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

2023-04-13

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不断面临机遇与挑战,而一份好的计划能让我们抓住机遇,翻越障碍,那么你会拟定一份合格的计划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陶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陶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

陶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

陶艺课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通过为期10次课的基础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和装饰技法、了解陶艺的工具特点、体验熟悉陶泥的特性,使学生通过手、眼、脑协调互动的过程,自己动手制作出成功的作品。

二、教学要求

首先,从简单的制作手法入手,由浅入深的讲授制作陶艺的过程、工具的性能和表现方法。

三、教学指导

1、结合陶艺作品欣赏(图片、实物),使学员感受陶艺作品的美,提升学生感受泥塑工艺和现实美的能力,使之眼界得到开阔。

2、通过作品欣赏、教师示范、课堂练习(教师指导)三个步骤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教学计划。

四、工具、物料准备

陶泥、修陶工具、抹布、袖套、围裙

五、课时安排:每节1.5小时

六、课程设置 第一课:基本手法:

1、团圆(球状成型法),如:皮球、七星瓢虫、雪人、地球、太阳、毛虫、西瓜等。

2、搓泥条(泥条盘筑法),怎样利用手心把泥条搓长而不断(掌握干湿度),掌握运用泥浆粘合技法是,使泥条与泥条之间粘接牢固,平整光滑,制作出各种造型。如:蜗牛 、蛇、花瓶、小盒子、花篮、笔筒、水杯等。 第二课:手捏法:

运用左右手协调动作,制作自己所喜欢的作品,让学员充分发挥想象力捏出各种形态生动的动物造型,如:鸭子、天鹅、小鱼、茶壶、章鱼、企鹅等。 第三课:泥板成型法:

运用工具把一块泥压扁成一块泥板,薄厚一致,如:泥板刻字、刻画、压花,基本圆柱体制作,如:水杯、笔筒、方形器皿、自由形容器等。 第四课:泥板堆画(组合法)面具、向日葵装饰画 第五课:风铃、花盆(组合法) 第六课:卡通人物、小象(组合法) 第七课:向日葵装饰画(组合法) 第八课:果篮、笔筒(组合法) 第九课:长颈鹿、小象(组合法) 第十课:自由创作

七、辅助教学

图片、作品实物欣赏,调动学员积极性。

八、教学成果展示

1、学生作品阶段性成果展示。

2、优秀作品展览。

九、培训对象:9~11岁少儿(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

第二篇:2021小学陶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

陶艺兴趣小组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因此提前制定好小学陶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友重要的教学意义。下面是文库小编带来关于2021小学陶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21小学陶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篇(一)

一、课程宗旨

陶艺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于一体,且更具劳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的综合实践课程。

通过陶艺的制作,认识劳动改造自然,创造人类物质文明,变革社会中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情操。

二、课程要求

1、根据不同的年级阶段,学生美术课学习的要求而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2、课程的设计从学校教学课程的发展前瞻考虑。对目前的学校课程计划略有突破,以体现课程的实验性。

3、陶艺课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将陶艺和泥塑相结合,淡化陶艺的专业性。

4、制陶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中国是陶瓷古国。充分利用丰厚的资源,增添陶艺教学的人文性。

三、课程时间

陶艺本身就是立体美术,因此把陶艺课纳入美术教学中,每学期一次,每次2课时。1—6年级共计24课时。

四、陶艺教学实验基本原则

1、学生快乐原则:发挥学生喜欢泥巴的天性,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2、知识渗透原则:把陶艺文化的背景资料融入教学中,把陶艺知识结合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中。

3、动手实践原则:提供泥巴和时间,使学生在接触泥巴的过程中熟悉泥性。

4、创造审美原则:引导学生欣赏和模仿模仿优秀的陶艺作品。并大胆创造自己的作品。

5、教育原则: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悟”为原则。发挥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制作能力,结合陶艺的诗情画意,提高学生的文学、书法、美术能力和制作中需要的几何、代数、物理(高年级)原理的提示或计算及其泥性的特殊性格和要求,培养学生的修养。

五、教学内容

1、低年级(1-2年级)让学生接近泥土、游戏泥土、感受泥性。不拘一格地大胆用泥土捏塑和创造。

一年级第一学期:用各种物体在泥板上压痕,做饼干、生日蛋糕、水果之类。

第二学期:捏泥碗、搓面条、蘑菇等。

二年级第一学期:抓住动物的特性,捏有趣的动物、鱼、小鸭子、乌龟、小猪头等。

第二学期:在以前的基础上捏小猪、企鹅、泥娃、电视里的开心娃娃、青蛙等。

2、中年级(3—4年级)初步学习拍打泥板和盘筑的制陶成型方法,培养做陶兴趣。

三年级第一学期:在拍制的泥板上粘贴泥片、做花卉、蝴蝶等,或者镂挖脸谱。

第二学期:搓泥条盘制成瓶、花盆、篮子等。

四年级第一学期:在三年级第二学期的基础上变化泥条盘筑的方向和形式,制作花瓶、花篮、草帽等。

第二学期:练习拍打泥巴成泥片,制作鱼、盒、储蓄罐或用模具制作花盆之类。

3、高年级(5—6年级)练习制陶方法,了解陶文化的悠久文化历史和陶制品的实用功能,丰富对陶艺的认识。

五年级第一学期:运用泥板围合裁切,运用数学原理计算,用几何原理裁切,用物理原理制作圆形、圆锥形的杯、盆等。

第二学期:在以前的基础上提高用模型或手工裁切,做成筝插,高耳环花瓶等。

六年级第一学期:拍打泥巴,使其平、光后划切成抛物线形、三角形、多边形的泥板,在泥板上镂刻诗词、山水、树竹花,或用泥片制作围合有创意的作品。

第二学期:运用各种技法,制作车辆、军舰,捏制各种人物,充分运用学习中的计算方法裁切粘合成各种器皿,并修理得光、平后刻上绘画、粘贴图案。

2021小学陶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篇(二)

一、指导思想:

陶艺教育是课改深化的需要落实《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学校艺术教育的规程》以及上海市教委的《上海市学生艺术教育“十一五”工作计划》的需求。是落实二期课改的发展需求,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的需求,减轻学生课业过重负担,同时,创作陶艺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己双手将自己想象变成具体成果的过程,这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展示,是他们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非常幼稚,但正是这种幼稚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树立了创新观念,学会了创新方法,这将使每一位学生终生受益,为他们今后在各行各业成就自己的事业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陶艺课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取陶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2、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3、在学习陶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

三、教学设想:

在艺校课的学习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对陶艺的独特认识进行创作,并结合各类比赛进行创造作品参加比赛。一方面,让学生能有个性化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作作品的同时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另一方面,通过比赛让学生能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找到自我价值;在参赛的同时也为学校争创声誉。

四、教学内容安排:

第三周、盘条笔筒

第四周、圆球游戏创意

第五周、泥板制作1

第七周、泥板创意制作2

第八周、泥板创意制作3

第九周、精雕细刻的雕刻1

第十周、精雕细刻的雕刻2

第十一周、精雕细刻的雕刻3

第十二周、精雕细刻的雕刻4

第十三周、旨趣各异的压印1

第十四周、旨趣各异的压印2

第十五周、旨趣各异的压印3

第十六周、旨趣各异的压印4

第十七周、泥韵盎然的印pei 1

第十八周、泥韵盎然的印pei 2

第十九周、泥韵盎然的印pei 3

第二十周、泥韵盎然的印pei 4

2021小学陶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篇(三)

一、活动目的:

通过陶艺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手工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泥塑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创作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

二、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2、由美术老师调整一节美术课专门作为陶艺课进行。

3、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室大声喧哗,不准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4、爱护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品。珍惜泥巴。

三、活动内容:

1、以泥巴制作为主,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泥塑常识知识。

2、给学生自己创作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3、进行手工教学,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

四、采取的措施:

1、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

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要选出有工作能力、成绩也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兴趣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

3、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

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美术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期结束时,要举办全校性的手工作品展览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三篇:2016-2017下陶艺兴趣小组总结[大全]

2016——2017年第二学期陶艺兴趣小组教学总结

本学期的陶艺兴趣小组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学习陶艺充满热情,在这些热情下,吸引了不少学生在学习以外的时间来参加陶艺兴趣小组,为了能更好的开展下学期的活动,先将这学期的活动记录作以下总结:

所有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学习美术学习画画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但通过学习陶艺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在教学中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摆脱以往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学生想参加陶艺兴趣小组。

在陶艺兴趣小组的活动中不仅是讲解了基本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了许多做陶艺的基本技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在这学期的活动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而且因为参加兴趣小组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比较低年级的学生,所以他们对于美术的热情是非常浓厚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也尊重了他们的个性、兴趣、让学生的作品更大地保留自己的个性。

当然,本学期在教学设计上还比较单一,为完成任务在趣味性还欠缺,我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期待着我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我将本着为学生工作的思想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我的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得到提高。

第四篇:如何培养青少年对陶艺的兴趣

储田学校

吴风华

现代社会科学的迅速发展,需要人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而美术课程作为培养人的情感的平台之一也应与时代同步发展。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中国工艺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艺术传统。中国是瓷器之乡,素有“瓷国”之美称,而中国景德镇又是“瓷都”。故青少年从小就应肩负历史的责任,同时也是顺应时代发展,合乎素质教育方针。培养青少年对陶艺的兴趣,是当前美术教学的一项根本任务。

如何培养青少年对陶艺的兴趣?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课堂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并通过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练习而获取知识的平台。在陶艺美术教学过程中,关键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陶艺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抛砖引玉浅谈几点体会:

一、充分展现陶艺的自身特点,培养学生对陶艺的感知能力。

“陶艺”泛指瓷土、陶土和各种粘土烧成的艺术作品。陶艺制作方法多样,如能巧妙运用,灵活发挥,可充分展示鲜明的个性,产生相当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使作品更加生动传神。抓住这一特点,学生在学习时有很大的机动空间和开拓思维的空间,再加上地处“瓷都”的优越环境,古今名人陶艺传世佳作馆藏丰富,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利于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观与学习相统一的良好学习氛围。

兴趣是学生学习陶艺的基本动力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例如:课堂上配上录像、范画、工艺作品等方式,可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课外带领学生参观各种艺术展,又可从视觉体验上激发学生学习陶艺的兴趣。同时在教学中,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环境因素进行协调统一,引导学生培养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教学也同其它科目一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是一种乐趣,并在这乐趣中学习掌握美术的基本能力,从而达到促使学生形成学习陶艺兴趣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掌握陶艺基本表现手法。

陶艺课程大致可分成欣赏和表现两大块。在激发学生用掌握的陶艺知识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生活中美的感知上,不管是表现手法、制作技巧,还是形体塑造、色彩运用等,只要学生乐于动手、动脑,放胆去表现,在这个表现的过程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自己的各种表达方式。从而使学生和教师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达到人文、情感、精神上的沟通。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表现欲,促使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去完成一件作品。

三、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懂得运用陶艺展现自我。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用陶艺来表现丰富的生活、情感和事物,这也是一种重要手法。然而生活、情感和事物又都是在不断发展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陶艺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给陶艺课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传承古今文化的同时也有了时代的产物。这对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是有独特的作用。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可把陶艺学习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教师要明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四方面构成陶艺教学过程中的比例要恰当,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施学习活动。这样才会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自己想学的陶艺,用已掌握的陶艺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对生活的理解。

总之,结合本地独特的地理优势和陶瓷文化资源优势,把陶艺课上“新”、上“活”,不仅能达到培养青少年对陶艺感兴趣的目的,更能推动我国陶瓷艺术迈向更高领域。

作者简介:

吴风华,男,1976出生,中教二级,2000年毕业于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陶瓷设计美术专业, 2000年调入储田中学任教中学美术。

第五篇: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计划初中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南苑中学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南苑中学井红芳

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不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丰富我校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给学生营造快乐轻松、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建设和谐校园。培养学生对音乐兴趣和能力,学生组建了音乐兴趣小组。

二、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每天下午放学后,每周六,周日,及每天中午的时间。 地点:阶梯教室。

三、活动内容及要求:

1、声乐: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唱歌,组织合唱队。

2、学习乐理知识,并通过练习巩固。

3、舞蹈训练:形体训练,并排练成品舞。

四、主要措施及方法: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因材施教,培养特长生。

五、具体工作措施

1、上好音乐教育活动课,做到“四定”。即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色,以此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2、在完成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

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使他们学有所

长,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习音乐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

强。并在此尽量减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平时将定期不定期地

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音乐好的舞蹈。

4、对小组的课程内容作出规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识谱能

力为主要内容,不准让学生放任自由。

5、培养学生的特长,并在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锻炼

学生的表演能力。

六、 学生来源:由各班自行组织,有兴趣者即可来听课。

七、 授课地点:定在音乐活动教室。

活动班级:初

一、初

二、初三

2009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体育全员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体育与健康学院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