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瘤范文

2023-09-20

乳腺肿瘤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乳腺乳头状肿瘤患者67例, 分析乳腺乳头状肿瘤的病理特征。67例患者年龄28~48岁, 平均年龄37.8岁, 通过病史诊断 (包括年龄、性别、病期、症状、肿块准确部位及体积等) 、MRI/CT肿瘤显像观察和组织切片检查确诊为乳腺乳头状肿瘤。患者平均年龄在乳腺乳头状肿瘤的高发期内, 病症较为典型全面, 具有满足乳腺乳头状肿瘤病理分析的特征需求[2]。

1.2 病理诊断方法

(1) CT/MRI诊断。CT直接显示扩张的导管呈条状或串珠状改变, 沿扩张导管可见小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 结节或小肿块轮廓不整齐, 有凹陷切迹时应考虑有恶变可能。MRI上乳腺正常导管为条状中等信号强度, 但低于周围的脂肪组织,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在MRI上表现为条状不规则的中等信号强度, 其内见小结节灶, T真加权为低信号, I加权图像病变信号强度增高。 (2) 穿刺活检。依据乳腺癌诊断标准与肿物切除活检的标准是一致的, 镜下所见组织较少, 在CT/MRI的引导下取材。经带有负压的自动活检枪内的空心针穿刺, 活检枪内径1.7mm, 可连续取出条状组织, 组织切取长度为2.1~2.5cm, 一般穿刺9条组织条。依据所取材料的组织排列结构异常和细胞学指标异常来诊断。

2 结果

的导管内或囊内, 呈乳头状生长。乳头中心间质薄而纤细甚至缺如, 乳头表面被覆异型上皮细胞。癌细胞层次较多, 大小不一, 极性紊乱, 核浆比例增大, 胞核大小不一, 深染, 核分裂象易见, 癌细胞形成的乳头形态不一, 高分化者可排列成带有纤维脉管束的典型乳头状结构, 乳头可呈细长状有分支, 也可为短小的乳头;低分化者可相互吻合成车辐状、筛状甚至呈实性。周围缺少肌上皮细胞的存在。边缘可见纤维化、出血、坏死等征象[3]。当肿瘤侵出管壁时, 在问质中可仍呈乳头状排列, 也可呈散在的癌细胞团。肿瘤间质可伴有纤维增生、胶原变性。乳腺乳头状肿瘤的良性形态与恶性形态的表现极为相似, 通过组织学区别诊断较为困难。分化良好的乳头状癌有时与导管乳头状瘤或乳头状的良性病变甚难区别。其原因可能对乳头状增生复杂结构认识不足, 另外受出血、纤维化、导管上皮变形及假浸润误导, 因此, 常会出现误诊或过诊现象, 需引起重视。尤其在冷冻切片的诊断中, 乳头状瘤与乳头状癌的鉴别是一大难点。另外外周型乳头状瘤多见于中老年妇女, 好发于中小导管, 一般为多发, 伴有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者与癌的关系密切;而乳头状癌多见于老年妇女, 好发于大导管, 一般为单发。通过本次研究中的67例临床病例的研究观察, 区分标准可以有以下参考意见:细胞核为主要区别方式;增生上皮中是否存在无肌上皮的细胞增生;病变导管周围的基底膜是否完整、基底膜细胞排列的极性分布, 病变的大小和范围等。本次临床病理研究中, 67例乳腺乳头状肿瘤患者中腺乳头状癌为大多数, 肿瘤浸润较为严重;而良性肿瘤中, 中小导管乳头状瘤。因此, 有针对性地展开以乳腺乳头状癌和中小导管乳头状肿瘤为重点的临床研究, 深入研究乳腺乳头状肿瘤的治疗方法, 对提高医院乳腺疾病治疗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67例乳腺乳头状肿瘤患者的病理分析比较, 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 乳头状肿瘤分为5类:腺乳头状癌34例 (50.75%) 、中小导管乳头状瘤12例 (17.91%) 、大导管乳头状瘤9例 (13.43%) 、乳腺乳头状腺瘤7例 (10.45%) , 小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5例 (7.46%) 。

3 讨论

乳头状癌 (Papillarycarcinoma) 又名乳头状腺癌。癌组织于扩张

表1 67例乳腺乳头状肿瘤患者的病理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乳头状肿瘤的类型及病理特征, 分析肿瘤的主要类型以加强乳腺乳头状肿瘤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7例乳腺乳头状肿瘤患者, 对患者肿瘤的临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对67例乳腺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得知, 乳头状肿瘤分为5类:腺乳头状癌34例 (50.75%) 、中小导管乳头状瘤12例 (17.91%) 、大导管乳头状瘤9例 (13.43%) 、乳腺乳头状腺瘤7例 (10.45%) , 小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5例 (7.46%) 。结论 有针对性地展开以乳腺乳头状癌和中小导管乳头状肿瘤为重点的临床研究, 深入研究乳腺乳头状肿瘤的治疗方法, 对提高医院乳腺疾病治疗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乳腺,乳头状肿瘤,临床病理

参考文献

[1] 朱勇.乳腺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19 (16) :135~135.

[2] 付丽.乳腺肿瘤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58~159.

乳腺肿瘤范文第2篇

1863年, Virchow即提出慢性炎症可能引起恶性肿瘤的假说, 慢性炎症性疾病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21世纪炎症与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得到重视。周围正常宿主基质细胞、肿瘤细胞和浸润的炎性细胞, 共同组成肿瘤微环境, 它是肿瘤细胞持续增殖的基础, 包含生长因子和各类炎性成分。炎性细胞释放出ROS (活性氧簇) , ROS累积可导致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或者DNA损伤。这种DNA损伤不可逆并且能通过细胞增殖长期存在于机体内, 直到新的刺激发生。它所致的炎症使起始细胞进一步突变, 形成肿瘤细胞。炎性细胞及分子能促血管扩张、细胞滚动及从血管溢出, 这样有助于肿瘤细胞转移。另外在转移部位, 炎症能营造出利于肿瘤细胞成长的环境。可以说, 肿瘤是愈合失败的伤口。研究炎症与妇科肿瘤的关系有助于了解妇科肿瘤发病机制, 为妇科肿瘤治疗提供新策略。

2 炎症与妇科肿瘤的关系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找到明确致病因素并能做到一级预防的妇科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事实上, 有大量的妇女曾感染过高危型HPV, 但仅其中的部分最终发展为宫颈癌, 这表明宫颈癌发生发展还有其他因素的参与。

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原因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失衡有关。子宫内膜癌中存在10号染色体缺失的与细胞骨架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NF-κB和V-Ki-ras2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同源癌基因等遗传改变, 导致炎性环境的产生, 影响细胞因子表达、白细胞浸润及组织重塑等。子宫内膜周期性损伤修复过程与慢性炎症有类似的炎症级联反应, 如炎症细胞聚集、炎症因子释放、血管生成以及胶原积累等。

3 常用的手术方法

(1) 开腹组选择腰麻联合持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 按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方法操作。

(2) 阴式组连续硬膜外麻醉, 取膀胱截石位。根据子宫肌瘤位置选择阴道前穹窿或后穹窿切口。后壁子宫肌瘤:在宫颈与阴道后穹窿交界处切开阴道粘膜, 入宫颈直肠间隙, 推开直肠, 剪开直肠反折腹膜, 暴露子宫肌瘤, 同法处理子宫肌瘤。前壁子宫肌瘤:切开阴道前穹隆粘膜入膀胱宫颈间隙, 向上推开膀胱达膀胱腹膜反折, 剪开反折腹膜探查盆腔, 暴露子宫肌瘤, 切开肌瘤包膜, 剔除子宫肌瘤, 用可吸收线间断或连续锁边缝合创面, 清理, 盆腔, 查无出血, 缝合子宫前腹膜及宫颈阴道粘膜。

(3) 腹腔镜组全身麻醉, 取膀胱截石位。取脐部切口1cm, 置腹腔镜, 左右下腹部及脐缘与耻骨联合中点切口0.5cm, 置器械操作, CO2分压设定为1.87KPa (1mm Hg=0.133KPa) , 道置举宫器, 用单极电凝凝切子宫肌瘤包膜致瘤核组织, 钝性剥离假包膜后剔除肌瘤, 剔除的肌瘤用子宫旋切器将肌瘤粉碎后取出。创面电凝止血, 子宫肌瘤残腔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

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有多种术式选择, 传统的方法为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有腹部有切口、住院时间长、术后恢复慢等缺点, 但剔除肌瘤直径最大。对于有严重盆腔粘连和有较大肌瘤、肌瘤数目较多以及特殊部位的肌瘤等不适用阴式或腹腔镜手术的患者, 选择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更为合适。

近十几年来, 随着微创手术的普及推广, 腹腔镜下及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亦发展成熟。由于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 广大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意识也逐渐提高, 要求保留子宫并剔除肌瘤的年轻患者越来越多。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利用阴道进行操作, 虽然腹部无切口, 但术者仍可在直视下操作。由于经阴道和腹腔镜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既能保留子宫又能剔除肌瘤, 同时还有避免腹壁大瘢痕出现的美容功效, 特别是经阴道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既十分经济又不需要特殊设备和高难度操作。与开腹手术比较, 腹腔镜手术具有良好的手术视野、局部粘连少、术后疼痛轻、切口美观、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微创手术的特点。

阴式剔除术是近十几年来伴随微创手术概念的引入, 以及基于阴式子宫切除术及阴式附件切除术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术式, 它利用女性阴道这一天然腔穴完成肌瘤剔除及创面缝合等全部手术操作。它具有出血量最少、时间最短、术后排气时间最短, 腹部无瘢痕等特点。但阴道空间狭窄, 暴露范围小, 手术野局限等特点易发生邻近脏器损伤。因此手术适应证有一定局限性, 一般适用于单个肌瘤直径≤10cm (最好≤7cm) 、子宫>14孕周大小、无盆腔粘连的患者。

但是阴式剔除术要求更充分的术前准备, 包括阴道准备, 要求术者术前对患者肌瘤的大小、位置及数目充分了解。

4 小结

妇科肿瘤研究是现代医学上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充分认识肿瘤起因、发展的过程。在剔除肿瘤的手术上也要以医生的水平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摘要:本文介绍了炎症与肿瘤的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炎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又以子宫肌瘤为例简单介绍其剔除手术及相关影响因素。

关键词:炎症,肿瘤,剔除手术,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林志新, 倪云翔.经阴道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8, 8 (7) :638~640.

乳腺肿瘤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卵巢肿瘤妇女81例, 年龄19~53岁, 平均 (32.4±1.6) 岁, 已婚66例, 其中23例有剖宫产史, 7例异位妊娠史, 5例有阑尾切除史。肿瘤直径均<16cm。经冰冻切片及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卵巢良性肿瘤, 经彩超、CA125检查排除恶性肿瘤。分型:浆液性囊腺瘤5例, 粘液性囊腺瘤5例, 成熟性畸胎瘤33例, 单纯性囊肿16例, 良性纤维瘤1例,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7例, 卵巢黄体破裂2例, 卵巢滤泡囊肿破裂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 腹腔镜组41例和开腹组40例, 2组在年龄、孕产史、手术史、病理分型等一般资料中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行彩超、CA125、AFP、CEA等检查。术前禁食、禁水, 留置导尿。腹腔镜组患者采用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取膀胱截石位, 消毒铺洞巾, 采用奥林巴斯公司生产的电视腹腔镜, 在脐部上方做一长约1cm的切口, 气腹针穿刺注入CO2气体建立气腹, 压力维持在11~13mmHg。置入腹腔镜探查盆腔内情况, 肿瘤的大小、性质, 在距离卵巢肿瘤基底部1~2cm处, 沿皮层环形电切至囊肿壁, 钝性分离囊肿与卵巢间隙, 完全剥离肿瘤, 电凝止血剥离面。肿瘤较大时先用穿刺针穿刺抽出囊液, 用钛夹夹住穿刺口, 电切并剥离囊肿。将剥离的囊肿组织装入袋中送检, 反复冲洗盆腔直至清亮, 检查剥离面无渗血、术野无出血后完成手术。开腹组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按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 腹腔镜组术后6h拔除尿管, 开腹手术组24h后拔除尿管。

2 结果 (表1)

2 组进行比较,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排气时间与平均住院天数2组无差异显著性 (P>0.05) 。

不良反应, 2组均完成手术, 腹腔镜组有1例因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中转开腹, 有3例患者出现皮下气肿, 3d后症状自行消失, 无一例使用镇痛药;开腹组有5例出现切口感染, 脂肪液化导致延迟愈合, 8例使用镇痛药。2组均无脏器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 所有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随访, 术后1~6个月进行随访, 所有患者均康复, 没有发生术后不良反应, 无复发病例。

3 讨论

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 由于其生长部位隐蔽, 早期无症状, 容易引起误诊和漏诊, 严重影响着妇女的身体健康。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腹腔镜治疗良性卵巢肿瘤已不再是禁忌证, 与开腹手术比较有很大的优势。

腹腔镜下肿瘤剥离是在完全封闭的腹腔内进行, 避免了脏器的暴露及手套、纱布等对组织的损伤;剥离后经电凝止血, 无需由于开腹手术因为缝合过深、过密导致卵巢神经血管受损造成部分卵巢变性坏死[3], 减少术后感染的机会;腹腔镜下可做到完整剥离卵巢肿瘤, 大大减少了肿瘤的复发和因剥离面大导致肿瘤破裂的机会, 杜绝污染, 缩短冲洗时间[4], 充分保留了卵巢的功能和结构, 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心理安慰。

腹腔镜下肿瘤剥离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术后切口小等优点, 减少了术后感染、盆腔粘连及复发, 保留了卵巢的结构和功能, 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最有效方法,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肿瘤剥离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我院收治的81例卵巢肿瘤患者, 随机分为2组, 腹腔镜组41例和开腹组40例, 比较2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排气时间与平均住院天数2组无差异显著性 (P>0.05) 。结论 腹腔镜下肿瘤剥离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术后切口小等优点, 减少了术后感染、盆腔粘连及复发, 保留了卵巢的结构和功能, 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最有效方法,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手术,肿瘤剥离,良性卵巢肿瘤

参考文献

[1] 谢文燕.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246例分析[J].中国医学实践杂志, 2009, 8 (6) :23.

[2] 杨梦婕.经阴道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肿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2008, 5 (2) :97~99.

[3] 冷金花, 郎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8, 19 (11) :660.

乳腺肿瘤范文第4篇

【摘要】 目的:探讨解剖游离保留面神经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本科2008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解剖游离保留面神经加全腮腺及肿瘤切除术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面神经主干平均直径约1 mm,有5分支如丝线。术后3 d面神经轻度不全麻痹18例,术后7 d恢复8例,术后2个月内恢复8例。随访3个月~2年,其中1例因切断面神经下颌缘支行吻合术的患者,半年后恢复;1例损伤面神经颧支,左眼睑闭合无力;味觉出汗综合征1例;耳垂麻痹18例,1年后恢复;无腮腺漏,无肿瘤复发。结论:复发性、多发性以及深叶腮腺肿物行解剖游离保留面神经的全腮腺及肿瘤切除术,并发症少,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关键词】 游离保留面神经; 腮腺肿物; 切除; 疗效

腮腺是三大涎液腺中最大的涎液腺,涎腺肿瘤占全身肿瘤的0.2%~0.5%,涎腺肿瘤80%发生于腮腺中,腮腺肿瘤中,80%为良性肿瘤,80%为多形性腺瘤[1-2]。手术切除是腮腺肿物的主要治疗方式,腮腺肿瘤根据部位、性质、大小、数量来确定手术的方式,选择适当腮腺良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可有效地控制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3]。复发性、多发性以及深叶腮腺肿瘤采用解剖面神经的腮腺肿瘤切除术方式为标准式。本科从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20例复发、多发以及深叶腮腺肿瘤的患者,采用解剖游离保留面神经的腮腺肿瘤切除术,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2月本科收治的20例腮腺肿物患者,其中男13例,女7例,男女比例为1.8:1;年龄26~78岁,平均48.5岁;病程最长15年。腮腺CT加血管造影检查:腮腺肿物大部分有包膜,小部分包膜不完整。肿物直径2.5~12.5 cm,肿物直径≤4 cm 3例,>4 cm 17 例。肿瘤为复发性浅叶腮腺肿物8例,其中深叶处肿瘤2例;腮腺深叶肿物12例。腮腺深、浅叶多发性肿物2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耳前、耳后、耳垂下肿块隆起,最大的高达颧弓下缘。病理报告:腮腺混合瘤(多形性腺瘤)12例;Warthin瘤(又称腺淋巴瘤)4例,其中多发性2例;(复发性)基底细胞腺癌1例,无淋巴转移;面后静脉血管瘤1例;腺淋巴瘤并发淋巴结核1例;(复发性)肌上皮瘤1例(最大约12.5 cm×4 cm)。根据肿物情况分析,手术方式均选择解剖游离保留面神经加全腮腺及肿瘤切除术治疗方案。

1.2 方法

1.2.1 手术基本情况和切口 20例患者中16例局部麻醉,4例气管插管全麻。做好术前准备,体位为仰卧位,枕后稍垫高,头侧偏向健侧。全麻为气管插管全麻;局部麻醉:用1%利多卡因加0.75%布比卡因各20 mL加5~7滴肾上腺素作神经阻滞麻和周围浸润麻,取Y形切口,从患者耳屏前颧弓根部,顺皮纹沿着耳轮脚前大约1 cm处向下,绕过耳垂,到耳垂下转弯向下平行与下颌支后缘1.5 cm切至下颌角下为第1切口;再在耳垂下切口向上平行耳廓后沟致中下部做第2切口,使第1与第2切口连续成Y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在颈阔肌深面向前分离,暴露腮腺浅叶致腮腺前缘,向后分离暴露胸锁乳突肌上半部中线,分离外耳道软骨与腮腺后下缘。

1.2.2 解剖暴露面神经的方法 (1)从主干向末梢支分离:先将腮腺后极向内侧分离暴露乳突,在乳突尖上方1~1.5 cm处,沿相应的腮腺后缘按面神经走向分离腮腺组织,找到面神经主干为白色索状物并认真确认。沿其表面分离将腮腺后缘组织切开,暴露面神经主干,直径约1 mm,长约1~1.5 cm,分出2条分支为颞面干和颈面干。然后沿着颞面干表面分离,逐渐暴露颞支、颧支、颊支到腮腺外缘,再从面神经主干处沿着颈面干表面解剖分离,暴露下颌缘支、颈支,如果肿物在浅叶的将整个肿物和浅叶腮腺组织向下翻下,完整暴露面神经。(2)从末梢追踪至主干:先是找面神经下颌缘支。分离腮腺后下缘,在后下缘中点处找到面后静脉,在面后静脉进入腮腺组织处分离腮腺组织,面神经下颌缘支跨过面后静脉表面向前行走,找到下颌缘支,一般如白色细1号丝线大小,向后顺其走向表面轻柔分离腮腺组织,暴露颈面干致面神经主干,再顺面神经主干分离颞面干,然后分离暴露各分支。

1.2.3 游离保留面神经下切除全腮腺及肿瘤 本研究灵活应用以上2种解剖面神经的方式,将面神经与腮腺组织游离。小心轻拉起面神经,用显微剪刀轻柔地将深面组织与面神经分离,用生理盐水脑棉片保护面神经,分离时其分支之间有更细的分支和毛细血管彼此相连,予细分支之间剪断;游离时比较多毛细血管及毛细淋巴管易出血,要慎用电刀或电凝,可用生理盐水肾上腺素脑棉片轻压切口并分离,特别是复发性肿瘤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分离剪除组织一定轻柔、细致,避免扯伤或扯断面神经分支,切断腮腺导管并缝扎断端,轻柔游离出面神经下面腮腺深叶腮腺组织及肿瘤并翻出全切除,完整游离保留面神经的主干及其各个分支。若切断或拉断神经,要在显微镜下用10-0的眼科线进行端端吻合术,避免永久性面瘫。

游离保留面神经下切除全腮腺及肿瘤的同时应注意下颌支后缘的下颌后静脉和下颌骨髁颈处的上颌动脉及颞浅动脉,以防大出血,必要时可以切断缝扎。有1例面后静脉血管瘤约6 cm×5 cm,保留面神经,缝扎切断面后静脉,完整地将血管瘤与腮腺一起切除。多发性腮腺肿瘤,同时清除腮腺后下部及腺体边缘的淋巴结,免复发,尽量保留嚼肌筋膜,降低术后并发症[4-6]。切口用甲硝唑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放置负压引流管时避开已游离的面神经,然后逐层间断缝合切口。

1.2.4 术后处理 切口3 d内适度加压包扎,3 d后无需加压包扎防感染、对症等药物治疗。术后2~3 d拔除引流管,术后7 d间断拆线,8~9 d可全部拆除。

2 结果

解剖游离的面神经主干平均直径约1 mm,其分支有5支如白色1号丝线大小,分支之间有更细的分支彼此之间相连。术后3 d面神经轻度不全麻痹18例,术后7 d恢复8例,仍有10例面神经个别分支麻痹,术后在2个月内恢复8例。随访3个月~2年,其中1例因切断面神经下颌缘支行吻合术患者,半年后恢复;有1例损伤面神经颧支,左眼睑闭合无力;耳颞神经综合征(味觉出汗综合征)1例;耳垂麻痹18例,1年后恢复;切口均无明显凹陷、无腮腺漏,无肿瘤复发。

3 讨论

腮腺本身是单叶性结构,但临床上常以面神经为界,分为深叶、浅叶两部。从资料可见,腮腺肿瘤男性比女性多发,这可能是吸烟与Warthin瘤发病机制有关,而男性吸烟明显多于女性[7]。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多发生于30~50岁。

腮腺肿瘤根据肿瘤性质、位置、大小,手术方式有多种,随着人们对腮腺肿瘤病理特点深化认识,了解导致腮腺肿瘤复发的原因,其中解剖面神经的腮腺肿瘤切除术,已成为腮腺肿瘤的标准术式,复发率控制在2%~5%[8]。对于深叶的良性肿瘤或复发性浅叶肿瘤或可分离面神经的低度恶性肿瘤,可以解剖游离保留面神经加全腮腺及肿瘤切除术[9]。本文20例患者结合CT检查以及病程的情况,因浅叶的肿瘤都是复发性,肿瘤复发与手术方式有明显关系。其他是深叶和浅叶均有肿瘤的患者,其要求肿瘤根治率高,难接受腮腺漏的并发症,对于体积较大,以及源于深叶的肿瘤采用保留面神经的全叶腮腺加肿瘤切除术为宜[10-11]。选择以上手术方式的解剖游离保留面神经全叶腮腺及肿瘤切除术的病例,不含其他手术方式的腮腺肿瘤的患者。因此正确术式选择使得上述病例术后无复发。

解剖游离面神经找面神经主干是关键。手术中解剖面神经的径路,依肿瘤的部位、大小确定,首先考虑术者的操作习惯和方式[12]。分离解剖面神经是手术关键,而此产生的医源性创伤是创伤性面神经的主要原因[13]。此术式要求要有显微镜及显微技术,时间较长,要求手术医生要有耐力、细心、熟练的腮腺内面神经及血管相关重要解剖知识,手术游离面神经时动作必顺轻柔,用生理盐水脑棉片保护面神经。面神经损伤与手术中面神经暴露的时间、手术的机械刺激以及腺体的缺失程度存在直接关系[14]。

本组20例患者中有16例采用局麻,其优点是术中可以密切与患者沟通观察面神经功能的情况,其中1例拉断下颌缘支后,在显微镜下进行面神经吻合术,手术结束时损伤下颌缘支下唇向健侧歪斜。其他患者术毕闭眼、鼓气、口唇病侧轻微无力,但强用力均可达到正常范围,考虑为术中时间长,面神经暴露水肿所致;多发复发的腮腺肌上皮瘤1例,因其与面神经颞面支粘连明显,颧支无法游离致损伤,术后左眼(术侧)闭合不全约3 mm,随访1年,闭合好转无力。以上患者术后3 d内均有不同程度的面神经麻痹,跟手术暴露面神经时间长有关,同时术后游离面神经在腮腺窝内部分无过多组织保护,患者摇头易继发性损伤,也有术后加压过紧使得游离面神经压迫水肿有关系。面神经损伤与手术方式、肿瘤类型、大小及其与面神经的解剖位置、形态有密切关系[15]。

术后负压引流可明显缩短加压时间,使患者舒适[16]。通过减压消肿、营养神经处理,术后7 d仅10例面神经个别分支轻度麻痹。有8例在2个月内面神经麻痹恢复,面神经吻合术1例,半年后恢复,至今仍有1例复发性肌上皮瘤患者面神经麻痹致左眼闭合无力。20例中术侧无明显凹陷畸形,无腮腺漏,肿瘤无复发,其他轻微并发症患者无治疗要求。

外科手术是治疗腮腺肿瘤最有效的方法,首次术式的选择是否正确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在根治肿瘤的前提下,尽可能保存器官的形态和功能[16]。腮腺良性肿瘤的标准术式是解剖保留面神经,将腺叶及肿瘤一并切除。

上述复发性、多发性以及腮腺深叶肿瘤的20例,行解剖游离保留面神经加全腮腺及肿瘤切除术,并发症少,无复发,患者满意。

参考文献

[1]伍国号.头颈肿瘤外科手术术式与技巧[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93.

[2]张震康,俞光岩.实用口腔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59.

[3]潘文武,韦曙平,刘文琴,等.腮腺良性肿瘤的术式分析[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1,28(3):75-76.

[4]俞光岩,邹兆菊,马大权,等.腮腺沃辛瘤的综合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9,34(3):187-189.

[5]曾宪浩,张秋光,杨超.腮腺良性肿瘤改良式切除36例[J].广东医学杂志,2011,49(9):1180-1182.

[6]赵洪伟,李龙江,韩波,等.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改良术式[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23(1):53.

[7]张建成,张洪杰,龙丽.腮腺Warthin瘤79例临床分析[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8,18(1):52-54.

[8]朱代珍.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96-97.

[9]黄选兆,王洁宝,孙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42-643.

[10]江孝清,黄祥泉,刘元清.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方式的探讨[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35(3):239.

[11]张胜,马壮,余志刚,等.手术治疗腮腺肿瘤173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3,(16):65.

[12]刘及,苏少武,谢飞虎,等.腮腺良性肿瘤切除附143例报告[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1,17(3):187.

[13]李玉增.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对面神经损伤和恢复的临床研究[J].北京医学,2008,44(7):19.

[14]任晓旭,牛勇梅,秦晓中,等.区域性或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临床对比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4,35(8):51-53.

[15]梁艳,张永超,谷京城.腮腺肿瘤切除术面神经保护的研究进展[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34(6):66-68.

[16]俞光岩,马大权.腮腺肿瘤切除的改进和进展[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7,42(1):6-8.

(收稿日期:2014-06-15) (本文编辑:蔡元元)

乳腺肿瘤范文第5篇

关键词:妇科肿瘤; 术后; 心理干预; 效果

卵巢癌、宫颈癌、绒癌、子宫内膜癌等妇科肿瘤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术后一系列生理及社会问题随之而来,因此患者不但需要承受手术及放化疗等身体上的痛苦,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多患者出现心理异常的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对我院妇科收治的71例妇科肿瘤患者实施一系列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并与同期71例实施常规护理的妇科肿瘤患者进行对照,旨在探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妇科2010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142例,年龄24岁-77岁,其中卵巢癌32例,子宫内膜癌45例,宫颈癌33例,恶性葡萄胎9例,绒癌23例,排除性格障碍及精神病史者。

1.2方法:

1.2.1分组方法:142例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两组患者在文化水平、临床体征、年龄、化疗次数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情绪及心理变化。

1.2.2心理护理措施:①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患者一入院,护理人员就应对其心理状态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为后期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指导。妇科肿瘤患者一旦确诊,最初均会对检查结果难以接受,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无助、悲观、失望等心理,有的患者不能客观面对疾病,幻想奇迹出现,期望新药的发明,迷信偏方、秘方,一旦期望落空就会陷入消极状态中;有的患者惧怕手术或化疗影响生理、生育,担心给家庭及配偶带来影响,担心治疗费用等问题从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也有的患者对肿瘤认识不足,怀疑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具有否认、怀疑的心理。②加强护患沟通与交流:患者入院后为患者营造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术前主动向患者介绍手术及麻醉方式,让患者充分了解术中常见情况及注意事项;对患者术后需注意的事项及如何应对化疗带来的负面影响等内容进行宣教。③患者术后心理护理:妇科肿瘤术后患者随时会面对很多残酷现实,一时间心理很难承受巨大压力,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术后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根据患者家属的愿望及患者自身乐观程度和心态,对患者的情况做出是否坦白或隐瞒的决定,交流中要根据患者 的承受能力及心情,一步步进行心理安慰,使患者尽量保持心情舒畅,以便积极配合治疗。④其他辅助护理措施:选择适合患者喜好的音乐进行播放,多数患者在欣赏20-30分钟音乐后,心情会明显好转,同时术后赏心悦目的音乐还能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及对手术结果的担心。⑤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患者配偶和家人承受的心理压力也不比患者少,一方面要在患者面前表现出轻松愉快的情绪,以安慰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另一方面考虑治疗资金及陪护等方面的问题,这样的压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家属也会出现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家属的情绪变化,对积极乐观的家属多进行沟通,嘱咐其对患者多家关爱和鼓励,对于心态不佳的患者家属应主动给予心理疏导,帮助其振作起来,给予患者更换的照顾与关爱。

1.3心理干预效果评价:采用改良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1],对两组患者焦虑、紧张、恐惧、悲观等评分进行比较。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紧张、焦虑、悲观、恐惧评分分别为1.60±0.47、1.78±0.59、1.90±0.69、1.35±0.37;对照组在紧张、焦虑、悲观、恐惧等方面评分分别为2.39±0.56、2.35±0.77、2.66±0.78、1.99±0.58,两组在SCL-90量表中紧张、焦虑、悲观、恐惧等方面评分比较差异显著。

3讨论

妇科肿瘤患者在术前普遍存在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这种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患者手术的效果及术后的恢复,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时刻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服务于临床,随时掌握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2]。癌症因其治愈率低,患者及家属对治愈感觉希望渺茫,妇科肿瘤患者情况更为特殊,由于生殖系统肿瘤会影响女性生理功能,手术最好的结局也往往需要切除部分或全部女性生殖器官,使患者承受手术痛苦的同时还要承受失去女性生理特征的心理压力,因此妇科肿瘤患者所承受身体及心理方面的痛苦远比其他肿瘤患者要高得多,因此,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缓解妇科肿瘤患者心理压力,是每一名妇科护理人员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多存在紧张、焦虑、绝望、孤独、无助、恐惧、依赖等心理,我们对71例妇科肿瘤术后患者采取一系列心理干预措施,分别从患者心理评估、有效护患沟通、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干预,同时与71例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在SCL-90量表中在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等方面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上述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提示心理干预措施可显著缓解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总之,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护理中,我们护理人员应时刻把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渗透于每个护理环节中,使患者真正感受到医护人员对其的支持与关爱,从而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3]。本研究证实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妇科肿瘤患者术后负面情绪,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付永玉.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7,22(1):16-17

[2]刘莉,林晓红,赵艺敏,等.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心理状态和干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57-159

[3]张聪慧.对癌痛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4):83

乳腺肿瘤范文第6篇

◆ 教学目标

1.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2.掌握马、牛、羊、猪肾的外形、位置及内部结构特点 3.掌握肾门、肾窦和肾盂的概念

4.掌握膀胱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与相邻器官的关系,认识膀胱圆韧带 5.理解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在泌尿系统中的功能 ◆ 教学内容

一、泌尿系统组成: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二、各器官特点:

(一)肾:

1.分类:

(1)表面平滑单乳头肾:马、羊、犬、兔。 (2)表面平滑多乳头肾:猪、人。 (3)表面有沟多乳头肾:牛。

(4)复肾:由若干个独立的肾小叶构成,熊、鲸、水獭。

2.形态:(马)左蚕豆,右三角。(牛)左三棱形,右长椭圆形。(羊、猪、犬)均豆形。

3.结构:

(1)被膜:健康者较易剥离,营养良好的,有脂肪包裹,称肾脂囊。

(2)实质:a.皮质,位于浅层,色深,富含血管,有肾小体;b.髓质,位于深层,色浅,有肾小管。注:相关概念

1.肾门:肾的内侧缘凹入,是肾的A、V、N、L管、输尿管进出肾的地方。 2.肾窦:位于肾实质内,是肾门深入肾内形成的漏斗状腔隙,以容纳肾盏和肾盂。 3.肾盂:位于肾窦内的输尿管起始段。

4.肾叶:由肾小体、肾小管、集合管、血管构成的结构单位,包括皮质和髓质部分。 5.肾锥体:肾的皮质、髓质与肾乳头形成圆锥形结构,其中呈圆锥形的髓质部分称肾锥体。 6.肾柱:伸入相邻肾锥体之间的皮质部分叫做肾柱。

7.肾乳头:肾锥体顶端形似乳头,对向肾窦,上有乳头管的开口,且不被皮质包围的结构。 8.髓放线:髓质部的集合小管呈放射状向皮质区伸延。

9.皮质迷路:两个髓放线之间的皮质区称为皮质迷路,内有肾小体。

(二)输尿管:

起自肾盂(马、猪、羊、犬)或集收管(牛)→→开口于膀胱颈背侧。 比较:

马、羊、犬:肾乳头→肾盂→输尿管。 牛:肾乳头→肾小盏→集收管→输尿管。 猪:肾乳头→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

(三)膀胱:

1.结构:膀胱顶、体、颈。只有顶、体部分有浆膜。 2.固定:a.膀胱侧韧带

b.膀胱圆韧带:是胎儿时期脐动脉的遗迹。脐静脉的遗迹称肝圆韧带。3.位置:当膀胱空虚时,位于盆腔内;充盈时其顶端突入腹腔。

(四)尿道:

1.尿道内口:其始于膀胱颈。

2.尿道外口:(雄)开口于阴茎头,(雌)开口于阴道与尿生殖前庭的交界处。【思考题】

上一篇:公务员年度考核登记表个人总结范文下一篇:学前班考试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