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分析与控制

2024-05-12

质量分析与控制(精选12篇)

质量分析与控制 第1篇

一、电力系统电能质量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电力系统元件存在的非线性问题。

电力系统元件的非线性问题主要包括:发电机产生的谐波;变压器产生的谐波;直流输电产生的谐波。此外, 还有变电站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等因素对谐波的影响。其中, 直流输电是目前电力系统最大的谐波源。

2. 非线性负荷。

在工业和生活用电负载中, 非线性负载占很大比例, 这是电力系统谐波问题的主要来源。电弧炉 (包括交流电弧炉和直流电弧炉) 是主要的非线性负载, 它的谐波主要是由起弧的时延和电弧的严重非线性引起的。居民生活负荷中, 荧光灯的伏安特性是严重非线性的, 会引起较为严重的谐波电流, 其中3次谐波的含量最高。大功率整流或变频装置也会产生严重的谐波电流, 对电网造成严重污染, 同时也使功率因数降低。

3. 电力系统故障。

电力系统运行的各种故障也会造成电能质量问题, 如各种短路故障、自然灾害、人为误操作、电网故障时发电机及励磁系统工作状态的改变、故障保护装置中的电力电子设备的启动等都将造成各种电能质量问题。

衡量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由于所处立场不同, 关注电能质量的角度不同, 人们对电能质量的定义还未能达成完全的共识, 但是对其主要技术指标都有较为一致的认识。主要指标为国家技术监督局相继颁布的涉及电能质量六个方面的国家标准, 即: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供电电压允许波动和闪变, 供电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 公用电网谐波, 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以及供电频率允许偏差等的指标限制。

二、电能质量控制策略与技术

1. PID控制。

这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 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 易于在工程中实现。当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 或得不到精确的数学模型时, 应用PID控制技术最为方便。其缺点是:响应有超调, 对系统参数摄动和抗负载扰动能力较差。

2. 空间矢量控制。

空间矢量控制也是一种较为常规的控制方法。其原理是:将基于三相静止坐标系 (abc) 的交流量经过派克变换得到基于旋转坐标系 (dq) 的直流量从而实现解耦控制。常规的矢量控制方法一般采用DSP进行处理, 具有良好的稳态性能与暂态性能。也可采用简化算法以缩短实时运算时间。

3. 模糊逻辑控制。

知道被控对象精确的数学模型是使用经典控制理论的“频域法”和现代控制理论的“时域法”设计控制器的前提条件。模糊控制作为一种新的智能控制方法, 无需对系统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它通过模拟人的思维和语言中对模糊信息的表达和处理方式, 对系统特征进行模糊描述, 来降低获取系统动态和静态特征量付出的代价。

4. 非线性鲁棒控制。

超导储能装置 (SMES) 实际运行时会受到各种不确定性的影响, 因此可通过对SMES的确定性模型引入干扰, 得到非线性二阶鲁棒模型。对此非线性模型, 既可应用反馈线性化方法使之全局线性化, 再利用所有线性系统的控制规律进行控制, 也可直接采用鲁棒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器。

5. FACTS技术。

FACTS, 即基于电力电子控制技术的灵活交流输电, 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美国电力研究院 (EPRI) 提出的。它通过控制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来灵活控制系统潮流, 使输送容量更接近线路的热稳极限。采用FACTS技术的核心目的是加强交流输电系统的可控性和增大其电力传输能力。

目前有代表性的FACTS装置主要有:可控串联补偿电容器、静止无功补偿器、晶闸管控制的串联投切电容器、统一潮流控制器等。

6. 用户电力 (Custom Power) 技术。

用户电力技术就是将电力电子技术、微处理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运用于中低压配电系统和用电系统中, 其目的是加强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并减小谐波畸变, 改善电能质量。该技术的核心器件IGBT比GTO具有更快的开关频率, 并且关断容量已达MVA级, 因此DFACTS装置具有更快的响应特性。

三、电能质量分析方法

电力系统中的各种扰动引起的电能质量问题主要可分为稳态事件和暂态事件两大类。稳态电能质量问题以波形畸变为特征, 主要包括谐波、间谐波、波形下陷及噪声等;暂态事件通常是以频谱和暂态持续时间为特征, 可分为脉冲暂态和振荡暂态两大类。

电能质量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时域仿真法、频域分析方法和基于变换的方法。

1. 时域仿真法。

时域仿真方法在电能质量分析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其最主要的用途是利用各种时域仿真程序对电能质量问题中的各种暂态现象进行研究。对于电压下跌、电压上升、电压中断等有关电能质量暂态问题, 由于其持续时间短、发生时间不确定、对频域分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较多采用时域仿真方法。

2. 频域分析法。

频域分析方法主要用于电能质量稳态问题。比如谐波、电压波动和闪变、三相不平衡等。相对于暂态问题, 此类事件具有变化相对较慢、持续事件较长等特点。对称分量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它的优点是概念清晰、建模简单、算法成熟, 但耗时长。

3. 基于变换的方法。

在电能质量分析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基于变换的方法主要有复立叶变换、神经网络、二次变换、小波变换和Prony分析等5种方法。

(1) 傅立叶变换。傅立叶变换是电能质量分析领域中的基本方法, 傅立叶变换的优点是算法快速简单, 但其缺点也很多。傅立叶变换是经典的频谱分析和信号处理方法。其对含有短时高频分量与长时间低频分量的电能质量信号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经改进的快速傅立叶变换 (FFT) 和 (STFT) 已经成为电能质量分析的基础。

(2) 神经网络法。神经网络理论是巨量信息并行处理和大规模平行计算的基础, 它既是高度非线性动力学系统, 又是自适应组织系统, 可用来描述认知、决策及控制的智能行为。

神经网络法的优点是:可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具有自学习、自适应等特点;不必建立精确数学模型, 只考虑输入输出关系即可。缺点是:存在局部极小问题, 会出现局部收敛, 影响系统的控制精度;理想的训练样本提取困难, 影响网络的训练速度和训练质量;网络结构不易优化。

(3) 二次变换法。二次变换是一种基于能量角度来考虑的新的时域变换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用时间和频率的双线性函数来表示信号的能量函数。

二次变换的优点是:可以准确地检测到信号发生尖锐变化的时刻;精确测量基波和谐波分量的幅值。缺点是:无法准确地估计原始信号的谐波分量幅值;不具有时域分析功能。

(4) 小波分析法。小波变换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算法, 由于具有时域局部化的优点, 特别适合于突变信号和不确定信号的分析。目前国内外已经有许多文献应用小波变换对谐波监测、电磁暂态波形分析、电力系统扰动建模等电能质量问题进行了研究。

小波变换的优点是:具有时-频局部化的特点, 特别适合突变信号和不平稳信号分析;可以对信号进行去噪、识别和数据压缩、还原等。缺点是:在实时系统中运算量较大, 需要采用DSP等高价格的高速芯片;小波分析有“边缘效应”, 边界数据处理会占用较多时间, 并带来一定误差。

(5) Prony分析法。Prony分析衰减的思想类似于小波。在该方法中, 信号总是被认为可以由一系列的衰减的正弦波构成, 这些衰减正弦波类似于小波函数。所以Prony分析方法和小波一样, 可以做多尺度的信号分析。Prony分析的主要缺点是计算时间过长。

产品质量控制与分析报告 第2篇

目 学 生学 生班 授 课系 学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产品质量控制与分析论文报告

名 称 产品质量控制与分析 名

称: 精益六西格玛 姓 名: 金文波 学 号: 0904033210 级: 数控092 教 师: 时经理 别: 机 电 工 程 学 院 期: 2011-2012 第一学期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产品质量分析报告

精益六西格玛论文报告

数控092 金文波

摘 要

精益6西格玛是精益生产与6西格玛管理的结合,其本质是消除浪费。精益6西格玛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整合精益生产与6西格玛管理,吸收两种生产模式的优点,弥补单个生产模式的不足,达到更佳的管理效果。精益6西格玛不是精益生产和6西格玛的简单相加,而是二者的互相补充、。

按照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精益6西格玛包括了精益生产和6西格玛管理。根据精益6西格玛解决具体问题的复杂程度和所用工具,我们把精益6西格玛活动分为精益改善活动和精益6西格玛项目活动,其中精益改善活动全部采用精益生产的理论和方法,它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简单的问题。精益6西格玛项目活动主要针对复杂问题,需要把精益生产和6西格玛的哲理、方法和工具结合起来。所以现代企业广泛采用这种先进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 精益生产 六西格玛管理

Lean six sigma papers report

NC 092 JinWenBo

Abstract Lean six sigma is lean production and the six sigma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its essence is to eliminate waste.Lean six sigma management purpose is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lean production and the six sigma management, absorb two production mode of advantage, make up the deficiency of the single mode of production, achieve better management effect.Lean six sigma is not lean production and simple addition of six sigma, but their mutual complement, organic union.According to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scope, lean six sigma includes lean production and six sigma management.According to lean six sigma to solve specific problems and the complexity of the tools, and we put the lean six sigma activity into lean lean six sigma improvement activities and project activities, including lean improvement activities all adopt the lean production, the theory and methods of solving the problem is largely it simple questions.Lean six sigma project activities mainly for complex problem, need to lean production and six sigma philosophy, methods and tools together。So the modern enterprise widely adopted the advanced management mode.Key words: lean production six sigma management

精益六西格玛

数控092 金文波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产品质量分析报告

1、概述

精益六西格玛需要处理整个系统的问题,同时要分析和解决的问题也更复杂,需要与不同的部门进行沟通,需要得到更多资源的支持,所以没有领导的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领导的支持应该是实实在在的支持,而不是仅仅有口头上的承诺,所以这就要求领导也要参与到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变革中去,只有参与其中,才能发现问题,有力地推动精益六西格玛。

在利用精益六西个玛方法对系统分析之后,针对具体某一点的问题,可能仅仅用到的精益生产或者六西格玛的方法或工具,也可能需要把两个管理模式中的方法和工具结合起来使用。例如对于简单问题,就应该用Kaizen的策略,用精益生产的方法和工具直接解决,如果还用六西格玛的方法和工具,必然降低过程的速度;而对于复杂的问题,如果不用六西格玛的方法和工具,就不能发现真正的原因,不能有效解决问题:还有一些复杂问题需要同时利用精益的和六西格玛的方法和工具来解决,才能达到其目的。因此,精益六西格玛管理要实现精益生产速度和六西格玛的过程稳健性,必须确定问题的种类,针对具体问题选用恰当的处理方法和工具。

2、精益六西格玛项目实施流程

我们把精益六西格玛活动可以分为精益改善活动和精益六西格玛项目活动。精益改善活动主要是针对简单问题,这类问题可以直接用精益的方法和工具解决。

精益六西格玛项目主要是针对于复杂问题,它把精益生产的方法和工具与六西格玛的方法和工具结合起来,实施流程采用新的“定义——测量——分析—— 改进——控制”流程,称为DMAIC II,它与传统的DMAIC过程的区别是它在实施中加入了精益的哲理、方法和工具。

DMAIC II各阶段内容为:定义阶段利用精益思想定义价值、提出流程框架,在此框架下,结合六西格玛工具,定义改进项目;测量阶段把精益生产时间分析技术与六西格玛管理工具结合测量过程管理现状;分析阶段运用六西格玛技术与精益流动原则结合,分析变异和浪费;改进阶段以流动和拉动为原则,运用两种模式中的所有可以利用的工具对流程增加、重排、删除、简化、合并,同时对具体流程稳健性和过程能力改进;最后是控制阶段,除了完成六西格玛管理控制内容外,还要对实施中产生的新问题进行总结,以便下一个循环对系统进行进一步完善。

精益六西格玛项目的实施步骤为:

定义阶段:

1.定义顾客需求,分析系统,寻找浪费或变异,确定改进机会; 2.分析组织战略和组织的资源

3.确定项目:包括项目的关键输出、所用资源、项目范围。测量阶段:

4.定义流程特性

5.测量流程现状(包括各流程或动作需要的时间);

精益六西格玛

数控092 金文波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产品质量分析报告

6.对测量系统分析: 7.评价过程能力。分析阶段:

8.分析流程,查找浪费根源或变异源; 9.确定流程及关键输入因素。改进阶段:

10.确定输入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优化方案; 11.定改进计划。控制阶段:

12.建立运作规范、实施流程控制:

13.验证测量系统,验证过程及其能力;

14.对实施结果进行总结,规范成功经验,提出新问题。

3、精益六西格玛项目实施中工具的选择

实施精益六西格玛项目时应该合理选择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的工具,选择工具的原则是:结合组织的资源选择最佳的工具,简单的问题要用简单的工具,否则,浪费资源。

GE推行精益六西格玛的启示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思想是当今公认的先进管理方法,关键在于接受了这种管理思想后,如何实施和推行。实施和推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应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照抄照搬,更不能抱有一蹴而就的幻想。

1.高层认可是推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前提和保证 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变革,它涉及到企业运作流程的整合和优化,涉及到企业内部部门利益的再分配,涉及到员工行为思想的变革,这一切都需要企业最高层的有力推动。可以说,企业最高管理者就是实施精益六西格玛项目的明星,没有明星的决心,没有倡导者调动足够资源的支持,企业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变革只能是海市蜃楼。

当然,企业最高管理层对实施六西格玛的支持还应该建立在对六西格玛管理原理、思想有较全面认识的基础上,要认识到企业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取得成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肯定充满着艰辛和挫折,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2.实施六西格玛项目是推行六西格玛管理的关键环节 根据GE等公司的经验,企业推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关键环节在于有效实施六西格玛项目。通过实施六西格玛项目培训大批的明星、黑带、绿带,宣传六西格玛管理的理念,从而逐渐形成企业的共同语言——六西格玛文化。

3.在实践中发展六西格玛管理方法 坚持与时俱进是世界上先进理论必须具有的品质,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理论也会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地发展与完善。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理论本身没有独有的东西,它是把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工具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系统的方法。鞍钢如推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一定不能脱离实际,要与原有的管理方法进行结合,并在实践中有所创新。

精益六西格玛

数控092 金文波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产品质量分析报告

4.配套政策支持 推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GE的成功经验是将它作为公司三大发展战略之首考虑的。所以要推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就必须把它提升到公司发展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为有力地推行这个战略,需要相关配套政策支持.4、5S现场管理

5S管理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五个项目,因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以“S”开头而简称5S管理。5S活动起源于日本,并在日该企业中广泛推行,它相当于中国企业开展的文明生产活动。“5S”活动的对象是现场的“环境”,它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5S”活动的核心和精髓是修身,如果没有职工队伍修身的相应提高,“5S”活动就难以开展和坚持下去.(1)5S的应用范围

应用于制造业、服务业等改善现场环境的质量和员工的思维方法,使企业能有效地迈向全面质量管理,主要是针对制造业在生产现场,对材料、设备、人员等生产要素开展相应活动。

5S对于塑造企业的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高度的标准化、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场所、现场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巨 大作用,是日本产品品质得以迅猛提高行销全球的成功之处。(2)5S的作用

1.提高企业形象

2.提高生产效率

3.提高库存周转率

4.减少故障,保障品质

5.加强安全,减少安全隐患

6.养成节约的习惯,降低生产成本

7.缩短作业周期,保证交期

8.改善企业精神面貌,形成良好企业文化(3)5S管理的效用

5S管理的五大效用可归纳为:

5个S.即:Sales、saving、safety、standardization、satisfaction

1.5S管理是最佳推销员(Sales)----被顾客称赞为干净整洁的工厂使客户有信心,乐于下订单;会有很多人来厂参观学习;会使大家希望到这样的工厂工作.2.5S管理是节约家(Saving)----降低不必要的材料、工具的浪费;减少寻找工具、材料等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3.5S管理对安全有保障(Safety)----宽广明亮、视野开阔的职场,遵守堆积限制,危险处一目了然;走道明确,不会造成杂乱情形而影响工作的顺畅。

精益六西格玛

数控092 金文波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产品质量分析报告

4.5S管理形成令人满意的职场(Satisfaction)----创造明亮、清洁的工作场所,使员工有成就感,能造就现场全体人员进行改善的气氛。

(4)5S管理检查要点

1.有没有用途不明之物

2.有没有内容不明之物

3.有没有闲置的容器、纸箱 4.有没有不要之物

5.输送带之下,物料架之下有否置放物品 6.有没有乱放个人的东西 7.有没有把东西放在通路上

8.物品有没有和通路平行或成直角地放 9.是否有变型的包装箱等捆包材料 10.包装箱等有否破损(容器破损)

11.工夹具、计测器等是否放在所定位置上 12.移动是否容易

13.架子的后面或上面是否置放东西

14.架子及保管箱内之物,是否有按照所标示物品置放 15.危险品有否明确标示,灭火器是否有定期点检 16.作业员的脚边是否有零乱的零件

17.相同零件是否散置在几个不同的地方

18.作业员的周围是否放有必要之物(工具、零件等)19.工场是否到处保管着零件

5、报告总结

通过这次报告使我接收到了新的思想和知识,让我知道了很多先进企业的生产模式。如lean &six sigma 5S现场管理 JIT及时生产。我觉得日本的企业管理模式的确值得去学习,以后自己可以往这个方向发展,作为一个企业管理阶层,必须得接受并融会贯通这些思想,当然也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创新。

精益六西格玛

分析建筑机电安装技术与质量控制 第3篇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机电工程得到应用和发展,本文主要就建筑机电安装技术与质量控制的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建筑机电;安装技术;质量控制

一、机电工程概述

我国建筑行业在不断的发展,建筑物呈现多样化,人民对建筑物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建筑物的外观好看,具有一定的特色,对建筑物的质量要求也非常高,并开始注重对建筑内部基本机电设备的配置情况,主要包括配置暖气、布置电线、安放排水管等方面情况。近年来很多建筑企业加强了机电工程建设的重视,对机电工程的要求更为严格,特别是一些高级建筑物更为注重机电设备安装的合理性,因此应建立一个科学完整的机电工程质量管理机制,对机电工程的材料、布置及运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同时,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机电设备运用更为广泛,并呈现复杂化。机电设备安装根据人们的要求而进行不同的设计。从目前机电设备在智能化建筑工程中的运用来看,存在错误率高、运用效率低等问题,因此,为满足人们对机电工程多元化的需求,应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机电设备施工方案,使机电设备安装形成一个安全、协调、灵活、多样、可升级的系统,有效的提高机电设备的使用。

二、建筑机电安装技术分析

1、机械设备安装技术

在机电安装工程中,首先需要熟练掌握机械设备安装技术。根据功能可以将机械设备划分为三类:通用机械设备、专用机械设备及标准设备;根据组合程度可以将其分为单体设备与生产线两类。无论是哪一类安装设备,在施工前都必须要进行开箱检查,确保种类及数目的齐全;做好机械设备的定位工作,以便基础放线;调整设备的精度并固定好设备,进行初步检验以测试设备性能;在施工结束后,需要根据正确步骤来拆卸、清洗设备,在此过程中,对于解体设备及已超出防锈期的整体安装设备,必须加强重视,为设备涂好润滑油,再一次调试设备并组织验收。

2、电气系统的安装技术

电气系统的安装工作主要涵盖了开关插座及照明设施、防雷地线系统、单体电气设施和电器元件等多个方面。电气系统的安装同样需要建筑工程前期预留位置,从而进行电气支架的制作安装工作,在基础设施完成后,进一步安装桥架及线槽,为以后的拉线奠定基础。防雷地线系统,能够有效提高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因而要优先安装,在电气系统安装工作完成后,还要进行深入调节试用工作,方能投入使用。电气系统的安装施工,需要消耗大量的电线、开关等材料及设施,牵一发而动全身,材料及设施有任何差池,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要严格检查慎密验收。

3、自动化仪表的安装技术

自动化仪表的安装专业性非常强,在仪表的安装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其他很多专业制约。所以,在自动化仪表的安装过程中,技术人员为确保仪表的性能,需要严格遵循有关的管理制度,从而为自动化仪表的安装质量提供保障,确保仪表在安装完成之后可正常投入使用。在仪表安装之前,安装人员需要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与主体专业沟通协调,防止仪表的安装无法正常进行,尽可能减少仪表的安全隐患。在安装自动化仪表时,安装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安装的工艺步骤进行仪表的安装。对于已经安装好了的仪表,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4、机电设备联合调试

机电设备各个子系统按照设计图纸都完成单体安装后,在检查正常后,应进行整体联合调试,保证所有的机电设备都能按照设计的运行状态进行工作,并且所有可远程监控的设备都可以在控制中心进行远程监控,运营人员可以在控制中心就能掌握整个机电设备和建筑主体的运行状态,达到设计要求的自动化水平。

三、建筑机电安装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1、施工准备质量控制

在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前,需要认真审核设计文件及设备文件。由于机电安装工程涉及到许多大型安装设备,这就需要确保设备与安装施工计划及施工组织设计相符合。施工企业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及气候条件,对水管、供电、供暖等临建设备采取防护措施,从而有效保障其他设施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做好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再进行施工安排。另外,施工企业需要安排施工人员检查进场设备,认真审核机电安装的施工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案(如水轮发电机组的尾水管里衬安装等),重点审查安装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从而确保施工质量。

2、加强施工图纸的会审

设计图纸要求,是机电安装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对于设计图纸的体会和领悟。负责管理安装工程的工程师是与安装工程联系最为紧密的工程技术人员,工程师能否切实领悟设计文件,熟悉掌握施工图纸的内容,是确保工程如期保质保量完工的关键因素。安装工程的质量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工程的设计、设施、材料以及施工质量,这其中,对于施工图纸的会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机电安装工程的规范和法规,国家有着明确的规定,作为负责管理安装工程的工程师,只有充分熟悉这些相关的设计和施工规定,才能正确地进行图纸的会审,及时发现设计图纸的错误和不足。因此,应严格审查施工前期的图纸会审,重视交底环节,避免造成由于各专业分别会审导致的难以对各项要素进行综合考虑的问题,一旦发现图纸不统一、规范不合乎标准等问题,应及时交由审计部门进行修改,确保施工图纸质量。

3、安装施工阶段的管理措施实现智能化

现代化、信息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此建筑机电工程施工也要结合现代高新技术,实现施工阶段管理智能化,节省成本,增大企业收益。具体做法就是:实际安装时,要依据建筑物的具体需求选择相应的智能化系统。对于供配电设备来讲,智能建筑的供配电系统要设计一个直接向客户提供覆盖整个能源转换链的全套系统。另外使用专业的工程管理软件或管理系统等也能大大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4、建设高素质施工队伍

对于整个机电安装工程来说,人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只有使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以及安装操作人員的技术水平得以提高,才能使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要成为管理一流的先进机电设备安装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拥有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员是必须的。专业的、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管理人员不仅可以在施工中,给工人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还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成为协调和衔接上级领导和普通员工之间的纽带。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只有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了,才能主动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弥补工作中的不足。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敢于面对挑战,克服技术难题。这样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工程的施工技术必将获得提升,施工质量也能够得到保证。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获得全面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机电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附属工程,对于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机电安装技术与质量控制,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建筑机电安装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促进质量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峰.浅谈建筑机电安装技术与质量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2,18:144+94.

[2]王东春.建筑机电安装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26:323.

[3]李永峰.自动化仪表的发展及应用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16:341.

工程质量控制分析与管理 第4篇

关键词:工程质量,质量管理,控制分析

1 工程质量控制分析

质量是企业发展永恒的基础, 质量是一切产品的基础, 没有质量, 谈什么品牌、发展、竞争都是空谈, 质量是人控制的。质量管理能力, 直接决定了企业竞争优势。产品质量好坏, 决定着企业有无市场, 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 决定着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生产技术是企业的生命, 而质量则是它的灵魂。质量管理直接决定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强弱。无论在什么情况和前提下, 人的因素是第一位, 人是治理机器的主体, 人决定质量, 而非机器决定质量。

质量也是一种责任心的培养。产品质量是每一个企业职工干出来的, 而不是质检员检出来的。工程质量是企业整体素质的反映, 高质量带来的是企业高信誉和市场高份额。工程质量一旦出问题, 失去的必定是信誉和市场。

质量是建筑企业核心竞争的度量衡, 品牌是建筑企业核心竞争的脊梁。

“质量是企业之本”, 而信誉是建立企业形象的关键。优秀的质量是企业继续开拓市场的法宝, 与进度相比, 质量具有永恒性。葛洲坝集团制定的“科学管理、精心施工、过程受控、质量一流”的质量方针, 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市场。例如:葛洲坝集团参建水布垭大坝完成一期填筑, 二期填筑施工按计划全面展开, 工程质量受到全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专家的一致称赞。

葛洲坝集团参建的大朝山水电站1—3号机组水轮发电机安装、500千伏升变电、引水压力钢管制作安装工程, 针对工程的特点, 选派施工管理能力强、技术专业性高、施工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现场技术管理团队, 主要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 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质量。施工技术人员在分项工程施工前, 按照施工方案向施工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精心组织施工, 以此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工程被评为“云南省2003年度优质工程一等奖”。

葛洲坝集团参建公伯峡电站厂房施工受到中国工程院多位院士高度评价。

葛洲坝集团参建冶勒工程攻克了高寒、多雨地区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多个关键性的难题。

这些施工质量集中反映了葛洲坝集团公司最好经营管理水平、最新的施工技术、较高质量水平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产品质量的提高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

2 影响工程质量的控制要素

2.1 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能力、操作人员的素质等。施工时首先要考虑对人的因素控制, 因为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 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合作, 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首先, 要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施工人员应当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 (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 综合效益观念;其次是人的素质。领导层、技术人员素质高, 决策能力强, 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管理制度完善, 技术措施得力, 工程质量就高。操作人员应由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 以出色的工作质量, 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人的素质, 可以依靠质量教育、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 加强业务培训。

2.2 材料因素

材料 (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 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 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 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 是提高工程质量的保证。影响材料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材料控制的要点有:

1) 优选采购人员, 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的人担任工作;

2) 掌握材料信息, 优选供货厂家;

3) 合理组织材料供应, 确保正常施工;

4) 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 严把质量关;

5) 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 并合理使用;

6) 搞好材料试验、检验工作。

据统计, 建筑工程中材料费用占总投资的更多份额, 正因为这样, 一些承包商在拿到工程后, 为谋取更多利益, 不按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的品种规格、技术参数等采购相关的成品或半成品, 或因采购人员素质低下, 对原材料的质量不进行有效控制, 放任自流, 从中收取回扣和好处费。还有的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约束机制, 使不合格的假冒、伪劣产品及原材料进入工程施工中, 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为材料的检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国家有关施工技术规范中对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实际施工中只要我们严格执行, 就能确保施工所用材料的质量。

2.3 方法因素

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含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案正确与否, 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投资。为此, 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 必须结合工程实际, 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剖析、综合考虑, 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2.4 机械设备

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合理选择机械类型和机械性能参数, 合理使用机械设备, 正确地操作。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管理。

2.5 环境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 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震动、照明、污染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 如气象条件千变万化, 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等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 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 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 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 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此外, 冬雨季、炎热季节、风季施工时, 还应针对工程的特点, 尤其是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水下工程及高空作业等, 拟定季节性保证施工质量的措施, 以免工程质量受到冻害、干裂、冲刷等的危害。

3 工程质量的管理

通过科技进步, 全面质量管理, 提高质量控制水平。为了保证工程质量, 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过程中, 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 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 不断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

随着国家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以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 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实现了有法可依, 特别是在目前建设工程普遍实行监理的情况下, 应针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变化, 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 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 健全执法机制, 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

4 结语

质量分析与控制 第5篇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原因分析与质量控制

由于沥青材质本身的差异,以及受设计和施工水平的`影响,沥青路面常常出现一些病害,本文分析了这些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质量控制措施.

作 者:刘齐  作者单位:新疆交通建设管理局昌吉管理处奇台管理所,新疆,昌吉,831100 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年,卷(期): “”(16) 分类号:U416.217 关键词:沥青路面   病害   质量控制  

浅谈静压管桩施工质量控制与分析 第6篇

关键词:控制资料质量分析监理

静力压桩作为一种沉桩工艺,通常情况下是指通过静压力的方式将成品桩贯入地基中,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既定的深度。通过静力压桩进行施工时,所用的成品桩通常情况下多为工厂预制的普通桩、预应力管桩等。近年来,使用较为普遍的要数预应力管桩,对于预应力管桩来说,该类型的桩是采用先张法工艺对钢筋混凝土进行离心处理制成预制桩。与普通的混凝土预制桩相比,预应力管桩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强度高,抗裂性能好,造价低等。常用的品种有预应力高强管桩(PHC)、预应力管桩(PC)、预应力薄壁管桩(PTC)。在扬州一带以镇江建华的管桩应用比较广泛,质量可靠,运距较短。下面谈谈监理在静压管桩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前期资料

在建筑施工中无论什么施工都离不开资料,而作为桩基础施工工程的资料也尤为重要。

①需要对施工单位的资质、施工组织设计、开工报告、安全生产许可证等重要资料进行审查。②对于管桩的材料需要生产合格证和进场复试报告,管桩运至现场属于成品管桩,所以大部分的复试报告是由厂家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场进行检测。对于施工机械的报验需审查机械使用的有效期及施工人员的上岗证等。③监理人员需要对现场施工单位前期的测量放线进行复核,看是否与规划所给的点吻合,并对引入现场的点进行复测。

2施工控制

人们常言:一个建筑的基础部分很重要,而桩就好比人的腿将来能承载多少的荷载全靠它来支撑,所以可以想象桩基施工在一个工程中的重要性。

2.1底桩(第一节人土的桩)的定点虽然在放线与定桩位时已经核查过,但是经验不足或技术水平不高的施工技术人员往往在放底桩时偏离原定的桩位,从而导致成桩的偏位。实际施工前施工单位会预先将每根桩的位置放出,采用插筷子做标记或采用白石灰记点做标识,但由于实际施工过程中机械移动和挤土效应会使原标识产生破坏,监理人员需对施工中的桩位重新进行复核,以免产生较大的偏差。

2.2桩身垂直度的控制桩身垂直度是比较重要的,如果桩的倾斜度过大会产生断桩或者爆桩的可能。所以监理人员需对每根桩的垂直度进行检查。实际监理过程中作为监理人员怎样来控制桩的垂直度是每个刚开始接触管桩的人的想法,施工人员会在施工机械不远处放置一个铅垂线,监理人员可以通过它来控制桩身垂直度,如发现偏差过大需对桩身进行调整才允许压桩。

2.3接桩及焊缝控制为了确保接桩的质量,在进行接桩前,需要采取措施,保证上下两节桩的顺直性,并且将上下两节桩的桩心错位偏差控制在2mm。将焊接接桩法运用于管桩施工过程中。在焊接前,需要对两节桩的端头板进行处理,用钢刷清刷干净,确保桩头的清洁性,直至坡口露出金属光泽,当上节桩垂直后才能对上下两节桩进行焊接。在焊接过程中,为了提高焊接质量,最好两个焊工同时进行焊接,清理干净每层的焊渣,自然冷却约8~10分钟,注意在冷却过程中,避免使用水进行冷却。监理人员需注意施工人员接桩的长度是否满足图纸要求,本人在实际施工中遇到过由于现场配置桩的不合理性以及工人的不负责性导致接桩长度比设计图纸少了1米。目前规范规定对于重要的工程需对焊缝做10%的探伤试验,所以在实际监理工作中监理人员需尽心尽责。

2.4压桩过程的施工记录为了便于控制终止压桩,必须详细记录压桩过程的压力与桩入土层的实际标高。

2.5终压(即终止压桩)标准及终压的控制实际施工中监理人员需要注意标高为主,终压为辅。以桩身达到设计要求的标高就可以停止压桩了,如由于地质不明原因导致桩身未达到实际标高的情况时,可以调试加大压力值,而桩还是无法继续深入土层时停止施工,此时的标高为实际标高,终压值为实际终压值。

3质量分析与处理

静压管桩施工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质量方法的问题,作为监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对这样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

3.1桩倾斜在对插桩进行初压过程中,由于幅度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桩端出现走位、倾斜等。通常情况下,造成桩倾斜原因可能是地下有障碍物。处理桩倾斜的措施为:将地面下的旧建筑物基础、块石等障碍物,在进行压桩施工前,要彻底清理干净。

3.2桩尖不符合设计要求在静压管桩施工过程中,如果个别桩长达不到设计要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①桩尖碰到了局部的较厚夹层或其他硬层。②中断沉桩时间过长。③接桩时,桩尖停留在硬土层内,随着时间的延长,导致其不能继续沉桩。

3.3桩身上浮当工程桩较短或桩较密集时,桩身上浮的情况容易发生,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复压措施进行补救。

4结束语

目前,静压管桩的工程实践已十分的丰富,广泛的应用于工程中。很多的工程资料与文献都涉及静压管桩,监理人员也要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多去学习和阅读,提高自身的水平。

参考文献:

[1]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2]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S].

机械加工质量与控制分析 第7篇

1 影响机械加工质量的几种因素分析

要想分析影响机械加工质量的因素, 就必须先要要弄清各种影响机械加工原始误差的物理、力学本质, 以及它们对加工精度影响的规律, 只要掌握和控制影响机械加工误差的方法, 才能获得预期的加工精度, 必要时能找出进一步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和途径。

1.1 加工误差性质和类型

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种种的原始误差, 它们会引起工艺系统各环节相互位置关系的变化而造成加工误差。如装夹工件时由夹具产生的定位误差, 还存在由夹紧力引起的夹紧误差等。在装央工件前后, 必须对机床、刀具、夹具进行调整, 井在试切几个工件后再进行精确微调, 才能使工件和刀具之间保持正确的相对位置, 由于调整不可能绝对精确, 因而就会产生调整误差。另外机床、刀具、夹具本身的制造误差在加工前就已经存在了。这类原始误差称为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由于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切削力、切削热和摩擦, 它们将引起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受热变形和磨损, 这些都会影响在调整时所获得的工件与刀具之间的相对位置, 造成种种加工误差。这类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原始误差称为工艺系统的动误差。在加工过程中, 还必须对工件进行测量, 才能确定加工是否合格, 工艺系统是否需要重新调整, 任何测量方法和量具、量仅也不可能绝对准确, 因此测量误差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原始误差。

1.2 加工原理误差

加工原理误差是指采用了近似的成形运动或近似的刀刃轮廓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 一般多为形状误差, 如用阿基米德蜗杆该刀切削渐开线齿轮;在数控机床上用直线插补或圆弧插补方法加工复杂曲面s在普通公制丝杠的车床上加工英制螺纹等, 都会在实际生产中, 采用理论上完全准确的方法进行加工往往会使机床结构复杂, 刀具制造困难导致加工效率降低。担通过成形运动或刀刃轮廓近似后往往可简化工艺过程, 简化机床和刀具的设计和制造, 提高生产率, 降低成本, 但由此带来的原理误差必须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一般原理误差应小于0.1%) 求的前提下, 原理误差的存在是允许的。

1.3 前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

加工机械时, 当车床的前后导轨不平行, 存在扭曲时, 刀架生产倾倒。因此车床和外因磨床前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很大。除导轨本身的制造误差外, 导轨的不均匀磨损以及机床的安装也是造成导轨误差的重要原因。

2 提高和控制机械加工质量的途径

2.1 降低主轴回转误差

为了分析的方便, 可以将主轴回转轴线的运动误差分解为三种基本形式:纯径向园跳动、纯轴向窜动和纯角向摆动。由于主轴实际回转中心在不断变化, 所以实际误差是上述三种运动形式合成, 所产生的一个瞬时值。是以某一固定部位与轴承内表面的不同部位接触, 因而当滑动轴承内孔有圆度误差时, 将使主轴在回转的过程中产生径向跳动, 引起撞孔的圆度误差, 而主轴颈本身的圆度误差影响较小,

2.2 减少滑动轴承对回转误差的影响

采用滚动轴承结构的机床中, 滚道形状误差对不同机床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车床类机床, 由于轴承承载区位置基本上不变, 故滚动轴承内环滚道的圆度是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主要因素, 而对于铿床类机床, 由于轴承承载区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滚动轴承外环滚道的圆度是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主要因素。

2.3 控制主轴回转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主轴回转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取决于不同截面内主轴瞬时回转中心相对于刀尖位置变化情况。而这种变化应重点分析在加工误差敏感方向上的影响。对于刀具回转类机床, 加工误差敏感方向和切削力方向随主轴回转而不断变化, 如螳床;对于工件回转类机床, 加工误差敏感方向和切削力方向均保持不变, 如车床。下面以车床、程床为例, 就主轴回转误差的三种基本形式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轴纯径向圆跳动误差对于孔加工时, 铿出的孔是长短轴不变或变化的椭圆柱。车削时, 主轴纯径向圆跳动对工件的圆度误差影响很小, 车出的工件表面接近于一个真圆。主轴纯轴向窜动误差对内外圆柱面的加工没有影响, 但在加工端面时, 会使加工出的工件端面与内外圆轴线不垂直, 产生平面度误差, 加工螺纹时产生螺距误差。主轴轴线产生纯角度摆动, 在车削时工件同一截面的园度误差小, 但是会产生圆柱度误差。镗孔时, 纯角度摆动使主轴轴线与工作台导轨不平行, 使铿出的孔呈椭圆形。

2.4 提高主轴回转精度的措施

提高主轴回转精度通常采用以下措施:

1) 选用高精度的轴承, 并提高主轴及箱体的制造精度和主轴部件的装配精度;

2) 使回转精度不依赖于主轴。工件的回转成形运动不是靠机床主轴的回转运动来实现, 而是靠夹具的回转运动副来实现, 如采用死顶尖磨外因时, 提高项尖孔质量, 保证两顶尖孔的同轴度, 对保证工件的形状精度非常重要。

2.5 提高直线运动精度

为了提高机械加工的质量, 通常常采用刮研等方法加工提高机床导轨的加工精度和配合接触精度:采用静压导轨或贴塑导轨提高傲动进给定位精度和机床精度保持性;选用合理的导轨形状和导轨组合形式来提高直线运动精度如90°的双三角形导轨其直线运动精度保持性较好, 而这种导轨的磨损主要在垂直方向, 故对一些在垂直方向是误差非敏感方向的机床 (如卧式车床) 可长期保持原有精度。

2.6 加工过程工艺调整

在机械加工的每一个工序中, 为获得被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 总是要对工艺系统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调整。由于调整个可能绝对地准确, 因而产生调整误差。单件、小批生产中普遍采用试切法加工。加工时先在工件上试切, 然后测量、调整再试切, 直至符合规定的尺寸要求时, 再正式切削出整个待加工表面。在成批、大量生产中, 广泛采用调整法 (或样件样板) 。预先调整好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 并在一批零件的加工过程中保持这种相对位置不变来获得所要求的零件尺寸。在以后的加工免去试切, 所以既缩短了调整时间, 又可得到较高的加工精度。

2.7 实行超精密加工

实行超精密加工也是提高机械加工质量的一种措施, 超精密加工是指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超过当前所用公差标准中最高程度酌加工工艺。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的界限不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向前推移。精密加工与超精密加工的主要特点是机床精度高、刚性好, 机床具有精确的微量进给装置, 机床工作台低速运动稳定性好以及工艺系统抗振性好, 此外, 还具有如下特点:

1)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都是以精密元件为加工对象, 与精密元件密切结合而发展起来的, 因此不能脱离精密元件搞精密加工。精密加工的方法、设备和对象是互相关联的;2) 超精密加工时, 吃刀且极小, 是微量切除和超微量切除, 因而对刀具刃磨、砂轮修整和机床均有很高的要求;3)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是一门综合性高级技术, 要达到高精度和高表面质量, 要考虑加工方法、加工工具及其材料的选择;被加工材料的结构及质量、加工设备的结构及技术性能、测试手段和测试设备的精度;恒温、净化、防振的工作环境, 工件的定位与夹紧方式和入的技艺等诸多因素, 因此, 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是一个系统工程;4) 在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中, 检测和加工联系十分紧密, 精密测量是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的必要条件, 需要具备与加工精度相适应的测量技术, 否则就不能判断加工精度是否达到要求, 也无法为加工精度的进一步提高指出方向。

3 结论

总之, 为了提高机械加工质量与控制, 除了以上工艺以外, 还要注意保持工艺系统的热平衡, 这样可使机床作高速空运转, 当机床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热平衡之后, 再进行加工。必要时, 还可以在机床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热源, 人为地给机床加热, 使其尽快地达到热平衡状态。另外精密机床加工时应尽量避免中途停车。此外还必须控制加工机械的环境温度, 精密机床一般安装在恒温车间, 其恒温精度一般控制在+1℃以内, 精密级为+0.5℃。恒温基数按季节调节一般春、秋为20℃, 在夏季取23℃, 在冬季可取17℃。以上等因素是机械加工质量与控制综合因素, 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李斌, 田莺, 刘红奇, 毛新勇, 彭芳瑜.数控车床误差快速检测与精度标定[J].机床与液压, 2011 (17) .

[2]刘红奇, 李斌, 刘焕牢.数控机床误差的快速标定及补偿技术[J].机床与液压, 2004 (12) .

质量分析与控制 第8篇

一、市政路桥施工中技术控制的要点

(一) 对桥梁基础施工技术控制的要点。桥梁基础施工技术是桥梁工程稳定安全的重要保证, 是技术控制的重要内容。在对桥梁基础施工技术进行控制时, 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 做好实地勘察。在桥梁基础施工前, 需要对工程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条件、水文气象情况、周边建筑物以及地下管线等各方面信息进行详细的搜集, 加强对施工地区的实地勘察, 最大程度的保证各项数据的准确有效, 以免由于信息不全面、不准确造成桥梁基础施工出现误差。其次, 制定施工方案。在收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 对桥梁施工设计图纸进行确认, 将桥梁关键的桩位进行编号, 确认各个桩的施工顺序, 并确认施工需要的线路、临时设施设置的地点;然后根据这些内容, 结合桥梁季节性施工的相关注意事项, 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以保证桥梁基础施工的顺利进行。第三, 进行性能试验。在桩基础工程竣工后, 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性能试验, 如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 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等, 特别是新桩型或新工艺的桩基应进行桩的承载力检测, 检查桩基础施工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 保证桩基础的抗剪强度等性能可以满足桥梁工程的需要, 降低后续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 对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控制的要点。路基施工是路桥工程的重要基础, 路基施工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关系到路桥工程整体的安全, 路基施工技术控制要点主要有以下内容:首先, 做好地基的处理, 根据路基地基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对软土地基或不良地基进行改造, 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 保证地基各方面的指标能够符合路基的要求。其次, 做好路基的填筑和压实工作。填筑和压实是路基施工的重要环节, 对于路基的稳定性、强度等有着重要影响, 在此过程中, 需要结合设计要求和地基情况选择适当的填筑材料和压实设备, 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施工, 保证路基的性能。第三, 加强对路基防水的重视, 地下水是影响路基安全的重要因素, 在路基施工中, 需要设计相应的排水沟、防渗水层等来提高路基的防水能力, 避免路基受水体渗入路基造成破坏, 安全性降低。在路面施工技术上, 主要是针对路面摊铺平整度和碾压压密度的控制, 主要是通过提高混合料质量、按照相应技术规范进行摊铺和碾压的施工, 在碾压和施工的进行相应的指标检查等方式, 来保证两个指标达到相应标准。

(三) 对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的要点。钢筋混凝土是当前路桥施工的主要方式, 也是路桥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所在,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不到位的话, 就会使路桥出现裂缝、麻面等问题, 造成路桥结构破坏, 降低其安全性。钢筋混凝土技术控制的要点包括:首先, 混凝土材料的控制, 对各种材料的混合比、材料搅拌的时间、运输的过程等进行严格控制, 从各个方面来保证混凝土材料的性能指标, 使其充分满足路桥工程的要求, 从而避免由材料问题引起的路桥工程安全事故。其次, 做好钢筋、模板等各个环节的控制, 按照相关的施工要点进行钢筋的绑扎、模板的树立和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养护等各个过程的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注意相关问题的处理, 从而提高钢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保证路桥工程的安全。

(四) 对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控制的要点。路桥过渡段是路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渡段的施工中经常容易发生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 导致桥头跳车灾害的发生, 影响了路桥工程功能的发挥, 所以, 对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进行控制也十分重要, 具体的技术控制要点主要有:首先, 台背填筑的技术控制, 选择渗透性较好的填料, 做好填料的压实工作, 实现对台背的加固, 保证台背施工的压实性和稳定性;其次, 做好桥背地基的处理, 对于软弱地基, 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通过置换、排水、预压和设置桩体等方法来处置, 保证地基的承载力和强度;第三, 设置搭板来改善路桥过渡段的地基情况, 避免地基在长期承受车辆荷载情况下发生变形等问题。

二、市政路桥施工中质量控制的方法

(一) 在路桥原材料、施工人员、设备方面的质量控制。路桥工程的原材料、施工设备和队伍都会给路桥施工的质量造成直接影响, 因此, 加强此三方面的质量控制十分必要, 具体控制措施主要有:首先, 在原材料质量控制上, 需要根据路桥工程需求选择型号、规格合适的材料类型, 尽可能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 在材料的入库、出库和使用过程中都需要进行严格检验, 保证最终投入路桥工程中的材料质量达标。其次, 在施工设备控制上, 根据工程规模配置数量适宜的施工设备, 加强对施工设备的检修, 及时发现施工设备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使用前进行相应的性能调试, 保证所有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避免发生设备故障给路桥工程施工造成阻碍。第三, 在施工人员控制上,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 提高施工队伍整体的技术水平, 同时,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降低违规操作等问题发生的概率, 为路桥施工的质量提供保障。

(二) 在施工前准备和技术管理方面的质量控制。首先, 在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上, 对会给路桥施工影响的各方面因素进行详细了解, 比如施工地区的气候、气温等, 从而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 以免这些因素给路桥施工过程带来不利影响, 降低路桥工程施工质量。其次, 在技术管理方面, 需要加强对技术交底环节的控制。施工方需要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 与设计方对图纸进行严格会审, 对于存在的问题应该及时提出并解决, 并通过书面的技术交底文件来保证避免疏漏问题的出现;同时, 施工方还应该加强对新技术、新材料的了解和熟悉, 在施工中能够正确熟练地运用, 从而在技术层面为路桥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三) 在路桥施工环节和竣工检测方面的质量控制。检测是对路桥施工质量进行评价的重要措施, 也是路桥工程施工的最终环节, 所以, 必须加强检测环节的质量控制。首先, 施工方应该加强对自检工作的重视, 充分认识到自检的重要性, 安排组织专业的检测人员对施工的项目进行严格检测,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指正, 通过全过程、多角度的检测, 最大程度的保证施工质量。其次, 业主方和监理方也需要做好相应的检测环节, 安排素质高的人员到现场进行检测, 尤其要注重隐蔽工程的检测, 对于不合格的工程应该要求其返工, 为路桥工程的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 加强市政路桥施工的技术控制和质量控制, 是保证路桥工程安全的必然要求, 对于路桥工程的良好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市政路桥施工的技术控制和质量控制中, 应该对施工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寻找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正, 同时, 加强对材料、施工队伍和施工结果的检测与管理, 从而实现技术和质量控制的到位, 提高路桥工程的安全性。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极大地促进了市政路桥工程的进步, 市政路桥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加。市政路桥作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 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 必须保证市政路桥施工的安全, 这就要求市政路桥施工中, 必须做好技术和质量控制。本文就对市政路桥施工中技术控制和质量控制的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市政路桥施工,技术控制,质量控制,要点

参考文献

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要点分析 第9篇

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是我们为了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经过质量策划将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等几个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过程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构成质量管理体系。我们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来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是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

2 质量管理的原则

2.1 全面质量管理原则

GB/T 1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提出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主导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一种哲学思想,它包含了质量管理的全部精华,构成质量管理知识体系的理论基础。它反映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就是要求企业各管理层次都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活动内容。各层次、各部门根据职能,管理活动的侧重点不同,把质量职能充分发挥出来,确保质量体系正常运行,提高工程质量。

2.2 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是贯彻执行计划的一种方法,它把计划的方法、任务、目的和措施逐一分解,提出进一步的具体要求,分别落实到部门、单位甚至个人。

目标管理包括目标的制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人,制定相关的控制措施,目标的考核频次,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PDCA循环。

2.3 动态管理原则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应该进行动态管理。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只是根据业主要求以及公司的管理制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质量计划,编制项目检验计划,制订质量控制措施,为今后的质量控制做好准备。而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由于施工质量已经发生,即使发生了偏差,已经不能够完全按照标准纠正。因此要把质量管理的重心放在施工验收阶段。要做到层层把关,人人负责,过程跟踪管理。

3 施工质量管理的要点分析

3.1 施工技术文件的管理

项目开工前,工程管理部要公布《有效文件清单》。各施工单位记录表格、技术记录等技术文件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并经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认可,确保本工程技术文件资料的统一标准。认真编制质量计划、专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及时组织好图纸会检工作,做到技术文件按编制按要求,来文有登记,发放有记录。

3.2 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管理

要根据项目的目标任务,确定合理的组织机构,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原则,明确各部门及各级人员的职责,按职责划定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确保各项目质量管理活动正常运行。

施工前要对从事该项目质检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如电焊工、测量工、调试人员、锅炉压力容器安装人员、架子工等)进行资格审查(检查是否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要做到持证上岗。

3.3 施工机械和检验试验设备的管理

施工前要对施工机械、机具进行认真的检查并保持在完好状态;施工用的测量仪器、仪表等均按国家计量法和有关规定执行,无合格证或未定期进行校验的计量器具不得使用。

3.4 物资管理

严格按照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要求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材料质量符合工程要求。物资采购过程中,坚持定期进行对物资供应方的各项能力评定,严格要求其提供生产、经营等相关资料,以便全方位掌握产品信息,实现对其有效的控制。严格执行材料入库验收试验程序,杜绝不合格品入库;对在库物资、设备按照有关规定科学保管、保养,严把材料发放关,防止不合格物资进入施工现场;严格执行主要材料质量跟踪工作,积极配合业主、监理对材料的检查、检验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3.5 施工方法

根据工程的重点、难点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优化施工组织总设计、专业组织设计和方案、措施,使之经济、高效、先进。技术方案的制定:做到全面可靠、适用易行、科学合理。

3.6 环境

加强文明施工,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根据施工平面布置图和各专业施工的先后顺序,安全监察部要对各个施工区域划分出文明施工责任区,明确责任单位,各施工单位要对各自分管的责任区负责,在每个责任区内做到梯子平台牢固,栏杆齐全,工艺美观,道路通畅,消防设施齐全,照明充足,窗明地净。

4 施工质量管理的控制分析

4.1 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是用计划的手段对项目质量进行管理。项目的质量目标为质量计划提供依据。质量计划应体现从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到单位工程的过程控制,确认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设置质量控制点,且应体现从资源投入到完成工程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全过程控制。制定质量保证措施。依据有关规定编制《工程质量检验项目划分表》,由监理、建设单位签字认可后执行,验收项目的划分表(级别)一经确定,未经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对其进行修改。

4.2 成本管理

质量成本是指为达到制定的质量水平所消耗的那部分费用。制定较高的质量目标,确保合理的建设成本投入是工程质量得到保证的一个重要环节。优化施工组织总设计、专业组织设计和方案、措施,使之经济、高效、先进;合理工序安排、机械布置和资源调配,统筹调度;公用设施(脚手架等)和施工场地重复利用,地下管线合槽一次施工完成;加大机械化作业力度,提高作业工效。严格控制材料价格、质量,确保材料进货与施工同步,做到“零”库存,加快周转材料的周转频次,提高管道系统的清洁度,减少吹管次数,降低试运时间,降低试运成本;提高设备安装质量,确保设备单体和系统分部试运一次成功,提高试运功效;加强工程成品保护措施,减少二次污染和损坏,杜绝浪费。

4.3 制度管理

建立健全施工行政、技术、质量保证、安全文明组织机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施工各项管理进行策划,规范各项管理行为,理顺关系,加强过程的控制。并定期对其执行情况进行论证,使其更加完善,从而为施工管理提供管理保障,促进施工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4.4 施工工艺管理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各专业制定工艺标准,为保证工程各专业工艺标准协调一致,突出整体效果和总体形象,为业主建立窗口工程、示范工程和精品国优工程,本着本工程“高标准、严要求”的精神,充分论证施工组织总设计中各专业工艺标准的先进性,科学性,统一性,择优选用,并经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4.5 工程资料管理

机组的竣工资料贯穿机组的筹备、设计、施工、调试、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的资料的收集整理,所以该工作在工程开始抓起。结合《国家档案法》《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火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2005年版)》和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由业主组织相关施工单位认真编制本工程的竣工资料实施细则,参战单位严格执行,并加强过程中的监督和服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本工程的竣工资料的整理真实、齐全、系统、完整和可信,从而实现资料整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为申报国家优质工程奠定基础。

摘要:着重介绍了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的原则,通过对施工质量管理的要点分析,提出施工质量管理控制分析报告,以指导实践,并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

关键词:质量管理,施工,分析,控制要点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分析与控制 第10篇

一、墙体裂缝分析

(一)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裂缝分析

房屋的全部荷载最终通过基础传给地基, 而地基在荷载作用下, 其应力是随深度而扩散, 深度大, 扩散愈大, 应力愈小;在同一深处, 也总是中间最大, 向两端逐渐减小。也正是由于土壤这种应力的扩散作用, 即使地基地层非常均匀, 房屋地基应力分布仍然是不均匀的, 从而使房屋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 即房屋中部沉降多, 两端沉降少, 形成微向下凹的盆状曲面的沉降分布。在地质较好、较均匀, 且房屋的长高比不大的情况下, 房屋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差值是比较小的, 一般对房屋的安全使用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当房屋修建在淤泥土质或软塑状态的粘性土上时, 由于土的强度低、压缩性大, 房屋的绝对沉降量和相对不均匀沉降量都可能比较大。如果房屋设计的长高比较大, 整体刚度差, 而对地基又末进行加固处理, 那么墙体就可能出现严重的裂缝。裂缝对称地发生在纵墙的两端, 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 沿着门窗洞口约成45°, 呈正八字形, 且房屋的上部裂缝小, 下部裂缝大。这种裂缝, 必然是地基附加应力作用使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形成的。

当房屋地基土层分布不均匀, 土质差别较大时, 则往往在不同土层的交接处或同一土层厚薄不一处出现较明显的不均匀沉降, 造成墙体开裂, 其裂缝上大下小, 向土质较软或土层较厚的方向倾斜。

在房屋高差较大或荷载差异较大的情况下, 当未留设沉降缝时, 也容易在高低和较重的交接部位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裂缝。此时, 裂缝位于层数低的荷载轻的部分, 并向上朝着层数高的荷载重的部分倾斜。

当房屋两端土质压缩性大, 中部小时, 沉降分布曲线将成凸形, 此时, 往往除了在纵墙两端出现向外倾斜裂缝外, 也常在纵墙顶部出现竖向裂缝。

在多层房屋中, 当底层窗台过宽时, 也往往容易因荷载由窗间墙集中传递, 使地基不均匀沉降, 致使窗台在地基反力作用下产生反向弯曲, 引起窗台中部的竖向裂缝。

此外, 新建房屋的基础若位于原有房屋基础下, 则要求新、旧基础底面的高差H与净距L的比值应小于0.5~1。否则, 由于新建房屋的荷载作用使地基沉降而引起原有房屋、墙体裂缝。同理, 在施工相邻的高层和低层房屋时, 亦应本着先高、重, 后低、轻的原则组织施工;否则, 若先施工了低层房屋后再施工高层房屋, 则也会造成低层房屋墙体的开裂。

从以上分析可知, 裂缝的分布与墙体的长高比有密切关系, 长高比大的房屋因刚度差, 抵抗变形能力差, 故容易出现裂缝;因纵墙的长高比大于横墙的长高比, 所以大部分裂缝发生在纵墙上。裂缝的分布与地基沉降分布曲线密切有关, 当沉降分布曲线为凹形时, 裂缝较多的发生在房屋下部, 裂缝宽度下大上小;当沉降分布曲线为凸形, 裂缝较多的发生在房屋的上部, 裂缝宽度上大下小。裂缝分布与墙体的受力特点密切有关, 在门窗洞口处, 平面转折处、层高变化处, 由于应力集中, 往往也就容易出现裂缝;又因墙体是受剪切破坏, 其主拉应力为45°, 所以裂缝也呈45°倾斜。

为了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开裂, 首先应处理好软土地基和不均匀地基, 但在拟定地基加固和处理方案时, 又应将地基处理和上部结构处理结合起来考虑使其能共同工作;不能单纯从地基处理出发, 否则, 不仅费用大, 而效果亦差。在上部结构处理上有:改变建筑物体型;简化建筑物平面;合理设沉降缝;加强房屋整体刚度 (如增加横墙、增设圈梁、采用筏式基础、箱形基础等) ;采用轻型结构、柔性结构等。

(二) 温度应力引起墙体裂缝分析

一般材料均有热胀冷缩性质, 房屋结构由于周围温度变化引起热胀冷缩变形, 称为温度变形。如果结构不受任何约束, 在温度变化时能自由变形, 那么结构中就不会产生附加应力。如果结构受到约束而不能自由变形时, 则将在结构中产生附加应力或称温度应力。由温度应力引起结构的伸缩值。

由于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a=1.08X10/C, 而普通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为0.5Xl0/C, 在相同温差下,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伸长值要比砖砌体大一倍左右。所以, 在混合结构中, 当温度变化时, 钢筋混凝土屋盖、楼盖、圈梁等与砖墙伸缩不一, 必然彼此相牵制而产生温度应力, 使房屋结构开裂破坏。

温度应力引起墙体裂缝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八字形裂缝

当外界温度上升时, 外墙本身沿长度方向将有所伸长, 但屋盖部分 (特别是直接暴露在大气中的钢筋混凝土屋盖) 的伸长值大得多。从屋盖与墙体连接处切开来看, 屋盖伸长对墙体产生附加水平推力, 使墙体受到屋盖的推力而产生剪应力, 剪应力和拉应力又引起主拉应力, 当主拉应力过大时, 将在墙体上产生八字形裂缝。由于剪应力的分布大体是中间为零, 两端最大, 因此八字形裂缝多发生在墙体两端, 一般占二、三个开间, 且发生在顶层墙面上。

2.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

平屋顶房屋, 有时在屋面板底部附近或顶层圈梁附近, 出现沿外墙顶部的纵向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 这是由于屋面伸长或缩短引起的向外或向内推拉力而产生的, 包角裂缝实际上是水平裂缝的一种形式, 是外横墙和纵墙的水平裂缝连接起来形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 下面一般不会再出现八字形裂缝。有时, 外纵墙的水平裂缝也会出现在顶层的窗台水平处。

3.女儿墙根部和竖向裂缝

女儿墙根部由于受到屋面伸长或缩短引起的向外或向内的推、拉力, 使女儿墙根部的砌体外西域女儿墙外倾现象, 形成水平裂缝。有时, 由于钢筋混凝土屋面的收缩, 也可能使女儿墙处于偏心受压状态, 从而造成女儿墙上部沿竖向开裂。

此外, 在楼梯间两侧或有错层处的墙体将易产生局部的竖向裂缝, 这是由于楼面收缩产生较大的拉力所致。

影响房屋伸缩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多而且复杂, 以上所述的仅是一些常见的情况。为了减少温度应力的影响, 可采取合理地设伸缩缝;避免楼面错层和伸缩缝错位;加强屋面保温、隔热;用油毡夹滑石粉或铁皮将屋面板和墙体隔离, 并在女儿墙根部留一定空隙, 使其能自由伸缩且有伸缩余地;采用蓄水屋面域种植屋面;女儿墙设构造柱;加强结构的薄弱环节, 提高其抗拉强度等技术措施。

二、悬挑结构坍塌分析

悬挑结构坍塌实例较多, 一是整体倾覆坍塌;二是沿悬臂梁、板根部断塌。其主要原因有:

1.稳定力矩小于倾覆力矩

悬挑结构是靠压重或外加拉力来保持稳定, 要求抗倾覆的安全因素不小于1.5, 若稳定力矩小于倾覆力矩时, 必然失稳, 倾覆坍塌。如雨蓬、挑梁, 当梁上压重 (砌砖的高度) 不能满足稳定要求时, 就拆除支撑、模板, 即会产生坍塌事故。

2.模板支撑方案不当

悬挑结构根部受力最大, 当混凝土浇筑后, 尚未达到足够强度时, 模板支撑产生沉降, 根部混凝土随即开裂, 拆模后将从根部产生断裂坍塌;若悬挑结构为变截面时, 施工时将模板做成等截面外形, 而造成根部断面减小, 拆模后也会造成断塌事故。

3.钢筋错位、变形

悬挑结构根部负弯矩最大, 主筋应配在梁板的上部。若施工时将钢筋放在下部, 或被踩踏向下变形过大, 或锚固长度不够等原因, 拆模后, 均会导致根部断塌。

4.施工超载

悬挑结构的固端弯矩与作用荷载成正比, 如施工荷载超过设计荷载, 当模板下沉时就在根部出现裂缝;尤其是当由根部向外浇筑混凝土时, 随着荷载增加;模板变形, 也极容易在根部产生裂缝, 导致拆模后断裂。

5.拆模过早

不少悬挑结构断塌事故都是由于拆模过早, 混凝土未达到足够强度所造成。所以, 规范规定, 跨度小于2m的悬臂梁及板, 混凝土拆模强度应大于等于70%;跨度大于2m的悬臂梁及板, 混凝土的拆模强度为100%。

三、钢筋混凝土柱吊装断裂事故分析

(一) 事故概况

某工程项目C列柱为等截面柱, 长l2m;断面为400mm×600mm;采用对称配筋, 每边为4业16, 构造筋为2业12;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吊装时已达100%强度;柱为平卧预制, 一点起吊;吊点距柱顶2m;刚吊离地面时, 在柱脚与吊点之间离柱脚4.8m左右产生裂缝, 裂缝沿底面向两侧面延伸贯通, 最大宽度达1.3mm, 使柱产生断裂现象。

(二) 事故原因分析

此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柱平卧预制吊装, 吊点受力与使用受力不一致;吊点选择不合理, 吊装弯矩过大, 其抗弯强度和抗裂度不能满足要求所造成。现予以分析验算如下:

1.吊点选择不符合吊装弯矩MDm最小的原则

柱子吊装弯矩的大小与吊点位置密切有大而遭受破坏, 其吊点选择的原则:必须力求吊装弯距最小。为此, 对等截面柱, 当一点起吊时, 应使|Mmx|=|一MD|, 即跨中最大正弯距语吊点处负弯距的绝对值相等。据此求得吊点位置距柱顶为0·293L (L为柱长) 处。当L为12米时, 吊点距柱顶应为0.293X12=3.5m。原吊点离柱顶为2m, 故不符合吊装弯矩最小的原则, 吊装时必然使跨中最大弯矩的绝对值大于吊点处负弯矩的绝对值, 所以裂缝发生在跨中最大正弯矩的截面处。

2.柱子吊装中抗弯强度不够

现就按吊装弯矩最小进行验算, 柱子平卧预制一点起吊, 其抗弯强度也不能满足要求。验算结果如下:

(1) 计算荷载q

取钢筋混凝土重力密度为25000N/m', 则自重为0.4×0.6×25000=6000N/m;动载系数为1.3~1.5, 取1.5, 则计算荷载q=1.5×6000=9000N/m。

(2) 计算简图

按吊装弯短最小的原则, 吊点离柱顶为3·5m, 吊装时柱脚不离地, 柱子刚吊离地面近似于一根悬臂的简支梁。

3.柱子吊装中抗裂度不够

按施工验收规范规定, 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吊装中受拉区裂缝宽度不大于0.2~0.3 m m, 而裂缝宽度与钢筋的受拉应力有关, 钢筋受拉应力愈大, 则裂缝宽度愈大。所以, 在柱子吊装中常用钢筋的拉应力来控制裂缝的宽度。只要钢筋拉应力满足下式要求, 说明裂缝宽度在允许范围内, 能满足抗裂度要求。说明抗裂度不能满足要求。

(三) 经验教训

(四) 从上述事故中, 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如下:

(1) 由于柱子吊装受力与使用受力不一, 故必须进行吊装验算。

(2) 当吊装受力与使用受力不一时, 吊点选择应符合吊装弯矩最小的原则, 以免吊装弯矩过大而过受破坏。如在本例中, 按吊装弯矩最小的原则, 确定吊点距柱顶为3·5m时, 其跨中的正弯矩与吊点处的负弯矩的绝对值相等, 均为55.125×l0。而按原吊点距柱顶为2m时, 其跨中最大弯矩为103.68×10。N·mm, 最大弯矩截面距柱脚为4.8m处。由此可见, 原吊点跨中正弯矩要比按吊装弯矩最小的原则确定吊点跨中正弯矩大1.88倍。该柱在离柱脚4.8m处出现较大裂缝, 产生断裂现象, 也证明了该截面处的吊装弯矩最大。

(3) 当吊装受力与使用受力一致时, 吊点的选择应尽可能符合使用受力的要求, 如简支梁的两吊点应靠近梁的两端;悬臂梁的两吊点应在梁的两支座处。

市政园林施工与质量控制策略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园林;施工;质量;环境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发展过程中,只顾经济利益忽视了环境因素,许多污染环境的项目被盲目地引进。近年来,华北地区频繁出现的雾霾现象,向急切发展经济的人们敲响了警钟。人们对所居住地区的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尤其是城市居民。城市园林建设作为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在人们要求环境质量的呼声中,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就像当年追求经济发展一样,我们不能盲目地绿化建设,城市园林建设应注意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1.园林建设概况

市政园林的建设是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增强而得到逐步发展的。从这个层面上说,目前园林建设的发展才刚刚起步。虽然各地的园林建设表面看似蓬勃发展,但对于国内整个的园林建设概况现在还是不明确的。首先,园林建设不是随便的种花养草,园林建设必须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适应。因此,园林建设需要一定的技术投入,而目前大部分的环境绿化根本就不能算作是合格园林建设。其次,一个地区的环境所覆盖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而目前大部分的园林建设都局限于某一个行政区划。即便是某地园林建设规划的相当不错,也只是在其所管辖的范围内,而生态环境是没有区划之分的。因此,我们目前的园林建设情况还是不容乐观。

2.目前园林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园林施工作为园林建设的最主要环节,是决定园林建设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园林施工要有一整套科学、合理、完善的方案,才能保證施工质量。而目前园林施工中存在许多问题,笔者简单分析如下:

2.1施工单位过多

园林建设要牵扯多方面的工作,如规划、劳工、建材等,甚至有时要与政府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正因如此,园林施工必然要牵扯多个单位。施工单位过多,就使各个单位的协调出现问题,影响施工进度。施工单位协调不好,就会使施工现场产生混乱,不仅是进度受影响,更会增加施工的成本。

2.2苗木质量不合格

园林建设的苗木大多都是从外地采购的,所购苗木是否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相适应,以及在运输过程中怎样养护,都是要考虑的因素。然而,目前情况下,由于采购人员不注意苗木的生长习性以及运输养护没有做好等原因,导致很多苗木移植后不能成活。

2.3缺少专业人员

园林建设跟许多新兴行业一样,出现人才的短缺。园林建设刚刚起步,熟悉了解的专业人员目前根本就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施工队伍缺乏专业知识,甚至对于园林建设的图纸都看不明白。而且,目前施工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农民工,没有任何的园林建设知识和经验。如果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园林建设很难不流于形式。

2.4后期养护不到位

前文已经指出,园林建设中苗木很多都是从外地移植的,如果没有后期的养护,外地移植的就很难成活。很多流于形式的建设,没有后续的养护管理,就使很多苗木难以成活,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3.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当然我们能够看到园林施工周期长、回报慢、投入大,施工过程确实存在问题。基于以上笔者所指出的施工问题,如何保证园林建设的质量,提出以下建议:

3.1园林建设应该注意整体规划

所谓的“整体”应注意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社会整体意义。环境与经济两个因素,不能顾此失彼。我们所需要的园林建设是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它必须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例如,在急需建设住宅用地的地方就不能建设大面积的生态园林。因此,过分强调园林也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我们应该以社会发展为整体充分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二是生态环境的整体。生态环境是没有区划之分的。前文指出目前的园林建设大都是各管各的,局限于自己管辖的范围。园林建设要发挥它的作用就必须要有生态整体意识。因此,需要我们做好各地区统一规划调整。

3.2完善管理机制

一是管理体制的完善具体要做到前期准备工作、中期建设工作和后期养护工作的有效结合。前期准备工作中要注意先协调好各工作单位,为中期、后期的工作打好基础。中期建设,要注意苗木的采购程序以及采购质量。建设中一定要加强监管,建立科学、高效的监管机制杜绝园林建设仅仅流于形式。后期养护中,要注意苗木的生长习性,加强观察和有效管理。二是在园林建设中往往会伴随着投标现象。园林建设毕竟不是小的工程,它涉及建设用地、房屋拆迁、工地施工等比较大的项目,因此政府往往会采用投标的方式。我们必须要明确,园林建设目的是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对施工企业的要求是很高的。因此,在投标过程中,一定要选择信誉好的企业排除不达标的企业才能保障整个园林建设的质量。

3.3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每一个新兴行业都会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园林建设也不例外。对此,笔者认为专业人员的培养主要在教育。因此,面对社会的需求,我们可以扩大高校园林建设专业的招生。为园林建设提供新生代的人才,也为此行业注入新鲜的血液。而面对当前情况,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高校的人才短时间内不能见效,为保障时下的工程质量,我们就要加强管理规划人员与实际施工人员的沟通,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要详细为具体施工人员解读图纸的施工要点以及施工的注意事项。尤其是参与施工的农民兄弟,往往不懂什么生态与养护,这就需要我们的专业人员多点耐心。

4.总结

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对园林建设的要求势必越来越高。纵然,目前的园林施工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它所蕴含的发展前景。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园林建设不可忽视,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就能打造出高品位的园林工程。 [科]

【参考文献】

[1]陈木伟.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与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5).

[2]钟京旭.园林规划中园路的设计与施工探讨[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7(7).

[3]金玲,郑福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程管理的重点与途径[J].科技风,2009(6).

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与研究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开展的时间为2013年5月—2014年6月, 先取期间240例样本设为观察组进行分析, 其中男138例, 女102例;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27岁~88岁, 平均年龄 (42.50±4.50) 岁。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的240例样本设为对照组进行对比, 其中男136例、女104例;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26岁~87岁, 平均年龄 (43.15±3.20) 岁。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初步统计, 未见组间存在明显差异 (P>0.05) , 可对其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血液标本的免疫检验, 具体流程严格按照标准程序进行。观察组患者针对标本样品的采集、操作、仪器设备等整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1) 检验前质控:免疫检验前严格控制样品的采集和保存质量, 科学选择抗凝剂、稳定剂[1]。注意激素类等药物测定标本的收集时间和位置。 (2) 仪器、试剂的选择控制:仪器设备的检验性能对检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检验期间医护人员应认真核定和检查温度计、吸量管、稀释棒等设备, 保证其质量过关和性能良好。 (3) 检验中质控:免疫检验过程中, 工作人员应保证监测样本浓度与实验的水平保持相同;同时保证检验环境不存在污染的危险;此外, 严格按照说明书[2]进行检验操作。 (4) 检验后质控:检验分析结束后, 应加强审查检验结果, 一旦检验结果存在争议应进行审查和核对;同时, 工作人员应及时保存标本和检验结果, 同时做好记录。

1.3 评价标准

患者体征和生化指标均恢复正常水平, 自觉症状消失, 为治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 生化指标好转, 为有效;经治疗患者的症状表现和体征情况无好转, 为无效[3]。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临床免疫检验控制, 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获得显著改善,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0.05) 。见表1。

3 讨论

在实验室管理中加强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为保证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必须严格加强检验期间的质控。本研究显示, 标本样品的采集、抗凝剂的选择、设备的性能、止血带的应用时间等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4], 故在其整个流程中, 均应做好检查和质量控制[5], 一经发现异常即刻给予纠正。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免疫检验期间加强质量控制, 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 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应在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免疫检验的240例样本进行分析, 设为观察组, 根据采用的不同仪器和相关影响因素给予质量控制。另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免疫检验的240例样本为对照组, 比较2组检验效果。结果 经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后, 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上升,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根据免疫检验的样本采集、仪器使用、影响因素等给予相应的质量控制可有效改善检验结果, 有助于临床治疗。

关键词:免疫检验,质量控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朱中梁, 汪宏良, 马娟, 等.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与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10 (10) :1332-1333.

[2]惠华平.探讨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5 (5) :17-19.

[3]单洪继, 李雪.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31) :110-111.

[4]崔文杰, 曾秋华.基层医院临床检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首都医药, 2012, 20 (4) :33.

上一篇:室内设计的文化性下一篇:顺应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