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专业论文范文

2023-03-25

音乐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区域性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进步发展的精神寄托之一,是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内在驱动,也是与其他精神文明有明显区别的特征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区域音乐的相关阐述,对区域音乐文化研究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区域音乐;研究

区域性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进步发展的精神寄托之一,是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内在驱动,也是与其他精神文明有明显区别的特征之一。那么,到底区域性音乐文化应该如何划分?研究区域音乐文化有什么意义?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区域音乐文化的研究呢?本文笔者将通过区域音乐的相关叙述,对区域音乐文化研究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和思考。

一、区域音乐的定义

区域音乐是民族音乐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狭义地讲,区域音乐是指在特定的地理范围内,对发生的所有音乐文化现象进行整体研究,探求其区域音乐文化特质;广义上来说,区域音乐是针对某一特定所属群体所拥有的音乐文化研究,这一特定的群体往往居住在一个相连的地理范围内,或通过拥有共同的某一音乐品种使得出现多地点多场所的诸多音乐现象,这可能与历史上由于地理或某种因素而被联系在一起的人群、或随着历史变迁或某种制度促使一些人依循不同地点在相同的线路上来回流动密切相关,这些场所又通过活跃期中的音乐文化行为相互连接在一起,从而显示出共同的区域特征。[1]区域音乐的定义决定了我们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不可能全面涉及、面面俱到,而且区域的差异性也决定了区域音乐研究的繁杂性和专一性。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正是由于区域音乐的这些特征才使它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才能汇聚成中国千姿百态的区域音乐文化。

二、研究区域音乐的重要意义

区域音乐的调查和研究,是近年来民族音乐学田野考查实践的重点和核心,也是对民族音乐学经验研究的尝试与实践。因此,对区域音乐文化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区域音乐是了解所属区域音乐、文化背景和审美标准的重要方式

民族音乐学是一门研究音乐及其所处文化环境、共生环境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音乐本身、与音乐有关的行为,还包括与音乐赖以产生的文化背景的关系。[2]区域音乐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因此,研究区域音乐不仅能了解当地的音乐,更能通过音乐来研究区域音乐的文化环境和文化背景。例如,对山西晋东南地区的上党梆子进行研究,我们不仅能从这种区域音乐的调查研究中了解上党梆子的音乐调性、板式和经典曲目等音乐形态,更能从对它的研究中了解当地民众的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和文化背景。

(二)研究区域音乐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需要,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和重要途径,是民族音乐学的重要分支和组成部分

中国的民族音乐像一个充满魔力的大花园,里边盛开着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之花,它们有的在劳动人民精心呵护下盛开着绚烂的花朵,有的却在斗转星移的历史长河中慢慢凋谢。这不仅渗透着中国多民族音乐文化的形态各异,也透露出我国的区域音乐亟待挖掘,更表明了研究区域音乐的重要性和价值。

(三)研究区域音乐是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文化、唤醒和激发民众自觉保护意识和传承发展区域音乐文化的迫切需求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延续,是世世代代继承、发展和创新的结果。由于我国历史特殊性和西方文化的影响,许多民族音乐在现代社会冲击下,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走向灭绝。因此,区域音乐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发现、继承和保护中国珍贵的民族区域音乐,另一方面,通过挖掘和研究区域音乐文化,结合当今社会的变化,来发展和促进中国的民族音乐学。

三、区域音乐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区域音乐文化传承途径

人类创造了文化,也有权利和义务享有和继承文化。对于区域音乐研究的发展就应该是首先要把民族区域特有的和濒危的音乐文化继承和保护下来,然后在承接过去祖先遗留的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继续创造符合时代需求的民族音乐。同时,我们必须通过相关的方式和途径来传承我国的区域音乐文化,这样才能促进和提高区域音乐文化的研究成果,进而推动我国乃至世界的民族音乐学的发展。

(一)提高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区域音乐文化的意识,加大区域音乐研究的田野调查

社会变迁中的民族音乐,面对着主流文化、西方文化等不同文化的冲击,我们一定要提高保护和继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自觉意识,增强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在当今多元化的环境下保留自我,或进一步学习、适应、吸纳或扬弃。同时,加大对传统区域音乐的研究要注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这在我的学习过程中和老师的指导下有很深的启发和感受。因为“局内人”对自家文化拥有最终解释权和话语权,研究自己熟悉和了解的区域音乐,再加上家乡生活的积淀,这样肯定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否则,如果涉及自己不太熟悉的区域音乐,这样的难度会加大几倍甚至几十倍。

(二)加强区域性音乐文化教育,保证中国传统区域音乐文化的延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传统民族民间的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的加强,区域性音乐教育已经成为传承民间音乐必不可少的手段。由于我们对区域音乐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还相当有限,再加上科技发展和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加强区域性音乐文化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三)国家的政治干预是传统区域音乐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的有力保证

国家和各地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组织相关表演和演出等途径来促进区域音乐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发展,同时促进区域音乐文化研究的成果,这从我们近几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中可以看到许多例子。

四、结语

区域音乐研究是中国民族音乐研究的重要领域和重要途径。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和不同地域的区域音乐文化构建了中国民族音乐学的整体架构。如何通过区域音乐的基本规律和文化特质的研究,反映区域音乐的应用性和对区域发展乃至中国整个民族音乐学发展的作用,是民族音乐学关注的现实课题。

参考文献

[1]胡兆量等.中国文化地理概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06-207.

[2]杜亚雄.民族音乐学概论[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61.

[3]杨红.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区域音乐研究[J].中国音乐学,2010 (4):104-111.

音乐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在笔者的记忆里,刘文金最近一次新作品亮相,是三年前中央音乐学院七十周年校庆活动中民乐系为校友举办的“世纪回响——刘文金新作品音乐会”上。这场音乐会,以刘文金一生的精品为主线,浓缩和梳理出一个时代里民族音乐的成长和发展。

音乐会在民族管弦乐《我的祖国》的主题曲中拉开帷幕。多次指挥过刘文金作品的著名青年指挥家彭家鹏,手势优雅、动作准确,执棒中国青年民族乐团年轻一代靓男俊女,演绎出刘文金先生一曲曲民族音乐的时代交响:民族管弦乐《茉莉花》,古筝与拉弦乐队《丹青仙子》,二胡琵琶与乐队《火·彩衣姑娘》,二胡与萨克斯的对话《二泉映月》,笙协奏曲《虹》, 二胡协奏曲《雪山魂塑》,双柳琴协奏曲《酒歌》,二胡群、钢琴与乐队《豫北叙事曲》等九首乐曲,这些乐曲寄托着刘文金的丰沛情感,挥洒着作曲家的生活积淀与音乐理想。人们在音乐的起伏中,回忆起刘文金的风采。

刘文金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五十多年来,作为民族音乐一代领军人物,创作和改编了大量民族器乐、声乐以及其他体裁的音乐作品,包括二胡与钢琴《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秋韵》《洪湖》《雪山魂塑》、琵琶与乐队《霸王卸甲》、民族管弦乐《太行印象》《茉莉花》、交响诗《十面埋伏》、大型交响合唱《孔子颂》以及歌曲《大海一样的深情》等等。诸多曲目深受业界内外的欣赏和好评。其中,刘文金在校期间完成的处女作《豫北叙事曲》,是民乐演奏专业学生参与音乐创作的一次成功实践。作品以二胡与钢琴的合作,将极富生活情趣的民间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大胆结合,通过挖掘二胡演奏技巧,拓展和丰富了二胡演奏的表现力;更重要的是将音乐中融入强烈的时代气息,将二胡艺术从抒发自我情绪为主的表现方式转为抒发民族情感的大众表现方式,实现了二胡演奏发展变革的时代跨越,成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长城随想》作为一部充满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神韵的协奏曲,在思想性、艺术性、技术性、创新性等几方面都颇有突破和成就,被誉为当代二胡作品的里程碑,在海内外影响甚广,荣获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一等奖。近年新作二胡协奏曲《雪山魂塑》则以其宏大的叙事主题与富于感染力的音乐,入选 “金钟奖”二胡青年组决赛指定曲目,成为近年音乐会中重要的二胡作品。 1989年,香港中乐团隆重推出一台“从刘天华到刘文金”作品音乐会,以民乐创作上的不断变革,向人们展示了刘文金作为一代民乐大师的历史地位。海内外同仁盛赞刘文金是“中国大陆最能令人感到震撼力的一位作曲家”。

丰厚的生活底蕴与民族民间音乐基础造就了刘文金音乐的“魂”;扎实的专业知识、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不断求新的创作理念与丰沛饱满的民族情感,又赋予刘文金的音乐强烈的时代性和艺术性。这些共同成就了刘文金一部部颇具影响力的作品。他的音乐跨越国界,跨越时代,激励并感染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成为中国民乐的骄傲。

中央音乐学院王次炤院长高度评价刘文金为“音乐创作的楷模,民族音乐的先锋”。

这场音乐会的策划者李光华一直称刘文金是令人尊敬的学长,谈到举办这个音乐会的初衷,李教授表示:“刘文金先生是一位我深切尊重与景仰的当代作曲家。半个世纪以来,他耕耘不辍、作品宏富。在花团锦簇的民族乐坛上,他的音乐作品突显时代主题,气势宏伟震撼人心,有着深沉优美的民族风格和舒张绵密的章法结构,如诗如画,醇美醉人。

刘文金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是我辈的学长、老师和朋友。他多年来始终情系母校,关心民乐系的发展,真所谓‘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在母校七十周年华诞之际,献上这场《世纪回响》新作品音乐会,便是他心血的结晶。‘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云,出其山,复雨其山’,此其谓之。”

“云出其山,复雨其山。”刘文金毕业后,没有辜负母校的培养,成为音乐界的领军人物,先后历任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指导等职。他生前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2001年被聘为韩国中央大学校国乐大学教授。不幸的是,2010年底的这场音乐会,竟成为刘文金能亲自感受自己音乐在舞台上绽放的最后一次机会。为了表达对中央音乐学院的感恩之情,当时他曾在音乐会节目册上留下这样的感言:

“适逢中央音乐学院建校七十周年之际,母校民族音乐系青年民族乐团能够举办我的作品的音乐会,使我深感荣幸!

回顾上个世纪中叶(1956年~1961年)在校读书期间的学习与生活场景,至今历历在目。马思聪院长、赵沨院长和老教授们的敬业精神与谆谆教导令人难以忘怀,是他们给了我应有的道德品格和思想品位,以及多种专业技能和创作理念,这些都使我终生受益。

感谢中央音乐学院历任院长与干部们的科学管理,感谢教授们的辛勤操劳和孜孜不倦,是他们共同缔造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崇高威望和海内外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本场音乐会的主要曲目均选自2000年以来我退居二线以后的部分新作品(对少量过去的作品也进行了修改或重编),并以《世纪回响》为标题,敬献给母校的院领导和在座的老师们、同学们以及广大的音乐爱好者。

我虽然已年过七旬,但多年来依然秉承着的‘勤奋、执着、襟怀坦荡、健身快乐’的座右铭,为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

祝愿中央音乐学院越办越好,永远兴旺发达!”

五百余字的感言,字里行间流露着款款深情。音乐会盛况空前,刘文金以自己的九曲华章,回报母校养育之恩,唱响世纪华声。

一晃三年过去了,刘文金终因疾病不能与同道们在音乐之路上继续前行。但他的音乐和他为民族音乐建树的理论,已然深入人心,在世间永远长存。

音乐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我国历史比较悠久,文化也比较丰富,少数民族中的音乐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浩瀚的音乐宇宙中,少数民族音乐呈现出独特的魅力。但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忽略了文化的传播,忽略了社会多元化的传播。现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快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所以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的发展也越来越淡了,人们对流行音乐和西洋音乐的青睐更多,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中,传统的少数民族民间音樂面临濒临消失的危险,所以我们要更多的专注于如何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将我国传统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进行发扬光大。接下来文章就以佤族传统音乐为例进行这一系列问题的分析,重点分析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本土化与现代性。

关键词:佤族;传统音乐文化;本土化;现代化

佤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除了在我国有分布之外,在缅甸也有部分分布,其民族语言就是佤语,但是他们并没有通用的文字,主要用实物或者木刻进行消息记录、传递和数字计算。他们的主要聚居地是我国的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些县,其中沧源是最重要的聚居地。佤族在过去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称呼,而且其他民族对佤族的称呼也有很大的不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人们对才统一改成佤族的称呼。佤族的音乐比较优秀,其主要特点是原始、优美、健康、朴素,而且音调也比较质朴,通常会有比较粗犷而且独具一格的风格。在佤族音乐中,最重要的就是民歌,包括劳动歌、情歌、宗教歌、悼念歌、儿歌等等,主要使用的乐器是口篾、短笛、葫芦笙、独弦琴、木鼓、象脚鼓、铜铓、钗等。传统音乐的本土化和现代化对其发展都非常重要,本土化指的就是基于佤族的特点和一些风俗民情进行音乐的创作,是佤族传统音乐继承的基础,而现代化指的是借助一些现代化的元素并且将其运用在音乐创作中,是佤族传统音乐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所以说本土化和现代化对于佤族音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佤族音乐

(一)佤族音乐的基本介绍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流传在民间,这其中也有很多民族民间音乐,并且赢得了各族人民的喜爱。其中有一首关于佤族的歌曲叫做《阿佤人民唱新歌》,这首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唱遍了大江南北,从而让大部分中国人了解到在我国遥远的边区还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做佤族。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佤族人民从古至今有着能歌善舞的称号,比较擅长用歌声来传述历史。佤族人天生擅长音乐,音乐灵感就来源于日常生活和一些生产劳动自己宗教活动中。佤族音乐主要分为三种,民间歌曲、民间乐器和民间舞蹈。因为佤族人民一般情况下都是隐居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下,生产和生活相对来说比较困难,所以佤族人民在相对恶劣环境的情况下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从劳动中出发的劳动号子节奏铿锵有力、韵律也比较强劲。通过动人的歌舞和嘹亮的歌喉,将佤族人民充沛的经济充分的展示出来。在传统的社会活动中,将佤族音乐和文化进行传播。现代文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扩张都在逐渐改善原始自然的生活方式,佤族中青少年有更多的的机会接触到现代化的流行音乐,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佤族传统民间音乐也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

(二)佤族音乐的分类

佤族民间音乐的种类比较多,是我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有山歌、习俗歌、宗教歌和劳动歌。这其中山歌最具有代表性,因为山歌的演唱形式比较随便,充分的表达了咏唱的含义,而且能够在山野中随意的合唱。山歌的曲调也比较简单,节奏相对自由,内容反应了劳动和爱情,从结构来看,通常是一个高亢引腔,歌词长短变化不一,而且演唱是不需要使用乐器进行伴奏,深受佤族男女的深爱。习俗歌是有比较重的仪式感,比如说佤族人民在婚礼、葬礼、盖新房、狩猎等等的活动中都要进行风俗歌的演唱,这些充分体现了佤族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婚礼中有《结婚调》,葬礼中有《哭调》,盖新房的时候有《贺新房调》,狩猎的时候有《狩猎歌》,这些风俗歌的演唱形式一般都是通过专业的歌手进行领唱,群众们进行合唱。劳动歌曲的风格则相对粗犷而且趋势,想砍柴歌,薅秧歌等,这些劳动歌一般是在野外进行一些集体活动时候的调味品,通过对唱的形式将劳动的气氛带动起来,从而可以缓解劳动人民身体中的劳累,提高劳动效率。佤族宗教歌一般是在宗教活动和祭祀活动中进行演唱的,主要形式是朗诵的形式,而且在朗诵的过程中带有咒语和一定的吆喝声,一般的祭祀活动都要进行祭祀歌的吟唱。除了山歌、劳动歌和习俗歌,佤族地区音乐中玩调也比较流行,玩调有两种分类,一种是唱调,就是只进行唱,单纯的唱,还有一种是分跳调,也就是边唱边跳的形式,参加分跳调的人分为两排,他手拉着手,肩靠着肩,气氛比较热烈而且相当有趣。除此之外还会有一些情歌、儿童歌曲等等。

在佤族中,民歌的整体风格都是比较粗犷的,但是粗犷中还有一些质朴,最重要的是这些歌曲都源于生活,紧贴生活,将生活显示的淋漓尽致,到现在为止,在佤族的很多场合中依然能够听到佤族的音乐,佤族人民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将这些音乐传递了下去。

二、从音乐本土化方面分析如何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

从上文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佤族传统的音乐,对其分类和具体的形式也已经基本掌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佤族传统音乐文化正在受一些现代化的音乐影响,面临消失的危险,所以首先必须对佤族文化进行传承。那么如何对佤族文化进行传承呢?首先应该深入了解佤族传统音乐文化,唤醒人们对佤族传统音乐的保护意识,进而找到适合其生存发展的艺术生长点。

(一)深入佤族充分了解佤族传统音乐

深入了解佤族的传统音乐是进行佤族传统音乐传承的基础,所以为了能够将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工作做好,首先应该进去佤族,从而充分了解佤族的传统音乐。虽然从网络中可以查阅到关于佤族音乐的一些信息,也可以听到佤族的一些音乐,但是总会感觉和我们的生活离得比较远,而且对陌生的佤族传统音乐并不说可以完全接受,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佤族,对佤族的传统音乐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佤族传统音乐的那种氛围和人们在其中寄托的情感,通过亲身感受佤族传统音乐的氛围,解读经典佤族传统音乐背后的故事,了解整首歌曲制作、吟唱、传播的过程,从而产生一定的民族音乐成就感,有了这种感情,才能够更好对佤族传统音乐进行继承。

(二)寻找适合其生存发展的艺术生长点

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所以可以说民间音乐源于民间。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所为了能够得到更有效的保护方法,首先需要对传承人进行保护和培养,这样才能将佤族传统音乐进行传承和发展。首先应该重视佤族传统音乐的挖掘,把现有的传统音乐进行系统的整理,整体其发展的过程,从而找到适合这些音乐发展的生长点,进而就能够對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载体进行搭建,从而保护和培养传承人,将佤族传统音乐进行最大程度的传承。从古至今佤族传统音乐主要的传承方式就是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种传承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现状,所以需要找寻一个新的出路。

(三)唤醒人们对佤族传统音乐的保护意识

现如今社会,传统的民族音乐想要得到发展,就必须是能够保持传统音乐特色的基础上从而进行新鲜血液得罪注入,将传统的佤族音乐和现代的元素向结合,找到适合佤族传统音乐发展的出发点和生长点,将佤族传统音乐中的魅力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进行更好的创新和发展。还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研究佤族传统音乐,最终的发展目标是佤族传统音乐能够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在佤族传统音乐继承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守求真务实的态度,深入生活、复合大众审美,深入佤族内部,充分了解更多的传统音乐文化,将民间的一些采风制度进行完善,并且通过实地考察的形式吸取营养,汲取素材,进而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将人们对佤族传统音乐的保护意识唤醒,从而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三、从音乐现代性方面分析如何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上文从三个方面讲述了从音乐本土化方面分析如何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进下来这一部分将讲述从音乐现代性方面分析如何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首先应该挖掘具有音乐天分的佤族少年对其进行培养,然后需要寻找可以融合进佤族音乐的现代化元素,最后可以与学校教育相结合,重视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

(一)挖掘具有音乐天分的青少年对其进行培养

要进行佤族传统音乐的发展和创新,首先应该从佤族内部或者是比较了解佤族文化的汉族人民中挖掘出具有音乐天分的青少年。因为具备这些条件的青少年首先可以对佤族传统音乐进行继承。而且他们大多会受现代流行音乐的熏陶,对就行音乐也会相对比较了解,所以在进行佤族传统音乐传承的过程中,凭借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一些现代比较流行的音乐元素加入其中,这样就可以在对佤族传统音乐传承的同时进行一定的创新,这样佤族传统音乐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寻找可以融合进佤族音乐的现代化元素

为了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还需要寻找可以融合进佤族音乐的现代化元素。现代流行音乐是一种能够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而且发展的很好的一种音乐形式,为了能够促进佤族传统音乐的发展,可以借鉴流行音乐中的一些新的文化元素,将其融入到佤族传统音乐中,从而让更多的人接受并且热爱佤族传统音乐,这样佤族传统音乐文化就可以得到发展。比如说凤凰传奇演唱的歌曲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歌曲类型,我们用这种类型的歌调进行佤族音乐的改变,从而冷让很多的人了解到佤族音乐文化。而且也可以在佤族音乐中加入一些放下非常流行的rap,用脍炙人口的语调将佤族传统音乐中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表达,等等。总之尽可能的将现代流行的一些音乐元素融入到佤族传统音乐文化中,促进佤族音乐文化更快很好的发展。

(三)与学校教育相结合,重视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首先需要一定的传播,所以首先需要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阵地,经过反复的比较和讨论,学校教育应该成为首选。在学校教师得罪引导下,青少年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进而有利于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发展。为了能够将这一项目进行的更好,首先应该和相关部门沟通将这些内容写入学生的教材中,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地域特色,给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好的发展环境,从青少年抓起,对佤族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对整个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项目的进行中,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并且能够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给一些民间艺人提供更好的待遇,加强相关法律的保护政策,同时全力支持这些民间艺的一切合理的艺术活动,为其带徒授业创造条件。

因为现代的年轻人对流行音乐大多偏爱,通常情况下对民间音乐缺乏兴趣和热情,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将佤族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载体进行搭建,将培养工作做充分,让我国青年一代可以接受佤族传统音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化的大众传媒工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通过这些大众传媒可以让人民群众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能够充分的体验到佤族传统音乐,在整个社会中营造出积极的佤族传统音乐的发展分为从而增强人们对佤族传统音乐的认同感。

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继承佤族传统音乐

通过研究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本土化,从本土化方面研究了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进行佤族音乐文化的继承,从而促进了佤族传统音乐文化更快更好的发展。继承佤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冲动了解音乐的创造背景、传播方式、显示的意义等等,这样对佤族传统文化进行透彻的剖析,从而更快更好的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

(二)促进佤族音乐的发展

研究佤族音乐的现代性主要是分析从音乐现代性方面分析如何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主要从传承人的培养、现代化元素的寻找以及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这几个方面研究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通过这样的方式,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确实得到了更好的创新。

五、结束语

本文以佤族传统音乐的简单介绍和具体分类开题,通过对从音乐本土化方面分析如何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从音乐现代性方面分析如何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这两个方面分别讨论了佤族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让各族人民对佤族文化有了更充分的了解,从而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快速发展,丰富了我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文化认同视野下佤族音乐传承机制研究;魏征;贵州民族研究;2018年03期 核心;

[2]佤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中的积极因素;张宗红;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音乐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高校音乐教学是高等本科院校中的一项教学工作,在高等本科院校音乐教学实践中,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校音乐的发展,同时也应该加强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两者要做到协同发展,共同进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不仅仅政治和经济要发展,我们的文化软实力也要加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文化相互交融,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冲击,为此,我们应该做到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由此,笔者论述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如何发展的问题,无论是民族音乐文化,还是高校音乐,两者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和谐发展。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高校音乐教学;传承实践

在高校音乐教学实践中,与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的部分不多,我国高等本科音乐教学模式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没有做到两者相统一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高校音乐教学应该把涉及国家、社会、人民音乐文化价值要求融合在一起。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文化相互交融,我国高校音乐教学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民族音乐文化是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高校的音乐老师要认识到在教学中传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对民族音乐文化做到重点讲解,在创新和传承中发展,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从而使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如何被广泛地传播发展,高校教学如何更有效率和目的地运用在学生身上。高校教学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西化,那么如何充分高效发挥高校教学的优势,有效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积极性呢?是目前高校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有效建立合理的高校教学成为主要的问题。

一、高校音乐教学中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转化和发展

(一)加强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和阐发

任何民族的音乐文化都是历史时代的产物。民族音乐文化要结合时代要求,高校教学要赋予民族音乐文化以鲜明的民族特色。首先,在高校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正常的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教学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要做到教与学相统一,从而保障教学的量与质。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有机结合教学,不仅改变高校音乐教学单一的教学模式,而且使音乐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教学内容丰富多样。这样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同时提高学生对本民族音乐的热情和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高校音乐教学首先以本民族音乐的发展为目标,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其次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与学习质量。最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制定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可以更好地进行授课,完成教学任务。

(二)高校音乐教学滋养民族音乐文化建设,吸收有益文化成果

在对待我国民族优秀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上,要弘扬自己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不能全部接纳外来的音乐文化,要找到外来音乐文化有利于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部分,去除不良的外来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应该吸收、学习世界一切优秀音乐文化,因为每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是与众不同的,要吸收有益文化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对待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发展和传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在二十一世纪初期受到外国音乐的碰撞冲击,很长时间发展速度慢,处于停滞不前状态,许多青少年对我国一些民族乐器比较陌生,出现偏激,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受限,这不仅仅需要在高校课堂教学上聘请民间传统艺人讲座到学校宣传,让学生们认识、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这样才能培养音乐人才,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正确理解认识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学的关系

(一)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的矛盾

高校音乐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民族音乐带来了好处,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对知识的认知,但高校音乐教学也有弊端。老师传递音樂知识信息大,导致学生难以接受,学生掌握的知识很少,这样做很难将知识吸收,这样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是对立统一的,因为在高校音乐文化中,它主要吸收外来音乐文化,逐渐形成现在的高校音乐文化。高校音乐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常常会感到两个文化相互冲击产生的矛盾。对于思想活跃和敏感的在校大学生来说,他们喜欢新颖的高校音乐文化,对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了解比较少,也容易在学习高校音乐文化和民族音乐文化时的矛盾产生困惑,这就需要高校音乐教师及时引导和教学,做到正确理解认识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二)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传承是长期的、艰巨的

在高校文化教学中开展民族音乐文化,首先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为目的。教师为了更好地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通过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一味地追求统一音乐文化,缺乏对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与思维的扩展,没有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的意思是传授人们如何抓鱼,还不如传授人们抓鱼的方法。而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只让学生知道表面知识,存在着传播途径单一的现象。高校音乐文化教学实践是实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传承必须走的道路。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各族人民的精神粮食,滋养着五十六个民族,滋养着华夏儿女,民族音乐文化的流传和发展我们不能急于一时,要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它的传播是长期的、艰巨的,不仅需要高校教育来传播普及,也需要民间艺人来传播,这样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才能更好地得到发展和传承。

(三)音乐教学在高校中发展是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条件

高校音乐教学是成就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高校教学过程是老师和学生学习文化的过程,学校生活中有着丰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影响着学生的学校生活。所以,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好,大学生也要肩负起实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的重任。

三、结语

总之,传播民族音乐文化要做到三点:第一,加强学生和大众对本民族音乐的普及,对我国具有民族特色乐器的学习和认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扬近千年,具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和魅力,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加强学生和大众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程度。第二,高校音乐教学应该成立自己的本民族音乐社团。高校教师应该发现培养一些优秀学生,成立自己学校的民族乐队并组织比赛,还需要在一些中小学培育零基础的学生,从小时候开始培养对本民族音乐的乐趣,喜欢热爱,这样我国民族音乐才能得以更好地发展。第三,高校音乐文化教学的发展需要理论与现实共存,教师与学生并进,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归到实践。

参考文献

[1]佟鑫.关于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思考[J].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2011:11-15.

[2]周丽娟.刍议我国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J].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2012(22).

[3]朴永春.浅谈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高校教学应用中的体现[J].延边大学艺术学院,2013(5):27-30.

[4]刘舒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创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7).

作者简介:李雨昕(1991—),女,汉族,河南商丘人,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音乐教育与表演。

音乐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课程改革的推进,让更多地教育研究者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便更好地開展教学,助力学生学习与成长。情境教学具有生动有趣、师生互动性极强等特点,深受教师与学生的青睐。将情境教学应用到音乐教学中,能够转变传统音乐学习的枯燥性,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既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让学生在鉴赏歌曲中锻炼自己的审美能力,又能帮助学生实现综合能力的培育与提升,实现未来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情境教学;课堂学习

引言:

在核心素养的培育中,美育培养是学生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而音乐在培养学生审美、增进学生情感体验方面,具有不可分割的作用。然而,就当前的教学实际来说,受应试理念的影响,教师所使用的教学形式较为传统,主要以听歌、唱歌以及学习音乐家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处于人生的第二个成长阶段,思维认知与身体发育都会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如果使用单一学习策略,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容易降低学习效果与动力。基于此,为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性,本文就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开展情境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到同行教师。

一、融合电教设备,创设直观情境

在信息化时代中,经济水平与科技都在提升,相比较以往的教学条件来说,当前学校的硬件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观。电教设备是基于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下,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以及音频欣赏等,以多媒体为主导,给学生带来最为直观的感受与体验的一种现代化教学资源。基于电教设备的多功能性质,其已经转变原先的辅助作用,成为主导课堂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通过融合电教设备,为学生创设直观情境,能够抓住学生视觉与听觉的神经,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中,对音乐知识获得最大感受,丰富音乐情感,提高认知效果。

例如,以欣赏人教版《第五单元 舞剧音乐》这单元为例,在这一单元的音乐欣赏中,有《拿波利舞曲》、《水草舞》、《莫高绘画的舞蹈》等国内外经典歌剧。歌剧一般由交响乐队伴奏,演出人员众多,且采用美声唱法进行演唱,演唱难度较大,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显然无法完全满足这些演出条件。所以,为了能将歌剧还原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更好地鉴赏,可以采用电教设备,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信息方式,为学生呈现,让学生观察与鉴赏。通过融合电教设备,创设直观情境,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实现有效教学的构建。

二、融合游戏体验,激发音乐兴趣

游戏具有生动、有趣、可操作等特点,非常适合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认知。对于儿童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是获得知识并不断进步的好办法。相比较传统、机械式的教学方式来说,游戏教学关注学生的兴趣,通过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方式,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学生对音乐这门课的积极性更高,学习新知识的成效自然就会提高,既促进新知识的掌握,还能巩固已有知识,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所以,教师融合游戏体验,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例如,以欣赏人教版《第三单元 金色的秋天》这单元为例。对于本单元的学习中,需要学生欣赏关于“秋天”的歌曲,如《西风的话》、《秋》、《丰收锣鼓》等,为发展学生兴趣,教师设计音乐游戏。游戏规则:学生进行小组分配,进行成语接龙,需要每位学生说出关于秋天的成员;或者,也可以在击鼓传花的形式,传到谁就由谁发言。通过游戏体验,学生积极性非常高涨,会不自觉的想要参与其中,实现音乐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融合微课教学,拓宽知识视野

针对微课教学来说,微课依托互联网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资源,以便补充和拓宽学生的眼界,丰富其知识储备量,非常适合经验较少的初中生。因此,将微课融入到初中音乐教学中来,利用丰富的课外资源,打开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为学生全面发展打造基础。

例如,在学习关于《二泉映月》这部分音乐知识的时候,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要将提前制作好的微课融入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为学生展示微课,让学生看到自己所不了解的艺术家故事。教师把教材中没有展示的故事,呈现给学生,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当然,在微课的设计中,需要教师将主要的音乐知识点放到主要位置,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到,突出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丰富自己的音乐情感。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音乐学习中,为了更好地实现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构建,帮助学生获得最为真实的音乐体验,提升音乐情感,教师需要将情境教学运用其中,通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融合电教设备,创设直观情境、融合游戏体验,激发音乐兴趣、融合微课教学,拓宽知识视野等方式,开展教学,既符合当前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为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曼.情景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北方音乐,2020,000(002):179-180.

[2]黄小姬.初中音乐教学的多元情境创设探研[J].成才之路,2020,000(015):117-118.

上一篇:本科音乐论文下一篇:民族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