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出处

2023-04-02

第一篇: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出处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记一名身患重病仍坚持在教学第一线的优秀老教师秦炳耀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这句话正是秦炳耀老师的真实写照。从教几十年来,他教书育人,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为人师表,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无怨无悔地把青春献给了整个教育事业。

提起秦炳耀老师,王集镇的老师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五十多岁年纪,高高的个子,花白的头发,黑黑的脸庞,略显佝偻的身板。前额上一道月亮形的刀疤赫然醒目,那是多年前因脑瘤动手术留下的印记。几十年来,他一直托着病残的躯体,奔波在教学一线上,言传身教,克已奉公,一心扑在教育教学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人民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

一、注重师德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

在工作中,他一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他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每天早来晚走,数十年如一日,以身作则,并用自己的品德言行来教育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实际工作中,讲敬业,比奉献,绝对听服从领导和学校的工作安排,对工作尽职尽责,敢挑重担。在工作和生活中他本着学校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坚定个人利益服从学校的利益信念。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他十分注重“师范”作用,衣着整洁大方,言行规范得体,对待任何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待差生,更是关爱有加。在每个人的心目中,他为人正直,言行一致,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严厉而又不失同情心,公平且不失灵活性。 是一名德艺双馨的老教师。

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年××月,秦老师突然头疼,倒在了讲台上,经检查,他不幸患上了×××,医生说,他得了一种罕见的×××××,最多只能活三个月,他一骨碌从病床上爬了起来,说:“我不能把这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医院里!”毅然不顾家人的劝阻,坚持回到了学校。白天,他一边跟病魔搏斗,一边给学生上课,晚上,他还要批改面前一摞一尺多高的学生作业。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他还常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补课。有时候他头疼得实在受不了时,就用手狠狠地捶打着后脑勺,或者干脆就吃一包头疼粉了事。就是怀着对教育的满腔热情和一种永不服输的执着精神,他竟打破了医生的预言,不但活过了三个月,而且一活就是十五年!在这十五年间,他因病发倒在讲台上三次,但每次都是在病床上躺不过三天,就又悄悄地回到了学校。他的子女多次含泪劝他好好休息休息吧,他都坚决地一口回绝。校领导多次拉着他的手说:“你歇歇吧,干工作也不能不要命呀!”他把眼睛一瞪:“我都是将死之人,活一天赚一天,再说,让我闲着也没事可做,你就让我再为学校多做一点贡献吧!”但说着容易做着难,有时,他头疼得要命的时候,他也动摇过:要不,明天就歇歇吧?但一想到班上那几十张鲜活的面容,想到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总是叹上一口气,唉,再坚持一下吧!明年,明年一定退!但就是这一个又一个明年,秦老师在教坛上一晃就是十五个春秋!这对于带病坚持工作的人来说,得有多么大的毅力呀!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正是靠着这份执着的毅力,秦老师不但顺利完成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且所教学科在镇上组织的质量评比中位居前矛,几年来,他所教的多名学生参加各项比赛,都获得了大奖。每每看到自己的学生进步,秦老师总是会露出舒心的笑容。

走近秦老师,你会发现,他的工作作风就是无论做哪一项工作都是脚踏实地、尽心尽责,都是高标准严要求,他不分昼夜地勤奋学习,辛勤地工作,身体力行,事必躬亲,让人不禁怀疑他不是一个身患重病的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教育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为学校树立了一面不倒的旗帜。每每校领导表扬他时,他总是微微一笑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嘛!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的天职,只要心脏还在跳动,我就要在坚守自己的岗位,在教育这片热土上绽放出灿烂的生命之花,用自己的生命之笔书写更加光辉的篇章!

第二篇: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彩虹绚烂多姿,是在与狂风暴雨争斗之后;枫叶似火燃烧,是在与秋叶的寒霜争斗之后;雄鹰的展翅高飞,是在与坠崖的危险争斗之后。他们保持着奋斗的姿态,才铸就了他们的成功。

是的,生命不息,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之后,都掩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艰难的奋斗。李时珍一辈子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却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奋斗的姿态,不怕艰辛和困苦,写出了影响深远的医学着作。

那么,如果颓废丧志又会怎么样呢?清末统治者,沉浸于康乾盛世,闭关锁国,毫无奋斗的姿态,最后只能挨打,割地赔款。

可见,生命需要奋斗,奋斗与不奋斗,造就的结果截然不同。生无所息,保持奋斗的姿态,让世界变得如此灿烂,让你的人生绚烂多姿。千万不能满足小溪的平缓,否则你也就满足了自己的平庸,只有欣赏到山峰的险峻,才有机会欣赏自己的卓越。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情况瞬息万变。我们只有保持强有力的生命力,保持奋斗的姿态,才能解出人生无数的考题。

现在社会上许多大学生认为走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刻,可以稍微休息一下了,于是他们放纵了自己,结果一无所获。不仅承担不起应有的责任,还难以维持生计,反而加重了父母的负担。

人生没有停靠站,现实永远是一个出发点。无论何时何地,不能放弃,只有保持奋斗的姿态,才能证明生命的存在。

运城二中西校初一:李亚茹

第三篇: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行走在国培路上

九月是一个凉爽而繁忙的季节,在秋风送来收获、送来新生的同时,也送来了知识的食粮——中小学骨干教师远程培训。带来了专家的精彩讲座和点评,带来了优秀教师的精彩课例,让我在紧张的工作当中不断补充知识的食粮。

一、 专家引领,模范带动。

此次培训邀请了全国知名学校的专家教授和著名的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为我们讲授理论知识和展示优秀的课例。有时任教育部人事司普教处处长、教师处处长,现任教育部中国教师奖励基金会秘书长(正司级)的杨春茂教授,为我们解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我加深了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和领悟,提升了职业道德素养,激发了专业发展的动力。有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的校长、特级教师杨瑞清和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优秀教师王威给我们介绍了班主任工作当中的若干问题和经验总结。如“捧着一颗心来”——爱与责任;“一个也不能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平凡蕴含伟大,细节铸就成功;教育者必须具备等待的雅量;上网也精彩——德育要跟上时代的脚步等。有教授李镗、韩雪屏、王漫、刘占泉等和特级教师、优秀教师赖立敏、余映潮、董晓平等分别从语言文字应用教学中的知识、技能,说明文阅读表达进行中的知识、技能,议论文阅读表达教学中的知识、技能,散文阅读表达教学中的知识、技能,开展讲座和课例评析。他们的讲析如涓涓细流,滋润着我那颗求识若渴的心,激励着我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让教育成为抵达学生内心的感动。

二、 抓住机会,充实自己。

学习机会虽然每年都有,但每次的学习角度、侧重点都不一样。每一次的学习,都会让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重新审视,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每一次的学习,都会让自己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教学上都会有一次大的提升。提高了理论水平、教学实践水平,开阔了视野。我不会错过每一次给自己充电的机会,抓住机遇,大口的吮吸知识的海洋。

三、 读书实践,坚持不懈。

通过几位专家深入浅出的生动生动讲座,我对教育工作者的定位有力进一步的明确,我们不但要把自己定位为教书育人,还要定位为个人专业成长的与时俱进,读书、实践,坚持不懈。

我们教师要做一个爱读书的人。韩雪屏教授说“教书的不读书,很难把书教好。”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我读的书特别少,总是不能坚持,有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更要善读书、乐读书、爱读书、会读书,读书的同时,我们还要养成写的习惯,将自己每天的教育活动,每天发生的事,都可以记下来,从中提炼出一些教育思想。做一个有脑子的人,思考天下大事,窗外风云,也要思考每天平凡的工作,做出新意,不平凡的业绩。

培训虽快要结束,但它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让我终身受益。它使我懂得了教育是心血累积的成长,是细节铸就的成功,是爱心铸就的责任,是百川归海的胸怀,它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行走在国培路上,处处无限风光。我收获满满,载重载轻,如浴春风,如沐冬阳,一路花香一路歌。

第四篇:生命不息 学习不止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终身学习越来越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青岛市工商局保税区分局结合港区实际提炼出‚切问静思,做学习的先行者‛的文化理念,要求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团队。我们,共和国的经济卫士们,必须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首先,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才能更好的解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网络购物引起的消费纠纷对工商部门的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融资性担保、融资租赁等新兴行业的涌现要求工商部门必须及时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债权转股权、商标抵押贷款在为企业提供一种融资渠道的同时也为工商登记提出新的课题;如何筑牢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防火墙更是老百姓检验我们工商人的试金石。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建设学习型工商这个契机,不断增加知识储备,练就一身本领,营造一方净土。

其次,学习是提升品质的需要。学习,可以提高我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人非生 1

而知之,孰能无惑‛,每个人都有需要学习的地方,特别在知识更新十分迅速的今天,善于学习更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表现。我们工商人只有根据工作的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及时更新知识,才能赢得工作的主动权,面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变束手无策为胸有成竹,变优柔寡断为雷厉风行。而学习型工商的建设,为我们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如此好的机会和平台,我们怎能不做争创学习型工商的衷心拥护者、积极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呢?

总之,学习是对社会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实践无止境,学习也无止境。古人云‚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学才能学有所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呢?

学习是一种习惯。工作的过程就是深入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也是提高工作的过程,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青岛市工商局保税区分局把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搭建了很多很好的学习平台,设立‚周四学习日‛制度、建立‚文化书屋‛、开展‚大调研‛、举办‚强化‘三心’(责任心、进取心、敬畏心)提升‘四力’(学习力、执行力、创新力、竞争力)‛活动专题等等。每个月我们都有一次读书体会交流,在交流会上,分局主要领导更是语重心长地号召大家要‚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

学习需要坚持。学习不是一劳永逸的事,‚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要有所建树,就必须下一番苦功。另外,学习还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把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学深学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才会产生更加强大的学习动力,工作起来才会更加得心应手。青岛市工商局保税区分局在对工商登记数据进行客观科学统计基础上,每季度上报区管委主要领导《市场主体发展情况统计分析》,为政府决策、招商引资、企业投资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管委主要领导称赞我局‚各项工作特别是为企业服务并招商引资中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你们的工作是很有成绩的。‛

学习要懂得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学不用那就是纸上谈兵,建设学习型工商的目的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懂得实践。青岛市工商局保税区分局不断创新特殊区域市场主体登记管理和服务机制,全速服务大项目落户,将登记注册时限由5个工作日缩短到2个工作日,确保大项目落地快、启动快、发展快;全情服务中小企业开办创设,强化帮扶服务、推行文明服务、引进温馨服务、创新告知服务,窗口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全力支持规模企业创新转型,目前全区拥有山东省著名商标5个,青岛市著名商标6个,市级‚守重‛企业7家。分局更是连续三年被评为青岛保税区‚优质服务单位‛。

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无时不有。就像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终身学习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让我们用学习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用实际行动去构筑维护共和国经济安全的钢铁长城吧!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五日

第五篇:生命不息 追求不止

生命不息

追求不止----王志睿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王志睿,男,汉族,1968年3月出生,甘肃省靖远县人,大专文化程度,1990年参加公安工作,199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甘肃省白银市公安局白银分局高技术产业园治安派出所副所长,三级警督。从警18年来,王志睿同志始终扎根于基层,战斗在一线,以特别出色的工作成绩,阐释了一名普通民警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特别是2003年身患癌症以后,3次手术、5次住院、无数次化疗,面对绝症,他一次又一次选择了坚强,在病情尚不稳定的情况下毅然决然重返岗位。多年来,他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克服生理心理的巨大压力,以更加忘我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工作业绩,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嘉奖二次,四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06年先后荣获“白银市十大杰出青年”、“甘肃省优秀青年卫士”称号,2008年被评为“感动白银十大人物”。

群众心中:他就是自家亲人……

1990年王志睿从甘肃省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后,分配到白银公安分局工农路派出所,就在这个多功能综合性战斗实体中扎扎实实地一干就是十三个年头,他走家串户熟悉辖区情况,苦口婆心调解民间纠纷,深入群众摸排各类线索,期间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和查处各类治安案件1400多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500多名,抓获逃犯20多人,在一个默默无闻的岗位上创出了辉煌,成了全局管片民警的标兵。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新人,开始的时候他对于管片民警工作没有一点经验,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他踌躇满志,正打算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去熟悉情况,没曾想却屡吃“闭门羹”。走访对象不是门叫不开,就是一问三不知,甚至冷嘲热讽。一天,他去居民刘某家,前四天刘某竟然连门都没开,第五天敲了很久门终于开了,但还没等他说明来意,刘某就不耐烦地丢下一句:“认识警察有什么用,能给我找活干还是给钱花?”门又“砰”地一声甩上了,留下他一个人尴尬地站在那里。他有些失望,可仔细想想,群众对民警不满,一定是以往的工作没做好,这更激发了他要改变这种状况的决心。

可是要怎样才能走近群众,让群众熟悉自己呢?他积极学习派出所每位老民警的经验,认真分析群众对民警工作的期待和要求,不断总结同群众沟通的渠道和方法。此后一连8个月,他没顾上休息一天,按照自己总结的“嘴勤问、手勤记、腿勤跑”的“三勤”方法去工作,很快对辖区内每户人家的情况终于有了大致了解。

但这仍然不够,他与群众的关系还是若即若离,打不成一片。他是一个爱动脑子、喜欢琢磨的人。不久,他终于想通了,要真正融入群众,最根本的就是要与群众情感相通,要以真诚和真情为群众服务;群众的衣食住行、冷暖安危,看似是小事,搁在一家一户身上就是大事;尽心竭力做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就是诚心实意地实践执政为民的大事,就是让百姓得到实惠,让群众安居乐业的好事。有了这样的认识,他工作起来有了方向、有了动力。2001年6月的一天凌晨4点,长通电缆公司下岗职工高某的孩子突发高烧,孩子的哭声让这位母亲心急如焚,想去医院,天雨夜阑,一个弱女子,怎么带着孩子去就诊,情急之下,高某想到了“有困难找民警”,于是翻出警民联系卡打电话求助。接到电话的王志睿马上起来就走,已经习惯了这种情况的妻子追到门口将雨衣塞给他,当他骑摩托车赶到高某家时,孩子已经有些昏迷,他赶紧打出租车将母子二人送到医院,经诊断,孩子患急性脑炎,还好没有耽搁。直到帮孩子安排好住院已是凌晨七点多钟,他才拖着疲惫和浑身雨水来到派出所开始新一天的工作。这些似乎与公安工作毫不相干的小事,他自己也记不清做过多少,可就是这些看似琐碎和零乱的小事,在融入了他一心为民、诚心实意的深情后,却与群众产生了感情的共鸣,就连让他多次吃“闭门羹”、性格孤僻的刘某也渐渐成了他的朋友。

在派出所工作期间,他也在业务上狠下功夫,自己设计了众多“法宝”:在办公室的墙上挂上了辖区分布情况板;随身携带自制的辖区地图;立体的居民分布表把每栋楼每个楼层的居民信息显示得一清二楚,老户迁走、新户搬来时随时更新。这些资料他天天看、时时记,天长日久,他成了“活地图”,对责任区内住户以及各单位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而他在每年的业务考核中都名列前茅,他的责任区也真正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十多年来,他已与辖区群众融为一体,唇齿相依,相濡以沫。从最初到辖区时群众认为“家里来了警察没啥好事儿”,到后来百姓见面就招呼“快到屋里坐坐唠唠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爱戴。2003年他虽然已经不在派出所工作了,但当那一片的群众听到他患了中晚期直肠癌时,纷纷到医院来看望他,一位老大娘从病房出来后,在楼道里悄悄摸眼泪,久久都不肯离去,护士问病人是她的什么人时,老大娘泣不成声地说:“他是我家的孩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三轮汽车和三轮摩托车下一篇:水力发电的优势和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