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小儿疝高位结扎术80例临床分析

2022-09-11

目前, 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在小儿疝中已经成为主要的手术方式。自2009年至2010年来我院诊治小儿疝的80例患者进行经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 效果显著,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至2010年来我院的8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 采用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80例患儿中, 男孩63例, 女孩17例, 年龄在1~13岁。腹股沟斜疝部位:左侧36例, 右侧41例, 双侧3例。我院另有60例行开放式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2组患儿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术前嘱患者排空膀胱, 禁食禁水4~6h, 如患者有腹内压增高的情况术前积极处理。术中采用头高脚低位, 在脐窝处切口建立气腹并置腹腔镜, 探查腹腔, 在患侧内环口体表投影处作0.15cm切口, 持针自内环口内侧穿刺, 线头置于腹腔。另用一针自内环口外侧腹膜下进针, 将留线处腹膜进入腹腔, 线带出体外进行结扎, 在结扎前排尽阴囊气体, 线埋于皮下。将脐正中襞缝合, 将内环口完全覆盖, 手术结束。

2 结果

本组报告80例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80例患者有2例出现术后复发, 无严重感染, 出血等并发症。8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5min, 平均住院时间3d。本组报告的80例患者与我院60例行开放式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与进行比较, 见表1。

3 结语

腹腔镜近几年在微创外科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 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国内外专家研究和实践表明, 小儿腹股沟斜疝只做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即可达到根治目的。传统的开刀治疗腹股沟斜疝因存在切口大, 损伤机体组织的范围也比较大, 同时复发率比较高等缺点, 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避免了以上缺点, 具有创口小, 无显著的疤痕, 对机体损伤程度也小, 患者疼痛轻, 住院时间短, 术后3d左右即可以出院;且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减少静脉输注抗生素;经腹腔镜可清晰探查腹腔内环境, 结扎确切, 能发现并及时处理对侧隐匿性疝, 采用双重荷包结扎能降低复发[1]。

注: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与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2种方式进行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主要适应1~13岁的患儿, 反复发生的嵌顿疝, 手法复位失败或较困难者, 内环口直径>1.5cm, 高位结扎后复发性斜疝的患儿。如果患儿有消化系统病症, 如便秘, 腹内压升高, 暂不实行手术, 等症状解除后择期进行。另外嵌顿疝手法不能复位且发生鞘膜积液者也属于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禁忌证[2]。

在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时, 除了需要熟练的操作技巧外, 术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项: (1) 在荷包缝合位置确定, 缝线位置不宜靠近缝合处。 (2) 患儿的体位可调整头低足高, 避免肠管掩盖内环口影响术者的操作。 (3) 特别是男性患儿术中注意保护患儿精索和输精管, 避免结扎缝合, 永久失去功能, 如果怀疑结扎缝合, 需拆除重新进行缝合。 (4) 气腹的压力应该稳定在6~9mmHg, 过高则容易引起膈肌运动受限, 限制患儿肺通气, 减少腹压即可消除。 (5) 术中进行缝合时, 进针要浅, 避免穿透损伤血管。如果发生渗血可按压内环口体表投影的位置进行止血, 如果出血难以控制应转为常规手术[3]。

本组报告的80例患儿平均手术时间为15min, 平均住院时间3 d, 其中有2例术后复发, 复发率为2.5%, 无一例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而60例经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患儿平均手术时间20min平均住院时间4d, 其中有4例术后复发, 复发率为6.6%。

小儿腹股沟斜疝大多都是斜疝[4], 传统采用开刀疝囊高位结扎, 而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较传统开刀疝囊高位结扎方法有明显的优势, 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可行, 且创伤小, 并发症少, 机体恢复快, 复发率低。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经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至2010年来我院诊治的8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进行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 并与60例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患儿术后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报告80例患儿平均手术时间15min, 平均住院时间3d, 其中有2例术后复发, 无一例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而60例经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患儿平均手术时间20min, 平均住院时间4d, 其中有4例术后复发。2组进行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因其安全, 创伤小, 并发症少, 恢复快, 复发率低等优点, 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较传统开刀疝囊高位结扎方法有明显的优势, 已被越来越广范的应用到小儿外科领域中。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

参考文献

[1] 谭彬斯, 谢永灿.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52例回顾分析[J].当代医学, 2009, 18 (15) :99.

[2] 陈金水, 蔡晓棠, 楼朝阳, 等.小儿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85例分析[J].人民军医, 2007, 12 (50) :755.

[3] 秦军, 姚清, 深周, 林荣, 等.两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30例报告[J].广西医学, 2011, 1 (33) :72~73.

[4] 宋冠平.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加自体组织修补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对比性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 7 (24) :110~11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创新思维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下一篇:浅谈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