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2023-05-04

第一篇: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信息数字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尽可能借助各种学习途径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纵横信息数字化教学就是学生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获取和运用知识的一种新的学习途径。它是通过脑、眼、口、手和肢体的协调活动,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进而提高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是实现学生自动参与、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纵横信息数字化知识的实践与探究?

一、激发兴翅,让学生乐于探索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是主体性教学的前提条件。

1、多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彻底将过去课堂教学“全班学习”的形式改变为“自主学习、分组交流、自我总结”的“立体组合形式”。在这种组合的课堂活动中,“自主学习”是学生课堂参与的主要形式。学习时,教师要根据课程和实验课题的需要,创设相关学习情境,并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能力、兴趣和习惯进行多次有目的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活动。语文教学中渗透纵横信息数字输人法,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和游戏等活动,比如口诀操玩游戏记口诀,拆字比赛、单字比赛、词组比赛、成语比赛、成语接龙、短句比赛、限时输入短文比赛等趣味交流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学生分组交流时,要引导所有的学生自由表达学习成果,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相互促进。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用纵横输人法给生字、词语、成语编码,既能提高学生拆字能力、识码能力、快速取码能力和打字速度,又能帮助学生止确认识汉字的字形、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在学习纵横输人法的过程中通过“看打”、“选打”、“想打”的训练,学生在输入汉字的过程中记下了短文中好的句子和词语,丰富了自己的作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忆力和眼、脑、手快速一致的协调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学生潜能。OK

2、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欢乐

在教学中,我们应时时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把纵横输人法培训学习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四结合原则(把生字的结构教学与取码原则结合起来,把学生生字认识量与“看打”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把学生用词造句能力与同语接龙游戏“选打”结合起来,把学生阅读、写作能力与“想打”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识字教学中老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愉快学习、创造性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发现生字结构与取码的规律,不断总结词语或成语的打字技巧,让学生在“想打”训练中多用词语和成语,丰富学生的识字量和用词量,从而提高学生学生写作水平帮助学生从小就具有信息处理能力,从小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通过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做学习主人的成功和快乐,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想自主学习、愿意自主学习、乐于自主学习的心理。在指导学生练习的同时,注重学生

大脑的开发,不是利用现成的教学资源,单调的,固定的让学生练习,而是通过多渠道,多手段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找到更好的方法这样学生在练习“想打”作文时,就会发现运用纵横信息数字输人法不光可以打词组和成语,有的五字词和短句都能打这时他们有了自己的发现,有了成就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善于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已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这是进行探究的第一步。因此,在每学一篇课文时,应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让学生在自读中发现问题,教师再结合纵横信息数字化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是为了解决问题,它必须有目标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发现问题时,可根据本课课后教学提示去发现问题,也可以将所有问题列举出来,然后进行筛选,选择那些主要问题作为探究的对象学生的发现问题有一个由浅入深、由不会到会、由不成熟

到成熟的过程,刚开始可能是不分巨细的有疑必问,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并逐步引导学生抓重要的本质的问题。

1、鼓励学生结合学习买际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明确探究的目标,也是实现小组共同探究、合作交流的必要条件,提出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倡“勤学好问”、“不懂就问”、“不耻下问”,使学生由不问、羞十问到敢问,并最终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探究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行纵横信息数字化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教材特点,让学生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低年级语文时可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生字,再由小组同学通过用纵横输人法给生字、词语、成语编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汉字的字形、结构,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学高年级时可让学生运用纵横输入法通过“看打’‘、“选打”、“想打”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眼、脑、手快速一致的协调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学生潜能。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由小组共同提出解决不了的、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交给全班同学探讨,这里个人独立研究有利于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集体研究可以发挥大家的智慧.实现知识互补互动的信息处理网,有利于探究的问题得到解决。

三、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全面探究。

我们处于信息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千姿百态的自然世界,视通万里的网络媒体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等等,都是学习语文的绝好载体因此,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奠定浓厚的文化底蕴,是阅读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学生理解了课义的思想内容,感悟了课文的语言形式后,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求知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自由探索、施展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的作业中学语文、用语文,从而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使情感得到升华。

1、开放教材。

语文教学是从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人手,启发学生发现课文中值得探究的信息点,进而通过各种渠道去查找、收集与课文探究点相联系的信息。对此,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受识字量少,加上拼音不熟练的限制,很难达到理想的预习效果。这时可引导学生运用纵横数字信息输人法进行查找。这样不仅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课文,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和阅读信息的能力。

2、开放课堂

在预习感知、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学生带着个人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带着对查阅信息的理解进人了课堂,这些增强了学生课上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以大量的信息作为课堂教学的背景,以“信息化”、“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作为前提,课堂上教师将不再是权威,教材也不再是学习的全部。使教学真正成为一种师教与生学相互沟通的关系,从而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语文是开放的,容易与社会生活发生联系,语文也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语文教学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这给识字量少,拼音不熟练的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带来了不少的麻烦,这时同样可以借助纵横信息数字输人法查找资料、解决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同句等问题。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纵横信息数字化知识,将纵横信息数字输人法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引人我们的语文教学,它不仅改变了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尝试解决语文教学中的识字、理解等学习问题,而且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发挥潜能的环境,为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

第二篇:信息化评价手段在高职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新时代高职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和要求。本研究分析了新时代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一些常用的信息化评价工具,探讨了在高职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化评价手段的优势。分析表明,针对高职学生自身特点,利用信息化工具方便快捷地进行教学评价,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化;评价;高职课堂

0 前言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的,利用一定的评价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它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评价反馈,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自身的教学效果,也可以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起着十分显著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更新给高职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同时对于信息化教学的评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利用信息化工具简单、方便、易用地对课程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显得十分重要。

1 新时代高职学生特点分析

受互联网时代、社会环境、高职教育背景等共同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状态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

1.1 学习基础较为薄弱

高职教育属于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普高生、单招生和五年制大专生,生源渠道众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01]很多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本身基础较为薄弱,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缺乏学习动力。这些学生进入高职阶段后,其不良习惯并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改善,加上大学所学科目繁多,学习任务重,因此课堂上跟不上学习进度,不注意听讲,打瞌睡等问题比较突出。

1.2 学生自律能力较差

与普通本科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生在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激励方面表现较差,自律能力比较欠缺。在学习中往往表现出意志比较薄弱,情绪化比较严重,对于感兴趣的知识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枯燥的东西则学习效率较低,难以安静地坚持听课;学习心态较为浮躁,遇到难的知识就容易打退堂鼓,也不愿意制定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有些学生自身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在遇到考试不及格、表现不突出等挫折或打击时容易垂头丧气,严重者甚至放弃了学习,自暴自弃。

1.3 对学习重视性不够

在高职院校中,很多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不一定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学这些课程没什么用;有些同学听说即便从事本专业工作用到所学知识的比例不高,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有些学生则认为课程学习只是一个形式,考试能及格拿到学分就行。因此高职生普遍对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使得课程学习的价值在学生眼里弱化,进而忽视了对扎实的专业知识的积累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02]

1.4 对互联网依赖过度

当前的大学生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从小就接触电脑、手机等互联网终端,电脑普及率广、手机依赖程度大、互联网使用频率高。对他们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由于高职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较差,随着网络特别是无线网络的普及、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推广,加上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的开发,高职学生的“网瘾”和“手机瘾”问题的日益严重。他们乐于沉浸在的网络空间,在虚拟世界中寻找认同感和成就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现实生活的存在感。

2 常用信息化评价工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利用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可供使用的信息化评价工具众多,常见的有问卷网和问卷星、 kahoot 、ClassDojo等。

2.1 问卷网、问卷星等在线测试平台

问卷网和问卷星都是功能十分强大的在线调查平台,这两个平台提供了海量的问卷、表单和测试模板,从问卷设计、问卷收集到问卷数据分析等功能齐全,能够支持十余种常见题型和多种问卷发布渠道,可广泛应用于问卷调查、在线测试、网络投票等领域。借助问卷网或问卷星可以非常方便地对日常教学进行诊断性评价、形成性?u价以及终结性评价等。不仅可以对学生课前的基础进行调查摸底,也可以作为课堂学习的随堂测试和最终检测,同时也能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诊断教师的教学质量。

2.2 Kahoot!、“剥豆豆”等趣味互动平台

Kahoot!是一个加入了游戏元素的在线测验平台,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在线开展游戏化测评,应用于日常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环节中。Kahoot!的使用方式非常简单,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在平台上创建讨论、测试和调查问卷等,同时可以配合欢快的背景音乐、生动有趣的画面和紧张刺激的倒计时功能,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感染力。这些测验既可以面向学生个体,也可以针对协作小组。学生通过智能手机、iPad或电脑等设备进行在线回答,并实时反馈结果数据。测试完成后,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排名,教师也可以下载完整的数据分析,指导自己后续课堂的教学。[3]

“剥豆豆”应用程序与Kahoot!功能相似,简单的添加题目并设置后,亦可方便快捷地 应用于日常教学。

2.3 ClassDojo等实时沟通平台

ClassDojo为老师、学生和家长搭建了一个实时沟通交流的平台。老师可以通过平台及时地给予学生激励式评价和行为修正指导,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提升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和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同时,学生的每日行为表现都被记录下来,家长可以通过平台随时随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活动和成长等多方面的表现。学生也可以方便地查看教师对自己的学习评价和学业指导。Classdojo作为一款典型的互联网应用程序,能够让老师轻松教学,学生高效学习,家长省心沟通。类似的网络平台还有“班级优化大师”,可以为老师提供高效的课堂管理策略,也是一款方便实用的课堂互动管理软件。

除上述提到的信息技术工具和网络平台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信息化评价工具,教师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当中。

3 信息化评价手段的优势

鉴于高职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学习兴趣低、过度依赖网络等特点,在教学评价中使用合理的信息技术工具和网络平台,不仅可以方便教师快捷地进行常见的教学评价工作,同时也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再学习。

3.1 激发学习兴趣

许多信息化评价工具都加入了游戏化元素,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爱听讲。学生参加测试不再是枯燥的做题,而是感像玩游戏打通关一样,既有趣,又能达到测试的目的。对于习惯互联网方式的高职学生来说,相比于传统的纸质试卷,他们更乐意接受采用“扫一扫”在线测试或者游戏互动测评。学生在体验了kahoot!等测试平台后,每当笔者告诉学生课后会有kahoot!测试,学生的学习状态都会有明显改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都期待自己能够在测试中上榜并排名靠前。

3.2 活跃课堂气氛

采用信息化评价工具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像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kahoot!测试平台投影到大屏幕上,在学生进入测试平台时,所有学生都可以看到有哪些同学已经加入;在做题的时候会有背景音乐和倒计时,营造了一种欢快而又紧张的气氛;同时每一题测试后,排名前三位的同学都会上榜,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活跃了课堂气氛。

3.3 评价反馈更为及时

利用信息化测试平台进行评价,在测试完成后,一般系统会提供即时回馈,包括有多少学生参与,班级正确率,学生排名和得分情况等。有些平台甚至在学生每答完一题即可反馈是否正确及排名。反馈及时能够快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的不足,并及时纠正错误的观念,改进自身的学习;对老师而言,也能快速的诊断教学质量,为后续教学提供决策参考。

3.4 数据分析更精确直观

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采用信息化评价手段可以使评价结果的数据分析更为精确,更为直观。像采用问卷星或问卷网进行测试后,教师可以方便的查看数据报表,里面包含测评分数分布图、测评分数区间比例、每题的答题情况以及每个同学的答卷详情,多数以柱状图或饼状图展示,比较直观。Kahoot!的评价数据也可以通过下载Excel文件进行查看,包括整体分析、总分及排名、每位同学每题答题情况等。

3.5 数据保存共享更方便

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化评价的结果可以方便的以Excel、Word等文件格式输出并保存,即便保存的数据不小心?G失,也可以进入原平台继续浏览或下载。同时不同于纸质试卷或成绩单,这些数据文件可借助微信、QQ等网络社交平台进行共享,方便不同教师之间进行教学研讨和研究,共同改进教学方法。

4 结语

新时代高职学生存在着基础较为薄弱、自律能力较差、对学习重视不够、对手机过度依赖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问卷网、Kahoot!、ClassDojo等信息化评价手段进行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评价更高效、数据更直观、共享方便,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供客观依据,进而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玉琴.把握高职学生特点 注重有效理答技巧[J].考试周刊,2017,(85):65-66.

[2]郭婷,夏瑜.对高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分析及教育策略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8):282-283.

[3]焦建利.Kahoot:一款基于游戏的评估平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9):29-30.

第三篇:现代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沈丘老城镇第二初级中学金静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广泛进入课堂,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是教学改革的一次质的飞跃,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它也不是万能的,本人根据教学实践有一些粗浅尝试,谈几点看法。

一、多媒体在教学中凸显的作用

巧用课件,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注入了活力,为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它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能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选题得当、制作精美的课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在执教《苏州园林》这篇具有地方特色的课文时,先播放了《苏州水》中介绍苏州园林的碟片,随着解说员形象入情的讲解,学生不仅对苏州园林有了形象直观的了解,有了如临其境的实感,同时也得到了美的熏陶。在教学《海燕》这首散文诗时,先介绍背景,然后播放视频课件:在苍茫的大海上,雷声轰响,闪电蜿蜒游动,勇敢的海燕高傲地飞翔,越飞越高。学生的注意力立即被吸引过来,不少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海燕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多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景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

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二、巧设氛围,创情境美。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的感悟性、触发灵感、净化情绪,从而塑造良好的情境,还能强化学生“角色”意识,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增强朗读效果。如在教曹操的《观沧海》时,在课件中引入一段碣石山的风景和大海波涛汹涌的音效,曹操即兴赋诗的形象,学生完全陶醉在奔腾的大海、雄浑的声音、博大的胸怀之中。为下一步朗诵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不需要老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学生对诗歌所体现的诗人豪迈的襟怀已完全感受到了。又如在教学 《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观看影片《泰坦尼克号》,把冰山撞船的情节展现在屏幕上,相应的声响或音乐、图片,不仅带给学生全方位的视听感受,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时候,再讲解小说三要素、分析哈尔威船长的人物形象就水到渠成了。接下来就诱发学生的表达热情:“观看了影片,学习了小说,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感想,假如你当时就是一名乘客,目睹了这么轰轰烈烈的场面,你心中一定有许多的话要说,那么请你把自己的感想表达出来。”通过情境的创设唤起学生与本次作文有关的情感积累,让学生提前进入写作的准备。我特意还将写作要求通过幻灯片巧妙地呈现出来。并且添加了这么一句: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将这次完成的作文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我。这样对于学生来说觉得很新鲜,大大的激发了他们去探究、去完成的激情。这次作文通过积极挖掘、运用知识、积淀创作情绪,很好地完成了习作任务。

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启发、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审美情趣更能达到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学生能够享受到美妙和谐的情境美。

三、展示图片,提审美观。

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美景更美。如七年级朱自清的《春》,我认为若能从网上精选相关图片或链接网站,给学生直观的美的感受,不仅让学生领会作家语言文字的魅力,更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教学《春》时,为方便学生把握学习要点和难点,我将整堂课设计成了这么几个环节:会晤作者——快乐旅游——结构揽胜——曲径探幽——放眼四望——归途拾贝。为了实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导课时,我在幻灯片上链接《春天在那里》的动画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学生跟着画面找寻小朋友眼中的春天,然后引入学生跟随朱自清先生一起进行 “寻找春天”的快乐旅程。加以配图朗读课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一幅幅画面声色并茂,学生就容易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再加上几张“曲径探幽——放眼四望——归途拾贝”的幻灯片,又增加了文章的容量,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同样讲解《济南的冬天》时也找了几张图片,刮着大风的北平、雾气弥漫的伦敦、赤日炎炎的热带风光,然后是济南的风景图,刚刚一上课,学生头脑中就有了比较更能引发对济南的憧憬。

借助信息技术,既可以高密度进行知识传授,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把握,提升学生的审美观。

四、启发思维,促进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能适当利用多媒体特殊演绎功能,创设富有变化的、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学习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灵感,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被激发,创新力也会逐渐提高。在教《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呈现一个肥胖男子光着身子 (只穿一条裤衩)在大街上的画面,问:他是什么人?有些同学答:疯子;有些回答:乞丐。阅读过后同学就会回答:皇帝。接着,我又提出:请大家给他设计一件服装。同学们通过想象,七嘴八舌的说出自己的设计。有的说给他设计一套西装皮革,让他变成一位名符其实的老板;有的说给他设计一套运动服,因为他太胖了,需要锻炼减肥;有的说他是皇帝,应给他一身龙袍。那么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里,两个骗子是怎样给皇帝设计新装的?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掌握课文大意。可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看教师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激发学生思维,训练思维的创造性,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互动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尽管不那么尽善尽美,但随着它的不断完善,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仍然不可小觑。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能正确利用多媒体,那么,以知识灌输为主或以支离破碎肢解教材为主的课堂教学状况将得以极大的改变,初中语文教学也将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第四篇:现代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与地理教学

清镇市流长民族中学 陈晓芳

[摘要]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现代科技的进步与教育现代化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科技的迅速发展促进教育的现代化。现代科技与地理学科之间的联系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在梳理现代多媒体手段应用的科技基础后,分析了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有益实践和面临的问题,最后认为应当实行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手段提高教师自身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应用多媒体手段,突出地理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应用多媒体手段,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 力,引导教师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去探讨和思考、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多媒体、地理教学、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已经成为当今教学领域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地理学科是一门涉及领域非常宽泛、内容丰富的应用性学科,尽管它的分支很多,但中小学地理教育是整个地理学科长期发展的基础。在地理学教学中,多媒体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手段,向学生传递信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对于克服传统地理教学的缺陷的同时,在学生思考能力提升,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现代多媒体手段应用的科技基础

(一)现代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是多媒体地理教学的基础

3S技术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GP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卫星图片、飞机拍摄真实的素材收集,还可以对真实的地理形态及演变进行动态和静态的模拟和还原。将这些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将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计算机技术是多媒体地理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以电脑为载体的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包括网络技术)的普及,让计算机科学的各种技术走进课堂和教学研究已经成为现实。地理学科的重要学科特征就是对需要应用丰富的图形,计算机技术可以将一些地理图画处理和加工。同时,现代计算机技术弥补了地理教师需要在短时间内,在有限的黑板空间上绘制地理图画和书写文字的局限性,可以将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的大量板图、板画内容在电脑无限的储存空间中展示出来。

二、多媒体手段应用对地理教学的有益实践

(一)减轻了地理教师平时额外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地理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这样一来往往要耗费教师课前和课后额外的很多时间来准

备,特别是对部分青年教师来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正确、标准地完成图画,并不容易,一来会影响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减少了教师的额外工作,教师可以将有限的课堂时间用于给学生讲解地理学中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图文并茂,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同时,教学中的图画可以永久保存,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重要来源,它往往包含的信息容量大、结构层次分明,有利于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发展。

例如,在讲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时,由于气候类型的分布范围比较复杂,可以用不同颜色闪烁来逐一展示气候类型的分布范围,同时显示各种气候类型的名称,这样,学生可在短时间内掌握十种气候类型的大致分布,然后,再将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显示出来,将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同时显示;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同时显示等等,让学生们根据气温和降水来比较它们的异同点,这样解决了教师只用语言很难表达的内容,并且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即可掌握此部分内容,不仅大大地节约了时间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理概况和特征,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代多媒体可以增加图的用量和文字的输入量,根据需要还可以实现图形由小变大、由虚变实,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由远到近,提高图的清晰度、透明度和区分度,有利于学生读图、填

图、图文转换,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少花时间,多学知识。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这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多媒体计算机能把各种地理事实材料,平面的和立体的,静止的地理事物图像和动态的变化过程,外部的形态和内部的结构等展现在学生眼前,不致漏掉某些关键的信息这有利于学生观察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

三、多媒体在现代地理学科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一)对教师多媒体技术的掌握提出更高要求

多媒体应用于地理教育多取得的效果好坏,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于教师掌握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但是,目前在我国偏远地区和基层一些中小学校,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技术的专业教师比较缺乏,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比较缺乏或者是落后。因此,随着多媒体应用于现代教学的迫切需求,对基层学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这也是基层学校的一个软肋。是目前偏远山区和基层学校在应用多媒体教育手段中普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

[2]

题,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解决。

(二)多媒体教学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广泛,不利于抓住教学重点

往往在一种现代技术的应用都会很容易让使用者陷入一种路径依赖,尤其是在教学中,教师在面对丰富广泛的内容时,常常容易抓不住教学重点,容易偏离原本设计的教学轨道。多媒体应用于地理教育过程中,教师会容易陷入一味对图画的摄取和增添,而忽视其他相关文字和知识的丰富,而学生也会容易陷入只是对生动的画面的专注和感兴趣,而忽视了地理教学中应当摄入的知识。

(三)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

多媒体课件教学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思维以及领悟能力都提出了较高地要求。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领悟能力,把多媒体仅仅看作是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一种辅助或补充,那么就没有达到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积极意义。只会将一切的教学都包办到底,减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利于学生成长。

四、如何更好促进现代多媒体手段应用于地理教学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 教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是地理教学的前提和关键。为了能更好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手段,首先要积极提升教师掌握多媒体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针对西部和基层学校教师

资源稀缺的问题,应当实行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手段,以学历深造、短期培训等方式将教师送到专业学校学习多计算机科学技术;也可以借助于大学生支教、支边、教师交换等活动,短期引进一些专业教育人才,充实本地教师实力,带领本地教师提升多媒体技术水平。

(二)应用多媒体手段,突出地理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大多数都具有强烈的空间感和立体感,接受新事物比较容易。应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可以形象、直观地演示很多地理变化过程,提高学生对地理科学的认识。例如在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中,通过媒体制作的动画演示,同学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因为地球倾斜着“身子”围绕地轴自转的同时,也围绕太阳进行公转,所以地球上所接受的太阳光是不同的,从四季形成的基本过程,再结合生活经验实例,边演示叙述、讲解,生动的语言和直观效果,突破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3]

(三)应用多媒体手段,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多媒体辅助手段,以其生动形象的图画和地理情景的模拟,为学生提供一个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这样可以有效克服平常教学当中教师呆板的教学和与学生的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学习兴趣和思考。

参考文献:

[1]王爱红.论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教育革新,2008年10期,第72页. [2] 张云霞.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利与弊[J],宁夏教育科研,2008年第1期,第61页. [3] 吴嫚.谈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体会[J],教育革新,2006年第2期,第59页.

第五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信息技术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影响

敦煌三中

摘要

为了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化学新教材教学服务,了解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新教材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本文对信息技术在化学新教材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化学教学 教学手段 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已使用多年,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差异,使得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受到限制

[1]

。从2006年重庆市推行使用新教材以来,由于政府加大了计算机的普及率,使化学新教材的使用与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结合日益紧密。当前,在化学新教材的使用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使化学课堂焕然一新,新教材的教学形式多姿多彩。

1 信息技术教学技术与化学教学内容的整合

1.1 联系实际课堂化

化学是一门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学科,学习化学离不了化工生产过程,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模拟化工生产过程,如工业生产硫酸、工业生产硝酸、合成氨、炼铁炼钢、煤加工等,也可以根据工业生产实际,模拟实物及反应器中的反应现象。还可以播放实际生产过程的影片,使学生感受到贴近生活,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微观现象“宏观化”

化学教学中涉及到一些微观问题难于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借助信息技术技术能将微观现象放大处理。如物质结构中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内容是难于用语言描述清楚的,传统的教学借助于模型可以降低讲解难度,但模型的制作、保存和使用都有一定的限制,而利用信息技术的三维动画功能则可以轻易解决化学模型问题。

2 信息技术教学技术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整合

传统的教学手段借助黑板、粉笔以及挂图、仪器、实物等直观教具,通过语言和文字来传授知识的板书教学方法,有其不容抹灭的优点,现代教学手段如果忽视甚至否定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否认教师对教学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片面的强调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就会出现”惟计算机论”、“惟课件论”。笔者认为特别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2.1 信息技术课件不能代替化学实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科学,在教学中如果利用课件代替真实实验,不管课件做的如何逼真、如何真实再现化学过程和现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毕竟是“做出来的”现象,缺乏真实感,并且对科学产生信任危机,违背科学教育的本质初衰。因此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不能简单地用课件代替实验,课件只能作为实验过程的再现概括、补充和模拟。也只有那些抽象或实验条件难以达到的实验才借用课件模拟展示代替。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学生动手实验及演示实验若用信息技术动画代替则会失去其真实性且违背了教学要求,凡是学生动手的实验都不能用信息技术动画来代替。

2.2投影屏不可代替黑板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重要方式,板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因此不能把所有的板书都投影到大屏幕中。要分清主副板书,主板书可以投到大屏幕,副板书、解题过程、计算过程只能在黑板上,这样。才能保持与学生思维同步,才能根据学生的反应有机地、灵活地掌握教学的分寸,对出现的问题随即作出反应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2.3信息技术应与传统的直观教具相辅相承

传统教学中的挂图、仪器、实物等直观教具使学生一目了然,就不必再用信息技术投影到大屏幕,而对于微观动态过程就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但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式,在化学新教材教学中仍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部分实验的演示,如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先加热,再通入氢气,可用Flash制作实验动画,边演示其结果边指导学生观察,对错误操作后产生爆炸进行2次演示,使学生牢记其实验后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有利于新教材的教学。

3 信息技术教学技术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整合

3.1信息技术教学技术实现了个别化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

3.2信息技术教学技术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从提高基本的学习效率(读、写、算)到完成较复杂的研究任务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技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学生利用网络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找、评价、收集信息;学生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图表以及汇报研究成果;学生利用虚拟技术模拟研究现实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案等。

3.3信息技术教学技术的网络特性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协作式学习。例如,学生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与同伴、专家及其他读者合作,发布作品并进行交流。利用网络技术的BBs和电子邮件开展合作学习,并把自己的观念和信息有效地传播给其他人。学生还可以建立个人主页或小集体主页,创设个性化的学习平台等。

3.4信息技术教学技术与师生互动方式的整合

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发生了转变,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是师生关系转变的表现,信息技术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信息技术教学技术中信息传递具有快速、隐蔽、灵活等特点,可以丰富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使师生之间增加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的交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4.1信息技术教学技术可以实现一名教师与多个学生的互动,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实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性的辅导。

3.4.2信息技术教学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师生互动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跨时空的交流与合作。

3.4.3信息技术教学技术中强大的管理功能可以提高师生之间评价与反馈的质量与效率。

4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思考与对策

4.1热整合中的冷思考

目前在信息技术教学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是:

4.1.1只重视课件的开发和利用,不重视计算机化学教育和教学模式的探索,即认为: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课件

4.1.2 化学教师不懂计算机教育,计算机教师又不懂化学教育,使信息技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缺乏教育观念的转变,成为机械的整合。

4.1.3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整合时在时间及空间上是孤立和隔绝的,这对学生思想教育、情感交流、个性、品格的形成等方面是不利的,特别是—个好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是信息技术教学技术无法代替的。

4.1.4 信息技术教学技术对学困生缺乏约束力,不利于学困生的有效脱困。 4.2 解决对策

4.2.1 培养一支既懂化学课堂教学艺术,又熟悉信息技术教学技术的中学化学教师队伍,使他们在具体教学中把信息技术教学技术与化学教学有机地整合,把教师的教学灵魂注入课件之中,在教与学、动手与实践,解决化学问题三者之间建立了强有力的联系,不断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技术和教学模式,促进化学教学手段的更新和优化,最终引起化学教学观念的改变。

4.2.2 建立一个内容丰富的化学资源库,把教师的所有备课资料、教学成果、心得体会等进行分类整理,实现资源共享。

4.2.3 利用校园网络,通过网络教育促进教育的转变。同时注意网上师生交流和课堂教与学的交互,在课堂和网络交流中,主动地应用丰富的知识,好的学习方法及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注意偏爱学困生,实现学困生的脱困。

5 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学的功能

如今,在信息技术课室上公开课已成为一种潮流,不管上什么类型的化学课,只要是公开课,教师都会想方设法把课堂搬到信息技术教室去

[2]

。我们在一所县重点中学调研时发现,一名初三化学教师讲“金属与金属矿物”一节时,学生本应在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实验,但教师却把学生带到了信息技术课室上课,老师一味展示自己课件多变的内容和补充的课外知识,希望能够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课堂教学演绎为图画展示,上课时只侧重人机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几乎被忽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完全没有体现,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生的教学手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化学教师要开发具有个人特色的信息技术课件以适应新教材的教学,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而一味的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不但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对教学更是无任何帮助。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化学教学的实际,做到物尽其用,一切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根本。

总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学生动手实验及演示实验若用信息技术动画代替则会失去其真实性且违背了教学要求,凡是学生动手的实验都不能用信息技术动画来代替,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式,在化学新教材教学中仍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不胜枚举的应用例子正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突出表现,也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所无法媲美的。但信息技术教学也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特别是不能代替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只有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你轻松学上网》[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2] 陈瑞彬.文章名称[J],中国电化教育 1997,(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校后勤工作整改方案下一篇:学校家长开放日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