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纤维瘤手术范文

2023-12-17

乳腺纤维瘤手术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 观察在护士分层管理对乳腺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18年6月该院乳腺外科护士22名作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7月—2019年6月该院乳腺外科护士22名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分析两组护士护理质量、专业技术水平、过失行为发生情况和护理管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护士过失行为发生率4.55%显著低于对照组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88.65±4.82)分、操作技能评分(89.43±5.14)分、理论知识评分(91.52±3.7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管理满意度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5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外科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和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降低护理过失行为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满意度。

关键词:护士分层管理;乳腺外科;护理质量

年來针对乳腺疾病,临床的治疗方法通常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相应的护理干预,以期通过良好的护理干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乳腺外科手术治疗对于重大疾病的治疗有效率逐渐提高,在乳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通常需要更科学的护理帮助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1]。不同的护理管理措施对于护士的管理要求不同,传统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仅对护士进行较为基础的管理,并没有循序渐进改进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制定提升方案等,缺乏管理的针对性[2]。护士分层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传统的护士管理模式通常会由于护士的整体素质差异较大,从而影响到护理工作的协调性,不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而护士分层管理则是针对护理人员不同情况层层指导,可以提升护士的护理质量,提高护士专业技能水平,提升患者护理服务的整体满意度,对患者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意义[3]。该研究选择2017年7月—2019年6月该院乳腺外科护士44名,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对护理质量和护士过失行为发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7月—2018年6月该院乳腺外科护士22名作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7月—2019年6月该院乳腺外科护士22名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年龄为21~41岁,平均年龄(28.65±4.35)岁;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8名,专科学历4名。研究组年龄为22~42岁,平均年龄(28.29±4.11)岁;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7人,专科学历5人。两组护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医院定期对护士考核其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技巧质量分析等。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办法,分为3个方面:①首先对该院现存的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或潜在的工作问题制定系统的改革流程。护理通常需要护理工作人员的团队协作,因此对于护理工作的管理范围应具体规划。根据护士的综合职业素质对其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责任及护士长5个等级,并对其分组,组内护士长1名,组长由责任护士承担,副组长由高级护士承担,分层级督促护理日常工作,并監督其培训学习等护理技能提升日常活动,加强护士的分层管理意识及团队合作能力;②依据制定好的管理改革流程及小组,对护士进行培训及普及。护士必须对操作技能娴熟掌握,护士长应对其小组成员进行关于乳腺疾病的治疗知识讲解、注意事项分析、危险因素规避方法及其他注意事项普及教育,要加强培训护士的基础护理工作知识及技术操作流程,并进行适当考核。在护理服务实行之前,小组长要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过失问题有一定的预见性,制定护理过失问题评估表,根据制定好的分层管理机制逐一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定期开会总结护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监督护士进行及时调整;③医院应对护士有充分信任,关心护士的情绪波动,为其排忧解难。护理工作对护士的责任心要求很高,常常會对护士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及时调整护士的情绪波动是非常必要的。每组的小组长及副组长应注意护士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调节和引导。并培训护士的心理状态调节适应能力,营造和谐的护理工作服务环境。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护士护理质量、专业技术水平、过失行为发生情况和护理管理满意度。

护理质量采用该院自制护理管理质量问卷调查,护士匿名填写,满分100分,专业技术水平包括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由考核人员统一考核,满分100分,理论知识由该院自制临床护理理论问卷评估,满分100分。

护理管理满意度采用该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评估,由护理人员填写,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例数/总人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的过失行为发生率

2.2  两组护士护理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

2.3  两组护士护理管理满意度

3  讨论

乳腺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的变化,其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乳腺疾病的发病机制针对不同的疾病种类有不同的特点,但均与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联。相关研究认为:当患者患有乳腺疾病之后,通常会对疾病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由于对疾病的不了解,患者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这也对医院内治疗及护理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是临床工作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内容,通过提升护理质量对乳腺疾病患者的病情恢复、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有一定的作用。护理是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前、在治疗中及治疗后到康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科学的护理可以降低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从而保证患者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4]。然而由于患者本身对乳腺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同,同时护理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也参差不齐,会给护理工作的协调性带来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护理质量。

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也离不开护理质量管理,因为护理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应予以重视,一旦患者出现并发症及意外风险等,将会疗效产生影响,也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5-6]。护士分层管理方法的核心在于护士,根据护士本身的素质进行相关分析,准确把握护士的学历、业务能力、专业水平等,以分工明确的管理制度、规范的分层管理约束护士的护理工作,充分发挥护士的优势,从而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同样护士分层管理也能有效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7]。護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实行护士分层管理,要求护士提升服务质量、规避风险操作行为,及时针对性调整护理方式,努力减少护士的过失行为发生率,从而提升患者对医院及治疗效果的满意度[8]。护士分层管理中,医院首先应当确立规章,统筹和细化加强护理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法,组建护理监察小队,并根据护士综合素质分为几个等级,组成小组,分层分组进行管理,并对护理工作进行良好监控。监督制定管理机制的实施,纠正护士的过失行为。护士长应组织日常小组内护士进行乳腺知识的学习,对工作中出现的过失行为进行总结,并对护士进行情绪的慰问及有效的引导,从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9]。

该文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护士过失行为发生率4.55%显著低于对照组36.36%(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88.65±4.82)分、操作技能评分(89.43±5.14)分、理论知识评分(91.52±3.75)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管理满意度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59.09%(P<0.05)。孙云霞[10]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显示,观察组护士护理管理质量(84.76±5.27)分、操作技能评分(88.35±4.56)分、理论知识评分(86.21±6.33)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护理管理满意度93.55%高于对照组(P<0.05),与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乳腺外科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和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降低护理过失行为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刘雪艳.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4):740-741.

[2]  刘红艳.护士分层进阶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174-175.

[3]  尤春平,马桂英.护士分层管理提高肿瘤科护理质量的作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3):34-35,38.

[4]  魏荣花.护士分层管理对乳腺外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投诉发生率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21):4014-4015.

[5]  黄黎.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绩效考核在妇科病房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1):33-34.

[6]  何英,郑友菊,杨娟.临床护理管理在急诊科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1):63-64.

作者:张海玉(1987年6月1日)女,汉,学历:本科

乳腺纤维瘤手术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我院行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05例, 均为女性, 年龄最小26岁, 年龄最大69岁, 平均年龄47.5岁。行单纯乳房切除术24例占22.86%;行乳腺癌根治切除术52例占49.52%;行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29例占27.62%;患一侧乳腺癌的97例占92.38%, 患双侧乳腺癌8例占7.62%。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和全身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 术前准备。乳腺癌手术前的准备应按一切大手术常规, 检查患者的心、肝、肺、肾等各脏器的功能。对同时患有其它严重疾病者, 术前须逐一进行治疗, 以提高各主要脏器的功能储备。如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心功能不全或心律紊乱, 故在手术前要积极控制并发症, 以免手术时出现意外。病情较严重者, 应予以心脏监护;对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 术前须将血压降低至适应手术的水平;术前1d停服降压药。并向患者做好有关手术方面的解释工作, 稳定其情绪。完善相关检查, 做好手术区皮肤的准备, 特别是腋窝处, 需要植皮的还应该做好供皮区的准备。 (2) 做好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多关心、体贴患者,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向家属耐心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鼓励病人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做好心理辅导, 使其相信乳房切除只是暂时的, 将不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工作和社交;告之病人今后可以戴义乳或重塑乳房, 鼓励其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及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

1.2.2 术后护理

(1) 一般护理。患者术后返回病房, 护士应先了解患者的麻醉方式。若为硬膜外麻醉, 应去枕平卧4~6h;若为全麻, 患者应去枕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术后6h若血压平衡取半卧位, 抬高患者侧上肢, 有利于切口引流和使横膈下降, 改善呼吸, 避免或减轻侧肢体水肿。观察生命体征, 应密切观察其血压、脉搏及呼吸的变化, 特别是乳腺癌行扩大根治术的患者, 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呼吸困难、胸闷切口疼痛、发热, 引流管的渗血渗液等情况,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做出处理。 (2) 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术后要放负压引流管, 为了保持无积气和积液, 故应注意维持引流管呈负压状态。引流管要放于低处, 采用负压吸引, 压力负-20mm Hg。同时还应该注意负压管或吸引球是否漏气或者阻塞现象, 若有应及时修整引流装置。应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并妥善固定引流管, 避免过度牵拉, 防止受压、扭曲、堵塞及滑脱, 更不能随意拔出, 引流管每小时应挤压1次, 确保引流通畅。一般术后24h, 引流量为50~200m L左右, 颜色呈红色, 24~48h以后引流量逐渐减少, 且颜色也变淡, 一般术后5日, 引流量转为淡黄色、量少于10~15m L, 即可考虑拔管。若拔管后仍有皮下积液, 可在严格消毒后抽液并局部加压包扎。 (3) 预防水肿。避免术侧长时间下垂或用力;静脉输液、采血、测血压时应选用患者健侧上肢;患者要穿宽松的上衣;适时进行术侧上肢远端的按摩。

1.2.3 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要定时、定量进食, 不要暴饮暴食、偏食, 要经常吃抑制癌细胞的食物, 如卷心菜、荠菜、蘑菇等;要多食高蛋白、易消化食物, 如瘦肉、鸡蛋、鱼类;要多吃含维生素A、C的蔬菜和水果, 如猕猴桃、胡萝卜等;米面不宜过精, 要多吃粗粮、玉米、豆制品等[3]。病人在放、化疗时及以后的一段时间里, 味觉和食欲可能会有一定下降。此时, 患者的饮食应在营养丰富的前提下, 在色、香、味上下些功夫, 以进食清淡而易消化的食物为原则[4]。在白细胞减少期间, 为防止各种感染的发生, 家属应力劝病人避免接触过多的人, 少去公共场所。

2 结果

通过加强对乳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缩短了105例患者住院时间, 并且没有发生并发症, 同时生活质量提高了, 不良反应减少了,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3 小结

乳腺癌的围手术期护理旨在加强术前至术后整个诊治过程间的身心护理, 通过全面评估,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机体功能,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减轻患者的痛苦,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并缩短了住院日程, 使肢体的致残率降低, 促进病人的康复, 提高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的作用, 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做好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 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选择105例乳腺癌患者, 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对策。结果 缩短了105例患者住院时间, 并且生活质量提高了, 不良反应减少了,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 良好的护理可以提高乳腺癌手术的成功率及术后生活质量, 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 孔翠萍.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 (22) :3470.

[2] 于浩艳.36例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 2010, 19 (3) :0539.

[3] 赵亚芳.115例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13) :154.

乳腺纤维瘤手术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有1082例Ⅰ~Ⅱ期的周围型乳腺癌, 均为女性患者, 将患者分为2组: (1) 乳房切除手术组 (对照组) 590例, 年龄为29~64岁。双侧乳腺癌有40例, 单侧乳腺癌有550例; (2) 保乳手术组 (保乳组) 492例, 年龄为23~60岁, 肿瘤最大直径为3.0cm, 均为单侧乳腺癌, 肿瘤位于左乳腺234例, 位于右乳腺258例。2组患者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年龄及激素受体阳性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1.2 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手术方法

对照组行乳房切除术, 手术后按CAF方案化疗, 病理经证实为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行相关区域放疗。激素受体阳性者在化疗结束后服用三苯氧胺20mg/d, 服用5年。

1.2.2 保乳组手术方法

(1) 手术范围。根据肿瘤与皮肤关系及其大小, 作弧形或梭形切口切除肿瘤表面皮肤2~3cm, 行锐性分离切除乳腺组织部位, 手术中触诊肿瘤外2cm两侧切开乳腺组织, 深至乳房后间隙, 完整切除肿瘤乳段及胸大肌表面的筋膜。在肿瘤周围内、外、上、下、基底5点处缝线标记, 送快速冰冻活检, 冰冻病理报告如某一部位发现癌, 则应向外切除乳腺组织1cm, 然后将新切缘送快速冰冻活检, 如果二次病理报告仍见癌, 应放弃保乳手术, 行乳房切除手术。如果2次冰冻病理报告均无癌, 应将乳腺腔的内、外、上、下4点处做银夹标记, 可以有利于手术后的放疗。

(2) 切口设计。应根据肿瘤部位设计手术切口。外上象限, 采用放射状切口, 肿瘤切除和腋窝淋巴结清扫由同一切口完成, 切口长5~8cm;其他象限采用弧形切口或放射状切口, 切口长5~6cm, 在腋窝部胸大肌外缘后2cm腋后线与腋前线切开5~6cm, 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手术并发症

保乳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0) 。

对照组术后并发宽度<2cm的切缘皮瓣缺血46例, 患侧上肢肿胀20例, 皮下积液104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6.9%。保乳组492例中, 术后并发宽度<2cm的切缘皮瓣缺血20例, 患上肢肿胀12例, 皮下积液38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4.2%。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2 随访

对照组、保乳组患者分别失访20例和12例, 随访率分别为96.6%和97.6%, 随访时间0.5~14.5年, 平均6.5年, 2组的3、5、10年总局部复发率及生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3。

3 讨论

乳腺癌保乳术的术后生存效果及局部复发率决定了这种术式能否广泛开展。本研究表明, 除了局部复发机会略高外, 保乳手术相对于乳房切除手术, 无论是总生存率还是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虽然保乳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但不是每例患者均适合做保乳手术。保乳手术适宜于0~Ⅱ期的乳腺癌患者, 要求为单发肿瘤, 且距乳晕区2cm外[1,2];对有远处转移病例、多发肿瘤及肿瘤靠近乳头部患者不宜使用[3]。国外研究人员掌握保乳手术的适应范围较宽, 对肿瘤直径>5cm患者, 采用术前化疗和放疗, 在肿瘤缩小后可以行保乳手术。在行保乳手术早期, 多规定直径≤2~3cm。但后来经医学证实, 肿瘤大小并非禁忌证, 重要的是乳房和肿瘤大小的比例。对于乳房偏小的患者, 彻底切除肿瘤后对乳房外观影响较大, 因此不适宜保乳。而对乳房较大的患者, 只需保证局部切除彻底, 且对乳房外观无明显影响, 即使直径>3cm的肿瘤也可行保乳手术。

导致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率升高的主要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是否放疗、患者年龄、切缘状态等。其中以术后放疗及切缘状态最为重要。对于局部切除的范围, 通常是切除肿瘤周围1~2cm的正常组织[4]。本研究中手术设计为局部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 从病理检查结果判断近切缘是否安全可行。手术中应结合病理检查判断, 如果发现切缘阳性, 应行切除, 直至阴性为止。对于切除后的局部残腔, 可以在腔壁最边缘处放置4个标记, 以便于局部加量时确定照射位置, 从而可以更好地降低局部复发率。保乳手术应以保证乳房具有良好重建外形及完整切除局部肿瘤为原则。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通常发生在原切口附近, 因而为了达到较好的局部控制效果, 保乳患者应进行术后放疗。本研究中保乳组492例术后均行50Gy的中等剂量放疗, 并行瘤床追加照射10Gy, 这样可以避免大剂量放疗后所导致的乳房萎缩硬化。保乳组中放疗后残乳复发32例,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本研究表明, 选择合适的患者, 化疗科、外科与放疗科密切配合, 可以是保乳手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保乳手术的主要特点是乳房外形美观, 手术创伤较小, 而后续治疗条件要求较高。随着经济及技术的不断提高, 保乳手术将成为乳腺癌患者的首选术式, 其比例将不断提高。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摘要:目的 探讨保乳术治疗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492例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 (保乳组) , 对同期治疗的590例乳腺癌患者行乳房切除术 (对照组) 进行对比。结果 保乳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手术并发症率上均优于对照组。2组复发率及生存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乳腺癌病例行保乳术总体疗效比乳房切除术较优。

关键词:保乳手术,乳腺癌,复发

参考文献

[1] 李金锋.乳腺癌保乳治疗及其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肿瘤, 2007, 16 (10) :761~763.

[2] 张涛.保乳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癌症杂志, 2004, 14 (6) :555~557.

[3] 左文述, 徐忠法, 刘奇.现代乳腺肿瘤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384~388.

乳腺纤维瘤手术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确诊为乳腺良性疾病的患者212例, 性别均为女性, 年龄17~58岁, 平均年龄 (36.25±7.63) 岁, 双侧病灶81例, 单侧病灶131例, 乳腺病灶共计451处, 直径 (0.8~14.5) cm, 平均直径 (4.87±2.18) cm。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或钼靶摄片初步诊断为乳腺良性肿块并肿块定位, 术后所有切除标本行病理检查。

1.2 治疗方法

1.2.1 分组情况

将212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 每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见表1, 患者在年龄、病灶大小等方面相差不大, 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选择乳晕处作为手术入路, B组选择乳房后间隙作为手术入路, C组选择腋入路作为手术入路。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 为患者选择不同手术入路后行Mammotome (麦默通) 微创旋切术。

1.2.2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 肩背部垫高15~30°, 患肢外展, 常规消毒铺巾, 超声探头用无菌塑料套包裹, 涂以无菌声胶, 1%利多卡因+0.5%肾上腺素针局部浸润麻醉, 取1%盐酸利多卡因加入肾上腺素液10mL加盐酸肾上腺素0.2mg。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S CM23K型, 由旋切刀、真空抽吸泵、控制器及相关软件组成, 穿刺针选用8 G或1 1 G型号。

1.2.3 手术操作

A组患者做乳晕周围浸润, 在乳晕旁做3~4mm弧形切口, 沿皮下脂肪与乳腺腺体之间间隙分离, 在彩超引导下用“十字交叉定位法”将穿刺针凹槽送至病灶正下方, 探头与穿刺针垂直, 确保穿刺针位于病灶正中。由进针模式改为切割模式, 用传送装置将旋切刀推向活检凹槽而将槽内的瘤体切除, 在持续负压的作用下, 用取样杆取出切除的组织。根据需要, 探针可做任意前进后退和360°旋转, 以确保凹槽始终正对病灶, 反复操作, 直至肿块完全切除。切口处贴无菌敷帖, 穿刺处无需缝合, 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切除标本即送病理检查。

B组患者选择乳腺边缘作为入针点, 入针点尽量小, 其余操作同A组。

C组在腋毛区沿皮纹方向取3cm切口, 如肿瘤较大, 可取“S”型纵向切口4~5cm, 其余操作同A组。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方检验, P>0.05为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手术平均耗时 (25.63±4.17) min, 所有肿块均被取出, 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212例患者的肿块均为良性, 术后无患者复发。3组的疗效见表2, A组患者不满意原因大部分是因为乳头感觉缺失;B组不满意的原因是因为瘢痕比较明显, 不易接受;C组基本满意。切除标本的病理分析结果表3, 纤维瘤最多, 占68.9%, 乳腺腺病次之, 占20.3%, 此外还有少数乳腺囊肿、导管内乳头状瘤、浆细胞性乳腺炎炎块。

3 讨论

现代女性由于精神压力大、哺乳期短等各种原因易出现乳腺良性肿物, 传统的开放手术常常留有明显疤痕, 影响乳房外观, 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甚至带来一定的心理创伤, 延误病症的治疗[2]。有文献表明[3,4], Mammotome旋切术在切除直径在30mm以下肿块的效果良好, 切除的肿块完整, 复发率低, 创伤小, 手术瘢痕小, 操作简便, 更好的保持了乳房的圆润外型和手感, 满足了现代女性对美的追求, 在患者经济允许的情况下是乳腺良性疾病微创手术的不二选择。

本组分别从乳晕、乳房后间隙和腋下作为入路进行手术, 结果证明从乳腺作为入路容易出现血肿, 但瘢痕小;以乳房后间隙作为入路能更好的清除肿块, 不容易产生并发症, 但由于瘢痕稍明显, 患者耐受度低;从腋下作为入路进行手术的感染率较高, 但是瘢痕较为隐蔽, 患者满意度高。选择乳晕作为入路应注意一下几点[5]: (1) 乳房皮肤切口应首先依据自然轮廓线。 (2) 适合乳晕较大的患者。 (3) 鉴于乳晕部肿块紧邻大的乳管集中处, 故未育女性乳晕周围肿物不宜作麦默通手术, 以免损伤影响将来哺乳。选择乳房后间隙作为入路应注意尽量减小疤痕的产生。腋下入路应着重护理, 防止感染。

总之,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肿瘤部位、大小、年龄、体质和对术后瘢痕大小的要求等方面综合考虑,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达到为患者解除病症的同时保持她的美丽和自信。

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不同入路手术的效果。方法 将212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 A组选择乳晕处作为手术入路, B组选择乳房后间隙作为手术入路, C组选择腋入路作为手术入路。所有患者均行Mammotome (麦默通) 微创旋切术。结果 术后A组患者满意率为95.2%, B组为90.1%, C组为97.3%。病理分析结果:纤维瘤最多, 占68.9%, 乳腺腺病次之, 占20.3%, 此外还有少数乳腺囊肿、导管内乳头状瘤、浆细胞性乳腺炎炎块。结论 从乳腺作为入路容易出现血肿, 但瘢痕小;以乳房后间隙作为入路能更好的清除肿块, 不容易产生并发症, 但由于瘢痕稍明显, 患者耐受度低;从腋下作为入路进行手术的感染率较高, 但是瘢痕较为隐蔽, 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乳腺良性疾病,微创,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1] 沈震宙, 邵志敏.乳腺肿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228~230.

[2] 武正炎, 杨明.乳腺良性疾病手术适应证及其治疗原则[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 3 (29) :205~207.

[3] 王婧, 陈鑫, 孙婧.超声引导下Mammotome活检系统在乳腺微小病变中的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9, 1:46.

[4] Mathew J, Crawford D J, Lwin M, et al.Ultrasound guided vacuum-assisted excision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linically be-nign breast lesions[J].Ann R Coll Surg Engl, 2007, 89 (5) :494~496.

乳腺纤维瘤手术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我院收治乳腺癌病人210例, 均为女性, 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105例, 年龄32~68岁, 平均50岁, 其中行乳腺癌根治术127例, 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3例。2组患者间年龄、病情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 手术条件的准备。手术前应对重要生命器官如心、脑、肺、肝、肾进行检查, 如患有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及心律不齐等疾病, 手术前1周应给予必要的心肌营养药物和必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并采取术中监护。 (2) 术前处置。 (1) 皮肤准备; (2) 胃肠道准备; (3) 药物应用。

1.2.2 术后护理

(1) 体位。患者取半坐卧位, 此体位既有利于呼吸, 又有利于引流。 (2) 伤口的观察。观察胸部弹力绷带包扎的松紧程度, 并注意患侧上肢的血运情况。 (3) 疼痛护理。患者害怕疼痛而不愿配合锻炼, 可应用麻醉止痛泵或肌注杜冷丁止痛。无痛锻炼是康复的前提和条件。 (4) 引流管的护理。应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低于伤口平面, 防止脱管及引流物逆行感染, 要随时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引流量。一般术后1~2d内每日引流量为50m L左右为正常, 并逐日减少, 引流管一般放置3~5d, 引流液颜色变淡, 24h量<10m L局部无积血、积液可考虑拔管。

1.2.3 康复训练

术后24h内保持肩关节制动, 以防术后出血、皮下积液[2]。之后, 指导患者术后1~2d进行握拳运动和手腕运动, 如握松拳、上下活动手腕, 配合内外旋转运动;3~5d进行前臂运动和肘部运动, 如上下屈伸前臂, 肘部以腰为支撑, 手臂抬高放置对侧胸前, 两侧交替进行;6~9d进行抱肘运动和松肩运动, 如健侧手握患侧手肘部, 抬高至胸前, 往前、往后旋转肩部。10~12d进行上臂运动、颈部运动和体转运动, 如上臂抬高尽量与地面平行, 两手叉腰, 头颈往前、后、左、右及双向旋转, 左右旋转上体, 手臂前后摆动;13~15d进行抬肩运动, 如健侧握患侧手腕至腹前抬高至胸前平屈, 尽力前伸等。出院后参照以上方法继续坚持锻炼。

1.3 疗效评价标准

正常:肩关节外展、外旋运动幅度为0~180°, 肌力恢复到术前肢体功能;有效:肩关节外展、外旋运动幅度<180°, 肌力恢复基本正常;无效:肩关节外展、外旋运动幅度<90°;肌力<5级, 为肌力减退状态。2组均在术后1个月随访了解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观察2组数据进行结果比较, 卡方检验, 应用SPSS 11.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以P<0.05, 说明有显著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实验组:正常65例 (61.90%) , 有效32例 (30.48%) , 无效8例 (7.62%) , 总有效率92.38%。

(2) 对照组:正常44例 (41.90%) , 有效28例 (26.67%) , 无效33例 (31.43%) , 总有效率69.00%。

2 组数据比较, 正常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卡方检验, P<0.05, 说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乳腺癌是常见女性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目前, 外科手术仍然是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 一般来说, 不同的乳腺癌手术方式会给患者上肢功能带来不同的影响。其主要源于腋窝淋巴结的清扫所导致的腋下至上臂内侧淋巴管的损伤。由于淋巴管不可避免地被破坏, 淋巴引流不畅, 从而导致了上肢的淋巴水肿。而腋窝长期积液、轻度感染, 会使残留淋巴管进一步被破坏。同时, 肩关节活动受限所导致的上肢活动减少, 又会增加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性, 两者形成恶性循环。因此, 术后及时合理的功能锻炼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且在时间选择上应遵循越早越好的原则。在腋下切口处疤痕组织尚未形成时就进行锻炼, 可以防止腋窝周围疤痕挛缩、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同时, 患肢的活动促进了血液循环, 增加了淋巴回流, 减少了水肿的发生或促进水肿减轻, 从而改善上肢的功能。总之, 术后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若患者不及时合理锻炼, 将会导致患侧上肢功能的阻碍, 影响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因此, 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疾病康复, 增加生活信心, 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对策及促进乳腺癌手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措施, 用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 将210例乳腺癌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105例, 2组均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 实验组将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并按计划进行康复训练。结果 2组疗效比较, 实验组正常65例 (61.90%) , 总有效率92.38%;对照组正常44例 (41.90%) , 总有效率69.0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结论 掌握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对乳腺癌手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效果明显。

关键词: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 应丽霞.乳腺癌患者围术期整体护理模式探讨[J].当代医学, 2010, 16 (22) :102.

上一篇:纤维束下一篇:纤维素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