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论文

2022-04-13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随着独立学院的迅猛发展,就业问题已日趋严重。本文对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思考,并指出独立学院要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就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本科学历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选择公办高校不愿做、高职院校又做不到的“空白地带”,寻求发展空间。

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论文 篇1:

“四两”拨千斤 依靠机制创新促进大学生就业

作者简介:

陈龙春,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中国注册会计师,主要从事教育财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著(主编)有《企业财务管理》、《大学生创业基础》、《大学生创业实践》、《大学生资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大学生资助的浙江图谱》等。

“就业涉及民生,是天大的事,不仅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也关系个人前途。”对于个体而言,“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重千斤。2009年我省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3.14万人,比2008年增加1.5万人。截止6月30日,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有178801人实现就业,就业率达到77.28%,同比提高1.53个百分点。近年来,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实践中,我们坚持不懈抓住“四个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创新开辟了方向,也为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展奠定了扎实基础,获得了“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一、政府与市场:两种资源相互协调,是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保证

就业乃民生之本。以人为本的政府必重民生、重就业,面对今年的严峻就业形势,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条件。争取和依靠政府的支持,是我们首先必须紧紧抓住的“一手”。这是“有形之手”,也是“有效之手”。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推出的4万亿投资计划使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并形成对高校毕业生的结构性增量需求。扩大内需的政策也使财会、市场营销类就业岗位需求明显增加。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国家加大铁路建设投资的机会,一次性争取到上海铁路局近300个就业岗位。我省确定今明两年增加招收2万名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岗位、增加招收1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者,全省各地也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如宁波市推出了“四个一千”计划,招收一千名幼儿教师,培训之后分到幼儿园工作;招收一千名中小学教师,通过培训以后,去海岛、山区任教;招收一千名全科医生,经培训后去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一千名大学毕业生,充实到物流企业工作,也直接为2009届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就业岗位,拉动了就业。在教育系统内部,今年我省原先安排招收普通专升本的院校13所,招生计划2158人。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决定招生院校扩大至24所,招生计划增加2000人。实际录取3325人,扩招了1167人。今年计划招收研究生9186人,实际录取研究生13150人,扩招了3964人。扩招专业硕士研究生920人。三项相加,共增加招收6051人。

自主择业是大学生就业的基本制度,政府、学校、就业服务中介和用人单位都只有在这一制度原则下,才能发挥好各自的角色作用。我们认为,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政府的调控、服务、救助、保障职能要贯穿始终,“有形之手”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是有效的,应该有所作为!但是,政府的职能主要在于发挥好政策引导的作用。“有形之手”不能取代“无形之手”。在“非常时期”出台的“非常举措”不应该牺牲市场机制。学校与企业用人单位是大学生就业的两个市场主体,校企双方如何在政策引导下,充分利用政府和市场两种资源的作用,实现供需的有效对接才是促进大学生有效就业的关键。

我省各高校近几年普遍完善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当金融危机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时,各高校及时启动应对机制,在充分依靠政府的同时,面向市场找方向,加大工作力度,全方位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建立校领导分片负责、合力推进就业的“回访”和“寻访”制度,每年精选100家就业大户,按专业需求、地区分布落实到各学院,由分管校领导带领学院负责人进行“回访”;分管校领导还带领学院负责人到相关地区的用人单位进行“寻访”,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努力为本校毕业生拓展就业空间。今年3月,该校全体党政领导带队实地走访了浙江华为、熊猫电子、阿里巴巴等著名企业,争取这些企业继续保持甚至扩大对本校毕业生的招聘数量。浙江工商大学、温州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高校开展“就业市地行”等活动,由学校领导带领院系负责人到全省各市走访人事、教育等部门及企业,就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进行沟通并推荐毕业生。绍兴托普职业技术学院领导不仅走访绍兴各市县,还分赴杭州、嘉兴、宁波、台州、温州等地开展用工需求调研和毕业生推荐。该校还在杭州滨江、绍兴柯桥和宁波北仑专门建立职业体验与就业服务中心,就地开展招聘活动,方便生源所在地毕业生与当地企业对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行业协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扩大学生就业信息占有量。学院在与温州市人才中心建立“就业协作联盟”的基础上,与“温州鞋革协会”、“人力资源协会”等十几家协会建立合作关系。

为了更广泛地利用大学生就业市场资源,我们还特别注重省外合作。先后与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内蒙古等省区建立合作关系,力求实现毕业生就业区域间合作互赢。通过“长三角高校毕业生就业合作组织”的努力,我省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快捷通道已经建立,进沪就业学生可在我省直接办理《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通知单》。长三角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标准已经制定,基本实现需求信息的异地管理和同步共享。长三角地区还共同完成了长三角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汇编,为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就业服务部门搭建沟通渠道。

二、建好两个“站”:积极为大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关键是实现岗位供需的有效匹配和对接,核心任务是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和公共服务体系。近两年来,我们倾心建设浙江省大学生就业网站,积极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站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1、网站的建设。为了加快就业信息化建设,推动我省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上台阶,我们下定决心全面建设浙江省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站,并把它作为省高等教育发展“十一五”期间一项重要工程,力争把它真正打造成为就业信息丰富、诚信度高,对学生就业帮助大,为高校、学生、用人单位青睐的365天不落幕的网络就业市场。网站建设第一期投资500万元,已于2008年11月20日正式开通,正式命名为“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www.ejobmart.cn)。“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自2008年11月20日正式启动以来,已有3290多家用人单位登陆注册,提供有效岗位3.2万多个,并利用网络实施招聘。截至7月16日,已有5.2万余名2009届毕业生在平台上“激活自己”,把该网络平台作为求职主要渠道,实现了大学生就业信息与企业需求的良性对接。网站拥有海量的经过高校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的大学毕业生真实信息,解决了困扰企业招聘过程中的大学生诚信问题。另外,根据企业用人要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匹配,为企业提供符合岗位要求的毕业生信息,并及时安排多场小型的乃至专场招聘面试会。该网络就业市场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了一个便捷、高效、即时的双向选择平台,大大降低了学生求职、企业求才的成本。

2、工作站模式的探索。为了更好地贴近服务对象,更加便捷有效地为高校、企业、毕业生提供服务,我们于去年下半年开始着手在全省建设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站,探索推进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模式。工作站分校园工作站和地方工作站两类,校园工作站按地区布点设在高校,地方工作站按地区布点设在各地人才交流中心。到目前为止,根据“自愿申报、合理布局、条件具备、分期建设”的原则,我们已经确定了浙江大学等16所高校为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校园工作站第一期建设单位。在嵊州市设立了第一个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地方工作站。

工作站的建立,架起了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和学校、毕业生之间交流合作的桥梁,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切实推进校企合作创造了条件。工作站的建立,使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形成了联动、形成了合力,同时还真正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延伸到全省各地,把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最有效、最直接地送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身边。

三、抓住两个着力点:千方百计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也千方百计增强就业工作指导服务能力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在实质上是能力的供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在实质上是能力的竞争。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过程,在本质上是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的过程。千方百计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应该成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着力点和主要工作目标。

为全面提高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今年我们结合杭州市推出的教育培训消费券,研究开发了“浙江省大学生就业能力证书”培训项目,此证书已经批准列入杭州市教育培训消费券证书目录。培训项目包括司法考试及法务能力提升、计算机实用技能(office高级应用、多媒体应用技术)、大学生精英英语、精英求职培训等等。大学生就业能力证书的培训工作是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严格的培训教育,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素质,满足社会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是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取得实效的前提。我们要求高校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和工作人员从事就业工作,加大对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力度,重视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增强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努力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指导能力和实践水平。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先后组织就业工作人员参加教育厅关于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状况、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状况、《劳动合同法》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等重点调研课题的研究;与省中小企业局合作,先后组织了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全省高校创业师资培训等活动,特别是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到中小企业挂职锻炼活动为就业指导教师培训提高开辟了新途径;针对《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的实施,去年4月份,我们又委托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举办了两期短训班,对高校就业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两法培训,实际培训376人,收效良好。

为了更好地增强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的能力,我们还特别重视发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就业指导专家的作用。今年,我们决定建立浙江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高级专家团,为各高校共享专家资源提供方便,目前,由省内著名企业家、教授、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组成的专家团已经基本形成。

四、就业指导与服务抓两头:一方面鼓励和支持优秀毕业生自主创业,另一方面完善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制度

创业是最好的就业。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和支持优秀毕业生自主创业,还有利于转变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在浙江有着良好的传统和优势,浙江省各级政府和各有关方面也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了比较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省高校结合就业形势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在全省形成了“市场拉动、政府支持、以校为主、因校制宜、各具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基本格局,创造了“全真环境”、“模拟环境”、“模拟实操环境”和“混合环境”等四类不同创业与创业教育模式。目前,全省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方兴未艾,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40多所高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今年4月,我们又与浦发银行杭州分行联合发起大学生创业助推行动,在10所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实验园。

大学生创业,风险与前途同在。鼓励大学生网上创业,既适合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的特点,同时也能突破资金瓶颈。据国际著名咨询机构IDC调研结果显示,每1人在淘宝网开店实现就业,就将带动2.85个相关产业的就业机会。我们在省政府文件中明确提出了鼓励高校毕业生进行网上创业的要求,积极鼓励毕业生进行网上创业。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听取各高校意见的基础上,我们于近期出台了《关于高校毕业生从事电子商务(网店)认定自主创业的暂行办法》,对从事网店经营达到一定标准的毕业生认定为自主创业。这在全国属于首创。在各高校的积极引导下,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创业热情高涨。据最新的统计,今年我省高校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达到2167人。浙江万里学院2008年自主创业毕业生为69人,今年达到92人,约占毕业生总数1.6%。义乌工商职业学院在淘宝网开店的2009届毕业生256人,占毕业生总数10.03%,其中达到我厅认定自主创业标准的92人,占3.6%。其他方式自主创业人员50人,占1.96%。

我们积极鼓励和支持优秀毕业生自主创业,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同时,我们又特别重视完善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制度,把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作为就业服务工作的重点。为确保高校贫困毕业生顺利就业,我省已经连续三年在全省范围全面组织实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工程,积极采取措施,对贫困毕业生开展卓有成效的就业帮扶工作。2007年全省统一推荐2008届寒门优秀毕业生213名;2008年全省高校又向社会推荐了2009届寒门优秀毕业生244名。2007年5月,我省首届“寒门学子就业专场招聘会”在浙江工业大学举行,60余家知名参会企业为省内5000多名高校家庭困难的应届毕业生提供1000余个就业和实习岗位;2008年3月,“浙江省2008年普通高校‘寒门学子’就业专场招聘会”分别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浙江万里学院举行。400余家企事业单位为省内25000多名高校家庭困难的应届毕业生提供8000余个就业和实习岗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5000余人。

根据今年的特殊经济形势,我们要求各高校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的帮扶力度,对贫困家庭毕业生建立档案,落实个性化帮扶措施。浙江万里学院在各二级学院为每人发放200-500元就业专项资助的基础上,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毕业生每人再发放200元求职经费补助。浙江工业大学学校为“寒门学子”毕业生开通了“就业直通车”,凡是参加招聘会、就业笔试面试、公务员和研究生招考的报名和考试,达到10人以上的,都可以免费乘坐“就业直通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按照毕业生人均200元的标准,从学校学生资助经费中提取120余万元,作为年度助困教育培训费,专门用于资助“寒门学子”就业前的教育培训。宁波大学、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高校实行了“一对一”帮扶措施,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求职提供指导,向他们推荐就业岗位。今年,我厅继续联手《钱江晚报》、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等媒体对2009届优秀贫困毕业生就业进行专门推荐,2009年2月28日和3月7日再次分别在杭州、宁波两地举办两场“寒门学子”专场招聘会。同时,还特别启动了“寒门学子”就业关怀计划,选取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学院等四所高校为试点学校。各试点高校分别推荐出家庭经济困难的2009年应届毕业生各50名,共200名,作为关怀计划的首批试点帮扶对象。聘请各行业就业指导专家与毕业生面对面沟通,制定个性化就业协助方案。同时,建立“爱心企业库”,进一步鼓励企业录用贫困大学生。张德江、刘延东对“寒门学子”就业关怀计划作了批示,充分肯定我们的做法,并要求向全国推广。

作者:陈龙春

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论文 篇2:

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摘要:随着独立学院的迅猛发展,就业问题已日趋严重。本文对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思考,并指出独立学院要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就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本科学历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选择公办高校不愿做、高职院校又做不到的“空白地带”,寻求发展空间。

关键词:毕业生;独立学院;就业指导

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截至2006年5月,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00所,在校生超过100万人[1]。随着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已经成为失落的“天之骄子”的今天,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状况已经开始受到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关注。而且,时至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更是关系到高校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做好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多数独立学院的共识和重要工作。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

1.1独立學院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一方面,独立学院比较年轻,用人单位对其办学情况和毕业生各方面的素质、能力、特点不了解,直接影响了用人单位接收独立学院毕业生。另一方面,一些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加之缺乏办学积淀,社会知名度有限,校友等资源匮乏,导致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未能很好地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上出现的变化。

1.2独立学院毕业生尚不能取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

独立学院招收“三本”层次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相对于“一本”和“二本”而言,入学成绩较低。用人单位因此会认为独立学院毕业生不如普通高校毕业生,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素质与能力持怀疑态度,这导致社会和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望而却步。

1.3独立学院毕业生存在严重的心理误区

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存在求职心理误区,主要表现为两种心理:一种是经过高考的挫败和与母体高校学生录取分数上的差距导致自信心不足,且对自己文凭的含金量和毕业后的待遇等方面有怀疑,直接导致毕业生就业不积极,不愿意推销自己,就业主动性差。另一种是对就业期望值较高,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和上学期间付出的学费较高,他们在就业过程中更看重经济利益,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偏远地区单位工作。这种心理上的误区不解决,将给就业带来巨大的困难。

1.4独立学院专业和生源集中带来的负面影响

独立学院开设的专业一般都是母体学校办的相对成熟、师资力量雄厚、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独立学院的招生一般局限于母体高校所在的周边省份,最终的生源也更多地来自于本省或本地区,专业和生源地的过于集中加剧了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拉。

二、开展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项措施

2.1加强机构建设,完善配套管理制度

2.1.1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建立“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2]。成立毕业生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一个“院长总负责、全体老师参与、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主抓、毕业班辅导员和导师负责落实”的工作体系,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共同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

2.1.2健全学生诚信档案制度和毕业生跟踪回访制度。加强学生在校综合表现的跟踪记录,档案记录要详尽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操行评定、奖惩情况、职业培训与实习、心理健康教育、诚信表现等内容[2]。通过完备的档案记录和规范的程序推选,实施“优秀毕业生首推计划”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优秀学生。定期对用人单位进行回访调研,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和要求,增进与用人单位的友谊和合作,巩固和扩大毕业生就业市场。

2.2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2.2.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教育学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倡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参与就业。帮助学生树立“择业竞争观”和“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3]。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结合国家“大学生西部服务计划”“选拔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等举措,引导学生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鼓励他们到基层就业,到西部就业,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施展抱负和才能。

2.2.2针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诚信缺失的现象,建立诚信教育机制。在全校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良好氛围。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将其同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

2.2.3开展毕业班就业素质提升教育。邀请企事业单位人事主管讲授求职应聘相关知识,成功就业、创业的毕业生讲述求职、创业经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就业政策、程序、法规及求职创业技巧。定期举办毕业班学生技能展示与招聘会,为毕业生搭建良好的求职平台[4]。

2.3推陈出新,努力拓宽就业推荐渠道

2.3.1定期召开毕业生校园专场招聘会广泛联络、热诚邀请用人单位参加供需见面活动。多方搜集就业信息,鼓励毕业生参加校外人才招聘活动。把实体招聘会和网上招聘会相结合,实现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优势互补。

2.3.2同用人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和互访制度通过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实践、顶岗实习、校企合办开展“订单式培养”等形式,共同探索人才就业对接途径,扩大学生实践空间,巩固就业资源,实现校企互助双赢。

2.4 开展升学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多渠道就业

2.4.1考研近年来,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考研为毕业生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预就业”渠道,这也反映出社会对人才需求层次的提高。独立学院也应该鼓励与支持本学院的毕业生继续深造。

2.4.2考公务员国家和各省、市、地区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为毕业生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独立学院应该抓住这一途径,请专家、学者为学院毕业生举办公务员考试讲座,开设辅导班,及时为毕业生收集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等。

2.4.3出国深造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条件和个人愿望,学院提供条件帮助学生出国深造也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2.4.4自主创业国家出台了多项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相关政策,独立学院应开展创业意识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为社会和自己提供新的就业岗位。

总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随着国家深化改革和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新形势而不断发展的,因此,开展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既是目标,也是过程。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本科学历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选择公办高校不愿做、高职院校又做不到的“空白地带”推动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及创新,从而实现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z].2006—05.

[2]张锡侯.2007(9).民办本科高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根本途径.高等教育研究.

[3]杜勇.2006(3).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83-85

[4]林书红.2007(5).高校培养和谐素质人才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56-157

作者:管恩帅 翟玉莹

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论文 篇3:

独立学院特色发展初探

摘要: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一种新的办学体制和理念,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系统的自我完善。产生以来对于解决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缓解高校扩招压力等问题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转变以及新时期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深化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我国的独立学院发展刚刚起步,经验还不丰富,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教学质量和管理模式问题就是关键问题之一。

关键词:独立学院;管理模式;教学质量;特色发展一、独立学院现状分析

面对现如今高等教育特别是独立学院的发展要求,怎样才能保证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和管理模式的提高与发展以及对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日益成为独立学院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与规划,努力使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与管理模式发挥应有的优势与色,让独立学院通过有计划的基础建设和办学管理模式发展,真正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核心教学内容,成为众多独立学院教学以及办学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是独立学院的优势。教学机制的优势是我国独立学院教学相对于其他高等教育学校的优势。与其他普通公办的高校相比较,独立学院是通过市场来引导资源,使得许多国内外品牌高校与社会有效资源有机结合。同时,相比较而言更为精简的管理模式,负担较轻的办学,比较容易使独立学院集聚资源来强化办学特色。并且,独立学院所设专业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硬度高,专业优势上来说独立学院比其他公办高校更优化,更现实。并且,独立学院主要围绕本科层次与专科层次的教育,办学起点较高。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可以把母体高校的名牌效应和母体高校的成功办学经验进行充分吸收和利用,也可以和母体共享已有的优质教育资源。

二是独立学院的劣势。目前,独立学院办学最大的基础性劣势是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独立学院往往大量引进公办高等学校中离退休教师与兼职教师。导致经济因素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相对考虑较多,这使得教师队伍中的专门教师失衡,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师资队伍中两级分化现象较为严重;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差;经验丰富、教育教学水平高的中青年骨千教师所占比例小。母体高校在独立学院的教师通常以学术型为主,这些教师缺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与实践经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与办学宗旨相冲突。而且,独立院校工作强度高、教师工作量大。所以,师资评价机制在独立学院办学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所以独立学院在高水平师资上存在两个难题:一是引进困难,二是学校也缺乏必要的教师环境。加之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办学声誉,社会地位相对不高,优质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基础成为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发展的瓶颈。

三是独立学院的机遇与挑战。在新时期,独立学院所存在的各种优势与劣势使得独立学院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当前,按照《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方法》的要求,以“达标建设、内涵发展”为主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独立学院主要的发展形式[1]。根据规定,截止到2013年4月,现有独立学院所不得不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回归母体,二是转成民办。但是独立学院办学的国家评估指标体系还没有正式出台以及这方面法律规定的空白,因此有许多不确定因素附加在了独立学院的发展上。独立学院办学资源投入的压力较大,面对当前评估要求,办学软硬件设施的建设成为独立学院必须要加大的重点。尤其是近年来,许多富裕家庭让子女出国留学也正成为逐渐流行的趋势,所以生存空间的挤压与生源数量的减少是使独立学院的发展正面临的难题。与此同时,从开始享受同母体相同的学位证书转变为独立学院颁发自身的学位证书使独立学院逐渐丧失了母体高校的品牌优势。而且在学生就业方面也面临着现实的压力。这些无疑成为了独立学院在管理模式上所面临的挑战。

二、独立学院特色发展方向

当前现存独立学院要从根本上改善教学管理质量必须进行适合于本学院实际情况的特色发展。能不能形成自身特色已经成为了目前独立学院发展中最关键一环。就特色发展我认为可以大致分为“教学专业发展规划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应用型平台建设”、“学生创新教育”和“内部长效机制建设”这五大方面。

一是教学专业发展规划建设。独立学院加强内涵建设和推动特色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专业的规划与建设相结合。专业建设包含了“有规划”、“抓特色”、“分层次”、“育品牌”这四个要点[2]。由于国内外存在的实质差异,以及发展独立学院教育的先后和水平,我们暂时无法达到“人无我有”的办学特色,但是我们必须努力做到“外强我新,外有我强”的专业教学设置。在专业建设上突出重点就要做到“外有我强”,不可以只求数量不注重质量,不可以没有我们办学的特色,一定要有我们自己的特色,努力继续发扬已有特色独立学院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打造己有重点优势专业,成立自己的独立办学品牌和管理特色,通过对重点专业优势的打造和建设,来带动整体的前进与发展,实现独立学院办学质量提高变强变大的愿望。

二是教师队伍建设。师资力量的规划与师资的建设是教学专业的规划与建设在独立学院发展上的延伸。独立学院对人才的培养和专业设置的核心问题就是师资队伍规划与建设以及专业规划与建设是否得到延伸[3]。现目前,独立学院的师资力从薄弱,母体师资对独立学院的关注力度不够高,师资队伍整体的能力薄弱,现有兼职师资力量不足等这几个问题都阻碍了独立学院办学特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的提高。所以独立学院想要提高自己的优势专业,发展自己的办学特色,首先就要建设一支实力强大的师资队伍。对于独立学院的现状来说,要实现这样的理想,首先就要强化师资队伍的知识,把现有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进行有规划,抓重点的调整。但是,我们不光要看着眼前,又要放眼未来,做长远的打算。通过师资的年龄,师资力量结构,师资知识能力结构来合理的调整师资队伍。利用现有优势特色专业来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以此来促成优势特色专业的发展。

三是应用型实践平台建设。如果应用型平台的专业建设不与社会的相关产业发展相结合的话,就一定会失去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正确引导方向。因此,要使应用型的专业特色建设得到发展,就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4]。对于现状,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加强稳定的、实际的应用型平台建设。要促进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市场实际需要相结合、相联系,就要在保证以往正常的独立学院知识理论教学的前提下大力的促进应用型人才知识技能的培养。要建立独立学院与各地方高新区,地方科技园区,地方块状产业区以及大产业园之间的合作关系;要有效的提升独立学院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和结合实际对理论问题的解决能力;还要为各个地方的发展培养地方适用的人才;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各个区位的实践平台,从而提升独立学院的特色教学管理模式。

四是学生创新教育。高等教育中独立学院办学的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必须所面临的核心环节是加强学生创新和创业观。独立学院必须要加强教育内容,这也使独立学院在人才特色培养上更有利于形成。独立学院应该通过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模式,因势利导,并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把具有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制构建起来。这其中要把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锻炼相结合。同时要大力举办创新创业型学生社团和各类创新创业论坛,通过校园各种有关竞赛和学生创新基金为依托,对创新型学生实行学分认定等各类校园活动,把在校学生的创业热情激发出来,增强他们创业的信心,从而实现创新的特色化发展。

五是内部长效机制建设。只有通过内部长效机制的保障,独立学院才能保证其办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所以独立学院要通过对教师队伍,办学经费,图书馆设施的投入来保证自身办学特色的维持。同时为了有效地推动独立学院办学特色的形成,要建立强有力的办学资源导向约束机制。同时也要让有关教师定期走向社会,从实践第一线吸取新观念和新知识,增强教师应用型实践知识能力的水平,把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完整的师资队伍实训培养模式。有秩序地推进独立学院面向社会型人才的培养。在长效机制内部的人事分配制度上要有利于办学特色的体制,对应用与教学复合型知识能力强的教师实行激励,把适合于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和不合格教师退出制度逐步完善,在内部机制上使优秀教师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独立学院特色发展途径

一、独立学院要合理定位,科学发展。探索分类指导管理模式、分类资源配置模式和考评的机制,独立学院要根据社会需求以及自身办学传统、资源条件、办学特色和优势在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领域办出自身的特色和水平。

二、独立学院要调整学科布局,优化专业设置。合理设置优势学科专业,动态调整独立学院学科专业结构。同时要根据所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重视与国计民生和新兴战略产业密切相关的学科及专业建设,培养应用性实践人才[5]。

三、独立学院要建立健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落实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通过所在地政府部门和母体高等学校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着力点集中到教学环节上来、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在学院中推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和“本科教学工程”。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独立学院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同时加大教学投入,着力加强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四、独立学院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研创新水平。充分发挥独立院校在国家和地方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院科研能力,以学科骨干和创新团队为核心,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加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学创新平台的建设力度。

五、独立学院要深入推进产学结合,增强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进学院科学研究与行业、产业的深度结合,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建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

六、独立学院要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建立健全以市场为主导配置毕业生资源的运行机制。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完善就业导向,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实践应用性强的基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

参考文献

[1]2008年2月4日,教育部第20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2008年4月1日正式执行.

[2]肖江淑.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及其发展特色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4)pp.107-108.

[3]侯赤梅,丁建辉.关于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J].学海,2007(06)pp.188-190.

[4]周国保.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比较优势及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04)pp.15-17.

[5]戴林富,游俊.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6(01)pp.76-77.

作者:蒲柯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职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思路论文下一篇:学校德育与社会现实研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