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现状论文范文

2024-05-12

音乐现状论文范文(精选12篇)

音乐现状论文 第1篇

一、绵阳城市音乐文化特征

1. 音乐的多元化存在与商业化运作

城市是一个流动的体系。不管是从社会的发展, 还是人口的流动、外来文化的侵入等这些角度来看, 城市都是一个开放的舞台。通过在城市音乐文化中的内容和其特殊的形式, 在城市“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中, 实现经济、文化、传统、审美、感情和思想意识的交流。同时, 我们也将认识到, 城市音乐文化的系统性, 它与整个城市构成一个有机体, 在这个有机体中, 音乐文化作为社会要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城市经济和市政要素一起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整体, 从而达到城市复杂的结构、层次、多元和综合性中的音乐文化特殊的作用。

在上述所记录的绵阳城市音乐人中,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中小城市中的现今音乐元素是极为丰富的:有自己本土的音乐文化, 如羌族原生态音乐、川剧等, 顺应时代发展的流行音乐和城市符号文化酒吧音乐。他们有的自称演员、艺人、音乐人, 工作似乎都与音乐文化有关, 但是又似乎关乎生计, 与“商”有着暧昧不清的关系。他们也有着自己的运行方式和管理体制, 前文中提到的除了街头艺人和部分跑场艺人外, 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所属机构。这样通过企业经营化的组织模式来管理艺人和市场, 不仅可以稳定社会文化秩序, 也可以为艺人们带来稳定的收入来源, 同时可以为广大民众带来更为集中、丰富、精彩的演出, 当然这也是民族文化普及大众的有效途径。从这种体制化的城市音乐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种公平合理的经济行为, 一种有效地音乐文化传播, 一种健康的民众心理, 一种有序的社会秩序, 谱写了这座城市多彩的音乐现象。

2. 音乐角色的多样复杂化

随着世界的全球化, 外来文化的侵入, 音乐发展到如今, 早已失去了往昔的“单纯”, 它已不再以审美、认识、教育为主要功能, 而被现代城市化的商业气息同化了, 成为了商业广告的主角。在各大广场中心, 我们随时可以看到各大企业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而组织的一次次商业演出, 顺应市场的需要, 在绵阳有几十家传媒有限公司, 他们分别有自己的专业团队, 为各个企业设计和组织促销活动, 承接各种婚庆、庆典、仪式等活动的一条龙服务。如绵阳暖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四川盛唐印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 都是提供专业婚礼策划、大中型庆典、文艺演出及设备租赁的综合性服务公司, 同时他们都拥有自己专业的团队共同打造着一个个项目, 他们与国内演艺界明星有着密切的协作关系, 与业界多个演艺公司、艺术院校有着战略合作关系, 成功的策划、举办过多起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企业大型周年庆典。

在音乐交流的过程中, 音乐不仅承载着教化民众, 传播文化的角色, 同时也让这个现代电子音乐盛行的各个角落, 民族音乐的可贵成为了一大看点。在绵阳, 自己的本土音乐羌族原生态音乐、白马藏族音乐、川剧等都成了这座城市的一大特色, 在经历过5.12这个对绵阳民族音乐带来巨大灾难的地震后, 这里的民族文化保护更是收到了最大的关注。为此, 绵阳川剧表演团天青苑得到了政府和民众的巨大支持, 得到了重建, 打造北川羌族自治县的文化象征的绵阳羌族民间艺术团也在灾后坚强地站起来了。在北川小寨子沟风景区, 每天都有当地老百姓的羌族歌舞表演。这些羌族艺术团每年要演出100多场, 演出地点拓展到成都、绵阳等地。这里也成为了北川旅游的一大看点。游客来了满意、民族文化有了继承人, 老百姓也增加了收入, 可谓一举多得。

二、绵阳城市音乐文化价值与意义

1. 文化传统的继承与传播

一座城市的音乐现象, 绝对不是偶然出现的, 它其实是一种历史文明和传统的一种延续。从城市音乐人类学的角度来看, 城市音乐不仅仅只是一种谋生方式, 而是在这些表演中, 我们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传统的传承方式。尤其像四川绵阳这种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的城市, 我们可以在艺人的表演上可以感受到很多本土民族文化的气息。

天青苑负责人周永秀说:“每天下午两点到五点, 这里都有非常正规的川剧演出。一年365天, 我们就要演出360场。无论刮风下雨, 从不间断。川剧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是两亿四川人的剧种, 其优美的唱腔和幽默的语言, 应该正儿八经地走进维也纳的艺术殿堂。可是, 这样一个古老的剧种, 现在却举步维艰, 无论官办还是民办, 川剧团都在亏本。四川不能挽救川剧, 就是四川人的悲哀。我们决心团结一批人, 把川剧搞起来, 决不能让川剧灭了。” (1)

提到川剧, 大家想到的只是变脸、顶灯。能完整听一出折子戏的年轻人已经很少, 而能完整听一出折子戏的机会也不多了。但是在这个“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传承充满艰辛的道路上, 我们看到了他们坚持的毅力和决心。

2. 多元音乐文化交流促进音乐发展

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种重要特征,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 是当今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渗透最深的社会现象。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世界各国、各民族间的文化不断跨越本国、本民族的空间障碍和社会障碍而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城市音乐文化的多元性是全球化的产物, 通过音乐我们可以感受一种文化, 进而去了解一种文化;反之, 通过文化, 我们才可能真正地去体验一种音乐, 整体地去认识一种音乐。

如绵州大剧院和川音绵阳艺术学院联手组织的“周末音乐会”, 致力打造绵阳的高雅音乐的市场运行机制, 从川籍钢琴家钢琴独奏演出、手风琴之旅专场音乐会, 到经典木偶剧《卖火柴的小女孩》、经典话剧《日出》……声乐、交响乐、话剧、演奏、杂技, 雅俗共赏, 本土演出与外埠节目交相辉映。位于临园路东段的铁牛广场同样能看到多元音乐繁荣的景象, 一边是铁牛街的天青苑, 上演着四川本民族戏剧, 另一边却是新华巷的各种现代音乐酒吧和西方音乐琴行, 它们各自带着时代赋予的使命在白天和黑夜的交替间, 散发着不同的魅力。

三、传统民间音乐在城市中的突围

现如今城市信息传输便捷, 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流行音乐就像KFC一样在城市中茁壮成长, 这种流行音乐太多节奏跳跃, 与城市人生活节奏想吻合, 不少音乐作品中还渗透着其他国家的音乐元素, 这种混血音乐迎合着年轻人对前卫音乐的追捧。而对于本民族音乐文化却有着莫名的距离感和不知所措。当然这里也是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的:当这些民族音乐文化只被一小部分人接受和欣赏, 而对于城市这种多元化音乐优胜劣汰残酷竞争的地方, 民族音乐的发展显然是不占优势的。当然这些民族音乐的深入挖掘与发扬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绵阳是一个多民族城市, 而民族音乐多是由当地艺人口传心授代代相传, 在不断扬弃中保留着民族的音乐特色, 同时又在不断丰富创新中适应着时代的需求。从最具绵阳地方特色的羌族原生态音乐到戏剧中的明珠—川剧, 无论是民族的唱腔特色, 还是历尽沧桑的词曲, 都足以震撼着每一个听众的心。

近年来, 人们开始渐渐地重新注意到传统民族音乐, 城市的各个舞台上,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他们的身影, 可以听到民族的声音。有了需求, 就有了市场, 民间音乐在城市中传唱着, 不仅调节了大众对音乐的审美疲劳, 同时让让民族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

如绵阳的羌族民间艺术团, 虽然在这座城市中步履维艰, 但是仍然得到了广大的支持与呼声。他们不仅在自己的本土上跳跃着, 而且为了宣传弘扬本土音乐, 羌族民间艺术团走出了国门, 在韩国举行的“中韩音乐文化交流会”上, 纷纷展示了其民族音乐特色, 让国际友人感受到了中国多民族文化不同的声音与特色。因为只有这些民族音乐才是真正经久不衰、魅力永驻、深入人心的音乐艺术, 只有这些民族音乐才能唤起广大民众对本土多姿多彩、灿烂多元文化的自豪, 也只有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才能向世人证明我们城市音乐文化的不拘一格。

参考文献

[1]汪青.中国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现状述评[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第24卷第9期 (2009) .

[2]汤亚汀.城市音乐景观[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5-08.

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现状研究 第2篇

目 录

内容摘要„„„„„„„„„„„„„„„„„„„„„„„„„„„„1 关 键 词„„„„„„„„„„„„„„„„„„„„„„„„„„„„1 Abstract„„„„„„„„„„„„„„„„„„„„„„„„„„„„1 Key words „„„„„„„„„„„„„„„„„„„„„„„„„„„1

一、荆门市象山中学音乐教学现状„„„„„„„„„„„„„„„„„2

(一)学校、家长等对初中音乐教学重视不够 „„„„„„„„„„2

(二)音乐教师工作情况不佳 „„„„„„„„„„„„„„„„„2

(三)初中生音乐素质不高 „„„„„„„„„„„„„„„„„„2

二、荆门市象山中学音乐教学问题分析„„„„„„„„„„„„„„„2

(一)为什么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 „„„„„„„„„„„3

(二)为什么流行音乐成为学生的主流音乐 „„„„„„„„„„„3

(三)为什么学生音乐知识贫乏 „„„„„„„„„„„„„„„„3

(四)为什么音乐环境影响音乐学习„„„„„„„„„„„„„„3

三、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的内涵及重要性„„„„„„„„„„„„„„„3

四、实现音乐课堂创新教学的有效措施„„„„„„„„„„„„„„„4

(一)改变教学观念 „„„„„„„„„„„„„„„„„„„„„4

(二)改进教学方法 „„„„„„„„„„„„„„„„„„„„„4

(三)调整教学内容 „„„„„„„„„„„„„„„„„„„„„4 参考文献„„„„„„„„„„„„„„„„„„„„„„„„„„„„6 致 谢„„„„„„„„„„„„„„„„„„„„„„„„„„„„7

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现状研究——以荆门市象山中学为例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和创新教学理念的深入,我国中初中音乐教育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根据目前我国初中音乐教学现状(以荆门市象山中学为例)显示:音乐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学生音乐素质不高、乐理知识匮乏等,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学校、家长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度不够、教师素质不高等。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下工夫。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 创新 现状 问题分析 有效措施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ducation reform and as the innovation teaching idea gets depth, our country music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also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Bu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music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for example, jingmen xiangshan middle school)shows that music teaching has many problems,for example ,the students like music rather than music class and lack musical knowledge and students music quality isn’t high.The main cause of these problems is that schools and parents don’t value music teaching, the teachers’ quality is not higher and so on.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t needs to be change in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content.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music teaching Innovation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Effective measures

一、荆门市象山中学音乐教学现状

创新是知识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面对教育改革和创新教学这一态势,音乐创新教学如何实行,学校、老师又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现在对荆门市象山中学的音乐教育情况进行调研,其学校音乐教育现状如下:

(一)学校、家长等对初中音乐教学重视不够

教育“减负”这个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可真正轻松的学生没有几人。单从音乐教学方面来说,学校虽然设有音乐课,但是音乐教学设施严重不足,教学场地也不能长期开放,学生学习音乐的条件十分艰苦,而且有时有些班级的班主任甚至主动找到音乐老师,希望能在音乐课堂上进行文化课的学习。调查中还发现,有些同学十分喜欢上音乐课,可是因为家长不同意、不为其提供条件而被迫放弃。

音乐设施配备不全、学校和家长认识不高、社会和政府关注太少,扼杀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机会。

(二)音乐教师工作情况不佳

教师作为教学主体,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因此,他们不仅需要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和渊博的知识,还要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让人亲近的个人魅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并且学得好、学得精。[1]

通过对老师的了解发现,荆门市象山中学的音乐老师大都是中专或专科学历而且任教时间较短,经验也较浅,素质整体上不高,而且教师也大都安于现状,并不愿意进行进修学习,钻研精神不足。

从学生方面,询问老师课堂授课情况,大多数的老师只是刻板的按教学内容去教学生,只是让学生照着学,而从不向学生普及基础知识和进行一些技能训练,导致学生不能举一反

三、学以致用。

(三)初中生音乐素质不高

初中生作为教学的客体,他们成绩的优异和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教育的成败。从初中年级的每个班中随机抽取十个人来进行问卷调查,从学生的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及和歌唱能力方面进行调研,结果显示:

大部分同学都是因为学校安排音乐课,所以才上的。他们表示宁愿自己听音乐也不想听老师讲课,而且喜欢流行音乐的同学人数明显多于喜欢其他音乐的人数。这主要是因为教材内容过于老套、单一,教学方法过于强调知识技能的训练,忽视音乐教育的审美性,不适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等。所有这些使学生失去了对音乐课的兴趣,严重挫伤了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降低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动机效力;

超过半数的学生会唱的歌曲不超过十首,学会唱歌的途径主要有通过电视或MP3、由老师教会、自己看谱学会,这三个途径的人数依次递减而且大部分同学会唱的歌曲通常是流行歌曲。中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并不能全都归功于学校音乐教育。尽管社会音乐环境可能在音乐教育内容等方面对学校音乐教育带来一定冲击和负面影响,但它客观上有力地促进了中学生音乐素质特别是歌唱水平的提高。

二、荆门市象山中学音乐教学问题分析

(一)为什么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

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上现状存在的问题来进行分析,首先学校、家长等对音乐课的重视度不够,音乐课被挤占的现象屡见不鲜,因为缺少学习机会,兴趣自然也就渐渐失去;其次,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之间有偏差,老师教的未必是学生想听的、想学的。目前的教材内容更新太慢、单调枯燥,课上只是一味的进行机械训练,而没有相关乐理知识的讲授,学生对所学内容往往是一知半解,难以形[2]成系统。最后,由于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高,许多音乐老师的责任心因此下降,上课只是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而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课上的呆板说教削弱了绝大部分同学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以致他们对音乐课产生厌恶心理。[3]

(二)为什么流行音乐成为学生的主流音乐

时代在变,学生也在变,初中音乐教材虽然经历了几次改编,但速度仍不能赶超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和欣赏水平,这是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就是流行音乐的可接近性,网络、电视、音像店各处都充斥着音乐,即便是走在大街上,也总能听到时下流行的歌曲,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学生就对流行音乐产生了兴趣。流行音乐听起来比较轻松、贴近生活,非常大众化,更易引起青少年的认同和共鸣。但是,许多流行歌曲整体品位不高,不适合青少年倾听和学习,所以对教材的选材和老师的教授造成一定的阻碍。

(三)为什么学生音乐知识贫乏

在现行的教育中,音乐技能(发声、乐器、舞蹈等技能)的重视程度要远大于音乐知识。由于巨大的升学压力,许多学校只重视文化课,音乐课对他们而言就是唱唱跳跳,结果就是有比赛时就选几个人临时抱佛脚训练一下,平时领导来检查搞个活动就是学校音乐的全部了。这从根本上忽视了音乐课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先不说它的其他好处,就是在繁忙课业之余,上一节音乐课来放松一下,不是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么?另外,社会公众的音乐素质偏低,音乐知识的普遍缺失也是导致学生音乐知识贫乏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环境因素。

(四)为什么音乐环境影响音乐学习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它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孩子。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在环境中发生的一切在孩子的心灵中常常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环境这点上,国外教育是比较成功的,国外的一个中学生就可能耳熟能详、如数家珍地给你说出贝多芬的第几交响曲第几乐章怎么怎么样,而在中国一个初中老师也不见得就比他们知道得多,究其原因,国外的孩子所处生活环境里的音乐氛围确实比我们的孩子好的太多了。很多世界顶级的音乐家,如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肖邦、柴可夫斯基等都生在这些孩子的国家,他们不需要老师刻意引导,就自然而然学到知识。反观我们国家,虽然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也有过著名的划时代的音乐家,他们也创造了许多优秀的器乐,声乐作品,但是由于宣传、发扬的不到位,使得我们国家的音乐氛围不是很浓厚,对学生的学习也并无太大的作用。

三、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的内涵及重要性

初中音乐创新教学指的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以创新性教育理念为指 导,创造性的改变旧有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以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的精神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4]

在素质教育高扬旗帜的今天,社会需要的不再是仅靠数理化走遍天下的人才而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特殊学科教育,有着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它是一种集倾听、歌唱、表演、创编来感知、表现、创造音乐美的审美教育,而音乐创新教学则是将这些功能寓教于乐,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

荆门市象山中学音乐教学现状及其问题分析告诉我们,现今音乐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原因,也暗含了创新教学的必要性。要改变这种现状,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将创新应用于教学,采取诸如树立新课改理念、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材内容、引进新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素质针对性等措施,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实现音乐课堂创新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改变教学观念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要想使音乐创新教学顺利的成功实行,首先就要在教学观念上进行更新。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和需求为中心,要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老师应该在创新中充分运用音乐学科本身的力量,寻求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认清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5]

(二)改进教学方法

1、教师应与学生互动

教师不应该只是按照课本的内容,机械呆板的训练,而是要参与到教学中去适时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的情感得以抒发,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比如在乐理课上,可以和同学们一起进行身体节拍的练习,还可以适时地加一些舞蹈动作,既可以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双重感觉感受音乐,还可以让学生模仿表演,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表演加深印象,从而体会作品的内涵。

2、学生自己参与实践

有目标才会有动力,学校应该多给学生参加音乐实践和比赛的机会,让同学们有目的的去学习和训练。在初学国歌时,不能只是让学生聆听或是一句一句的教授,而是应该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了解国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词曲作者的生平,让学生体会其存在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教学从旧有的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的新型创新教学模式。[6]另外,还应该让学生多参加团体型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群体意识,让学生自己参与,主动思维、学习与探索,并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欣喜。

(三)调整教学内容

1、增加部分乐理知识

针对大多数学生只是模仿学唱歌的这种情况,可以适当添加部分乐理内容。例如,可以增加简单乐谱的教学,让同学们在看谱、识谱的基础上学会唱歌、欣赏和简单的乐器演奏,增加学生的自学能力。

2、增添部分大众化音乐

现今的流行音乐很受青少年的欢迎,增添部分合适的流行音乐和通俗音乐,即可以改变音乐教材的严肃刻板,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入大众化音乐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更是音乐教学创新的要求。

3、增加学生自己的演出欣赏

艺术作品要有距离感,可距离太大,让人无法做到真正的欣赏,音乐作品就是如此。因此,学校应该经常举办学生自己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去参与、评价、分析自己身边的音乐,缩小他们与音乐的距离,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参考文献:

[1] 王智:《初中音乐教学现状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6页。

[2] 马红杰:《对当前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思考》,《中外校外教育》2011年第4期。

[3]刘悦:《新课程体系下音乐创新方法研究》,《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9月第31卷第9期。

[4] 芮永红:《中学音乐创新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考试周刊》2010年第43期。

音乐雅俗问题现状研究 第3篇

关键词:雅乐;俗乐;高雅音乐;通俗音乐

音乐有雅俗之分在我国由来已久。作为一个对立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斗争又有融合,而这种相争与相融,不断推动着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近代以来,我国音乐界受到外国音乐的影响越来越多,雅俗的观念也有了新的内容。把古今中外的音乐雅俗观进行综合比较的分析,对我们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很大帮助。

一、雅俗音乐的含义

把音乐分为“雅乐”与“俗乐”,是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的。周朝注重宗法礼仪和祭祀祖先,并因此而建立了完整的典章制度,这就是“周礼”。周礼要用音乐来辅佐,这种祭祀用的仪仗音乐被后世儒家考评为“典雅纯正”,所以叫雅乐。周朝还建立了收集民间歌曲的“采风”制度,将来自民间的歌曲经过整理加工用在宴会上,称为“燕乐”,因其来自民间,也称为“俗乐”。此后,历代新王朝都要“功成制乐”,即编制本朝的雅乐,并收集有所发展的民间音乐,所以,各朝代宫廷音乐中都有雅乐与俗乐。 也有人认为,燕樂属于雅乐的一种,而俗乐专指“郑卫之音”。郑卫之音是指保留在郑国和卫国的商族风格的民间音乐,从《诗经》中保存的郑、卫民歌歌词来看,多是讥讽统治者荒淫奢侈生活和表达男女爱情的。而郑卫之音在当时主要是儒家学者看来是“淫声”,类似于今天的黄色歌曲;更有甚者,有人把这种“商族遗音”与周兴商亡的历史联系起来,斥之为“乱世之音”(《乐记》)、亡国之音,不要说允许其存在了,就是听了都会招来祸患。把燕乐划入俗乐,因为历朝历代都是雅俗兼容的,只是认为其中有高下之分。而郑卫之音虽然不容于当时的儒家,但按今天的标准看不过是当地的民歌,显然也属于俗乐。

值得注意的倒是雅乐的概念,虽然古今都把内容高雅、艺术品位高的音乐作品视为雅乐,但在实际理解上是存在着差异的。先秦时期的雅乐主要是用于祭祀仪式的音乐,虽然孔子也对其内容和形式提出了“尽善尽美”的标准(《论语·八佾第三》)但实际上强调的是教化功能而不是娱乐功能,注重的是政治性而不是艺术性,所谓“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乐记》),就是这个意思。加上那时演奏雅乐的主要是编悬乐,乐器的特点决定了雅乐节奏徐缓,曲调缺乏变化,听来总是让人昏昏欲睡的;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俗乐,虽然被儒家贬斥为“烦手淫声”(《左传·昭公元年》),但因其表演花样繁多,曲调委婉动听,所以更让人喜欢。由此看来,先秦时期的雅乐在艺术水平上并不高于俗乐,而以是否维护行将就木的周礼为内容标准。这样看来,先秦雅乐和我们今天所说的雅乐实际含义是有较大差别的。

到了近代,燕山大学的焉树芬于2004年3月发表在《艺术百家》期刊上的一篇《对音乐雅俗观的几点思考》中指出:到了近代,指雅乐渐渐由宫廷音乐转为指由专业音乐工作者创作和演出的高雅音乐。高雅音乐的作曲有相对固定的规范,演奏有较高的技巧,演唱有发声方法的要求,而这些规范、技巧和要求都是从长期的音乐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不经过专业学习是不能掌握的。所以对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讲,高雅音乐是只能欣赏而不能亲身参与的。它的优点是代表着音乐美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品位,是人们对高尚艺术的一种追求,它使人们在演奏与欣赏音乐中得到美感,感受到心灵的净化和高尚情感的熏陶;它的缺点是普通民众很难参与进行,如果不是借助电视、对媒体等现代传播方式,这种只能在音乐厅和歌剧院演出的音乐,连听众也不会有多少,更谈不到人们的广泛参与了。

近代的通俗音乐起源于西方,是指摇滚乐、爵士乐和流行歌曲等在群众中广泛传唱的乐曲与歌曲,改革开放后传入我国。与高雅音乐不同的是,摇滚乐、爵士乐和流行歌曲虽然往往也是专业人员创作的,但它是按普通人的演唱演奏能力创作的,有着不太宽的音域、活泼多样的形式,一把吉他就能弹,扯开嗓子就能唱,人人都可以一试身手,这种大众化的优势,使它很快风行全国。

经过古今传承和中外融合,今天的高雅音乐、通俗音乐和古代的雅乐、俗乐的含义已经有了较大的不同。

二、雅俗音乐的转化

虽然维护周礼的孔子“恶郑声之乱雅乐也”(《论语·阳货第十七》),但精通音乐的魏文侯仍对孔子的弟子子夏说,自己听雅乐就想睡觉,听郑卫之音就不知疲倦(《乐记》)。梁惠王也曾对以郑卫之音为代表的俗乐大加赞扬,(《孟子·梁惠王章句下》)齐景公更是听郑卫之音可以不睡觉、不上朝(《晏子春秋》)。宋玉在《对楚王问》中说,楚国郢城中能唱“阳春白雪”者少,能和“下里巴人”者多,想必别国也大体如此。

既然雅乐不如俗乐好听,后世的雅乐就向俗乐寻求补充,以俗入雅的事就难免了。《汉书·礼乐志》中说,汉初叔孙通制作的雅乐虽然得到刘邦的夸奖,但汉武帝的祭祀雅乐“皆以郑声”;汉成帝时,“郑声尤甚”。南朝雅乐里加入了民间小调,北朝雅乐里也夹入了胡乐。这样,前朝的俗乐经御用乐师的整理提炼而成为新王朝的雅乐,渐渐成了定式。再后来,古雅乐大多失传,郑卫之音也被俗乐替代,雅俗之别渐渐不再提了,但雅乐还是代代要制,俗攻雅的格局也基本没变。到隋文帝时,朝廷花了七年时间定下雅乐调式,而乐工偏偏不按规定演奏,满朝文武竟无人察觉,可见雅已经名实不符。唐太宗毕竟是一代英王,听了让人犯困的雅乐后,当场表示这些东西对政治统治没多大用,他也不喜欢。有什么君主就有什么臣民,唐代的少康法师发现,用印度音乐演唱佛经不适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便把汉族民间小调的音乐引入佛经演唱,结果受到人们普遍欢迎,大大推进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到了明代,在众多地方剧种中先后产生了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和昆山腔等四大声腔,昆山腔经顾坚、魏良辅等人整理加工,成为影响广泛的雅乐之宗——昆曲。昆曲兴盛了200年左右开始衰败,而被称为“花部诸腔”的地方戏却遍地开花地成长起来。清朝乾隆年间的“花雅之争”,是雅俗音乐在戏曲领域的一场大战。以四大徽班为代表的“花部诸腔”向高雅的“官剧”昆曲发起了长达几十年的冲击,终于大获全胜,并产生了大高大雅的京剧。宫廷雅乐的最后一次演奏,大概要算袁世凯在北京天坛用八佾之乐祭天了,那番复辟帝制的丑剧只能是贻笑后世。

中国几千年的雅俗流变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两点:首先,雅俗音乐矛盾经过相争达到相融就解决了,然后产生新的雅俗矛盾。再通过相争相融去解决。相争是过程,相融是结果,这一过程不断重复,从而不断推动着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进程。所以,音乐创作和表演要从民间补充营养,向乡野里巷中寻找鲜活的东西。还要经过专业的加工、打磨,使其内容更深刻,形式更完美。这两个方面都重要,缺一不可。其次,雅俗音乐每次相争的结果并不是一方消灭另一方,而是双方都会把自己的精华部分保留下来,使前人千锤百炼打造出来的美的形式与鲜活的生命、时代的特征融合成新的合金,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我国的民族音乐就在这一过程中丰富和发展着。既然俗的可以经提炼而变雅,雅的可能因不合时宜而消亡,我们对民间的东西就不能轻易贬抑,对大师的作品也不必过分迷信,音乐美学理论的基础,经常性的生活体验,都是一个音乐工作者不可或缺的。

综上所述,古代所說的宫廷雅乐并不等于高雅的音乐,民间俗乐也不一定就低俗,俗乐的主要含义应是贴近民众的、未经加工的音乐,它虽然粗糙,但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往往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俗乐是雅乐的源头,历代雅乐都是从俗乐中汲取营养的。俗乐经专业乐师加工提炼成为雅乐后,往往会产生一批规范的经典之作,从而更具有艺术价值而长久流传。

面对空前繁荣的当代音乐界,我们对雅俗音乐要有正确的认识。一方面,高雅音乐的爱好者和从业者不能自命清高,不能看不起通俗音乐,要承认通俗音乐在广大群众中的巨大影响和作用,注意从通俗音乐中汲收营养,防止高雅音乐脱离群众、脱离生活;另一方面,通俗音乐的演奏演唱与创作不能媚俗,不能粗制滥造,应该追求好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不断提高艺术品位。总之,高雅音乐通俗化,通俗音乐高雅化,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和努力目标。

【参考文献】

[1]焉树芬.对音乐雅俗观的几点思考[J].艺术百家,2004(03).

[2]刘文瑞.音乐史上的雅与俗[J].华夏文化,2002(04).

[3]冯光钰.音乐雅俗谈[M].大众文艺出版社,1995.

[4]何涛.礼与雅俗观念的原始区分[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04).

[5]冯光钰.音乐的雅俗共赏[J].大舞台艺术双月刊,2003(05).

音乐现状论文 第4篇

一、什么是民族音乐学的视角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对音乐的考察不是只注重艺术作品的本身, 还更应该注重的是那些活动在作品背后的社会内涵;包括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文化教育传统、民俗特征等等。我们经常会发出五个问。“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内容”“为什么”。在这里不是把音乐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来进行研究, 而是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 围绕着音乐形式所发生的各种纠缠在一起的文化事项和社会事项, 采取多视角和多维度的综合性的研究方式这便于能在民族音乐学的基础上从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等其他人文学科中吸取自己所需要的养分。

二、民族音乐学视角下的传统音乐文化现状

针对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科学审视其现状:

首先, 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急剧改变, 资源流失状况严重, 后继乏人, 一些传统音乐形式面临灭绝;世界一体化迅速发展的今天, 甚至有人认为, 现在正是各个民族、各个文化体系行将交出自己历史与个性的

最后时刻。这种思想是有些偏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统让位于现代, 分散让位于一体化的问题, 必然会要夹带着一套新的现代的文化。经济的一体化必然会带来文化的一体化, 这是谁也不可逆转的。在现代西方文化的侵染下, 面对着许多的传统文化都在迅速的消失, 人类的文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作为音乐人放任不管, 那么当代人类音乐文化便会从此失去其丰富性, 各民族沉淀的文化厚度也日渐苍白。我们的一些有形艺术文化遗产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中国唱片公司的1 2万块母版亟待修整和妥善收藏;我们音乐研究所收藏的大量古代乐器、历代音乐文献以及音乐研究所研究人员呕心沥血深入民间采风收集的录音等因无法达到规定的收藏条件正面临损坏甚至灭绝的命运……另一方面, 我国更为广博的无形音乐财产, 由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变化, 已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甚至濒临灭绝。如何走出困境?无不让人深思。

第二, 对待传统音乐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我国的地大物博, 也自然造就了文化式样的琳琅满目, 从根本上寻找他存活的原因、从活着的音乐入手, 我们会发现社会因素影响的巨大的。几乎所有的存活原因都跟当地人民的传统风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化教育方式息息相关。

从传统风俗、生活方式来分析:民族音乐学的角度来讲, 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功能.例如从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婚丧嫁娶所形成的音乐作品来看, 这里面深层次的社会内涵是丰富的.中国人对丧礼仪式的重视, 暗含了古老的"礼仪孝道"。“莫大于不孝”“忠臣必于孝子之门”的约定俗成的规范, “孝名”成为一种无形资产, 影响着人的声誉地位.由此可见音乐的功能不仅只在于音乐本身, 更带有着强烈的社会功能;在嫁娶之时也会采用大量的音乐活动形式, 为了热闹喜庆之外, 更表现为一种社会约束.让世人都知道这门亲事, 也算是一种道德规范。因此只保护好得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尤为关键!

从宗教信仰来看, 各个地区的音乐和宗教信仰有着密切关系.如智化寺的京音乐、西安鼓乐、山西八大套等这些艺术形式得以经历数千年历史的洗礼, 依然散发夺目光辉这是与人民的宗教信仰、民俗传统分不开的。例如我们湖南湘西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活跃的傩戏。这是一种积淀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和民间艺术。这种戏曲艺术形式, 在当地人民心目中这是能驱疫降福、祈福禳灾、消难纳吉的祭礼仪式, 所以非常重视, 保护也比较完整。由此可见, 尊重信仰、尊重文化, 保证好宗教信仰的多元性才能保存好音乐形式的丰富内容。

从文化教育形式来讲, 不论是家族教育、社会教育等对中国音乐的传播也是有着深远影响的.福建南音为什么能保春完整, 是有多种原因的。1、起源于国人对于祖先的祭祀仪式重视, 在古代战乱时期, 出现很多“举家南迁”的现象.而在古代南方为蛮夷之地, 随时要准备好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斗争.因此就产生了祭祖这一形式, 不断提醒着族人要团结。2、也是为了维护家庭秩序的学要, 讲究长幼有序, 这一点又可以通过南方的住房情况可出来, 有着严格的等级, 通过这种家族和社会规范教育, 祭祀音乐也随之发展, 保存至今.随着音乐认识的不断提高, 福建政府也予以重视, 采取了每年举办南音比赛、小学开设南音课、发展民间组织、政府扶植南音剧目加强保护和发展是值得借鉴的, 可是像这样的能得到政府扶植民间艺术形式又有几个呢?

第三, 是法律法规建设有待加快步伐, 保护机制急需完善。让我们了解一些国外的政策措施, 从中寻找一些启示和借鉴吧!日本对于传统艺术采用的是“人间国宝保护体制”的方式, 用保险库似的的办法加以保存, 以求原封不动的加以保存。并且组织青少年必须观赏一次, 让青少年了解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传统。在韩国对传统雅乐和也是采取不改革不发展的态度, 原封不动的保存。印度就非常极端了, 只提倡国乐。虽然国外的一些经验无论如何都有他的优势, 但是面对我国实际情况, 如此种类繁多的音乐形式, 政府无论从经费支持还是人力资源等方面来看都是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如何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而不是喊喊口号, 这是我们一些职能部门应该反思的。建立有力的法律法规和合理的保护机制势在必行!

三、如何进一步科学的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文化

1、在保护和传承的工作中要讲究科学性, 着力于濒危的、有丰富内涵和价值的音乐品种为重点, 在今天对偏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又是势在必行的, 因此, 要求我们尽快的去考察整理这些原生态的文化和艺术, 把它们记录和整理下来。但在具体的保护工作中, 除了录音、图像以及文字记录等保护方式外, 如何能使它们得以传承呢﹖而这种传承对于该民族是否具有实际的意义﹖也是应该考虑的。音乐是鲜活的, 它只有以最本质的形态——声音的方式存在, 并不断为人们所欣赏, 才有真正的存在价值。音乐学家杨荫浏和民间艺术家阿炳及其《二泉映月》的故事, 经常被人们谈起。杨荫浏对录制的成品并没有直接搬到研究室当中“珍藏”起来, 而是在第一时间通过电台加以推广, 其后才是记谱、研究等理论工作的跟进。今天, 《二泉映月》、《听松》等阿炳遗作能够成为音乐经典, 长演不衰, 这与前辈研究者富有远见的工作方式不无关系。因此如何使历史留给我们的这些有形、无形的音乐文化遗产中有价值的东西得到挖掘、保存并在现实的音乐生活中得以延续, 使中国音乐语言体系中依然保有独特的成分, 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课题。对各个地方的社会形态、风俗传统、宗教信仰、教育形式都能有意识尊重和保护。

2、政府职能部门应该“谋其政”。国家和地方都应该尽快制定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方面的政策, 为保护、开发等确立法律依据。同时, 逐级成立“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委员会”, 统一协调、指导保护、抢救工作;尽快建立和完善民间文化艺术资料库, 实行分级保护制度。政府地方适当的财政支出是必要的, 对于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方面经费也应该花对地方。例如:张家界花费几百万为天子洞修了毫无意义的电梯, 成为海内外的笑柄。如果把钱投在当地那么富饶的传统文化保护上, 该会取得多大收益呀!经费不足也可政策倾斜, 采取放活机制,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民间传统文化的产业开发。此外, 一部分在官方控制下的各种民间、民族传统的庆典和仪式在被保护的同时, 常常当作促进商业投资的潜在资源, 带动当地的旅游产业, 但是, 它也可能破坏原有的传统, 从而沦为专供旅游者消遣的表演项目, 这些也是应该慎思的呀!

3、根本出路在创新

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对策论文 第5篇

摘要:随着我国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类健全人格的美育活动也已经在全国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从建国以来,小学教育基本上都倾向于语文数学课程的推广,在艺术上的教育几乎是可有可无的,虽然是附属地位,虽然在教育上也做了很大的改动,但音乐等艺术学科依然在小学初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初步得到了一定的认可,许多城市已经开始中招考试加试音乐,分值高达50分。本文将从农村小学的音乐师资力量、教学理念、学校硬件设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对其现状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对策

一、音乐教育的地位

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即“基于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主要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精神,主要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完美人格”。音乐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中小学教育活动中不但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更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核心载体之一。

二、宝丰商酒务小学音乐教育概况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商酒务小学是平顶山学院帮扶学校之一,小学距离县城15公里,学校占地面积3717平方米,建筑面积696平方米26间二层教学楼一幢,5个教学班,教师12名,在校学生182人。

(一)师资力量调查。该学校规模比较小,在职教师12名,其中名声乐教师一名;多名教师身兼数职,每位教师平均周课时量30节。

(二)教学设备调查。学校的硬件设备极度缺乏,目前上课还沿用原有的黑板讲授模式,没有配备多媒体教室;没有音乐教室,只有一台电子琴。

(三)音乐课程调查。据笔者以问卷、访谈方式调查该校学生:

1、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音乐,愿意主动去学习音乐,并对乐器有很大的兴趣;

2、90%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认真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并且部分学生会说出自己对音乐的见解;

3、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

4、课下学生会主动与其他同学去沟通,讨论课堂上所学的`音乐。在农村学校,因为经济条件不好,师资力量薄弱,所以农村的孩子前期的艺术教育几乎是没有的。外加学生父母多务农文化程度不高,没有培养孩子的教育意识;甚至有的家长还反对自己的孩子学习艺术,觉得孩子们不应该学习这些,这也对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受到了很大的阻碍。部分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也不是太高,很多都是其他专业老师代课,还有些社会上的艺术家担任,他们大多数没有完整教学理念和教授手段,上课也仅仅是放放录音机,远远没有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标准。

三、音乐课教学质量分析

(一)师资力量亟待提高。在当今形势下,宝丰商酒务小学音乐老师的音乐素养还需要得到加强。作为一名传授音乐乐艺的精神领袖,音乐老师不单能够对孩子们学习音乐的经历进行总体性整合,并且对其音乐教学的内容、形式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一名合格的音乐老师一定要深入到音乐作品中去,与作者的构思、乐律产生碰撞,把音乐中的内容变换成自己的感情,然后在实践教学中表现出来,才能做到声情并茂,孩子们在老师的情绪感染下顺其自然地接受实践,以演奏、演唱等音乐形式,由外而内、全身心地体验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并且很好地实现了音乐实践教学的目的。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今的农村小学音乐老师,经过专业培训、接受过正规教育、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非常稀少,该校的情况也是如此。

(二)教学设备严重短缺。当前,宝丰商酒务小学的音乐教育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除了一些陈旧的教学理念和稀缺的教师资源以外,还有硬件设备的极度缺乏。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宝丰商酒务小学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并且其他教室些许陈旧,音乐乐器方面也极度缺乏,孩子们几乎不能正常使用乐器演奏,另外其他老师存在对音乐学习的偏见。笔者还询问了宝丰商酒务小学的校长,问到音乐老师的情况,答曰:一无教师,二无设施,三无支持。

四、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认识音乐教育的作用,确定其重要地位。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儿童时代错过了的东西,到了少年时期就无法弥补,到了成年时期就更加无望了。”可见,艺术教育在中小学阶段非常重要,孩子们的成长需要音乐来增添乐趣,这样可以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为他们以后的成长道路做好铺垫。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们对艺术非常敏感的阶段,孩子们在这个阶段接触艺术对孩子的成长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支持力度,改善教学条件。在教育领域,教材的选择尤为重要,教师选择的歌曲必须要适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教材的内容要贴近儿童的生活,从孩子们的角度来认知,反映出孩子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课本的制备应提供良好的知识层次,有助于老师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在作曲家的心里,他们用引导的方式去启发孩子们的声音,感受他们的发展意图,开创他们的模仿和创造能力,给他们自由,给他们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

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现状调查 第6篇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普遍缺乏对于音乐欣赏的兴趣,针对这一状况,我设计了如下问卷进行了调查。具体分析如下:

一、欣赏欲望是音乐欣赏兴趣培养的前提

问题1:对自己已经积累的经典音乐( )

A.满意 B.基本满意 C.很不满意

调查显示:超过96%的同学对自己已经积累的经典音乐满意或是基本满意。说明音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按照教材要求进行欣赏教学,学生已经积累了少量的经典音乐曲目。

问题2:喜欢音乐欣赏课吗(喜欢音乐课中的欣赏环节吗?)( )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调查显示:99%的同学都对音乐欣赏课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喜欢,这给音乐欣赏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与问题1中表示出的教师困惑显得有些矛盾。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加思考,从欣赏的内容、方法、呈现的形式等方面入手,以保护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

二、掌握方法是音乐欣赏兴趣培养的关键

问题3:喜欢的原因有( ):(可多选)

A.音乐可以陶冶性情,应该喜欢。B.音乐老师教学认真,教学水平高,教得好。C.欣赏课设计得好,就喜欢,内容感兴趣就喜欢。

调查显示:学生喜欢音乐欣赏课的原因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61%的学生已经认识到音乐欣赏的重要意义,教师在课上应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获得审美体验,充分满足学生的欣赏需求。65%的学生对音乐教师本身比较关注,说明音乐教师平时应加强素质提升和艺术修养,要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问题4:不喜欢的原因有( ):(可多选)

A.什么音乐都不喜欢,不愿意听

B.不知道怎么欣赏,不会欣赏

C.老师教得不好,不想欣赏

调查显示:88%的同学不喜欢音乐欣赏的原因是不知道怎么欣赏,这反映出了教师平时教学中缺乏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甚至有些盲目等教学盲区。对此,教师要做进一步思考,如何在理性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从音乐中得到感悟获得审美体验,从而逐步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为今后独立欣赏音乐奠定基础。

三、优化内容是欣赏兴趣培养的有效手段

问题5:一般听些什么音乐?( )

A.古典 B.民族民间音乐 C.流行音乐

调查显示:77%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因此,教师在欣赏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让流行文化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剂,通过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关注和喜爱经典音乐。

四、课件辅助是提升欣赏兴趣的有效途径

问题6:在你所上过的欣赏课中,哪一节(次)你最喜欢?请说出理由。

A.音乐可以陶冶性情,应该喜欢B.课设计得好,就喜欢,内容感兴趣就喜欢C.老师教学认真,教学水平高(幽默等)D.内容感兴趣就喜欢E.上课被老师表扬F.有视频课件辅助G.有和学生的互动参与(游戏等)

调查显示:超过40%的同学认为有视频课件辅助的欣赏课更受欢迎。小学生主要是通过视觉来学习的,视觉形象的刺激是展开思维的窗户。

五、兴趣培养中不可忽视心理因素

问题4的回答中有7%同学什么也不愿意听,显然这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影响了平时的心情,问题6中近10%学生表示上课被老师表扬可以促进欣赏课兴趣的培养。这就要求老师不仅仅要关注教学,也要关注学生本身,关注学生日常心理动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学生疏通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教师的努力,帮助学生摆脱烦恼,融入教学之中,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审美满足,在快乐体验中,达成教学目标。

浅议三弦音乐研究现状 第7篇

“三弦”, 弹拨乐器, 又名弦子, 它的前身可能是秦代的弦鼗, 元代始有三弦之名。根据琴的形制与流传地区的不同, 三弦分为北方的“大三弦”与南方的“小三弦”。其中, 大三弦因其音质淳朴、刚健, 音量较大, 而“小三弦”以细腻、清雅、音量较小为特点。三弦如此独特的音质, 使它在众多民族乐器中显得尤为突出, 并且极富有音乐表现力。

然而, 三弦音乐是否能在传统基础上保持着一种持续发展的趋势, 仅靠音乐会的普及推广是难以保证的, 我认为, 对三弦音乐作深入研究才是最为关键的。

一、三弦历史研究与三弦演奏技法初探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 随着考古的新发现推动了三弦起源说的产生和发展, 三弦的起源问题成为了当时讨论的热点和研究的重点。学者们之间的争论基本围绕着三种不同的起源说:1、三弦源于弦鼗之说;2、三弦源于“秦汉子”之说;3、三弦源于古琴之说。

然而, 根据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 大部分学者在起源说的讨论中大致达成了共识, 他们都认为音乐史论家杨荫浏早年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的三弦源于弦鼗之说较为合理。而王耀华先生一文, 更是为这一起源说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他在分析过程中, 既将史学的角度与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 运用模式分析和联系分析比较法来提出“三弦以弦鼗为始祖”的观点, 同时, 又以语言学、美学的角度来追溯三弦音乐中“带腔的音”的来源。由此可见, 三弦与弦鼗之间的确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此外, 国内一些三弦演奏家亦为这一乐器的普及推广举办了多场音乐会以及撰写了关于三弦演奏方面的文章。1987-1988年可谓是中国三弦音乐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如何拯救三弦音乐成为了三弦演奏家们迫切解决的问题。1987年, 以中央音乐学院教师谈龙建为代表, 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了一场《弦索十三套专题音乐会》。这场音乐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多位学者就《弦索十三套》的乐谱、风格及演奏等多方面分别作了深入研究。然而, 最具影响力的应数1988年在北京音乐厅举行的由爱的共同空间。10

注释

1. 王岳川编译:《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第三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 第72页

2.[美]贝尔, 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北京, 三联书店, 1989年, 第101页

3. 杨恩寰, 梅宝树:《艺术学》, 人民出版社, 2004年1月, 第4页

4. 宋瑾:《西方音乐从现代到后现代》,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年8月, 第49页

5. 同上, 第54页

6. 宋瑾:《西方音乐从现代到后现代》,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年8月, 第211页

7. 同上, 第219页

8. 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美学》,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4年12月, 第98页

9. 修海林: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4年12月,

新觉罗·毓峘传谱, 谈龙建整理记谱并领衔演奏的三弦专题音乐会。透过传谱者与演奏者的话语, 让人们更为直接、全面地了解《弦索十三套》中的音乐特点。经过前一时期学者与演奏家们的努力之下, 多部三弦专题论著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版问世了, 这对三弦的教学和演奏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二、关于三弦研究的多元化

20世纪下半叶, 随着国内音乐研究强调的多学科交叉、融合, 三弦研究也进入到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时代。

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弦演奏技法与三弦发展现状两大方面。其中, 三弦演奏技法的研究与以往不一样的是, 学者们不再单一地透过文字展示各种技巧特征, 而是结合乐曲、美学、文化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论述。如许少茹的《三弦与粤乐》 (《广东艺术》2007年第5期) , 文中作者通过《平湖秋月》《旱天雷》两首乐曲以及粤文化, 谈到了三弦的演奏特点——中音区音色突出、颗粒性强、音高不受品位限制等等。此外, 如刘慧的《三弦演奏中的情感表现》 (《天籁》1999年第2期) 则从美学角度谈到如何在三弦演奏中表现感情。

在三弦发展现状中, 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1、三弦演奏技巧问题;2、三弦曲目存数不多的问题;3、三弦与民族乐团的关系。

我认为,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都是国内三弦音乐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后两者。首先, 在三弦音乐的创作方面, 现今有一部分作曲家由于对三弦这一乐器感到陌生, 缺乏为其写曲的动力, 导致三弦音乐出现曲目存数少的现象。其次, 在现今的民族乐团阵容里, 因为三弦声音较大, 个性较强, 所以很少用到三弦声部。面对这两方面问题, 我觉得可以借鉴内蒙古地区的经验, 正如《三弦大家谈》一文中, 作者在采访胡力亚其时, 后者谈到了三弦在内蒙古乐团所处的重要位置以及蒙古作曲家创作三弦曲的积极性。由此可见, 若能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 将内蒙古地区推广三弦音乐的做法与当地教学相结合, 使三弦音乐的发展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和延续。

综上所述, 我认为, 从总体来看, 三弦的发展趋势是良好的。然而, 为了确保三弦音乐的顺利传承, 仍需要我们这些从事三弦演奏的专业人士以及业余爱好者的努力, 为三弦音乐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一个充裕的空间。

第75页

1 0. 宋瑾:《中性化:后西方化时代的趋势》, 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9月, 第48页

参考文献

[1]宋瑾.《西方音乐从现代到后现代》.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8.[2]陈晓明.《后现代主义》.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4.7.

[3]王雅琴.《后现代主义对我国音乐的影响》.滁州学院学报, 2006.2.[4]胡奇章.《对后现代主义音乐在中国的现状与发展之思考》.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2005.11.

[5][美]詹·帕斯勒著;罗晓东译.《后现代主义音乐》.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3.6.:

[6]宋莉莉.《对后现代主义的音乐的审视和思考》.齐鲁艺苑, 2001.2.

作者简介

高校音乐鉴赏课现状探究 第8篇

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来表达人类内心情感的独特艺术, 在人们各自的日常精神生活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说艺术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的主要内容之一, 那么音乐欣赏课就是通往这条路上的一把金钥匙。巴德温说过:“音乐欣赏所带来的快乐、高品位和文化, 会在学校的日子过去很久以后, 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1]由此可以看出, 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意义是多么的重大。欣赏音乐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对经典音乐作品有初步的认识, 更重要的是要在欣赏中学会领悟, 培养审美情趣, 通过感受作品的情景, 在思想上得到陶冶和震撼, 从而改变和端正自己健康向上, 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一、高校音乐欣赏课的现状

就我从事这几年的音乐教学工作来看, 目前高校音乐欣赏课不管是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还是教学内容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均衡性。就河南高校为例,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设置松散, 学时分配不受重视

我国的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及其在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今天, 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科学是高校教育中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 任何一个方面发展不好, 都不可能培养出新型高素质人才。但在目前大部分综合类大学, 音乐欣赏课虽然被提上了人才计划培养日程, 但是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利用欣赏课的时间学其他专业, 课节数安排极少, 这都将导致音乐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2. 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缺乏互动性

《音乐教学法》告诉我们, 音乐欣赏课的正确教法是: (1) 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 (2) 初听作品有整体印象 (3) 曲式结构分析, 讲解作品 (4) 再听作品, 分析欣赏音乐。针对这种教学方法, 现今很多老师是照搬模式去上课, 这样的后果就造成音乐欣赏课显得非常枯燥无味, 甚至造成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冷漠和厌学。由此可见, 教学模式不能一成不变, 教学方法也不能照搬书本,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只有课堂互动, 老师和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才能使得整个音乐欣赏课乃至师生思想上得到升华。

3. 教学内容不全面, 传统音乐备受冷落

李岚清同志曾针对高校的音乐欣赏课问题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他提倡:“交响乐作为音乐艺术的最高形式, 其普及的程度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文明的水准。而欣赏、了解和熟悉交响乐的青少年越多, 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就越高。”[2]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及其领导都很重视音乐欣赏课的内容, 但是欣赏课并不仅限于交响乐内容, 音乐欣赏课的内容应该是多元化的, 中国传统音乐更是不能忽视的。

4. 教学环境欠佳, 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随着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学校的教学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 但是就艺术教育来讲, 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上, 实践场所相对较少, 设施也相对不周全。尤其是普系的学生在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 通常都用的是非音乐专业的多媒体教室, 虽然教室多媒体的设施还算完善, 但是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音乐硬件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对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思考和探究

以河南高校为考察对象, 综合高校音乐欣赏课的现状与问题, 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经验, 归纳了一些在教授过程中可以改进的措施, 具体概括为:

1. 重视音乐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学习

音乐欣赏课已经成为高校素质教育开展的必修课之一, 但是当前的大学生自小接受音乐信息良秀不分, 根本谈不上真正的音乐欣赏。这就要求我们应该重视音乐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习, 使得非音乐专业学生在音乐基础知识上得到补充和拓展。只有在音乐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的基础上, 学生对整部音乐作品在旋律、调性、音色和曲式等专业知识上获得更深的认识和更大的把握, 音乐作品的灵魂才能更深入人心。经过长时间的积累, 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渴望会越来越渴望, 欣赏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2. 教材内容要全面, 注重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目前高校的音乐欣赏课绝大一部分的课堂内容是交响乐, 这使得音乐素养低弱的学生一头雾水。部分教育者认为:“100%的学生喜欢音乐, 而80%的学生并不喜欢音乐课, 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唱歌, 但都很少喜欢教材中的歌” (《音体美报》2000年2月28日) , 要想解决这样的现状, 我们就必须注重教材内容的全面性, 交响乐固然经典, 但是传统音乐也决不能忽视, 适时开展和介绍传统音乐, 使现代的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 更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 为国家非物质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增进课堂互动, 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前相当一部分的音乐欣赏课还处于照搬《音乐教育法》阶段, 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 这种教学法虽然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讲授足够多的知识, 但是却又容易使人对这门课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 最后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我们应该善于探索和运用启发式、情景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使这些教学方法能够相互结合,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深刻地意识到增进课堂互动, 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何其重要。

4. 培养学生自我感受和鉴赏的能力

高校当中的美育教育, 主旨在于“育人”, 音乐欣赏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欣赏课中, 音乐作品的内容、风格、背景、情景等音乐因素, 都将伴随着欣赏者的听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想象融为一体, 结合学生不同的心理因素形成各自不同的内心画面, 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不仅可以陶冶情操磨练意志, 而且可以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5.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利用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使用和不断更新发展, 音乐欣赏课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教师通常都会在讲授音乐欣赏课时, 向学生播放作品, 再利用一些 (下转244页) (上接241页) 画面, 使学生得到最丰富、最完善的情感体验和想象思维。由此看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确给老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极大地方便和快乐, 但音乐欣赏课不是纯粹的多媒体教学模式, 而是应当合理利用, 把多媒体与课堂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根据多媒体的辅助引导, 结合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情感思维来对音乐欣赏课的内容进行诠释, 塑造完美人格。

三、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现实意义

爱因斯坦曾说:“我如果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 就不可能有我现在这些科学上的成就。”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也曾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 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 它们追求的目标是真理的普遍性。”由此可见, 音乐可以活跃人的思想, 启发人的思考, 发展人的智力。正是音乐激发了不少科学家、思想家和伟人们的创造性思维, 从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整个社会的发展。[3]

当前, 国家、社会对受过高等教育人材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是新的世纪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中, 突出强调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而《音乐欣赏》课程作为高校音乐教育重要的实施手段, 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开发智力、启迪思想、丰富感情、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 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 它也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手段。[4]所以说, 音乐教育在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音乐欣赏课在高素质人才宏伟蓝图培养上的组织和实施也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摘要: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加强艺术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 已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音乐欣赏课作为音乐教育中知识面最广、塑造性最强的课程之一, 自然越来越受到关注。

关键词:音乐鉴赏,现状,解决途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冯达本, 陈雅先.《素质教育——面向21世纪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2]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

[3]崔丽君.《普通高校开设音乐鉴赏课的意义》[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6.

音乐现状论文 第9篇

一、我国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1. 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课程不够重视

现今我国很多高校对非音乐专业学生都没有开设音乐课程, 在已开设音乐课程的高校也是以选修为主, 而且其报名的学生数量很少, 音乐教育不能成为主流, 其原因在于学校对音乐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不了解, 缺乏足够的重视, 这就造成了轻视音乐教学课程的现象, 很多高校至今没有成立公共音乐教育学院, 有的只是单一的音乐系, 在其他相关学院之下, 没有排课定课的权利。不从领导层面提起重视就很难在全校乃至全社会提起重视。学校的不重视使许多大学生主动削弱了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放弃了对音乐知识的学习, 也就接受不到音乐的熏陶, 感受不到美妙的艺术品味, 这种损失不可估量。

2. 课堂知识过于专业

我国高校现阶段的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质教学课程的授课内容太专业化, 有很多专业术语和乐谱知识, 这些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学习起来很困难, 而且枯燥无味, 那些晦涩的音符对于没有任何音乐学习经历的学生肯定是毫无吸引力, 这就大大减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专业知识固然不可少, 但是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要求不应过严, 毕竟这门课的主旨在于让学生了解音乐, 感受音乐的美感, 带给人们那种愉悦和身心的升华。所以说过于专业化的知识会使学生们产生厌学, 抵触等负面情绪。

3. 教学手段陈旧

目前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过于单调, 还采用原来的面对面的授课方式, 学生不能参与到课堂的节奏中去, 自然产生出抵触, 厌学的情绪, 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这就造成了教师讲课, 学生睡觉, 各干各的, 达不到教学目的, 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本身音乐基础就薄弱, 这样一来非音乐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吃力, 同时也会影响日后的学习。

二、相应的对策

1. 重视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

首先要树立音乐教育的价值, 缺少音乐教育的学校不是完整题和交流企业对服装人才培养的要求, 提高学生对服装企业的认识, 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 同时在寒暑假期间也鼓励和支持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 让企业和学校有直接的深入合作交流关系, 建立起校园以外的学习渠道;除此之外, 学校还可以聘请全国各大名校的名师们到校做一些专题讲座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和开拓的学校, 有了音乐的校园文化才是完整的, 在校大学生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学校在开设音乐课程并保证课时的情况下, 还应该举办一些校园音乐比赛或晚会之类的活动, 鼓励大学生参与校园艺术活动, 使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到个人价值, 提高个人交际能力, 同时能更好地体验到艺术的魅力。让学生了解到音乐的重要性, 树立正确的学习音乐的态度, 不要只抱着得学分的思想。

同时培养学生树立高尚的美学意识, 使他们的鉴赏力和创造力得到提高, 使学生的德智体获得全面的发展。

2. 改变教学内容侧重点

对于非专业的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时, 要对他们的教育目的有所了解, 就是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基本的音乐常识, 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增加对乐感的了解。所以就不需要再对学生做过多的专业要求, 可以增加有趣的欣赏和演奏环节, 这对于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是一个挑战, 要求教师用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和活泼的课堂气氛来教授学生,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寓教于乐, 让学生融入艺术的陶醉之中, 在之后的生活中运用自如。

3. 对教学手段加以创新

在教学课堂中, 教师要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 比如多媒体, 电脑等配合教学, 不要一味地宣读课本, 要增加互动环节, 比如让学生来段即兴表演, 让学生单独表演音乐, 在表演和准备的过程中可以领悟到艺术的真谛,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主动去欣赏音乐进而驾驭音乐, 实践音乐, 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教师则根据情况掌握课堂节奏, 营造课堂气氛, 为学生的成材和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支持。

三、结束语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 单一的人才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发展需求了, 我国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音乐对人的影响不容忽视, 它能塑造人的良好品格, 同时音乐也是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校里加大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质教育比重, 重视音乐教学, 做好宣传, 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 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加强音乐教师的素质训练, 推行教学改革, 鼓励教师在教学上创新。让更多的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喜欢音乐, 享受音乐, 对我国全民素质的提升益处多多。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和社会的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并且研究分析了现在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 以及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难题, 使我国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质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这对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和全民素质的提高的意义也十分深远。

关键词:音乐素质教育,高校,非音乐专业,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娟.中国传统音乐赏析[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2]龚文莉.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05.

[3]冯冶冰.对高师合唱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音乐, 2004, (3) :113-114.

[4]佟大柱.正确认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江苏.淮海论坛.2009, (3) .

[5]叶伟.浅议音乐欣赏教学模式的改革[J].广西梧州师范

[6]蒲欢.音乐教育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能力培养[J].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3. (2) .

[7]金薇薇.试论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D].中央音乐学院, 2010.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第10篇

从我们的教材的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来看。我国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高中都有相应的音乐课和较为系统的教材体系。就拿某省的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音乐课教材和高级中学音乐课教材为例。初中每本教材分为六个章节, 每个章节有不同的主题, 比如说唱天地、环球之旅。所涉猎的曲目也是很广泛的, 从西方的古典音乐到中国传统的经典乐曲, 从各国的民歌到我国的民间音乐。交响乐, 艺术歌曲, 曲艺等等应有尽有。高中教材选择的乐曲更是具有相当的高度和难度:比如西方民族乐派代表人物芬兰西贝柳斯的《芬兰颂》, 法国印象派德彪西的《夜曲》。这些对中国大众略显生僻的作品也包含在内。

纵观我国使用过的多个版本的教材我们不得不注意到如下的几个问题:

1) 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切实际, 编写者缺少对基层文化现状的了解, 有闭门造车之嫌, 明显看出相关的教育导向部门对音乐这门学科缺乏重视。当然也不排除对中国基层文化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暂时无法调和的无奈性, 故作此样的教材编写。

2) 教材的曲目选择过于庞杂, 学生在学过整本教材之后会觉得很茫然, 不知道究竟自己真正学到了什么, 对作品似乎有些印象又不太深刻, 系统性不足、缺少归类, 以至于培养目标不明确。如果我们再基层学校做调查, 简单的提一些诸如什么是交响乐, 标题音乐的起源等等问题, 恐怕大多数的学生都答不出来。

3) 教材的曲目缺少时代感缺少趣味性, 更缺少包容性。大量的作品都是经典的, 传统的, 距今年代久远, 当然我们不是排斥传统, 传统音乐方面的教育非常重要, 这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传统音乐也在发展, 当今世界流行音乐更在发展, 精品辈出, 新作辈出。融合现代元素后产生的音乐剧;被大量古典派作曲家吸收融合使用但又独立成派的爵士乐, 蓝调等等。很多现代的优秀的贴近年轻人生活的流行音乐作品, 跨界的古典作品, 现代的各种诸如街舞等舞蹈作品没有涉猎。现当代的古典音乐作品或是音乐、舞蹈方面的知识没有有效的向学生传达。同时, 还没有兼顾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发扬。一些说教性过强而缺乏艺术性的作品过多, 重点是不贴近现如今的生活与如今社会生活存在很大的时间差异。

4) 教材的教学方式依然以听赏为主, 这样显的很被动, 学生不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的参与其中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中。再加上应试教育下, 大众潜意识中习惯性的认为在学习音乐上下功夫是徒劳的, 进而造成了主观能性的缺失, 就更加使这种形式显得杯水车薪了。

5) 曲目的设置和我国目前青少年对音乐及相关技能的掌握和理解相脱节。不符合实际情况, 教材曲目难度相对过高。

6)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音乐的教材之间没有相应的衔接, 形成脱节。系统性不仅仅是体现在一套教材上。更重要的是要从人生的起点开始贯穿于整个平均受教育阶段。这样的教材才是有效的。尤其是对这种美育教育更是如此, 我们大家都知道通过美育教育来给孩子做胎教, 可是大家都不知道出生后, 艺术教育依然是完美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是个人魅力的体现。

7) 教师的专业性应当受到质疑。大多数教师, 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本身掌握的音乐技能基本不具备真正的专业性和高水准, 国际化就更不用说了。如果大家都认为基础教育不需要配备高级人才, 那么恐怕我们下一代就永远的输在起跑线上了, 当然这需要一些调控的手段, 比如提高工资待遇。

8) 我们仅仅制定了一般的音乐教育的标准, 标准起点低, 没有高度, 缺乏高瞻远瞩。殊不知很多未来的大艺术家就这样被埋没了, 没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具有高水准的音乐教育。

我们的音乐课在学校的教学中处在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的境地, 甚至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已经将音乐课取消。再加之, 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 主攻文化课得高分才是王道的思想由来已久, 被其他的学科所挤压, 学生从主观上就已经认为音乐课不重要, 不能够让他们考高分, 音乐课的境地也就更不容乐观了。即便是有很多学生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但是最终目的也只是为了能够考一个好学校多加分, 目的性极强, 势必会和我们音乐的美育理念所提倡的而形成错位。再加之评价体系的不严格, 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 零零种种使得我国学校的音乐教育到了如今的地步。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看到如果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样式, 又会一下子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给学生增加巨大的负担。所以这是我们教育专家, 艺术工作者, 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事情, 我个人认为至少在方向上应该是这样的:

1) 最好可以建立以四大科为必修 (语文、数学、外语、体育) , 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为任意选修。音乐、美术为任意必选修, 劳动技能和思想修养为考察科的课程设置模式, 兼顾德智体美劳。并在初高中建立学分制, 建立以考试和考察相结合的高考入取方式。同时取消某些重点名校的独立招生特权。减少这种精英教育所带来的社会压力和不良评价思维。

2) 强化音乐教育在学校中的专业性、系统性、正规性, 加强师资的培养。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改革评价体系提升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提高薪水, 吸引国际化的人才, 投身基础教育。

3) 建议各个学校组织建立合唱团、交响乐团等等社团组织。并且要把学生参与社团的情况作为升学考核的一个重要标准。

4) 严格制定相关的学校艺术教育标准, 细化、规范化。规定每个阶段学生掌握技能的内容标准和成就标准。对学生所擅长的不同的音乐形式要加以区分和专业培养。既要有统一的大纲, 又要对特殊学生做重点培养。改革教材, 提高音乐教材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重视参与, 重视实践, 建立严格、专业、高标准的评价体系。

5) 扩充教育资源, 使每个学生都享有同等的音乐教育权利。

6) 鼓励加强社会组织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多举办音乐

舞蹈教学的时代化发展

李瑞祥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成都610021)

摘要:全球化的澎湃浪潮中, 教育全球化成为经济全球化之后的又一方兴未艾的重要领域, 它给各国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课题。同样也是摆在我国舞蹈教育现状中的一个全新而有现实价值的研究课题。面对这样的国际趋势, 面对我国舞蹈教育发展的现状, 笔者认为舞蹈教学的时代化发展是我国舞蹈教育整体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舞蹈教学;高校;时代化;多媒体

一、中国的舞蹈时代

在中国, 随着多民族文化的不断深入, 各民族的文化也深入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舞蹈对于广大群众来说也变得更为普及, 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对于舞蹈教学来说就显的更加的有意义。我国是一个具有多民族的国家, 个民俗的地域不同民族文化也各不相同, 在此过程当中, 舞蹈也是深受着人们的喜爱, 对于当代的舞蹈教学来说也是一个空前的发展过程。在我国当今多文化发展的进程当中, 民族舞蹈事业个国家民族的象征所在, 我国又是一个教育大国, 高等院校学生数量是世界之最, 如何让高等院校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在高校进行民族传统舞蹈的教学就是具有更加深额的意义, 是学生了解各民族文化的一个最基本的途径, 由此看出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民族舞蹈发展的辉煌时期。

在对于中国高校大学生进行舞蹈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是极为重要的, 让学生知道中国是一个具有光辉历史的文明古国, 地方灿烂文化是中国发展的原动力, 这对于高校学生自身的思想内涵提升具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在进行高兴舞蹈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应该具有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这是对学生自身文化底蕴的提升的一个前提条件, 只有认识到国家的光辉发展史, 学生在学习过程红才会更加的有自信。在我国古代,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一直流传至今, 从汉代一直到隋唐时期, 再到中国的近代, 舞蹈一直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 是人认识到社会发展的一种手段, 艺术的高雅性也逐渐的提高, 中国传统舞蹈也逐渐地走向了辉煌时期。在当代中国, 唔到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进步的一个特征表现, 建国初期到现在, 舞蹈种类逐渐完善, 人们对舞蹈的人事业逐渐得到了增强, 在这一过程中高校舞蹈教学也就是推动中国舞蹈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此过程当中, 舞蹈教学就由着他特殊的时代意义, 这是我国无道时代发展的主要标志, 随着高校舞蹈教学的普遍, 标志着我国舞蹈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鼎盛的时期。

舞蹈具有它自身的特色所在, 但是特色的传承就需要我们当代高校大学生来继续完成, 为使我国传统文化达到更加的辉煌, 在教学过程中又为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加强自身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进, 是我国舞蹈教学做到进一步的完善。

二、如何促进舞蹈时代发展

1. 与时俱进, 打造教师文化

教师文化是教师群体意识和行为取向的积淀, 也是教师群体特征和价值体现。优秀教师团队的每一位教师都应真正践行: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为人师表;精于治学, 善于治教, 乐于合作;师德高尚, 师风好, 思想先进, 师艺高, 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促进人人成才, 实施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全心全意的服务精神。教学是一种服务性工作, 教师必须把服务学生、服务公众利益放在首位。在与学生的关系方面表现出节及普及型的音乐会、音乐课堂, 鼓励大众参与, 形成良好的音乐氛围。可以适当的引入市场模式, 对优秀学生有所侧重。增加实践, 通过经济手段改变大众对音乐教育的看法。

到此, 我们必须注意到音乐不仅仅具有娱乐功能, 他是连接人世间难以表达、难以描述的情感和各种深刻事物的桥梁。用简单的话说, 没有音乐的人格是不完整的, 没有音乐的教育是不完更强的服务伦理;对教师职业表现出更强的认同与情感投入。

满腔热忱的爱生精神。没有爱, 便没有教育。关爱每个学生成长是教师的神圣职责。爱生, 就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宽容、赏识与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勤奋不懈的敬业精神。没有敬业, 便没有成功。教师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工作, 需要持继不断地学习与积累, 勤奋不懈地工作与反思, 脚步不停地追求与提升, 日复一日地投入与奉献, 如果没有把“敬业”铸在心中, 就会动摇、懈怠、甚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因此, 只有“敬业”在心才能造就教师功勋。

终身学习精神。新时代随着网络的兴起, 教师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获取知识, 增加知识储备。不仅仅是自己研究领域的知识, 更要完善自己对多国舞蹈的了解, 吸收其精华, 完善自身专业素养, 而只有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 不断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的知识基础, 才能使自己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教育的进程。

2. 坚持小班授课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笔者深知大班课授课不适合专业教学, 老师无法关注学生的动作, 更无法做及时纠正和针对性指导, 学生如果误解, 按错误方法练习, 宝贵时间和心血将会变得毫无意义, 甚至是起了负面效果。“小班制”专业教学, 加上完善动作系统的理论知识以及舞蹈的关系课程, 找到每位舞者的不足所在, 可以完成全面性发展, 针对行突破, 打破在中国舞蹈专业教学市场上大班授课的严重弊端。

3. 创新高校舞蹈艺术课程体系

舞蹈艺术类课程开设的种类越多, 分科越细, 越让学生无从选择。应将众多舞蹈选修课科学地化整归一, 增加课长, 减少门类首先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设一门在内容体系上具有渐近性、复合性的课程, 即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和学习能力, 以讲解基本的舞蹈艺术理论为基础, 通过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分析并从其它艺术社会科学的角度评价、鉴赏艺术作品。舞蹈艺术类的课程应以此门课程为主, 将此门课程设置为学生的一门舞蹈艺术类必修课。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无从选择的情况, 同时也为选学其它门类的舞蹈扩大了空间。实现教学手段及方式的多元化。

传身教受作为传统的舞蹈教学方式, 虽有一些可取之处, 但在信息化社会里还是显得相当落伍了。大量实例证明, 在学习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 不仅能较好地掌握学生内容, 还能提高学习、表达与合作的能力。同时, 信息化教学中多维化的信息传递功能作用于舞蹈教学, 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突破抽象逻辑思维的难点与局限, 进入抽象概念与感性知识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的多维状态, 使学生在好奇心和进取心的驱使下, 能动地重新组织其既有的经验和艺术元素, 综合运用形象与抽象、收敛与发散等不同思维形式, 批判性和创造性地分析作品、编排舞蹈, 努力寻找新的舞蹈表现形式或选择出最佳的舞蹈方案。

参考文献:

[1]朱娅娟.高校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之我见[J];黄河之声;2011年07期.[2]历向荣.关于高校舞蹈教学革新的探讨[J];大家;2011年15期.

[3]曾湘玲.信息化时代舞蹈教学的几点思考[J];舞蹈;2010年10期.[4]张梦缘.浅析舞蹈教学对学生审美意识培养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浅析昌都市音乐高考生现状 第11篇

关键词:昌都音乐高考生;家庭;学校;社会

昌都,地处西藏东部,山高谷深,受其地理、社会环境的影响,音乐高考生们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目前,昌都音乐高考生接受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压力,怎样面对这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因素

1.来自家庭

昌都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小学、初中、高中之间出现脱钩的情况。

家庭是影响学生的重要环境。家长的思想、家长的行为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广大农牧区,经济收入主要是牲畜、虫草。部分家长看到眼前既得利益,不愿把孩子送到学校上学。

随着政策的落实,很多农村孩子走上工作岗位,部分家长看到此景,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上学,可孩子已经过了读小学的年龄,只能送到初中学校。到了初中,就成了脱节的学生,给教师带来了压力,这些学生进入高中后,文化知识跟不上进度,就形成后进生。

在音乐高考生中,有一位学生向我倾诉:“老师,我想高考报考音乐,可家长要我报考体育,我不想学,更不想考体育。我准备体育第一次选拔时表现得不好,因为我喜欢音乐。”

2.来自学校

学校是知识传播的主阵地。师资配备、学校制度等因素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

(1)师资配备

作為音乐学科,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严重不足。有些中心小学校无音乐教师,上音乐课用其他学科教师,更无音乐设备。初中音乐教师也存在着不足。高中音乐教师专业技能良莠不齐,有的声乐好,键盘差;有的舞蹈好,声乐、键盘差;而有的只教理论。

(2)课程配置

在小学,有的无音乐课;在初中,有些学校音乐课未开齐,并不断被挤占。大部分初中学校每周开设一节音乐课,只开设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初三年级不开设,目的是为了应付中考。存在着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帜,实质上还是应试教育的做法。

(3)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高考音乐中,西藏大学音乐学专业必考四项:乐理、视唱练耳、声乐、舞蹈。按照每项每周一次课,四项就应安排四次课,但课时却压缩了一半,再减去学校公共活动的时间,所剩时间寥寥无几。产生的影响是学生没学到多少知识,也降低了教师的积极性。在有些人眼里,音乐是副科,所以带着另类眼看待:“只有文化成绩不好的人才学。”有的学生向我诉苦说:“班主任不让我学。”教学用的钢琴,七八年才调一次律。

(4)学校只为追求升学率

在接近音乐术科考试时,学校把成绩不好的学生安排到音乐特长班进行学习。有的家长甚至在术科考试前十天时,才把自己的孩子送来特长班。

(5)大学院校近年来招生人数与考试人数出现新的变化。西藏大学2014年音乐专业招生人数为30人,2015年降至24人,而报名人数呈上升趋势。对音乐高考生来说压力也越来越大。

3.来自社会

昌都市是一个经济相对滞后的地区,所以,音乐高考也不被人们所重视,甚至受歧视。在这里,音乐高考生接触到的培训、比赛、演出少之又少。音乐培训仅限于学校培训,如果加之学校不重视,更是苦了想学音乐的学生们。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交通不便,信息滞后,经济落后,因此,对音乐高考了解得甚少。在他们的音乐世界里,流行音乐占据主角。有些学生对高中音乐课的开设抱着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想法。有的学生说:我又不考音乐,学它干吗?

然而在学校组织的音乐特长班中,连最基本的音乐资料都无法解决。不能收费,上乐理课只能教师在黑板上抄,学生在本子上抄。空白五线谱也要老师制作。

二、解决因素

1.个人持之以恒

学生个体因素决定其以后的发展。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身体素质等情况可自行决定自己现在能干什么?通过努力,将来能干什么?有些学生没有主见,家长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家长、老师、他人只能是建议的作用,将来的道路还得自己走。因此,综合思考后,认为什么是自己将来想要的,选对方向,就大胆地、持之以恒地走下去。

2.家庭大力支持

家庭对音乐高考生的支持,主要指物质经济上、思想上和精神上。精神思想上,主要是家长要支持学生对音乐高考的决定,感情上认同学生以后人生的发展方向。家长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建议和意见,但不左右学生的思想。物质经济上,家长要大力支持学生学习音乐所交的一些必要费用,如资料费、学习费用等,保障学生的正常学习。

3.学校阵地作用

学校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场所,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以下帮助:

(1)配备良好师资

按照音乐高考专业要求,配备相应师资。一个好的老师能带领学生少走很多的弯路,而且效率倍增。

(2)安排足量的课时

足时保量是保障效率的前提,只有具备一定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因此,课时的保量是前提。

(3)提供锻炼的机会

音乐是一门表演艺术,没有经常登台演出的实际经验,就不会获得好的直接体验。学校可组织各种演出、比赛的活动,既可达到释压、放松的效果,也可达到锻炼的目的。

(4)提供物质保障

在不能收资料费、学费等前提下,学校提供给音乐高考生所必需的学习资料、学习费用,保障并帮助其完成音乐高考生的大学梦。

(5)通过学校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电话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学校对音乐高考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6)提供教师培训机会,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现代知识不断猛增,思想观念、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更新,为适应现代条件下的教师快速成长,增加教师培训机会。

4.社会辅助

社会对音乐高考生可以提供以下帮助:

(1)通过网络资源,可能提供给音乐高考生丰富的在线音乐资源。这些资源,大多是免费的。通过浏览、欣赏这些资源,可以增加音乐资源量,拓宽音乐视野,了解多元音乐文化,丰富音乐情感。

(2)参加乡、镇、县、市的一些音乐活动。可增加演出经验,积累舞台经验。这些直接的经验来自对活动的亲身体会,如跳锅庄、跳踢舞等等。

(3)通过录音软件录制自己演唱歌曲。录音软件的网络化,给学音乐的人提供了即时演出反馈。通过录音,听听自己的声音,也是一件幸福之事,可以反复听,找出不足,提升演唱的技巧。

在线音乐市场现状的解析 第12篇

一、在线音乐发展的驱动力

在传统音乐销售模式下, 用户主要是购买CD或磁带, 一般都是10首歌合在一起形成一张专辑, 用户没有选择的权利, 导致很多歌曲都有“搭卖”的嫌疑。与这一传统销售模式相比, 在线音乐模式则可以让用户更方便、更及时的获取音乐, 用户能够按照多种搜索方式从数十万首音乐中快速找到自己喜欢的歌曲, 并进行试听, 更是可以只购买自己所喜欢的某些歌曲, 未来音乐的主流消费很可能会从唱片转移到单曲。而对于唱片公司, 利用在线音乐商店可以更好地建立和发展与现有及潜在用户的关系, 同时将会增加销售音乐的利润, 因为不仅减少了CD制作、包装和发送的费用, 而且还能消除中间环节, 提升数码随身听产品的销量, 提供完整的消费链以取得更大竞争优势。

从最初的纯网站到现在各大IT公司的介入, 在市场主角扮演者的更替中, 在线音乐市场的潜在价值也在深层化。表面上是在线音乐为服务商带来了利润, 而实际上引起各大IT公司真正兴趣的是播放下载音乐的软件和硬件设备。目前, 对在线音乐这一潜在价值极为重视的有苹果、微软、Rea1.Networks、Dell、索尼等公司。通过在线音乐下载刺激自己产品销售的方法是苹果公司开创的, 但i Tunes音乐下载业务的利润并不可观, 每售出一首99美分的下载歌曲, 苹果公司大概只能拿到10美分。但对苹果公司来说, 该业务最大的价值在于推动对i Pod音乐播放器的需求, 增加在MP3播放器市场的份额, 通过在线销售音乐唱片可以使其播放器销售业务获得更多利润。虽然i Pod在很长的一段时问内一直只能播放从i Tunes上面下载的音乐, 这种不开放性的方式不仅没有影响到播放器的销售量, 反而给竞争对手制造了强大的壁垒。苹果公司的i Pod播放器在2005年1月~3月的销售数量达到531万部, 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

二、在线音乐发展的商业模式

在线音乐有很多种模式, 每种模式都有可能获得成功, 多数在线音乐网站会提供几种模式供用户灵活选择。目前为止, 苹果公司的i Tunes业务无疑是最成功的在线音乐服务模式。

1. 广播模式

这种模式类似于电视或广播, 用户免费接收信息, 广播网站通过广告等途径获取利润。网民长时间停留在在线音乐电台上使在广播节目中插播广告成为可能, 同时网页上也可以放人相关广告。

2. 点菜模式

苹果公司的i Tunes业务就是采用点菜式下载模式, 它的规则很简单:用户可在5大唱片公司20多万首歌曲中, 通过浏览乐曲或按照唱片、音乐等类型进行分类查询, 并可以对查询到的歌曲进行试听。若满意, 只需点击“购买”按钮, 支付99美分, 就可以把其下载到i Tunes软件的专门文件夹中。苹果公司这种简单的在线音乐服务模式很受消费者欢迎。自2003年4月份发布后, i Tunes的歌曲销售量一直在加速增长。在第一年时间内歌曲销售量达到5000万首, 在接下来的4个月时间里销售量就突破了1亿首大关, 3个月后达到了1.5亿首, 2个月后便突破了2亿首大关。

3. 订阅模式

在点菜下载中, 用户每购买一首歌曲就须支付一笔钱, 而订阅服务是用户按月付费, 每月可以下载一定数量歌曲。如用户每月支付9.99美元, 就可从Emusic公司下载40首歌曲, 并可按自己喜欢的所有方式使用这些歌曲, 若用户每月支付14.39美元就可下载65首歌曲。曾经因为侵权官司而破产的Napster公司, 如今在Roxio公司的领导下, 正采用合法的订阅模式重新进入在线音乐市场, 其功能包括预付费下载卡、访问多达50万首歌的目录、预先编制好节目内容的电台, 以及将歌曲用电子邮件发送给订阅用户。在美国, 用i Tunes每月花9.99美元可以听l0首歌, 用Napster每月花9.99美元, 就能听50万首歌。当然, 在订阅模式下, 用户下载或刻录成CD的话是需要另外收费的。

4. 在线播放模式

比如Reak BNetworks公司的Rhapsody软件用户。用户按月付费后即可任意在线欣赏全部歌曲。下载需要另行收费, 通常一首歌曲收取一美元费用。

三、发展中存在的障碍

在线音乐产业界面I临的挑战是让消费者确信通过互联网购买歌曲更容易, 且付费歌曲的质量要高于通过P2P等免费方式获得的歌曲。要将更多的用户吸引到付费在线音乐网站上来, 还需要解决一些存在的障碍。

一是传统唱片商的限制。付费在线音乐之所以难成气候, 传统版权商人为地给在线音乐设置的障碍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因素。为了保证传统的销售渠道, 对网络销售提供了种种限制。比如, 过高的版权费和对下载内容数量、传播方式的限定等等。过高的授权费用必然导致销售价格的上升, 而对传播方式的限定也会使习惯了互联网简单法则的消费者望而却步。

二是版权保护。版权问题是唱片公司最为关注的事情。在线音乐网站只有提供可靠的版权保护, 才能获得唱片公司的信赖。苹果公司的版权保护计划力求让音乐界满意、消费者舒心, 并创造出现有知识产权模式和互联网共享模式之间的平衡。用户可以将歌曲下载到任意数量的i Pod上, 可以将单首歌曲刻录成任意数量的CD, 只要是个人用途, 就可随意处置, 但是不允许共享下载歌曲, 即使用户把下载的歌曲发送给别人, 在播放前也需要验证。由于每首歌曲都有密匙, 只能在3台授权的Mac上播放, 这样就阻止了歌曲被上传到网络和BT等P2P系统上。

三是费用和使用权利。有关在线音乐下载中的具体收费和使用权限等方面, 目前还存在着不少一刀切或收费不合理的现象。如对于“狂想曲”在线音乐的目前收费模式来说, 用户只能以在线音频流的方式来听音乐, 如果想永久保存自己满意的歌曲, 就需在月服务费的基础上再交纳额外的刻录费用。而苹果公司提供的使用方式是最为宽松的, 只要是在线付费购买了一首歌曲, 那么只要你不在互联网上进行共享或者交易, 个人可以任意处理该歌曲, 包括刻录光盘、下载到Mp3等。对于国内目前的在线音乐市场而言, 在线支付手续复杂、费用过高的问题也比较严重。

在线音乐产业链条要理想地运转, 需要在以下几个关键点上有所保证。首先, 唱片公司要能为在线音乐服务提供商提供足够多的、最新的高质量歌曲;其次, 网民愿意为个性化和正版的音乐产品付费;第三, 在线音乐要能成为网络时代唱片发行的关键环节, 拥有对唱片工业巨额利润的分配权。因此, 必须调动唱片公司、消费者、在线音乐服务提供商三方的积极性, 才能开发出更大的在线音乐市场。用户对在线音乐的付费的接受程度已经有所提高, 但获得合法的在线音乐服务手续非常繁琐, 虽然可以利用网络银行和手机进行购买, 但是用户对这两种方式的保密性还是存在疑虑, 正版在线音乐格式及支付方式等繁琐的手续已经成为当前阻碍用户发展的主要原因。盗版音乐产业链能够成熟并疯狂的发展, 是因为用户获得免费在线音乐非常便捷。而用户获得正版在线音乐文件, 则需要注册、买卡充值付费、下载播放软件等程序, 给用户带来了极大不便。因此能够让用户轻易获得正版在线音乐文件成为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Mark Fox.E—commerce Business Models for the MusicIndustry[J].Popular Music and Society, 2004 (27)

[2]蔡恩泽:分享16亿美元的在线音乐市场[J].网络传播, 2004 (11)

上一篇:协同机理下一篇:少年汽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