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痴呆的护理

2024-05-07

老年性痴呆的护理(精选12篇)

老年性痴呆的护理 第1篇

1 心理护理

1.1 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曾经将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视为一种“场”, 这个场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对“心理事件”有实在影响的环境。而中医认为:七情所伤, 可致肝失疏泄, 脾失运化, 心神失守。合理的情志护理能使肝气和顺, 心宁神清, 利于疾病的康复。1998年美国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合作对这类疾病的研究验证, 一万名重症患者中, 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活动异常症状。因此, 进行心理护理与心理支持尤为重要。我们应走出AD患者情感淡漠的误区, 认识到他们也有爱与归属的需要, 掌握痴呆老人的心理特点:他们的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 不能自我确认, 充满恐惧, 有针对性的制订护理措施, 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环境, 提高生活质量。

1.2 措施

(1) 语言沟通策略:良好的语言沟通不仅可以促进情感的交流和信息的交换, 也容易令患者产生安全感, 打开心扉, 宜泄郁愤, 同时, 在交谈内容上寻找愉快的刺激因子 (记忆与情感交流过程密切相关, 当人的后天生活习惯难以维持时, 固有的个人愉快回忆可以作为刺激因子使记忆再生) , 引起患者的关注与兴趣, 调动他们的思维。在沟通中应注意:a.恰当的运用肢体语言, 表示鼓励同情, 使患者感到被尊重与关怀”;b.每次只提一个简单的问题, 保证有时间考虑, 通过恰当的提示以减轻患者的挫折感, 避免因此而退缩;c.可采用图片、照片等工具, 加深理解, 促进交流;d.当患者出现妄想症状时, 勿与其争辩, 暂表同意, 并转移注意力;e.以诱导为主, 避免斥责、拒绝等语言。 (2) 亲情人际疗法。主要指 (1) 增加亲属、晚辈、朋友的探视与交流, 给予老人心理支持。因为文体活动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比其他社会环境的影响重要, 所以增加痴呆老人的文体活动, 如打扑克、打球、参加联欢会等, 互相交流, 以提高患者的沟通能力, 培养乐观情趣, 延缓疾病的发展。上述措施帮助老人建立健康的心态, 也有助于老人独立发挥生活潜能, 学会运用超越自我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快乐和满足。这对于AD患者的心理支持以及降低AD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2 饮食护理

2.1 原因

合理安排膳食, 补充微量元素可预防痴呆的发生。改善AD患者的身体状况, 延长寿命, 提高生活质量。

2.2 措施

改变不良习惯: (1) 戒烟酒, 因尼古丁、酒精可致神经基底发生病变。严格控制暴饮暴食, 定时定量, 以维护正常的消化功能。 (2) 多吃鱼可以预防AD, AD患者应多吃鲜虾、奶、瘦肉、大豆及含有营养脑细胞的卵磷脂的食物。蛋黄不可多食, 因其含有高胆固醇。 (3) 药膳。根据中医理论采用一些有益脑细胞的食物熬制, 如山药粥, 具有补脑髓, 补五脏的作用。芝麻核桃粥, 有补肾润燥、健脑和中的作用。在饮食护理过程中, 既要注意营养措施, 又要注意患者的喜恶。

3 生活护理

3.1 原因

AD患者以慢性进行性智能衰退为主要特征, 自理能力下降, 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 并存在致伤的危险。

3.2 措施

目前提倡的做法是根据挖掘自理能力潜能这种理念。通过自理程度选择“全补偿”、“半补偿”或“支持教育法”。“全补偿”是指全部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半补偿”是指除督促训练外给予协助;“支持教育法”是指做好指导, 协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要点: (1) 预防感染:自理能力及机体抵抗力下降使AD患者容易发生多种感染。居住环境应保持清洁、空气清新;根据气候变化增添衣物;保持卧床及大小便失禁患者皮肤清洁、干, 重点是勤沐浴。原因有二:a.预防感染;b.典型相关分析显示洗澡的自理能力越好, 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生活质量越高。 (2) 安全护理。卧床患者加防护栏, 危险物品妥善保管, 地面保持干燥, 通道无障碍物, 危险地加危险标志。

4 睡眠护理

4.1 原因

环境中的不合适刺激可增加患者原有的烦燥不安。睡眠紊乱的患者易导致行为异常, 甚至攻击行为。

4.2 措施

(1) 安排丰富的日间活动, 尽量不安排睡眠时间, 采用亮光刺激或设计室内光线 (自然或人工) 体现白天和黑夜的不同。 (2) 睡前不大量进食, 限制水的饮用。 (3) 睡前可少量饮用牛奶等安神食品, 必要时可少量服用镇静剂 (以中药为主) 。

5 康复训练

5.1 康复训练可延缓疾病的发展, 对提高AD患者的认识、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

5.2 措施

老年性痴呆的护理 第2篇

人的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 总结分析了我科2009年1月至2011 年1月对105例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 105例老年患者中有8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6%,远远低于本科室早期的并发症发生率。结论 护士通过细致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指导功能锻炼,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使老年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骨科老年病;护理;并发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预防保健的发展,人均寿命逐年延长,我国将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例,骨科老年病人日益增多,如老年骨质疏松与骨折、骨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等。骨科老年病人由于活动受限,卧床时间较长,加之老年人各脏器功能衰退、抵抗力低下等因素极易发生并发症[1]。因此,要减少骨科老年病人并发症的发生,早期预防及加强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于2009年1月至2011 年1月,共收治105例骨科老年病患者,通过实施正确完善的早期预防及加强护理,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一 材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105例,其中女45例,男60例,年

龄60-99岁,平均年龄72.5岁。疾病种类:四肢骨折49例,腰椎间盘突出15例,腰椎管狭窄18例,颈椎病4例,胸腰骨折14例,骨盆骨折5例。住院前合并有全身基础疾病46例。护理方法: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加强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同时实施正确完善的早期预防护理措施,针对不同的人体系统,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从而降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并发症的发生。

二 结果

本组均安全实施了麻醉及手术。住院期间并发肺部感染5例,深静脉栓塞1例,尿路感染2例,住院期间无新发生褥疮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6%,远远低于本科室早期的并发症发生率。

三 讨论

3.1 加强心理护理:因活动能力受限等因素,老年人生活单调寂寞。一旦经受病痛困扰易产生忧虑、恐惧及危机感,入院后适应新的环境能力较差。因此,心理护理要从患者进入病房开始,护士亲切而有感染力的交谈,恰到好处的疏通劝导会起到正性效应[2]。护士要注意与患者情感上的沟通,与患者交往中,应注意使用得体的语言,对老年患者所讲的事情要耐心去听,表现出护理人员的一片诚心,让他们很自然地在心理上感到温暖。

3.2 加强生活护理:护理要尽量适合老年人的生活特点,对行动不便者应注意行走及上床时的保护,必要时给轮椅,尽量避免外出,防止跌倒,年老体弱者要加床栏,防坠床,对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加强生活上的护理,保持患者口腔、头发及皮肤的清洁,协助其生活所需。

3.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3.1 预防肺部感染:老年人呼吸功能普遍下降,特别是有烟、酒嗜好,并伴有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长期卧床后较易引发肺部感染。因此,患者人院后要求戒烟、酒,鼓励患者多咳嗽、咳痰、做深呼吸。护理中应注意病房通风,如自感痰液粘稠,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同时协助患者定期进行翻身、拍背,注意肺部听诊,如有痰鸣音时,应鼓励病人有效咳痰,如咳痰无力者,应给予吸痰,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3.2 预防泌尿系感染:老年人由于膀胱括约肌功能减退,易发生尿潴留,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其中老年男性患者易伴发前列腺增生,加之卧床、疼痛等原因,更易发生尿潴留,因此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需要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促使尿液排空。注意观察尿量、颜色、性质的变化,有无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会阴部的清洁。需行导尿的患者应严格在无菌操作下行无菌导尿术,并且每日消毒尿道口,严格执行无

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尿袋及尿管。发现尿色异常应及时留取尿常规,遵医嘱给予膀胱冲洗或早期拔尿管。

3.3.3 预防褥疮:老年病人由于长期卧床,全身血液循环减慢,皮肤抵抗能力下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骨骼隆突处容易形成压疮。因此老年患者宜在入院后给予气垫或海棉垫等垫于骨突处,根据病人情况定期变换体位,按摩受压的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3]。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全体护理人员要提高责任心,共同努力预防褥疮发生。

3.3.4 预防消化系统并发症:主要是预防便秘的发生。老年病人由于活动受限,肠蠕动减弱,易并发便秘。便秘对冠心病、高血压病人将会带来危险后果,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病人合理膳食、尽量避免其发生。

3.2.3.5预防静脉血栓:老年病人卧床期间活动减少,血流缓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几率也相应增加[4]。术后早期根据患者病情行腿部肌肉的挤压与按摩,指导患者早期行主动功能锻炼,密切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及血运情况。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对生活质量需求的提高,骨科老年病人日益增多,应根据骨科老年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护理,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老年性痴呆患者38例的护理体会 第3篇

关键词 老年痴呆 护理

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D)是指老年老化程度超过生理性老化,或过早老化,致使脑功能障碍,引起获得性、持续性智能障碍[1]。在无意识障碍的情况下,有记忆和认识功能障碍,伴有言语、视空间技能、情感或人格改变,并影响其社会活动。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手段,老年性痴呆逐日加重,最终因躯体合并症而危及生命。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性痴呆患者日益增加,为了让老年痴呆患者有较高质量的晚年生活,给予适当护理措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工作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2005~2009年收治老年痴呆患者38例,年龄65~85岁,临床确认为老年痴呆(诊断标准符合北京医科大学和协和医科大学联合主编的《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均表现为记忆减退,定时力、视觉空间感知能力、语言功能、计算力操作执行功能等方面不同程度的丧失,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护理难点

沟通困难: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谈话思路中断,近记忆力差,不记得家庭住址及电话号码等;智力下降表现为计算、理解、判断、逻辑能力差;情绪障碍,表现为情感脆弱、失控、无故发脾气、易激怒;性格固执违拗、行为退缩、睡眠障碍等。导致老年痴呆患者沟通能力下降,表现为很难理解他人和被他人理解,不能针对性地回答问题等。

服药依从性差:由于患者记忆力、智力、情绪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碍,造成拒服、错服、漏服或重服药物,具有一定的医疗隐患。需要医护人员和家人耐心指导和督促。

生活自理缺陷:生活自理能力有不同程度缺陷,日常活动越来越需要别人帮助,行走、入厕、沐浴、个人卫生处理困难;重度患者卧床,不语,大小便失禁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他人照顾。

护理措施

通过以下几点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同患者或者家属商定护理计划,实施措施后使38例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比实施措施前明显得到提高。现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一般护理及日常生活护理:认真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病床干燥、清洁,常用物品置于显眼和易触及的地方,以利患者随时使用。病室要保持整齐、安静,注意安全,防止跌倒引起外伤。特别是对脑梗死痴呆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要经常给患者翻身,温水擦拭身体等,防止褥疮的发生。老年痴呆患者日常活动内容往往贫乏,应鼓励患者多与病友交谈、聊天,看电视、下棋等活动,以达到加强患者记忆力、计算能力、手工操作、语言沟通等训练目的,同时也丰富了患者的日常生活。

记忆障碍的护理:在38例AD患者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记忆障碍,其中重度记忆障碍的有9例。记忆障碍的患者处于一种不能记住或回忆起信息的状态,严重记忆障碍的患者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连相濡以沫的爱人都不认识。耐心的护理和必要的措施对记忆障碍的患者显得格外重要。回忆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当患者由衷的谈论记忆中的愉快事物时,语言会变得很流畅,这时医务人员就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讲述,并与他们热情交流,以提高患者语言流畅和记忆能力。在日常治疗和护理中,经常与患者愉快地进行语言交流,尊重和倾听他们的诉说,取得患者的信任,能更好促进患者的记忆状况改善。

行为异常的护理:老年痴呆患者行为异常可分为攻击行为、身体非攻击行为和语言激越行为,其中攻击行为对患者自己、家庭、其他患者或医护人员来说是危险的。医务人员应了解患者过去的生活习惯和喜好,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不能用禁止,命令语气[2],鼓励患者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种治疗,不能在患者存在激越行为时将其制住,这样更增加患者的激越行为,使病情加重。

心理护理:从思想和情感上尽可能地与患者沟通,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切忌使用伤害感情或伤害自尊的语言和行为,避免受到心理伤害,产生情绪低落,甚至发生攻击行为,同时减轻患者的孤独感。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掌握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目的和计划与患者个别交谈,消除患者不必要的思想顾虑,让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3]。了解患者的爱好和兴趣,投其所好,让患者多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如户外活动,看一些轻松愉快的电影、玩棋牌、看报纸等,以此来调节患者的情绪并可训练患者的协调能力、注意力等而起到治疗作用。

家属的协调和指导: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指导家属照顾患者日常生活的方法,遇到特殊问题的應对措施。让家属尽快掌握与患者交流的方法和技巧,给患者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安全温馨的家庭环境。

总之,通过以上护理措施和方法,38例老年痴呆患者各症状发展速度及生活自理能力较入院前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得到较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 沈经邨.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6-250.

2 王昭红.日本家庭访问护理介绍[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2):92-93.

老年性痴呆的护理体会 第4篇

1 痴呆

随着病程进展, 痴呆的症状逐渐明显, 其典型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记忆障碍

不能回忆不久前发生的事情, 经常会遗失东西, 忘记东西放在何处, 忘记赴约, 忘记片刻前与别人谈话的内容, 均提示近记忆力损害。学习新事物能力也大为降低。有些患者用加强笔记的方法以弥补缺陷, 但也收效甚微。到后期, 远期记忆也逐渐减退。严重的记忆减退可造成定向障碍, 常发生外出迷路走失。

1.2 思维和判断力障碍

患者开始时不能掌握技术上或一般学识上新发展要点, 其后对原有的认识也模糊不清。如果未发生特殊语言障碍, 在长时期内言语功能似乎完整, 但在谈话中可以发现对抽象名词的概念已经含糊。至后期, 一般常识也呈现衰退。说话时常重复一个音节, 模仿言语, 赘语, 最后丧失所有的语言能力。

1.3 性格改变

大多数患者呈现原有性格特点的病态演变。性格开朗者趋向浮夸, 谨慎者变得退缩, 勤俭者成为吝啬。少数患者呈现和原有性格相反的现象。一般说, 兴趣和社会活动范围趋向缩小。

1.4 情感障碍

轻度忧郁比较多见, 常表现为呆滞、退缩, 不胜任感, 有一些模糊的躯体不适感觉。相反, 情绪也可能高涨, 表现为一种盲目的欣快感。有些患者易受激惹, 可有发作性暴怒和冲动行为。

当疾病更进一步发展时, 患者精神淡漠, 行动呆滞, 衣着不洁, 不能履行日常简单的家务与自理生活。患者可能会重复一些陈旧的, 熟悉的语句, 而思维活动实际上很贫乏, 错构与虚构越来越显著。最严重者, 长期卧床, 丧失言语和行动的能力, 甚至陷入昏睡和昏迷。

此外, 患弥散性脑变性的患者也可能发生一些神经症状和体征, 可以涉及语言和其他复杂功能的障碍较为多见, 包括不同程度的失语失认, 失用, 空间定向障碍, 身体影像障碍等。

2 痴呆的判定

痴呆的判定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必须确定有无痴呆存在, 其次是判断造成痴呆的原因。

2.1 确定痴呆的存在

大部分痴呆患者在智能损害的表现方面非常相似。在疾病早期发现轻度的智能衰退时, 或在疾病的过程中判定痴呆的不同程度, 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及时、客观地确认痴呆临床表现的存在。

2.1.1 必须仔细全面地了解病史, 特别注意对比患者过去的工作能力与目前的功能状态。

由于患者本身所能提供的资料不一定全面, 应该向患者家属询问病史, 特别是关于以下几方面的改变:情感, 衣着和个人卫生, 记忆, 性格、言语和活动的多少, 工作效率, 以及判断能力。熟悉掌握常见于痴呆患者的认识障碍的临床表现形式, 对明确痴呆判定非常重要。

2.1.2 精神评定量表的运用

痴呆是一种症状群, 目前尚无特异的生物学检查方法, 为了尽可能客观地建立痴呆的诊断, 根据国内外研究趋向, 常采用以下临床评定量表, 以便能较客观地全面地反映出患者实际痴呆的程度: (1) 智能状态检查表:包括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MMSE) , Blessed痴呆量表 (BDS) 和长谷川痴呆量表 (HDS) ; (2) 日常生活和社会能力评定:包括日常生活, 能力量表 (ADL) 和Pf-effer功能活动调查表 (POD) ; (3) 神经心理测验;包括以检查记忆和学习能力为主的Fuld物体记忆测验 (FOM) , 检查语言功能的快速词汇测验 (RVR) , 评定注意力或即刻记忆的数字广泛测验 (DS) , 以及检查构造和图形识别功能的“积木测验” (BD) 等; (4) 长谷川痴呆量表 (Hasegawa Dementia Scale, HDS) 在我国运用甚广, 常被用作诊断痴呆的依据之一。量表共包括11题, 其中有关定向2题, 记忆4题, 常识2题, 计算1题, 数字铭记1题及物体命名回忆1题。取正向记分法, 各题将分为2~4分不等。按我国常规, 以教育程度划分的分界值为“16~24分。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 , 是根据慢性疾患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修订而成。共20项, 包括穿衣、洗澡、进食等自理功能和洗衣、购物、打电话等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等内容。据在我国测查, 以26分作为诊断痴呆的分界值。对痴呆的临床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2.2 痴呆的病因判断

大脑的各种疾病都有可能引起痴呆, 痴呆的临床表现本身不能说明其病因。主要依靠发病年龄, 家族病史, 病程演变方式, 伴发的神经征象, 以及各种辅助检查资料来明确诊断。首先要考虑的应是各种可以进行有效治疗的疾病, 例如颅内肿瘤, 慢性硬膜下血肿, 正常颅压脑积水, 维生素缺乏, 黏液性水肿等。因为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终止痴呆的进展。通过病史, 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如脑肿瘤、脑外伤、多发性脑梗死、假性痴呆等) 后, 应考虑为原发性早老痴呆, 即Alzheimer病。

以下辅助检查有助于痴呆的原因判断。CT扫描、磁共振成像 (MRI) 、脑血管造影检查、同位素脑扫描、脑电图、脑脊液检查、血液梅毒检查、电解质及内分泌学检查等。

3 护理

3.1 护理重点

(1) 尽量帮助患者适应环境及日常生活, 降低适应困难程度。 (2) 合理有效处理精神病性行为症状,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3) 帮助其自理日常生活而不要包办一切, 以防智力行为进一步退化。

3.2 观察要点

(1) 观察其远记忆力, 近记忆力及定向障碍程度。 (2) 观察患者情感表现, 有无行为异常, 如攻击性行为;不停踱步与不宁;大叫大嚷, 骂人;无目的闲荡和走失;幻觉妄想等。 (3) 有无失语、失认、错认、运用不能等。 (4) 有无言语障碍、大小便自控困难等。

3.3 护理措施

3.3.1 对患者的家庭成员及照顾人员进行宣传教育, 使其了解痴呆患者的认知障碍, 行为障碍的表现形式, 及正确处理措施, 使他们不致认为痴呆患者所出现的精神行为症状是故意捣乱, 或充满敌意的, 而对患者采取强制、粗暴、报复手段、保障患者的基本人权。

3.3.2 错认明显的患者, 常不能认识自己家门和家庭环境, 有时连镜中自己的形象也认不清, 而表现出紧张恐惧。故居室应光线明亮, 墙壁色彩柔和, 布置简单, 室内不宜设置电视机和镜子等物。

3.3.3 对有语言表达与接受能力障碍的患者, 谈话时要热情、温柔, 讲述语言要尽量简单、缓慢, 或给他们观看一些非语言性标记、信号, 如用太阳和月亮的绘画, 配合手势, 表示起床, 睡觉的时间到了等, 并要求其作出是与非的回答或示意。并告知家属, 在与患者谈话时, 看上去好像不合作或不理睬的反应, 是由于领会困难所致, 应予理解。

3.3.4 有记忆障碍的患者, 常随便拿用别人物品, 或自己物品找不到时, 就认为有人偷他的东西, 以及已用过餐, 仍坚持认为未用餐而纠缠的表现。为了减少这些麻烦, 可根据他们的认识水平, 给他们一张简单明了的生活作息表, 经常提醒他们, 并在放物品处, 做些容易辨认的标记。若患者有视觉及空间失认现象, 为防止其辨别不清环境, 应在餐厅、病房、卫生间, 台阶等处设置醒目的标志。患者若无慢性尿、便失禁, 则应定时督促其排便, 使之养成定时入厕的习惯。

3.3.5 对妄想的患者, 不管他们能接受多少, 都应作正面的抚慰保证, 而不能与之争辩。还可转移其注意力, 因他们有记忆障碍, 一旦注意转移到其他事项时, 则不再纠缠于原有的妄想内容。患者若有自杀或攻击行为, 应予特殊管制和隔离措施, 以保障患者及他人的生命安全。

3.3.6 患者如有闲荡, 迷路走失行为, 要给其带上姓名, 地址牌, 并注意门窗安全, 防止患者外出走失或发生意外。在护理院中, 工作人员应集中注意那些跟随他人乱转乱窜的患者的管理, 要了解这些患者的情绪需求, 而不应乱用约束。

3.3.7 指导帮助家属填写好患者行为日志, 日志内容包括特殊行为症状发生的时间, 持续长短及发生当时的情境。这种日志有助于照顾人员掌握情况和及时处理, 也有助于家属认识到他们的行为态度影响的重要性。

3.3.8 预防并发症

因老年患者抵抗力较差, 故应定时开窗通风、组织体育锻炼, 保证及时加减衣服、被褥, 合理安排照顾饮食, 保证营养水分, 定时洗澡更衣, 翻晒被垫, 防止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感染。对于卧床不起, 大小便失禁患者, 要注意防止褥疮。

3.3.9 心理护理

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曾经将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视为一种“场”, 这个场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对“心理事件”有实在影响的环境。而中医认为:七情所伤, 可致肝失疏泄, 脾失运化, 心神失守。合理的情志护理能使肝气和顺, 心宁神清, 利于疾病的康复。1998年美国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合作对这类疾病的研究验证, 一万名重症患者中, 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活动异常症状。因此, 进行心理护理与心理支持尤为重要。我们应走出AD患者情感淡漠的误区, 认识到他们也有爱与归属的需要, 掌握痴呆老人的心理特点:他们的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 不能自我确认, 充满恐惧, 有针对性的制订护理措施, 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环境, 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基础护理学:老年鼻衄患者的护理 第5篇

2 主动增进了解,加强角色置换,促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随着护患关系的深入发展,和蔼可亲、淳朴可信、精诚可托的护士形象就深植患者心中。我们利用语言暗示的效应,运用自身角色的威信,使患者放弃对疾病的胡乱猜测,缓解患者不适及病重的感觉。对高血压、心脏病引起的鼻衄患者应严格查房制度,经常巡视,并严密监测血压的波动,避免使患者情绪波动,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如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口干脉快、血压降低等情况,提示患者进入休克前期,应立即协助医生做好急救措施。对后鼻孔出血已行后鼻孔栓塞的患者更应加强护理。对伴有脑栓塞的鼻衄患者,在行后鼻孔栓塞后,应观察患者情况,加强巡视,避免患者因咽反射不敏感导致误咽、误吸。长时间鼻腔填塞敷料压迫止血的患者,常常因缺氧导致头痛,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以持续低流量口腔吸氧,减轻细胞缺氧,以免加重鼻出血及心脑并发症的发生;并嘱患者未经医生许可切不可自拔纱条。止血后,偶尔有血性眼泪属正常现象,患者不必惊慌。对流入口腔内的血液尽量吐出,切勿咽下,以免刺激胃粘膜,引起恶心呕吐。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利用护患之间的年龄悬殊,充分运用角色互换,加深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认同感,更进一步加深了护患感情。

3 注意环境对心理的影响,满足患者的需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护理氛围。多数老年人住院后加重了孤独感和疏离感。由于常规生活秩序被打乱而极需适应新环境,常引起焦虑和烦恼。因此,要尽量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休养环境,保持病房清洁整齐,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使患者感到温馨舒畅。重病患者应与一般鼻衄患者隔离救护,以免影响病情较轻或已趋康复的患者诱发高血压而再次发生鼻衄。除常规消炎、凡士林纱条填塞、硝酸银烧灼止血外,每晚睡前加服云南白药0.5g、鲁米那0.06g,加强夜间巡视病房,监测血压,日间氯麻液喷鼻1次/h(氯麻液为氯霉素与麻黄素合剂,具有消炎、收缩粘膜血管的作用)。入睡前鼻腔滴复方薄荷油,保持鼻粘膜湿润。并给患者温水泡脚,室内保持适宜的湿度、亮度,尽量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将患者安排到小房间,并给以精神上的安慰,帮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如夜间患者突然发生鼻衄,护士应迅速、镇静,采用简便的止血措施,用手指轻压两侧鼻翼10min,额部、颈部置冰袋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并稳定患者情绪,迅速通知医生处理。我们曾接诊过这样一例典型患者,每日0~3时双侧鼻腔出血,量大,并伴有严重失眠、头晕,达数十日。我们在连续凡士林纱条填塞3次无效后,给患者行后鼻孔栓塞。

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现状 第6篇

【关键字】老年痴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23-01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期疾病与日俱增。老年性痴呆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种疾病,目前已位居老年人病死原因的第4位,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痴呆病人不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还给直接照料者带来身心压力。而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日趋凸显。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口已达1.32亿,占全国人口的10.23%,预计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至3-8亿,占全国人口的25%。老年痴呆是目前世界性的医疗护理难题,加强患者的护理有助于稳定患者的病情。因此,如何照料好痴呆患者是当今社会迫在眉睫的问题,也是提高痴呆老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现将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1 老年痴呆的定义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的原因,老年痴呆的病人可以 AD形式存在,也可伴有其它形式的痴呆。它是一种慢性渐进性退化痴呆,以缓慢进展的智力减退为特征,并最终导致无力进行日常生活和人格的持续变化。疾病的过程可分早、中、晚三期,早期病人可出现在近期记忆、定向、感知、语言和完成复杂步或工作能力的减低。目前对老年性痴呆症的治疗尚无特效药,是目前难以治愈的一种渐进性疾病。因此,对于护理工作者来说,针对老年痴呆病人不同的临床表现,做好病人病情的观察,及时的给以相应的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意义。

2 老年痴呆的护理现状

2.1 减少发病概率

重视病前护理,预防或减缓痴呆的发生。应积极防治导致痴呆的各种危险因素,如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情绪抑郁、环境污染等。老人在离退休后,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广交朋友,培养兴趣,从事力所能及的脑力和体力活动,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不脱离家庭,不脱离社会。

2.2 日常生活护理

帮助料理病人的日常生活。痴呆老人在卫生、饮食、大小便、起居等日常生活方面自理能力差,需要家属督促或协助。安排病人合理而有规律的生活,要求他们按时起床和就寝,进餐,使之生活接近正常规律,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减少感染的机会。个人卫生包括皮肤、头发、指甲、口腔等的卫生,要求早晚刷牙、洗脸,勤剪指甲,定期洗头、洗澡,勤换内衣、被褥。长期卧床者要定期翻身、拍背,预防褥疮等护理。对病情较重的病人,要协助料理生活,照顾营养饮食、衣着冷暖和个人卫生。不要给老人饮酒、吸烟、喝浓茶、咖啡,以免影响睡眠质量。对严重失眠者可给予药物辅助入睡,夜间不要让病人单独居住,以免发生意外。 老年痴呆症病人起居饮食要有规律,不能变化无常。一般应早睡早起,定时进食,定时排便,注意保持大便的通畅。

2.3心理护理

由于精神因素与老年痴呆关系密切,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延缓疾病发展尤其重要。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可以几方面着手:①四鼓励:鼓励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鼓励老人做喜欢做的事,鼓励同室的老人之间相互交流、互动,鼓励家属多陪伴或看望老人。②尊重老人:与两人对话时语速要放慢,态度温和,有耐心,对老人在自理和适应方面做出的努力予以肯定和赞赏。切忌用刺激性的语言,特别是与同事当着老人的面谈论嘲笑老人。通常认为要帮痴呆患者处理及减少烦恼、减少压力,照料的真诚是最重要的。

2.4 生理护理

2.4.1 记忆障碍的护理: 痴呆病人不能有效交流,短期记忆丧失是早期征象,病人或许表面上看起来是正常的,但功能缺陷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变得较明显。记忆不只是认知的过程,它与情感交流过程也是密切相关的。可以通过一些丰富的日常生活活动来提高语言和记忆能力,意在多用脑、勤用脑,以稳定情绪,保持精神愉快,延缓病程的进展。对待健忘病人应多鼓励,避免大声训斥。最好让病人选择自己最信任的护士,专人持续地进行护理,经常用病人敏感且愉快的語言、尊重和爱护他,取得病人的信任,能使病人的记忆状况改善。

2.4.2 行为异常的预防及护理: 痴呆老人常见的行为异常表现为激越行为,即定义为“不能用病人的腾定需求或意识混乱来解释的某些不恰当的语言、声音和运动性行为”,并将其归纳为3个症候群:攻击行为(包括踢、推、抓、咬、骂人或语言攻击等)、身体非攻击行为(包括坐立不安、重复动作等)和语言激越行为(包括抱怨、消极待人或待物、尖叫等)。因此,了解病人过去的生活习惯和喜好,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病房环境应尽量按照病人原有的生活习惯设置,时时感受到家的氛围,以利于痴呆病人适应行为的产生。在有激越行为的病人中,应试图去转移病人的注意力,让其注意力集中在病人感兴趣的方面,可有效的减少激越行为的发生。

2.5 安全护理: 痴呆者思维混乱、记忆力减退、感觉迟钝、步态不稳均为安全问题的危险因素。研究认为老年痴呆安全护理措施包括自伤、防跌伤、防烫伤 、防窒息、防事故。对轻中度老人要多宣传安全知识合理,安全用药,对重度痴呆的老人每次服药必须亲自喂服,对吞咽功能差的老人可碾碎再喂。组织护理人员进行风险意识防范的学习,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制定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2.6 康复训练:

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让老人每日自己梳头、刷牙、刮胡须、入厕、洗脚等。 2、帮助老人忌酒、忌烟、防止可以引起老人情绪波动的精神刺激。 3、可以给老人做些轻微的家务劳动,还可以促进老人的身体健康和自我实现心理。 4、使老年人尽量多接触社会。 5、鼓励老年人多读书、看报纸,每天安排适量的活动,是能够预防或减少老年性痴呆发生的。 6、配合语言、记忆、定向能力的训练及药物治疗。 7、针对走路不稳、容易摔倒的患者,鼓励他们自主扶墙、拿拐杖、扶桌子等进行锻炼。

3 小结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专业的发展,老年痴呆的护理理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过去,在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护理人员只重视病人的生存问题和生命数量,强调对老年痴呆病人的生活照顾,维持生存,而很少考虑他们的心理需求。有时,为了防止痴呆老人发生意外,甚至将痴呆老人束缚在某一狭小的空间或床上,这不仅可能加痴呆老人智能和身体功能的滑坡,而且严重损害了痴呆老人的生活质量。而今,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护理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护理,发展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新的护理模式强调护理工作应“以人为本”,将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作为护理人员的工作目标。

参考资料:

[1] 辛胜利,周卡,尹学,等.群居老人痴呆症状调查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0,7 (2):42.

[2] 关骅,主编.临床康复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83—386.

[3] 盛树力.老年性痴呆:从分子生物到临床诊治[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3.

[4] 袁菊芬.运用生活活动模式护理老年痴呆患者l例[J].山西护理杂志,1997.11 (3):133.

[5] An, DanieIK, LouraM5. Conneetingwithtientwhohas Alzheimer’sdisease[J]. Nursing.2000, 30(8):1.

[6] 刘英, 武明. 社会支持在老年痴呆病人护理中的作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03,24(6):475.

[7] 印佩瑶,王琳.老年痴呆的护理体会[J].航空航天医药,2007,04(18):250.

[8] 张小玲.老年痴呆病人的家庭护理及预防保健[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5):19.

60例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护理 第7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2005年5月—2007年5月共收治老年性痴呆病人60例, 其中男40例, 女20例;年龄63岁~95岁 (80岁±16岁) ;病史3年~10年, 平均6年;轻度痴呆病人10例, 中度痴呆病人25例, 重度痴呆病人25例。

1.2 痴呆病人主要临床症状

激越行为21例 (35.0%) , 人格改变32例 (53.3%) , 记忆障碍 57例 (95.0%) , 睡眠障碍23例 (38.3%) 。

1.3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资料

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 (ADL) 对病人进行评估, 其中生活自理能力轻度下降11例 (18.3%) , 中度下降26例 (43.3%) , 重度下降23例 (38.3%) 。

2 老年性痴呆病人的相关护理问题

2.1 激越行为

本组有21 例 (35.0%) 。激越行为是老年性痴呆病人急需处理的行为问题。激越行为指不能用病人的某种需求或意识混乱来解释的某些不恰当的语言声音和运动性行为[3]。一般有3种主要表现:言语上的攻击、肢体上的攻击及漫无目的的踱步与纠缠, 其中又以后者最常见, 病人经常会表现为大喊大叫, 不停的踱步, 重复句子和纠缠不休。

2.2 人格改变

本组有32例 (53.3%) 。病人变得固执、偏激、自私, 也可能变得不修边幅, 不讲究卫生, 把破烂视为珍宝收藏, 有的表现不知羞耻, 当众大小便或性行为异常等。

2.3 记忆障碍

本组57例 (95.0%) 。病人开始以记忆力衰退为主, 表现为常丢三落四, 随做随忘, 逐渐病人出现记不清过去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 往事不能回忆, 甚至家里电话或是门牌号也想不起来, 在熟悉环境中常常走失等。

2.4 睡眠障碍

本组23例 (38.3%) 。病人经常出现白天困倦睡不醒, 到了夜间则兴奋吵闹, 有时会半夜起来到处乱翻东西, 反复开关门, 忙碌不停。

2.5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

本组病人中生活自理能力轻度下降11例 (18.3%) , 日常生活尚能自理, 主要表现为健忘和糊涂;中度下降26例 (43.3%) , 日常生活基本不能自理, 表现为行走、如厕、穿衣不知冷暖, 洗脸刷牙不能进行, 进食无规律性;重度下降23例 (38.3%) , 表现为整天卧床不语、肢体动作少、大小便失禁等。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同病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评估病人情绪波动的心理因素, 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不强迫病人做不情愿的事, 对情绪激动的病人不使用刺激性言语, 对淡漠的病人说一些关爱的语言, 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娱乐活动, 鼓励其和他人交流;在病室中播放一些轻松平和的音乐和组织有趣的活动。

3.2 饮食护理

对病人认真做好饮食护理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康复, 对病情较轻、生活能自理的病人, 要选择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清淡宜口的食品;按时照顾好病人进食, 保证病人吃饱吃好;饭菜温度要适宜, 防止过冷引起胃肠不适, 或过热引起烫伤;餐具应选用不易破裂的塑料、不锈钢等材料, 以免发生意外。对生活自理差、病情较重的病人, 应协助进食, 必要时喂食, 对吞咽困难者应告知缓慢进食, 不可催促, 以防噎食及呛咳。对不知饥饱、抢食者要适当限制食量。

3.3 安全护理

严加看护, 护理人员将病人的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病情做成卡片让病人随身携带。外出检查、活动或散步时专人看护, 帮病人穿好病号服, 不得让其单独外出, 严防迷路或走失;病室的走廊铺防滑的地砖, 装置防护扶栏, 防止病人跌倒或跌伤;根据病情每周一次检查危险品 (如易碎、刀剪等能造成病人意外伤害的物品) ;重度痴呆的病人应安排专人24 h陪护, 情绪不稳定者用保护带暂时约束或加床栏保护, 防止坠床或跌倒等意外发生。

3.4 睡眠护理

评估病人的睡眠情况, 找出影响其睡眠的主要因素, 有针对性的护理。减少白天的睡眠时间, 安排一些小的活动。在睡前避免进行长久的谈话, 避免大量饮水, 临入睡前帮助其小便, 如果病人错认为是日间, 不应与其争吵, 可以安静地陪他坐一会, 再劝导入睡。

3.5 预防并发症

长期卧床者要定期翻身、按摩骨突部位皮肤, 预防压疮的发生。大小便失禁者需及时更换衣物与床单, 清洁外阴部皮肤,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肢体瘫痪者, 置患肢于功能位置, 定期按摩, 活动关节, 以防关节僵硬变形或肌肉萎缩;护理人员应随天气的变化及时帮助病人增减衣物, 注意保暖,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2]。

总之, 对老年性痴呆病人系统全方位的护理, 同时加强对精神症状针对性的护理、生活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等, 可以明显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对延缓痴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住院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5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老年性痴呆病人60例, 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 (MMSE)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 (ADL) 对病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性痴呆病人主要的护理问题是激越行为、人格改变、记忆障碍、睡眠障碍及自理能力丧失。[结论]通过对老年性痴呆住院病人的护理干预, 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护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德生, 张守信.老年性痴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5.

[2]盛树力.老年性痴呆及相关疾病[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1-174.

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第8篇

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32例住院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相关临床护理资料, 男性17例, 女性15例;年龄63~89岁, 平均 (71.3±2.6) 岁。本组病例均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 给予因人而异的护理干预措施, 临床护理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本组病例中, 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出院3例, 其余病例的记忆力与智力均保持良好, 睡眠节律基本恢复正常, 交谈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入院前相比明显提高, 抑郁、幻想等症状略有减轻, 攻击行为的发生频率逐渐减少。

2 临床护理

2.1 一般护理

在患者入院早期, 护理人员应尽量帮助与督促患者料理生活。如鼓励患者自己刷牙、洗面、穿衣吃饭, 并多参与简单的活动和劳动, 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 可以定期组织患者看电视、听音乐、下棋、散步、观赏花卉等。患者处于愉悦的精神状态, 有利于促进其大脑皮层产生兴奋性, 并且分泌乙酰胆碱、酶类等有益于健康的物质, 不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 而且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在给予药物治疗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目光滞呆、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的改善情况, 并且鼓励患者多与外界环境接触, 从而减慢患者精神衰退的进展[2]。另外, 在中、晚期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中, 应加强限制与照管, 避免因烟草失落而造成失火, 确保患者的安全。预防感染与骨折的发生, 在冬春季节应特别注意保暖, 病床上应设置床栏, 防止患者出现意外事故。

2.2 心理护理

在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护理中, 护理人员必须全面了解每一名患者的病情与心理状态, 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 熟悉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兴趣与爱好等。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 采用鼓励、安慰、暗示等必要的心理护理方法予以开导。同时, 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好感。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多参与一些有利于心身健康的活动与运动, 分散患者的不良情绪与注意力, 使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及生活的乐趣。

2.3 睡眠护理

对于老年性痴呆患者而言, 保持高质量的睡眠是至关重要的, 睡眠减少可能造成患者的部分补体、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等下降, 自身抵抗力也将明显减弱。多数老年性痴呆患者存在睡眠障碍与认知障碍, 主要表现为白天休息, 夜间吵闹。针对以上情况, 在患者的睡眠护理中必须创设良好的入睡条件, 保持环境的舒适、安静, 入睡前可以为患者用温水泡脚, 避免观看刺激性的电视节目或进行刺激性的谈话、运动等。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改变吸烟、饮浓茶、咖啡的习惯, 以免影响入睡和睡眠质量。对于严重失眠的患者, 可以适当给予辅助入睡的药物, 护理人员应夜间应加强巡护, 观察患者的呼吸, 脉搏, 以免发生意外。

2.4 饮食护理

在老年性痴呆患者的饮食护理中, 应注意一日三餐的定量、定时, 尽量保持患者平时的饮食习惯。患者的饮食搭配中应注意营养丰富、清淡宜口、荤素搭配的原则, 食物的温度适中, 无骨、无刺, 易于肠胃消化。对于少数食欲亢进、暴饮暴食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嘱咐其家属适当限制患者的食量, 防止因消化吸收不良, 而出现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

2.5 用药护理

在老年性痴呆患者住院期间, 多需要接受以口服药物为主的治疗措施, 由于患者用药的种类较多, 用量、用法、服药时间的要求也较为严格, 如果护理中出现疏忽, 可能引起少服、漏服、用药过量, 甚至是中毒等问题。老年性痴呆患者多数健忘, 在患者服药期间必须由护理人员按顿送服, 保证患者将药全部服下后, 护理人员才能离开。对于伴有幻觉、抑郁症、自杀倾向及拒绝服药的患者, 护理人员不但要监督患者将要全部服下, 而且要让检查患者是否将药物咽下, 防止患者在护理人员离开后将药物取出或吐掉。中、重度老年痴呆性患者在服药后, 往往不能清晰、准确诉说其不适, 护理人员应细心观察其在服药后的精神状态及不良反应, 并及时反馈给值班医生, 以便及时进行给药方案的调整[3]。

3 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而老年性痴呆患者数量的逐年增加趋势也是不容忽视的。老年性痴呆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 多发病于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 其具有起病缓慢、病情不可逆转的特点, 主要影响患者的记忆力、智力, 多数患者出现记忆障碍, 认知与情绪等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在传统的观念中认为, 老年人出现记忆或认知能力减退属于正常的现象, 忽略了对于老年性痴呆病的临床诊治, 最终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断降低, 为社会、家庭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因此, 在医学临床上, 对于老年性痴呆患者必须加强预防与正确的护理。

总之, 在老年性痴呆患者住院期间, 必须加强临床护理工作, 结合患者的年龄、病情、性格、症状等, 护理人员应制定与实施因人而异的护理措施, 在改善患者病情及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 尽量提高患者的认知和自理能力, 从而减轻社会及家庭的压力。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32例住院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相关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经过对症护理, 本组病例的病情基本稳定, 无意外事故发生。结论 在老年性痴呆患者住院治疗期间, 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 不但可以延缓患者病情的发展, 而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临床护理,病情

参考文献

[1]李明华.老年人健康保健的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4 (10) :2600-2602.

[2]汪金陵.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保健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5) :1072.

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与康复训练 第9篇

1 一般护理

1.1 做好基础护理

病室要安静舒适, 空气新鲜, 设施简单、光线充足, 冷暖适宜, 病床清洁、干燥, 起居应有规律, 保证充足、高质量的睡眠。协助痴呆患者搞好个人卫生、饮食、大小便等, 让患者养成良好日常生活习惯, 对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患者需专人为其做好生活护理。

1.2 安全的护理

痴呆患者最需要的是安全的环境, 日常生活中不安全因素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 护理人员必须做好对患者的防护, 如地面要防滑, 室内无障碍以免绊倒患者如门槛等, 房间物品摆放应有序, 常用物品置于显眼和靠近的地方, 以利患者随时使用, 暖水瓶、刀、剪等锐器放在患者不可触及的地方, 对年老、体弱、步态不稳的患者, 走动时应予以照顾, 防止跌倒或跌伤等意外, 老年痴呆患者由于智力、认知等功能障碍, 不能让患者单独外出, 患者外出时应有专人陪伴, 并在患者口袋内放置安全卡片, 以防意外。

1.3 对长期卧床及重症患者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防治各种感染, 要做好口腔以及会阴部、皮肤的清洁护理。要经常给患者翻身、拍背、按摩, 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以防褥疮的发生。特别是要防止慢性肺部及尿路感染。

2 情感护理

针对痴呆患者不同症状, 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

2.1 焦虑-痴呆患者易出现失落和不安全感, 症状有坐立不安、反复挑选衣服、不停地搓手、到处吼叫或来回走动、甚至拒绝进食与治疗等。对策:给患者足够的照明, 保证居室安静, 安排有趣的活动, 放一段轻松的音乐。

2.2 抑郁-具体表现为呆滞、退缩、食欲减退、心烦、睡眠障碍、疲倦等。对策: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 不强迫患者做不情愿的事, 鼓励参加运动, 散步为宜。

2.3 激越-情感不稳定, 常为小事发火, 逃避、顽固、不合作。对策:分析产生激越的具体原因, 安慰患者, 避免刺激性语言, 鼓励规律性的锻炼, 以达到放松的目的。

2.4 欣快-常表现出满足感, 易怀旧, 自得其乐, 话语增多, 面部表情给人以幼稚、愚蠢的感觉。对策:尊重患者, 增加活动, 如下棋、读报、打太极拳等。

2.5 淡漠-表现为退缩、孤独、回避与人交往, 对环境缺乏兴趣。对策:增加照明度, 室内摆放患者喜欢的物品, 如日历、时钟、照片、收音机等, 向患者说一些关爱的语言, 建立信赖的关系, 鼓励患者所做的事情。

3 饮食的护理

3.1 老年痴呆患者多数因食欲不振, 而少食甚至拒食, 因此影响营养的摄入, 抵抗力降低, 易产生各种并发症, 影响和加重病情。饮食要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糖、低脂、清淡、易消化宜口的食物, 不食辛辣刺激食物, 戒烟酒, 避免吃生冷不洁食品等, 影响消化、吸收出现呕吐和腹泻。

3.2 对生活自理能力差、病情较重的患者, 应协助进食, 必要时给以喂食, 对吞咽困难者应给以缓慢进食, 不可催促, 以防噎食及呛咳。对不知饥饱、抢食、暴饮暴食患者, 对此要定时定量为患者安排一日三餐, 并要根据病情适当进行饮食卫生教育。

4 心理护理

4.1 加强沟通

老年性痴呆早期是患者心理变化最复杂的时期, 患者常常为自己的头脑糊涂、记忆力减退等身心不适而十分苦恼, 甚至悲伤抑郁, 失去生活的信心, 这是最需要心理疏导的, 也是容易收到治疗效果的时期。应鼓励患者与医护人员、家人和亲友交往, 从思想上、情感上尽可能地沟通, 以减少患者的孤独感, 交谈时要和颜悦色, 要有耐心, 从言谈中观察患者的记忆力、思维有无中断及非现实的思维、表情、言行、情感的变化, 掌握和应用激励法, 因为人行为的激励过程是通过刺激因素引起机体的变化, 产生持续不断的兴奋, 从而产生积极行为的反应。

4.2 尊重患者

医护人员和亲属在日常护理及生活中要尊重患者的人格, 不伤害患者的自尊心, 也不要嘲笑患者病态, 避免使用呆、傻、愚、笨等词语。经常用抚摸动作和亲切的话语给予关心和爱护, 采用安慰、鼓励、暗示等方法, 对情绪悲观的患者, 应该耐心解释, 并介绍一些治愈的典型病例, 以唤起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5 康复训练

5.1 记忆训练

有意识地做一些具体的记忆训练, 瞬时记忆:护理人可以念一串不按顺序排列的数字, 从三位数起, 每次增加一位数, 念完后立即让患者复述, 直至不能复述为止。短时记忆:给患者看几件物品, 如水果、饭碗、手机、手电等, 然后马上收起来, 让他回忆刚才看到了什么东西, 物品数量可由少到多, 逐渐增加, 观看的时间可由长到短。长时记忆:不时让患者回忆一下家里亲戚朋友, 原来单位同事的姓名, 前几天看过的电视内容, 家中发生的事情等等。平时日常生活中随时注意患者的记忆锻炼, 效果更好。可以指导患者制定生活作息时间表, 让患者主动关心日期、时间的变化, 督促患者按规定的时间活动和休息。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品的放置有规定的地方, 尽量让患者自己取放。陪同患者外出也尽量让患者自己辨别方向, 或告诉患者该如何走。对于言语困难患者, 可在经常接触的用品上贴上标签, 帮助读出物品的名称。

5.2 智力训练

智力活动内容非常丰富, 如逻辑联想, 思维的灵活性能力, 分析和综合能力, 理解表达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等。常用的训练方法有, 逻辑联想、思维灵活性训练:从儿童玩具中去寻找一些有益于智力的玩具, 如按照图纸用积木搭出各种造型。分析和综合能力训练:经常让患者对一些图片、实物、单词作归纳和分类, 比如拿出一些小孩用的图画卡片, 让患者将动物、植物、生活用品等分开归类。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给患者讲述一些事情, 讲完后可以提一些问题让患者回答。数字大小、多少的概念和计算能力的训练:如将物品分成两堆, 让患者比较哪堆多, 哪堆少, 还可以让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家庭消费帐目计算。

5.3 语言训练

老年痴呆患者, 均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 对发音含糊口齿不清的老人, 要有意锻炼他们的发音和说话能力, 使语言逐渐恢复, 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 利用一切护理、治疗机会, 主动与患者交流。早期用单词或短语加视觉信号来进行训练, 如卡片、图片等, 同时分辨失语类型, 如命名性失语主要为遗忘名称, 护理时要反复说出名称, 强化记忆, 运动性失语主要为构音困难, 护理时要给患者示范口型, 一字一句面对面地教。鼓励患者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 接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 对于防止语言功能进一步衰退, 具有重要作用。

5.4 肢体功能训练

对轻症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如让患者自己洗脸、刷牙、穿衣、吃饭等, 教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如扫地、擦桌子、整理床铺等, 以期生活能够自理。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通过每天早晨陪同患者比如散步、保健操、气功、简化太极拳等。对中重度痴呆肢体瘫痪者, 置患肢于功能位置, 做一些肢体关节的被动活动, 定期按摩, 防止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 保持肢体的正常功能。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加快, 老年性痴呆患者日益增加, 老年痴呆患者发病率逐年增高, 调查发现:65岁以上人群患老年痴呆的发病率达5%, 而到80岁比例则上升到15%~20%。这种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系列困难, 已成为严重的家庭问题及社会问题, 如何做好老年痴呆患者的康复与护理对提高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延缓疾病的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老年痴呆,护理,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高玛丽.临床心理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30.

[2]黄怀钧, 王风霞.临床心理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4.

浅论老年性痴呆的优化护理模式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所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痴呆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17例, 女性13例, 平均年龄为80岁。所有患者中有23例患者的身体状况等都不是很好, 相应的都伴有一些病症, 例如心脏病、高血压等。这些病症会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治疗以及护理产生一些阻碍。

1.2 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所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相关护理记录资料并结合相应的老年性痴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得出相应的结论, 从而制定出最佳的优化护理方法。

1.3 相关的优化护理方法

1.3.1 心理护理

老年性痴呆患者通常会表现出很多心理问题, 例如焦虑、抑郁、激越、欣快、淡漠等不良的心理问题。对出现这些问题的患者进行护理时, 与患者谈心、交流等沟通, 对患者尽心的照顾, 培养患者的一些兴趣。倾听患者的心事、鼓励患者坚强。对于具有攻击性患者, 要尽量避免刺激患者, 不用强硬、命令式的语气和患者说话。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 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采用最佳的护理方式使患者的病情缓解。

1.3.2 相关的药物干预护理

老年人的身体等各方面的功能都表现出下降, 并且伴随有多种病症, 高血压、心脏病等。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护理时, 要注意对患者的相关病症做出相应的护理。护理过程中要注意相应药物的用药量, 服用方式、禁忌证等。并且患者在服药时要进行看护, 避免出现相关的危险。

1.3.3 安全的护理环境

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精神方面具有很大的问题, 所以在选择护理环境时要注意, 护理环境中避免有危险物品, 如刀子、火源、电源等。尽量使护理的环境简单。保持护理环境的安静与清洁。另外还要避免患者走失, 对患者实行实时的看护。

1.3.4 相应的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相关身体状况, 选择适合患者、对患者病情有缓解作用的饮食。例如易消化、低血糖、高维生素的食物。合理的搭配患者的食物, 选择患者最合适的进食方式。

1.3.5 日常的护理

根据患者的相应的病症, 合理的安排患者的活动时间、睡眠时间。对不服从安排的患者采用交谈等方式尽量使患者服从安排。对于病情稍轻的患者指导他们进行相应的日常生活训练, 帮助患者尽早的康复。

2 结果

所有在我院接受治疗护理的30例患者, 在经过相应的优化护理之后, 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缓解, 部分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良好的症状, 趋于正常。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老年性痴呆患病率不断地增加, 相关专家对老年性痴呆的护理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 得出相应的结论: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首先应该对老人进行各方面全面的评估, 包括智能的测定、身体状况的评估、心理变化的检测以及周围的人际关系等。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情况采用相应的最佳的优化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4,5]。在护理过程中, 要注意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以人为本。对患者进行的优化护理通常从患者的心理护理、相关的药物干预护理、安全的环境护理、相应的饮食护理以及日常护理等方面进行护理。目前我国在优化护理老年性痴呆患者方面的经验以及相关的护理方法都不成熟, 没有形成系统的、完善的护理模式、相关护理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不够、缺少专业的相关护理人员。针对产生的各方面的问题, 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使得优化护理的观念深入人心, 为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优化护理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辛胜利.群居老人痴呆症状调查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 2007, 14 (7) :42.

[2]王德生, 张守信.老年痴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5.

[3]曹利琴, 陈晓芳, 黄小丽.AD患者的护理难点与对策[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06, 27 (1) :7071.

[4]卢少萍.徐永能, 张爿华, 等.全程护理干预提高老年性痴呆病人遵医行为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04, 19 (19) :3.

谈护理老年痴呆患者的体会 第11篇

【关键词】老年护理;痴呆患者;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54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40-021老年护理工作中预防老年痴呆的措施分析

要做好护理老年痴呆患者的工作,应在预防老年痴呆上下功夫,老年护理工作中预防老年痴呆的措施,可以从做好基础的护理、饮食起居有规律、积极防治高血压、合理的情志调理四个方面入手,其具体内容如下:

1.1做好基础的护理做好基础的护理工作对于老年护理工作中预防老年痴呆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老年护理工作的基础护理,病房内要保持整齐、安静,病床应清洁、干燥,对于病人常用的物品,要放在显眼的地方,以方便患者使用。与此同时,对于病房内的温度也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防止病人感冒和感染。另外,对于口腔清洁卫生也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口腔清洁卫生,必要时做口腔特殊护理。

1.2饮食起居有规律饮食起居有规律也是老年护理中预防老年痴呆的有效举措。对老年人而言,饮食起居应有规律,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尤其是对于精神兴奋型患者,其饮食起居更应得到重视。对于失眠的老年患者,则可适当采取措施帮助其睡眠,如给予小剂量的安眠药帮助其服用。而对于抑郁型的患者,应调整其睡眠,转变其喜卧多寐的习性。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衣着宜适中,室温宜偏高,饮食宜清淡,戒烟酒,多吃蔬菜。

1.3积极防治高血压大量临床治疗和试验显示,老年人一旦检查出患有高血压,应注意自我保健及早进行降压治疗。在老年护理工作中,不难发现,高血压是中风的祸首,而中风后可能导致脑血管性痴呆症,因此,积极防治高血压对于预防老年痴呆具有重要的作用,长期有效地控制高血压、血管硬化有助于预防老年性痴。

1.4合理的情志调理合理的情志调理,可使肝气和顺,心神宁静,脏腑气血调和,利于疾病的康复。此病易受忧郁、悲伤、愤怒等不良情绪的影响,所以应掌握病人的心态,用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帮助病人调整不良心态,促进疾病恢复,提高生存质量。此外,病人家庭和睦、子女孝顺对病人的情绪有良好影响。2老年护理工作中护理老年痴呆患者的策略

老年护理工作中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对痴呆患者进行安全保护,科学地开展综合能力训练,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工作,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2.1加强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加强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是护理老年痴呆患者的关键。痴呆病人有较强烈的心理依赖,在加强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四个关键点,一是要尊重病人,力争取得痴呆病人的信任与好感。护士在护理痴呆病人的过程中,要给予老年痴呆患者一定的理解与宽容,关爱老年痴呆患者。二是结合肢体语言开展老年护理工作,在进行老年痴呆患者护理工作时,应诚恳热情回答其提问,耐心听取病人诉说,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三是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四是使病人家属配合医院的护理工作,尽可能地减轻老年痴呆患者的心理压力。

2.2对痴呆患者进行安全保护对痴呆患者进行安全保护,也是老年护理工作中护理老年痴呆患者的重要环节。安全保护在护理老年痴呆患者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尤其是患有中、重度痴呆症状的患者,更要加强安全方面的防护。具体说来,对痴呆患者进行安全保护,可以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即防止病人走失、防止摔伤和坠床、防止窒息和防止病人自伤或伤人。对护士而言,护士在护理老年痴呆患者的过程中,可以以卡片的形式在病人的手腕或口袋里留下联系方式,病人离床活动要加强看管,进餐时要协助其用餐,以免食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另外,对于狂躁病人要进行专人看护,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2.3科学地开展综合能力训练在老年护理工作中,为了保障病人生活上的需求,还应科学地开展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综合能力训练,训练其生活自理能力,延缓智能衰退。在对老年痴呆患者开展综合能力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是思维的训练,可以帮助其联想一些生活中的重大或者高兴的事件,让患者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其次,是对较重的痴呆者认知能力的训练,可用简单的字,词、短语等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做到耐心指导,循序渐进,多鼓励、多肯定病人,使病人有成就感而愿意配合。

2.4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導工作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工作,对于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工作也不容忽视。因痴呆病人更重要的康复护理还需要在家中进行,有必要在患者出院时对病人家属进行相关护理指导,在指导患者出院后的护理工作时,要把握几个要点,一是生活规律化,强调病人每天起居按时,保证睡眠充足;二是饮食营养均衡,嘱咐家属定时、定量地为老年痴呆患者准备食物,尽量选择低脂、低盐的食物。三是使痴呆病人心情乐观,尽量减少外界的刺激。四是鼓励老年痴呆患者与社会接触,积极参加老年活动。五是加强身体锻炼,根据痴呆病人的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剧烈活动。3结语

总之,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老年痴呆是一类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疾病,其病程隐蔽,缓慢进展,多数病人说不出明显的发病日期,而且目前尚未特效药治疗,因此做好早期预防其发生显的由为重要。与此同时,由于老年痴呆是一种不可逆症,对于已经患有老年痴呆的患者,应通过交流了解其兴趣爱好,不断进行激励诱导,使之借助神经系统的作用来改善器官功能状态,从而达到控制减轻的作用。参考文献

[1]李凝.老年痴呆患者34例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22).

[2]陈爱菊.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9(21).

[3]杨丽红.综合康复护理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9(01).

[4]张丽华,张付英,李桂荣.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1(10).

[5]刘付敏.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

3R护理对老年性痴呆病人的影响 第12篇

我们通过对我科的老年性痴呆患者实施Reminiscence (往事记忆提取) 、Reality orientation (记忆空间定位) 和Remotivation (记忆再激发) 的3 R护理, 观察对病人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按照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3) 中alzheimer’disease (AD) 的诊断标准, 结合颅脑CT、MRI和SPECT等检查确诊。

1.2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选自我院老年病科2008年1月—2011年1月住院的轻中度老年性痴呆患者, 按照随机的原则分入治疗组及对照组, 失访及因疾病意外身故等病例被排除, 共88例进入本研究, 其中:治疗组 (3 R护理) 组共45例, 其中男性25例, 女性23例, 平均年龄 (75.15±5.13) 岁, 平均接受教育年限 (7.01±3.78) 年, 平均病程 (4.21±2.91) 年;对照组 (常规护理) 共43例, 其中男性23例, 女性22例, 平均年龄 (76.06±5.22) 岁, 平均接受教育年限 (6.98±3.66) 年, 平均病程 (4.33±3.01) 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平均受教育程度及病程时间均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所有病人均接受抗痴呆药物治疗。

2 护理方式

2.1 护理形式

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3 R护理, 对照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

2.2 制定3R护理操作指南

包括训练内容、操作计划和基本原则与方法。

2.3 3R护理原则

遵照按需训练的原则, 根据患者的能力, 采用相应的训练方式, 能独立完成的尽量自己完成, 不能完成的则协助其完成, 特别是不能催促患者, 要有耐心。训练内容由简单到复杂, 难度高的要分解训练, 循序渐进。做好情感护理, 耐心开导, 体贴宽容。同时鼓励家属参与。

2.4 3R护理内容

2.4.1 选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内容进行训练, 先叙述, 后模拟。

比如说做饭、进餐、穿衣、沐浴和购物等事件, 让患者按照做事的先后顺序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叙述, 再在护士的指导和协助下进行模拟及实际训练。

2.4.2 自我认识、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帮助患者认识周围的人和事, 提问与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 并进行简单的计算练习。让患者积极回忆旧事, 特别是自己亲身经历的重大事件,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讲述10件, 说明自己最高兴及感到最重要的事件。鼓励患者大胆表达, 确实有困难的可以给以3~4个答案进行选择以降低难度。

2.4.3 进行环境记忆的训练。

提问病人现在所处地点、家庭住址和工作单位、二者或三者相对距离、途径及主要建筑标志和街道与路口。若病人严重智能减退, 则应根据病人的经历设计若干问题组, 让病人做3∶1选择 (3个答案中1个是正确的) 。每次训练后, 分析实际生活能力改善的程度和未能改善的原因, 针对具体情况修改训练计划。

2.5 评估方法

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护师进行量表的测评和强化护理训练, 对两组患者训练前及训练6个月后分别进行与生活质量有关的近年来康复医学、神经心理学领域使用频度高、效果信度可靠的4种量表测评: (1) 简易智能检查量表 (MMSE) 进行认知能力的测定。 (2) 工具性IADL功能活动问卷 (IADL-FAQ) 评定患者的一般生活能力。 (3) 功能独立性评定 (FIM[14-18]项) 评定患者的社会认知及抽象理解能力。 (4) 成人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WAIS-RC) 包括语言与操作两部分来评定智力水平。

2.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的均数t检验, 同组训练前后对比采用配对样本的均数t检验, P<0.05, 具有显著性差异。

3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训练前MMSE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治疗组训练前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对照组训练前后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P<0.05) ;两组训练后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训练前I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治疗组训练前后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对照组训练前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两组训练后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训练前FIM (14-18) 项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治疗组训练前后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对照组训练前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两组训练后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3。

治疗组和对照组训练前WAI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治疗组训练前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对照组训练前后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P<0.05) ;两组训练后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4。

4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 老年性痴呆患者日益增加, 而且目前药物治疗并没有获得突破性进展, 晚期病人生活不能自理, 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国内外研究均显示[1,2], 认知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认知障碍以及预防和减少进一步的记忆减退, 有助于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

3 R护理是一种以神经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改善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护理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对老年性认知的患者进行记忆、思维和智力等多方面的反复强化训练, 达到改善痴呆状况,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在研究中特别注重通过包括行走、吃药、吃饭、穿衣、梳洗、洗衣、洗澡、购物、定时上厕所和打电话等日常生活事件的强化训练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曹新妹等[3]对28例患者进行行为学习训练, 经过1个月的强化训练, 躯体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改善, 3个月末实验组除洗澡、打电话外, 其他项均有效。本组研究结果与曹新妹等[3]、张月华等[4]的研究结果相符。我们引导患者主动回忆既往成功经历, 体验正向情感, 对于维持认知功能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怀旧活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思维活动能力和对生活的乐趣, 增强社交能力, 可以根据患者的认知能力分组, 组织患者回忆往事, 可以通过以往熟悉的照片、书籍、音乐、图片和物品, 勾起患者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 提高残存的记忆, 对患者的认知, 情绪及行为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作用。Woods等[5]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同时对老年性痴呆患者来说, 时间、空间定向能力的训练也有重要的意义。

3 R护理是一种以神经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改善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护理方法。我们的研究发现, 通过6个月的3 R护理, 老年性痴呆病例MMSE和WAIS-RC与对照组相比, 并没有明显的下降 (P>0.05) , 而IADL及FIM评分与对照组相比, 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P<0.05) , 提示3 R护理对于改善老年性痴呆病人认知能力的康复, 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 改善其生活质量有较好的作用, 能较好的延缓患者疾病的进展,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3R护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Spector A, Thorgrimsen L, Woods B, et al.Efficacy of an evidence-based cognitive stimulation therapy programme for people withdementia: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J].Brit J Psychiat, 2003 (183) :248-254

[2]王善澄.实用康复精神医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348-352.

[3]曹新妹, 李虹.行为医学对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自理能力的探讨[J].上海护理, 2003, 3 (5) :3-4.

[4]张月华, 卢少萍.老年性痴呆患者1年康复训练效果评估[J].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 (11) :6861.

上一篇:污染物定性定量检测下一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