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病理观察及分析

2022-10-18

乳腺疾病在临床外检工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其良恶性直接关系着治疗方案的不同。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乳腺肿瘤分类中, 将起源于末梢导管-小叶单位, 病变限于乳腺小叶系统内的一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各不相同的增生性病变归类为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将其分为4类:普通导管增生 (usual ductal hyperplasia, UDH) 、平坦上皮不典型增生 (flat epithelial afypia, FEA) 、非典型导管增生 (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 ADH) 和导管原位癌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 , 由于各类病变发展为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不同, 准确的病理分型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乳腺增生病的细胞形态学、组织结构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 讨论其和乳腺癌的关系以及鉴别诊断要点。

1 临床资料

收集2000年至2009年间山东枣庄峄城区人民医院病理科乳腺标本, 根据新诊断标准伴有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16例标本, 其中浸润癌旁组织中导管内增生性病变8例, 乳腺增生病伴导管内增生性病变5例, 纤维腺瘤中伴导管内增生性病变3例。标本均经4%甲醛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 切片5μm, HE染色, 光镜观察, 根据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分类[1], 同时行免疫组化染色。

2 结果

(1) 16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普通导管增生8例, 其中轻度增生4例, 中度增生3例, 重度增生1例。平坦上皮不典型增生3例, 不典型导管增生3例, 导管原位癌2例。 (2) 乳腺增生病中UDH3例, FEA1例, ADH2例, DCIS0例。纤维腺瘤中UDH2例, FEA0例ADH2例, DCIS0例。浸润癌旁组织中UDH2例, FEA1例, ADH1例, DCIS1例。

3 讨论

随着人们肿瘤知识的提高, 以及乳腺病普查工作的规范和检查方法的进步, 一些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检出率逐渐增加, 需要鉴别的病例日趋增多。

3.1 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和浸润性癌的关系

由于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早期无临床症状和明显的体征, 本组资料均为常见三种乳腺疾病的伴发性病变。UDH是定向干细胞分化增生的结果, 表现为向腺上皮、肌上皮分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还常伴有大汗腺化生, 属良性增生性病变, 在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中, 随未将其归为乳腺癌前病变, 但长期随访结果显示, 发展为浸润性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5倍。FEA是一种可能为肿瘤性的导管内病变, 因对其研究不够全面, 认识上尚未统一。ADH是一种肿瘤性导管内病变, 伴有中度升高的进展为浸润性癌的风险。DCIS是一种肿瘤性导管内病变, 具有发展为浸润性癌的趋势, 风险是普通人群的8~10倍。本组资料显示癌旁组织中UDH占25%、FEA73%、ADH52%、DICS96%, 表明DCIS、ADH、FEA和乳腺癌关系密切, 和文献报道相似[2]。

3.2 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免疫表型

免疫组化技术在复杂病例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在普通导管增生旺炽型同非典型导管增生、低级别导管原位癌的鉴别诊断中, 通常普通导管增生CK5/6弥漫或拼花状阳性, 34βE12弥漫阳性, 而非典型导管增生、低级别导管原位癌则阴性。值得注意的是, 在UDH伴大汗腺化生时, 上述两种抗体可为阴性表达。在非典型导管增生和低级别导管内癌部分病例中, 在靠近病变中央的部分细胞两种抗体可为阳性, 主要是因为残留的正常导管细胞的表达。FEA两种抗体亦为阴性表达。

3.3 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组织学特点

UDH细胞学特点为增生细胞成分复杂, 形态多样, 核形态及大小不一, 有明显重叠和挤压现象, 旺炽型可成实性、搭桥状、筛状增生, 可见次级腺腔形成, 中央细胞呈水流状排列。FEA为原有细胞被单层或3~5层轻度不典型细胞取代, 细胞柱状或扁平, 可形成微乳头、罗马桥和筛状结构。ADH增生的细胞均匀分布, 核圆形或卵圆形, 居中, 染色质浓染或不明显, 可形成乳头状、桥状、实性和筛状结构。DCIS分为低级别、中间级别和高级别三级, 低级别由均一的小细胞构成, 核大小一致, 核仁不明显, 呈微乳头状、筛状、实性排列。高级别细胞核异型明显, 深染, 核仁明显, 核分裂多见。中间级别组织学构象和低级别相似, 但常可见坏死。

摘要:乳腺疾病在临床外检工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其良恶性直接关系着治疗方案的不同。本文对乳腺增生病的细胞形态学、组织结构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 讨论其和乳腺癌的关系以及鉴别诊断要点。

关键词:乳腺疾病,细胞形态,免疫

参考文献

[1] 皋岚湘, 丁华野.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 (2003) [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4, 20 (1) :3~4.

[2] 皋岚湘, 丁华野.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的病理形态学诊断[J].诊断病理学杂志, 2006, 13 (3) :161~16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下一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