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制度范文

2024-04-14

融资制度范文第1篇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度起飞,房地产行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行业特点决定了项目融资成为房地产企业项目成败的关键。虽然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房地产企业多样融资模式的开发和使用,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融资风险问题。文章基于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管理优化的重要性,就我国房地产行业融资过程中财务管理要点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管理优化的策略。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融资风险;风险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930041

房地产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由于房地产项目建设自身具有运转周期长、项目建设体量大、投资巨大等特点使得房地产企业需要借助融资来完成项目建设获取收益。因此融资环节关系着房地产企业经营效益,关系着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一旦融资管理出现异常,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是灾难性的。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不断增强自身融资过程中的财务管理能力,因此我们极为有必要对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专门的课题研究。

1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

所谓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管理是针对房地产行业融资活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管理的活动。财务管理的目的在于优化房地产行业融资管理活动,提高融资环节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确保项目融资的成功。

2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管理优化的意义

21房地产行业融资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首先,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特点突出在行业关联性强和社会基础性高两个方面。行业关联性强体现在从房地产项目开发到房产营销,整个过程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包括建筑、金融、运输、装修、零售、服务等各个行业。关联性强意味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着力点。社会基础性高主要体现在房产商品的住房功能,具有较强的民生属性。其次,从其企业融资特点来说,除了一般企业的融资共性,其特殊性还包括房地产企业融资模式的特殊性以及政策导向性极强。从房地产项目投标开始一直到最终的出售,每个环节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与此同时房地产与其他企业融资不同的地方在于项目建成时间长,此外还需要营销,资金运作周期长,但是收益较高。因此融资举债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并且负债率较高。政策导向性强集中体现在国家出台政策对于企业融资有着很大的影响。最后,从全国房地产企业融资走势来看,融资规模上升趋势放缓,但是规模总量巨大;资产负债持续攀升,居高不下;银行融资渠道政策紧缩,融资放缓,房地产融资成本持续提升,加大了融资风险系数,民间融资积极拓展并逐渐兴起,但是整体市场规范发展滞后,融资风险较大并且资产纠纷等问题较多。整体来说,房地产行业融资风险增加是一个总体形势,这对于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不利的。

22房地产行业融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面对房地产行业融资特点以及当前行业不容乐观的走势,防范融资风险,避免因为融资风险防范不到位带来的企业财务危机出现,因此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工作科學性,既能够为企业规避融资风险,又能够在工作优化过程中减少融资的成本,提高成本控制能力。以财务管理工作中风险识别为例分析其在融资风险防范上的重要作用。风险识别是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只有准确判断出潜在风险,才能够针对性地制订方案,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具体来说融资过程的风险识别包括风险本身及其致因机理的规律性方法的掌握。具体到房地产行业的风险识别从资金来源角度来说包括国内贷款、外资投资、自筹资金以及其他资金来源,从不同资金来源的风险源来考虑,财务风险上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估测量,根据致因机理和方法理论构建相关的财务预警机制。

3我国房地产行业融资风险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31我国房地产行业融资风险控制的问题分析

第一,融资方式缺乏多元化,融资渠道极为单一。由于我国金融行业环境的不完善,导致我国房地产行业融资方式选择缺乏多元化,融资渠道只能依赖于银行贷款。由此再加上房地产企业资本实力不足,融资债务过高,一旦资金链断裂,影响的不仅仅是房地产企业。

第二,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意识不强,由此对于融资风险的财务管理控制工作的重视缺失。突出表现在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过程的财务管理缺乏事前预警、事中控制等全面性、过程性以及主动性缺失上,更深层次来说这是一种企业管理文化的缺失。

第三,房地产金融体系不健全,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和引导。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国内过快的房地产经营项目的盲目扩张以及融资结构的不合理是我国房地产行业融资过程中企业都存在的通病。盲目的投资速度,导致融资结构的失衡,再加上关于房地产金融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市场融资规范以及引导的缺失,只会带来融资风险系数的不断攀升。

32我国房地产行业融资风险控制问题的成因分析

我国房地产行业融资风险控制问题的主要成因从外部环境因素以及企业内部管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外部环境因素。对于房地产行业融资风险潜在隐患的增加,国家一直以来都有持续的关注,政策环境因素成为房地产行业融资风险控制不得不考虑的外部因素之一。政府对于房地产企业融资方面的宏观调控一方面是为了平衡经济结构,把金融波动风险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融资调控政策的重要性,出现了不合法的逃税避税行为。

第二,内部管理因素。从企业内部的融资财务管理来说,内部控制的不健全是造成企业融资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的重要问题,同样也是房地产企业自身财务管理观念落后,特别是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内部监管上依然以人为管理为主,企业管理家族势力较为突出,不仅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监管制度,同时也造成了财务人力资本的浪费。除此之外,成本控制管理以及企业预算管理的意识不够带来的管理缺位也是内部控制不健全的主要原因之一。

4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管理优化策略

41重视融资风险管理

房地产行业融资决策需要在企业融资风险识别以及风险评价上认真分析研究,提高融资决策的科学性、全面性。具体来说,明确融资结构目标,一方面综合考量整体行业走势,减少外部因素带来的融资风险,另一方面针对房地产企业内部融资风险成因的融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建立企业的融资结构。然后依据融资结构目标采用多渠道的融资手段分散融资风险,比如开展股权新型融资模式。在融资过程中要提升融资效率,对于资金的输入输出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以资金的利用率的速度差来减少融资的成本。

42构建融资风险预警体系

构建融资风险预警体系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在当前产业发展以及融资现状来说都显得尤为必要,无论是融资风险还是企业财务风险都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房地产企业应构建融资风险预警体系。

首先,熟悉并掌握融资风险识别的致因机理,根据企业融资方式作出针对性的融资风险预警机制。比如不同的资金来源有着不同的融资风险,国内贷款的融资模式集中体现在金融风险以及高成本风险上;外资投资的融资模式的风险源来自国家对于外商外资进入国内房地产行业的限制政策,存在参与限制风险;自筹资金的筹资规模风险,自筹资金基本不能够满足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其他资金来源融资模式是除以上所有资金渠道以外所有的其他方式,比如个人住房贷款。行业政策风险投资以及利率风险使得其他资金融资模式融资成本较高。

其次,需要针对企业的相关经济变量进行数据总结分析,在可能和多发性风险点位置设置风险监控和信息反馈机制,比如在风险监控上针对融资过程的渠道不同对诸如资金流动性、资金是否充足、经营效益、管理能力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控,然后经过信息反馈机制分析整理,生成风险预警报告。

43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第一,管理者要重视针对融资过程中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及时更新管理理念,提高财务风险防范的意识。第二,针对内部环境、管理制度、监督机制以及风险评估和信息沟通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构建完整立体相互协作的内部管理体系。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降低财务成本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三,優化作业流程,管理流程以及组织机构任务职责,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都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内容。第四,重视和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确保内部审计的权力行使不受员工薪资、权力约束以及部门信息沟通等因素的影响,此外还要建立必要的风险应急处理机制,提高企业反控制的效率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恩珠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探讨[J].中国市场,2018(23):75,81

[2]徐龙彪房地产行业融资环境及对策浅析[J].财务与会计,2018(15):64

[3]宋杨企业融资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3):136-137

[4]丁睿房地产行业融资结构现状及优化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23):108,110

融资制度范文第2篇

20世纪中后期我国经济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这与市场经济制度的引入密不可分, 大量中小企业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立起来, 为我国经济的腾飞注入了很多活力。受到种种原因困扰, 大部分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资金方面的困扰, 融资渠道狭窄、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这对企业运营、长期发展以及我国整体经济环境均有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内容展开分析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2 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与渠道

2.1 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主要差别即体现在资本方面, 我国中小企业数目庞大, 其资本规模多数在千万元以下。在实际经营过程中, 中小企业需要更多资金进行生产线扩大、员工聘入、业务加强等工作, 资金需求较为旺盛。统计资料显示,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有两大特点, 一是总量庞大, 二是单一企业资金需求量较小, 这是由我国经济态势和企业本身特点决定的, 核心原因则是我国中小企业数目多且分散[1]。与此同时, 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是长期存在的, 这受到企业经营理念影响, 也是后续工作中应考虑和解决的重点问题。

2.2 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融资渠道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水平, 在相关文献中, 研究人员发现, 我国中小企业目前主要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获取资金, 以全国范围作为着眼点, 这一方式带有一定的阶梯化特点。东部地区中小企业约有70%的资金通过银行获取, 而在中部地区, 这一比例达到75-85%的水平, 西部地区则普遍高于90%, 这意味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目前并不宽广, 虽然国家给出了“新三板” (有一定的融资要求) 作为融资渠道, 市场上也存在私募股权基金、互联网金融等融资方式[2]。但大部分中小企业对这些金融渠道的信赖度似乎不高, 这对中小企业资金获取和社会资本的整流流动均有不利影响。

3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实证分析

3.1 A企业概况

A企业为国内小型餐饮企业, 注册资本100万元, 全称A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的股权结构为3:3:4。截止到2017年12月, 公司员工数量共有31人。调查显示, 自2015年至2017年, 该公司的销售收入及净利润, 均有所提升。其中, 2015年销售收入为80万元、净利润32万元。2016年销售收入为151万元、净利润80万元。2017年销售收入为369万元、净利润141万元。鉴于该企业成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为扩大企业规模, 维持企业的长足发展, 企业必须不断进行融资, 以获取经营所需要的成本。但就目前的情况看, A企业的融资现状不容乐观。考虑到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大但融资渠道匮乏的矛盾, 有必要在分析企业融资现状的基础上, 再进一步分析导致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存在的原因。进而通过创新制度的方式, 为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路径, 使以A企业为代表的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实力, 能够得到提升。

3.2 企业融资现状

融资渠道单一、银行融资所占比例高、股权与债券融资, 以及民间市场融资占比少, 属于当前A企业的主要融资现状。调查显示, 2015年至2017年, A企业的融资量, 分别为60万元、100万元, 以及115万元。三年中, 企业的融资渠道, 仅包括银行融资、股权融资、民间融资, 以及内部融资4种。以银行融资为例, 2015年, A企业的银行融资量, 共54万元。2016年及2017年, 企业的银行融资量, 分别为95万元, 以及110万元。可见, 在各项融资渠道中, 银行融资占比最高。内部融资, 指来源于中小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融资。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 A企业为扩大规模而投入的资金量同样不断增加。在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 受企业股份制度的限制, 3 (项目创始人) :3 (合伙人) :4 (投资人) 之间的分配逐渐失衡。A企业的融资困境, 同样逐渐产生。

3.3 企业融资困境存在的原因

(1) 内部原因。内部管理制度落后、企业信用情况未公开, 是导致A企业出现融资困境的主要内部原因。具体如下: (1) 内部管理制度:A企业员工数量较少, 目前, 部门划分情况相对不清晰。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完全由项目创始人及合伙人负责。企业并无财务管理机构, 对财务指标进行管理与统计。长此以往, 极容易导致企业的财务问题, 无法被及时发现。在此环境下, 企业极容易盲目扩大规模, 导致资金利用率降低, 增加融资难度。 (2) 信用水平:银行是否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信用水平。中小企业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如存在逃税漏税, 或贷款逾期不还等行为, 其信用水平, 必然会受到影响, 进而导致其融资难度增加。可见, 为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较为重要。

(2) 外部原因。金融服务体系欠完善、信用担保机构缺乏、立法未明确、民间资本缺失, 属于导致A企业出现融资困境的主要外部原因。以民间资本为例:目前, 我国对金融行业的监管水平, 虽有所提升。但部分民间资本, 却仍处于政府监管的范围之外。导致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 主要在于我国对民间资本的接纳度有待提升。目前来看, 即使中小企业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 获取民间资本。较高的利率, 同样容易增加其经营负担, 对企业的成长造成阻碍[3]。如政府能够在接纳民间资本的同时, 对其进行监管。将能够有效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路径, 使银行贷款困难, 以及融资难的问题, 得到及时、充分的解决。可见, 积极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制度进行创新较为重要。

4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创新途径

4.1 企业内部制度创新

(1) 创新管理制度。为突破融资困境, 以A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 应对自身的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具体方法如下: (1) 优化管理内容:A企业应对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实施分层管理, 提高管理方案的科学性。例如:企业可以单独设置“财务管理”部门, 要求财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 具体负责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当发现企业用于扩大规模的资金量过大时, 需将其适当调低[4]。避免企业盲目扩大规模, 而导致内部流动资金被挤压。进而降低融资难度, 增强自身的融资能力。 (2) 提高财务分析的实时性:中小企业应在运行过程中, 不断总结与核算自身的财务指标, 提高财务分析的实时性。财务人员需将分析结果, 与当前的银行贷款风险进行对比。如银行贷款风险及成本较高, 则应考虑利用其他渠道融资, 提高融资水平。

(2) 提高信用水平。良好的信用体系, 是提高银行贷款成功率的主要途径。为突破融资困境, 以A企业为代表的我国中小企业, 应积极公布自身的财务数据。同时, 提高履约水平, 及时纳税, 改善信用。例如:当企业的资产负载表、现金流量表得出后, 企业应立即对各项数值的准确性进行核对。确保数值无误后, 需立即将其公开。进而向外界展示真实的企业经营状况, 不断改善自身的信誉与形象。当需缴纳税务时, 企业需第一时间给予缴纳, 进一步改善自身的信用情况。如企业正在使用某笔银行贷款, 必须如约给予还清。在提高自身信用水平的同时, 降低银行贷款难度, 突破融资困境。

4.2 企业外部制度创新

(1) 创新服务体系。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我国应积极创新金融服务体系, 为其融资提供更加便利的途径。例如:我国可在国内, 建立中小型企业银行。上述银行, 需与信用合作社以及各大商业银行相互联合, 实现资源的互通有无。当A企业存在融资需求时, 如向某大型商业银行提出了贷款申请, 而大型商业银行, 无法为其提供融资服务。银行则可将A企业的信用情况, 以及经营信息, 交由中小型企业银行处理。企业银行则可视企业的各项信息, 考虑是否为其提供融资服务。为鼓励中小型企业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 国家可承诺给予企业银行一定的补贴。而为吸引中小企业通过企业银行融资, 国家则可在一定的时间内, 开展低息贷款活动。进而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基础上, 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水平得以提升。

(2) 加强信用担保。我国应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专门负责为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 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提供路径。例如:中小企业可以与相关主体, 共同出资建立信用担保机构。当某企业成立后, 可自行决定是否与担保机构合作。合作企业, 应每年向信用担保机构, 提供准确、详细的财务信息。而机构则应根据其所提供的信息, 对其信用进行评估。当中小企业需要银行贷款时, 信用担保机构, 需配合企业为银行提供企业的信用信息。从而使银行的贷款风险得以降低, 使银行融资困难的问题, 能够得到解决。目前, 我国虽已建立了相应的担保机构, 但均存在着规模小、规范性差的问题。政府需对此给予重视, 应指派相关人员, 对其发展方向给予指导, 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水平。

(3) 推动立法进步。中小企业银行融资困难的原因, 一方面在于企业信用情况未公布, 另一方面则与部分企业的违约行为有关。如能够严格立法, 针对企业违约的问题, 制定相应的惩处措施, 将能够使银行贷款难度得以降低。例如:我国可以在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后, 每年对其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同时, 应调取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 密切观察企业资金的去向。如发现企业资金去向不明, 则需立即对该企业展开调查。并要求企业对每笔银行贷款的使用明细, 进行完整的公布。针对资金去向不明、未如期还款者, 我国应从物质的角度, 给予其相应的惩罚。在经裁判文书规定的最后还款时期仍未还款者, 有关部门将涉及的企业及承担连带责任的债务人, 特别是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的相关责任人列入“黑名单”, 通过大数据平台, 对接到公检法系统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并通过采取依法限制其参加政府采购活动、限制高端的出行方式、限制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以及限制购买不动产等有效措施予以制约。上述立法政策的制定, 能够有效降低银行因贷款而产生的风险,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4) 加强引导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大, 且融资渠道匮乏。如仅要求银行为其提供贷款, 极容易增加银行的压力。对此, 我国应加强对中小企业以及民间资本的引导与支持, 为中小企业融资拓宽路径。例如:我国可以鼓励一部分人, 将民间资本集中起来, 共同用于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该部分民间金融机构, 贷款利率可适当提高, 但不得超过最高限度。而我国的金融主管部门则需定期对民间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进行统计, 如发现其存在违法行为, 需立即撤销其经营资格。采用上述方式改革, 可有效提高我国闲置民间资本的利用率。同时, 使我国中小企业贷款的渠道得以拓展。在降低银行贷款占比的基础上, 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5 结语

通过分析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制度创新, 获取了相关理论内容。融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我国中小企业数目众多, 融资需求普遍较强, 融资渠道则相对狭窄。以实证分析为基础, 可以发现内部、外部原因均影响了企业的融资工作, 给予创新十分必要, 内部创新强调制度和信用水平, 外部创新重视服务体系、信用担保, 同时也需要来自政府部门的帮助, 引导中小企业实现有效融资和长期发展。

摘要:中小企业是一类特殊的经济主体, 有效活跃了我国商业化、市场化环境, 其长期发展受到融资情况的影响, 目前来看并不乐观。基于此, 本文以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与渠道作为分析的切入点, 给予简述, 再以此为基础, 通过实证分析法了解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原因, 最后给出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创新策略, 以期通过分析为相关企业的经营和长期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信用水平,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 王晓雪, 李文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以河北省X公司为例[J].山西农经, 2018 (6) .

[2] 贺文华.新常态下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融资方式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8 (1) .

[3] 吴尚燃, 牟晓伟.关于吉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及融资问题的探讨[J].吉林金融研究, 2018 (2) .

融资制度范文第3篇

在众多地产信托基金 (REITs) 中, 股权基金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基金形式, 这种形式是信托公司在集合资金后, 以增资的方式向房地产企业注资, 持有房地产企业部分股权企业到期后以溢价方式将股权回购。 (1) 2018第二届陆家嘴资产证券化论坛上,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洪磊表示, 鉴于私募基金投资范围由投资基金合同约定, 协会将进一步明确私募REITs产品的备案标准, 提高备案效率。借此我们也可以预测私募REITs将先行一步, 公募REITs等到时机成熟时也会在市场上推出, 并成为下一个风口。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 私募股权基金的重要条文如何设计, 则成了一个亟待讨论的问题。

二、激励制度——固定费率与激励费率分析

基金激励问题的本质在于代理人的利益额委托人的利益并非完全一致, 基金需要创设一个激励机制来促使代理人采取有利于委托人利益的行为, 使得代理人能够最大限度为基金投资者利益工作。

根据学者的数学和实证分析, 由于基金管理人不可能只从事一年的基金业务, 必然存在着重复博弈, 在这样的制度中, 虽然激励费制度也可以使得经理人稳健经营, 但是还是有很大的失败风险, 而降低风险的最好方式就降低激励强度β, 当激励强度β=0时, 则变为固定费率。固定费率操作简单外, 还能创造“特许权价值” (2) 。表面上来看, 固定费率与市场化的方向背道而驰, 实际上在最强调市场化的美国, 固定收费制度依然是一个明显的特征。 (3) 通过与业绩相关程度不大的固定管理费制度, 能够在客观上抑制基金经理的过度投机行为, 保证基金能够相对稳定地运行。 (4)

实际上, 管理费和业绩挂钩是对冲基金的基本特征, 但是对冲基金始终没有占据市场的主流席位, 反而有相当多的对冲基金铤而走险, 导致大额的损失。这里的固定费率, 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数值, 好的基金团队可以定高一些的固定费率, 差的自然而然会更加低, 市场依然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故, 选择固定费率的激励机制才是最佳选择。

但是, 我国现阶段的基金管理费一般固定在管理标的1.5%来提取, 这无法完全体现基金管理人的能力, 无论是否勤勉尽职都是固定的收入, 缺少激励机制。通过前文的分析, 固定费率的制度是更加稳健的, 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固守全体一致的固定费率, 基金管理人应当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不同等级的固定费率, 这样的设计能最大限度调动基金管理人积极性。

三、REITs结构层面设计的税收问题

(一) REITs的税收概览

2007年银监会发布了《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 并且和2001年通过的《信托法》共同构成了信托业务的“一法两规”, 但对于税负问题, 一直缺乏明确的规定。

前文所说的设立项目公司的方式, 在税收问题上也有优势。如果发起人已设立项目公司, 而不需要资产重组交易, 但就我国现行税法而言, 仍然存在多重税收的问题, 税负重集中在土地增值税、转让层面原始权益人的所得税、契税、REITs运营层面企业所得税等较大税种;目前国内的类REITs均选择合适标的物业, 并匹配复杂交易结构以达到避、节税效果, 除此之外, 大量物业发行REITs时, 仍会存在上述较重的税负, 与国外存在较大税负差距。

邓子基和唐文倩 (2011) 认为现行税制并没有针对双重所有权结构的专门规定, 这必然导致信托实施与其他经纪业务相同的税收政策, 从而导致重复征税, 为此应当考虑在信托设立时免征营业税;存续时区分征税;终止环节免征契税和营业税。 (5) 信托活动中任何应税不动产权属的变更, 都应当产生契税的纳税义务, 委托人将应税不动产交付给受托人, 此应当视为不动产赠与行为, 并且返还财产时也是赠与行为, 均需要增收不动产标的3%-5%的契税, 这种税务的征收是不合理的。以契税为例, 李安民 (2004) 指出与信托交易有关的契税, 其纳税环节应当在信托设立和管理阶段, 但信托终了时受托人将不动产形态的信托财产归还给受益人时, 则不应当征收契税。 (6)

(二) REITs结构的税收设计——“股+债模式

兴业研究 (2017) 指出, 相较于纯股权类REITs, 股+债RE-ITs的结构设计因运行期项目公司的企业所得税减少而更易被融资主体接受。股+债REITs最大的特点是, 专项计划通过私募基金购买项目公司股权和发放委托贷款的形式将募集资金发放给融资主体, 不动产通过产权归属项目公司, 同时抵押给委托贷款的方式转让至REITs, 成为其还款来源。委托贷款发放给项目公司后置换其与原实际控制人之间的存量债务。其结构设计的关键是构建项目公司存量债务, 而没有现金留存在账面上。

对于不动产原来就不在项目公司名下的, 需先以不动产出资成立项目公司, 以避免契税和土地增值税, 若要降低企业所得税, 需新设SPV公司从原始权益人处收购项目公司100%股权, 没有支付股权对价, 构建存量债务, 形成股+债REITs, 私募基金通过SPV公司和项目公司持有不动产。

运行期项目公司不动产运营所得净收入优先按照委托贷款合同用于偿还委托贷款本息, 少量剩余部分税后分红, 节税效果明显, 因此这种结构设计下一般股少债多。

(三) REITs“股+债模式”中持有债权的构建方式

私募基金类REITs结构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构建私募基金持有项目公司债权的结构。在2018年以前, 这一债权结构通常采取委托贷款的方式来构建。但2018年1月5日, 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 (银监发[2018]2号) 和2018年1月12日, 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备案须知》出台后, 从业者一度认为构建私募基金类REITs结构中的债权结构既不能用委托贷款, 也无法用股东借款。但2018年1月24日, 基金业协会在北京召开了“类REITs业务专题研讨会”, 表示:“在私募基金投资端, 私募基金可以综合运用股权、夹层、可转债、符合资本弱化限制的股东借款等工具投资到被投企业, 形成权益资本。符合上述要求和《备案须知》的私募基金产品均可以正常备案……加快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型, 正本清源, 回归资管业务本源, 着力推动私募基金与类REITs业务规范健康发展。”故私募基金类REITs结构并非不能使用, 而是委托贷款不能再用, 股东借款将成为其中构建债权结构的主要形式。 (7)

目前市场上通常的解决思路是, 私募基金同时持有对项目公司的股权和债权, 同时标的物业资产为该债权提供抵押担保。在“股权+债权”的交易结构下, 物业资产产生的租金收入通过偿还债务利息的方式分配给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 少量剩余收入用于税后分红。如此一来, 可以规避大部分的企业所得税。 (8)

四、新兴金融手段的尝试和合规性问题

(一) 信托受益权对接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模式

信托受益权对接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模式类似于国外资产证券化双层SPV模式, 强调房地产企业、信托公司和证券公司三方通力合作。首先, 利用信托计划实现基础资产池的“破产隔离”。然后, 通过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间接实现基础资产池的证券化, 并通过沪深交易所挂牌交易。资产证券化拥有较为完善的税收规定, 可为投资者争取更多的利益空间。不过, 目前证券公司资产支持证券仍需证监会审批, 发行效率不高;资产支持证券信用评级体系有待完善;产品多样性不足, 二级市场流动性仍旧较为有限。 (9)

(二) 私募股权基金的分级设计——夹层融资

夹层融资起源于欧美国家, 特指收益位于优先级银行贷款和劣后级原始股东之间的中间级融资, 多使用于管理层收购 (MBO) 中, 设置优先、劣后两种级别的有限合伙人, 通过各种制度以实现优先有限合伙人的顺利退出。夹层融资是一种非常灵活的融资方式, 作为股本与债务之间的缓冲。从资金费用角度看, 夹层融资的费用低于股权融资;从权益角度看, 夹层融资的权益低于优先债权, 所以对于优先债权人来讲, 可以体现出股权的优点。

在我国, 夹层融资泛指收益介于股权和债权之间的融资形式, 近年来多运用于地产基金, 随着估计各种金融项目进入中国, 夹层融资法也被中国接纳。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这种融资方法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 2016年曾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 规定结构化资管计划优先级与劣后级要求风险共担,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结构化产品的锐减, 同时对杠杆比例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这一度导夹层融资方式被否决, 但是该规定的官方解读中对监管口径确定为“《暂行规定》暂不适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 可以理解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仅需要符合《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 不受该条影响。 (10)

摘要:对于地产基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条文, 应注重基金激励制度、合理避税设计和新兴金融手段入手。激励制度应当选择激励强度β=0的固定费率标准, 但是可以依据不同基金选择不同标准的固定管理费。对于结构层面上的设计, 应当着重于税收结构分析, 采用“股+债模式”进行设计, 但设计时委托贷款不能再用, 股东借款将成为其中构建债权结构的主要形式。对于新兴金融手段的尝试, REITs可以着重注意分级设计, 用夹层融资的方式吸引资金进入。

关键词:地产基金,REITs,基金避税,夹层融资

注释

1 李安民:《房地产投资基金——融资与投资的新选择》,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第203页

2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兹提出, 新兴市场的金融监管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特许权价值”促使基金在乐观预期下成为长期的经营者, 而非采取一系列短期的道德风险行为。

3 实际上, Edwin J. Elton, Martin J. Gruber的样本中, 采取激励费制度的基金不到2%。

4 梁凯文等:《全球REITs投资手册》, 林华等译, 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版, 第138页

5 邓子基、唐文倩:《关于我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的税收政策研究》, 《福建论坛 (人文科学版) 》2011年第4期, 第45页

6 李安民:《房地产投资基金——融资与投资的新选择》,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第411页

7 黄潢:《公募REITs元年+租房风口!租赁住房类REITs大起底!》, 金融监管研究院, 2018,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DWg Apw1g QBIk26X7Bhm Tag, 2018年6月27日访问

8 利息支出可部分抵扣企业所得税还需满足《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8]121号) 的要求。需要注意, 如果项目公司存在存量债务, 则用于置换其存量债务;如果项目公司没有存量债务, 通常做法是通过反向吸收合并的结构来构建债务, 同时保证委托贷款的资金不留存在项目公司账面上, 其具体置换方法参见——黄潢:《公募REITs元年+租房风口!租赁住房类REITs大起底》, 金融监管研究院, 2018,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DWg Apw1g QBIk26X7Bhm Tag, 2018年6月27日访问

9 包乐:《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现状研究》, 浙江大学, 2017, 第75页

融资制度范文第4篇

缓解融资约束是我国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也是推进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动力。融资环境改善能够促进公司投资, 进而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但由于当前我国市场并不是完全市场, 企业无法完全依赖外部资金进行投资。因此, 为了保障企业投资活动的正常进行, 融资约束越严重的公司越会更加重视内部资金。国家于2014年底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处于新常态阶段, 提出通过完善资本市场结构,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方式, 加快促进经济向好发展。

在已有文献中, 学者们对融资约束与现金持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考虑到外部融资成本的因素, 高融资约束公司会储备较多的现金, 以保障投资活动的正常进行 (Myers&Majluf, 1984) 。本文对新常态发布前后企业的融资环境是否得到优化进行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企业融资约束的改善程度, 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在新常态提出后得到了明显改善。

一、文献综述与实证假说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 企业的融资需求可以有效传达给市场投资者, 投资者将完全根据企业的投资回报进行投资选择进而为公司提供投资所需资金, 因此企业无需依赖内部资金用于投资活动。但由于资本市场并不完善, 企业因此面临融资约束, 需要使用内部资金满足其投资需求 (Fazzari et al., 1988) 。Myers&Majluf (1984) 进一步验证了公司为了减弱来自外部的融资约束会增加内部资金的持有, 进而促进公司投资活动的开展。进一步的, 有学者对企业的持有现金是否能够对冲融资约束带来的负面效果进行研究, Denis (2009) 验证了企业持有现金确实会促进企业投资活动的进行, 且这部分现金的价值在融资约束性的公司中表现更为突出。

注:括号内为回归系数的t值, ***、**、*分别表示在1%、5%、10%的置信水平上显著。

国内学者对企业持有现金对于企业投资的价值效应也进行了研究。有学者研究企业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 得出融资约束公司现金流敏感性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 尤其是控制现金流中隐含的投资机会后 (连玉君, 2008) .罗琦 (2012) 研究认为, 企业持有现金具有对冲现金流波动的作用, 进而稳定公司的投资活动开展, 体现出现金持有的价值。

因此, 本文基于前人研究的观点, 提出假说:国家在提出新常态后, 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得到了引导和优化, 对于融资约束企业来说现金持有的价值会得到削弱。

二、数据、样本及变量

为了检验新常态前后融资环境发生的变化, 本文选取了2010-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数据来源为WIND。在剔除ST公司、金融业公司、财务数据不全的公司以及缩尾处理后, 最终获得11080个非平衡面板数据观察值。

Denis (2009) 中采用股利支付率、公司债券票据评级、公司总资产规模等构建融资约束的指标模型。作为对照本文选择公司规模、公司属性作为划分融资约束的标准。根据公司规模将样本三分位划分, 上分位为非融资约束企业, 下分位为融资约束企业;根据公司属性将国有企业划分为非融资约束企业, 私营企业划分为融资约束企业, 其他属性企业不做划分。

四、实证检验与分析

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后, 发现在经济新常态的提出和落实后, 在公司规模上升的前提下, 公司持有的现金水平下降, 说明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下降。

我们通过衡量现金变动对公司股票超额收益率的影响来衡量现金的价值, 通过现金的价值权重来分析融资约束程度的变化。参考Denis (2009) 提出如下模型并对子样本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 融资约束类公司 (规模较小、民营企业) 现金持有的系数在2014年新常态提出后有所下降, 说明了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同时我们可以看到, 随着新常态的提出, 公司的非现金资产的变动的指标的系数也有所上升, 得出新常态后公司更注重对非现金资产方向的投资的结论。

结论与建议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市场信息传递, 进而获取融资。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信息质量差异较大, 导致投资者无法对其进行有效识别利用, 同时我国市场对于企业的准入门槛也较高, 导致许多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符合成本的有效融资, 导致部分小微、民营企业收到融资约束的影响, 无法高速发展。

我国于2014年提出经济处于新常态, 需要通过结构调整来提高新形势下的经济增速, 这其中就包括通过完善资本市场结构, 进而促进经济向好发展。企业融资环境优化作为资本市场完善的重要一环, 缓解企业融资约束, 是经济整体增长的保证。

因此本文对新常态理论及政策落实前后的企业融资约束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我们得出上市公司融资约束问题在新常态提出后得到了明显改善的结论。本文验证了新常态后市场结构确实得到优化, 市场效率有效提升。但同时还需注意融资仅为上市公司利用市场的一部分, 因此对于新常态下政策及制度的效果还需要更多研究。

摘要:企业融资问题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受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对象, 也是企业经营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国家于2014年底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处于新常态阶段, 要通过完善资本市场市场结构, 进而促进经济向好发展。企业融资环境作为资本市场完善与否的重要指标, 本文对其在经济新常态后是否得到了优化与改善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对新常态提出前后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 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在经济新常态政策提出后得到了有效改善。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制度改革,融资约束

参考文献

[1] Denis, David J., and Valeriy Sibilkov, 2009, Financial constraints, investment, and the value of cash holdings,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3, 247-269.

[2] Fazzari, Steven, R. Glenn Hubbard, and Bruce Petersen, 1988,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Brooking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1, 141-195.

[3] Myers, Stewart C., and Nicholas S. Majluf, 1984,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e investors do not hav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3, 187-221.

[4] 连玉君, 苏治, 丁志国.现金-现金流敏感性能检验融资约束假说吗?统计研究, 2008 (10) :92-99.

融资制度范文第5篇

在2009年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进程中,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带动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城市化进程,为中国内需的扩张提供了良好的动力,也带动了银行贷款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风险开始引起监管者的关注,并不断进行风险提示和监管指引,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的平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氛围。到2010年,无论海外市场还是国内金融市场,对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风险忽然变得异常担心甚至恐慌。不少机构投资者认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迅速增长,会带来银行信贷风险的迅速上升,同时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降低了地方政府的收入,进而会降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负债偿还能力,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

实际上,忽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风险显然是不对的,但是,过分夸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风险同样也是不客观的,这种过分夸大往往没有注意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独特特性。例如,商业银行对于占据70%以上的县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一直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结构分布中,财政偿还能力较强的省市级投融资平台的融资占据主要比重;土地收入占地方政府收入超过50%的城市实际上在中国屈指可数,绝大部分城市的财政收入结构是多元化的,对土地收入的依赖程度相对有限。

在当前体制下,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应规范化,而不是妖魔化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确实是2009年应对危机过程中最为活跃的融资主体。受4万亿投资计划刺激,以及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动下,2009年各地方政府纷纷举债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导致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规模的剧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相关监管机构已开始着手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管理,2009年下半年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新增贷款已呈现冲高回落、增幅放缓的趋势。在2010年1月19日召開的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曾在讲话中提出,“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在政府及相关监管机构的调控下,预计地方政府融资会有所收缩,各商业银行在新增贷款控制方面,将减缓对地方融资平台的信贷审批,在增量放贷方面对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控制将进一步增强。

在中国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地方政府通过地方投融资平台进行融资,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不能一概否定。从一般意义看,地方政府之所以通过大量设立融资平台进行融资,主要是由于在中国分税制财税体制下,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权的分配出现了事实上的事权的重心下移而财权的重心上移,从而导致了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的不对等,同时,中国转移支付制度尚不完善,因此,在中国城市化加快发展阶段,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从而导致大部分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远远无法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唯有寻求外部融资。因此,尽管目前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的调控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信贷资金流入地方融资平台,但在地方政府不允许直接举债以及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的前提下,银行贷款依然是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这个过程可能会伴随着整个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地方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的过程。

地方融资平台急剧增长的风险大致来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与地方财政相关的风险;第二,如果地方融资平台破产,将会波及相关金融机构。

在风险防范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应完善中国财税体制,平衡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降低地方政府对外融资的依赖性,并摸清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制定合理的债务风险控制标准。在现阶段中国急需摸清地方政府现有债务规模,减少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防止盲目借贷。同时,还需建立一套既符合地方财政债务状况,又能反映地方财政风险程度及其变化发展趋势的风险控制标准,以监测和预防债务风险发生。在成熟市场,大部分国家对于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都制定了风险控制标准。以美国为例,对于地方政府债务不仅制定了规模控制标准而且还制定了风险预警系统,通过严格的规定来约束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

第二,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也需要对不同地区进行分类对待。虽然地方政府融资风险有所上升,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存在同等的风险。一些发达地区的经济和财政增长能力很强,其负债水平相对较低,债务风险较小;另外,还有一些地方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商业环境,带动了项目周边土地增值,增强了地方政府收入。这些评估需要差别化地看待,需要动态地看待。

第三,应当区分不同类型的融资平台,实行分类管理。一方面应区分不同行政级别的融资平台,对于县(市)级、区级等财政实力相对较弱的融资平台,由于2009年已有大量的新增贷款流入,因此,该类融资平台目前风险相对较大。同时,也需要区别不同性质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行状况良好的投融资平台可以就直接转向市场化的融资;而一些纯属用于进行融资并没有什么具体业务的平台,应当纳入重点监控风险的行列。

第四,引入市场约束,鼓励地方融资平台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减少银行系统风险的积聚。在美国,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发行市政债券进行融资,但由于中国现行预算法尚未修订,地方政府尚不能直接发行债券,因此采取组建地方融资平台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实质上中国地方融资平台发行的债券与美国市政债券在诸多方面都很相似。现阶段中国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的政策为地方融资平台发行债券提供了条件。2009年中国共发行了105期城投债,发行规模超过1300亿元,但远远低于银行贷款融资额。因此,未来在基础设施领域鼓励地方政府发行城投债,是改善融资结构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规模还依然在地方政府整体的财政状况承受范围之内

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地方政府整体财政状况不断趋好,财政承担债务的能力不断提高,地方本级财政收入从2000年的6406亿元增加至2008年的28645亿元,增幅达到347%,2009年1-11月地方本级财政收入达29328亿元,同比增长12.1%。

至于地方政府合理的债务规模,虽然目前中国尚未制定地方政府债务控制标准,但可以借鉴成熟市场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管理经验来进行估算。

成熟市场在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需求控制方面,较为常用的指标为债务率和负债率。各国主要是通过对指标设定一个警戒线来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情况,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对警戒线的设定不一。以债务率为例,债务率是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地财政收入的比值,该指标反映地方政府通过动用当期财政收入满足偿债需求的能力,是对地方政府债务总余额的控制,美国规定债务率(州或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州或地方政府年度总收入)为90%~120%;新西兰要求地方政府债务率小于150%;巴西规定借款额不得超过资本性预算的规模,州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州政府净收入)小于200%,市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市政府净收入)小于120%。

考虑到中国国民经济及地方财政的高速增长,假设债务率不超过200%,在此基础上可计算出中国地方政府本级整体债务余额2009年11月末不应超过58656亿元。当然,这只是静态的、小口径的测算,更为合理的测算应当考虑基础设施完善所带来的地方政府土地收入的提高以及其他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因此,实际的地方政府所可以承担的最大债务规模应当大于前述规模。

地方投融资平台不会出现风险集中爆发的状况

对于银行新增贷款大量流入地方融资平台这一点,我们应该从多方面来看待。向地方融资平台发放贷款,最初由国开行在发放“两基一支”贷款中被广泛使用,从历史经验来看,这类贷款往往存在金额大、期限长、违约率低等特点;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巨大的融资动力,随着国开行业务模式的成功,其他银行亦加大了对地方融资平台发放贷款的力度。由于存在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这类项目贷款往往成为各商业银行尽力争取的对象,带动了近年中国各类地方融资平台的快速发展,在此轮经济调整中,各大商业银行积极“争抢”4万亿投资计划中率先推出的优质项目,贷款规模猛增。

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并不会出现风险集中爆发的现象,如十年期的贷款项目,按照惯例,并非一次性还款,可能从第二年开始就还款,风险被逐年分散。此外,人们对于地方融资平台融资贷款风险的考虑主要源于对政府财政支付能力的担忧,在当前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近年均有大幅提高,政府偿付能力不断增强,贷款风险短期内爆发的可能性不高。同时,基础设施的完善,也会提高土地收入的。

多年来,中国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在贷款风险控制方面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因此,我们认为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已经有能力处理经济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对于此轮经济调整过程中发放的天量信贷,随着信贷风险的逐步暴露,将可能导致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率有所上升,但并不能因此而得出银行面临巨大风险的结论。商业银行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合理平衡信贷结构,可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防止盲目紧缩地方融资平台的信贷投入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

目前商业银行已开始意识到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有意收紧一些风险承担能力不高的地方融资平台的信贷投入,主要是指紧缩对新增项目的信贷投入,对于已纳入本年度放贷计划的项目,已经处于建设阶段的项目,已经签订贷款意向或者已经授信的贷款,银行会继续实施,保证项目按时建成完工。对于新增的项目,央行和银监会将对商业银行给地方融资平台新增贷款进行严格控制,以控制风险,保障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入。

除信贷资金投入外,地方的公益建设项目资金还有其他的来源方式,如资本市场债券融资、信托计划、BOT等。加强债券市场建设,可将现有大量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进行证券化,增加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由市场发现价格,从而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2008年11月份以来,为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出4万亿投资的经济刺激计划。鉴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大,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除财政部代为地方政府发行2000亿地方债券外,全国各地的投融资平台加大了发行城投债的力度,尽管在城投债发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对城投债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滞碍,但城投债的发行对推动经济复苏和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未来仍可成为地方政府公益建设中的重要资金来源。城投债作为“准市政债”应该在规范中不断发展,为支持地方建设继续作出贡献。

地方投融資平台的信贷增长惯性,在信贷紧缩环境下,可能会挤压中小企业市场化融资

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初地方政府财政投资保持了较大的力度和速度,对阻止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和缓解其他经济、社会问题以及后续政策的实施,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政府投资基本上控制在基础性设施、重大民生工程和对其他竞争性领域有带动作用的产业等领域,不能替代或挤占民间投资的空间。目前的经济运行也已经显示出民间投资增速的趋势。2009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此作出了基调性和方向性的决定,而且还有了较具体的安排,鼓励民间投资:继续保持较大力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投资重点向农村基础设施倾斜;在货币政策的实施上明确强调要在金融上支持小企业,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2009年应对危机是有积极正面效果的,同时也留下一些隐患,突出表现在宏观调控的回旋余地明显减少,如果信贷投放的实际需求强大,但是为了防止通胀过于严格地控制信贷,银行为了防止已经发放的贷款成为不良贷款,自然集中把经过严厉控制之后的贷款投放到2009年已经开工的项目,那么,除了2009年基础设施项目之外的中小企业,必然再次遭到信贷的打击。

为了防止这种挤出效应,应当鼓励基础设施多通过直接融资来进行,同时在物价压力明显回落之后,货币政策基调要从当前较紧的基调中转为适当放松。表现在信贷的投放上,就是在没有显著物价压力驱动下,适当放松的信贷可以推动资金进入经济复苏所需要的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等。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上一篇:民间借贷下一篇:人文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