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问题阻碍新农村建设论文

2022-04-12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融资问题阻碍新农村建设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大力发展和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以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也是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势必会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合作社的融资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其发展和壮大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合作社的融资难问题意义重大。

融资问题阻碍新农村建设论文 篇1:

浅谈农业发展银行如何发展农业中长期信贷 支持地方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长期的政治任务,长期以来,粗犷式的农业发展模式使农业基础建设水平较低,投入不足,成为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根本原因,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中央对新农村建设非常重视,2009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事业投入,加强农田水利、耕地整理、养殖小区、渔政渔港、能源交通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 期政策性信贷业务。”

一、加大农业中长期信贷投放,促进新农村建设

农村公共事业欠账多、农业发展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弱、农业农村金融失血多,这是困扰“三农”的突出问题。尽管近年来国家相继提出建设新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举措,但地方财力有限,在建设这些项目时往往“力不从心”,普遍面临着财力不足的窘境。面对这种情况,农发行适时推出的农业农村中长期贷款业务契合了当前各地统筹城乡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方向,解决了地方政府建设资金不足的燃眉之急,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的普遍欢迎。农业中长期贷款不仅带动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还有效缓解了农村金融“失血”的问题,起到了引导资金回流农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二、农业中长期信贷是中央对农发行业务发展的要求,是大局所需、责任所在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国家战略、发展大局。农发行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银行,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等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是执行国家的政策需要,是农发行肩负的历史责任,也是加快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农业中长期信贷支持新农村建设

农业农村中长期贷款是农发行着力拓展的项目贷款,实行“政府推荐项目、农发行独立审贷”的银政合作模式。以符合国家支农政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项目为业务发展重点,通过与市级政府融资平台合作,择优支持县级政府主导的项目,实现银政全面合作。在贷款项目选择上,向农村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等“民生项目”倾斜。一是向涉及农田水利、水库除险加固、农业生态和农村饮水、农村路网电网信息网等大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重点支持。二是对农村公共事业等重大民生工程,如贫困农民保障住房、农村道路及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等项目进行优先支持。三是对“三供两治”项目,即治水、治污、土地整治等政府重点关注、具有重大支农效果的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在贷款利率上,执行基准利率,并采取担保或抵押为主的信贷方式,最大限度地支持新农村建设。

(二)农业中长期信贷是中央对农发行业务发展的要求

农发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央对农发行在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宏观环境的利好使农发行发展面临更多的机遇。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主题,要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并明确指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农发行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抓住国家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全面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提高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三、农发行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

以大庆农发行为例,全行始终坚持“全行抓发展,重点抓项目,中心抓效益”的经营理念,努力实现大发展、快发展、有效发展。为更好地支持新农村建设,发挥好农业中长期信贷的支农作用,大庆农发行结合“市强县弱”的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信贷支农政策,确定了信贷发展规划。

(一)合理确定信贷业务发展规划,实现多元化发展

大庆是个石油城市,粮食产量少,但是工业化程度高,政府财力好,可支配财力多。根据这一实际,大庆农发行把支持地方政府的非经营项目作为重点,确定了两个三年发展规划:

1.2008年制定了第一个三年业务发展规划。实现了3年内商业性贷款翻两番达到30亿元。2008年开展了“三个十”活动(十项重点工程、十家重点企业、十个重点品牌);2009年实施了“2552”营销工程(2个超亿元的大项目,5个超千万的农业龙头企业或加工企业,5个超千万的农村基础设施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每个县行2个超百万元的农业小企业);2010年确定了以市区营销非经营性大项目为重点,四县营销基础设施和中小企业为目标,抓市区带四县,上下互动,形成以大客户、大项目为支撑的客户体系,打牢可持续发展基础。

2.2011年制定了第二个三年业务发展规划。实施“433业务发展战略”,即在考虑每年商业性存量下降10%因素的同时,通过增量贷款的有效覆盖,确保贷款纯增10亿元,每年均衡增长4亿元、3亿元、3亿元,在未来3年内贷款规模达到70亿元。并使贷款结构持续优化,商业性占比60%、政策性占比40%。

(二)高端营销、高端协调,实现对政府重点项目的支持

2010年大庆农发行抓住市政府大力实施项目建设的有利契机,由市行行长亲自带队和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和项目主管部门对接,营销大项目,支持地方建设,做到了高端营销、高端协调,取得较好效果。全年支持地方政府涉农大项目10个,投放农业中长期信贷19.83亿元,分别是:大庆市东城水库、水厂项目、大庆庆南新城建设项目、大庆庆北新城建设项目、大庆泥草房改造项目、玉米膜下滴灌项目、大庆妇女儿童医院项目、庆南新城大同区建设项目等。此外,还支持15户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小企业的发展。几年来,不仅自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省行和地方政府的认可和嘉奖,而且凸现了农发行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提升了农发行在地方政府中的地位,树立了农发行的良好形象。

(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农业中长期信贷有力支持了地方新农村建设,如大庆市东城水库项目,已建成挡水坝18.09km、引水渠1km,供水能力达到日供水13.32万吨;新建输水线路长5234m、新建提防18公里,增加库容110万立方米。大庆市东城水厂项目新建净水厂1座、自来水管线13千米,能够解决50万人的饮水问题。大庆玉米膜下滴灌项目,在大庆市五区四县内新建290万亩玉米膜下滴灌高标准农田,该项目每亩增产800斤,每斤玉米按0.8元计算,亩增产值640元,扣除各项费用,项目使农民亩纯增加收入420元,该项目总增收12亿元。大庆妇女儿童医院项目为以妇产科、儿科为主要专科特色,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预防、急救、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妇女儿童医院,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设计床位500张,日门诊量2000人次,项目建成后承担大庆市及周边地区妇女儿童各类疾病的诊治和危重疾病的抢救工作,达到省内领先、国内一流标准。大庆市庆南、庆北新城工程是大庆市实施“东移北扩”城市发展战略的第一步,是实现大庆市“特大型城市、生态园林型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目标的重要一步。还有各县自来水项目、污水处理项目、路网、电网、信息网等民生工程。

(四)农发行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凸现,在地方政府的地位明显提升

农发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方针政策,切实履行职能,不断加大支农力度,在支持地方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好评,树立了农发行建设新农村银行的品牌形象。2010年末,大庆农发行在全市15家银行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被大庆市委、市政府授予金融单位突出贡献奖。

四、面临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一)面临的问题

2010年6月10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要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并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文件明确要求,对融资平台公司进行清理,对自身有稳定现金流的政府融资平台整改为公司类法人,按照商业贷款进行管理;对没有现金流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今后不得继续融资。此后,银监会为贯彻落实国发【2010】19号文件,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11】34号),文件要求新增平台贷款不得接受政府以直接或间接形式为融资平台提供担保和承诺,平台必须有覆盖贷款本息的足额现金流,且融资平台必须纳入银监会的监管名单,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及产业规定。对存量平台贷款必须落实抵押担保,充实第二还款来源。

国务院和银监会从降低政府债务的角度出台了相关文件,限制了地方政府向商业银行的融资,从而规避了地方政府融资量过大、债务负担过重的风险。但是,文件的出台也为农发行向新农村建设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带来了困难。

(二)对策建议

农发行是国有农业政策性银行,成立以来以切实贯彻执行国家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为己任,发挥了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支农作用。但是在国家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大气候下,监管部门下发的监管要求对农发行执行新农村建设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符合农发行业务发展和监管要求的《政策性银行法》,以规范监管部门对农发行的监管要求。目前,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新农村建设政策研究,与地方政府各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及方向都会相应发生变化。农发行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银行有必要研究新农村建设的政策,适时推出符合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信贷品种、融资方式,助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二是必须准确把握政策。农发行是政策性银行,“政策是资源,是优势,是机遇”。准确把握政策不仅是国家赋予的职责,也是发展的良机。譬如2010年初大庆市政府重点发展了几个大项目,但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区几家商业性银行受资金限制无法给予融资。面对这样的情况,农发行及时向省行进行了汇报,在得到上级行的批准后,全力支持了地方政府的项目建设,既实现了中长期贷款的迅速发展,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认可。

三是有效解决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担保问题。依据现行的政策,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需要落实担保,由于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项目多是政府大工程,具有项目融资大、期限长、收益慢等特点,因此,落实担保较难实现。鉴于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项目多是惠及民生的政府工程,建议将农发行承贷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方式以信用为主。

四是建议政府整合资产,成立大的资产公司,对平台贷款提供担保,有利于政府解决融资问题。

责任编辑:杨再梅

作者:谷芳球

融资问题阻碍新农村建设论文 篇2:

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融资研究

摘 要:大力发展和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以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也是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势必会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合作社的融资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其发展和壮大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合作社的融资难问题意义重大。文章在农业专业合作社融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其融资的现状,其次探讨了合作社融资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合作社;融资问题;政策支持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以及国家对服务"三农"的力度加大,各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是大多合作社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起步晚、规模小且收益少,资金匮乏的情况表现突出,成为了约束其经营壮大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实现,成为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桎梏。因此,解决融资难问题,成为了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二、农业专业合作社融资概述

1.农业专业合作社概念

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成立的,属于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或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所有,实行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型经济组织。它属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给予农民自主经营权利的同时,不改变农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求以其成员即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为其提供农产品的加工、运输、销售和贮藏以及农业生产资料购买等服务。

2.农业专业合作社融资内涵

农业专业合作社融资是指合作社以自身的权益、资产、经营状况、资金运用情况以及预期收益为出发点,根据自身发展与未来经营策略的需要,经过科学决策,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渠道,利用自身内部积累和向外部债权人、投资者等组织、筹集资金的过程,以满足合作社各个环节正常运营、生产需求及实现资金融通的经济活动。

三、农业专业合作社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农业专业合作社融资现状

近年来,随着"三农"政策的出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發展取得了质的飞跃,不仅经营范围得以扩大,而且服务内容也实现了多元化。总体上看,合作社大多处于创办初期,盈利能力弱,自身积累不足,已有的资本存量远远不能满足其租赁土地、购置设备及农产品的需要,以致于对资金的需求非常旺盛。而合作社自身资金不足、成本较高且融资渠道少,虽然通过民间借贷方式可以对资金短缺的困境起到暂缓作用,但是合作社的成员多为低收入农民,某些合作社成员数量还较少,能够投入到合作社的资金十分有限,在资金缺乏的改善上犹如杯水车薪。另外,由于合作社难以博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能够获得信贷支持的合作社仅占少数,过度依赖负债经营也会给信贷机构带来巨大的压力,导致合作社外源融资渠道单一,再加上国家财政拨款的支持力度不够,因此其融资现状不容乐观。

2.农业专业合作社融资存在的问题

(1)政府扶持不到位

目前,政府在财政、信贷以及税收优惠上已经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做出了很多扶持,但是与合作社的实际需求相比,力度明显不够,而且覆盖也不广泛,有些优惠政策主要针对某些规模大、发展好、效益高的合作社实施,一般的合作社仍然缺乏政府的财政扶助。此外,政府在法律政策上对合作社的保障作用还很不明显,由于财政划拨缺乏应有的监管、环节繁多以及地方政府的越位管理等原因,往往会出现资金不到位、波及面较小等情况,使发展形势向好、真正需求资金的合作社得不到满足,不仅没有改善合作社的弱势地位,而且由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降低导致其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金融环境欠佳

虽然国家制定了激励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的相关政策,但是,由于大部分金融机构受追求利益的本性所决定,不愿投资于风险高、收益低的农业专业合作社。首先,合作社向信贷机构申贷时,往往表现为审批程序过于复杂,而且很多金融机构并没有对合作社开展相应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其次,作为信贷机构来讲,只有看到房屋之类的固定资产等抵押品才愿意发放贷款,而大多数农民租种的土地不能作为抵押品,且地理位置偏僻的土地,变现能力又很差,导致信贷机构对合作社的还款能力不够信赖,因此不能真正地为农民服务;同时,金融机构缺乏信贷服务和产品的创新能力,大多以传统信贷产品为主,针对合作社制定的专门信贷服务极少,而且也缺乏完善的担保体系和有效的贷款风险转移机制。

(3)合作社内部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很多农业专业合作社都存在规模小、资金少且效益低的问题,严重限制合作社经营和发展的同时,也使农业价值链不能很好的延伸,整体上的竞争力得不到提升,而且大部分出现组织结构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等情况。虽然某些合作社比较重视内部的财务等相关制度建设,但是终究因为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而造成管理混乱的局面,导致自身资信度低,难以让信贷机构信服。同时,多数合作社留存收益少,自身积累不足,缺乏提取公积金或者公益金的意识,给生产规模扩张、抗风险能力提高等方面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使其经营只能处于较低水平。

(4)专业人才匮乏

总体上,农业专业合作社缺乏既懂知识又善经营的管理和技术人才,这也是其发展和融资障碍之一。由于合作社的发起人大多为当地口碑好、威望高的农民,缺乏经营管理方面的理论和经验,而且农业专业和财务人员的缺失,势必会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标准化程度,同时也无法使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得到公允合法的反映,导致合作社的管理不够规范,很难获得金融机构信贷主体的资格,使其融资能力变得更弱。

四、改善农业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的对策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在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其在财政和政策上的扶持力度。第一,因地制宜,针对不同规模的合作社给予不同的扶助政策,建立相应的风险基金和发展专项基金,为合作社创设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第二,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合作社之间的沟通,帮助其更便捷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也为金融机构放贷和授信做好参谋工作;第三,强化对合作社资金拨付过程中的监督工作,而且地方政府要积极配合,落实好保障制度,以期更顺畅地解决其融资问题;第四,为合作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培训、引进农业新品种、市场营销及信息服务等做出重点支持,同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2.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为拓宽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融资渠道,金融机构要转变经营机制,不断深化自身改革,构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强化自身职责和服务“三农”意识,以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以合作社的需求为引导,积极调整信贷政策,创新金融服务理念,丰富信贷产品,探索新的资产抵押方式,简化审批程序,切实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同时,要积极支持合作社开展信用服务,建立信贷担保中介机构,扩大信用评定范围,提高授信额度,而且要实行具体的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多管齐下,以使合作社的融资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3.健全合作社内部制度

首先,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自身建设,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增强经济实力,提升盈余能力,同时要实现运营管理的规范化,任何成员的加入都应该缴纳相应的会费和股金,这也是明确成员与合作社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主要凭证以及积累原始资本的重要保障;其次,完善合作社内部的财务制度、盈余分配和资金管理制度,统一会计工作流程,做到“账、钱、物”的分离,而且要强化监督以及财务账目的公开;再次,要注重发展合作联社以实现资金互助,这样便能够将多数合作社的流动资金集中起来帮助急需资金的合作社,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内部成员社在贷款时向银行提供担保;最后,要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开立银行账户,及时准确、定期报送会计资料,积极参与信用评估,从而提高金融机构对其信任程度。

4.加强优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在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管理、金融、财务及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合作社良好有序的经营,这也是其成功融资的基础。一方面,合作社要对相关人员的农业基础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进行培训,根据农民的年龄、文化程度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另一方面,合作社可以从外部聘请专门的农业技术、金融和财务人员来指导工作以及对农民传授理论知识和经验;同时,国家也应该鼓励高校毕业生去农村发展,为合作社输送优秀人才,相应地,合作社在其就业方面要给予优惠及照顾政策。

五、结论

在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及壮大的过程中,融资难将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归根结底,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合作社自身制度因素,也有宏观环境的影响,这就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在合作社完善其自身制度和建设的基础上,政府和金融机构要为其构建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以拓展合作社的融资渠道,最终实现资金供给的顺畅,以此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村新格局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亚平.江苏农民专业合作社纵深发展实践探索[J].江苏农村经济.2012,(06):24-25

[2]吴健.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调查与思考[J].会计师.2011,(08):92-93

[3]唐青生.昆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分析[J].区域经济发展.2010,(08):30-33

[4]孟召将.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困境及路径选择[J].学术交流.2011,(10):44-49

[5]赵俊英.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路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02):36-41

作者简介:杨玉娟(1980.09- ), 女,汉,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学、经济学;郭璇(1993.02- ), 女,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本科,研究方向:会计学;丁玲(1975.06- ),女,漢,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学

作者:杨玉娟 郭璇 丁玲

融资问题阻碍新农村建设论文 篇3: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村民投入意愿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

摘要:村民作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的关键主体,如何充分调动村民的投入积极性,对今后村级公益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选取苏皖四镇村民投入意愿这一微观视角,采用Logistic 模型,分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中各种因素对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强化民主监督、广泛宣传、建管并重、构建多元化投入体系的建设对策,以期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村级公益;投入意愿;影响因素;苏皖四镇;Logistic模型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发展阶段,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村级公益事业的建设发展滞后,是当下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1]。而作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供给主体和主要受益者,村民群体的自主意识不强、投入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当地的村容村貌[2]。因此,此次选取苏皖四镇作为调查样本,从村民投入意愿这一微观视角,探讨村民的投入意愿,分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中相关因素对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程度,以便了解村民对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中出资出劳的看法,重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过程中忽视的问题,调动村民的投入积极性,为完善村级公益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设计

1.1 调查区域的选择

自2009年8月以来,安徽省陆续在省内的各村镇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试点工作,无为县襄安镇、青阳县杨田镇、青阳县朱备镇作为安徽省内具有区域间可比性的城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盐城市位于江苏省中北部,农业较为发达,富安镇作为江北轻纺业经济重镇,是东台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发展较快的乡镇之一。因此,此次调研选择安徽省无为县襄安镇、杨田镇、朱备镇和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作为调查区域,从微观角度研究村民的投入意愿,探析影响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发挥村民个体投入的潜力和优势,对保护和激励村民对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展乃至新农村的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2 变量定义及相关说明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和访谈式问卷调查方法对可能影响村民投入意愿的因素进行调查。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900份,实际收回问卷757份,有效率为84.1%。对调查样本进行整理歸纳,得到具体数据的变量定义及相关说明(表1)。

2.1 模型设定

Logistic模型适用于因变量为两分变量的模型分析,是分[ZT(]析个体决策行为较理想的模型[3]。本研究选用Logistic模型,分析村民自身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与村民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意愿的相关关系,从而得到影响村民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意愿的各重要因素及其贡献量。

2.3 村民投入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3.1 公益项目参与度特征对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

结合A、J模型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总体而言,主观因素对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客观因素。其中,村民对公益项目参与度是最关键的因素。村民个体在共同协商、监督资金使用、动员说服其他村民方面的积极性与村民对村级公益事业的投入意愿呈正相关(A模型回归系数分别为2882、1.518、1.811,J模型回归系数分别为1.194、1.376、1471),表明村民个体在共同协商、监督资金使用、动员说服其他村民方面的积极性越高,村民对村级公益事业的投入意愿越强。

同时,从回归系数绝对值可以看出,村民在共同协商方面的积极性对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高于监督资金使用和动员说服其他村民这2个影响因素。分析还发现,苏皖2地村民对公益项目的参与积极性对村民投入积极性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整体而言,安徽省地区村民的参与度因素对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更大。

2.3.2 公益项目效果特征对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

村民需要的满足、宣传动员效果和资金公开情况是影响村民投入意愿的主要客观因素。如表2所示,村民对村级公益事业自主需要的满足强化了村民的投入意愿。近年来伴随农民收入的增长和新型农民的增加,农民改变家乡面貌的迫切性增强。在村级公益工作的开展中暴露的发展不平衡、整体覆盖面较小等问题,存在的不能满足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村民需要的情况以及如何解决村民们渴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受益最直接的村级公益事业项目的建设问题,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村民的投入意愿[4]。

从表2的回归结果看,对村民的宣传动员效果与其投入意愿呈正相关(A、J模型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011、1.722),表明村民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宣传力度的满意度越高,其流动资本或劳力的投入意愿越高。从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苏皖四镇中农业相对发达的地区,青壮年多选择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及孤寡老人的比例较高。在此情况下,若不加强宣传动员,很少能够了解村级公益事业的相关政策及参与途径。加之,目前大部分城镇村内广播不能普及全部村民,尚靠村委会张榜公布或者村民代表口口相传来通知,村民对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情况不能及时了解,甚至有沟通障碍,而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对村内公益设施建设现状知之甚少,宣传动员工作的有效开展显得很有必要。

村级公益事业的资金的使用和公开情况也是影响村民村级公益事业投入意愿的影响因素之一,在公益项目建设效果解释变量中对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仅次于村民需求的满足。村民对资金公开满意程度越高,对村级公益事业的投入意愿越强烈(A、J模型的回归系数分别为2.232、2.958)。究其原因,公益项目资金公开的透明度不高,村民作为公益项目建设的主体投入者对资金的使用和监督过程不了解,投入意愿被削弱[5]。

建后管理显然也是影响村民投入意愿的主要因素之一。苏皖四镇公益事业的建设需要投入资金和人力,而公益项目的后期维护更需要予以重视。公益项目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村民生活条件,但是现存的公益设施并不是永久性工程,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人为和自然损坏,须要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管护,才能确保其更长时间发挥利民惠民的作用。

2.3.3 公益项目信心度特征对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

村民对政府资金的投入多少的信心度对村民投入意愿的高低有影响,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政府资金投入越多,村民对公益项目出资出劳的意愿越低(A、J模型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122、-0.821),而且江苏省村民投入意愿受政府资金投入量的影响更大。村级公益事业与农民生产生活直接相关,受益面广,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公共性[5]。但受益者主要是村内农户,属于准公共产品,既不能完全由政府包揽,也不能由农民全部承担。目前,公益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分为农民投入、政府资助和社会赞助3类[6]。大型惠民公益项目的建设在广泛群众筹资、个人捐资的基础上更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投入。因此,若不能正确处理好政府资金投入与村民资金劳力投入之间的关系,对今后村级公益事业的建设会有很不利的影响[7]。

作为公益项目信心度特征变量内只进入J模型的影响因素,在有效宣传动员前提下,村民对公益项目的信心度对江苏省村民的投入意愿产生积极影响(回归系数1.141、Wald检验值8.559、Wald系数显著性0.003)。统计数据显示,江苏省回收的402份调研样本中,56.2%的村民在有效宣传动员前提下会对村级公益项目产生投入意愿,而江苏省调研样本中,这一比例只有36.5%。说明不同地区村民公益项目的信心度这一主观变量对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

2.3.4 公益项目类型特征对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

目前,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村内道路、村内小型水利设施、村内公共环卫设施、村内公共绿化等。回归结果显示,在公益项目类型特征中只有修路建桥同时进入A模型和J模型,且与村民投入意愿呈正相关(A、J模型的回归系数分别为2792、1.075)。道路桥梁一直在村民生产生活中起重要作用。要想富、先修路,道路的不畅、桥梁的受损,不仅会造成村民出行不便,落后的交通也阻碍当地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进度,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可知,目前苏皖四镇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村内路路通工程不能完全覆盖,村民出行不便;道路桥梁设计标准低,设计质量差,毁损程度严重。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类型特征中,农田水利因素进入A模型没有进入J模型,环卫设施因素进入J模型没有进入A模型。这样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与2地的农业特点和所处地域类型有关。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安徽省调研地农业多以水稻为主,兼产茶叶、蚕桑、油料、苎麻、丹皮等,林木资源丰富,水产品丰盛,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发达,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对农田水利设施的依赖度较高;江苏省调研地为东台市的富安镇,镇村办工业有机械、棉织、丝绸、化工、砖瓦业等厂,工业在该地的比重远大于安徽地区,农业虽以种养业为主,但村民养蚕居多,对农田水利设施的依赖不强,对环卫设施建设的需求较强烈。

2.3.5 政策认知程度特征对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

政策认知程度特征对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不大,没有影响因素同时进入A、J模型,进入A模型的影响因素为对奖励补助办法的认知变量,进入J模型的影响因素为对出钱出力标准的认知变量,且与被解释变量村民投入意愿均为正相关(A、J模型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866、0.998)。统计数据显示,在江苏省的调研中,78.8%的村民表示对奖励补助办法不了解,仅有13.6%的村民是在对奖励补助办法有了解的基础上对公益项目有投入意愿。由此可知,在普遍村民对奖励补助办法不了解的前提下讨论对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这样的研究假设不成立。同理,在安徽省的调研中,71.6%的村民表示对每户出钱出力的标准不了解,仅有15.9%的村民是在对出钱出力的标准有了解的基础上对公益项目有投入意愿。因此,对于政策认知特征作为研究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因素,不具有代表性。

3 对策建议

3.1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推进基层民主协商

惠民政策的目的就是要利民、便民,基层民主就是要在服务大局中反映民情发扬民主。村级公益事业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必然离不开村民的投入与参与,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着力解决村民生产和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层政府和村干部要严格区分農民自愿投工投劳与加重农民负担的界限,激发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发展公益事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3.2 强化民主监督,规范资金管理

实行专有账户管理、报账制、公示制和村民参与监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奖补金额大小、群众筹资筹劳实施情况、公益项目进展,合理确定项目资金的支付进度。实行公示制度,按时按期公开奖补政策、工作程序和操作办法,把权利交给群众,自觉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另外,将村民纳入村公益项目监督小组,全程参与公益项目的选定、申报、审批、预算、招投标、质量监管及验收过程,强化民主监督,做好专款专项资金的管理[8]。

3.3 广泛宣传,提高干群认识

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印发宣传资料、问卷调查以及工作简报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组织县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深入村镇开展宣传报道。利用多种形式宣传财政奖补政策的各项规定,提高干群对筹资筹劳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的认识,增强农民群体参与民主议事的主动性,增强农民群体执行民主决议的自觉性,逐步推动和规范筹资酬劳制度,为今后农村建设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3.4 建管并重,建立健全设施管理养护制度

村民监督委员会和村两委应建立健全有效的村内公益事业设施管护机制,克服“重建轻管”的问题,做到建管并重、建管同步,充分发挥这些公益设施和资源发挥其应有的效能,让村民长期受益。项目建设和管护一体长效机制的实施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明确公益设施的所有权,落实养护责任的主体,竣工后的公益项目由验收组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验收[9]。在养护过程中,实行村民自我维护和管理,确保公益性项目公益性效能和服务作用的长期发挥。

3.5 筹补结合,构建公益事业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

坚持筹补结合,民主决策,以自愿出资出劳、村民民主决策为基础,实行政府和村集体投入与农民出资出劳的有机结合,构建“政府资助、社会支持、农民参与、民办公助”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积极探索农民投入公益事业的新办法[10]。具体要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着自愿互利、控制标准、严格规范、注重实效的原则,支持和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开展农村公益事业的建设;其次,引导个人、民营企业家捐助公益事业,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投入公益事业,整合部门涉农专项资金集中用于公益事业;最后,开辟财源,招商引资,增加积累,提高村集体对农村公益事业投入的能力,努力使乡村集体尽快地、真正地成为农村公益性建设的支柱。

参考文献:

[1]赵成福. 我国农村村级公益事业投资机制的现实基础及其路径选择[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4):31-34.[HJ1.7mm]

[2]余 佶.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政府、社区与市场供给——基于公共品供给的理论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6,27(10):21-24.

[3]张文彤,董 伟. 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2-177.

[4]孙树声. 全力推动“一事一议”奖补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J]. 江苏农村经济,2013(11):40-41.

[5]杨亦民,刘馨怡.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现状与机制创新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 经济研究参考,2013(35):60-65.

[6]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财政局课题组.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研究——基于对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调查[J]. 经济研究参考,2012(70):37-39,48.

[7]岳书铭,綦好东,杨学成. 基于农户意愿的农村公共品融资问题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5(11):47-52,79.

[8]张少春. 扩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J]. 中国财政,2009(6):15-17.

[9]苏红竞. 蘇北农村公共事务中的村民行为选择与行政因素探究[D]. 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0:y1697664.

[10]蔡国新.江苏村级公益事业投入的有效实践[J]. 江苏农村经济,2011(12):28-29.

作者:王丽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筑工程砖砌体施工技术论文下一篇:单片梁质量影响结构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