.线路初测定测中的内容:线路初测阶段的测量工作主要有:1)线路平面控制测量2)线路高程测量3)地形测量。线路定测阶段的工作主要有:1)中线测量2)纵横断面测量

12.GPS在线路测量中作用:GPS提高了线路工程测量的效益,改变了传统的线路测量作业模式和质量标准,成为线路测量的一种主要方法,利用GPS测量加密国家四等大地点。

13.线路走线放样分类: 比较优缺点和使用条件:1)穿线放样法:适用于地形不太复杂、且定测中线离初测导线不远的地区 2)拨角放线法:适用于不论有无初测导线的任何地区。此放线可循序渐进,比穿线法简便、工效高、但是放线误差容易累积。3)RTK法:不仅具有GPS的所有优点,而且可以实时获得观测结果及精度,大大的提高了作业效率并拓宽了GPS的应用领域。4)全站仪极坐标法:具有放样方法简单,灵活的特点,在线路中线定测中普遍使用。

14.对纵横断面测量的目的和方法:线路横断面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在各中桩处测定垂直于线路中线方向的地面起伏,然后绘制横断面图。方法;1)采用经纬仪测量水平距离和高差。2)采用水准仪利用方向架找到垂直方向,用皮尺量距。3)采用全站仪测量。

15.勘测设计一体化和测绘在勘测设计一体化中的作用:勘测设计一体化是指实现地面数字采集、资料获取、数据处理、道路设计与优化直至成果输出等线路勘测设计全过程都自动传递,达到勘测与设计信息的真正共享。将形成覆盖数据采集与处理、线路初步设计、施工设计到输出设计文件的路线设计全过程一体化。

16.航测,遥感在线路测量中的优缺点 :他把繁重的野外工作大部分变为室内工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减轻了工作强度,缩短了勘测设计周期,提高了勘测质量。采集方法:1)等高线法,2)规则格网法3)选择采样法4)渐进采样法5)剖面法6)混合采样法。线路航测的作业过程:1)准备工作2)摄影工作3)外业工作4)内业工作。

第三章

17.水下地形测量的特点(内外业工作的内容):1)用坐标(x,y,z)表示、同时测定2)连续观测、实时观测精度较低3)进行水位观测4)内容单一5)布设测深线或测深点

18.水下地形测绘定位方法::GPS有哪些定位系统:单点GPS定位,差分GPS定位,差分全球定位系统RBN-DGPS,广域差分GPS,GPS RTK定位。

19.水深测量的方法:1)人工测深2)单波束测深仪测量3)多波束测深仪测量。回声测深原理:是利用声波在同一介质均匀传播的特征

20.水深测量改正:水位观测的方法:1)水尺2)自动验潮仪3)水位计。

21.水位观测方法:水尺,自动验潮仪,水位计。

第四章

21.地下管线的特点及分类:1)隐蔽性大2)比较复杂3)动态变化4)信息量大。分类1)根据性能和用途的不同分:电力线路、电信线路、给水管道、排水沟管、热力管道、气体管道、空气管道、燃料管道、灰渣管道、其他管道。2)根据覆土深度不同:分为深埋浅埋3)根据输送方式不同:分为压力管道和重力自流管道4)根据材质分:金属和非金属管道

22.地下管线探测的目的:通过探测获取地下管线准确的位置,特征等信息,以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以实现数字化管理,为用户服务。任务:1)确定管线的平面位置和埋深、走向性质、规格、材质、埋设时间和产权单位,测绘地下管线图。2)对地下各种性质的专业管线进行质量评价3)查漏探测4)建立动态的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方法:电磁法(直接

发、夹钳法、感应法、示踪法、探地雷达法)、磁法、地震波法、直流电法、红外辐射法。

23.竣工图测绘的目的和施测特点:1)在施工中对于设计的变根,需在竣工图上反映出来2)为改建扩建提供原有各项建筑物,构筑物的各类资料3)便与工程交付后的维修工作。特点:1)在已有控制网点上进行2)竣工图的内容复杂3)要实测很多细部特征点高程和坐标。

24.房地产测绘的目的:1)为房地产管理服务包括产权产籍管理、开发管理和搬迁管理2)为评估、征税、收费、仲裁、鉴定等活动提供基础图、表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3)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数据的资料4)为产权人的合法权益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任务:就是对房屋本身以及与房屋相关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测量,调查和绘图工作,对土地以及土地上人为地、天然的荷载物进行测量、调查和绘图工作,对房地产的权属、位置、质量、数量、利用状况等进行测定、调查和绘制成图的工作。内容: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房屋调查、房屋用地调查、房产图测绘、面积量算、变更测量、以及成果资料的调查、验收和上交等。

25.建筑测绘的方法:1)全站仪数据采集法2)近景摄影测量方法3)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方法。

第五章

26.工程控制网的分类:1)测图控制网2)施工控制网3)变形监测控制网。为什么要分段去布设 :由于平面坐标是相对于几何参考面,而高程是相对于物理参考面。

27.工程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及特点:布设形式,导线网、边角网。GPS网。特点:1)控制范围小、控制点密度大、精度要求高2)受施工干扰大、使用频繁3)施工控制网的点位布设和精度带有特定要求4)坐标系常采用施工坐标系5)投影面的选择与工程的平均高程面一致6)两次布网、次级网的精度高。

28.工程建筑物的放样程序:应遵循“有总体到局部”的原则,即首先在现场定出建筑物的 轴线,然后再定出建筑物的各部分。精度要求:建筑物主轴线放样要求,主要是根据建筑的 性质与已有建筑物的关系以及建筑区的地形和地质情况来决定的。细部放样要求,是根据建 筑物竣工时对于设计尺寸的容许偏差来确定的。

29.常用的坐标系统::1)国家3°带高斯正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2)抵偿投影面的3°带高斯 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3)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4)具有高程抵偿面的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5)独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30.设计施工控制网时应该考虑哪些问题:考虑施工误差和施工测量误差,施工测量误差还包括控制网误差和放样误差。施工控制网精度设计的原则:可忽略不及原则

31控制网优化有哪些方法:模拟法有哪些优点:优点:计算简单,易于编写设计程序,灵 活性,行性,计算结果可用图形显示,有利于设计者分析判断,设计可利用“人机对话”形 式。点:计算时间较多,优化设计方案需要设计多种方案比较或逐步趋近而获得,可能漏掉 最初的设计方案。有哪些质量标准:1)精度,描述误差分布离散成度的一种度量2)可靠 性,发现和抵抗模型误差的能力大小的一种度量 3)灵敏度,监测网发现某一变形的能力大 小一种度 4)经济 建网费用

32.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图形要素简单有足够强度 2)桥轴线应作为控制网的一条边 3)控制网的边长都与河宽有关 4)历史最高洪水位 5)主网与辅网。

第六章

34.建筑方格网建立的方法:首先选定方格网的主轴线,建立首级控制网,然后再加密或者 扩展方格网。入锅测区范围较大时,也可直接采用GPSRTK方法放样方格点,如果建筑区 对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较高,则必须用归化法建立方格网。

35测图,桥梁,水利,工业厂区控制网的差异:测图~在工程施工前勘测设计阶段建立为绘制地形图服务。桥梁~为桥梁的施工放样提供控制,控制网图形简单精度高,桥轴线作为控制网的边布设主辅网。水利~为水利工程的施工放样提供控制,控制网以下游为重点,坝轴线作为控制网的一条边,分级布设。工厂~为放样各个建筑物的主要轴线提供控制。

36.放样平面点位方法:极坐标法、全站仪坐标放样法、GPSRTK放样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自由设站定位法。

37.高程放样的方法:水准仪放样、全站仪无仪器高放样、GPS RTK放样。

38.直线放样的方法 :规划放样法。

39.铅垂线放样的方法:经纬仪+弯管目镜法、光学铅垂仪法、激光铅垂仪法。

40.角度前方归化法放样点位的步骤(归化值的计算):角度交会法放样的放样的放样元素是 两个交会角β

1、β2,它们可按已知点的坐标和待定点的设计坐标算得,现场放样时在两个 已知点上架设两台经纬仪,分别放样相应的角度,两台经纬仪视线的交点即是待定点P的平面位置,极坐标法放样,距离<100m,点位误差<2cm时,分析测角测边精度

计算机测量技术 第6篇

地籍测量;RTK技术;测量控制;精度

地籍测量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而艰苦的测绘工作,同时又要保持较高的精度和现势性。常规的测量方法有经纬仪、全站仪、测距仪等,其共同特点是要求测站点间必须通视,使得不能进行大面积的测量工作,并且需要3个工作人员以上,费时费力,效益十分低下。近年来,由于GPS系统进一步稳定和完善,以及相应硬、软件的提高,GPS—RTK技术其简单高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地形图测绘、工程放样、控制测量以及导航等方面,得到了很快的普及和发展。

1.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

差分GPS(DGPS)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实时动态(Real Time Kinematic简称RTK)测量技术,也称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实时动态测量的基本思想是,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在流动站上,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地计算并显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

实时动态(RTK)定位测量系统的构成实时动态定位测量系统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卫星信号接收系统在实时动态定位测量系统中。应至少包含两台GPS接收机,分别安置在基准站和流动站上。当基准站同时为多用户服务时,应采用双频GPS接收机,其采样率与流动站采样率最高的相一致。

数据传输系统(数据链)。由基准站的数据发射装置与流动站数据接收装置组成,它是实现实时动态测量的关键性设备。其稳定性依赖于高频数据传输设备的可靠性与抗干扰性。为了保证足够的数据传输距离及信号强度,一般在基准站还需要附加功率放大设备。

软件解算系统。实时动态定位测量的软件解算系统对于保障实时动态测量结果的精确性与可靠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具体外业测量中,可以根据精度要求的不同,选用静态差分定位,快速静态差分定位,动态差分定位或实时动态差分(RTK)等不同的作业模式。

2.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地籍测量是测定和调查土地及其上附着物的权属、位置、质量、数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状况的测绘工作,属于工程测量的一部分。地籍测量的常规测量方法是先采用全站仪导线测量布设控制点,然后在导线控制点的基础上进行宗地界址点的碎部测量。导线测量经常受到起算控制点密度不足、测站之间通视差以及精度不均匀等问题的困扰,而且耗费人力、时间和资金。

随着近些年GPS-RTK技术的出现以及GPS接收机空间定位精度的不断提高,GPS-RTK已经广泛地应用到控制测量、地形图测量、地籍测量和房产测量中。使用GPS-RTK进行空间定位具有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测站间无需通视、操作简便以及全天候作业的优点。

A.地籍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分级布网,但也可越级布网)的原则。

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两种。基本控制测量分一、二、三、四等,可布设相应等级的三角网(锁)、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网等。在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分为一、二级,可布设为相应级别的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网。

B.地籍碎部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碎部测量即界址点和地物点坐标、地类要素的获取,包括定境界线,土地权属界址线和界址点,房屋及其他构筑物的实地轮廓,铁路、公路、街道等交通线路,海岸、滩涂等主要水工设施的测绘。界址点是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而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的一组数据,即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在我国。考虑到地域之广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界址点精度的要求也应有不同的等级。

3.实施方案与精度评定

A.作业流程

作业流程的科学化是数字测量的关键,结合测区已有的资料,以有关规程、规范为依据,设计作业流程,如图1所示。

B.控制测量

常规的地籍控制测量采用三角网、导线网方法来施测,这些测量方法要求相邻控制点之间必须通视,技术规范对导线的长度、图形都有相应的要求,而且,在外业测设过程中不能实时知道导线的精度,如果测设完成后,回到内业进行平差处理后,发现测量精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还必须返工重测。

GPS-RTK技术解决了常规控制测量中的这些问题,这种方法在测量过程中不要求点与点之间的通视,不要求进行导线平差,对控制点之间的图形、边长也没有什么要求,而且,采用实时GPS-RTK测量能实时获得定位的坐标数据及精度,测量控制器上会实时显示坐标及其点位精度,如果点位精度满足要求了,用户就可以将坐标的均值、精度及图形属性存贮到电子手簿中,一般测量一个控制点在几分钟甚至于几秒钟内就可完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在地籍测图和勘测定界工作中,如果把RTK用于控制测量,布设测图控制网,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人力强度、节省费用,而且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在应用GPS-RTK布设控制网前,应采用GPS-RTK的点校正功能求出测区WGS-84坐标与80或54坐标的转换参数,以避免投影变形过大,得不到更精确的控制点坐标成果。

参考站位置的选择。选择参考站时,GPS天线平面15€扒憬且陨衔薮笃习镒璧参佬切藕牛慰颊局敛馇氖右

流动站的作业环境要求。流动站应避免在密集楼群里、树丛中或高压线下使用。在同时接收到5颗卫星的情况下,流动站可以开始作业。由于电台通讯的无线电频率高,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因此流动站距参考站的距离在市区不超过3km,郊区不超过7km。

数据链的设置。主机中GPS接收部分与数据链部分一体化,便于携带。数据链采用了高增益的天线(发射功率为15W,且最高可调至35W),使得参考站在距离远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一般无需设置无线电中继站。数据链采用电台通讯,为使数据传播性能可靠、误码率低,作业时采用甚高频(UHF)或超高频(VHF)模式。电台发射天线需要架设在高处,以提高RTK作业的有效距离。

C.碎部测量

传统的碎部测量一般是根据测区已有的图根控制点,利用平板仪测图或使用全站仪测图,使用全站仪时,测每个点均翰人该点的地物编码.然后再利用成图软件成图,这些方法作业时要求测站点和被测的周围地物地貌等碎部点之间一定要通视,而且一台仪器至少要求2~3人同时进行作业。

采用RTK技术进行测图时,不要求通视,架设好基准站后,仅需一人拿着仪器便可以开始测量。测量时,测量员在仪器已经初始化(获得固定解)的情况下,在要测的地形地貌碎部点上,将测杆对中、让气泡居中后,开始测量几秒钟,就能获得该点的坐标,精度达到要求后就可保存,保存点时输人该点的特征编码,把一个区域内的地形地物点位测定后,利用专业数据传输和处理软件可以输出所有的测量点。用RTK技术测定点位不要求点间通视,仅需一人操作,便可完成测图工作,大大提高了测图的工作效率。

D.内业数据处理

外业采集数据后,及时对外业采集的数据进行内业数据处理。通过全站仪通讯软件把数据下载到计算机中,再通过其他辅助软件编辑将数据存为*.DAT格式,用CASS7.0成图软件展绘碎部测量点,结合宗地草图和预设编码进行初步成图,同时加载地籍各个要素,做到地籍图图形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待一切就绪,就可生成不同比例尺的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界址调查表、宗地属性表等相关内容,为地籍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做好准备。

4.测量精度检验

为了检验RTK控制点的实际精度,RTK测量结束后用全站仪对部分相互通视的点间的相对关系进行了实测检查。检查共设25站,测边69条,测角57个,测三角高程69个,涉及点数83个,占控制点总数的11.4%。在多方向测站,假定测站点坐标、高程和较长边方位角为已知数据,利用检测的角度、边长、高差重新推算其他相邻点的坐标和高程,可算得相邻点点位中误差€?.03cm,最弱点点位中误差€?.0cm,高程中误差€?.02cm,最大较差€?.2cm。因此,RTK实测精度完全符合一级导线测量精度要求,而且误差分布均匀,不存在误差积累问题。

计算机技术在氡气测量中的综合应用 第7篇

传统的手工计算工作繁琐成图时间长且易出错。采用Excel软件很强的函数计算功能, 处理数据方便快捷, 准确精度高。Grapher软件能绘制出各种符合要求的曲线, 还可导出dxf文件, 从而被Auto CAD软件调用。Auto CAD具有强大的图形编辑功能, 最终绘制出成果图。

1 氡气测量法原理

氡为惰性气体, 是由镭核衰变而成的产物, 可衰变新的子体Ra A、Ra B、Ra C、Ra C′, 氡的放射性母体镭的含量在岩石圈大于地表, 所以氡气的气源主要来源于深部, 大多已扩散、对流、抽吸等方式, 从深部向地表迁移, 由于地表的土壤结构疏松, 大量的孔隙为氡气储积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一部分氡储积在土壤的孔隙中, 一部分释放到大气中。

各种构造裂隙为氡气迁移提供了有利的通道, 氡气沿断层不断向上迁移在地表形成带状高浓度异常。通常异常的出露部位, 异常的大小, 形态特征与断层的位置、产状、规模、活动性有关, 所以可根据氡异常值的位置, 判断活动断裂的位置。

2 氡气测量数据的计算原理

由于每条测线的地质、地理环境的差异, 因此我们选择以剖面为单位计算各剖面的背景值与异常下限。

地球化学探测数据一般呈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 如果地质条件简单, 数据呈明显单峰分布, 或者可以看出有一个单一的背景全域和异常全域。如果条件复杂, 由于一部分弱异常迭加于背景之上, 往往在频率分布中有一个单一的背景全域和一个异常全域交迭而出现双峰, 或虽未出现双峰, 但频率分布曲线呈不对称的正向偏斜, 此时一般利用众值m0代替平均值, 采用众值左边的频率曲线推算右方和其对称的另一半曲线的方法求得背景值, 氡气测量绝大部分剖面采用双峰计算方法求出背景值及异常下限。

单峰分布时计算公式如下:

对数异常下限:

式中:Xi L——第i组组中值

fi——第i组出现频率

n——分组总数

双峰分布时, 其计算公式为

对数异常下限:TL=mOL+2λ (5)

式中:

XOL——众值所在组的起始值;

Xi L——各组对数组中值;

TL——组距;

f1——众值所在组的前一组频数;

f2——众值所在组之频数;

f3——众值所在组的后一组频数;

fi L——各组之频数;

n′——低于众值之频数。

按上述公式可求出的对数平均值或对数众值、对数异常下限, 求其真数就得出各剖面背景浓度值和异常下限值。

3 在Excel中处理数据

检查测量数据无误后, 按不同测线将数据输入计算机, 根据各台仪器的标定结果, 在Excel中利用函数功能输入计算公式 (1) 、 (2) 、 (3) 、 (4) 、 (5) , 分别计算各台仪器测量的氡气浓度。

为了使图像曲线不偏移, 一般选取奇数个相邻值进行平均代替原来值, 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值 (如3, 5, 7等) 。选取的值越大其平滑程度越大。在实际工作中平滑值的选取特别重要, 选取的过大可能会平滑过度, 而漏掉一些异常, 选取的过小则起不到平滑效果。所以选取平滑值成图后应与原始值成图比较、分析, 然后再选平滑值成图比较、分析, 直到合理为止。

根据选定的平滑值进行平均值处理, Excel中的平均函数average或直接输入公式。但注意平均值第一个值和最后一个值取原值。平均值处理后保存为文本文件。

4 Graf中成图

以原始测量和异常查证、异常加密检查测量值所计算的浓度值C (Bq/m3) 为纵坐标, 以测量点距 (米) 为横坐标, 绘制氡气测量剖面图。按规范要求的比例尺, 设定纵轴和横轴的长度。

5 Auto CAD中成图

将在Graf中做好的图转到Auto CAD中, 并将计算的异常下限值 (T) 以及根据异常下限和异常形态圈定的异常宽度和异常编号剖面图上, 经过修饰做成如下图。

6 异常特征描述

根据氡气测量数据、背景值及异常下限, 分析氡气异常特征 (即异常最大值、异常强度、异常宽度、异常衬度、异常规模) 圈定异常区

现将异常特征的含义叙述如下:

1) 异常最大值:异常区内各测点氡气浓度的最大值;

2) 异常强度:异常区内异常点 (高于异常下限的点) 浓度平均值;

3) 异常宽度:异常区起止点间的长度;

4) 异常衬度:异常平均值与背景值的比值;

5) 异常规模:异常规模 (Ps) 用异常平均值和背景值之比值和异常宽度的乘积来度量,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Ps——异常规模, m;——异常平均值, Bqm3;

——背景平均值, Bq/m3;L——异常宽度, m。

上述5个方面反映了氡气异常的特点。

7 结论

在氡气测量处理中, 处理后数据成的图比原始数据成的图平滑, 许多“毛尖”被滤掉, 整体美观。利用平滑值处理成的图有效异常没有被滤掉, 不影响断层的解释评价。在处理数据中, 平滑值的选取十分重要, 要注意对较验证。

摘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辅助处理氡气测量资料, 使图件更科学更美观, 使异常更明显更清晰, 使断层解释成果更合理更准确。

关键词:Excel,Grapher,AutoCAD,氡气,异常,断层

参考文献

[1]牟绪赞, 等.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标准汇编. (化探、遥感部分) , 地质矿产部地质调查局, 1996, 8.

计算机网络可用带宽测量技术探析 第8篇

近年来网络规模不断扩大, 网络流量急剧增长, 尤其是实时业务和多媒体应用等新业务的不断增加, 例如远程教学, 视频会议、视频点播, 视频监控等敏感的网络应用, 这些应用对网络传输提出了一组性能度量的要求, 主要包括带宽、延迟、丢包率等。然而, 目前对网络测量技术的研究明显滞后于网络及其应用的快速发展。研究网络性能测量技术是了解网络行为、进行网络控制、实施服务质量保证、提高网络性能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网络带宽测量技术

2.1 带宽测量技术分类

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 可对带宽测量技术进行如下分类:按照是否向网络内部注入探测包, 可分为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按测量过程是否需要节点路由器的协作, 带宽测量技术分为链路带宽测量和端到端的路径带宽测量方式按照不同的测度, 带宽测量可分为链路带宽、路径带宽即和链路可用带宽测量技术。

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主动测量通过发送测量包来获取网络性能数据。主动测量可以获得用户感兴趣的端到端的网络状况和网络行为, 具有灵活方便、可操作性强等优点。主动测量通过分析探测数据包和响应数据包来获取相应的性能参数。主动测量结构包括两部分发送端的监测设备和接收端的监测设备。

被动测量使用接入网络的探针来一记录和统计链路上数据包的网络特性。被动测量不必发送主动测量包, 也不会占用网络带宽, 对网络影响较小, 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测量结果。

两种测量方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主动测量需要向网络发送大量的测量包, 占用网络资源影响网络性能, 进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被动测量一般只能用于单点监测, 难以了解端到端的性能, 难以获取全局性能视图, 并且测量时需要多方协作, 因此测量范围受限, 实现复杂度较高。同时, 测量采集所需要的数据不能达到实时性。另外, 被动测量需要捕获和分析用户数据包信息, 可能会侵犯用户隐私, 影响网络的安全。大多数带宽测量技术采用主动测量方式。

端到端带宽测量和链路带宽测量。端到端带宽测量是对源、目的节点两端之间的网络路径的带宽参数进行测量, 包括端到端的瓶颈带宽测量和端到端的可用带宽测量而链路带宽测量主要是测量网络路径上各段链路的带宽参数, 着重于测量链路的带宽值。

链路带宽测量、路径带宽测量和可用带宽测量。链路带宽测量是对某条链路的最大发送速率的测量路径带宽是最窄链路的物理带宽可用带宽表示在网络路径中有背景流量存在的情况下, 网络路径还能给端到端之间提供的最大吞吐量。可用带宽它是随链路状态和已有网络负载状态动态变化的, 反映了某时间段内路径发送数据的真正能力, 在实际中更具有指导意义。

2.2 带宽测量技术性能评价标准

测量持续时间。指完成一次待测路径瓶颈带宽测量或可用带宽测量需要的时间。这个时间主要包括探测包发送和接收处理的时间以及数据后分析处理时间。流量工程、路由等一般要求快速测定路径带宽, 测量持续时间越长, 测量效率越低, 测量负载对网络应用造成的影响就越大, 而可用带宽又是动态变化的, 则可用带宽测量值的实时性就越差。

测量指标。网络性能测量方法可以完成路径瓶颈带宽测量、路径可用带宽测量和其它相关网络性能参数测量, 测量指标反映了测量方法的测量能力。

测量精度。体现了测量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程度, 定义为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与实际值的百分比。

测量稳定性。表示使用一种测量技术进行多次测量时测量结果之间的分布情况, 测量结果的统计方差越小, 则测量越稳定。测量精度与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共同反映了测量技术的精确程度。测量负载。指完成一次带宽测量需要发送和接收的数据报字节数, 即测量需要的开销。测量负载越低则测量过程对网络运行的干扰性就越小, 测量结果越真实。

2.3 基于TCP的测量算法

Im TCP算法。Im TCP不向网络中注入额外的探测包, 而是使用TCP连接阶段传输的数据包。改变现有的TCP Reno版本, 增加了所提出的Im TCP算法。发送端调节传输数据包的间隔, 然后利用ACK包到达间隔估测网络路径的可用带宽。Im TCP能够周期性的给出测量结果, 算法会报告在每隔2-4个循环周期内可用带宽的估测值。

在每次测量中, 使用一个搜索范围去找到一个可用带宽的值。搜索范围I= (B1, Bu) 是一个包括目前可用带宽值的带宽范围。下面是Im TCP算法的步骤:

搜索范围初始化。首先根据CProbe算法发送一个探测包串来找到一个粗糙的可用带宽估计。设置搜索范围 (Acprobe/2.Acprobe) , 其中Acprobe是Cprobe探测的结果。划分搜索范围。将搜索范围到分成K个小范围Ii= (Bi+1, Bi) (i=1, 2-k) , 所有小范围的宽度都是相同的。发送数据包串并检查增加趋势。选择一个小范围, 根据所有流的增长趋势, 选择一个其中包含可用带宽准确值得小范围。

计算可用带宽。

Past算法。Past算法是在传统TCP慢启动的基础上嵌入了可用带宽测量算法, 是PTR算法的变种。Past算法在TCP慢启动阶段进行带宽测量, 就如同UDP探测包串一样, 调整TCP数据包在慢启动时间内的发送间隔, 根据PTR算法的原理, 可以估测出路径的可用带宽, 很迅速的识别出拥塞窗口的大小, 提高了慢启动的性能, 减小了丢包率, 提高了吞吐率。

Past是在考虑了应用环境和网络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其诸多特征都是根据应用环境 (TCP慢启动) 得出来的。

精度和开销。TCP是一个自适应的协议, 启动阶段的目的是得到拥塞避免阶段一个合理的起点。同时, 希望能够转入拥塞避免阶段更快一些, 因此, 低开销是很重要的。根据这两个需求, Past算法比PTR结束测量更快一

测量间隔:由于需要可用带宽的信息来进行拥塞控制, 因此, 需要一个很短时间内的可用带宽的平均值。因此, Past使用的数据包串长度为一个RTT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目。

双端控制:TCP是一个双端控制的协议, Past自动访问目的端。然而, 为了方便配置, Ps St算法在发送端基于ACKs的时间间隔信息来计算可用带宽, 实现时采用单端测量方法。提出Past算法的作者提出Past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明测量可用带宽的算法需要和实际的应用环境紧密结合, 应用需求不同, 采用带宽测量算法也不同。

3 带宽测量技术研究趋势

无线、移动网络环境下带宽测量。目前大部分带宽测量技术都是面向有线网络环境的, 但是无线、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己经引起带宽测量研究人员的注意。由于无线、移动环境面临的是十分恶劣的无线信道, 往往存在大的路径损耗、严重的信号衰落以及大的多径时延引起的干扰问题, 很多在有线网络环境下得到的结论发现不再适用, 故带宽测量面临更大的挑战, 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

带宽测量基础设施的大规模部署。网络测量基础设施将成为部署下一代网络必须考虑的因素, 由于现有技术尚未在公网上得到广泛应用, 故其有效性、安全性都还有待评估, 因此深入研究带宽测量技术的大规模部署方法将成为下一个研究重点。

利用带宽测量支持网络实时应用。尽管带宽测量研究得到了深入的研究, 但是都没有运用到实际应用中去, 还没完全达到当初研究带宽测量最终的目标。随着网络的发展, 各种新的实时应用不断涌现, 将带宽测量技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此, 如何将带宽测量技术有效的在实际中运用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参考文献

[1]韦安明.IP网带宽测量技术研究与进展, 电子学报, 2006.

[2]张峰, 端到端网络带宽测量技术研究, 电信科学, 2005.

计算机辅助金相全面测量法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金相,全面测量法,金属材料

1 概述

目前, 用于鉴别和分析金属材料内部组织结构的金相测量法都是采用金相显微镜作为测量装置。该测量法的测量步骤是首先由研究人员在待测金相样品上任意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分视域, 然后利用金相显微镜对这些分视域肉眼进行观察, 最后与标准图谱进行比较, 从而得出测量结果。由于这些分视域的选取因人而异, 因此不同研究人员对同一样品所进行的测量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另外, 上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分视域并不能全面、完整地表示出整个金属样品上的组织结构, 因此如果将这些不准确、不全面、不唯一的测量结果实际应用将会造成误判损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本文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用装置结构简单、测量结果准确、全面的金相全面测量法。

2 金相全面测量法装置组成

如图1所示, 本文提供的金相全面测量法所采用的装置主要包括金相显微镜3、摄像头1、计算机6、旋转编码器4及步进电机5;其中金相显微镜上安装有用于放置待测金相样品的载物台2;摄像头具有视频采集及传输功能, 其设置在金相显微镜上;计算机能够根据设定的路径和步长, 在旋转编码器的测量反馈条件下输出驱动步进电机的信号, 以控制步进电机拖动载物台进行定点移动, 使金相显微镜能够对载物台上金相样品的全表面进行无遗漏的定点图像采集, 然后将这些金相图像自动进行标识、存储及无缝拼接, 从而得到一张全面金相图像, 并自动完成金相分析报告;而步进电机则通过输出装置与金相显微镜上的载物台相连。

3 金相全面测量法实施步骤

(1) 将待测金属样品置于金相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然后利用计算机根据设定的路径和步长, 在旋转编码器的测量反馈条件下输出驱动步进电机的信号, 以控制步进电机拖动载物台按行或列定点进行移动。 (2) 利用安装在金相显微镜上的摄像头在待测金属样品的测量截面上自左上角至右下角进行有视域搭界金相图像的全面采集, 从而得到如图2~图4所示的一系列金相图像, 并将这些各分视域金相图像传输给计算机。 (3) 计算机接收到摄像头传输的各分视域金相图像信号后自动进行标识、存储。 (4) 待旋转编码器测量反馈的位置表明摄像头已完成对各分视域的全部扫描后, 停止摄像头对待测金属样品的图像采集。 (5) 由计算机对上述存储的全部有视域搭界的分视域金相图像的边界进行自动识别, 并自动完成全部分视域金相图像的无缝拼接, 从而得到一张如图5所示的涵盖整个测量截面的真实且唯一的全面金相图像。 (6) 由计算机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金相分析, 并根据标准中定义的量值计算方法完成金相分析报告。

测量时首先在金相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安装被测金属样品, 然后用计算机驱动载物台按行、列定点进行移动。金相显微镜上安装有具有视频采集、传输功能的摄像头, 由该装置对被测金属样品的测量截面自左上角至右下角进行全面的金相图像扫描采集, 然后由计算机对采集、存储的各分视域金相图像进行无缝拼接和量化分析, 以解决对不同分视域进行金相分析时会得出不同测量结果的问题。

4 结语

本文提供的金相全面测量法是利用金相全面测量装置对整个待测金相样品的所有视域进行全面的金相图像采集, 然后由计算机将这些金相图像自动进行无缝拼接, 从而得到一张全面金相图像, 并自动完成金相分析报告。由于所获得的测量结果是真实且唯一的, 因而准确性好, 所以不会对实际应用造成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发来.几何设计与计算的新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5.

[2]余成波.数字图像处理及MATLAB实现.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3.

计算机教学测量与评价方法初探 第10篇

教学测评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在常规教学检查和测验中作出的形成性评价;在学期末作出的总结性评价;考察学生在全班级、全年级或更大范围内所处位置的常模参照评价;按特定教学标准考察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参照评价;为学生树立榜样的最佳表现评价;指出常见学习现象供学生参考的典型表现评价等等。这些测评方式都是教学中必然用到的,教师应该全面掌握灵活运用。下面我们探讨如何改进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测评方法。

一、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需要改革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下,尤其是中小学教育中,考试成为教学测评的主要方式,其他测评方式虽然也有运用,但都是为考试服务的。不难理解,这是高考制度下的产物。对此,全社会的有识之士不断呼吁改革,教育界的全体同仁更是积极努力摆脱考试的束缚,为学生赢得一点自由成长的空间。然而,高考改革的进程依然难尽如人意,其对教学测评方式的影响依旧挥之不去,即便受高考约束相对较小的高校教学和职业院校教学也深受其害。不过,作为与高考距离相对远一些的职业院校教育,理应率先摆脱这种惯性影响,在教学测评模式上积极改革,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职人才。目前,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测评方式依然以考试为主。这样的测评模式显然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状况,甚至出现学生考前突击、押题、划重点等投机性学习行为。对于计算机课程这种实践性、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学习,危害极大。为此,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测评方式方法必须改革。

二、计算机课程教学测评方法改革的建议

改变片面注重考试的总结性测评模式,加重过程性测评的比重。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课程体系所要求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强行区分学生的优劣。即突出教学的“传授”功能,而不是“选拔”功能。所以,期末考试的一张试卷是不能实现这一目标的,而过程式测评就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常用的过程式测评方式是将教学目标任务化,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将一定阶段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可执行的任务,要求学生完成。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自主探索答案。教师实时监督考察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根据需要给学生以指导、检验、评价。

1. 建立涵盖全部计算机课程体系知识点和操作技能的专业试题储备库。

现代化教学测评的方向应该是体系化、规范化的。课程的每一个知识点、能力目标都有具体的标准,根据这些标准和实践需要设计相应的试题类型,再由全体计算机教师按照类型提供测试题,形成完备的试题库,这样就为计算机测评建立了一个体系化、标准化的参照体系,使教学测评科学化、规范化。

2. 测评规模小型化、单元化。

在以考试为主的测评模式中,往往出现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抱佛脚的现象。教师对学生日常学习行为的控制力较弱。根据职业院校的教学性质和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可以将知识点和能力目标划分为较小的教学单元,将大规模的期末总结式测评拆分为小型的单元总结式测评。这样,学生经常面临测评压力会减少怠惰现象,同时每次测评的内容较少使得学习目标明确,负担较轻,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控制力也会增强。

3. 采用灵活的测评方式,丰富教学测评的功能。

教学测评的功能并不仅仅是评定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要求,它还具有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实现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增进学习兴趣,提升能力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教师开发出丰富、灵活的测评方式。目前在计算机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新颖的测评方法,收到良好效果。

4. 引入竞争与达标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测评功能是达标性的,而不是选拔性的。但是,这并不排除教学测评中引入竞争形式,只要运用得当,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教学测量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提出的改革建议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发展,教学测评的方法还要不断地演变、完善。

摘要:现代化教学体系中,教学测量与评价占有重要地位,测评方法的科学化要求日益提高。本文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征和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改革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教学测量,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张茹.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计算机教师的要求[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4).

[2]谢宁.浅谈计算机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卫生职业教育,2003(12).

[3]苗红午.计算机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4(S1).

[4]铁锐.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大众科技,2006(06).

论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 第11篇

关键词:数字化测量技术;矿山测量;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D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4-0049-01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矿产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与此同时,矿山的生产与建设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矿山测量是进行矿山生产与建设的重要前提,对矿产开采以及矿产工人的安全都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而矿山生产中的疏忽和误差都会对其安全造成重要的影响,甚至导致事故的发生。数字化测量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矿山测量的精确度,降低其工作强度,因而,积极推广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数字化测量技术的技术优势

①数字化测量技术能够利用计算机的仿真技术,在计算机中直观的反应出矿山的地形特点及相关要素,并利用这些测量结果来指导矿山的开采。

②数字化测量技术具有较高的测量效率,短时间内就可获得测量结果,有助于动态检测矿山生产中的各项内容,出图迅速为矿山生产工作提供了高效的指导作用,另外,它还能够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以帮助生产决策和预警的制定。

③数字化测量技术还能依据具体生产的需求,提取处理测量结果的各项要素数据,以获取更为有效的图纸或者数据资料,使测量结果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④数字化测量技术具有较广的测量范围和较高的测量精度,其包括了3S技术、三维可视技术、数字化制图技术等多种内容,极大地减小了测量的劳动强度,并提高了测量的精准度。

2 数字化测量的相关应用技术

2.1 3S技术

3S技术也即GIS,GPS,RS技术,3S技术在矿山测量工作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测量的先进性及时效性。

2.1.1 GPS

GPS主要包括用户、地面监控、空间三个部分,它是卫星导航在测量反面的延伸应用。相较于传统的手工测量技术GPS技术的测量精度以及测量灵活性更好,同时还具有全天候测量的特点,且不用考虑测量点是否具有较好的通视性,测量误差也不会发生累积现象,因而,其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也愈加的广泛。

2.1.2 GIS

GIS也即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它以地理空间为基础,并依据地理模型进行分析,以提供多空间及动态的关于地理信息的数据资料。GIS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主要是借助矿山的地理信息系统,以矿山资源的环境信息为平台,将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处理、数据的输出和使用形成数字化的技术体系,以满足矿山生产的数据资料需求。

2.1.3 RS

RS即遥感技术,遥感技术通过对信息的摄影、扫描、传输、处理,控测和识别地表的地物信息。矿山测量中采用遥感技术,不但能够准确的完成矿山的地形图绘制,还能够对矿山环境进行监测,遥感技术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大面积矿山监测的工作难度。

2.2 数字化的绘图技术

矿山生产中,矿山地质、开采通道这些虽是客观存在的内容,但也会随矿山生产工作的推进而发生一些变化,如矿山开采中矿质和采层的厚度等都会发生改变。因而,这就需要将矿山的地表和地下的情况以图纸的形式反映出来,并确保矿山生产资料的准确性,然而图纸的绘制必须具有很好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数字化的制图技术可以实现绘图的智能化以及信息化,同时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管理分析,实现准确的掌握矿山的实际情况。另外,数字化的绘图技术不会限制于图纸的尺寸,便于进行图纸的修改、储存以及使用,而且数字化绘图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结合,能够调整和优化矿山的开采以及运输线路。

2.3 三维可视技术的应用

三维可视技术在矿山测量工作中的主要应用就是帮助理解和描述地面和地下的地质特征,同时它也是数据体的表现形式。三维可视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全面理解矿区的空间信息以及空间位置间的关系,为测量人员进行空间分析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三维可视技术的应用步骤为:

①数据的采集。数据的采集主要是借助三维激光的扫描技术扫描矿山地形,获取矿山开采所需的现状点、等高线、云影响等信息资料。

②数据的处理。数据的处理则是在数据采集完成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去除噪点、三维建模、数据拼接等处理。

③管理平台的建设。三维系统的平台建设能够实现在不同地点和不同环境下矿山测量以及矿山生产工作人员可以借助网络技术的支持,查询和预览矿区的空间位置以及设备属性等数据信息。

3 矿山测量中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

3.1 测量分析矿山地形及其采掘现状

数字化的测量技术能够将矿山测量工作一次完成,同时还能生成三维的可视化图像,并提供正确的矿山采掘以及剥离区的立体坐标数据。

3.2 定位矿山作业中的钻孔和征地、地界划分

数字化测量技术能够定位测量和规划矿山的某一区域,特别是在矿山开采、施工测量时定位某一具体位置以及确定边界,同时数字化测量技术能够在不受气候影响的情况下进行远距离的测量工作。

3.3 提供矿山生产所需的测量数据

数字化的测量系统可以建立矿山生产管理的数据库,以减少数据间的传递和处理环节,测量的精度及速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3.4 检验测量成果

数字化的测量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的检验测量成果与实际情况的符合性,确保矿产生产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及时纠正与实际不符的测量结果。

4 结 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的测量技术在矿山生产中的应用也愈加广泛,俨然成为矿山测量的主流技术,数字化测量技术在提高矿山测量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了矿山工作的安全性。

为了更好地将其应用到矿山的测量工作中,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应对其基本理论进行充分的学习和掌握,并不断完善和改进数字化的测量体系,以确保矿山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吕春玉.解析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5).

[2] 邱本立,周青青,王建有.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9).

油量测量计算机的测试以及改进 第12篇

从以上的叙述中不难发现, 液晶显示的燃油油量指示器与指针式的燃油油量指示器相比, 液晶显示可以大幅降低人为因素的读数误差。采用了油量测量计算机的燃油油量测量系统可以实现燃油油量测量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交联, 实时向相关系统发送数据信息, 这也是发展的趋势:采用综合显示的方式取代了独立指示的仪表。

作为燃油油量测量系统里的核心部件, 油量测量计算机接收来自各个油量传感器的信息, 经过处理和转换向相关系统发送数据信息, 这些数据信息包括:各分组油量值、总组油量值、各种告警信息、故障信息等。在实际工作中, 对油量测量计算机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在常温试验环境下, 油量测量计算机的性能测试包括:

(1) 首先调整油量测量计算机各分组油箱的零位值和满油值, 调整后看零位值和满油值是否在要求范围内。值得注意的是, 其他的测试项目可以不分先后顺序, 但此项是首要做的, 因为这是油量测量计算机的测试基准;没有这个基准, 其他项目的测试都没有意义。

(2) 各分组油箱油量值精度的测试, 给出几组固定的值, 看油量测量计算机解算出的油量值是否在要求范围内。

(3) 通讯功能的测试, 检测油量测量计算机接收和发送数据信息是否正常。

(4) 告警信息的测试, 包括传感器告警和燃油油量的不平衡告警信息等。

(5) 检测温度的变化对各组油箱油量值的影响。

以上测试项目如果有任何一项不合格, 则判定该油量测量计算机为不合格件。在实际的测试中需要有一个可以调整的电容箱, 每组油箱的油量对应一个波段式开关, 根据波段开关的不同档位来模拟不同的油量值, 包括“零位值”、“满油值”和在“零位值”、“满油值”之间的限定值。除了电容箱外, 还需要一个综合控制显示设备, 此设备上有“调零位”和“调满油”的两个按钮。通过“调零位”和“调满油”的按钮的操作来实现各分组油箱油量的零位值和满油值的调整, 从而完成了油量测量计算机的基准调整。测量基准调整好后就可以继续进行其他项目的测试了。

此综合控制显示设备要有显示窗口, 可以显示出各分组油箱油量值, 先通过波段开关来选择油箱的组别, 波段开关旋到哪组即可以从显示窗口读取该组油箱的油量值, 旋转电容箱上对应该组油箱的波段开关可以进行油量值的调整。从而便可完成油箱油量值精度的测试。

在告警信息测试方面, 综合控制显示设备面板上设有各组传感器的告警灯和几组左、右油箱油量不平衡的告警灯, 告警灯点亮表示出现告警信号, 从而能直观反映出告警信息。在电容箱上每组波段开关的旁边还应有“工作”和“断开”的开关, 当打到“工作”时, 各组油箱的传感器正常工作, 传感器的告警灯不点亮。当打到“断开”时, 各组油箱的传感器不能正常工作, 传感器的告警灯在规定的时间内会点亮。不平衡告警信号可由电容箱给出, 当该组的左、右油箱油量值达到不平衡告警条件后, 油量不平衡的告警灯会在规定的时间内点亮。所以, 在测试传感器的告警信号和不平衡告警信号时还需要秒表来计算时间。

在电容箱上设置低温档、常温档和高温档三个档位, 这三个档位已被限定好对应的温度, 当旋至低温档时对应的油箱油量值应当比常温档的高, 而旋至高温档时对应的油箱油量值应当比常温档的要低。在限定温度下都有对应的油箱油量值及相应的误差要求。在实际测试中, 低温档和高温档下的油箱油量值也是从综合控制显示设备上的显示窗口读取的。

通过上述几项检测后, 油量测量计算机便具备正常的通讯功能。在试验室测试完成合格后可以装机进行地面通电。由于飞机上的环境复杂, 装机通电后可能会出各种问题。下面就出现过的问题谈谈对油量测量计算机及其检测所需做的改进。

油量测量计算机装机后在地面通电中发现:右补偿传感器故障, 而在相关系统的显示器上却显示左补偿传感器故障。经过确认是油量测量计算机内部左、右补偿传感器通道地址混淆, 说明油量测量计算机的软件出现了问题。对于油量测量计算机来说, 更改软件可以解决此问题。在检测其性能方面, 由于单件产品测试时只给出补偿传感器正常的激励信号, 从而无法识别左、右“极性”是否正确。所以对检测设备应该进行局部更改, 增加左、右通道的极性检查以完善油量测量计算机的性能检测。

摘要:首先介绍了燃油油量值的几种显示方式, 接着就几种显示方式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介绍了燃油油量测量系统中的核心部件-油量测量计算机, 再就油量测量计算机的测试项目和测试手段进行了描述, 最后由于装机后出现的某故障现象而对其测试项目和手段进行了改进。

关键词:油量测量计算机,油量值,告警信号

参考文献

[1]王成豪.航空仪表[M].科学出版社, 1992.

上一篇:旅游联合营销下一篇:文物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