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理体制范文

2024-05-07

综合管理体制范文(精选11篇)

综合管理体制 第1篇

受资源短缺、环境严峻等条件的约束, 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也面临巨大挑战, 交通承载力形势严峻。

面对诸多困扰, 深圳市交通管理者开始思考各职能部门的定位, 并着手理顺六大关系, 即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关系、交通动态资源和静态资源的关系、交通部门和交通警察部门的关系、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交通模式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关系。

而要理顺这六大关系, 就必须改变交通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传统交通管理模式, 建立统一、协调、高效、顺畅的一体化大交通管理体制。

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深圳市组建了交通运输委员会, 统一负责交通的政策、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服务应急工作, 实现了交通职责的四个转变:即主体分散向主体集中转变, 纵向分割向纵向整合转变, 界定模糊向相互错开转变, 二元化管理向一元化管理转变。

改革后,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港务管理局) 下设13个处室, 此为决策层。13个内设处室下包括3个直属机构, 8个派出机构, 和6个事业单位, 此为执行层。

其中, 决策层按照“人、财、物、法、安”设置秘书、人事、财务审计、综合法规、安全管理五个综合统筹处室;专业类别和业务流程设置规划设计、发展计划、建设管理、公共交通、智能交通、物流发展、港航管理、空港八个专业处室。

为此, 深圳市构建了交通建设、设施养护两大平台。全市交通公用设施的建设, 由市交通公用设施建设中心统一负责招投标及建设管理工作;全市交通公用设施养护, 由市交通公用设施管理处统一负责养护招投标工作和监督管理工作。

畜舍防寒管理综合措施 第2篇

关键词 畜舍;防寒保暖;综合管理

中图分类号 S8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112-0126-01

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冬季气温低,日照时间短,气候干燥,天然饲料资源减少等因素都不利于畜禽的生产,因此,必需采取有效的防寒保暖措施。冬季畜舍防寒管理措施主要包括畜舍外围护结构的保温设计、畜舍供暖和加强防寒管理等。

1 加强畜舍外围护结构的保温设计

畜舍的防寒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要根据地区气候差异和畜种的气候生理要求,选择适当的建筑材料和合理的畜舍外围护结构,是畜舍保温隔热的根本措施。

1)选择有利保温的畜舍形式。设计畜舍形式应考虑当地冬季严寒程度和饲养畜禽的种类及饲养阶段。例如,严寒地区适宜选择封闭式或无窗密闭式畜舍,既有利于保温防寒,同时便于实现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冬冷夏热地区,可选择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畜舍,在冬季,可搭设塑料薄膜使开露部分封闭或设塑料薄膜窗保暖,以提高防寒能力。

2)加强墙壁和屋顶的保温隔热。墙壁是畜舍的主要外围护结构,损失热量仅次于屋顶。因此,在寒冷地区,必需加强畜舍墙壁的保温设计。畜舍墙壁的保温隔热能力,取决于所用建筑材料的性质和厚度。如选用空心砖代替普通红砖,墙的热阻值可提高41%,而用加气混凝土块,则可提高6倍。现在一些新型保温材料已经应用于畜舍建筑上,如中间夹聚苯板的双层彩钢复合板、钢板内喷聚乙烯发泡、透明的阳光板等。设计时,应根据有关的热工指标要求,并结合当地的材料和习惯做法而确定,从而提高畜舍墙壁的保温御寒能力。

3)畜舍门、窗的设计。畜舍门、窗的热阻值较小,同时畜舍门窗开启及缝隙会造成冬季冷风的渗透,损失热量较多,对畜舍保温防寒不利。因此,在寒冷地区,在畜舍门外应加门斗,设双层窗或临时加塑料薄膜、窗帘等。在满足通风采光的条件下,畜舍门窗的设置应尽量少些。在受冷风侵袭的北墙、西墙可少设门、窗,一般可按南窗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设置,这样对加强畜舍冬季保温均有重要意义。

4)加强地面的保温。畜舍地面的保温隔热性能,直接影响地面平养畜禽的体热调节,也关系到舍内热量散失。因此畜舍地面的保温很重要。在生产中,应根据当地的条件尽可能采用有利于保温的地面。如在畜禽的畜床上加设木板或塑料垫等,以减缓地面散热。

2 加强畜舍防寒管理

对畜禽的饲养管理及畜舍的维修保养与越冬准备,直接或间接的对畜舍的防寒保暖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强畜舍防寒管理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适当加大畜禽饲养密度。在不影响畜舍内卫生及饲养管理前提下,适当加大饲养密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辅助性防寒保暖措施。以猪舍为例,有数据表明,当猪由单养变为群养时,其舍温可上升1-5℃。

2)控制畜舍内气流防止贼风。由于通风会带走大量的热量,不利于畜舍温度的保持。因此,应对畜舍通风换气加以控制,防止气流过大,进气口与排气口设置合理,保证气流能均匀流过全舍而无贼风,进入舍内的气流应由上而下不直接吹牲畜身体,能控制进出风口的畜舍,通风换气宜在中午前后进行,每次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3)控制湿度,保持空气干燥。在寒冷冬季,应制定严格的畜舍防潮措施,尽量避免舍内潮湿和水汽的产生。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尽量减少舍内作业用水,并及时清楚粪便,以减少水分蒸发;合理使用饮水器,比如乳头式饮水器比槽式的好,若用槽式饮水器要注意槽的两端高度要相同,保证给水时不溢出;在保证舍内温度的情况下尽力加强通风换气,及时将舍内多余的水汽排出。

4)使用垫料,改进冷地面的温热特性。垫料不仅具有保温吸湿、吸收有害气体、改善小气候环境,而且可保持畜体清洁、健康,因而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寒措施。冬季在导热性强的地面上铺上垫料,可以明显降低畜体向地面的热传导。垫料愈厚,效果愈好。例如,冬季刚出生的犊牛、仔猪和雏鸡,若放在温室里,且铺设垫草或垫料则培育效果好。据测定,当外界气温达-38℃,舍内气温为8℃时,垫料内的温度为21℃。当舍内气温为11℃时,铺垫10cm稻草,稻草5cm处温度可达到22.5℃。

5)加强畜舍入冬前的维修和保养。入冬前对畜舍进行认真仔细的越冬御寒准备工作,包括封门、封窗、设挡风障、堵塞墙壁、屋顶缝隙、孔洞等。这些措施对于提高畜舍防寒保温性能都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寒冷时适当上调日粮的营养浓度,尤其是日粮中的能量浓度,对畜禽抵抗寒冷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畜舍的采暖

在采取各种防寒措施仍不能达到各类畜禽对畜舍温度的要求时,需人工采暖。畜舍的采暖主要分为局部采暖和集中采暖两种形式。

1)局部采暖是在畜舍内单独安装供热设备,如电热器、保温伞、散热板、红外线灯和火炉等;在雏鸡舍常用煤炉、烟道、保温伞、电热育雏笼等设备供暖;在仔猪栏铺设红外线灯、电热毯或仔猪栏上方悬挂红外线保温伞。

2)集中采暖是指集约化、规模化畜牧场,可采用一个集中的热源(锅炉房或其他热源),将热水、蒸汽或预热后的空气,通过管道输送到舍内或舍内的散热器。近几年来,通风供暖设备的研制已有新的进展,热风炉、暖气机在寒冷地区已经推广使用,有效的解决了保温与通风的矛盾。

总之,无论采取何种取暖方式,都应根据畜禽的生理需求,能源消耗等情况,综合考虑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效益而定。

参考文献

[1]周磊,贾永全.北方寒区畜舍防寒保暖技术及发展前景[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04:31-33.

[2]傅敏良,张凤菊,王金平,等.高寒地区建立节能保温畜舍的初步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97,S1:175-179.

柿树综合管理技术 第3篇

1 丰产条件

1.1 以壮树、壮枝、壮芽结果为主

柿树只有在树体营养水平高、生长健壮的状况下, 才能形成数量充足的强壮结果母枝。强壮的结果母枝抽生的结果枝多、开花多、座果多。

1.2 具备合理树体结构

柿树合理的树体结构要求大枝错落着生, 枝条分布均匀, 冠高与冠径之比0.75~0.86之间, 着光面波浪装, 既不影响通风透光, 又能充分利用空间, 这样才能达到立体结果目的。

1.3 发育枝数量要适中

健壮发育枝不但有扩大树冠、进行树体更新、增加光合面积的作用, 同时也是更替结果部位、维持结果和生长平衡关系、克服大小年的必备条件。

2 技术措施

2.1 土壤管理

在秋后、早春刨树盘, 活化土壤。运城市秋季降水较多, 土壤墒情好。柿树最喜欢湿润的土壤, 故要在秋后上冻前或早春解冻后, 根据树冠大小, 在树冠下刨直径不小于2 m~5 m的树盘, 深度要以少伤大根为原则, 一般不超过30 cm。最后将树盘整成外沿稍高, 内侧稍低的漏斗状, 耙平镇压保墒。

雨季除草和扣压草皮土。进入雨季以后, 树冠下杂草丛生, 长期不除草耕翻, 不仅消耗土壤肥力, 而且土壤易板结, 影响土壤理化性质。为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改善土壤结构, 应在雨季结合中耕锄草, 在树冠下扣压草皮, 或者在树冠外围挖环状沟沤压青草、嫩荆梢之类的绿色植物, 每棵成年大树压草量不少于50 kg。

2.2 施肥

采果后至土壤封冻前, 应抓紧时间开沟施基肥或者结合冬耕撒基肥, 以集中沟施为好。在树干周围, 挖深40 cm~60 cm、宽30 cm~50 cm的半圆形环状沟, 施入粗秸杆, 连同枯叶、杂草埋入60 cm土中, 填平施肥沟, 浇上封冻水。无水浇条件的柿园, 深冬耕20 cm, 保墒松土, 更新根系。有条件的地区, 应选用圈肥、厩肥、堆肥等, 成龄大树每棵可施入优质农家肥250 kg~400 kg, 并与2.5 kg~5 kg过磷酸钙混合施入。追肥是基肥不足的补充, 要求以速效氮、磷以及腐熟人粪尿为主。追肥时间在4月中旬~5月上旬开花前进行, 7月上中旬果实膨大期可进行第2次, 每次每棵树施入1 kg~2.50 kg尿素。

2.3 浇水

运城市春季干旱、少雨多风, 树木萌芽前尤应充分浇水。花期树体活动旺盛, 对水分反应敏感, 浇水过多或过少均能引起大量落花, 应结合气候条件、土壤墒情搞好灌溉。

2.4 刮老树皮涂白

柿果的主要害虫是柿蒂虫。虫子的80%以上是在柿树基部老翘皮缝内越冬。因此, 要把柿树基部的老皮刮去 (刮到见红皮即可) , 但不要伤害里面的韧皮部, 然后涂抹石硫合剂。刮下来的老皮要集中烧毁。

冬季对树干涂白, 不但可以防治日灼病和冻害, 而且兼治树干病虫害。涂白剂的配制比例为:生石灰10份、石硫合剂2份、食盐1份~2份、粘土2份、水36份~40份, 还可以添加适量的杀虫剂。其方法是, 用水化开石灰滤去碴砾, 倒入食盐, 拌入石硫合剂与粘土搅匀。涂刷时, 以不流失、干后不翘、不脱落为宜。

2.5 摘蒂

危害柿树的角斑病、柿蒂虫等, 大部分是以幼虫、蛹或病菌在柿蒂越冬。因此, 从柿树落叶到第二年发芽前, 要彻底摘除柿树上残存的柿蒂虫销毁。

2.6 清园

将柿园及其附近的枯枝落叶、干果、杂草清除干净, 解除枝干草把、吊绳, 然后一块焚烧或深埋。同时, 还要清理树盘内的杂物, 翻刨查找消灭越冬害虫。

2.7 修剪

柿树采果后到翌年发芽前, 要及时剪除下垂纤弱枝、重叠交叉枝、干枯病虫枝。同时对下列枝条短截、回缩: (1) 落头。柿树树体不宜过于高大, 应将树高控制在5 m~7 m, 保留大枝5个~6个。 (2) 巩固结果部位。对结果枝组要缩前促后, 截壮疏弱、多留预备枝, 中小型枝组要及时进行枝组间更新, 减少消耗。 (3) 强枝过多应短截一部分作为预备枝。 (4) 隐芽更新。结果枝连续结果能力差应短截, 促使基部隐芽萌发更新。隐芽抽出的枝条生长健壮, 是转化为结果母枝的主要枝条。 (5) 疏除萌蘖。在生长季疏除大枝背上及剪口附近萌生的过多新枝, 对位置适当有生长空间的枝条摘心, 以培养结果枝组。

2.8 保花保果

在盛花期选择适合环剥的壮树、壮枝或大型结果枝组, 于光滑处环状切除0.30 cm~0.50 cm宽的韧皮部, 并缠绑塑料薄膜, 保持剥口湿度, 30 d~40 d以后便自行愈合。在花前至花期进行第一次叶面喷肥, 喷洒0.3%~0.5%尿素溶液, 或混合0.2%磷酸二氢钾, 对叶片生长发育和座果有利。第二次叶面喷肥在6月生理落果后进行, 浓度0.5%~0.7%, 对果实增大、减少后期脱落有效果。

2.9 病虫害防治

1) 柿圆斑及角斑病防治在清扫落叶、摘除柿蒂的基础上, 于落花后20 d喷洒1:3~5:400倍~600倍液等量式波尔多液, 可防治圆斑病发生;防治角斑病的时间是6月下旬至7月下旬。

2) 柿蒂虫防治利用二龄幼虫白天下树潜伏习性, 在树下堆石块诱杀;喷洒2 000倍液75%辛硫磷或1 000倍液50%敌敌畏药液。

综合管理体制 第4篇

管理评审会:

体系运行以来,我们积极筹措和及时安排资金,以保障体系运行的需要。作出了“资金计划”,并定期作好“资金使用情况的统计”。

根据统计,截至上个月,公司在质量、环保和安全方面所投入的资金将近一百多万元。主要项目包括:各种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检测、员工的职业病体检、收尘器的检修及技术改造、消防器材设施的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特殊工种人员的取证及复审、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购置必要的产品检验仪器设备等等。

由于资金的充分提供,有效地保证了这些工作正常进行。

资产财务部

专业规范管理 综合高效服务 第5篇

上实物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是上海实业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是专门从事物业管理及其相关服务的独立法人企业,注册资金62万美元,具有二级物业管理企业资质。公司管理的物业总量已达到150多万平方米,项目有金钟广场、上海实业大厦、玉佛城、高阳商务中心、瑞南新苑、嘉园、地方天园、莲花公寓、上海长海医院、御景苑、黄浦新苑、剑桥景苑、岭南雅苑和景灏花园等。管理物业的种类包括涉外超高层综合商务楼、外销高层住宅小区、外资内销高档住宅小区、连体别墅小区、多层规模住宅小区、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和医院后勤保障服务等。已通过涉外超高层综合商务楼和超高层住宅小区的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如何做好物业管理,是专业问题,也是观念问题。物业管理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专业规范程度如何,是能否做好物业管理的前提。上实物业管理公司自始至终奉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全面提供多元化的管理和服务,为业主营造了一个安居乐业的理想境界。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一条热线连接着业主和物业管理人员。当业主需要任何帮助时,物业管理人员始终在身边。在规范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和完善管理思想。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力求在管理与服务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上实物业管理公司受聘管理的瑞南新苑是一个居住对象比较特殊的小区。瑞南新苑工程1999年12月竣工,并荣获上海建设工程最高质量奖“白玉兰小区奖”,当年销售即达100%。小区40%是商品房住户,管理费1.5元/平方米;60%是售后公房住户,管理费0.95元/平方米,小区平均管理费1.2元/平方米。在这个小区里除了一般商品房小区的矛盾和问题外,还有其特殊的矛盾和问题,如享受同样的管理服务,却支付不等的管理费,支付管理费有多有少,能否享有同样的权益等等。针对瑞南新苑的情况,公司凭着“不做成一点事业,理论再好也是空谈”的信念,一定要做一回“尝蟹人”。他们确定了“积极引导,热情沟通,严格执行质量”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努力追求高效管理和优质服务,力求管理一流,服务一流,员工素质一流,社会效益一流,使小区的管理服务一步步得到提高,

朋友之间友谊与感情来自于沟通。物业管理的灵丹妙药就是与业主的沟通,只要是为了业主整体和长远的利益就必须沟通。由于物业管理涉及百姓家居生活琐事,不可能有统一标准,所以必须建立沟通。两年多来,瑞南新苑组建了业主委员会。通过召开业主座谈会、六方联席会议(发展商、居委会、机管局、街道、房管办、物业公司)、三位一体联席会议(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针对具体事件的专题协调会以及上门走访等多种形式进行沟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许多人对不同标准的管理费感情上不能认同,但放到台面上一谈,就没有了理直气壮;不准在户外安装防盗栅栏和晒衣架,封闭阳台要同一样式,不准在公共走道上加装铁门和堆放物品等,都是通过许许多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后才做到的,业主们从满腹牢骚转变为对物业公司的认可与赞扬。业主牢骚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督促发展商要支持物业公司的工作和进一步搞好物业管理的好主意、好建议。物业管理人员感到欣慰,这是业主对物业管理工作的肯定,也是对物业管理员工辛勤付出的回报。一位业主因水泵噪音与发展商产生纠纷,好几次擅自关闭大楼水阀,致使整幢楼断水,还经常将面包车停在车库车道上,造成交通堵塞。管理处会同居委会,几十次上门做工作和召集双方坐下来协调、沟通,终于感动了这位业主,他一次交付结清了拖欠的管理费,还特制一面锦旗送给管理处。

“专业规范严谨的管理,综合高效热忱的服务”是上实物业管理公司的质量方针。在瑞南新苑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中,都得到了贯彻和体现,通过抓好管理来为业主提供优良的服务。公司始终以业主利益为重,把报警装置引到监控室。二期竣工后,又把消防报警也集中到了一起,小区的安全设施完备了,物业管理员工也放心了。瑞南新苑不少业主坐的“沪A200”号以内的小车,有些人不能接受停车收费的现实,公司坚持“以礼相待,规矩不变”的原则,在规范面前人人平等,得到了广大业主的理解和支持。的确,公司在瑞南新苑做得很辛苦、很认真,广大业主也看在眼里,明在心里。业委会对上实物业管理公司2年多来的工作考评和帐务核查后,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业委会征询业主的满意率达到96%。

行政综合管理与现状体制的思考 第6篇

(一) 改革行政综合管理体制的理论支撑、科学依据不足

我国行政综合管理体制通常是根据实际需求做相应的调整、改变, 其欠缺目的性, 盲目性较大, 往往是出现啥问题就改啥, 欠缺改革的预见性, 即不能进行预见性的改革, 进而避免出现一些不相干的问题, 最终使得改革欠缺足够的科学依据来指导。相应地, 改革的系统性明显不足。在以往众多的行政综合管理体制改革中, 随意设置部门, 欠缺足够的理论依据来支撑。有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在设置诸如直属机构、特设机构、办事机构及事业单位等机构时没有科学、合理的分配标准供参考, 欠缺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指导。这类混沌不清的行政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方式将会阻碍改革的推进与深化, 使其无法改变当今的现实状况。改革仅仅是趋于形式, 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不能真正的为解决现实问题而服务, 进而影响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 行政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的执法的规范化程度不高

为确保改革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及改革进程的顺利推进, 强化执法的规范性势在必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行为占经济活动的比重日益上升, 政府需要处理许多原来需要法律及其他有关部门协助处理的事物, 这无疑加重了政府的负担, 也增加了行政综合管理的难度。鉴于市场的开放性的增强及经济活动的方式的日渐更新, 这就需要改革现今的行政综合管理体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 强化政府依法行政, 进而保障社会、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 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没有在改革行政综合管理的体制中得到切实的贯彻

社会的发展状况与行政综合管理体制的改革息息相关。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 而社会的发展又需要改革来完善。政府的角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转变。起初, 由原来的统治型政府逐步转变为管理型政府, 到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 又会转变为服务型的政府, 这不仅是行政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 而且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至此, 在改革行政综合管理体制时, 政府要切实地履行好其服务性的职能, 不能居高不下, 王者自居, 意图统治所有人。在做好服务型政府角色转变的过程中, 应当竭力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 使得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得到真正的贯彻, 而不仅仅是口号。

二、我国行政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的可行性措施

(一) 注重完善行政综合管理的各个要素建设

行政综合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否与改革的实效密切相关。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构建一个强有力的决策系统, 正确无误的决策是成功的关键, 同时改革的现实意义的取得也有赖于正确的改革方向的确定。对此, 为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构建一个科学、强有力的决策系统的首要环节是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而且健全、及时地反馈系统也有助于改革的顺利推行。只有准确、及时地给决策者反馈信息, 才能保障决策者做出决策的正确率。任何一项行之有效的改革都离不开完善的监督机制。没有监督, 改革将寸步难行。只有健全的监督机制才能保障每一项改革措施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同时完善的监督机制有利于正确的导向的深入弘扬, 做到奖罚分明, 最终引领发展。

(二) 增强行政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的规范性

所谓规范化的管理即在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规范改革的内容, 而且要强化改革的理念及增大改革的执法力度, 从而保障行政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政企分开, 转变政府职能是规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至此, 政府要远离经济利益的划分, 不从事规范经济活动的行为。同时为保证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 加快市场性建设, 增加改革的动力, 引进竞争机制, 构建系统化的生产、销售机制迫在眉睫。

(三) 提高行政综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与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密切相关。高素质的管理团队是高效改革的前提、基础, 是改革创新的源泉。在人才建设中, 要保证有一套优良的引进人才的管理机制, 要任人唯贤, 择优录取。

总之, 新世纪、新阶段, 我国的行政综合管理体制还有诸多问题等着去解决, 为了保证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改革行政综合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龙兴海.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及其调整[J].文史博览 (理论) .2008 (12) .

[2]韦付萍.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 (34) .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思考 第7篇

一、我国现行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服务行业, 在我国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 运输市场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这对我国运输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而我国现行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运输市场的发展, 已无法适应当今的交通运输市场发展现状, 主要体现的问题有:

(一) 管理体制不顺。

我国现行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中, 有职责交叉且重复的情况。交通运输管理职能应归属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但我国目前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中, 除了交通运输部门外, 还有公安交警负责汽车行驶和驾驶员的管理, 国家发改委负责汽车生产目录管理, 中央军委负责航空空域管理等。且各层级的管理职能各不相同, 在国家层面基本实现了综合运输职能统一, 但省及以下的交通管理部门的职能仍然未能统一, 比如铁路属于发改委, 航空等又是隶属于中央机构管理的, 城市道路属于住建部门等, 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相对较弱, 这导致了在具体管理和规划中, 各部门和机构之间难以达到统一协调行动, 有重复管理、重复建设, 或相关管理和建设有脱节的现象。

(二) 交通运输有关重点领域管理体制不完全适应市场形势发展。

我国的铁路运输市场化改革不彻底, 竞争机制仍未建立;现行的公路管理体制又因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而带来了众多管理问题, 使得公路网不能有效的发挥其功能, 同时公路的路产、路权的归属模糊, 侵占和损坏公路的现象普遍发生。

(三) 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

交通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 是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而我国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管理体制和方式相对落后, 导致在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过程中,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相互竞争, 形成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重复浪费, 而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又有不足。在区域上, 形成了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不平衡;在行业间, 形成公路铁路之间, 航空与水运之间, 公路与水运之间等等的不平衡, 难以形成效益最大化, 造成了资源浪费。

(四) 交通运输投资体制滞后。

从交通运输的本质上来看, 交通运输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和先导性, 交通运输投资的规模和结构都需要考虑到这种基础性和先导性。由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额巨大, 收益期长, 效益较低, 社会资本进入意愿不高。当前对于交通运输业, 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仍然是各级人民政府, 由于政府资金有限, 基础设施投资速度总是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 交通基础设施落后, 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特别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财政越困难, 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越少, 基础设施越是落后, 越是制约了经济发展, 形成恶性循环。

二、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措施

在对于我国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时, 必须严格按照党的纲领来进行制度改革, 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 针对现在交通运输发展的形势, 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一)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机构职能。

现行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中, 交通运输管理职能分布在不同的主管部门内, 出现管理职能重复和交叉的现象, 应加快全国综合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职能改革,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职能。首先, 需要明确国务院各个部门之间对交通运输管理方面的管理职能, 要将分散在其他部门的交通运输管理职能统一划归到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 比如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综合运输规划、车辆目录管理职能, 公安交警的车辆和驾驶员的管理职能, 等等;其次, 要对交通运输部门进行内部深化改革, 加强相应的管理措施, 推进建设规划、政策法规以及标准规范的统一管理, 推进部门内部综合统一的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行政执法的落实;再次, 进一步加快对省、市和县的交通运输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目前, 虽然中央部门初步建立了综合交通运输管理职能, 但省及以下交通运输综合管理职能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 尽快统一铁路、航空等管理职能, 以做好规范、统一、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工作。

(二) 统筹规划各种运输方式平衡发展。

交通运输行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产业, 影响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对于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需要综合规划。各种运输方式全面协调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要统筹规划航空、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航道和管道的建设、运输方式之间的平衡发展, 形成几种运输方式之间互相竞争、相互补充的发展关系。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加快发展, 对于经济发展和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有着重要作用。要统筹私家车、公共交通工具之间的协调发展, 引导人们出行首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习惯。在建设和发展综合交通枢纽上, 要合理科学的规划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 减少群众换乘的麻烦, 使得群众愿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以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功能。通过出台行政和经济上的政策, 引导人们采用有利于社会交通顺畅的出行和运输方式出行, 促进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

(三) 完善交通运输政策和法规体系。

在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 适当的借鉴其他国家在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上的做法, 建立健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政策和法规体制。由于我国铁路、民航和城市公共交通等重要交通运输行业并入交通运输系统时间不长, 各项政策和法规还没有系统统一的对接, 各方面还存在不完善不衔接的地方。国家要设立一个专门的研究综合交通运输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机构, 统一研究制定一个交通运输系统的“宪法”, 加强对交通运输系统内各行业机构法律法规的制定的统一规划和指导, 以形成一个统一高效的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体系。各行业机构根据“宪法”研究制定各行业的法律法规, 以细化各项操作规程, 做到有法可依。基层交通主管部门还应对公路运输行政执法、公路路政执法和水运执法等执法机构进行整合, 精简执法人员数量, 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采取科技、联合等手段执法, 形成一个统一高效的综合执法机构, 加强对交通运输系统违法行为的监管, 做到违法必究。通过不断完善我国的交通运输政策, 为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打好基础, 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 进一步拓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集渠道。

地方政府要将中央转移支付交通资金、交通建设和经营税收地方所得部分返还等资金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应在每年的土地出让金毛收入、一般预算提取的财政资金中按一定比例提取, 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 努力拓展其他资金渠道, 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将拟建道路、机场、港口等周边土地储备起来, 将土地置换给投资财团, 以投资财团的融资能力, 筹措建设资金。采取PPP模式筹措建设资金。政府与社会投资法人成立合资公司, 共同融资建设, 筹措建设资金等。

三、结束语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统一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强的促进和推进作用。但是, 在全国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情况下, 我国交通运输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 仍然跟不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 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 特别是行业管理体制和手段的落后状况, 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 加快全国性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改革显得尤为迫切。本文提出了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建议, 希望能够对促进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有一定作用。

摘要: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对交通运输生产效率、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科学先进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 提出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庭院葡萄综合管理技术 第8篇

1 综合管理

采用“四控三促”的综合管理方针。“控”的主要措施:深锄、浅刨、弯、别、掐、打、顺, 降低枝蔓角度, 控水控肥, 摘除老叶片等。“促”的主要措施:浇水、施肥、划锄、晒垡、抬高枝蔓角度, 排涝, 保留老叶片, 扒除老树皮, 开“天窗”, 下架, 培土、防寒等。“控”和“促”是一对相互渗透又相互影响的管理措施, 有些措施需要控促结合[1]。一控:4月5—20日, 清明至谷雨, 葡萄萌发, 地温低而不稳, 实行晚浇水、多划锄、晚上架、弯骨架4项工序, 其中:晚浇水、晚上架、弯骨架含有控的因素。一促:4月20日至5月5日, 花前促, 浇1次大水, 施1次速效肥, 浅锄, 抬高枝蔓角度。二控:5月5日至5月30日, 花期控, 控制水肥, 降低枝蔓角度, 改善光照条件, 适时打头、掐须、别条、深锄等7项措施。二促:6月前后, 花后浇1次大水, 施1次速效肥, 划锄。对于负载量大的枝蔓, 抬高角度、开“天窗”、扒除老树皮等6项工序。三控:7月到8月中旬, 控制肥水, 勤划锄, 注意排涝。四促:10月中旬到12月中旬, 不打老叶, 深施基肥, 浇果后中水和封冻大水, 晒垡, 秋季修剪, 下架, 培土防寒等。五控:8月中旬到10月, 控制肥水, 摘除老叶, 勤划锄 (表1) 。

2 生长前期管理

2.1 花前前期管理

4月20日以前, 气温和地温低而不稳, 以控为主, 宜采取不施水肥、多缓放、勤划锄、弯主干、备上架、喷石硫合剂等措施。

2.2 花前后期管理

4月20日至5月5日前后, 气温和地温低而不稳, 主导措施以促为主。主要矛盾:低温。主要措施:浇1次大水, 施1次速效肥, 勤浅锄等。根据土壤墒情确定浇水时间。浇水量:冬季雨雪多, 地面湿度大, 不需要补充土壤水分。随着气温升高, 葡萄根系生长趋于正常, 土壤呈干旱或半干旱状态, 可在4月20日以后, 浇1次花前大水, 但宜晚不宜早, 过早地温低, 葡萄生长慢, 土壤易返碱, 湿年晚浇水, 旱年早浇水, 浇透水, 不浇小水, 不浇勤水, 以免造成土壤阴湿冷硬和板结、碱化, 要达到地面见干不见湿, 干燥、疏松、透气、不板结, 不宜在春季深施基肥, 葡萄生长初期, 一般不表现缺肥, 结合浇水施入氮肥, 以尿素为例, 一般株施0.1~1.0 kg。多缓放, 经过严冬, 枝蔓多有不同程度的伤冻, 但冬季温度偏低, 温差较大, 则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伤冻。如:发芽晚, 发芽不整齐, 有的枝蔓发芽, 有的枝蔓枯死, 有的枝蔓长势衰弱, 色淡, 叶片小, 变形, 花序小而稀, 花芽分化差, 成花率低, 有一部分花芽分化不出花序, 展叶节奏慢。暖年, 一般枝蔓没有伤冻, 宜早上架;冷年, 一般枝蔓表现伤冻, 浅层根系多有坏死, 发芽偏晚, 不整齐, 一晚上架, 一般4月20日以后上架, 剪去冻死部分, 诱发新梢, 减少光秃带, 减少盲节。如低温持续时间长, 也可采取缓放的措施, 有利于枝蔓复苏。温度突然升高, 枝蔓生命活动突然加快, 易造成回芽、盲芽, 通过缓放、捂盖、保温, 逐渐复苏, 达到发芽整齐、均匀, 特别是前部和后部均匀发芽。而发芽过快, 则证明温度偏高, 地上、地下部分生长比例失调, 地下浅层根系由于冻伤, 一部分根系枯死, 如果出芽快, 生理活动过旺, 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和水分, 易造成闷芽[2,3]。在上架时, 对光秃带、徒长带采取弯的措施, 造成局部极性优势, 诱发新梢。

2.3 庭院葡萄花期管理

进入5月后, 控制枝蔓徒长, 5月10日左右, 葡萄即陆续开花, 要求不浇水或少浇水, 深划锄, 少施或不施化肥, 降低枝蔓角度, 以改善光照条件, 适时别、掐、打、顺, 结合上架, 进行春季复剪。复剪时间注意不宜过早或过晚, 过早不易分辨出枝蔓质量, 过晚易形成伤流, 5月葡萄第1个生长高峰期, 对枝蔓进行调整, 把受冻、坏死、枯死、过长、漏剪、多余的枝蔓一并剪除, 合理地利用空间, 花前、花后适时适量浇水施肥, 有利于花期生长需要, 但过量的补充水分, 不利于花期生长发育。深锄地, 适量追施速效肥, 花前喷施1%防落素。

2.4 庭院葡萄花后管理

进入6月, 葡萄浆果迅速膨大, 需要大量营养, 采取浇1次大水, 施1次化肥, 开“天窗”, 扒除老树皮, 对于负载量大的枝蔓, 抬高角度, 保春条, 保叶片, 喷施1遍0.2~0.3°Bé石硫合剂, 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4]。

3 生长中期管理

3.1 庭院葡萄生长中前期管理

7—8月是庭院葡萄旺盛生长时期, 也是高温多雨, 自然灾害频繁, 病虫危害严重的时期, 浆果迅速膨胀, 要促进生长发育, 提高当年产量, 做好灾害性天气防御和肥水管理。主导措施为控, 主要控制徒长, 宜采取的措施是不浇水、少浇水、巧浇水, 不施化肥, 勤划锄, 注意排涝, 摘心, 每隔15 d左右喷施1遍等量式或倍量式波尔多液。

3.2庭院葡萄生长中后期管理

8—10月是庭院葡萄旺盛生长后期, 也是高温多雨季节的后期, 自然灾害十分频繁, 病虫危害严重, 要控制好生长发育速度和产量, 保证高产稳产, 主导措施为控, 主要矛盾是徒长, 宜采取不浇水或少浇水、巧浇水的措施, 不施化肥, 勤划锄, 注意排涝、摘心。采收后浅刨地, 摘除老叶, 促使枝蔓充分成熟, 冬芽充实饱满[5,6]。

4后期管理

1 0—12月, 是庭院葡萄生长后期, 气温逐渐下降, 主导措施是“促”, 主要矛盾复壮, 浇1次果后中水和1次封冻大水, 深施基肥, 清除病残枯死枝条和落叶, 深挖、晒垡、下架、秋剪, 喷施5°Bé石硫合剂, 培土防寒等。

1 0 月浇1次果中水, 12月1 0日左右浇1次封冻大水, 2次浇水间隔期间如果遇到持续干旱或大风干旱, 11月可补浇1次小水。一般情况下, 晚秋要求土壤水分不要过大, 水分过大易造成枝蔓后期贪青, 冬芽生长不饱满, 停止生长晚。

参考文献

[1]程远斌.庭院葡萄栽培与管理技术[J].绿色科技, 2011 (3) :62-63.

[2]李文莉.庭院葡萄栽培综合管理技术[J].安徽林业科技, 2011 (2) :76-77.

[3]袁培业.庭院葡萄棚架栽培管理技术[J].落叶果树, 2012 (1) :55-57.

[4]钱锦梅.庭院葡萄栽培管理技术[J].吐鲁番科技, 2003 (1) :15-16.

[5]许海云, 白二怀.庭院葡萄管理技术[J].河北林业, 2010 (2) :30-31.

浅析海洋综合管理问题 第9篇

海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 涵盖内容广泛, 包括海洋管理理论、海洋管理体制、立法与执法管理、海洋政策和决策、海洋功能区划与规划、海洋资源管理以及环境管理等。海洋管理理论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美国, 1972年美国颁布《海岸带管理法》, 标志着海岸带综合管理正式成为国家实践。1993年《世界海岸大会宣言》指出, “海岸带综合管理已被确定为解决海岸区域环境丧失、水质下降、水文循环变化、沿岸资源枯竭和海平面上升等的对策及有效方法, 以及沿海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在阿姆斯特朗和赖纳合作完成的《美国海洋管理》一书中, 海洋管理被定义为“把某一特定空间内的资源、海况以及人类活动加以统筹考虑。”

1.1 海洋综合管理的概念

海洋管理有行业管理、局部管理和综合管理之分, 前两者是指对海洋的某一局部区域或某一行业资源开发利用实施的具体的管理活动, 而海洋综合管理是指海洋综合管理机构对其所管辖的海洋的资源和环境等进行全面统筹协调的管理活动。海洋综合管理不是对海洋的某一局部区域或某一方面的管理, 而是立足海洋的整体和长远利益, 对海洋进行统筹协调的管理。海洋综合管理的目标集中于海洋整体的系统功效和持续发展, 这是局部或行业管理难以达到的。

1.2 海洋综合管理的基本内容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实践, 目前海洋综合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海洋权益、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等方面。就海洋权益来说, 管理的目标是维护国家对所管辖海域的主权和权利, 防止外来力量的侵犯、侵占、损害和破坏;海洋资源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海洋功能区划和开发规划, 规范海岸带、海岛、领海、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的开发利用, 以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 使海洋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海洋环境管理的目标是改善海洋环境和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控制陆源、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海上船舶和海洋倾废等污染源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以及开发利用活动对海洋环境的有害影响, 防止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遭受人类活动的损害。

1.3 海洋综合管理的手段

海洋综合管理主要有3种手段, 即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在法律方面, 要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方面的立法, 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提供法律依据。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法律的授权和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 在海洋管理中采取行政行为, 海洋管理机构应协调好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产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种活动, 可以采取必要的行政干预措施, 以确保海洋及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使各海洋产业及其开发利用活动不仅符合地方和部门的当前利益, 而且符合国家的发展目标、环境保护目标和长远利益。经济手段是指运用经济措施管理海洋, 经济措施分为奖励性、限制性和制裁性3种, 如, 为促进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 国家可采取一些经济优惠措施进行扶持。

2 我国海洋管理的现状

2.1 分级管理的行政体制

目前我国实行分级管理海洋的行政体制。地方管理机构有3种模式:①海洋与渔业结合, 如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②海洋与土地和地矿结合, 如河北、天津和广西;③专职海洋行政管理机构, 地方与国家合并, 如上海。除了海洋行政管理部门以外, 其他涉海行业部门也具有管理本行业开发利用海洋活动的职能, 如渔业、交通、矿产和旅游等。

2.2 海洋管理立法

我国的海洋管理立法已初具规模, 维护海洋权益的法律有《领海及毗连区法》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海洋资源开发管理方面的法律和法规有《海域使用管理法》和《开采海洋石油管理条例》等, 此外还有专项法律和法规, 如《渔业法》《矿产资源法》《旅游管理条例》和《盐业管理条例》等;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法规有《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止海洋工程污染海洋环境条例》《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海洋倾废管理条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

2.3 海洋执法

我国的海洋执法机构主要有中国海监、中国港监、中国渔政、海关、海军、边防和环保部门, 分别履行相应的职责。海洋监察执法已经形成了国家和地方相结合的执法体系。

2.4 海洋功能区划

海洋功能区划是海洋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 我国的海洋功能区划分为国家、省、市和县4级区划体系。海洋功能区划也与海洋管理有关, 国家海洋局制定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沿海各地方政府也都编制了自己的海洋功能区划, 它们对各种海域的用途进行规范, 既涉及海洋资源的开发, 也涉及海洋环境的保护。海洋功能区划是海洋开发、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的依据, 是进行海洋综合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

3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海洋综合管理影响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以下简称《公约》) 的产生标志着新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确立以及人类和平利用海洋和全面管理海洋新时代的到来。《公约》第一次明确规定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 扩大了沿海国家的管辖海域, 使35.8%的海域为沿海国家所管辖。《公约》规定沿海国有权划定不超过12海里的领海并在该区域内享有主权, 规定沿海国有权设立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4海里的毗连区。国际海底区域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 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 由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进行管理, 由所有国家包括沿海国和内陆国分享利益, 从而打破了少数海洋大国对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的垄断。

海洋蕴藏着巨大的资源和财富, 《公约》所确立的规则实质上是对海洋归属和管辖重新进行的一次调整, 是海洋资源和权益的一次再分配。沿海国有权宣布12海里领海、24海里毗连区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群岛国可以实行群岛制度等, 这也就意味着它们将获得更多的海洋资源和实际利益。《公约》的产生有重大意义, 促进了开发海洋和管理海洋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3.1 《公约》关于海洋综合管理的规定

《公约》序言提出海洋综合管理的目标:“各缔约国意识到各海洋区域的种种问题都是彼此密切相关的, 有必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虑”, “认识到需要通过本公约, 在妥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的情形下, 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 以便利国际交通和促进海洋的和平用途, 海洋资源的公平而有效的利用, 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以及研究、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各缔约国有必要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海洋区域的种种问题, 这是对各缔约国进行海洋综合管理的基本要求, 各缔约国不能仅仅考虑海洋资源的开发问题, 还要考虑海洋环境的保护问题, 并需要对其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海洋资源的公平利用”意味着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方面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利益以及沿海国和内陆国的利益, 也包括沿海国国内各种利益的平衡;“海洋资源的有效利用”意味着各缔约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达到最佳效果, 要贯彻可持续发展, 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也要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并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养护。要达到这些目标, 就需要对海洋进行综合管理, 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统筹协调, 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利用, 而不能将这些有联系的方面分割开来, 各自为政, 顾此失彼。

实际上, 海洋综合管理的目标就是使海洋的开发利用与海洋环境的保护协调发展。《公约》第一九二条规定各国有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义务, 第一九三条重申各国对开发其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并将它与“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职责”联系起来。将开发自然资源与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结合起来, 这本身就是海洋综合管理的要求。

在海洋环境的综合管理方面, 《公约》第一九四条第2款规定, 各国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确保在其管辖或控制下的活动的进行不致使其他国家及其环境遭受污染的损害, 并确保在其管辖或控制范围内的事件或活动所造成的污染不致扩大到其按照本公约行使主权权利的区域之外。该规定将全球海洋环境视为一个整体, 并从海洋环境综合管理的角度对各国的行为和活动提出了要求, 即一国的海洋活动不得给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污染, 也不得将污染扩大到其行使主权权利的区域之外 (如公海) 。

不仅如此, 《公约》还对各种污染源进行综合考虑并规定综合管理措施, 不是仅仅要求各国防治来自海洋的污染, 还对陆源污染进行了规定。海陆环境是一个整体, 如果陆地环境恶化, 通过河流和大气向海洋及其上空排放大量污染物, 那么海洋环境必定会受到影响。因此, 在保护海洋环境时必须防止来自陆地的污染物及其对海洋的污染, 各国必须采取综合管理措施, 既要防治来自海上的污染也要防治来自陆地的污染, 《公约》第一九四条第3款对此作了具体规定。海洋环境的污染可能来自陆地和大气, 也可能来自船只, 还可能来自用于勘探或开发海床和底土自然资源的设施和装置, 各国对这些不同来源的污染的管理应进行统筹安排, 实施综合管理和防治。

为防止、减少和控制海洋环境污染, 各国应该对各种来源 (陆地来源、海底活动、倾倒、船只、大气层等) 的污染采取综合管理措施, 并且需要在防治海洋环境污染方面进行合作。各国管辖的海域环境是有联系的, 一国沿海的环境遭受破坏会对其他海域产生影响, 因此一国不能孤立地看待自己管辖海域的环境问题, 而应该将整个海洋视为一体, 与其他国家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 协调各国的海洋环境政策。各国可以通过国际组织或外交会议采取行动, 制定全球性或区域性的规则、标准和办法。

3.2 《公约》对各国海洋综合管理的影响

自《公约》签署以来, 联合国对国际海洋事务越来越重视。为有效管理海洋事务以及协调和解决各国的海洋纠纷, 联合国成立国际海底管理局、国际海洋法法庭和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等专门机构。1993年第四十八届联合国大会的决议敦促沿海国把海洋综合管理列入国家发展议程;199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执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养护和管理跨界鱼类种群和高度洄游鱼类种群的规定的协议》, 联合国粮农组织通过《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为实现《公约》的目标, 许多沿海国家加强了海洋综合管理,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 重新确立海洋发展目标, 调整国家海洋政策。美国国会制定的21世纪海洋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推动渔业和其他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维护国家安全和海上自由, 永久保护海洋;日本提出以公海为主开发渔业资源、保护近海生物资源、大力开发海洋能、建设海上复合式生活空间、海岸海域综合利用和有效防止海洋污染的政策;法国提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必须有利于推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澳大利亚政府专门发布《澳大利亚海洋政策》, 对可持续利用海洋、海洋综合规划与管理、海洋产业、海洋科学与技术以及主要行动5个部分作了规定。

其次, 设立新的海洋管理机构。美国成立了负责制定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海洋委员会, 菲律宾、印度、澳大利亚和巴西等沿海国家相继提升海洋管理机构层次, 这些机构呈现出由分散管理趋向集中管理的特点。

第三, 加强海洋管理立法。美国在实施《海岸带管理法》之后, 相继修订了《大陆架土地法》和《海洋保护、研究和自然保护区法》, 制定《国家环境政策法》《国家海洋污染规划法》《深水港法》和《渔业保护和管理法》等9部法律;韩国海洋管理方面的立法包括《海洋开发基本法》《沿岸管理法》和《共有水面管理法》等;日本制定《海岸法》《共有水面填埋法》《港湾法》和《沙砾开采法》等法律;法国制定《海岸带整治、保护及开发法》和《海岸公物法》等法律;澳大利亚联邦和各州颁布《海洋和水下土地法》《澳大利亚海洋法》《海岸带管理法》和《海洋保护法》等海洋法律和规范;加拿大颁布《加拿大海洋法》《加拿大环境评估法》《渔业法》和《海运法》等法律;俄罗斯制定《管理海域及其资源的制度》和《大陆架法》等法律;比利时制定《大陆架勘探与开发法》等法律;英国制定《海岸保护法》等法律;荷兰制定《海上污染法》和《大陆架采矿法》;新西兰制定《资源管理法》《渔业法》和《自然保护区法》;挪威制定《在大陆架的海底和下部地层勘探开发王国法令》;马来西亚制定《海洋石油开采法》。

最后, 加强规划和区划, 制定海洋管理行动计划。美国、荷兰、斯里兰卡和菲律宾等国制定了海洋开发管理规划, 墨西哥、法国、韩国和泰国制定中短期海洋管理实施计划。1999年6月日本制定《海洋开发推进计划》, 1995年澳大利亚实施《联邦海岸带行动计划》。此外, 美国、荷兰和澳大利亚还对海岸带进行功能区划管理。海岸带的管理涉及海岸陆地和近海的统一和协调管理以及海岸带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统一和协调管理等方面, 为实施综合管理, 有必要对海岸带和海洋进行功能区划。在编制功能区划时, 需要对各种海域的特点、自然条件、资源以及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平衡, 协调各种海域的关系, 对其功能进行合理定位, 各种功能区的确定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海洋功能区划将为海洋综合管理提供法律、政策和科学依据。

4 我国对海洋的综合管理

《公约》为我国开发和利用海洋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公约》规定公海不包括国家领海和专属经济区, 从而缩小了公海的范围, 扩大了沿海国家和地区管辖的海域范围。我国领海和内海面积为38万km2, 我国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域面积大约为300万km2;我国在享有《公约》规定的权利的同时, 也要履行《公约》所规定的义务, 如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等。

为切实履行《公约》和实现对海洋的综合管理, 我国需要确立海洋管理的目标, 制定海洋管理的目标是有效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促进海洋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所必不可少的。我国的海洋管理应该实现如下目标:依据国际海洋法, 维护管辖海域的主权权利;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 协调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严格控制海洋开发利用对海洋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维护海洋的自然平衡与生态平衡。

《公约》生效后, 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保护海洋环境和协调资源开发。我国沿海自北到南已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另外各部门在开发利用海洋及其资源时往往较多地考虑本部门和本行业的利益, 有的甚至不惜浪费资源或损害其他部门的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

目前我国制定的海洋开发、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绝大部分是专项性的, 缺乏实施海洋综合管理的法律法规, 我国亟须制定海洋资源开发保护法和海岸带管理法等法律。《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域使用管理法》的相继实施, 为海洋环境和海域使用的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从沿海省份来看, 还存在一些制约法律实施的因素, 如, 海域管理界限不清, 涉海部门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 省县两级海域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刚刚起步, 海洋污染事故查处权力分散, 陆源污染物排海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和近岸海域污染加重等。

在编制海洋功能区划时会涉及海洋综合管理问题, 下面以浙江省各级海洋功能区划为例进行说明。《台州市海洋功能区划》第24条第7款指出, “海洋开发涉及港口、航运、水利、渔业、旅游、环保、农业和盐业等多个行业和部门”, 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或各自为政, 缺乏有效的综合管理, 导致时常出现多头管理和无序开发的现象以及各行业之间的用海矛盾, 海洋环境污染难以有效控制;该款还规定, 台州市海洋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管辖海域内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综合行政管理权利, 海洋行政管理部门应在海洋功能区划的基础上, 协调各涉海部门, 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的手段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给予宏观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三门县海洋功能区划》第1条要求从海洋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 综合平衡有关部门和行业在开发利用海洋中的关系, 协调解决各部门和各行业间的用海矛盾, 保证重点涉海项目的顺利实施, 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实际上是提出了海洋综合管理的要求;第10条指出, 三门县目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但资源开发利用大多以沿海各乡镇和各行业部门组织进行, 部分沿海乡镇过度、无序开发海洋资源以及非法用海的现象相对较严重, 影响了海域的综合开发效益, 难以适应当前三门县海洋综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 因而海洋管理体系有待加强;第29条要求“加强综合协调管理, 保证海洋功能区划顺利实施”。

然而,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和《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都没有明确提出海洋综合管理问题。实际上, 海洋功能区划与海洋综合管理之间有密切联系, 海洋功能区划是对海洋进行综合管理的手段之一, 海洋功能区划有利于海洋综合管理目标的实现。

摘要:海洋综合管理不是对海洋的某一局部区域或某一方面的管理, 而是立足海洋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对海洋进行统筹协调的管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出海洋综合管理的目标, 其对各国的海洋管理产生了很大影响。为切实实现对海洋的综合管理, 我国需要协调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严格控制海洋开发利用对海洋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维护海洋的自然平衡与生态平衡。

校园网络的综合管理 第10篇

关键词:校园 网络 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03-0041-01

当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怎样追踪责任人?当发生网络拥塞时,如何定位网络中的瓶颈?如何确定网络资源不足还是异常流量造成的?如何定位造成异常流量的主机?对于大量的网络接入终端,怎样防止IP 地址的滥用、盗用和地址冲突?对于有偿网络资源的访问,如何计费?如何做到欠费自动停机?对于大量的网络设备,怎样做到实时监控和自动故障报警?

对于任何学校,这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学校也不例外,我们在几年时间内,建设完善了集网络管理、运行监控、流量计费、流量分析、用户管理、地址管理、访问控制、服务质量控制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

1 网络管理

网络中心对于网元的管理最开始主要依靠设备厂家提供的网络管理系统,包括华为的Quidview 和Cisco 的Works 2000。但是这些系统只能发挥非常有限的功能而我们自主开发的基于地址转发表的链路层拓扑发现满足了对拓扑管理的需求,不仅可以发现网络上的路由器、交换机等. 可网管设备,而且具有发现主机、集线器和非网管交换机等哑设备的特点。

2 网络设备运行监控

通过拓扑图可以查看网络的链路状态,通过通用的设备面板生成技术可以直观设备运行状态。对于发生的网络故障可以实时报警,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形式快速通知网管员。网络故障包括:电源故障、设备温度、端口状态变化、链路通断、流量跳变等。

3 在线流量监控和协议分析

实时监控所有在线用户,了解其免费流量/ 收费流量构成和访问目标,可以根据情况强制其下网。采集出口的全部入/出流量或单台主机的流量,通过协议分析了解流量的构成。对于异常流量进行监测,自动隔离产生异常流量的主机,特别是C E R N E T 规定的国际流入量超标的主机,可以自动关闭,次日凌晨自动放开。记录各个用户的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产生的流量和访问目标,为以后的安全事件责任追踪提供依据. 通过交换机的流量镜像端口(或者分光器),将出口流量镜像到服务器,通过流量分析,根据设置的访问控制策略、计费策略完成访问控制和计费。通过对TCP 三次握手的控制,实现TCP 流的阻断或重定向。这种方式不改变网络的拓扑结构、不改变用户的上网模式,控制和计费策略对用户是透明的,不会造成单点故障,也不影响网络的出口性能。目前系统能够线速处理1G 的网络流量。

4 用户管理与网络计费

网络计费采取预交费模式,提供包月、计时、计流量等多种计费策略,国际流量可以单独计费。对于欠费的用户可以自动关闭对收费资源的访问。用户管理模块提供开户、修改密码、维护用户信息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自助Web 界面实现修改密码、费用状况查询、访问记录查询,以及反馈上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地址管理

通过控制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网关设备上的ARP 表,实现IP 地址和硬件M A C 地址的绑定,地址管理模块提供IP 地址、MAC 地址和用户主机信息的录入和维护,可以提供禁用或开通用户主机的网络的访问。目前可以支持Cisco 和华为的设备。

6 访问控制

源访问控制可以控制内部主机对外部网络的访问,控制策略包括认证访问、收费认证访问、不受控、拒绝、国际、国内访问。目标访问控制可以允许或拒绝对目标的访问。可以自动利用CERNET 的国内路由表来区分国内/ 国际流量。对于受控网络资源的访问可以自动重定向到认证界面,通过身份认证后才允许访问。这种重定向是通过劫持TCP 的三次握手过程实现的。

7 服务质量控制

随着网络应用的丰富,对带宽的需求是没有止境的。特别是P2P 应用基本上是有多少带宽就占用多少,因此无论出口带宽有多大,都会被耗尽.。我们学校只有到C E R N E T 的一个千兆出口,2 4 小时都是100% 的利用率,实际上早已成为瓶颈。通过系统的流量采集和流量分析功能可以很容易地确定流量的构成,从而发现90% 以上的流量都是未知流量,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大多数都是P2P 流量。

我们学校学生数量为8000左右,目前能上网的计算机大概总数在7000左右,这些计算机由于使用互联网全局IP 地址,是直接暴露在互联网上的对等连接。根据P2P 应用文件交换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原则,在文件下载的同时,也为别人提供下载服务,这种情况对于直接使用互联网全局IP 地址的教育网尤为严重。从系统在出口上的流量检测可以看出,出的流量比入的流量还要大,这对于不具备大量信息资源的区域网络是不正常的。这些占用宝贵出口带宽资源的文件交换流量主要是什么内容呢?从调查分析来看,主要是电影、音乐和少部分软件等。这些流量已经严重影响了传统的Internet访问,有必要采取措施保证正常应用的服务质量。

而保证QOS,实现区分服务的关键,是对流量的识别和分类。在新的网络应用层出不穷、P2P 应用可以随意设置服务端口的情况下,对于流量的识别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们采取比较简单也非常有效的原则,就是“保证已知,限制未知”原则。对未知流量进行带宽限制,而不是封掉,并且是在充分利用带宽的前提下使用该原则,因此不会造成某些应用的中断。

带宽控制是通过流量监管实现的,流量监管是基于流量的速率限制,系统可以监督某一流量的速率,如果流量超出指定的规格,就采用相应的措施,如丢弃那些超出规格的报文或重新设置它们的优先级。流量监管的一个实例是承诺访问速率C A R 。C A R 广泛地用于监管进入网络设备的网络流量,它依据对流量不同的评估结果,实施预先设定好的监管动作。

实现档案综合管理中的优化管理 第11篇

关键词:综合管理,优点,档案

1 在档案管理中实行综合管理的优点

1.1 实行综合管理, 有利于档案信息的综合开发利用

建立综合性档案室, 可以储存人事、文书、会计、科技、声像等多门类的档案。它们真实地记录了整个组织中各种活动的完成和发展轨迹。由于这些各种不同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是组织在行使其职能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 因而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 既有内涵的互相渗透, 又有外延的互相穿插,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科技档案中有文书档案的内容, 文书档案中又有涉及到会计档案和人事档案的内容, 这些档案的内容有的写在纸上, 有的记录在磁带上, 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因此, 只有实行综合管理, 才能有效地驾驭这些档案信息, 才能把准确握本部门业务工作上纵横交错的联系, 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综合性功能和整体优势, 以满足各方面的利用需求。

1.2 实行综合管理为丰富室藏、发展档案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室藏是档案室业务建设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如果室藏寥寥, 档案的科学管理、编研和开发利用等就无从谈起, 档案室也就名存实亡了。组织内部的档案工作作为职能管理的一部分, 它同时又是社会和国家档案管理的组成部分。各组织或事业单位、或高校内保存的档案, 是各级各类档案馆馆藏的主要来源。换句话说, 如果没有基层的档案室的基础性工作作保障, 整个档案工作就注定是不完整的。而作为档案工作全局中一分子的基层的档案而言, 它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作为原始凭证为组织、单位的管理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又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与发展状况。对组织、企业单位的档案实行综合管理, 不仅可以对本单位形成的所有档案制定统一的制度, 规定统一的方法, 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 还可以使档案室的室藏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完善, 并促使档案管理逐步趋向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 从而为社会提供日益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 推动整个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实行综合管理, 有利于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实践证明, 要实行档案综合管理, 并使之取得实效, 就必须设置独立的综合档案室, 赋予它在平行于其它有关部门的管理职能。它有权力凭借组织、单位的名义下发文件、召开会议、制定从文件材料的形成、传递、收集、整理分类到立卷、归档、保管、统计等一系列具体的相关制度和办法, 有责任对整个组织内的档案管理进行有效的整体管理和监督检查, 从而使档案工作由分散粗放管理向统一科学管理转变, 使全院档案管理逐步步入向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

1.4 实行综合管理, 有利于档案数字化系统建设

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迫切要求档案馆数字化。目前, 国内的档案数字化系统从总体上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数字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 而要最终完成这一步的关键, 在于数据库建设。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 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建设好数据库离不开领导的重视, 方方面面统一的认识, 以及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的协同配合。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切实推进档案综合管理, 进一步强化档案室与各部门之间的业务联系, 充分发挥好档案馆作为档案资源保管利用中心和档案信息发布中心的综合功能和整体优势, 努力建好档案数字化系统, 更好地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全面、准确、快捷的利用服务。面对新的形势, 我们必须与时俱进, 抓住机遇, 拓宽视野, 更新观念, 创新思维, 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发挥好档案综合管理的职能作用, 使档案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2 企业档案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工作缺乏制度化的管理程序

当前企业档案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档案收集不规范。在收集过程中, 制度形同虚设, 想交就交, 不想交就不交, 档案收集考核不明确;二是档案整理不规范。新档案人员不断进人, 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在立卷过程中有的没有按照卷内文件目录顺序进行排序组卷, 卷内目录与实际整理文件不相符, 卷内资料漏失现象比较普遍。

2.2 缺乏运用办公自动化对档案管理方法进行更新改造

目前, 一般档案管理都是采用一台微机一套软件的管理办法, 档案管理与提供利用远远适应不了档案网络化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手段的落后, 给档案工作带来消极后果, 主要是落后的档案管理技术跟不上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造成档案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部分领导缺乏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足够认识, 财力投人少;二是一些单位虽然购买了不少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 但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操作不熟练, 导致先进设备没有起到先进作用。

3 强化档案综合管理的措施

3.1 档案工作要有计划和目标

档案工作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 必须增强档案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 制定出有指导性的档案发展规则。为此, 领导干部要意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把档案工作提上工作日程, 研究及过问档案的具体工作, 要结合当今数码技术及网络发展的新趋势, 加大技术投入, 制定出既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又有合乎实际的工作计划。

3.2 加强档案基础工作, 按时完成上级部门的档案工作

在档案基础管理中, 要坚持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基础工作, 从领导机制到管理体系, 从规章制度到档案管理, 在组织上、制度上要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完整的管理办法, 为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3.3 加强培训力度, 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

素质, 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档案管理的质量,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管理制度方面, 认为:一是要明确档案管理负责人, 专职、兼职档案员的岗位职责, 形成覆盖企业的档案管理机制。二是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按照《企业档案管理标准》的要求, 依据《档案法》有关规定, 结合本企业实际编制各种规章制度, 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进行完善, 对档案的形成、收集、整理要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 加强对各个环节工作程序要做出明确规定。

3.4 搞好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促进档案资源的充分利用

运用高新科技对档案工作进行创新、改造, 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 是顺应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新趋势, 应大胆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进行创新:一要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扫描仪等数码技术对档案进行无纸化管理, 提高档案工作效率;二要借助系统本身的局域网络, 开发网上档案业务,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3.5“五个统一”

抓好组织建设, 完善管理制度, 做到“五个统一”抓好组织建设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一是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主要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档案管理领导小组, 协调各部门间的档案工作, 为档案工作的综合管理提供组织保障;二是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领导层办公室的议事日程年初有部署年底有总结平时有检查指导, 并接受上级和地方档案管理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三是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协调发展, 档案部门做到统一领导、统一制度, 统一规划计划, 统一检查指导和统一培训交流。

4 结论

档案管理工作是容易被忽视的组织工作, 但是它在工作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所以档案的综合管理是档案标准化、系统化的必要之举。档案综合管理的加强是对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基础资料、数据的整合和统一化管理, 只有建立高效、统一的档案管理和查询系统才能更好的发挥档案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鸿杰.论中国档案学的结构与功能一档案学概论评析[J].档案学通讯, 2002, 18.

[2]刘新安, 冯湘君, 崔杰.现代档案学理论发展的启迪[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4 (06) .

[3]濮德祥编著.档案学概论[M].合肥:合肥联合大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与化学教学下一篇:塑造“美丽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