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管理论文范文

2024-02-18

生命周期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在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实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并按照阶段,合理划分了符合国情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整体过程。

关键词:管理;工程造价;成本;全生命周期

伴随商品经济、社会分工、生产力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工程造价管理。为了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我国在第一个5年计划阶段,引进前苏联预算定额管理制度,这样节约了基本建设资金。但是,随着我国社会进步,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发生变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从而使得工程造价管理逐渐形成自己的管理方法。进入二十一世纪,均在较大局限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已经难以适应生产力发展,于是,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应运而生。文章合理划分了符合国情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整体过程。

1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性

在给予投资成品、分析评价效益足够重视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方法及工程经济学,采用综合集成方法与多学科知识,主张对工程项目建设期与未来运营维护整体成本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和理论。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目标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形势,按照经济规律要求,利用先进管理手段及科学管理方法,对造价进行合理地确定和有效的控制,最终能够提高建筑安装企业经济效果、以及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生态环保视角来看,以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为出发点,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考虑到了承办和造价的问题,这就促使在全生命周期的各项步骤中,人们能够采用国家标准的、无污染、节约型的环保材料,采用节水、节能的设施、通过合理规划与设计,实施施工废物的处理,强化收集和储存可回收物,在最小化生命周期成本的基础上,实施一次性装修合格,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经济、社会效益,从而实现生态环保。

从工程项目的实施视角来看,在对全生命周期成本综合考虑的基础上,管理的方法和思想能够更加合理、科学地确定工程施工方案、工程合同总体策划以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评价。从设计方案合理性视角来看,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方法与思想对工程项目建设的维护成本和建设造价进行了综合考虑,全面地、自觉地指导设计人员从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的目标,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基础上,能够更加合理地对建筑材料进行选择,并促使建筑设计更加科学化。从投资决策的视角来看,分析全生命周期成本,综合考虑项目维护成本、运营成本及建造成本,全面、自觉地指导人们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按照最小化生命周期成本原则,从诸多可行性方案中选择出最优投资方案,让投资决策更合理、更科学。从时间跨度视角来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因考虑的范围、时间更广、更长,因此也更为合理,其覆盖了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人们在考虑成本以及造价问题时,会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上出发。

2 架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

2.1 统一计算工程造价管理

在通过收集、汇总、分析、整理大量已完成工程造价成果的前提下,统一计算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才能创建职工化系统,并实现统一化、标准化工程量计量单位和计算规则、并划分出工程项目,从而有效控制以及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统一计算的优势在于能统一管理各个行业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能够够实现计算方式统一性;并且将我国目前工程造价管理条块分割所形成的工程造价不合理差异性克服。

2.2 工程造价的各阶段管理

应控制负责全生命周期造价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按照品准的建设项目、建设工期、建设内容、建设规模以及法律法规,组织设备采购招标、施工招标、设计方案竞赛等,在批准的总造价内,努力控制工程造价。

2.3 分析与计算全生命周期成本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方法及思想要根据工程造价管理定义,不能仅限于项目建设前期设计阶段和投资决策阶段,还应在工程建设的其他阶段、工程合同总体策划、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评价中使用,特别是对运营与维护项目阶段所需成本管理的考虑。

2.4 阶段划分造价管理全过程

在建设项目的整体生命周期中贯穿了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其具有每个阶段内容不同以及时间跨度长等特点,对此,应合理阶段划分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之后可对各个阶段造价的管理内容进行分别讨论。阶段划分确保顺利进行建设项目决策,经过反复借鉴与研究实现划分的目的。

3 阶段划分全生命周期

分析与管理工程造价,是不能抛开国情而孤立存在的,只有将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融入我国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借鉴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划分情况后,根据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实际,应按照下述来进行阶段划分,分别是决策、设计、实施、竣工验收、运营维护等阶段,与任何一个阶段相关的工程造价管理方都有不同的管理。对应工程造价管理的投资进行估算为决策阶段的主要内容,设计阶段则与工程造价管理的施工图预算和初步设计概算相对应,实施阶段泽宇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合同价和招投标价相对应,竣工阶段则与工程造价管理的竣工决算和竣工结算相对应,最后运营维护阶段则与运营维护成本相对应。根据施工图预算和初步设计概算,管理方式、编制原理、编制单位基本相似或相同,实施阶段中的施工和招投标存在紧密的联系,所以综合起来。

4 结束语

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就是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在建筑安装等工程中,该理论广泛应用。利用先进管理手段及科学管理方法,对造价进行合理地确定和有效的控制,最终能够提高建筑安装企业经济效果、以及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如此,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考虑到了承办和造价的问题,人们能够采用国家标准的、无污染、节约型的环保材料,在最小化生命周期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经济、社会效益。要成功运用该理论需要结合国情、立足于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问题的研究,探讨负荷国际惯例的、又具有中国特点、符合中国国情的工程造价管理基础方法和理论框架,从而最大化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晏勇,杨正红.探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

[2]孙建伟.基于工程造价CALS支撑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论我国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的发展[J].价值工程,2010(30).

[3]姜林彬.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提高经济效益——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的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8).

生命周期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化学工业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基本物质生活, 是一种重要的支柱性产业[1]。与此同时, 化工又是“三废”产生大户, 这些废弃物未经处理或是处理不达标直接进入自然环境中, 对环境造成污染, 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2]。近年来, 各类化工企业环境污染事件频发, 环境风险日益凸显。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减少对自然的污染, 促进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成为化工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近日, 常隆化工搬迁场地污染事件引发了公众巨大的担忧, 化工企业搬迁后场地成为我国“退二进三”工作中的巨大隐患。因此, 有必要加强对化工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 保障公众健康。

1 化工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分析

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不仅局限于生产过程, 对它的风险需要从规划选址、环评管理、施工建设、生产运营, 以致搬迁后, 从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分析[3]。

1.1 规划选址中的环境风险分析

化工企业存在一定环境安全风险, 不恰当的选址可能带来巨大的环境安全。尤其是一些生产原料、中间体及产品中存在大量的致死、致癌、致畸物质的化工企业一旦布局在人口较为密集的社会环境敏感区或是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周边, 可能极大威胁公众的生命健康。布局在一些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周边, 则可能对生物多样性、重要生态系统等构成威胁。我国是重要的农药生产大国, 如果农药企业临近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 则可能损害农业生产, 造成土壤污染和农产品的污染, 甚至影响农产品安全, 威胁群众健康。

1.2 环评中的环境风险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并提出跟踪监测要求。因此, 环境影响评价是减轻化工项目不良环境影响的重要预防性技术手段。不恰当的环评可能因为未能对选址中的卫生防护距离以及大气防护距离计算考虑不当而带来环境风险, 也可能因为对源强及环保设施处理效率计算不当而带来排放超标, 威胁周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或流域水环境质量。

1.3 施工建设中的环境风险分析

化工企业无论是生产、贮存, 还是环保设施都相对较为复杂, 对施工建设要求较高。如果在建设过程中管理不当, 就可能带来正式投产后因为一些设施不符合环境管理要求而造成废气、废水的非正常排放, 造成各种污染物的跑冒滴漏, 造成污染物处理不达标, 降低运营期环境管理效率, 进而带来环境风险。

1.4 生产运营中的环境风险分析

根据整个生产运营过程, 化工企业生产运营中的环境风险主要包括以下过程风险。

一是原材料、半成品的采购贮存的环境风险。化工企业需要大量采购和贮存原材料或半成品, 这些原材料、半成品可能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 它们在采购、运输、贮存过程中都可能因为管理、操作不当而发生环境污染事件。

二是设备维修保养中的环境风险。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设备维修保养不当造成的。2012年12月31日, 山西省潞安天脊煤化工厂即因为设备维护不当发生重大苯胺泄漏入漳河事件。泄漏事件导致河北省邯郸市因此发生停水和居民抢购瓶装水, 河南省安阳市境内红旗渠等部分水体有苯胺、挥发酚等因子检出和超标。

三是生产中的环境风险。化工企业生产中的可能由于操作不当发生中间产物的泄漏, 导致大量污染物非正常排放, 进而造成严重环境风险。

四是产品运输、贮存中的环境风险。化工企业产品运输、贮存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 可能因为管理、操作不当而发生泄漏, 进而造成环境污染事件, 威胁厂区及运输线路周边及流域的环境风险。

五是废弃物处置中的环境风险。化工企业中常常产生大量危险固体废弃物, 近年来, 我国不断加大对危险固废的管理, 但是仍有一些企业不遵守相关规定, 偷排、偷埋危险固废, 进而造成污染。从2000年开始, 靖江侯河石油化工厂就将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上市公司委托处置的危险废物非法填埋在厂内, 造成严重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事件。

1.5 搬迁后的环境风险分析

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不仅发生在生产经营期, 还可能发生在搬迁后。由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环境管理不当, 特别是早期大量化工企业场地硬化不足, 土壤及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不力, 带来场地长期渗漏污染, 在搬迁后仍可能带来环境风险。早在2011年就已完成搬迁的常隆化工等企业即因场地修复产生的污染酿成临近地块新建成学校的污染事件。

2 管理制度建议

化工企业的环境管理需要从规划选址、环评管理、施工建设、生产运营以及搬迁后场地监测与修复等全过程, 基于全生命周期实施环境管理。

2.1 规划环境管理制度

化工企业的规划选址是在源头处从空间上避免环境风险。规划先行, 方能有效降低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一是严格控制化工企业选址与人口较为密集的社会环境敏感区、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等生态环境敏感区, 以及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各类生态环境敏感区的空间距离。二是加强引导化工企业入园区, 通过园区管理, 一方面整体提升企业环境设施配套水平和环境管理水平, 一方面在空间上避免乱布局带来的风险。

2.2 环评管理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减轻开发利用规划和建设项目不良环境影响的重要预防性制度设计。应充分运用好的环评管理制度, 科学计算和设置化工企业选址中的卫生防护距离以及大气防护距离, 科学分析生产工艺, 合理估算污染源强, 科学公正评价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预防企业生产经营环境风险。

2.3 环境监理与竣工验收管理制度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是指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 依据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建设项目环评及其批复文件、环境监理合同等, 对建设项目实施专业化的环境保护咨询和技术服务, 协助和指导建设单位全面落实建设项目各项环保措施的一项过程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监理的开展有效填补了环保部门在项目环境管理中从环评管理到竣工验收之间的管理空白。化工企业环保设施相对较为复杂, 对生产设施、贮存设施的环保要求也较高。因此, 应加强对化工企业施工建设阶段的环境监理, 明确监理要求和项目环境监理要点, 减少生产运营期的环境风险。

竣工环保验收是监督落实环境保护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投产或者使用, 以及落实其他需配套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制度。通过严格的竣工验收, 确保企业的生产工艺和各项环境污染防治设施可以正常运行, 保障污染物达标排放, 防范生产运营期的环境风险。

3 生产运营环境管理制度

一是加强原材料、半成品的采购贮存环境管理。化工企业的原材料、半成品常常是有毒化学品, 甚至一些企业本身最终产品是无毒或低毒的, 但是其生产原料及半成品是有毒或剧毒的, 因此, 应加强对原材料、半成品的采购贮存环境管理。尽量减少对有毒原材料的采购, 同时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 严格按照规定, 配备专业人员, 采用专门车辆运输, 贮存在符合环境安全标准的场所。

二是加强设备维修保养环境管理。制定各项设备尤其是环保设施的维修保养计划, 保证其正常运转和使用。制定环保设备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岗位责任制度。要求环保设备应有专人管理, 操作工人必须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

三是加强生产过程环境管理。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操作, 尤其是可能造成污染物泄漏的工序, 严格操作规程。注意生产过程中对环保设施的监控, 避免因环保设施的运行故障造成污染物非正常排放。对开展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的企业, 做好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的维护和监控。同时, 安全事故常常是引发次生环境事件的源头, 因此, 应加强安全过程控制, 通过作业人员管理、作业环境管理、作业规程管理等避免因安全事故带来环境风险。

四是加强产品运输、贮存环境管理。严格按照规定, 配备专业人员, 采用专门车辆运输有毒有害化工产品。加强仓库库区环境管理, 保障贮存区的环境安全标准, 严格产品接受、分类、搬运、码放操作规范。

五是加强废弃物处置环境管理。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有关危险固体废弃物的环境法律法规, 制定企业危险废物收集与专用场地贮存管理制度、危险废物台账管理与申报制度、危险废物转移制度以及事故报告制度, 加强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六是定期开展环境监测。根据环评文件要求, 制定企业年度环境监测计划, 定期开展企业污染源排放的自行监测企业以及周边的环境质量监测。

4 搬迁后环境管理制度

首先是要求制定好搬迁后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报告。做好场地环境状况的监测和评估, 根据企业污染物产生特征和污染状况, 依据技术规范编制好场地修复技术报告。其次是要求严格按规范做好场地修复。由于在场地修复中可能将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暴露出来, 带来二次污染, 因此, 应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修复技术文件实施场地修复。最后, 是做好修复后验收管理, 必须在场地修复完成后, 开展严格的环境监测, 组织环保验收, 确保场地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理。

5 结语

我国是化工生产大国, 为降低化工企业环境风险, 必须基于全生命周期, 构建起从规划选址, 到环评管理及施工建设, 到生产运营, 直至搬迁后场地监测与修复的全过程环境管理。通过不断完善化工企业的环境管理, 控制环境风险, 提升环境质量, 保障人民环境权益, 建设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绿色化工产业。

摘要:近年来, 我国各类化工企业环境污染事件频发, 环境风险日益凸显。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不仅局限于生产过程, 对它的风险需要从规划选址、环评管理、施工建设、生产运营, 以致搬迁后, 从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分析。本文在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分析的基础上, 尝试从规划环境管理制度、环评管理制度、环境监理与竣工验收管理制度、生产运营环境管理制度和搬迁后环境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化工企业环境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化工,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

参考文献

[1] 唐波, 王修智.化学工业:化工卷[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2] 施问超.绿色化工环境保护导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5.

生命周期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卷烟品牌培育;生命周期理论;精准营销

一、卷烟品牌培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卷烟品牌培育缺乏科学完整的培育体系和专业队伍,工业企业对目标市场的了解不够全面深入,对不同层级消费者的偏好调查不透彻,導致营销失效;商业企业常选择同时期引进多个同价位品牌卷烟在同一终端市场进行培育,脱离了品牌培育的基本原则,不能对卷烟品牌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零售客户的卷烟订购、营销中心的货源投放往往以市场整体情况结合经验进行判断,由于终端陈列品规和数量的限制,经常误判品规销售潜力,难以有效实现品牌精准营销。

二、卷烟品牌生命周期理论及特征

我们将品牌生命周期分为引入期(Introduction)、成长期(Growth)、成熟期(Mature)和衰退期(Decline)四个阶段。

l、引入期:品牌引入期是指对新品牌进行引入前调查、评估、试销到确定是否正式引入的阶段。此时消费者对卷烟吸味、价格等信息还不了解,销售额增长缓慢,企业利润较少或者得不到利润。

2、成长期:品牌成长期是指从品牌正式在某区域市场投放到形成较为稳定的销售规模的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品牌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营销运作对于推动品牌快速成长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成长期品牌培育作对于奠定品牌良好的市场基础和打开销售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一时期消费者对卷烟品牌已经熟悉,产品卷烟市场覆盖率持续增加,大量顾客开始购买消费,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工业企业开始大批量生产,生产成本相对降低,销售额和利润迅速增长,达到利润最高点。

3、成熟期:品牌成熟期是指某品牌卷烟已在区域市场铺开销售,销量已经达到颠峰水平并且处于比较稳定的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品牌,在区域市场的销售趋势比较稳定,营销运作对于推动品牌成长效果并不明显。品牌知名度已达到最大范围,潜在顾客已经很少,销售额增长缓慢直至转而下降。

4、衰退期:品牌培育衰退期是指某卷烟品牌在区域市场出现持续的销售减退甚至最终被淘汰的阶段。此时品牌销量以及市场覆盖率都呈现下降趋势,最终趋于零。

三、不同生命周期卷烟品牌精准营销策略

剖析零售客户的卷烟品牌生命周期变迁,动态分析品牌订购市场状态,优化品牌订购结构。从零售客户维度出发,自下而上提升客户经理和零售客户沟通效率,提出有效的品牌培育策略。

对比单一品规连续两季度门店订购生命周期,可直观得到该品规的门店订购状态变化:

1、拉新:门店截止上季度尚未订购,本季开始订购;门店上季度已有订购记录,但本季度订购量环比增幅较大。

2、发展:门店本季度迈入该品规第四个订购季度;门店订购该品规时间长于四个季度,且订购量同比没有明显衰退。

3、反向跃迁:门店上季度生命周期较本季度积极,门店订购该品规的时间长度不超过3季度。

4、衰退:门店在本季度订购状态进入衰退。

5、无跃迁:指门店上季度和本季度生命周期保持一致。

根据生命周期行为对品规分类,找到品牌培育重点方向,提供品牌培育策略。具体包括:

(1)针对拉新品规,识别转化门店共性指标,如区域、客户经理及其拜访频次、档位、周边客情等,开展品规宣传。

(2)针对发展品规,判断本季度引入和快速成长门店的占比,预判未来该品规保持发展的可能性。根据判断找到相应的特征门店,从品牌竞争力、周边客群适配程度、价格等方面进行收集反馈。根据特征门店反馈,结合特征门店和当前成熟门店差距,优化品规培育方向。

(3)针对反向跃迁品规,识别品规当前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找到特征门店,从品牌竞争力、周边客群适配程度、价格、客户对品规了解程度等方面进行收集反馈。根据门店反馈,调整品规策略,结合当前快速成长的门店特征,优化品规培育方向。

(4)针对衰退品规,识别衰退门店特质,客户经理收集反馈,结合门店指标,识别潜力衰退门店,对潜力衰退门店进行挽回,同时继续维护当前成熟期的门店。

同时,精准投放也是卷烟精准营销的重要要求,生命周期分析自下而上追踪卷烟需求变化,从供给端出发,应该有相应的货源供应匹配调整,不仅达到品规总体订购量平稳增长的目标,也兼顾品规的健康程度。

四、 小结

生命周期贯穿于卷烟品牌整个生命阶段,因此精准营销管理策略也需要不断的探索、调整、发展、创新,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本文将生命周期概念与卷烟销售相结合,将品牌作用发挥在卷烟品牌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为烟草商业企业在卷烟精准营销方面,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辅助决策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章惠民 . 福建烟草商业系统大数据技术研究与应用 [J]. 中国烟草学报,2019, 25(06): 98-104.

ZHANG Huimi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technologyin Fujian Tobacco’s commercial section [J]. Acta Tabacaria Sinica,2019, 25(6): 98-104.

[2] 邓丽杰.关于烟草行业卷烟品牌培育的思考[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 辜菊水,王宏,屈湘辉,等 . 烟草经济新常态下卷烟品牌营销策略分析 [J]. 中国烟草学报,2016, 22(03): 109-115.

GU Jushui, WANG Hong, QU Xianghui,et al. Analysis of tobacco brand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the new normal of tobacco economy[J]. Acta Tabacaria Sinica, 2016, 22(03): 109-115.

生命周期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基于编码、抽象与扩散的三维信息空间理论,文章首先分析了档案信息在审视、解决问题、抽象、扩散、吸收和影响等6个阶段的特征;其次,提出了档案需要在信息空间模型中寻找合适的价值开发区域,并延长其驻留时间;最后,揭示了档案在市场、官僚、宗法和采邑制度下的代表类型与特征。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到如下启示:一是关注档案信息扩散与社会效率之间的关系;二是关注档案信息扩散与抽象编码的关系;三是关注档案信息扩散中制度结构的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档案信息;信息空间理论;扩散;编码;抽象

分类号:G270

Archival Information Diffusion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Space Theory

Wang Lulu

(Schoo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贺岁电影《囧妈》放弃了线下盈利模式,转而投向在线视频平台,引发了人们线下院线与线上平台的信息产品流通问题的广泛关注。究其根本,与物质产品不同,信息产品的稀缺价值与可应用性之间存在悖论。档案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信息,也存在同样的价值悖论。信息空间理论(Information Space Theory)是分析信息问题的重要概念工具,文章借助该工具对档案信息的价值、生产与转换等问题进行了探索与思考。笔者以“信息空间”+“档案”为组合关键词,仅检索到1篇相关参考文献。该文引入信息空间理论,提出突破历史档案生存危机的关键是历史档案知识社会化,强调对数字历史档案的数据化开发和利用。[1]而笔者认为,历史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并不局限于数据化,尤其是对档案而言,扩散效用受到了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和历史惯性等非技术因素的极大约束,这为本文提供了研究意义与研究空间。
1基于信息空间理论构建的信息空间模型

1995年,马克斯·布瓦索(Max H. Boisot)提出了信息空间理论,用于考察社会系统内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与交换问题。在传统经济学的视角下,信息一直被当做物品交易的支持要素,而不是凭借其自身价值成为独立的交易对象。然而,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信息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发生了转变,开始成为具有投资价值和交换价值的产品。布瓦索认为,这一转变背后体现的是自然界和社会都普遍遵循的省力原则。通过从数据中提炼出信息,减少物质资源(时间、空间和高级能量)的消耗,可以达成生产最小程度的熵。[2]从上述逻辑出发,档案作为人类各项社会活动的历史记录,与各项交易活动都有极强的关联性,因此,档案信息具有极高的提炼价值,档案信息的扩散与共享则可以极大地减少物质的消耗。从整个社会数据管理层面来看,档案信息已然经历了一定程度的简化处理,是从不可计数的社会数据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因此,信息空间理论作为信息经济学的重要分析框架,可用于分析档案信息的价值和扩散等问题。

1.1核心概念界定

在信息空间理论中,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对应了后续提出的信息空间模型,三者之间的转化也代表了社会学习周期的主要阶段,因此,必须首先对它们进行概念界定与分析。布瓦索认为,数据可以被认为是世界不同物理状态之间可辨别的差异,即在空间、时间和能量方面可描述的状态,也可被理解为事物的属性。信息是从数据中抽取出来的数据子集,通过受先验知识左右的知觉过滤和概念过滤工具,可以修正相关事件概率的分布,相应地对认识主体的先验知识进行再调整。知识是认识主体持有的一系列期望,并会随着信息的到达而改变。这些期望体现了认识主体与世界之间的先验互动,简而言之,即知识主体的先验学习,最终允许认识主体在物理世界中以适应性的方式行动。[3]三者在社会自组织过程中表现为:人们从外界环境中获取数据,然后数据经过处理,可以提炼出精华(即信息),用于节约物质资源,而知识的创造也可减少物质资源的消耗,尽量控制自组织过程中所产生的熵(具体参见图1)。



基于上述分析,档案是从外界物质环境中选择性留存下来的数据,但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数据,一方面,归档是对数据的最直接过滤,较为客观地记录了各类事物的属性与系统状态,且从数据到档案信息的处理过程(即归档)为人类社会活动极大地减少了时间与空间的消耗。譬如,浙江省政府推出的“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提高行政文档流转效率,解决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难、环节多、费时长和成本高等物质能量损耗高的问题;另一方面,档案与知识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借助档案可以促进知识的沉淀、积累、传播、交流、理解、挖掘,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尤其是档案对来源的尊重,使得文档在记录“内容知识”之外,还隐含了更深层的“背景知识”。这种“背景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内容知识”,也可以为人们提供寻找知识的线索和评价知识的依据。[4]

1.2信息空间模型

布瓦索认为,信息和知识实现生产与交换的重要方式有两个,分别是编码(Coding)与抽象(

信息和知识的生产与转换实际上激活了I-Space的三个纬度,而且可以被描述为一种定向的、周期性的流动或行动序列,称为“社会学习周期”(Social Learning Cycle,SLC)。布瓦索认为,在流动过程中,可分为六个步骤:审视(Scanning)、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抽象(

档案学本身已有基础较为牢固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基于ISpace模型,档案在整个社会学习周期中呈现新视角下的流动规律(参见图3),具体来说如下:

(1)审视(数据捕获)

即数据被赋予文件形式的阶段。文件形成者感知到外部环境所传递出来的数据,使之成为一份份独立的、承载个人捕获数据的文件,其中也包括文件形成的背景数据。在这个过程中,低编码和具体的数据分散在不同文件中,各个文件之间总有差别与独立性,因而不具有关联性。

(2)解决问题(文件归档)

即文件被赋予结构与一致性的过程。也就是按照来源原则,将文件进行归档与分类的过程,通过归档行为,可以消除文件分散带来的不确定性,建立一定的分类。这是进行编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具体的数据开始转换成高编码的归档文件。

(3)抽象(信息集成)

即档案信息进行整合与集成的过程。这一过程以最终的利用与传播为导向,通常与解决问题环节一起由档案管理机构进行统一处理。抽象需要提炼出档案最本质、最简化的特征,最终形成具有概括性、关联性的档案管理工具。在这个过程中,高编码、具体的档案信息开始转换成高编码、抽象的档案资源。

(4)扩散(信息利用)

即档案信息提供利用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发生在互联网上,解除了时间与空间等条件的制约之后,经过转换处理后的档案资源可以高效率地傳递给接收者。在这个过程中,高编码、抽象的档案资源走向扩散,与之前确定的目标群体进行信息共享。

(5)吸收(知识应用)

即高编码的档案资源实际应用的过程。档案资源作为业务活动的原始背景信息,被用于支持决策、辅助交易和提供证据等特定场景,即“边干边学”。在这个过程中,档案资源在扩散中聚焦于特定的目标,从原先高编码的信息状态转为低编码。

(6)形成影响(固化惯例)

即将抽象的档案资源嵌入惯例的过程。档案资源开始作为知识资产,通过融入实物资源中、对实物资源进行组织和将知识嵌入人类个体的头脑或组织中等三种方式[8],实现对实物资源(空间、时间和能量)的节约使用。在这个过程中,抽象的档案资源开始内化到具体的物质资源层面,从而通过档案信息到知识的转化,实现档案对生产活动的支持。
3信息空间模型下的档案价值扩散规律

信息不同于物质,稀缺性与可供应用之间形成了对立,确保应用的同时就无法确保信息的稀缺,确保信息稀缺的同时就无法确保广泛应用。鉴于稀缺性与扩散程度直接有关,可以构成位置函数关系,同时,信息的扩散也受到编码和抽象两个变量的影响,用于评估信息是否具备充足的扩散条件(具体参见图4)。在这个过程中,布瓦索引入了“熵”的概念,用于描述信息的不确定性:熵越大,信息不确定性就越强,信息价值就越低;反之,熵越小,信息不确定性就越弱,信息价值就越高。

基于信息价值评估模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档案的价值并不完全适用于上述的信息价值评估方法,因为档案不仅仅有作为信息的知识价值和历史价值,还有权力所赋予的符号力量,即证据价值。具体可以做出如下分析:

(1)适用情况

当档案表现出知识价值与历史价值时,所遵循的规律可参照布瓦索的理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所有权问题。在预估档案内容的价值时,任何对档案的描述都是对档案信息所有权的部分转让,这样一来,越多的描述越会促进所有权的转让。二是信息的效用问题。档案信息的效用不会因为一系列的转让行为而失去,它在信息流转过程中都可以享有平等的内容价值,也就是说,档案信息效用是持续传递的。

(2)特殊情况

当档案表现出证据价值时,档案信息的效用就受到制度的认可与对来源的依赖等影响,导致信息的效用在扩散维度受到了极大的压缩。由图4可见,档案价值最高的区域是信息处于已编码、抽象、未扩散的状态时,越趋于该区域,信息熵的产生率就越低。鉴于档案价值在I-Space中有连续的波动范围,在扩散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发挥效用。因此,需要在I-Space中寻找到最合适的价值发挥区域,提高在该区域的驻留时间,从而整体上使档案的价值达到最优化。
4信息空间模型下的档案信息扩散制度

布瓦索认为,信息在I-Space模型中的分布受到了所处制度结构的极大影响。因此,他引入了经济学关于“交易”的概念,提出信息是以支持处理者及其环境之间的交易而告终的,社会和经济交易作为信息创造和信息应用的推动力,为其在数据场中的流动与发展提供目的与逻辑,可以说,如果金钱推动经济交易,那么信息推动一般的交易。[9]譬如,档案长期保存的激励力量来自未来工作中查考利用的潜在需求,而政务信息的公开获取则是为了建设公开透明的服务型政府,等等。为了提高交易效率和减少冗余的代价,就出现了从交易结构中结晶出来的制度,如同磁场一样,在信息场中吸引不稳定的信息活动进入稳定的制度轨道。这样一来,在信息分析与文化分析之间建立强有力的关联,有助于明确地理解信息所处的制度结构与文化空间。基于上述分析,布瓦索总结出I-Space中存在四种类型的交易结构(参见图5):一是市场(Market),即公共信息;二是官僚制(Bureaucracy),即专有知识;三是宗法(Clans),即群体知识;四是采邑(Fiefs),即个人知识。[10]

对于档案信息制度结构而言,档案本身在内容上具有综合性,尤其是在社群档案、私人档案逐渐兴起的时代,档案信息的形成、管理与利用所寄托的目的更加多元化,对于经济与社会交易的作用方式愈加深刻。因此,在信息交易上表现出来的类型包括:

(1)采邑

代表类型是私人档案。最基本的属性是私人所有,与该类档案建设相关的一切问题都要以这一性质为基点,除国家特别有规定之外,一个家庭收藏什么、怎样管理、如何利用、如何处置,一般都应该由所有人自主决定,取决于所有人的自觉自愿。[13]由此,个人权威自由赋予了档案的真实性,个人也可自由定义档案的价值。私人档案所支持的交易也是个性化的,譬如,家庭保存的记账簿可能是为了后期进行家庭开销核对,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变为家庭记忆。由于没有外界的约束与规范,档案信息在内容上也是未编码、具体的,扩散也是随意的。

(2)宗法

代表类型是社群档案。社群档案的形成、收集是有意识的主观行为,往往是为实现特定政治、经济或者社会交易行为而做的准备性工作。因此,社群档案首先对狭义社会(即带有宗法色彩的小团体)产生价值,而在社群成员与社群外部交互时,社群成员的自身行为与价值取向或然地对广义社会形成冲击与颠覆,由此对广义社会产生价值。[14]譬如,澳大利亚“强制收养历史项目”的开展,就是澳大利亚公益团体通过社群档案,不知疲倦地宣传强制收养政策和实践对孩子和家庭所造成的伤害,呼吁政府为自己的行为负责。[15]社群为档案赋予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小社会”之内,尚无公共力量进行干预之时,档案信息是未编码、抽象的和在小团体内扩散的。

(3)官僚

代表类型是政府信息公开下的档案工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求档案管理部门负起责任,依据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规范,对政府文件形成部门进行业务指导,以保证政府文件收集齐全,并及时整理归档。[16]总之,档案部门作为官僚制度的中介结构,依靠法规标准和专业职责等非个人条件来从事相关档案业务活动。围绕该制度结构,档案信息通过专业的处理之后,得到了充分的编码和抽象,但其擴散则处于严格的集中控制之下。

(4)市场

代表类型是档案文创产品。档案文创鼓励关注和加强个人档案意识的培养,研究各种类型档案的保管要求和满足多层次档案内容的文化需求。尽管档案在文创领域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暂未形成规范有序的产业市场,但是,经过文创处理的档案信息,必然会进行高度的编码与抽象,因此,档案信息同时也得到了广泛的扩散。
5信息空间理论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5.1关注档案信息扩散与社会效率之间的关系

人们每天都在进行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各种信息行为可能与社会活动有着或强或弱的联系。这提示我们需要关注档案信息与经济、社会交易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档案的“有用性”,即档案信息对社会效率的贡献。在档案“有用性”的基础之上,信息空间理论其实促使“有用性”向社会维度进行了延伸,即档案作为信息,同样也适用于省力原则,可以为社会、经济交易活动节约物质能耗。譬如,档案信息可用于构建信任关系,通过提供个体、组织的真实背景信息,可以为陌生人社会中的交往行动提供决策依据,也就是节约了原本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花费的沟通成本。在此基础上,任何交易行为都要付出代价,因此需要进行投资,即提前评估信息的价值。在日常生活中,信息投资行为不完全依靠理性来评估,采邑制度下档案信息投资目的和预期就是不明显的,可能仅仅是为了当下抒发自己的心情而写日记,或者是为了日后查阅相关历史信息,也可能两者兼而有之。而宗法、官僚和市场制度下的档案则目的性明显,信息投资行为也开始注重回报率。具体到这些档案如何评估投资预期,可以理解为评估档案信息“潜在可用性”[17]的值,这个值的大小肯定是波动的。譬如,在资料室的潜在可用性可能要大于在档案馆,显现时间也是不确定的;再如,底图、蓝图等基建材料在文件阶段已经表现出可用性,因而需要进行归档。

5.2关注档案信息扩散与抽象编码之间的关系

信息空间理论所构建的三个维度可进行组合。一是将抽象维与编码维组合,成为认识论空间(Epistemology Space),这是档案信息以某种目的为导向进行处理的环节。一般来说,档案信息越趋于高编码和抽象的结构化状态,档案信息便越容易进行扩散,也就是走向由市场制度支配。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必然的,除非处于市场状态的档案信息发生壟断行为,则可能再次滑入官僚状态或者宗法状态。二是将编码维和扩散维组合,成为文化空间(Culture Space),有助于引导我们关注到档案的局部封闭化现象。编码是信息扩散的第一道门槛,档案信息几乎可以涵盖各行各业,对于不具有某特殊领域的基础技能与知识的人来说,会自然形成局部封闭。譬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女书档案,因其语言的特殊性,在扩散维度上是对外封闭的。另外,封闭现象也可能是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的,档案在宗法与采邑状态下可能与知识产权发生关系,这种封闭是有计划的限制扩散,通过提高档案信息的稀缺性来提高档案的价值。三是将抽象维和扩散维组合,成为效用空间(Utility Space),代表着对档案信息的结构化整合过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档案信息整合带来了质变的契机,新技术环境导致的数据驱动模式使得信息的处理由相对冗余和庞杂的文件尺度开始降维到更容易解析和处理的数据尺度[18](此处的“数据”指的是计算机领域的术语,而非信息空间理论所提出的“数据”)。降维之后的档案数据可以整合成共享性更高的数据集合,而且数据抽象程度高,更易于被更广范围、更多层次的用户所共享。

5.3关注档案信息扩散中制度结构的作用与影响

信息的扩散是特定文化制度提供向心力作用下的波纹效应,所带来的文化偏好会极大地左右信息的扩散程度与共享层次。这一观点也为档案价值所蕴含的主客观关系做了佐证,档案主体的需求与客观的属性相结合才能体现出档案的价值,一味地刺激并不存在的市场需求,单方面追求档案信息的扩散程度,并无法在与公众的档案意识衔接后形成一个可以螺旋上升的闭环。而信息空间理论提供给该问题的思路是,应当因地制宜地关注到档案信息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采邑、宗法、官僚与市场这四类制度随着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通过标准、法律、规则、体制等的积累,将档案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档案塑造社会记忆和档案的证据价值等,固化为一种历史惯例。如今,档案可以在文化、政治等领域发挥着特定的功能。依据省力原则,在需要进行大量的、重复的档案信息交易活动时,文化制度可以为其提供特定的基础设施。譬如,政府信息公开需要一个官方的公共场所,档案馆便成为不二之选,该项行动便离不开官僚制度这一向心力。从整体上看,官僚制度毫无疑问是档案信息的强势制度文化,可以吸引大部分档案信息活动围绕该制度运转。当然,也存在弱势的制度文化,尤其是市场制度在档案信息扩散中可能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竞争关系之外,档案信息扩散中,不同制度之间的相互转化也是可能发生的,宗法制度下的社群档案可能转向官僚制度下的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譬如,“强制收养历史项目”中,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政府力量)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并通过网站征集、捐赠、购买等方式获得数字资源或各种形式的实体档案素材。[19]

总之,从社会经济学维度,信息空间理论为档案信息的形成、管理与利用提供了目的与逻辑,即省力原则为档案信息的抽象、编码与扩散提供了激励机制。同时,启示我们在思考档案信息的扩散程度时,还要分析档案信息的抽象、编码程度,以及背后的社会文化制度结构。信息空间理论并不直接指导实践,但是可以引导我们以更加理性的视角,思考在省力原则主导下的档案信息相关问题,也有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档案现象及其价值规律。

*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成果。
注释与参考文献

[1]郑丹妮.基于信息空间理论的历史档案数据化及其生存模式研究[J].档案管理,2018(3):9-12.

[2][5][9][10]马克斯·布瓦索.信息空间:认识组织、制度和文化的一种框架[M].王寅通,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0: 2, 45, 332, 328.

[3]BOISOT M H, MACMILLAN I C, HAN K S. Explorations in information space: Knowledge, agents, and organization[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n Demand, 2007: 19-21.

[4]徐拥军.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研究[J].山西档案, 2008(1):17-19.

[6]I-SpaceInstitute.TheSocialLearningCycle(SLC)[EB/OL].[2020-03-25].http://www.ispaceinstitute.com/framework/slc.html.

[7]该图参考了马克斯·布瓦索在《信息空间探索:知识、主体、组织(Explorations in Information Space: Knowledge, Agents, and Organization)》(第130页)一书中提出的“I-Space”模型。

[8][11]周海燕.网络经济的信息空间理论分析[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24, 32.

[12]该图参考了马克斯·布瓦索在《信息空间:认识组织、制度和文化的一种框架》(第328页)一书中提出的“交易类型”。

[13]冯惠玲.家庭建档的双向意义[J].档案学研究,2007(5): 8-11.

[14]李孟秋.我国社群档案建设的意义、困境与路径[J].档案学研究,2019(2):71-76.

[15][19]谭必勇,陈珍.社群档案视域下公共档案资源体系的多元化建设路径——以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强制收养历史项目”为例[J].档案学研究,2017(6):117-124.

[16]蔡艳红.政府信息公开与档案工作[J].档案学通讯, 2005(3):88-90.

[17]陈忠海,孟祥喜.对档案学逻辑起点的认识——兼论档案本质属性[J].档案管理,2008(4):28-31.

[18]钱毅.技术变迁环境下档案对象管理空间演化初探[J].档案学通讯,2018(2):10-14.

生命周期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的不断发展给广大企业经营者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财务战略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项成功的财务战略往往可以独立于企业生产或市场决策增加企业价值,甚至可以说,成功有效的战略管理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繁荣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刻认识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更好的发挥财务战略在企业发展过程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财务战略 特征 类型制定和实施

一、财务战略概述

财务战略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充分分析企业内外部经济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为了达到企业资金均衡和有效流动,而对企业的资金流动尽享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的一种筹划活动。

财务战略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 全局性。财务战略是依据企业发展现状和长期发展的需要,统筹规划整个企业的投资、筹资、和收益分配的战略思路。企业财务战略对于企业的各项具体的财务工作和统筹工作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且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2. 从属性。虽然企业财务战略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一个子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属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的,因此也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战略必然要受到企业战略的制约。

3. 长期性。企业财务战略的立足点是当前企业发展状况,但是它却是从全局的角度从长远角度来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企业财务战略不是局限于当前企业的具体财务计划和政策,而是更加重视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战略的长期性也就意味着它会在较长的时间里对企业的资金运作和各项经济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

4. 综合性。企业的财务战略要紧密结合企业的现实财务活动状况,不仅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内外部经济环境,还要深刻认识到各方面主客观因素。因此企业的财务战略是一套系统的战略思想,不是单个财务计划的简单罗列,因此,必须从企业的整体角度来规划企业的财务活动。

5. 稳定性和相对动态性。从表面上看这好像是一对相互矛盾的特性,但这是对于企业财务战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企业财务战略是在充分的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的,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有规划作用,对于各方面的财务活动都有着统筹指导作用,因此,企业财务战略是不能随便变更的,那样会有损于企业财务战略发挥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企业财务战略不可能在战略期内保持一成不变,而应该对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修改和优化。

二、企业筹资战略的内容

1. 筹资战略。筹资战略是指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进行的资金安排或筹划。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取得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包括向谁、在何时、筹集多少资金。筹资是指在日常生产经营中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取得借款、赊购、租赁等方式筹集资金的行为。筹资战略既要达到在一定的战略期限内所要完成的筹资目标,满足筹资数量的要求,又要关注筹资的来源渠道方式,关注筹资的质量即既要保证有充足稳定的现金保证筹资的灵活性,又要努力降低筹资的成本与风险,不断增强企业筹资的能力。筹资战略必须在充分分析企业当前内外部经济环境、考略企业未来整体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对企业筹融资的数量、目标、结构、渠道和方式进行长期系统的谋划。要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当前企业的发展方向与潜力,制定出短、中、长期的资金需求总量,做到分类汇总,分阶段实施,并确定出各类筹资来源的结构比例。从总体来看,企业要不断拓宽筹资渠道,合理保持筹资结构,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进行最佳筹资组合。

2. 投资战略。企业投资战略是指根据企业总体经营战略要求,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对有关投资活动所作的全局性谋划。它是将有限的企业投资资金,根据企业战略目标评价、比较、选择投资方案或项目,获取最佳的投资效果所作的选择。企业投资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中较高层次的综合性子战略,是经营战略化的实用化和货币表现,并影响其他分战略。企业投资战略主要类型有:扩大现有生产能力的投资战略、寻求规模经济的投资战略等类型。企业的投资战略主要包括投资战略类型选择、投资时机选择和投资规模选择。投资目标主要是使用企业的财务资源将资金配置与不同的生产要素上,以获得投资收益以及达到控制和影响其他企业的目的,进而实现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和提升竞争优势。

3. 利润分配战略。当企业盈利时,应该在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分配,比如债权人、股东和企业员工,其中企业对债权人和员工的分配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对企业股东的的利润分配则具有弹性,因此股利分配成为企业利润分配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股利分配政策受到投资机会和资本成本的影响。在公司的投资机会的预期报酬率高于股东要求的报酬率时根据目标资本结构的有求,现将税后利润先满足投资所需要的权益资本,然后将剩余的净利润用于股利分配。从战略角度来看,股利战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稳定股价、保持企业经营稳定有重要影响。因此企业应该结合企业发展状况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制定恰当的股利政策确定是否发放股利以及发放的形式、时间和数量。

三、企业财务战略的类型

1. 扩张型财务战略。扩张型财务战略适合于企业初创期阶段,以及使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而迅速扩张的阶段,它需要服从于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这用状况下,企业需要将大部分甚至全部利润留存,同时大量进行外部筹资,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扩张型财务战略一般会表现出“高负债、高收益、少分配”的特征。

2. 稳健型的财务战略。稳定型财务战略适合企业发展的成熟阶段。实施稳健型财务战略的企业扩张的幅度明显减弱,会更加关注于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和资源使用效率,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不断积累企业利润。这个阶段企业会削减外部筹资规模,对于利润开始加大分配力度,以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实施稳健型财务战略一般会呈现出“适度负债、中收益、适度分配”特征。

3. 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使用企业遇到经营困难或者出于衰退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应该减少现金支出、尽可能的增加现金流入,尽力保护已占有的市场或者弥补亏损。企业往往会加大利润分配,是投资者和债权人保持信心,并实现企业股价的稳定。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往往呈现出“低负债、低收益、高分配”的特征。

四、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1.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

(1)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企业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整体战略的组成部分,必须充分结合其他战略的规划方向。一个具有长远发展意识的企业应该充分考虑企业产品生命周期,正确把握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阶段的特点。因此,企业必须充分分析自身的资本资产状况,考虑企业发展阶段的共性,选择适合长期发展的财务战略,继而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投资、筹资、利润分配等具体的财务计划。

(2)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外部因素。企业是不可能独立于经济发展环境而存在的,因此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要充分分析企业经济环境。经济的发展是有一定周期的,比如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潮,企业的经营活动必然会受到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另外相关政策法规、国家方针政策都是企业应该分析和把握的。

2.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在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努力遵循企业的总体战略规划和指导思想,分阶段、层次的制定战略目标。财务战略也不仅仅是空乏的,而是应该将一些战略原则予以具体化,制定出相应的配套财务计划。财务战略的实施要保持一贯性,并加以必要的内部控制和监督;要保证灵活性,要采用经济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发现的问题,并对财务战略做出适当调整。财务战略实施之后,要及时对其评价,做好反馈工作,为企业未来的长期发展积累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陈君宁,徐天亮.现代企业管理概论[m].

[2]刘志远.战略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出版社,1997.

上一篇:结算管理论文下一篇:经管类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