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范文

2023-09-23

课程改革范文第1篇

1 传统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传统教学现状

《信息安全技术》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其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此课程紧跟时代要求, 目的是培养具有安全保护意识、具备安全防护技术、了解安全法规, 能解决生活中和工作上实际安全问题的学生。但是, 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很多学生普遍反映此课程内容深奥, 晦涩难懂, 学习兴趣不高, 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鉴于出现的上述问题, 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做了分析。

1.2 问题分析

(1) 教学内容的难度偏大。《信息安全技术》涉及到数学、密码学、计算机应用、操作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对学生的知识预备要求比较高。其中, 不少内容对于高职学生来讲难度偏大。例如其中的密码学相关知识在《信息安全技术》教材中一般放在较前的章节。虽然学生对密码学中的有些问题比较感兴趣 (如加密、解密、破译等) , 但当他们面对复杂的加解密算法时却一脸茫然。

(2) 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明显特征就是它的教学内容更新很快。该课程主要介绍的安全理论、安全技术和方法都应该是处在应用前沿的。然而笔者发现, 指导教学工作的教学大纲 (或课程标准) 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的只是一些陈旧的、过时的理论和方法。如黑客攻击技术、流行的木马和病毒等都可能是几年前的。

(3)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中老师是主体, 教学内容以理论讲解为主, 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的保守, 使得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才会出现学生不能积极配合老师、注意力不集中等诸多尴尬局面。

(4) 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中涉及到很多的实验环节, 不论是密码学中的加解密, 还是计算机网络中的路由器配置都需要在相应的实验环境下完成。但由于实验室资源不够充裕、实验设备不齐全、教学管理不严格等种种原因, 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

(5) 考核制度不完善。目前, 学生的考核方法主要是由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成绩、平时表现成绩三部分构成。除了期末考试成绩可以量化以外, 其他两部分成绩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其中, 实验成绩依据实验报告的成绩但实验报告的质量却离教学目标有不小的差距。另外, 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是课堂出勤率, 也有一定的不合理性。

2 教学改革方案探讨

鉴于传统教学模式下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真正实现“以培养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笔者依据《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特点,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改革作了尝试。

2.1 优选教学内容

目前市场上信息安全类的教材非常多, 但在其中挑选出满足高职学校学生要求的教材却不容易, 其中主要问题是难度偏大, 重点不够突出。从近几年的教学反馈上也证实了这一点。另外, 学生的整体水平差别比较大, 这也为教师选择教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笔者认为最好是任课老师自己编写教程。在选材的过程中, 将一些晦涩难懂的部分舍去。比如密码学中的加密算法, 不需大篇幅的介绍只要简单介绍一下原理即可。同时, 将一些陈旧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从教材中删掉, 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另外, 考虑到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覆盖面广, 与其他课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 因此最好放在高年级开设。

2.2 把握科技动态, 及时更新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的普遍应用使得信息安全技术飞速发展, 与此同时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也是“水涨船高”, 几乎呈现出“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的态势。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紧紧把握科技动态, 随时更新, 把处在科技前沿、目前的研究重点和热点问题介绍给学生。新的技术和方法可能存在某些缺陷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技术的优缺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样就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2.3 改进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应从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改革,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 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采用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首先, 老师可以将某阶段的学习任务提前布置, 然后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去搜集资料、解决问题, 最后老师给出评价, 并对本部分内容作系统介绍和答疑。过程中还可采用课堂讨论、分组辩论、模拟演练等方法。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涵盖的知识点比较多, 课堂的信息量很大, 建议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以图像、图像、视频等更直观的方式传递教学信息。另外, 实验室是消化、吸收学习内容的平台, 也是“解惑”、创新的地方, 在实验室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安排社会实践。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必然存在着差距, 只有让学生处在真实应用环境中, 他们才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肯定学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兴趣。这里的能力可以包括动手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等。当学生比较圆满的完成学习任务时, 要毫不吝啬的给予赞美和表扬。比如, 当学生独立完成一段程序代码时, 要告诉他 (或她) 很棒, 并且要给他提出下一步要完成的目标。实践证明, 必要和及时的赞美是培养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的一剂良药。

2.4 完善学生考核和评价制度

高职院校专业考试只是作为考核学生学业成绩、检测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 而不是完全由成绩定优劣。学生的考核应以应用能力为主线, 常规考试和技能考试相结合。具体来讲, 应包含平时成绩 (出勤、课堂表现等) 、理论课卷面成绩、实验成绩、实训成绩及校外实践成绩等。

3 结语

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 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一批“懂理论, 有技能, 肯钻研, 能创新”的应用型人才。这一要求使得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针对《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特点, 从实际教学出发, 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及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入手, 研究和探索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方案。

摘要:针对《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特点, 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与模式,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及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入手, 探索满足高职院校课程发展要求的改革方案及措施。

课程改革范文第2篇

摘 要 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存在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音与口语对话能力的问题。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中心是学习者,情景教学往往会事半功倍。营造真实,互动的语言环境,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正确方向。英语配音主要指的是英语原声影视配音。近年来,校园网和多媒体等多种网络教学手段的采用为学生创造了新型教学环境,影视配音走入课堂已无硬件限制。辽宁师范大学曹晨的教学实验证明,英语配音课程能够营造互动愉悦的口语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知识建构与再建构的机会。然而,当前英文配音一直以课外比赛活动形式存在,形式单一,未形成一个系统教学模式,教育界也鲜有对此研究。本文综合了英文配音的特点,以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要求为参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育心理学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探讨了“配音+教学”这一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推广的可行方案。

关键词 英语配音 建构主义 教育模式

0 引言

隨着大学英语改革的深入发展,当下社会对大学生哑巴英语现象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对“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需求也日益提高。英语配音教学方式自打世纪初以来一直以非主流形式存在于各大高校中,虽受到师生的日渐青睐,但其目前仍存在教学形式单一、受众面狭窄、教学效果不显著、不利于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等问题,且其未被纳入多元化新型教学模式中,尚未有一套系统的实施方案。

本文旨在以教育心理学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武汉理工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英语配音模式中独特的实用性特点,了解师生对配音教学的实际意愿与需求。在考虑理工类大学学科分布比例特点下,针对性地改革大学英语配音形式,并推广该模式下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提出一套合理的具体改革实施方案,从而全方位提高各专业大学生英语视听说实际应用能力,使之与当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高度需求相接轨。

1项目背景及研究意义

1.1 项目背景

2007年,国家教育部所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设计大学英语课程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的要求,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如今校园网和多媒体等多种网络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新型教学环境,大大增加学生接触英文电影的机会。英文原声配音活动凭借其趣味性以及实用性在校园里悄然风靡。然而,英语配音一直以课外比赛的活动形式存在,英语配音形式单一,尚未形成一个系统教学模式,并且学生们自主报名参赛的方式极大限制了英语配音的受众面。

由于传统填鸭式教学无法提供真实语言环境,使得当下大学生语用能力明显滞后于语言能力。结合当下大学生普遍存在哑巴英语现象和英语配音教学方式尚未全面发挥作用的背景下,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和社会对“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教育心理学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英语配音新型教学模式会成为解决这些问题与现象的必要途径。

1.2 研究意义

1.2.1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英语配音打破传统单一式的教学模式,将受大众欢迎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的英文电影,延伸出英语配音这一新型教学手段,通过情景教学模式,学生身临其境,强化训练,逐步形成更加正宗与地道的口语。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为理解人物对话,掌握正确的情感和更得当地运用语言,会进一步促进学生们自主了解英语背后的人文历史文化,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1.2.2 全方位提高学生英语视听说能力

英语配音教学模式将视、听、说融为一体。英语配音需要学生听懂台词,理解电影背后人文历史文化,模仿人物语音语调。为达到高还原度效果的英语配音,学生通过不断熟读或背诵的趣味化训练,不仅学到大量的口语交流技巧,还强化视听的能力。脑、耳、口多个器官被充分调动配合,增强身体记忆能力,使学生学习英语效果达到最佳。

1.2.3 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再创造能力

英语配音为学生提供分组合作机会,学生通过不断地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不仅有利于在群体中形成以优带差的良好学风,还利于学生创造更轻松更高效的学习氛围,以此提高学生再创造能力,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学习效果。

2 调查方法

2.1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搜集国内外有关英语配音的文献资料,进一步了解英语配音当前实际现状及其影响。梳理已有的国内各大高校英语配音的相关政策与成果,结合国内大学英语的课程改革政策及其要求,进行文献研究与分析。在文献研究法的进一步指导下,针对武汉理工大学,分析出在该校的实行英语配音教学模式的利弊及前景,探讨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关具有实用性的建议。

2.2 调查问卷法

2.2.1 调查问卷形式

调查问卷形式为网络问卷(以网络问卷星为平台)

2.2.2 设计调查问卷的步骤及问卷内容

第一阶段,设计问卷初稿,以本校有过英语配音经验与尚未接触过英语配音的本科大学生为对象,进行预调查,各发放纸质调查问卷50份左右,预调查后,进一步优化调查问卷的问题。

第二阶段,以武汉理工大学本科大学生为对象,于2016年6月20日—2016年9月10日正式发放网络问卷。

2.3 采访調查法

2.3.1 教师方面

对大学英语部及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进行抽样访谈,从教师的角度分析英语配音教学模式对提高大学生各方面英语能力及课堂效果等方面的影响。分析英语教师教师尚未使用英语配音教学模式的原因及限制条件。找出英语配音教学模式在现行课程制度中的局限性及推行办法。

2.3.2 典型调查法

选取典型个体,如从英语配音中获益的成功人士等,从而了解接触过英语配音的学生群体对于其在练习配音时所产生的深刻体会以及其所学到一些学习技巧是否非常有用等,从另一个角度来探寻英语配音的利弊。

3调查数据统计及分析

为评估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对英语配音教学模式的了解度和接受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利弊分析和提出建议,本次社会调查以网络问卷以及实地访谈的方式同时进行。

3.1 网络问卷

问卷发放至回收的起止时间为2016年6月20日—2016年9月10日,期间共收回了192份有效的网络问卷,问卷有效率达100%。问卷对象主要为涉及材料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自动化学院、机电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专业的大学生,全面覆盖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本科生。问卷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由14道单选题,7道多选题,1道主观题构成22道题目。问卷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对英语配音的了解与听说重要性情况的调查,第二部分为大学选修课情况及大学英语教学问题现状调查,第三部分被调查者对英语配音教学模式具体形式意愿度与建议调查,第四部分为被调查者对英语配音教学模式的其他想法和建议调查。本小组所在专业类型和入学英语等级为自变量,对此次网上问卷和纸质问卷调查整体的数据及情况进行交叉分析。

3.2 实地访谈

对大学英语部及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进行了抽样访谈,对从英语配音中受益匪浅的成功人士进行了典型调查法,下面是具体内容:

大学英语部张晰老师: 配音提供了一个有代入感的语境让学生说英语,模仿配音也可以纠正语音语调,培养语感。电影台词的输入也有助于学生词汇量和地道习语表达的输入、运用和累积。但是在现行课程制度中仍有局限性: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不是所有学生都对配音活动有兴趣;大学英语课程大纲对教学内容和进度有明确安排,配音教学模式需占用课堂时间较多,不利于长效教学。大英课程班级人数基数较大,不便于配音活动的全员开展。

外国语学院王芳老师: 英语配音能提高学生英语能力,调动学生们的英语思维和表达以及进一步掌握语式语体。但是它也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因此建议更新教学设备,在实际演练能更方便使用。同时也建议放在大学刚入学的阶段当中,因为英语配音课程类似于语音课,有着同样程度同种目的。这能够帮助刚从高中毕业的学生们有更大的进步和学习空间。

华中七校配音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孟子晖(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配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具有娱乐性和生动性。同时,原声电影的配音让学生了解更地道的英语惯用语或俚语。英语配音这种方式还可以使学生投身到group work当中,对学生的团队精神是很大的考验,这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所做不到的。

4 调查结果及分析

4.1 英语配音教学模式小众化

英语配音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传播外语文化,传递人文情怀的路上任重道远。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已将英语配音教学模式融入英语教学课堂中,甚至开设了独立的英语配音课程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们英语口语与听力以及语言应用的能力。但该模式在武汉理工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中尚未被采用过,由此说明其存在着诸多挑战。本次调查研究旨在对英语配音教学模式在武汉理工大学开展的合理性做出有效分析,为营造特色教学模式献上一份力量。

4.2 英语配音的大众认知度存在局限性

多数学生对于英语配音并没有足够多的了解。主要原因分为两部分:一是英语配音的流传度不够广,二是学生对英语配音接触少。从问卷调查中看出,学生了解英语配音的方式主要来自老师的推荐介绍、英语配音比赛的线上线下宣传、以及英语配音APP的推送等。鉴于各个老师研究的专业方向和兴趣不同,老师在推荐英语配音时侧重点难免也会有所不同,这就很难将英语配音在学生中普及;华中七校英语配音大赛由各自学校的外国语学院承办,所以武汉理工大学赛区主要是由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协办,这几届的参赛选手大多都是出自外国语学院,这导致其流传度大多仅限于学院内部而难以推广至整个校园;网络推送服务更是受到个人关注圈子的不同受到制约。在接触度方面,由于武汉理工大学大学英语选修课中、全校公选课和个性均未曾开展过类似课程,学生在课堂上接触不到英语配音,难免感到陌生。

4.3 大学英语课程输入过多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与预期相反,相比英语应试能力的提升,大多数学生更希望提高自己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即解决自己的哑巴英语现象。然而,传统教育则一直忽视英语实用性。事实上,语言的输入与输出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一过程,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与应用会更上一层楼。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局限性,语言输入一直大于输出,这反而让学生只能更多关注到试卷分数和应试技巧。大学英语课程也深陷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抉择困境。从建构模式角度出发,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多数还是属于正向设计,也即课程导向,倾向于解决封闭的、确定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综合需求。其次,与预期相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便认为配音课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诚然,电影配音普遍被认为是提高学生语音的教学工具,对电影视频进行精听、分析语音语调、模仿、试说,综合提高学生的视听说能力。但实际上,英语配音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也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充分利用配音片段挖掘学生的读写潜质,例如评鉴对白以及编写对白等。

4.4 教学内容的深度递进上存在局限性

英语配音教学多数采用给影视作品分专题的方式来安排课时,或是以影片类型为板块,或是以影视题材为板块。但这些分组方式的组内和组见在深度上均是平行的,难以体现传统英语教学如语法和写作上的深度的递进。这会增加教师的教学难度,对学生满意度亦是一大挑战。

4.5 教学活动的开展上存在漏洞

武汉理工大学大学英语选课是以校区为单位集体交叉选课,而非以班级或学院为单位选课,即使选课系统上标明了推荐课程,大多数学生也会因为考虑到时间等因素而打乱选课。结果是每个小班上有来自各学院各专业的学生。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在讲授过程中需要对影视背景进行介绍,以及配音技巧如发音、情感等,更需要对配音片段进行展示和对任务进行说明。如此一来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同学们排练的时间就不多了。特别是英语配音需要以团队为主要形式来进行一系列活动,学生若是相互之间不熟悉且存在空间上的差异很难融入团体内进行配音训练。再者,团队做作业少不了有人浑水摸鱼,或者能力强者长期担当重任,使同组学生得不到公平锻炼的机会。

5 建议及对策

5.1 开设公选课、个性课或者试点班

武汉理工大学尚未开设过有关于配音的课程,部分大学英语老师曾在大学英语期末考试中的口语模块中以英语配音作为考核标准。此外,武汉理工大学现已开设公选课和个性课来培养学生兴趣,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各方面得到发展。从问卷调查来看,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很需要提高自我的听说能力,因此可以先在公选课和个性课只开设英语配音课程来试点,因此,可以先小范围开设有关配音的课程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配音流传度等等,若效果显著,下一步可以开设试点班,将英语配音课程可以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相结合的形式或者必修课中的口语模块来开展。

5.2 完善学校教务处选课系统

目前,武汉理工大学教务处管理系统已经采用学分制选课,但是学分制选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武汉理工大学教务处选课系统中的大学英语选修课部分只能够看到授课老师的姓名,尚未显示课程名称,这让学生们在自主选课的同时难以依照兴趣学习英语,甚者开始把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分数、上课时间等作为选择大学英语选修课的主要标准,而这与学分制自主选课的初衷相矛盾。因此,建议武汉理工大学完善教务选课系统,显示课程名称,并附以各个课程主要信息,这将方便学生自主选课。

5.3 注重梯度选材

毫无疑问英语配音教材是英语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环,选择电影要以教学目標,学生语言水平为基准,看语言文化信息量是否大,情节内容是否健康,是否贴近生活,语音语调是否清晰地道等。初级水平学生,授课教师在选材时要以题材轻松、内容简单为原则,如《音乐之声》、《老友记》、《狮子王》等;中级水平学生则要开始注重了解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因此可以选择如《毕业生》、《阿甘正传》等题材进行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于高级水平的学生,授课老师则应选择《燃情岁月》等影片,使学生们学习更加地道的口语表达方式。

5.4 导入文化信息

武汉理工大学作为以理工学校来说,相对于其他文科性质类以及综合性质的学校少了些文化底蕴。当将语言运用到实际交流中时,文化能促进交流的深入而显得更加重要,语言是社会文化的反映,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必须把握这种语言的文化。而英语配音教材上无疑都会展现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授课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可以带领学生先了解影片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主要情节,并且提一些相关问题,要求学生们在看影片的时候带着问题去找寻答案,下课前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写影片短评与赏析等,提高学生文化底蕴以及英语写作能力。

5.5 使用配音软件和相关硬件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时代悄然来临,在社会数字化的影响和带动下,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化建设也与时俱进。校园网覆盖全校,全方位多媒体教学,网络上的交互英语也成为武汉理工大学学生们学习的必要软件之一。当然,除了交互英语之外,还有许多关于英语配音的教学软件供英语学习者学习。这些教学软件是以世界英语电影名著为题材的多媒体教学光盘,它通过生动的电影视觉、听觉和高度的用户交互性、帮助用户轻松而且高质量地提高英语听、说能力。主要由(看)完整电影欣赏、(听)任意句子复读、(说)任意角色配音、(读)完整双语对白、(写)逆向循环听写、(查)在线英汉词典、(练)纯正口语练习等几部分构成。学生在课下时间也可以利用如英语趣配音等手机软件来进一步接触英语配音,培养兴趣。如今,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已经达到较为成熟的阶段,将其结合起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尽可能真实的语言环境不是问题。

5.6 实行轮流队长制度

经过一系列调查研究后,为确保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有效的配音锻炼,建议在英语班中分小组,以一个个小组的形式进行管理。与此同时,在每一个小组中,实行轮流队长的制度。首先,分小组易于老师管理学生并且掌握到学生学习的进度。其次,轮流当组长,可以让组员们有更强的团队责任意识,从而也会互相理解对方。第三,实行轮流队长制度不仅保证了期末分数的公平性,而且也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到付出有回报。 与此同时也避免了一些同学偷懒或者以及对自己英语能力不自信的同学全程分到较少配音部分的情况,对于这些学生,只有施加一定的压力,他们才可能更加积极学习。轮流组长制度可以保证每个人在一整个学期下来配音分配的比例是处于较为均匀的状态,而且能够锻炼自己的英语能力。因此,组长制度是非常必要,学生们可以在其中学习到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如何加强团队合作以及如何进行有效交流。

6结语

英语配音作为一项能够全方位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新型教学手段,尽管在国内大多数高校以非主流形式存在着,但是在西方国家已经成为人们学习语言的主要教学手段。面对着当前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势,大学生通过学习英语配音,無疑是解决哑巴英语的最好方法。在英语配音的教学过程当中,配音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提高学生们自我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对于武汉理工大学此类理工科学校来说,更加利于学生们身临其境地陶冶文化情操,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弥补理工学校缺少文化熏陶这一短板。

参考文献

[1] 金方思,林甜甜.英语配音活动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8):99.

[2] 兰秀珍.让电影配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尽其所能[J].考试周刊,2007(33):64-65.

[3] 曹晨.英语原声电影配音练习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

[4] 李志义.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5(3):32-39.

[5] 孙俐.试探英语配音与任务型教学相结合的语音教学模式[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9):365,367.

[6] 顾海燕.观看英语电影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J].科技信息,2010(6):16.

课程改革范文第3篇

[摘 要]学好数学是学习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础,同时数学的学习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教学来讲,数学学科的学习对于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目前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数学课的教学质量。本文就如何深化开展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优化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展开了讨论,为后期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数学教学

随着这些年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青少年是国家建设的未来与希望,承担在为国家长久发展的重任。因此青少年的成长显得较为重要;但由于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与其所受的教育密不可分,可以说关注青少年的教育对其成才有密切的关系。小学教与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青少年成长的起始阶段。可以让青少年接受良好的小学教育有助于其成长。小学数学课程是小学阶段必须学习的主干课程,也是重要课程。在小学阶段学习数学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养成,可为其在后期接受其他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如何深化开展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优化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展开了讨论,为后期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在大力提倡课程教学改革,部分方面已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受到很多传统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改革措施不能有效落实导致效果不明显。纵观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其主要问题存在以下几点:

1.当期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过于简单,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师教学没有目的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小学生由于其年龄及思想的原因使得学生对学习的概念不够明确。同时,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起步阶段,处于其年龄的考虑,教师讲授内容应该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性格取向,否则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数学课教学的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但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的教学方式不意味着教师任务的简单化,而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新时期的孩子由于过早的接触了更多的新事物,其个性化明显变强,教师若依然沿袭以往的教学传统,遵循教师讲授、学生盲听的惯用形式,不懂得创新容易使学生进入误区,本是充满新奇的数学课程变得枯燥乏味,使学生丧失兴趣。再者,数学学科本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培养,但教师如在课堂授课中不能及时听取学生反馈意见,长期势必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

2.教师专业知识及教学技巧缺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基于学生年龄的影响,教师在讲课内容设置上主要以通俗易懂为主,但这种方式容易让学生走入教学内容浅薄的误区。虽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技巧要求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在不具备专业知识及实际经验的情况下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讲述,否则将会导致教师无法应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再者数学属于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举一反三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但如果在讲课中教师没有做到举一反三,难免对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产生大的影响。同时,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欠缺的情况下,不利于学生上课积极性的提高。其结果将会使最终教学效率降低,对学生的成长不利。

二、关于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改革,优化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

这几年,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完善对数学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其意义是显著的,作用也是巨大的。新课程的改革使得小学数学教学从教学方法及教师自身技能培养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1.教师在教学中加强教学技巧的应用,紧抓教学目标对学生实施讲述。数学属于基础自然学科,学生就问题及时询问,注意听讲是保证学习效率的基础。新课程倡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理念应逐步引入数学教学。首先,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灌输式的讲课方式应逐渐退出课堂;另外,对课程时间的安排应保证学生拥有独立思考時间和空间,同时对于知识点的讲述应以例题为主,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技巧,还应观察不同水平学生的反应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反映情况及时对课程进行调整,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思路,力求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根据教学大纲及课堂学生学习情况,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讲课中应围绕大纲要求对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讲述与讨论,并不断强化教学目标,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学习知识。

2.加强教师自身专业技能提高。教师专业知识与自身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通常,专业知识并不光指教师的知识程度,还包括教师综合素质及忍耐力。这些基本素质都是小学数学教学必不可上的内容,也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另外,教师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拓宽知识面,防止在教学课堂中束手无策的情况发生。

3.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主要的关键因素之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能够精心听讲的基础。目前在传统教育方式下,由于授课的单调枯燥性使得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的案例较多,其后果也极为严重。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与掌握,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述数学经典故事或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方法使学生清楚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结语

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成才的基础。学好数学应从小学开始重视,目前各个学校在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成果也是较为显著。但通过目前的教学情况看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目前数学教学应逐渐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教学,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林.小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0(09).

[2]马丽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

课程改革范文第4篇

【摘要】提出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改革的构想,认为高职院校礼仪课程应以岗位需求作为导向,从观念、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突出对学生职业关键能力中的社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礼仪课程改革 构想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在倡导全面提高职业素质教育的今天,对高职院校进行礼仪课程改革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查找关于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改革的研究论文,发现对这门课程的研究尚比较薄弱,零散、局部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教学方面,从礼仪教育的必要性、教学思路、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模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以操作性的微观研究居多,而结合用人市场的需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促进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整体改革的研究较少,有待广大礼仪教学工作者进一步研究。

鉴于目前高职院校礼仪课程的研究现状,笔者根据多年的高职礼仪教学实践探索,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方式,对高职礼仪课程的改革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构想。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礼仪课程在练“内形”和树“外行”上的特殊作用

(一)人才市场用人标准的呼唤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明文规定,凸显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用人市场对高职高专学生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单位在招聘选用人才的时候,除了看中个人的专业能力,更看重的是个人的整体素质。表1是国内外几个富有代表性的国内外著名企业的用人标准。

从表1中可以看出,企业更注重专业能力之外的职业综合能力。如果将高职生的专业能力看作“硬实力”,那么专业能力之外的创新、进取、尊重他人、较强的沟通能力等社会能力,良好道德观念和诚实主动的品质等等就是“软实力”。“软实力”是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职业能力。礼仪正是提高“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也明确指出:“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高专教育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为指导,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

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教学过程研究会主任赵志群博士教授在2011年广西高职高专教师能力发展高级研修班的讲座中提出,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应培养学生专业之外的能力,包括方法论和社会能力,他更将方法论和社会能力,这专业之外的能力称之为关键能力。可见,礼仪在培养学生社会能力的作用中非同小可。礼仪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礼仪是形象设计的艺术,礼仪是沟通技巧,礼仪是行为美学,内外兼修才能满足学生成才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全员参与,提高礼仪教育的广度、深度和持久性

礼仪对提高人的社会能力有直接帮助。近年来,随着礼仪在社交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人们对礼仪培训的愿望日益强烈,社会上专门负责礼仪培训的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但社会上的礼仪培训课程超级昂贵,一般三到四天的集训,培训费用是3000块人民币左右。打着“实操性强”幌子的社会培训,由于培训时间短、内容多,学员根本无法完全吸收消化,更别说将礼仪知识内化并加以践行了。还有的培训机构让学员自己实操训练一至两天发个证书就完事,所授内容、质量大打折扣,学员收效甚微。

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职责,应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学生良好的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优雅的外在形象,得体的言谈举止,规范的接待服务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练就,必须在教师指导下长期训练。如果教师自身礼仪素养不到位,会使学生对礼仪产生错误理解。因此,礼仪教育应成为高职院校的常态教育,全校师生员工都应该接受分层次的礼仪培训,在全校性的长期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礼仪教育的广度、深度,最终使文明礼仪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对将来的“职业人”来说是一辈子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二、高职礼仪课程的系统改革

(一)改革高职礼仪课程目标

高职礼仪课程的总目标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授及相关技能的实训,引导其塑造富有魅力的个人形象,形成彬彬有礼的交际风度,掌握得体娴熟的职场沟通技巧及待人接物技能,从而有效提升其职场竞争力。

在总目标的指引下,教学目标由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向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转变。应当充分客观地了解人才市场的用人标准,予以实事求是的结合,围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综合职业关键能力中的社会能力需求为主线,根据“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念,设计开发面向不同专业、不同职业,基于综合性实践工作的、与工作过程相关的系列礼仪课程,在对礼仪真、善、美最高境界的努力追求中,突出对学生职业关键能力中的社会能力的培养。

(二)改革高职礼仪课程内容

作为一门潜在课程,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满足学生积累时期和毕业转型时期两个时期的需要。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体现即时操作性、社会变化性两大特点。具体措施如下:

1 对典型行业、职业的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走访调研,获取企业用人标准的实证资料。充分客观地了解人才市场的实际用人标准,是礼仪课程设计标准制定的起点。

2 对高职院校目前开设礼仪系列课程(包括任选和必修课程)的专业学生进行礼仪素养相关调查,获取教育对象礼仪实际状况和需求的第一手材料。

在上述两个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职业岗位群,从工作世界(the world of work)中寻找一系列具有职业的典型意义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并结合不同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分析,设计学习任务,开发相关的系列礼仪课程。

(三)改革高职礼仪课程教学方式方法

礼仪课程注重实践操作的特点使得其教学方式、方法与一般学科有较大区别。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更强调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将理论教学、课堂讨论、实践训练等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教学活动范围由校内扩展到社会,尽可能的贴近生活、社会实际需要,多元化实施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有效性。例如,可以采用以工作过程为流程的项目教学。为达到项目教学不流于形式,应制定明确的教学项目的标准,使之具有轮廓清晰的工作/学习任务,具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教学内容;能将礼仪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并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或商业活动有直接关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能自己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仅注重对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更注重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四)改革高职礼仪课程评价制度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评价仍然采用由教师评分的理论考核方式,评价机制比较单一。礼仪课程的特点要求改革传统的结果性评价方式,代之以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实现考核内容、形式、时间、主体的多样化。礼仪课程的考核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将教材内容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考核形式应是卷面考核与场景考核的结合,突出操作性与变化性特点;考核的时间分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两个阶段;考核主体应是教师、学生个体、学生群体及用人单位的多向度评价,是自评、互评、他评的有机结合。建立发展性评价理念的评价制度是检验教学成效,确定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当前,高职院校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每年向社会输出的应用型人才不计其数。礼仪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如何有效提高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软实力”,礼仪课程的改革不可忽视。礼仪教育的研究,亦是意义重大,任重而道远。

课程改革范文第5篇

一、物理试卷综述

通读2007年北京高考理综物理试题,我们欣喜地看到,命题人在今年的命题设计中,做到了三贴近(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生活),坚持了三个有利的原则,即“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学习潜能的新生,有利于中学推行素质教育,有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在考题立意上强调注重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的考查,真正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理科综合命题指导思想,试题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保(STSE),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的来说,2007年北京高考理综试卷的物理试题符合《北京卷考试说明》的要求,试卷既体现了考试要为素质教育服务的宗旨,也体现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它对今后的北京高中物理教学一定会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

课程改革范文第6篇

摘 要:我国市场经济大趋势对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对体育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体育发展快慢节奏不一,有脱节和不适的现象。针对这些,体育教师要摆正心态,正确、辩证地对待新事物,不要失去正确方向,转变思想观念多学习多体会,循序渐进,新旧结合,实践出真知。

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现状;思考

近几年来,我校的体育课程建设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体育教师在几十年的辛勤工作中不间断地对体育课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有益的改革,特别在新课改之后在教育发展形势影响下对如何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我校体育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

一、课程改革现状

在我国市场经济大趋勢下,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全面深化改革,对体育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学内容都提出了更进一层的要求和挑战,给学校注入了新的青春活

力,同时也对体育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新课改之后在教育发展形势下教师师资水平存在差异,特别是各自的发展快慢节奏不一,有脱节和不适的现象。

1.体育教学中强调安全,谈“安全”色变而延伸出一种对体育教学的束缚。教师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差异以及教师的教学思维和行为的偏差产生限制教育,有形与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形成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健全,学生勇于拼搏、创新不足,谨慎有余,缺乏实干精神,特定的社会教育发展造就一代人,影响了一代人。

2.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是高层次、高要求的教学,在体育课程建设这个大系统中,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条件和教学评估是构成该系统的五个子系统,其各自固有的规律将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程改革深化进程。无论从教师的素质效应还是学生的接受能力都相互有一定新的适应过程,但不能过激地抛弃原有的好的传统教学方法,一味地追求新标准、新教法。

3.对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无所适从:体育教师现仅有指导性《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一本,各种自备资料不一,仅供个人参考,校本教材的编写师资能力、水平有限,各年级教师自主备课质量不高,形式各一。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管理学生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的差异显示出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4.其他因素影响体育教学。初中教育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担负着小学毕业生的继续教育和向高中、职校等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双重任务。小学毕业生无论成绩好坏、素质优劣都能顺利升入初中,家庭条件好的进入城里读书,这为农村初中统一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不好的社会现象和不良的社会风气,如抽烟喝酒、上网、耍手机玩游戏熬夜等,也给学生精神和身体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增大了学校教学的难度。

二、课程改革思考

摆正心态,正确、辩证地对待新事物,不要片面理解盲目地失去正确方向。转变思想观念多学习多体会,循序渐进,新旧结合,实践出真知。经验总结加创新,一步一步走踏实。从现代课程论的视角看,体育课程是多维度动态过程,我们必须运用现代科学的系统方法进行认真思考,从中发现其固有的规律来加强学校体育

教学。

1.体育教师要加强综合型的学习,进一步更新体育课程观念,改变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主的教学形式,不要让陈旧不良的教育观念约束学生才智发挥、发展,树立新的观念,把体育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作为具有丰富内涵的教育,从而指导我们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完成教育任务。逐步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内课外相结合、身心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观赏参与相结合,教书育人,全面培养,学以致用,终身受益”的教学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我们拓宽体育教育的思路,坚持以体育教学为中心,群

众体育为基础,竞技体育为龙头,全面开展我校的体育活动,创特色运动项目,促使体育竞技、体育锻炼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坚持增强体质,坚持普及和经常锻炼为主的主要原则,让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意识、能力和习惯,使学生真正掌握终身锻炼的知识能力和方法。我们要把看似平淡无奇的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过程逐步达到体育育人的目的和任务。

2.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中的作用。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心理压力逐渐增大,各种因素使人们的身体锻炼越来越少,人们的体能呈下降趋势,尤其在校读书的青少年,多数时候在校学习,很多家长怕自己的孩子累了苦了,对自己孩子如何锻炼不了解,思想不够重视。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要有综合素质较高的能力,体育教师能力及态度决定着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着一代,体现了体育教师在课程中的作用: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始终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与锻炼中体验到运动乐趣与成功,随着学习水平提高,逐步增进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安全从事运动的能力,加深对运动的理解,逐渐明白长期体育锻炼对自己的体能、机能、精力都有很大的好处,同时与平时营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随着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增强,身心逐渐强大,对各种事物也就有自己的正能量观念,使自己融入发达的社会中,成为社会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小伟,邵山.坚持依法治教 促进学校体育发展[J]. 中国学校体育,2006(10).

[2]卢文云.中国农村体育研究述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4).

?誗编辑 李琴芳

上一篇:王冕的诗范文下一篇:边城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