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秦腔艺术在泾源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应用与发展

2022-09-13

一、秦腔剧种的内涵

秦腔起于西周, 源于西府, 成熟于秦, 是中国西北最古老的戏剧之一, 以其独特的陕西民间小曲、说唱艺术构成基本元素, 久以地方俚俗之曲而著名。秦腔是中国古老的四大声腔之一, 广泛流行于明、清时代, 得名于陕西, 又名“秦声”、“乱弹”、“梆子腔”, 不同地域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 秦腔形成了四路风格流派, 分别是流行于关中大荔的东路秦腔, 流行于中府西安地区的中路秦腔, 流行于甘肃以西的西路秦腔, 流行于陕南汉中地区的南路秦腔。秦腔辉煌的发展高潮在明代, 在陕西境内兴起各种秦腔剧团, 并不断向甘肃、青海、宁夏等外省传播, 发展到清代, 已成为社会文化的中流砥柱而遍布全国。秦腔所以称为戏曲是因为它是戏和曲的结合,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还原再现, 思考和感悟, 进行文字加工处理, 提升到舞台艺术审美标准, 呈现有血有肉的舞台场景, 包含丰富的角色、曲艺潜能成分, 在情节表达和情景表现中用独特的唱腔来加强和渲染气氛, 刻画人物性格和人物形态, 极具感染力和潜在作用。早在2006年5月20日, 秦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秦腔发展的现状

秦腔的发展从明代中叶起到新中国成立, 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明代中叶到明代末, 秦腔以曲牌体与板腔体声腔并举;第二阶段的秦腔以板腔体为主体, 一度成为秦腔发展的里程碑;第三阶段从民国时期到解放初期, 这一时期由于人们对“洋”货的崇拜加之西方文化艺术的渗透, 秦腔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大多数艺人以卖唱、卖艺、民间流浪方式来传承秦腔艺术;第四阶段为新中国成立以来, 政府大力扶持, 组织成立了秦腔院, 为秦腔的创作、演出、管理机制、乐队建设、唱腔、发音方法等方面奠定了良好基础, 灯光、音响、特技等综合展示方面也有了高速、规范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文化娱乐形式越来越多元化, 这样的需求变革使得秦腔的生存受到严重挑战。一是严重的市场化竞争, 二是戏剧表演形式衰老问题, 三是戏剧剧团数目减少, 秦腔表演者退休或者转行, 秦腔的传承出现问题, 四是观众越来越少, 剧团经费不足, 周转困难。近年来, 虽有政府的大力支持, 发展势头有所好转, 但仍不容乐观,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必须对症下药, 排出万难, 使秦腔艺术步步振兴。

三、发展秦腔对于开展泾源群众文化活动的意义

泾源县因泾河发源于此而得名,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最南端, 岁末年初, 泾源县文化馆围绕“深入基层、扎根群众”这一主题, 举办了十余场文化活动, 力图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其中就包括以秦腔为主要表演形式的“迎新春戏曲文艺晚会”, “文化惠民工程秦腔展演”等, 浓厚的戏剧氛围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以秦腔为例, 文化艺术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传承秦腔艺术是群众文化得以发展的条件

华夏民族历史文化, 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历史发展中, 文化受到人民群众影响较深, 具有丰富的群众文化色彩。近年来, 中国风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开来, 这就要求我们创新整合文化发展, 传承民族特色。秦腔艺术作为我国西部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也是音乐文化的创造, 秦腔亦是广大西部地区人民交流情感的一种精神寄托, 发展秦腔艺术就是振兴民族文化, 振兴民族精神。

2、传承秦腔艺术是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群众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文化活动的传承, 泾源县乡镇秦腔戏班和周边汉族乡村业余秦腔剧团的成立和发展, 很好的展现了泾源群众的民族民间风俗文化风貌, 对建设文明的社会现代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议在全国范围内, 多多举办有关秦腔的艺术活动, 加快秦腔艺术的创新步伐, 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

3、继承、创新并发展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建设虽然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 但是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因此, 应该尊重历史的发展, 继承文化遗产, 传承文化艺术。群众文化的活动内容多为歌功颂德、赞扬劳动、热爱祖国题材, 随着时代的发展, 须对群众文化建设形式进行创新, 不断地继承发展, 扬弃创新。秦腔艺术中国西北最古老的戏剧之一, 将秦腔艺术应用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去, 必将使文化传承大放异彩。

四、改良、振兴秦腔发展的思路

秦腔艺术的群众需求量是推动秦腔文化发展的直接动力, 只有群众有需求, 它才有生命力和存在的价值, 基于此, 改良、振兴秦腔发展首先要培养需求, 其次是发现需求、投其所好。在秦腔发展过程中, 必须注重其自身价值, 然后去发展创新、与时俱进。

1、保护和尊重传统戏剧是改革创新的前提

秦腔艺术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是研究西北地区人民精神风貌的活化石, 是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秦腔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主要体现在表现形式和剧目积累总量两个方面, 对于祖上留下来的传统戏剧, 必须保护其原有的文化底蕴和特色, 深入社会调研, 吸收人民群众对于秦腔戏剧的意见和要求, 改革的总体思路离不开尊重、保护、继承和创新。

2、改良秦腔表演形式, 吸收现代音乐元素

21世纪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 业余生活形式越来越丰富, 在精神层面的要求上也是千变万化, 在秦腔的表演内容上要兼顾思想性和时代性, 丰富其娱乐素材和表演形式, 解决人们对秦腔的视觉、听觉疲劳, 改良唱腔的音乐调试体系, 吸收现代音乐元素, 在板式上, 综合音乐表现手段, 例如电声合成音乐、管弦音乐等, 加强舞台舞蹈音乐效果, 避免视觉疲劳。

3、运用高科技手段, 建造魔方剧场

只有不断运用科学技术, 才能体现时代特征, 在秦腔艺术传承中, 现代的舞台搭建、审美设计可以吸引观众眼球, 引导潮流。一是搭建纵横结合的自动化可升降的魔方舞台, 二是运用三维动画创造幻觉, 渲染氛围, 三是改变观众座席的方位, 建立一个互动式高科技的立体自动化剧场。

五、结束语

秦腔艺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还原再现, 思考和感悟, 提升到舞台艺术审美标准, 呈现有血有肉的舞台场景, 是中华文化传承中绚丽的瑰宝, 对于推动群众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秦腔艺术发展进行分析, 结合泾源县群众文化建设活动, 旨在探究秦腔艺术的改革、创新思路, 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培养人民群众精神风貌。

摘要:秦腔是代表传统汉文化的符号, 体现了三秦大地、南北纵向的汉文化的民俗艺术和文化特征, 其戏曲艺术凝聚了中国传统审美趣味和文化品位, 探索秦腔艺术的表现形式和现代化的艺术表达对于开展泾源群众文化活动尤为重要。

关键词:秦腔,群众文化,应用,发展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 商务印使馆2008年版, 第277页.

[2] 戴平:《戏剧美学教程》[M],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1年9月第350页.

[3] 李泽厚:《华夏美学》,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9年版, 第245页.

[4] 牛宏宝:《西方现代美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年版, 第11页.

[5] 焦菊隐:《中国戏剧艺术特征的探索》第四卷,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年版, 第267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析VI设计中的中国元素下一篇:浅议健康教育在糖尿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