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实验总结范文

2023-07-29

课程设计实验总结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得到重视,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为了使同学更快更好的掌握操作技能。我们参加了电工电子综合技能训练,本次训练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实际,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服务,将理论与技能训练有机地连成一体,注重对学生的过程考核,将检验标准更多地定位在考核学生的能力上。

以前我们学的都是一些理论知识,比较注重理论性,而较少注重我们的动手能力的锻炼,而这一次训练有不少的东西要我们去想,同时有更多的是要我们去做,好多东西看起来十分间单,但没有亲自去做,就不会懂得理论与实践是有很大区别的,很多简单的东西在实际操作中就是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也与我们想象不一样,这次的实训就是要我们跨过这道实际和理论之间的鸿沟。理论说的再好,如果不付诸于实际,那一切都是空谈。只有应用于实际中,我们才能了解到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开始的时候,老师对电路进行介绍,我还以为这次训练非常简单,直至自己动手时才发现,看时容易做时难,人不能轻视任何事。连每一根电线,都得对机器,对工作,对人负责。这也培养了我们的责任感。

目录

安全用电知识培训

1、学习目标 : ●了解电对人体的伤害及预防措施 ●熟悉安全用电与电气消防知识 ●学会触电现场救护的基本技能

2、电流大小:

人体触电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大小是决定人体伤害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较小电流流过人体时,会有麻刺的感觉;若较大电流(超过50mA)流过人体时,就会造成较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3、电流持续时间 :

触电电流流过人体的持续时间越长,对人体的伤害程度越高。触电时间越长,电流在心脏间歇期内通过心脏的可能性越大,因而造成心室颤动的可能性也越大。另外,触电时间越长,对人体组织的破坏也越严重

4、电流途径:

电流通过人体的任一部位,都可能造成死亡。电流通过心脏、中枢神经(脑部和脊髓)、呼吸系统是最危险的。因此,从左手到前胸是最危险的电流路径,这时心脏、肺部、脊髓等重要器官都处于电路内,很容易引起心室颤动和中枢神经失调而死亡

5、电压高低在;

触电电压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触电致死的主要因素是通过人体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不变时电压越高,流过人体的电流就越大,受到的危害就越严重。这就是高压触电比低压触电更危险的原因。此外,高压触电往往产生极大的弧光放电,强烈的电弧可以造成严重的烧伤或致残

6、电流频率 :

电流频率的不同,触电伤害的程度也不一样,直流电对人体的伤害较轻,30~300Hz的交流电危害最大,频率在20kHz以上的交流电对人体已无危害。所以,在医疗临床上利用高频电流作理疗,但电压过高的高频电流仍会使人触电死亡

7、人体身体状况 :

人体身体状况不同,触电时受到的伤害程度也不同。例如,患有心脏病、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在触电时受到的伤害程度要比正常人严重。一般来说,女性较男性对电流的刺激更为敏感,感知电流和摆脱电流要低于男性。儿童触电比成人要严重。此外,人体的干燥或潮湿程度、人体健康状态等,都是影响触电时受到伤害程度的因素.

常见触电的方式:

直接触电防护措施 : 利用绝缘的防护

利用屏护的防护

采用安全距离的防护

采用安全特低电压的防护

采用漏电保护装置的防护

间接触电的防护措施:

配电系统保护接地防护

自动切断供电防护

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防护

非导电场所的防护

电气隔离的防护

不接地的局部等电位联结的防护

安全特低电压的防护

现场诊断:

现场救护 :

电工常用工具和仪表

1、学习目标 : ●会使用验电笔、钢丝钳、尖嘴钳、螺丝刀、电工刀等常用电工工具。 ●会使用万用表、兆欧表、钳形电流表等常用电工仪表。

3电工常用材料和低压电器

3、1学习目标 :

● 会认识导电、绝缘、导磁和安装等常用电工材料,知道其主要用途。●熟悉熔断器、刀开关、低压断路器、主令电器、接触器和继电器等常用低压电器的分类、技术参数、选用,会正确安装常用低压电器。

3、 2常用导电材料

常用导电材料

导电材料:良导体材料:用于制作各种导线或母线,

如铜、铝、钢等、用于制作灯丝,如钨、用作导线的接头焊料和熔体, 如锡;高电阻材料:用于制作电阻器和电工仪表的电阻元件,如康铜、锰铜、镍铬等

1

2 点动控制线路

1.

1、 点动控制:按下按钮电动机就得电运转,松开按钮电动机就失电停转的控制方式,称为点动控制。

1.

2、 点动控制线路的组成:主令电器——按钮、继电器——热继电器、自动控制电器——接触器

1.

3、 点动正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点动:合上开关QS 按下按钮SB → 交流接触器线圈KM得电→

交流接触器主触头KM闭合→电动机得电运转→松开按钮SB→线圈KM失电主触头恢复分断→电动机M停转

1.

4、 路的特点:

点动控制线路已经有主、辅电路之分。

辅助电路接在主电路熔断器之后,可减少电动机走单相的机会。 电路的缺点是,电动机不能实现长期运行

3 点动控制线路设计

2.1、电路图:电路图是根据生产机械运动形式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要求,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电气符号和文字符号,按照电气设备和电器的工作顺序排列,详细表示电路、设备或成套装置的全部基本组成和连接关系的一种简图。

2.2、电路图的主要作用:充分表达电气设备和电器的用途、作用及线路的工作原理,是电气线路安装、调试和维修的理论依据。

2.3、接线图:接线图是根据电气设备和电器元件的实际位置和安装情况绘制的,它只用来表示电气设备和电器元件的位置、配线方式和接线方式,而不明显表示电气动作原理和电气元件之间的控制关系。

2.4、接线图的主要作用:它是电气施工的主要图样,主要用于安装接线、线路的检查和故障处理。

接线图

3、安装控制线路 3.1、安装步骤及工艺要求:

1)安装元件——按照电器布置图在控制板上安装走线槽及电器元件,并贴上醒目的文字符号。

工艺要求

1)安装走线槽时,应做到横平竖直、排列整齐匀称、安装牢固、便于行线。

2)断路器、熔断器、组合开关进线方向应正确,以上进下出为原则进行电器元件安装。

3)各元件的安装位置应整齐、匀称,间距合理,便于更换。电器元件安装不倾斜、不歪斜。

4)紧固各元件时,用力要均匀,紧固程度适当。以用手轻摇器件不会动为准。 (2)布线

1)实验室里采用铜芯软线布线。

2)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并留余量。

3)各电器元件接线端子引出导线的走向以元件的水平中心线为界限,在水平中心线以上接线端子引出的导线,必须进入元件上方的走线槽;在水平中心线以下接线端子引出的导线,必须进入元件下方的走线槽。任何导线都不允许从水平方向进入走线槽内。

4)各电器元件接线端子上引出或引入的导线,除间距很小或元件机械强度很差时允许直接架空敷设外,其他导线必须经过走线槽进行连接。

5)进入走线槽内的导线要完全置于走线槽内,并尽可能避免交叉,装线不要超过线槽截面的70%,以便于盖上线槽盖和以后的装配和维修。

6)各电器元件与走线槽之间的外露导线,应合理走线,并尽可能做到横平竖直、垂直变换走向。同一元件上位置一致的端子和同型号电器元件中位置一致的端子上引出或引入的导线,要敷设在同一平面上,并应做到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得交叉。

7)所有接线端子、导线线头上,都应套有与电路图上相应接点线号一致的编码套管,并按线号进行连接,连接必须牢固,不得松动。

8)一般一个接线端子只能连接一根导线,最多不得超过两根导线。

4、点动控制线路安装接线 1)先接控制电路 2)后接主电路 3)再接电源电路 4)接进线电源线

5)检查、接负载、接电源试车

安装后的示意效果图

小节: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电动机点动控制线路安装调试及常用电气元件的好坏检测。通过本次课学习,我要会根据故障现象,确定故障部位,排除故障。注意:实验所用的接触器额定电压是220V,所以控制电路一根接火线,另一根接零线。这也是实际接线与书中电路图所不同的。

4、自锁控制电路

4.1、工作原理:  (1)起动过程:按下起动按钮SBl,接触器KM线圈通

电,与SB1并联的KM的辅助常开触点闭合,以保证松开按钮SBl后KM线圈持续通电,串联在电动机回路中的KM的主触点持续闭合,电动机连续运转,从而实现连续运转控制。

 (2)停止过程:按下停止按钮SB2,接触器KM线圈

断电,与SBl并联的KM的辅助常开触点断开,以保证松开按钮SB2后KM线圈持续失电,串联在电动机回路中的KM的主触点持续断开,电动机停转。

4.2、自锁控制电路设计

4.3、安装控制线路

根据自锁控制线路画出接线图,接着由接线图链接线路。由与自锁控制线路是在点动控制线路上改动而来,所以这里就不详细介绍如何接线的了。 参考文献:

1、刘涛 电工技能训练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年01月

2、吴关兴 维修电工中级实训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6

3、金国砥 电工实训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1

4、程立群 电工实训基本功 2006.10

5、赵秉衡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课程设计实验总结范文第2篇

课 程 设 计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 校园导游 姓名:

邱可昉 院系:

计算机学院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10052313 学号:

10051319 指导老师:

王立波

2012年5月18日

1

目录

1.课程设计的目的„„„„„„„„„„„„„„„„„„„„„3 2.问题分析„„„„„„„„„„„„„„„„„„„„„„„„3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3 (1)概要设计„„„„„„„„„„„„„„„„„„„„„3 (2)详细设计„„„„„„„„„„„„„„„„„„„„„3 (3)测试结果„„„„„„„„„„„„„„„„„„„„„7 (4)程序清单„„„„„„„„„„„„„„„„„„„„„9 4.个人小结 „„„„„„„„„„„„„„„„„„„„„„„14

2

1.课程设计的目的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软件的一门基础课程,计算机科学各领域及有关的应用软件都要用到各种类型的数据结构。学好数据结构对掌握实际编程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为了学好《数据结构》,必须编写一些在特定数据结构上的算法,通过上机调试,才能更好地掌握各种数据结构及其特点,同时提高解决计算机应用实际问题的能力。

2.问题分析

[问题描述] (1)设计你的学校的校园平面图,所含景点不少于10个。以图中顶点表示学校各景点,存放景点名称、代号、简介等信息;以边表示路径,存放路径长度等相关信息。

(2)为来访客人提供图中任意景点的问路查询,即查询任意两个景点之间的一条最短的简单路径。

(3)为来访客人提供图中任意景点相关信息的查询。 [测试数据] 由读者根据实际情况指定。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1)概要设计

根据学校具体分布构建无向连通图,再通过几个模块运行函数完成校园信息简介查询,校园景点间最短距离计算和输出以及退出功能。

(2)详细设计

//定义全局变量 int bian[n][n]; int zhjl[n][n]; int path[n][n]; //构建dy类 class dy{ public: dy();

~dy(); void jj(); int zuiduan(); void floyed(); void shuchu(int,int);

// 边的值

// 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 经过的景点

}; 首先,通过dy类的构造函数构建邻接矩阵。 dy::dy(){ for(int i=0;i

3

bian[1][3]=bian[3][1]=150; bian[1][6]=bian[6][1]=300; bian[2][3]=bian[3][2]=100; bian[3][4]=bian[4][3]=50; bian[3][5]=bian[5][3]=200; bian[4][5]=bian[5][4]=100; bian[4][8]=bian[8][4]=350;

bian[4][9]=bian[9][4]=250; bian[5][6]=bian[6][5]=100; bian[5][7]=bian[7][5]=250; bian[5][8]=bian[8][5]=300; bian[6][7]=bian[7][6]=200; bian[7][8]=bian[8][7]=100; bian[8][9]=bian[9][8]=400; bian[9][10]=bian[10][9]=100; //将各点到自己的距离定义为0 bian[1][1]=bian[2][2]=bian[3][3]=bian[4][4]=bian[5][5]=0; bian[6][6]=bian[7][7]=bian[8][8]=bian[9][9]=bian[10][10]=0; } 接着,jj函数实现景点列表输出和景点查询。 void dy::jj() { int a; cout<<"您想查询哪个景点的详细信息?"<>a; getchar(); cout<

cin>>i>>j; if(i>n||i<=0||j>n||j<=0) { cout<<"输入信息错误!"<

4

cout<<"请输入要查询的两个景点的编号(1-10的数字编号):"<>i>>j; } else { floyed(); shuchu(i,j); } return 1; } 再者,floyed函数用三个for循环求解最短路,将两点间的n个点看做一个点,用path数组记录这个点,在依次求出各点间最短路,并用zdjl数组保存起来。

void dy::floyed(){ int i,j,k; for(i=1;i(zdjl[i][k]+zdjl[k][j])) {//用path[][]记录从i到j的最短路径上点j的前驱景点的序号

zdjl[i][j]=zdjl[i][k]+zdjl[k][j]; path[i][j]=k; path[j][i]=k; } } 最后,shuchu函数判断输入两景点编号大小,完成正序输出和逆序输出。 void dy::shuchu(int i,int j){ int a,b; a=i; b=j; cout<<"您要查询的两景点间最短路径是:"<

5

cout<<"<-"<"<

6

(4)测试结果

7

8

(4)程序清单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INT_MAX 10000 #define n 11

//定义全局变量 int bian[n][n]; int zdjl[n][n]; int path[n][n];

class dy{ public:

dy(); ~dy(); void jj(); int zuiduan(); void floyed();

// 边的值

// 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 经过的景点

void shuchu(int,int); }; dy::dy(){ for(int i=0;i

9

bian[1][3]=bian[3][1]=150; bian[1][6]=bian[6][1]=300; bian[2][3]=bian[3][2]=100; bian[3][4]=bian[4][3]=50; bian[3][5]=bian[5][3]=200; bian[4][5]=bian[5][4]=100; bian[4][8]=bian[8][4]=350;

bian[4][9]=bian[9][4]=250; bian[5][6]=bian[6][5]=100; bian[5][7]=bian[7][5]=250; bian[5][8]=bian[8][5]=300; bian[6][7]=bian[7][6]=200; bian[7][8]=bian[8][7]=100; bian[8][9]=bian[9][8]=400; bian[9][10]=bian[10][9]=100; bian[1][1]=bian[2][2]=bian[3][3]=bian[4][4]=bian[5][5]=0; bian[6][6]=bian[7][7]=bian[8][8]=bian[9][9]=bian[10][10]=0; } dy::~dy(){} void dy::jj() int a; { cout<<"您想查询哪个景点的详细信息?"<>a; getchar(); cout<

cout<

break; case 2:

10

cout<<"校医院是学校内设的公益性、非盈利性的医疗机构。承担学校社区范围内师生员工的“六位一体”的医疗工作。"<

cout<

break; case 3: cout<<"图书馆现有藏书215万册,其中印刷型图书146万册,电子图书69万册,长期订阅的中外文期刊2500余种。建有“中国学术期刊”、“万方数据资源”、“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信息资源镜像站。"<

cout<

cout<

break; case 5: cout<<" 问鼎广场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标志性建筑,位于校图书馆正面。"<

cout<

break; case 6: cout<<"3教是学校机房重地。"<

cout<

break; case 7: cout<<"据说杭电正大门可是花了500万啊,可以说是杭电最奢侈的一个建筑物了,所以大家不可不看啊,不能错过啊~~"<

cout<

break; case 8: cout<<"行政楼学校领导工作和处理事务的地方。"<

cout<

break; case 9: cout<<"体育馆是学校举行大型活动的场所,有一个很大的篮球场。"<

break; case 10: cout<<"宿舍是学生生活的基本场所,有多个食堂提供不同风味的食物,还有2个超市方便同学们的日常生活。"<

cout<<"请输入1-10的数字编号:"<

11

break; } } int dy::zuiduan(){ int i,j; cout<<"请输入要查询的两个景点的编号(1-10的数字编号):"<>i>>j; if(i>n||i<=0||j>n||j<=0) { cout<<"输入信息错误!"<>i>>j; } else { floyed(); shuchu(i,j); } return 1; } void dy::floyed(){ int i,j,k; for(i=1;i(zdjl[i][k]+zdjl[k][j])) {//用path[][]记录从i到j的最短路径上点j的前驱景点的序号

12

zdjl[i][j]=zdjl[i][k]+zdjl[k][j]; path[i][j]=k; path[j][i]=k; } } void dy::shuchu(int i,int j){ int a,b; a=i; b=j; cout<<"您要查询的两景点间最短路径是:"<"<

13

int main() { int i,j,s=1,k; dy dy; while(s) { cout<<"----------------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导游系统!----------------"<>k; switch(k) { case 1: cout<<"进入景点信息查询:"; dy.jj(); break; case 2: cout<<"进入最短路径查询:"<

4.个人小结

在前两次编写程序之后,我已经能够轻车熟路的编写程序了,对于C++的数据结构风格也有所领悟,感觉相对轻松一些。

经过这次练习,我发现我还是有一些没有注意的地方,我发现我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吸收还有欠缺,然后编写程序不够仔细,有一些小差错导致编译出现错误,后来检查后修正了。 我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上好专业课,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2.写程序要考虑周到,严密。

3.在做设计的时候要有信心,有耐心,不浮躁。

14

4.认真学习课本知识,掌握课本中的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

课程设计实验总结范文第3篇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王建明

姓名:张国生

学号:XX0233

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级:05信计2班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

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

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

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1)

nsinα=mω2x(2)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g=ω2x2/2y.

.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

四、光电控制计时法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

五、用圆锥摆测量

所用仪器为:米尺、秒表、单摆.

使单摆的摆锤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用直尺测量出h(见图1),用秒表测出摆锥n转所用的时间t,则摆锥角速度ω=2πn/t

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由以上几式得:

g=4π2n2h/t2.

将所测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

方法

六、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在摆角很小时,摆动周期为:

通过对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本想尝试利用光电控制计时法来测量,但因为实验室器材不全,故该方法无法进行;对其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较简单且最熟悉,仪器在实验室也很齐全,故利用该方法来测最为顺利,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值。

四、采用模型六利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摘要:

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参量。地球上各个地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随该地区的地理纬度和相对海平面的高度而稍有差异。一般说,在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值最小,越靠近南北两极,重力加速度的值越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约为1/300。研究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在地球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专门仪器,仔细测绘各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还可以对地下资源进行探测。

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内观察一个圣灯的缓慢摆动,用他的脉搏跳动作为计时器计算圣灯摆动的时间,他发现连续摆动的圣灯,其每次摆动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与圣灯摆动的幅度无关,并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观察的结果,为单摆作为计时装置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应用单摆来测量重力加速度简单方便,因为单摆的振动周期是决定于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即决定于重力加速度g和摆长l,只需要量出摆长,并测定摆动的周期,就可以算出g值。

实验器材:

单摆装置(自由落体测定仪),钢卷尺,游标卡尺、电脑通用计数器、光电门、单摆线

实验原理:

单摆是由一根不能伸长的轻质细线和悬在此线下端体积很小的重球所构成。在摆长远大于球的直径,摆锥质量远大于线的质量的条件下,将悬挂的小球自平衡位置拉至一边(很小距离,摆角小于5°),然后释放,摆锥即在平衡位置左右作周期性的往返摆动,如图2-1所示。

f=psinθ

f

θ

t=pcosθ

p=mg

l

图2-1单摆原理图

摆锥所受的力f是重力和绳子张力的合力,f指向平衡位置。当摆角很小时(θ<5°),圆弧可近似地看成直线,f也可近似地看作沿着这一直线。设摆长为l,小球位移为x,质量为m,则

sinθ=

f=psinθ=-mg=-mx(2-1)

由f=ma,可知a=-x

式中负号表示f与位移x方向相反。

单摆在摆角很小时的运动,可近似为简谐振动,比较谐振动公式:a==-ω2x

可得ω=

于是得单摆运动周期为:

t=2π/ω=2π(2-2)

t2=l(2-3)

或g=4π2(2-4)

利用单摆实验测重力加速度时,一般采用某一个固定摆长l,在多次精密地测量出单摆的周期t后,代入(2-4)式,即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由式(2-3)可知,t2和l之间具有线性关系,为其斜率,如对于各种不同的摆长测出各自对应的周期,则可利用t2—l图线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g。

试验条件及误差分析:

上述单摆测量g的方法依据的公式是(2-2)式,这个公式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否则将使测量产生如下系统误差:

1.单摆的摆动周期与摆角的关系,可通过测量θ<5°时两次不同摆角θ

1、θ2的周期值进行比较。在本实验的测量精度范围内,验证出单摆的t与θ无关。

实际上,单摆的周期t随摆角θ增加而增加。根据振动理论,周期不仅与摆长l有关,而且与摆动的角振幅有关,其公式为:

t=t0[1+()2sin2+()2sin2+……]

式中t0为θ接近于0o时的周期,即t0=2π

2.悬线质量m0应远小于摆锥的质量m,摆锥的半径r应远小于摆长l,实际上任何一个单摆都不是理想的,由理论可以证明,此时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其摆动周期为:

3.如果考虑空气的浮力,则周期应为:

式中t0是同一单摆在真空中的摆动周期,ρ空气是空气的密度,ρ摆锥是摆锥的密度,由上式可知单摆周期并非与摆锥材料无关,当摆锥密度很小时影响较大。

4.忽略了空气的粘滞阻力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摩擦力。实际上单摆摆动时,由于存在这些摩擦阻力,使单摆不是作简谐振动而是作阻尼振动,使周期增大。

课程设计实验总结范文第4篇

1 实验设计

针对以下简化后的C代码,设置三组实验,三组实验联系紧密,构成了一个整体,基本完成了编译器的前端工作。

三个实验分别说明如下:

实验一词法分析

(1) 目的:通过设计编制调试一个具体的词法分析程序,加深对词法分析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在对程序设计语言源程序进行扫描过程中将其分解为各类单词的词法分析方法。

(2) 要求:编制一个读单词过程,从输入的源程序中,识别出各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单词 (token) ,即基本保留字、标识符、常量、运算符、分隔符五大类,并依次输出各个单词的内部编码及单词符号自身值;如果遇到错误时提示“Error”,然后跳过错误部分继续显示,实现时可参照状态转换图实现和使用Lex工具[2]实现。

(3) 说明:

token分为基本保留字、标识符、常量、运算符、分隔符五大类,内部编码参考如下:

识别保留字:if、int、for、while、do、return、break、continue;单词种别码为1.

其他单词都识别为标识符;单词种别码为2.

常量为无符号整形数;单词种别码为3.

运算符包括:+、-、*、/、=、>、<、>=、<=、!=;单词种别码为4.

分隔符包括:, 、;、{、}、 (、) ;单词种别码为5。

实验二 语法分析

(1) 目的:加深对语法分析器工作过程的理解;加强对递归下降法实现语法分析程序的掌握;能够使用自己编写的分析程序对简单的程序段进行语法分析。

(2) 要求: (1) 在实验一的基础上,用递归下降分析法和Yacc工具[2]编制语法分析程序; (2) 对语法规则有明确的定义; (3) 编写的分析程序能够对实验一的结果进行正确的语法分析; (4) 对于遇到的语法错误,能够做出适当的错误处理,给出适当的错误提示,保证顺利完成语法分析过程。

(3) 说明:参考文法如下:

实验三中间代码生成

(1) 目的:加深对中间代码生成工作过程的理解;能够使用自己编写的分析程序对简单的程序段生成中间代码。

(2) 要求:在实验二的基础上,用Yacc工具[2]生成中间代码。

(3) 说明:文法参照实验二,生成结果参照文献[3]。

2 实验特点

本组实验具有以下特点:

(1) 三组实验联系紧密,实验二是实验一的延续,实验三是实验二的延续。

(2) 实现方式灵活。在实验一中,可采用C语言实现状态转换图,也可以用Lex工具实现词法分析器的自动生成;在实验二中,可采用C语言实现递归下降分析器,也可以用Yacc工具实现语法分析器的自动生成;学生在实现的过程中还可以比较二者的异同。

(3) 可扩展性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上述实验进行适当地删减或添加,从而让自己的编程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摘要:《编译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 理论课上介绍的原理和方法需要通过实验来理解;本文以简化后的C语言为处理对象, 实现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等过程, 具有操作性强、可扩展性强等特点, 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课程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编译原理,实验设计,课程实践

参考文献

[1] 张素琴, 吕映芝, 等.编译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 Jobn R.Levine, Tony Mason, Doug Brown.Lex与Yacc[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课程设计实验总结范文第5篇

摘  要 为了提高电工学实践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将Multisim虚拟仿真实验与实体实验并行的电工学实验教学方法,并给出综合实验的实例分析与应用。通过对电工学实验特点的分析,根据不同实验要求进行实体实验与仿真实验,以增强学生对于电工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分析与设计实际电路的能力。

关键词 电工学;Multisim;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实体实验

Key words electrotechnics; Multisim; lab;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entity experiment

1 引言

隨着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信息化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将虚拟仿真实验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使教育教学顺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现实发展需要,是广大教学工作者需要深入探索实践的问题。当前,国内外许多高校已经开发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立了相应的虚拟仿真实验室[1-2]。

电工学是研究电磁现象在工程中应用的技术科学,是工科各类非电专业必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内容综合性强,对工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各类电路的实验验证对于促进学生在复杂的理论中深入理解和掌握其根本原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应用电路的设计和分析能力。为了适应电工学课程对于实验的各种要求,提出将Multisim虚拟仿真实验与实体实验并行的电工学实验教学方法,形成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实现优势互补的实验教学目标,并给出实例进行具体分析[3]。

2 现有电工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多数院校给学生开设的电工学实验,都是依靠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台设备,让学生在学习完对应的理论内容后,在规定的时间里,根据规定的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在近几年的电工学实验教学中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但也存在很多问题[4]。

1)一般院校的实验中心所引入的电工学实验设备都是模块化设备,这种实验室仪器的操作只是供学生做一些验证性实验或简单的设计性实验,对于一些综合性设计实验根本无法实现,这就导致达不到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期望。

2)实验台上的实验只能在规定的时间按照规定的内容去完成,对于稍复杂一些的实验,线路的检查和调试的时间需求不能够充分满足。一般性验证性实验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动手能力,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同时,内容的局限性也限制了学生兴趣的培养,那么创新更无从谈起。

除此之外,对于作为初学者的学生来说,实验室实验必然会造成元器件的损毁。同时,在电工实验中,强电与弱电并存,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安全问题……

可以看出,对于电工学实验教学来说,传统的单一实验室平台实验教学方法与当今社会要求的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理念不符,不利于工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于电工学实践环节的兴趣,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成为该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

3 Multisim虚拟仿真实验和实体实验结合的教学模式

Multisim虚拟仿真实验特点  现代计算机技术和虚拟技术的发展,使很多知识的学习开放化、自动化。Multisim

就是一款用于开发和仿真的软件,不仅仅局限于各类电路的虚拟仿真,而且在LabVIEW虚拟仪器、单片机仿真等技术方面有许多创新和提高。Multisim计算机仿真与虚拟仪器技术(LabVIEW)可以方便地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用计算机仿真真实地再现出来,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真正做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Multisim虚拟仿真实验具备以下特点[5]。

1)无局限性,随时随地可以使用。Multisim是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验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做任意相关实验,包括综合性实验、研究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等。同时,仿真实验平台仅仅是一个软件平台,对于学生来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己的实验。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自由分配时间的需求,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任何层次的实验。

2)软件调试方便,维护方便。电路本身就是由很多元器件和很多连线形成的,学生作为初学者,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错误。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上完成实验时,学生可以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更改线路的连接形式,删除或增加元器件、修改参数,调试过程中也可以根据调试结果随时更改线路,最终得出最优方案,非常方便。

3)安全性好,不消耗实验器材。实验过程既是一个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途径,也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和练手的过程。学生作为初学者,在练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的同时,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而虚拟平台对于这些错误会实时提示,并很明显地标记出来,既能够提示实验人员正确操作方法,又不会出现仪器损毁的情况,对学生来说保证了安全性,对实验室来说不会出现仪器损耗,大大减少了经费开支。

4)可以使用一些实验室不常见的元件。一般情况下,实验室平台主要用于满足学生的基本实验,对于一些综合性实验或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设计型实验来说,有一些不常用的元件就没有,造成实验的局限性。而虚拟平台提供了非常完整的元件库,能够满足各种类型的实验需求,使实验者灵活选用各种元件,使实验得到一个最佳效果。

虽然Multisim虚拟仿真实验具备很多实验室硬件实验所不能实现的优点,但单一的仿真实验由于其电路中元件和操作环境的理想化,使学生对实际的操作认识不够深刻,实际动手能力匮乏,容易导致在设计过程中与实物脱节,同样不能达到从根本上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Multisim虚拟仿真实验与实体实验并行的教学模式  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是基本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紧密结合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电工学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设计过程中。众所周知,实体实验室的实验台都是针对课本中的一些比较重要的理论而开发的,非常有必要让学生按照实验要求动手去进行操作。但是实验室实验一般都是根据教材需求设置的一些常规性实验,而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完整个课程之后,还应该做一些综合性实验,或针对某一个项目课题进行一些设计或仿真,常规实验室对于这种需求将无法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用Multisim软件进行虚拟仿真实验。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实验应该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才能够得到最佳的效果。

1)基礎实验。戴维宁定理、单管放大、集成运放、编码器、译码器等内容都是电工学课本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这些内容的相关实验,实验室的实验台都很完善。对于这些实验,可以先在课堂上用Multisim软件进行虚拟仿真,然后将仿真过程以及仿真结果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增进学生对于基本理论的掌握和理解,为下一步的实验室实际操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再在实验室平台上进一步进行实操,使学生掌握常用的电子仪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按照实验要求完成电路的搭建、实验数据的读取、实验波形和曲线的结果分析等内容,从而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践能力的提高都大大增强[6-7]。

2)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对于整个电工学而言,可以将其分成三大部分内容,包括基本电路部分、模拟电路部分和数字电路部分。每学完一部分内容,可以布置相关内容的综合性、设计型实验,这些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应以总结对应部分内容以及提高学生设计能力为目的。由于实验室实验设备本身和实验室开放情况等各方面的限制,对于这些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在给出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的情况下,从确定设计思路,到一步一步搭起每个模块的实验电路,最后到搭起整个实验电路,包括各个环节的验证调试等过程,都在实验室完成是不现实的。一方面,对于完成实验的最佳设计思路,实验台不一定能够提供所有可用的最优元器件;另一方面,直接在基本设计思路的指导下进行连线操作,必然会出现很多隐患,由于接线过程中线路复杂而出现错误接线,从而导致反复检查修正,甚至出现烧毁电气元件的情况,等等。同时,这种由多个模块组成的综合性实验,所要求的时间和场地是具有连续性的,不能由于其他实验而中断。

那么,对于这些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完全可以在实体实验前用Multisim软件进行虚拟仿真,既可以避免以上情况的产生,还可以让学生灵活快速地根据仿真结果,优化自己的设计思路,最终找出最优设计方案。得到仿真结果后,再以实验室实验台为基础,有目的性地对于综合性实验的部分过程或整个实验电路进行实操。

总之,将仿真实验和实体实验并行进入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对于电工学课程的学习更加完善,才能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才能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课堂理论教学、仿真实验和实体实验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 综合实验案例分析

下面以数字时间记录仪仿真电路综合性实验为例,介绍实验过程。

实验目的:设计一个数字时间记录仪。

实验要求:要求数字时间记录仪能够完整、准确地显示时、分、秒时间信息;要实现1 Hz的秒计数;同时实现校时功能。

首先,确定基本设计方案,并在Multisim环境下实现本实验的基本过程。用六个数码管完整地显示时分秒信息;用一个由两个十进制计数器串联,加上必要的反馈置零电路组成的十二进制计数器来实现时的计时;用两个由十进制和六进制的计数器串联组成的六—十进制计数器分别实现分、秒的计时;同时实现校时功能,需要分别对时分秒的校时电路;要实现1 Hz的秒计数,可以由晶体振荡器分频后提供,也可以由555定时来产生脉冲,并分频为1 Hz后提供;校时电路可以用单刀双掷开关切换计数功能与校时功能来实现。该数字时间记录仪将秒计数器的进位端连接到分计数器的时间记录仪信号输入端,将分计数器的输出进位端连接到小时计数器的时间记录仪信号输入端,显示数码管连接到计数器的计数输出端,校时电路与各计数器的正常时间记录仪信号通过单刀双掷开关选择后,接到计数器的时间记录仪端。完整的数字时间记录仪仿真电路如图1所示。

由于数字时间记录仪电路比较复杂,因此将单个功能的实现分别做成子电路,然后直接把设计好的电路复制到子电路编辑窗口中,把需要与外界连接的引脚引出来,就可以直接与主电路其他部分连接,从而实现其功能。在图1所示完整数字时间记录仪仿真电路中,12(SC2)为十二进制计数器子电路,实现对于小时显示的进位功能,其原电路如图2所示;CLOCK(SC3)为分频器子电路,实现将1 kHz信号分频为1 Hz信号,其原电路如图3所示;60(分)和60(秒)为两个六—十进制计数器子电路,分别实现控制分和秒的显示,其原电路为如图4所示的74LS161构成的六—十进制计数器电路。

为了实现各个分功能的电路能够有效地连接到一起,均需要将原电路设置成子电路的形式,然后放入总电路中实现连接。本文以六—十进制计数器原电路(图4)和子电路(图5)为例,介绍如何将原电路转换成子电路形式,以便于实现总电路的连接。从图4和图5的比较可以看出,只要有了原电路,对应的子电路设计过程很简单,只需要将设计好的功能电路复制到子电路编辑窗口中,把需要与外界连接的引脚引出来,就可以与主电路的其他部分相连接。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把分频器原电路、十二进制计数器原电路也复制到子电路编辑窗口中,再把需要与外界连接的引脚引出来,接入主电路即可。文中只给出分频器子电路、十二进制计数器原电路图,如图2和图3所示,其子电路图示不再重复绘制。

至此为止,完成Multisim数字时间记录仪的虚拟仿真实验电路的设计。在完成虚拟数字时间记录仪的设计及仿真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在实体实验平台上做整体实验或者部分模块实验,就更可靠更方便了。

5 结语

在电工学传统的实验室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开展Multi-

sim虚拟仿真实验与实体实验并行的实验教学模式,将理论设计与分析、实体实验现实与交互式设计与仿真相结合,完善电工学现有的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激发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为实验室教学模式提供一种新思路。在电工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改善和实践虚拟仿真实验与实体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对于电工学实验教学的最佳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这无疑对整个电工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亮亮,赵玉珍,李正操,等.材料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2):5-8.

[2]李宁,杨坤,史芹.大学物理虚拟仿真实驗开放式教学初步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6(40):118-119.

[3]付杨.基于Multisim技术的电子电路综合设计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4):112-114,198.

[4]杨蕊,王晓燕,杨婷.基于Multisim虚拟仿真技术的电工电子实验室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0):129-131.

[5]李忠波.电子设计与仿真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04.

[6]王海波.基于Multisim仿真软件的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9):221-222.

[7]廖辉.仿真软件在电工学中辅助教学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102-105.

上一篇:电子课程设计总结下一篇:学生课程设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