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23-07-01

第一篇:pdca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现代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为强化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许多值得引用、推广的方法和手段。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LION(总结处理)四个英语单词的编写,又称“戴明循环管理法”。它的基本原理是:任何工作都必须有个设想,根据这个设想提出计划、确定目标,然后按计划目标和规定去执行、检查和总结,最后通过工作循环不断提高工作水平。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一个科学的工作程序。在推行标准化目标管理中,PDCA循环转动过程就是目标管理活动展开和提高的过程。这是PDCA循环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本文就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护理质量;目标管理;管理方法

1 在目标管理的P阶段

护理工作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这一过程包括制订质控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等。在制订目标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周密详尽地了解本医院的现状,通过ABC等管理方法,从中找出影响护理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同时通过因果分析图等管理方法找出造成这些关键因素的原因。经过上述步骤,制订的计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实可行。制订计划时,应注意且必须做到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将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逐级落实。使总目标变成每个护理单元乃至每个护理人员的具体计划。同时所有的计划项目,都必须有明确的进度要求和具体的完成期限。

2 在目标管理的D阶段

应根据护理工作质量要求,认真执行所制订的计划。由于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具体性,D阶段要特别注意两点:通过对护士长的委任权限,让她们明确自己在实现目标管理中应负的责任,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管理;护理主管部门要加强与下属科室的意见交流并进行指导。下属科室在执行过程中,应当在系统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列出问题,并对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其目的在于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

3 在目标管理的C阶段

应当定期组织对护理质控目标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提出需要改进的措施,确保护理工作质量控制规范化,使整个护理质量指标稳定在目标允许的范围之中。C阶段大量的工作是评价。这是检查护理质控过程的基础。从目标上看应着重检查、评价护理质量控制的各项指标是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目标管理实施中是否存在偏差,偏差的程度如何,并根据偏差情况作出如何进一步执行必要的调整、补充,以保证最终能全面达标,检查得越早越细,则发现问题越快,所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小。

4 在目标管理的A阶段

包含两个步骤:

4.1 巩固措施,制订标准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之后,对行之有效的措施要继续巩固。

4.2 一次PDCA循环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此时应将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即在下一个PDCA循环的P阶段,要把上一个PDCA循环的遗留问题考虑进去。具体来说,A阶段的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①各科室目标完成情况的自我评定;②护理主管部门对各科室评定工作的指导;③医院质控小组的综合评议;④归纳与总结。A阶段是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只有经过这一阶段,把执行计划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纳入有关的各项标准、规程和制度中去,作为今后行动的指南或借鉴,才能使今后的工作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值得强调的是,PDCA循环管理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四个阶段缺一不可,没有护理质量控制计划目标,工作就是盲目的工作;有了计划目标而不执行不实施,就等于没有计划;有计划且执行了,但不检查,就无从知道干得怎样;P、D、C三个阶段都有了,但无A阶段,工作成果就无法巩固,工作水平就无法提高。其次、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运动过程。每经过一次PDCA循环,护理工作质量就应当提高一步,如此周而复始,护理工作水平就会不断发展和提高。第三是大PDCA循环中有小PDCA循环,环中有环,环环紧扣。上一级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保证;小循环是大循环的保证,大循环是小循环的依据。通过各个小循环的不断转动,推动上一级循环。护理主管部门工作中的PDCA循环是各科室PDCA循环的根据,而各科室的PDCA循环是护理主管部门PDCA循环的保证。

5 结论

管理人员必须用系统的观点,依靠各个部门各个科室,调动广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协调各方力量。各科室和各部门则要努力完成自身的PDCA循环,以确保上级或全局的PDCA循环上下一致,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把护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探讨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护理部于2013年坚持使用循环管理,培训班包括院内,科内质控人员的学习,各项考核标准,护理部本目标、护理终末质量评价指标,制定科室的护理质控方案,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改进计划并认真实施。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纳入有标准制度和规定,巩固成绩,防止问题重现,科内建立护理质量督导本由检查人记录三级质控中存在的问题并签名,护士长提出整改措施,护理部检查追踪反馈。同时建立科内质量督导本由科室质控员记录一级质控存在的问题,由护士长检查追踪反馈,这也是PDCA循环管理中的大循环中有小PDCA循环,环中有环,环环紧扣。但是,理论与技术的引入只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必须学会用脑,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每一项操作,每个动作步骤要多问一个为什么,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勤于学习,不断创新形成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意识,开阔视野拓展思路,触发灵感,使我们的护理技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形成智能型人才,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更好地适应护理工作的需要。所以,PDCA在护理上的运用是对护理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和推动,用科学的系统的、工程的理论实践,使护理技术一步步的提高,对护理技术的变革有着积极的作用。PDCA的应用对医院的医疗和护理工作在计划、实施、确认检查、处置过程中有着重大作用和意义,使医院的医疗与护理工作流程更加顺畅,有效提升了医疗与护理质量,从而增强医院的竞争能力。

第二篇:PDCA循环管理在泌尿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在泌尿外科采用PDCA循环管理在对患者管道护理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泌尿科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收入的留置导管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60)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n=60)给予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并采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辅助干预。观察并统计两个小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数,以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质量和效果。结果: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达8.33%,而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仅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泌尿科采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管道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都有很大的改善,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泌尿科;PDCA;管道护理

患者术后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的依据指标之一是导管留置。泌尿科作为插管实施率最高的科室,其对患者留置导管的临床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导管留置患者的护理不合适或者失误,将可能导致患者感染、导管堵塞、脱落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甚至危害其生命安全,引发更大的医疗纠纷等。本次研究针对PDCA循环管理在临床导管护理方面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泌尿科2017年1月至5月在院的导管留置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60)和治疗组(n=60)。对照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50±29)岁,包括泌尿外科33例,泌尿内科27例。观察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2-84岁,平均年龄(53±31)岁,包括泌尿外科31例,泌尿内科2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等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护理:①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指导:将导管留置的目的、必要性及术后可能取得的效果,向患者解释清楚,并鼓励患者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导管留置,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对患者家属进行导管留置术后护理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以及留置导管期间的注意事项等。②患者留置导管期间医生积极对其进行巡视,确保其导管的妥善固定,引流通畅,未受压、扭曲等。③对留置的导管做好消毒工作,每天消毒2次左右,为患者定期更换敷料,尽量维持引流管周围干燥。防止感染。④对导尿管留置的患者,其尿道口每天用碘伏消毒2次并每天更换引流袋。观察患者引流液的质、量、颜色等,并做好记录,如若发生异常积极进行处理。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之上,对患者采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临床干预。计划(P):导管留置问题的原因可分为:患者对导管留置的注意事项不熟悉,常不能坚持约束姿势、乱动而致使置管滑落,或因出汗等使得胶布卷边致使置管滑脱等;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薄弱,综合素质较低,对患者的巡视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置管问题等。对此制定相应计划: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置管知识教育和指导;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包括理论知识、操作规范和人员关怀等。科室制定一套关于置管的护理流程,护理人员严格遵照流程进行专业的临床护理。实施(D):给患者及家属发放一些图文并茂的护理小册子,或以多媒体教学的形式给患者及家属进行置管知识科普,加强护理人员对导管留置患者的巡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常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提醒和告诫;科室制定一套专业的置管护理程序,包括操作和应急方案,护理人员严格遵照程序对患者进行置管的护理,并针对程序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定期对其进行置管护理考察,以寻求不断的改进。检查(c):成立一个置管临床护理小组,负责人直接负责科室置管的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带领护理人员共同进行置管临床护理的实施。对可能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情况进行评估并上报管理小组,由责任人和专业护师对此等患者制定特定的防范措施,并对其进行额外的指导。处理(A):置管临床护理小组发现、统计置管患者发生的不良事件,并对各个情况进行分析汇总,特别是由于护理人员护理不当而引起的不良事件,要进行着重的分析和探讨,及时制定出特定的整改方案。个别情况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和指导,增强其工作责任心。

1.3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数进行数据分析,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并进行数据检验,当P<0.05时为两组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置管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直至患者身体情况达到拔管指标并拔除置管)的临床护理,所发生的不良事件数经过汇总整理如表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论

泌尿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插管术的几率非常高,导管留置患者的护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情况、本科室临床治愈率和治愈时间等,因此对导管留置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PDCA循环最先由休哈特博士提出,由戴明把PDCA发扬光大,并应用到质量领域,故也称质量环和戴明环嘲。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地、周而复始地进行计划(P)、实施(D)、检查(C)和处理(A)。PDCA循环管理能够在“过程”中积累经验,不断地在原有的实施计划基础上进行优化,使得最终取得的效果得到极大的提升。这种临床护理方法是一种可以边护理边学习边改进,还能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的优势护理方法。从以上研究也能明确的看出,采用PDCA循环管理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大下降,这对患者自身的身体恢复,科室的治愈质量和效率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帮助。综上所述,在泌尿外科采用PDCA循环管理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可有效使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第三篇: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分析

四川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 610072

【摘 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100名护理实习生为例,进行对照试验,对照组(50名)按照常规管理法行带教管理,观察组(50名)按照PDCA循环管理行带教管理。然后对两组带教质量进行对比。结果:实习考核结果:在理论知识得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t=24.208);在实操得分方面,观察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t=37.142)。护理满意情况:观察组满意率为86.00%;对照组满意率为54.00%。患者对观察组的整体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X2=13.473)。结论: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应用在护理实习生带教中,更有利于提升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并且还对护理满意率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护理实习生;带教;应用价值

医改不断深入的同时,对护理质量的考量也逐渐摆上台面。在护理工作中,护理实习生带教显得尤为重要。护理实习生是医院未来的主力军,与医院的发展息息相关[1]。而做好护理实习生的带教工作,首先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目前已知的管理模式主要有常规管理和PDCA循环管理。本文现以我院100名护理实习生为例,进行对照试验,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100名护理实习生为例,进行对照试验。其中50名列入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18-26岁,平均年龄:(23.1±3.8)岁。另50名列为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19-25岁,平均年龄:(23.3±3.5)岁。两组护理实习生,在年龄上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可比性。

1.2 管理方法

1.2.1 对照组的管理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管理法行带教管理:为每一位护理实习生指定专业教师,所有护理实习生按照我院护理部拟定的实习计划,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专业化实习。

1.2.2 观察组的管理方法

观察组按照PDCA循环管理行带教管理:同样,为每一位实习生选派一名优秀的带教教师,但有所不同的是,该带教教师在带教过程中,所拟定的实习内容必须以实习生的自身特点作参照,同时要保障带教质量处于较高水平。带教期间,选派专人对每一位带教教师的教学情况予以监督,并作出实时评价。PDCA循环管理以动态、向上为原则,环环相扣,确保所有带教教师达到教学目的[2]。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计数资料使用检验,用%具体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平均值±标准差),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则组间差异显著,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当P<0.01时,则组间差异极显著,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2 结果

实习考核结果:对两组实习生的实习成绩进行评分可知,观察组的理论知识平均得分为(93.07±1.36)分,而对照组的理论知识平均得分为(83.55±1.42)分;在理论知识得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t=24.208)。观察组的实操平均得分为(94.08±1.44)分,对照组的实操平均得分为(78.58±1.51)分;在实操得分方面,观察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t=37.142)。即经PDCA循环管理后,观察组实习生的综合能力高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情况:患者对观察组中43名实习生感到满意,满意率为86.00%;而对对照组中27名实习生感到满意,满意率为54.00%。由此可知,患者对观察组的整体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X2=13.473)。

3 讨论

护理实习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实操能力。在入院之初,医院会组织专业教师进行护理带教,保障实习生在学习过程中,完美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为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稳固的基础[3]。据临床显示,部分实习生虽经过一系列带教指导,但理论知识较为匮乏,实操能力较低。从本次对照试验,我们也可看出,对照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平均得分与实操能力平均得分普遍偏低,与观察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平均得分与实操能力平均得分差距较大,此结果与赵婷玲等[4]的报道一致。其原因在于,观察组所采用的是PDCA循环管理,而对照组所采用的是常规管理。常规管理较为单一,PDCA循环管理更系统,更全面。

PDCA循环管理的流程如下:(1)实习计划拟定。在护理带教开始前,护理部根据实习生的自身特点,安排专业教师,采取针对性的带教措施,因材施教,保障了带教工作的有序进行。(2)实践。教师通过鼓励,调动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实习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在实践操作时,实习生自主操作,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及时纠正实习生的操作错误,并对实习生的操作水平予以评价。(3)专人监管。我院委派专人对带教教师的带教工作进行监管,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通过PDCA循环管理,患者对观察组绝大对多数实习生的护理工作十分满意,护理满意率为86.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X2=13.473),此结果与魏月香等[5]的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应用在护理实习生带教中,更有利于提升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并且还对护理满意率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华芳.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CCU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作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03(12):135-136.

[2]马俊,马君.PDCA系统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9(08):705-706.

[3]宋雪,李慧敏,刘玉华,等.PDCA循环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8,09(05):199-200.

[4]赵婷玲,严翎,梁月香.PDCA循环法在护理临床带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09(03):356-357.

[5]魏月香,余忠香.运用PDCA循环提高护理实习带教质量分析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5,08(03):782-783.

第四篇:PDCA模式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通常以传统的“经验型”的事后管理为主,对施工过程的危险源实施难以有效地预控,导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现将PDCA模式运用于建筑安全管理,对降低建筑业安全事故率、提高建筑企业效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PDCA; 计划;现场管理;施工安全

我国建筑业管理制度起步较晚,国内外很多学者从20世纪60~70年代就开始对建筑业的安全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事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大部分事故与管理因素有关。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重心在施工现场,现将全面质量管理(TQM)中PDCA循环的方法运用于建筑安全管理,以保证安全技术、安全规程、安全措施等在建筑企业中正确实施,对降低建筑业安全事故率、提高建筑企业效率有重要意义。

1PDCA循环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由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的4个英文字母组成。它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也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PDCA是英语单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这就是说,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达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1]。依据全面质量管理原理建立起来的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模式是企业质量管理中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无忧论文网http://

2建筑安全管理中的PDCA循环

2.1 计划阶段(Plan)该阶段就是根据顾客的需求来制定企业的质量目标、方针、计划、标准、要解决的质量问题,并确定相应的措施和方法。该阶段对建筑企业来说,包括企业制订某一时期安全管理计划,分析建筑现场的安全状况;提出安全工作目标;编制安全措施。在实践中,选定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依据主要是企业该时期的安全工作方针,上级有关部门对安全工作的指示、要求,以及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状况等。通过运用排列图、因果图等工具对前期发生的事故进行分类的统计,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在施工现场确认。在此基础上,根据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企业的总体安全措施计划内容,然后依据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划分情况,将其逐层细化到职能部门、项目部、施工队、及个人的职责范围内,并指定各自的负责人、检查人和完成期限,同时绘制出目标管理图。

2.2 执行阶段(Do)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施计划中的内容,对建筑企业来说,根据质量管理计划,将这些技术方案细化后,落实到个人,经过一个施工段后,企业质量管理计划的总目标应召集各分目标负责人,分析和汇总各部门的实施情况,以便对技术方案落实情况并对下一阶段的实施进展进行分析、协调,必要时还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最后确定出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通过几次反复循环直到所制订的目标最终全部完成。在实践中,各部门、各单位或个人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工作方式,也可在自身的工作范围内进行新的PDCA循环。经过一定阶段的实施后,企业安全管理计划的总目标负责人应召集相关目标负责人,分析各部门工作的实施情况,以便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实施进程进行分析,必要时还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最后确定出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通过几次反复循环直到所制订的目标最终全部完成。

2.3 检查阶段(Check)根据计划与目标,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并及时总结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明确效果,找出问题。检查中也可能发现原先制定的计划里存在的问题。对建筑企业来讲,检查评估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安全计划的实施程度,质量检验是评检施工质量能否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标志着质量好坏的程度。在实践中应抓好下面几项工作:①材料检验。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除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外,尚须按规定抽样检

验。②隐蔽工程验收。是监控的主要手段,凡属于隐蔽项目,必须进行全程监控,如地基验槽、桩基、钢筋、地下混凝土等。③技术复核。重点应放在定位、引测标高、轴线、成品、半成品的选用等方面。④抽检。随机检查,比较灵活,不受时间条件限制,容易发现问题,是监控的一个重要手段[2]。

2.4 处理阶段(Action)PDCA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总结阶段,对总结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经验加以肯定,并以标准化,或指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参照;对失败的原因要总结,引起重视。在实践中,应该对实施情况检查并评估,安全管理负责人召集与安全有关的部门的负责人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讨论,将有效的经验用书面形式写下来,按照既定的工作程序纳入企业有关的技术或管理标准之中。存在问题,研究问题,最后是解决问题,如果人人有质量忧患意识,真正认真地去做,就能防治质量通病,质量才能再上台阶。

3结语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重心在施工现场,把质量管理中的PDCA模式运用于建筑企业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可以解决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降低建筑业安全事故率有重要意义。

第五篇:PDCA循环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它能降低由于不同医生医疗差异而导致的治疗疗效差异,能有效的保证医疗质量,它强调的是医疗护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流程上更加具体细化,更突出实践性和标准性,做到病种医疗环节质量标准化,实施全程监控和评价。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共分为4个阶段,即Plan(计划)、Do(实施)、Check(监管)、Action(结果处理阶段)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具体的处理内容:计划阶段制定方针、目标、计划书和管理项目;实施阶段主要按计划实地去做,去落实具体对策,监管阶段的工作内容是检查对执行后的效果;结果处理阶段的重点在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实施标准化,并依据标准执行;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解决,为制定下一轮计划提供资料。

我科2015年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1.入组率部分不达标,入组完成率极低,通过应用PDCA循环优化管理后,临床路径完成率有着明显的提高。但在上一个PDCA循环中,在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发现了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将其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在2016年,我科继续运用PDCA管理模式,解决了上一阶段出现的问题,同时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将其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不断促进临床路径完成率提高。 1.P阶段:合理设定计划 1.1步骤一:界定问题,确定改进目标,规划人、事、物、对策实施步骤及评估基准。

我科2015年1月-12月临床路径开展过程中出现入组率高,完成率低。其中结核性胸膜炎41例,入组率100%,入组完成率48.78%,原发性自发性气胸25例,入组率100%,入组完成率8%。未达到三级医院入组完成率50%的要求,为达到三级医院的要求,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费用,我科针对这种情况立即成立工作小组,收集相关资料,应用流程图还原事件经过并试图找出问题。

上图为我科2015年针对临床路径完成率低的原因分析,经讨论后得出的一系列原因,就上述主要原因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经持续改进后,我科2016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完成率较前有所上升,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完成率,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费用,我科临床路径工作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并收集相关资料,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应用流程图还原事件经过并试图找出问题。

1.2步骤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通过追踪临床路径全过程,工作小组对可能原因再次进行分析和讨论,采用“鱼骨图”方法将此循环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在讨论过程中,我们发现,上一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有一部分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有一部分问题仍然存在,同时发现了新的问题,上述一些原因导致了我科临床路径完成率较低的原因,具体原因分析见图2

1.3步骤三:找出主要原因

通过工作小组讨论,认为我科临床路径完成率仍较低的主要原因是:1模板维护不及时:经过1年多的时间,科室的管床医生对于临床路径已经比较熟悉,但临床路径模板没有及时维护,导致变异率较高,在出院时医生对变异录入不完全,产生变异退出的问题;2与信息科及医务科沟通不到位:我科现在大部分医生都能熟练操作临床路径,但仍有一大部分变异退出,其中有些问题需要及时向信息科及医务科反应;

1.4步骤四:制定措施 针对上述各种原因,我科采取以下措施: 1.临床路径个案管理员与信息科及时沟通; 2.科主任及时与医务科沟通;

3.个案管理员及时维护临床路径模版。 二:D阶段:严格执行措施 2.1步骤五:实施措施

对P阶段制定的措施严格执行,对每一个入组病例实行每日评估,实行个案管理员及工作小组分级监管,退出前由工作小组审核把关。 三:C阶段:检查实际执行结果 3.1步骤六:评估效果

2016年

2、3月份我院医务处分别通报了2016年

1、2月临床路径开展情况,我科原发性自发性气胸2例;结核性胸膜炎5例,入组率100%,入组完成率50%,入组完成率明显提高,且达到三级医院要求。 四:A阶段:反馈整改 4.1步骤七:标准化

根据上阶段的成功经验,制定基本改革措施,具体措施应该包含1.4步骤四内容。在实施基本改革措施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完善,制定出最符合本地医疗水平、本医院、本科室以及科室医生的方案,作为解决问题的标准,并严格的执行下去。

4.2步骤八:问题总结

在上一阶段,经过整改,本科临床路径完成率明显上升,已达到三级医院要求。但是发现在具体的医疗环境下,本科室的管床医生工作杂,事情多,导致在执行临床路径时不能仔细评估,对于变异没有仔细分析原因,这与临床路径最初的设计理念相违背,我们将这个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旨在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费用成本,提高周转率,不断提高临床路径的完成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word使用方法各种总结下一篇:淄博市2014年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