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022-12-2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成功, 改革目标能否实现, 关键在教师。就教师而言, 要适应新课程教学, 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 诚心接受, 热情投入。

首先, 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 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师在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 知识观, 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考试观等教育思想方面都应有重新认识和认真反思的必要。

其次, 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 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教育方式上, 体现出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 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性向。

最后, 怎样的一节课才算是一节成功的课?1、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 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上的每一节课都应当有针对性。教师设计一节课, 实际上就是一次创造性劳动。教师要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 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 设置科学合理的预期目标。2、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好的课堂应当是教师创设的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获利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形象生动, 富于智慧幽默的语言, 一个含蓄的微笑, 一句鼓励的话语, 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 一个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都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 形成技能, 也获利情感上的丰富体验。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倡导合作交流, 注重培养创新能力。4、尊重学生的需要,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5、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 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灵活机智地应变教学中的“意外”,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能探究、发现的让其探究、发现, 能接受学习的让其接受学习。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6、能够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空, 让学生充分发展。好的课堂应当是富于思考的, 学生有思考的内容、空间和时间。教师只扮演了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 并引导学生思考。

新课程改革就是创新。那么,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而言到底“新”在哪里?

首先, 学生喜欢是前提。由于新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所以, 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也将逐渐走向多元化。重庆市垫江第六中学校学生小黄证实了这一点, 爸爸妈妈在家一直要求我背英语单词、数学公式、背语文课本……太枯燥了, “我喜欢我们英语课教师上课时也让我们动手实作、还听音乐”。

一位从重庆三中回到垫江的老师告诉我, 新课程能够承担起“重新分配教学”的任务, 逐渐增加孩子“学”的时间, 减少老师“教”的时间, 让孩子们在广阔的实践领域中将知识融汇贯通。也就是说, 新课程改革, 包含着一种“举一反三”的导向。他举例说, 在重庆三中, 如果一个老师要教学生如何上网下载所需软件, 他通常只演示10分钟, 剩下的30分钟就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践。结果是一堂40分钟的课结束后, 学生大多可以摸索出那个公司的软件功能最强大, 到哪个网站可以获得最快的下载速度。而在中国传统的基础教育中, 10分钟和30分钟是颠倒的。

心理学专家对此的解释是, 学生总是愿意做他们喜欢的事情, 在“喜欢”这种情绪的激励下, 学习的认真程度会远远大于被迫学习, 而且他们会得出一些“思考后的结论”。同时, 在动手中学习, “喜欢”的情绪会逐渐强化, 学习的动力也会得到加强。

其次, 教会方法是关键。由于新课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所以非常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基础教育如何才能“终生受用”?许多老师在这方面形成了共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垫江十中的一名学生讲了这样一件事:上学期, 老师让我们讨论“垫江海联附小 (以前的师范附小) 的城墙该保护还是拆除”, 很多同学起初都认为城墙破旧不堪, 影响了垫江城市形象, 该拆。但老师在课堂上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只是要求我们“只有调查研究后才有发言权”。放学后, 同学们经过了解历史、上网查阅资料、亲自到钟宝寨去感受城墙后, 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城墙应该得到保护”。

垫江中学一位语文老师谈道, 与先前的教材相比, 新教材的课后思考和练习题少了, 增加的是理解性的问题, 而且提问的角度很广, 许多开放性的提问是摆脱了教材的。

最后, 家长参与是要求。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了, 但作为孩子“启蒙老师”的家长却很少有机会参与其中。

在大多数家长眼里, 新课程改革似乎只是学校的事。但老师们却不这样认为。老师们的观点很明确,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发展, 是一个系统工程, 教育的过程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 家长在这场改革中扮演的角色就是尽力配合学校给孩子们营造接受教育的氛围。

垫江六中的冷校长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事例:前不久, 他在给几百名家长讲一个主题为新课程、新教育的讲座时, 作了一个小小的调查——询问在座的家长去过重庆博物馆没有。遗憾的是, 在场4/5的家长都没有去过, 当然更没有带孩子去过。冷校长感叹道, 一座城市的博物馆积淀了这里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我们出去旅游不是最爱去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吗?但在我们自己的城市里, 却很少有孩子来体味我们的历史, 教育如果老是停留课堂上, 而不致力于为孩子们改变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场景, 那么, 在教材上费再多的工夫也是徒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分析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下一篇:宝玉石的评价鉴别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