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生态系

2024-05-10

产业创新生态系(精选3篇)

产业创新生态系 第1篇

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煤炭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 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煤炭业的快速发展, 其引发的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突出表现在伴生矿产的浪费、地表塌陷、煤矸石堆积等方面, 这些问题对土壤、水源及大气环境的破坏已成为影响许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已成为制约煤系资源型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面临能源需求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 煤系资源型企业如何能够保持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促进煤炭产业与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是实现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中的关键, 也是摆在煤系资源型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循环经济理念[1]的提出和生态工业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而生态产业链的构建是实现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生态产业链的概念和特点出发, 分析其驱动因子, 结合煤炭产业的特点设计了煤炭产业的生态产业链, 对煤炭产业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的发展道路提供思路。

1 生态产业链构建方式分析

1.1 生态产业链的概念和特点

实施生态工业的关键在于构建企业之间的生态产业链, 同时生态产业链的构建也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产业链的概念尚无统一说法, 但基本含义却可理解为[1,2]:依据生态学原理, 以恢复和扩大自然资源存量为宗旨, 为提高资源基本生产和根据社会需要为主体, 对两种以上的产业的链接所进行的设计或改造并开创一种新型的产业系统的系统创新活动[3,4]。如图1所示。

与传统产业链相比, 生态产业链具有如下特征[5,6,7,8]:

1.1.1 价值发现与价值增值相结合

传统价值链着眼于价值增值, 着眼于利润, 而不太考虑资源的节约。生态产业链则是一个价值发现与价值增值相结合的过程, 即从废弃物中发现资源的残留价值, 其始于自然资源在投入生产过程以及主产品制造完成之后, 通过对副产品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 实现资源残值在另一产业中的转移。

1.1.2 循环型链网结构

传统经济是线性经济, 生态产业链则多呈循环闭合状。生态产业链由发现和利用潜在价值的各个环节组成, 价值发现活动贯穿整个物质流动过程, 因而生态产业链中物质流动的形态是非线性的, 可能会以“链”、“网”等形态表现出来。

(1) 价值链更长

循环经济生产方式本身拉长了产业链条, 深化了资源价值的开发, 在这一过程中, 原来被废弃的副产品由于进行了回收、处理、加工, 增加了生产环节, 价值链相应得到延伸, 同样的资源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2) 依存程度更高

传统价值链上主要是原材料、半成品的投入, 这些投入一般具有标准化、市场化性质, 容易通过市场交易获得, 交易对象或链条上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系可以较松散, 依存程度较低;而生态产业链主要是被废弃的副产品的再投入, 标准化、市场化程度较低, 链条上节点企业之间的联系独特而密切, 依存程度更高。

(3) 价值链结构呈网状特征

传统价值链通常是线性的, 即围绕某一种产品进行流水线式的价值传递与增值;在生产产业链中, 资源的价值利用更加充分, 同样的资源为多个产业所利用, 或者被多次利用, 物质循环带来生产迂回, 资源的多重开发导致资源的使用价值细分, 价值链出现多次交叉, 因此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形状可能会呈现出网状、环型等特点。

1.2 生态产业链的驱动因子分析

生态产业的核心在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而产业链的核心在于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 生态产业链是以价值链为主导, 以资源节约为目的, 通过企业内部或其业间产业链的合理延伸和耦合形成价值增值和资源利用的双赢。生态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因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2.1 资源深度利用

生态产业链的形成是紧紧围绕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展开的, 包括对资源的减量使用、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等。生态产业链之所以能够形成, 是基于资源利用上的关系, 节点上的每一种物质, 都是某一种 (类) 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上的一环, 而某一生产环节的废弃物, 很可能成为下一个生产环节所需要的资源, 生态产业链网构建的目的就是将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到极至, 因此, 资源深度利用是促进生态产业链网形成的重要驱动因子之一。

1.2.2 生态和谐

生态产业链构建是实现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重要手段。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是一种在生态学规律支配下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闭环反馈式的经济循环活动, 其生态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是一个共生共存的关系。生态工业系统的各生产过程不是孤立的, 而是通过物料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互相关联, 一个生产过程的废弃物作为另一种生产过程的原料加以利用, 这种相互依赖、共生的关系对产业活动产生制约作用, 从而影响产业的成本和收益的变化。生态驱动要求生态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都要重视环保和资源的3R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原则, 当这些要求与企业经济利益产生冲突时, 应重构价格形成机制, 并以其他制度进行辅助, 使环保成为每个企业的迫切需求, 废物再处理也成为有利可图的市场, 传统产业与环保产业之间的经济关联就将形成。在产业聚集效应的作用下, 从事废物再利用和污染处理的企业将自动地加入到现有的产业链条中来, 成为其中新的一个环节。

1.2.3 经济利益

生态产业链毕竟是企业的生产活动, 而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赢利性, 因此, 生态产业链中的价值链也必须以其利润大于零为前提条件, 这也是循环经济持续发展的经济动力。相对于传统产业链, 生态产业链在创造利润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 发现了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再生利用价值, 从而创造了新的企业利润增长点; (2) 企业间形成了一定的共生关系, 在地理位置、有形资产、人力资源及优惠政策等方面享有一定的专用性等, 从而降低了企业副产品交换的交易成本[3,5]。

由以上分析可知, 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必须以资源利用、生态和谐为基本原则, 以市场需要为导向, 以技术可行性为保障, 从而才能保证生态产业链形成和运行的有效性。

2 煤炭产业生态产业链构建设计

2.1 煤系伴生资源生态产业链的构建思路

煤炭产业是以煤炭的生产和加工利用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活动。根据上述对生态产业链的特点和驱动因子的分析, 煤系伴生资源生态产业链的构建不仅要考虑资源的利用, 还应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可行性。目前, 关于煤炭生态产业链的构建研究已经较为成熟, 主要是煤——电——化、煤——焦——化、煤——油——化三条主产业链[9], 而这三条主产业链中的主要伴生资源包含如下几种: (1) 煤炭开采过程中的伴生矿物, 尤以煤系高岭土为代表; (2) 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 (3) 矿井水; (4) 瓦斯气体; (5) 泥煤; (6) 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和废弃物, 如各种化工产品和粉煤灰及电石渣等。关于煤矸石、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和废弃物再利用研究较为广泛, 这里不再重复;而瓦斯气体和泥煤可用作劣质燃料或作为发电的原料, 对其进行生态产业链的设计意义不大。因此, 本文生态产业链设计的重点是高岭土和矿井水。

由于高岭土和矿井水属于煤系伴生资源, 因而其生态产业链的设计较多的考虑在市场需求条件和技术水平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的资源化利用, 通过提高伴生资源的资源利用效率, 进而提升煤炭生产整个过程的经济效益, 并逐步将经济效益转入到环保设备投资和环境友好技术升级改造之中, 从而实现煤炭生产过程的生态和谐。

2.2 煤炭产业伴生资源生态产业链的构建

2.2.1 伴生矿产资源

煤系高岭土是生产铝盐产品的优良原料。在传统的由煤系高岭土制备硫酸铝的基础上, 为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煤系高岭土的利用范围, 通过自身产品多样化设计——硫酸铝系产品的生产、产业链横向延伸——硫酸铝相关产品的生产和产业链纵向延伸——硫酸铝下游产品的生产, 实现煤系高岭土产业链的横向和纵向延伸, 增大生产网络的柔性, 减少生产链条和节点的风险性, 提高煤系高岭土的综合利用价值。

煤系高岭土的生态产业链设计如图2所示:

此外, 硫酸铝生产沉降工序中会产生大量废渣, 废渣的主要成份为活性极高的二氧化硅, 可生产水玻璃, 白炭黑、五水偏硅酸钠、硅酸镁等硅盐产品。硫酸铝废渣的再生利用流程见图3:

2.2.3 矿井水的回收利用

采矿区的矿井水具有资源丰富、水质较好的特点, 通过专门的排水系统及敷设的排水管路外排地面后, 按照用水需求, 采用不同水处理技术, 可使矿井水达到生活和工业用水的标准, 矿井水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农业灌溉:矿井水用于农业灌溉只要降低矿井水中的悬浮物, 一般经过沉淀池就能满足要求。

(2) 煤矿井下生产用水:井下生产用水 (井下防尘、洒水、煤层注水) 一般只需降低矿井水中的悬浮物, 可利用井下水池进行絮凝、沉淀就可直接用于生产。

(3) 地面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矿井水做供水水源时, 经过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就可达到所需要求。可以作为煤系产业链用水、硫酸、硫酸铝产品的生产用水及工业广场、建筑用水等进行综合利用。

同时, 在企业内部, 可通过合理的设计, 增加对矿井水循环利用的次数, 需通过必要的处理净化装置使得矿井水可以达到多次循环利用。企业对矿井水的循环利用系统设计如图4。

2.2.4 煤炭产业生态网络设计

根据上述对煤系伴生矿产高岭土和矿井水的生态产业链设计, 将其综合融入到煤炭产业的三条主导产业链中, 则煤炭产业的生态产业网络即可如图5所示:

煤矿开采后, 可同时开采出原煤、瓦斯、煤泥、煤矸石、高岭土和矿井水等主要物质, 其中, 煤炭是最主要最核心的资源, 其他属于伴生资源或尾矿。原煤经过分选可分离出精煤、洗混煤和中煤, 其中, 精煤则可用于发展煤焦化和煤气化产品, 提高煤炭的利用价值, 洗混煤和中煤就可以作为产品出售, 或同瓦斯气体和煤泥一样用作劣质燃料或发电原料;或者应用于建材行业。煤矸石一般用在化工行业或建材行业中, 也可回添至采矿塌陷区。高岭土和硫酸混合作用, 生产硫酸铝, 并根据前面对煤系高岭土的产业链设计, 积极发展铝盐的横向产品和纵向产品, 实现对煤系高岭土资源的充分利用, 硫酸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可回用到建材行业中。矿井水与洗煤过程中产生的清洗废水一起净化处理后, 按照其前面的生态产业链设计, 广泛用于硫酸生产、硫酸铝母液结晶、硫酸铝清洗、厂内设备清洗水以及农业用水等。通过对煤炭开采主要资源和伴生资源的生态产业链的设计, 共同组成了煤炭产业的生态产业网络体系。

3 结论及展望

生态产业链构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相对于价值链更长、依存度更高和呈网络状的特点, 资源深度利用、生态和谐和经济利益是推动生态产业链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因子。对于煤炭产业, 除了加强对煤炭产业链本身的纵向延伸和横向耦合外, 还应积极构建伴生资源、废弃物等的生态产业链。

同时, 在研究过程中, 我们看到, 目前国内对于煤炭产业的伴生资源的应用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的规范, 煤炭产业的伴生矿产及其尾矿和矿井水的回收利用将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贵富, 赵英才.产业链:内涵、特性及其表现形式[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6, 27 (141) :114~117

[2].刘贵富.产业链的基本内涵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07, 26 (8) :92~96

[3].王兆华, 武春友.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生态工业园中企业共生机理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2, 8:9~13

[4].黄建军, 刘建新, 陈雪阳.循环经济产业化的实现形式及其发展途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5:20~25

[5].包菊芳.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价值链重构研究[J].技术经济, 2007, 26 (4) :14~18

[6].刘志坚.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链耦合机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7, 7:111~113

[7].孙顺利, 周科平, 胡小龙.矿区生态产业链延伸风险及其控制分析[J].中国矿业, 2007, 16 (11) :30~32

[8].王兆华.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博士论文, 2003:18~19, 60~61

全产业链创新成就智能“生态树” 第2篇

邬江先生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认为,目前全球消费电子产业正处在挑战与机遇共存期,一方面日本企业的战略调整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企业带来了高速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另一方面,全球宏观经济受金融危机的不确定性影响和贸易保护的抬头给企业发展带来许多挑战。未来,智能化技术和新型显示技术将给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和新增动力。中国企业应抓住产业调整和技术革新的机会大力发展新兴市场,长虹正是在这样挑战和机遇并存的环境下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创新与整合造就优势

邬江告诉记者,作为中国消费电子品牌中历史最悠久的企业,相比同行,长虹具有两大突出优势:其一是多元完整的产业结构。横向而言,长虹拥有多元的消费电子与电器产品;纵向而言,从关键核心器件到整机一体化研发制造,长虹是中国唯一拥有消费电子与家用电器全产业链的企业,也就是传统俗称的黑电白电全部通吃。其二超强的技术实力。长虹拥有六大核心技术能力(工业设计、嵌入式软件、IC设计、工 程技术、可靠性技术和变频技术),为其智能应用提供坚实的保障。同时,通过自主创新,长虹在关键核心器件、数字电视、智能家电、高通用芯片、基础软件、信息技术等重要领域已经形成极强的行业比较优势。以上两大优势确保了长虹可持续地提升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而在产业结构整合方面,长虹在电视产业内进行了深入的整合,从前端资源、软件开发、设计开发、营销等领域进行了全球整合,大幅提高了效率,节约了资源。

邬江认为,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技术创新是企业能否持续发展、保持核心竞争地位、占据市场高位的源泉、动力和根本。而管理模式则是让企业在高速、持续发展过程中能够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机构始终保持高效运转,需要在坚持核心战略下创新机制和流程。为此长虹建立了产品创新管理(PIM)制度下的研发管理(RM)目标驱动和IPD+CMMI融合流程的管理模式,协同资源,保证技术创新可持续性发展。长虹通过SEI的CMMI-L4级评估和验证,成为家电厂商中首家通过CMMI高成熟度评估的企业。另外,长虹在核心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打造了中国轩辕TVOS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和SOC芯片,为长虹智能战略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管理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使得长虹在智能时代大放异彩,在技术发展的“生态树”业态中担当着更为强壮的“树干”作用,形成长虹各类型终端的核心DNA,进而全面提升了长虹核心竞争能力。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长虹将持续、稳步的进行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的投入,不断的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努力提高产品的溢价能力。同时,将根据市场需求,一如既往地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并为其带来更好的体验。

三年内完成海外布局

邬江告诉记者,2012年长虹集团在经营上稳中求进,达到了预期目标,营业收入和品牌价值同比均有提高。在国际市场拓展方面,海外整体销售势头良好,品牌销售稳重有升,新兴市场发展迅速,产品结构更加完善。

长虹在国内和海外市场得到了均衡、快速的发展,其中海外品牌销售增长超过12%。未来长虹将逐步加大海外市场的投入,扩大国际业务,扎实打好品牌基础,以品牌影响力带动产品的销售。

国际化战略方面,长虹将提高海外投资和并购,加大品牌的投入。面对全球化的新发展和格局,未来三年内,长虹将基本完成海外战略布局,形成“五大洲有机机构,发达市场有销售,新兴市场有生产,主流市场有品牌”的战略格局,努力使长虹成为全球值得尊重和信赖的企业集团。

在本届CES展上,长虹将坚持推出“一体化智能产品”,集中并成系列地展出智慧家庭技术解决方案,另外将针对智能产品发布全球新品。新产品将采用独有的操作系统,更注重用户的体验性和操作性,具有语音交互、体感交互、识别交互、多屏交互、高清交互等最新技术,支持语音控制、语音搜索、语音点播、新闻阅读、人脸识别、体感游戏、多屏互动等心技术、新功能、新应用。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上了世界舞台,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过邬江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认为,品牌的国际化,一方面要经历很多困难,一方面需要较长时间。中国的品牌企业,应当走创新、联合之路,以团结的姿态走向世界。从长远来看,只有中国的企业集体强大,共同应对很多挑战,才能在世界市场上有更多的话语权,也才能更有利于行业和自身的发展。

长虹认为,一个成功品牌,需要做到:一是建立一个能够超越“产品本身价值”并富有文化精神内涵和承诺的品牌;二是建立与消费者之间长期稳定的信任关系;三是让品牌更具有亲和力。最有价值的品牌不局限于产品功能,更关注用户的体验与价值。长虹正在为此努力。

产业创新生态系 第3篇

6月21日,我国生态园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筹备会议在广东省东莞市国际会展酒店隆重召开,广东省科技厅梁宇宁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该联盟由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广州华苑园艺有限公司、广州市东篱环境艺术有限公司、广州市浅草堂园林工程与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国艺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浙江普天园林建筑发展有限公司、惠州市东江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东莞富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东莞市华海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东莞市芊艺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广东省东莞市华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6家高校,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3家科研单位和广东园林学会、广东省风景园林协会等2家中介部门共25家单位共同发起,旨在整合联盟成员的资源优势,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共同致力于生态环境的营建、修复、改良、治理、维护及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过程中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究,解决长期以来制约生态园林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瓶颈,开发知识产权,制订行业标准,申报并承担各级政府生态园林产业技术创新研究开发任务,向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产业咨询及政策建议。把整体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国内生态园林产业可持续发展作为联盟的重要目标。

筹备会上,来自联盟成员单位的24名代表就联盟章程、联盟组织机构、人员架构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形成共识。大会审议通过了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单位及人员名单,确定了联盟专家委员会的架构。联盟第一届理事长由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洪卫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由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张启翔担任。

(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刘黾 供稿)

上一篇:组织引领下一篇:海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