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3-02-28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院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浙江省独立学院的学生按第三批本科录取 (以下简称“三本”) , 三本与一本的录取分数相差80~100分, 与二本的录取分数相差30~80分[1]。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和受教育对象等有着自身的特点, 其培养规格定位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贴近社会需求, 为社会发展培养既有本科生专业理论素质, 又有高职生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2]。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生物制药专业和化学制药专业均开设了微生物与免疫学这门课, 但这两个专业的学生课程设置有很大不同, 使得这两个方向的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有很大不同。生物制药专业的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生物化学、植物学、动物学等相关课程, 而化学制药专业的学生在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仅限于高中阶段的学习。所以, 针对不同专业的要求, 在内容方面做了相应的调整, 生物制药专业主要加强理论基础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的训练;化学制药专业该课程是专业知识的拓展, 本着够用为度的原则, 主要加强对微生物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

在笔者授课过程中, 学生常问的问题是这门课有什么用处、这部分内容有什么用处、这门课对我们将来找工作有没有帮助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由于就业的压力, 独立学院的学生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位为应用型人才, 一切知识以有没有实用价值作为取舍原则。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将来不搞研究, 没有必要学习那些高深的理论。 (2)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地位, 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 学生产生了自主学习知识的主观愿望, 不满足于老师的一味灌输。 (3) 我国教材强调知识的系统性, 突出“双基”, 罗列了大量的知识点, 却较少兼顾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

针对以上情况, 笔者就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才能使独立学院制药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 又了解本学科新进展, 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行了探索, 获得了一些体会。

1教材的处理

药学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沈关心, 第五版和第六版) 教材已在我校使用多年。为了便于学生理解, 笔者适当调整了授课秩序。相对于免疫学而言, 微生物学更为“宏观”, 它要强调的更多是形态学的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 在课程时间的安排方面将微生物学先于免疫学更为合理。独立学院的学生起点低, 尤其是我校化学制药专业的学生生物知识较少, 若一开始就讲授免疫学的内容 (教材第一篇就是免疫学) , 学生往往很难接受并且完全消化吸收,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适当调整了授课秩序, 先介绍细菌总论, 让学生掌握了细菌的结构、细菌的感染等知识, 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后再介绍医学免疫学, 这样从简到难,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例如:在讲抗原这一章时提到病原微生物 (最常见的就是细菌) 及其代谢产物往往就是抗原, 如果事先没有介绍过细菌总论, 就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微生物与免疫学与很多学科紧密联系, 许多专业都要学它, 而不同的专业定位是不一样的, 导致了授课内容的侧重点会有所差异。笔者在微免的教学过程中, 根据制药专业的特点, 对微生物各论部分的内容, 主要突出了第三篇“微生物在药物中的应用”。如果不根据学科专业特点适当调整授课内容侧重点的话, 势必会出现照本宣科、学生抓不住重点的局面。在处理微生物学部分和免疫学部分内容的关系上, 笔者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要求, 简化免疫学内容, 突出微生物学内容。

2综合运用举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比较式教学、归纳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很看重知识的实际应用性。因此,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经常联系实际, 采用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即将基于案例的学习贯穿于教学中。结合讲课内容, 着重介绍每一专题领域的历史发展过程, 介绍一些重大发现的过程、科学家当时的思维和推理过程等, 使学生既学到专业知识, 又学到一些科研思维、研究方法及科研品德等。如以故事形式生动地讲述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让学生体会科学家们工作的仔细, 微生物学知识的有趣以及由微生物资源利用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似乎是偶然的, 但却是他长期知识积累、细心观察的必然结果。其它如Koch有关结核的研究、巴斯德的曲颈瓶试验、朊病毒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遗传变异物质基础DNA的证明、Mullis建立PCR技术等, 都是这方面生动的例子。

独立学院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 如学习基础、学习动力、学习习惯等参差不齐。以笔者所在的独立学院为例, 学生大体上可以分为类:一类是具有明确学习目标和较高学习动力的学生, 这类学生包括高考失误或填报志愿不当者、高中时学习动力足但进入大学后才发奋者、中学时学习自身很刻苦但家庭条件不能提供必要条件者、所上的中学师资力量较差者等, 这类学生所占数量不到四分之一, 他们不肯就此“罢休”, 希望能通过“2+2”考试、到本部学习的选拔性考试或研究生考试等途径来改变现有的状况。一类是所谓的一般型, 其中包括社会活动力较强的优秀学生干部、某一方面技能突出的“特长生”等, 通常这类学生能够遵守校纪校规, 但学习成绩一般;这类学生人数占大多数。一类是所谓的经商创业型, 他们有的在学校附近经营个性张扬的服装店、饰品店;有的做各类兼职, 如促销员、家教、网站制作等;有的是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合伙开公司, 如家教服务中心、网络公司、旅游中介公司、健身娱乐中心等;这部分学生往往只要考试能过关就行。一类是厌学淘气型, 这类学生是天生的“叛逆派”, 他们天资聪颖, 灵活好动, 但是他们的聪明没有用在“正途”上, 整天沉迷于电脑游戏、网络小说、谈情说爱、吃喝玩乐中, 对学习似乎没有丝毫的兴趣, 对自己的未来也是一片渺茫。

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兴趣各异, 基础参差不齐, 加之微生物学内容繁杂、知识点多, 如何

(下转8 7页) (上接7 7页)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讲解中, 可以结合实际设计一些问题,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如绪论讲解过程中, 先提出微生物为什么可以和免疫学放在一起讲, 即微生物学免疫学有何关系?以此启发学生自己思考, 让同学们自由发言,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老师再以应用举例的方式阐述, 医学免疫学是在微生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但是它今天已经不再仅仅是微生物学的补充。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填鸭式”和“保姆式”的教学, 理论教学内容及方式都由老师独立完成, 整个课堂都是老师的独角戏。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多年来一直遭到人们的诟病, 但仍然受到许多授课老师的青睐。因为随着高校的扩招, 班级人数越来越多, 为了完成教学进度, “填鸭式”教学有其天然的优越性。但由于学生没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特别是现在多媒体设备的普及, 每堂课的信息量显著增多, 教师的授课方式如掌握不好, 容易导致学生疲劳, 不能紧随老师讲授的内容对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因此, 互动式教学方式仍然必不可少, 教师要设计和策划好教学过程, 通过一些问题的提出, 引导同学们思考和回答。如在讲到细菌的培养时提出:细菌的碳源、氮源等营养元素在实验室是如何提供的?这些营养物质在发酵生产中是如何提供的?为什么会有区别等?这些问题可在课前或上课时随堂提出, 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同时提高了教学效果。如教师结合授课内容, 事先拟定一个讨论的主题或问题, 这些题目可以为横向的, 也可为纵向的, 有的将与学过知识进行比较, 有的则拓宽学生知识、启发推理思维。鼓励学生发言阐述个人观点, 其发言记入平时分。这种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查阅科技文献的能力, 又提高学生归纳和口头表达能力, 而且在查阅资料过程中丰富了知识, 拓宽了视野, 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微免中的微生物学内容零散, 易懂, 但易混淆, 对此可采用比较、归纳等教学法, 将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和分析, 使学生能很快掌握课堂的主要内容。如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比较、微生物的不同类群 (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真菌、病毒) 的比较、微生物不同呼吸类型、不同营养类型的比较、微生物产生的内毒素、外毒素、类毒素的比较、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比较、微生物摄取外源DNA的方式比较等, 均可采用此种教学方法, 比较的方式讲授, 强化微生物学的知识要点,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使概念明晰化;同时可引导学生的思维, 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 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总之, 如果我们能结合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自身特点, 在微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在课时少、任务重的情况下, 突出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举例、启发、互动、比较、归纳等教学方式,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必将使独立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摘要:本文针对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与学生自身特点, 结合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实际情况, 介绍了独立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践。实践证明, 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 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生全面牢固掌握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独立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廷.独立学院班主任育人方法初探[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08, 5 (1) :50~52.

[2] 李梅, 陈永强, 李清春, 等.独立学院微生物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 2009, 36 (5) :765~76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解析互联网媒体的内容运营和动漫意见广告营销新模式下一篇:企业信息处理智能化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