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审计问题的探讨

2022-08-23

第一篇:存货审计问题的探讨

存货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存货的确认和计量会影响企业期末资产的价值和期间利润的高低,同时它还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存货信息,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由于存货存在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在会计核算上与存货所对应的会计科目很多,所以,存货审计的技术及专业要求很高,它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敏锐的专业判断和对异常情况的综合分析能力。如何对存货的量、值、质进行行之有效的审计,以及审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对此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熟悉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

熟悉企业生产流程,了解企业对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是确定企业存货真实存在和准确计价的基础。一般工业企业中资金运动都表现为“购买——生产——销售——购买”,但多道工序的制造企业来说生产这一环节更为复杂。有些工业企业生产产品有多道生产工序、多个生产车间。几乎每一个车间都有其产成品,而它又是下一道工序的原材料,由于生产工艺的连续性,作为下一道工序的原材料的产成品往往不入库而直接被下一道工序直接领用,如果不知道企业的生产流程,那么将无法分出每一道工序生产产品的成本,笔者认为,审计存货必须先熟悉该企业工艺流程,画出每一重要工序的业务流程图,这样才能准确地确定成本的分配及转销,然后再对每道工序进行内部控制的分析,才能准确地对存货进行计价。

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贯穿于整个企业采购、运输、验收、出库、储存、付款、入账各个环节,是事先经过制定的一套相互牵制、稽核、验证的内部监控制度。通过对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一方面可以了解被审单位存货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另一方面能确定存货审计的重点,一般而言,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环节,问题较多,应列作审计的重点。应注意的是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一定要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要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不能脱离企业的实际情况空谈。

二、采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把握存货审计的重点

存货项目包括的品种繁多,审计工作量很多,因此存货在实质性测试上一定要采用重要性原则及成本效益原则,采用分析性复核法把握住存货审计的重点。首先采用比较法,比较前后各期及本各个月份存货余额及其构成,以评价期末存货余额及其构成的总体合理性;比较前后各期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以评价其合规性;比较每月存货成本差异率确定是否存在调节成本的现象;比较前后各期及本内各个月份生产成本总额及单位生产成本,以评价本期生产成本的正确性;比较前后各期及本内各个月份制造费用总额及其构成,以评价制造费用及其构成的适宜性;比较前后各期及本内各个月份主营业务成本总额及单位销售成本,以评价主营业务成本的合法性;比较前后各期及本内各个月份直接材料成本,以评价直接材料成本合理性;将存货余额与现有的订单、资产负债表日后各期的销售额和下一的预测销售额进行比较,以评估存货滞销和跌价的可能性;比较存货跌价损失准备与本存货处理损失的金额,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计提足额的跌价损失准备;其次,采用比率法,主要是存货周转率和毛利率。存货周转率的波动可能意味着被审计单位有意或无意地减少存货储备;存货管理或控制程序发生变动;存货成本项目发生变动;存货核算方法发生较大变动;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基础或冲销政策发生改变;销售额发生大幅度增减。毛利率:反映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用以衡量成本控制及销售价格的变化。毛利率的波动可能意味着被审计单位销售价格发生变动;销售产品总体结构发生变动;单位产品成本发生变动;固定制造费用比重较大时销售数量发生变动。

三、重视与存货对应的会计科目的异常现象

由于存货贯穿与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与其对应的会计科目相当的多。在存货的采购过程对应的科目有往来款项及在途材料等;储存发出环节对应的科目有委托发出材料等;销售环节与其对应的科目是主营业务成本等。有些企业往往通过在其他应收款、在途材料、预付账款等科目挂账,其实质上已经消耗及价值形态已转化为成本费用的存货,以此达到虚增利润。对此审计人员应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质、产品的种类、消耗原材料的品种、原材料的耗用周期及频率、产品的周期及时效性、及科目挂账的原因,如是往来款项,应着重对其账龄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是否有异常,判定其实质是否已经到货或已消耗为成本费用。

四、审查存货计价的合理性

企业对存货的价值进行舞弊,无非是通过对存货的数量和金额来进行的。因此,审计人员应该把存货审计的重点放在这两个方面。

存货计价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期末余额的真实性。因此,做好存货计价方面的审查工作,对于存货审计风险的防范至关重要。对于存货计价的审查应侧重与存货的发出、摊销及结转等环节,并在审计抽样的基础上进行,由于存货存在于生产循环过程的各环节,审计人员不可能对所有存货进行详查。抽查核对成了主要方法。抽查的关键是选择样本,将销售价格反常、领用物品异常、投入产出非常的存货作为样本对象,也可以将样本在存货数量已经盘点、单价和总额已经记入存货汇总表的结存存货中选择。对存货余额较大、价格变动较为频繁的存货作为测试重点,测算期末存货价值是否等于存货的结存单价x结存数量,测试期末单价是否与采购成本、销售单价相符、与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相符、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特别注意的是审计工作并不是对被审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的重复,审计人员不应受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干扰独立按照适当的方法进行。(1)应审查相关种类的存货采用的计价方法是否合理、适当,内有无任意改变计价方法的现象。(2)在加权平均法下,审查客户是否在同一品种、同一规格型号的存货范围内进行计价,有无异类存货混淆计价的现象。(3)对客户存有单位价值贵重的存货应审查是否采用个别计价法,有无混同于普通存货加权平均计价的现象。(4)对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客户,应重点审查成本差异率及差异额的计算是否正确,有无不按期结转成本差异,或任意多转、少转、

不转成本差异的情况。

五、重视存货的监盘

存货的监盘是存货审计的一大重要程序,近年从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发生的一些重大财务欺诈案件分析,注册会计师不重视对存货的监盘,是导致审计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当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对存货的监盘,以获取有关期末存货数量和状况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1)存货盘点小组应由熟悉客户情况的注册会计师领队。风险越大,要求的经验越高。(2)抽点的重点应放在高价值的项目上,并且抽查的数量不得小于存货总量的10%.(3)如果不是每一个地点均列入监盘范围不应事先或太早告诉客户前往的地点。也不应该让客户熟悉选样的模式。(4)对重大或不寻常的盘点差异,或客户随行人员格外关注和记录审计人员抽点的项目,均应提高专业警觉性。对于发现抽查结果错误率过高应及时根据情况提高抽查比例。(5)应特别注意存货的质量,注意观察是否存在冷背残次的存货,对其提取适当的减值。对这一问题发现途径一是通过实地盘点,另外可在审阅企业存货会计账薄时常年余额不动账户,其多为冷背残次的积压货物。(6)特别注意企业对货到单未到、货发款未收、款收货未发及来料加工、委托加工等情况是否作出记录,截止期是否正确。对于这一问题的发现主要是通过购货和销售的截止测试来发现,有如下的方法:(1)抽查存货盘点日前后的购货发票、入库单、及会计账薄。如果12月底入账的发票之后所附入库单不是12月31日或在此之前的入库单,而是1月份的入库单,则货物不应列入年底的实际盘点存货中。反之,如果仅有入库单而没有购货发票,则应认真审核每一入库单是否加盖暂估入库印章,并以暂估记入当年存货账内。(2)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的销售收入与退货记录。会计账薄中的每张发票都应有相应的出库单和货运发票相对应,以检查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是否有跨现象,对虚列购货单位可采用函证的方法来检验。(3)在对存货进行抽盘时应先将财务账与保管账及出库单存根联核对,以便及时核寻财务账与存货实物是否相符。及时发现企业是否未及时记账。

存货审计风险识别及规避

存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制品和产成品等。存货内容复杂、占用资金多、流动性大,特别是有些企业的在制品,很难清查其数量,这就意味着存货存在较多审计风险。

识别存货审计风险

存货审计风险指企业的存货有错报、漏报、虚报、假报等情况存在,而审计人员未审出,导致发表错误的审计意见,造成审计失败。要识别存货审计风险就必须了解存货审计风险的形式,存货的错弊表现,以及风险迹象。

一般来讲,存货审计风险的形式有:虚报数量、账有实无;价值虚假,即有的存货计价不正确,采用计划价格核算的差异不处理;减值准备该提不提,或者不应该提的却计提;存货损失不处理,盘盈、盘亏不处理,长期挂账充资产。 存货的错弊可以从4个方面来看:

取得时的错弊 外购存货成本不实,计价不准确;入库存货的价值虚增,扩大企业库存;将账外产品成本或委托加工产品的成本加入账内产品;将代制或代销存货冒充自己所有;以次顶好,仓库内盗。

发出时的错弊 计价方法不合理,经常改变计价的核算方法;价值计算不正确,多计或少计成本;成本差异计算不正确,不按月分摊,不结转或结转方式不正确。

储存中的错弊 账实不符、相互顶替、规格型号互串;盘盈、盘亏不按规定的程序处理;腐烂、变质、没有使用价值的存货仍保留在账上;减值准备计提的不正确或计提无依据。

账簿记录中的错弊 出入库手续不完善,账簿记录不齐全;计量单位不统一,米尺不分,公斤市斤不注明;交接手续不清,保管责任不明;会计仓库长期不对账,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存货审计风险迹象主要表现在:存货增长远远快于销售增长,销售成本及应付账款的增长不成比例;存货准备相对与库存下降较多,存货储备不足以及夸大营运收入;突然改变存货的计价方法,原用先进先出法改为后进先出法或其他方法;存货与主营业务成本的变化比例明显不匹配;存货逐步增大,存货周转率越来越慢,以存货作为抵押品越来越多;存货呆滞,削价不合理或有大幅度变化;存货清查盘点不清,存放地点不详,盘点人员未签字;存货数量为零或正数而金额为负数或数量及金额均为负数;存货减值准备账户变动较大等。

存货审计的难点有:

存货品种、规格、性能复杂,审计人员不熟悉难以核实;

存货流动性大,特别是在制品正在加工生产,其形态与价值随时在变,如生物制品、管道内产品等处在不断地流动,过后无法核实;

难以计量的堆放材料,如灰、砂、煤、炭等,不便核实;

价值小数量多的材料,不好核实。

规避存货审计风险 模清底数、编好计划

模清底数就是要重点关注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即调查出入库手续、仓库管理、会计记录和实物存货的分布状况等情况。具体调查内容有:

存货的出入库手续是否齐全,部门领导人对领料凭证是否审核签字,领料单是否连续编号、并按顺序使用,材料发送是否根据生产指令确定数量和消耗定额;

仓库人员是否按领料凭证批准的品种及数量发料,领料人是否签字,仓库人员与稽核人员是否定期核对账目,抽查实物,抽查有无记录;稽核员是否对领发材料凭证进行复核,对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是否核查;核查中发现问题是如何处理的。

会计主管如何与材料会计进行账目核对,材料会计如何与仓库核对账目,是否抽查核对领料单及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材料价格差异计算是否正确,盘升、盘亏的处理是否合规,处理权限和手续是否完善合理;

企业的存货处于何种状态、存放在那些地方,周转过程中的存货是否有详细记录,谁负责保管、是否签字,出入库程序与会计衔接的状况如何等。

在做好上述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存货审计计划,并明确项目负责人、存货清查分工、清查日期及进度、采用的方法等。

遵循程序、注重实物 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明确目标、遵循程序、讲求方法、抓住重点,应关注以下事项及做法:

一是审计目标。确定存货是否存在,存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确定存货增减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存货的品质情况,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是否合理,确定存货的计价方法是否恰当,确定其存货年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存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是审计程序。账账、账表核对,看余额是否相符,账实核对、抽查期末存货的实在性,未参加期末监盘应进行抽查,抽查应注意明确重点项目。即注意存货堆放地点,有无存放他处,观察存货质量,有无残次品、过保质期、滞销积压等。捡查存货跌价损失计提依据是否可靠,计提、计算以及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查阅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存货的增减变动有无反常现象,对重大项目应进行核查。授权处理及相关手续等是否完备。

三是审计方法。浏览账表所列项目,选取重点项目,搜集相关资料,到现场进行抽查核实,编制存货抽查核实明细表,做出审计结论。

四是关注事项。即关注实物的存在性、归属性及质量状况;做好工作底稿记录工作;现场及时复核、发现矛盾及时核对更正,防止事后发现问题时核对困难事项的发生。

重要项目,慎重从事 重要项目包括:期末库存量较大、价格较高的存货;进出库频繁的存货;市场稀缺的存货;长期积压、呆滞不动的存货;委托代销、委托加工的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盘盈、盘亏及报损的存货及手续。对上述项目应持有充分的谨慎性,不要轻易放过。

账务处理,不可忽视 存货涉及面广,账务处理复杂,容易出现错弊。应引起重视的项目有:材料和产品已入库,发票未到、款未付,对此各企业处理不一样,有些材料生产己全部领用,应注意账上是如何反映的;期末在制品的完工程度,有些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或长期工程,如有的工程公司在建工程一度最长的达十几年;分批计算产品成本,其中部分产品已完工,且发生对外销售,应查清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是否坚持一致性,方法改变是否经过法定的程序;存货跌价准备的账务处理是否合规。

认真复核、补缺纠偏 审计工作复核一般应是高一级复核低一级的,才能发现问题纠正偏差,防止风险发生。复核过程当中发现缺少什么补什么,底稿中的一些偏差应该及时纠正。不要轻易写“确认”。复核中发现的一些错误问题不要轻易放过,特别是一些疑难问题,一定要搞清错弊性质,是过失还是舞弊,做好记录。

第二篇:存货审计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存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耗用或销售而储备的各种具有一定实物形态的流动性资产。其价值在企业资产中占有较大比重,对企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防范存货核算的错误和舞弊行为,对于确定企业有关存货的内部控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确定会计报表上列示的存货是否确实存在并为企业所有,确定企业实际拥有的存货是否全部登记入账,确定存货的收发计价是否正确,有关的账务处理是否合理,有关的账账、账证、账实是否相符;对于揭示有关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可靠和物资财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存货核算失实、报表失真现象,有效地对付各种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存货与其他类型的资产相比,存货具有下列三个方面的特点:①流动性强、周转快;②存在形式经常发生变化,人们可通过盘点和计量确认其数量;③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些存货还会随着工艺过程的深入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在经济活动中存货包括实物流转程序与价值流转程序两方面,实物流转程序主要涉及采购、验收、存储、发货、生产及发运等环节;价值流转记录主要由会计部门对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核算和控制。存货品种繁多,数量较大,生产环节多,在会计核算上,存货对应的会计账项很多,存货项目的真实性与正确性,直接影响到其他会计账项。由于存货有上述的复杂性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审计范围几乎涉及到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过程。在有限的审计期间进行该项审计,要想事无巨细地审计清楚,是很难做到的。因此,明确存货审计的重点环节,有针对性地实施审计,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是十分必要的。下面谈谈存货审计中,通常关注的几大环节:

(一) 存货采购环节。这一环节的会计核算复杂,涉及其他会计账项多,并且物流和价值流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企业会计人员往往通过材料采购的方式,利用往来账户作弊,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购货时通过“预付账款”账户挂账,到货时不冲销该账户,但实物领用消耗,造成虚挂债权,虚增利润。对于该现象,应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质、为生产何种产品而预付的账款、该种产品的生产周期、时效性等,检查“预付账款”账户时,还应注意付款合同,看付款的理由是否合理,付款的期限及金额是否正常,付款的授权是否符合规定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是否存有异常,判定其债权所反映的内容是否真实、合理、合法。如:

××企业财务账:2001年12月31日,预付账款—某公司,账户余额为30万元,账龄1年以内。经函证对方未回函。经检查采购合同,合同签定日期为2001年2月,其采购项目为计算机、配套软件、零部件等,合同规定先期付款80%发货,尾款20%产品无质量问题后付款。该企业付款记录为2001年3月付款24万元,2001年12月付款6万元,全部货款付完,预付账款仍未销账。 经询问该项采购实为施工项目的工程定货,该工程已完工90%,且工期跨为:2001年9月1日至2002年1月30日(4个月),该企业已按完工进度确认了收入,并相应地根据工程生产成本结转了主营业务成本。根据以上资料分析该企业的生产工期具有时效性和物料领用的特殊性,若无该项采购,企业不可能开工,完工进度也不能达到90%,同时根据付款记录与采购合同付款条例可推断定货已运到该企业工程现场并领用消耗,从工程合同的工期可以怀疑预付账款挂账的合理性、真实性。经最后取证证实虚挂预付账款,人为调剂利润27万元(30×90%)。

2、通过其他应收款(某某采购备用金)科目挂账,购货后不冲销该账户,但实物领用消耗,造成虚挂债权,少列成本。对于该现象,应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质、产品的种类、消耗原材料的品种、产品的生产周期及时效性、其他应收款挂账理由及发生额的变动次数、其他应收款的账龄、其他应收款挂账采购的物料与生产产品的因果关系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是否存在不真实、不合法现象,利用“其他应收款”账户从事违法违纪活动。如:某集团财务报表2001年12月31日其他应收款(—张某)余额60万元,账龄1—2年。与年初余额20万元相比明显增加,占用期拖长,故做为检查重点。

经了解该厂生产的品种为:镀锌板、镀锌卷等品种,都需消耗AA型大轧辊、热板、金属锌及酸等;经询问经办人员及相关负责人解释为借备用金采购AA型大轧辊2根以备用、货未到且票也未到,到生产车间了解轧机上的AA型大轧辊在2001年已换了3次,并且换用的;日轧辊还在仓库。同时根据生产工艺AA型大轧辊为生产板卷的大型易耗材、使用周期为3个月,同时查明2000年12月31日AA型大轧辊库存为1根,其他应收款的付款期为1—2年且在2001年未见发生额变动等上述资料的疑点,进一步追查企业最后确认2根AA型大轧辊已耗用(发票已到),由于达不到上级的利润指标故未转账,这样造成2001年虚增利润60×2/3=40万元;虚挂债权而未列存货。

3、货款付出时,通过“材料采购”科目挂账,待材料、结算凭证已到,会计人员不做账,但实物已被领用消耗,造成少列成本,虚增利润。对于这类舞弊现象,应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质、产品的种类、消耗原材料的品种、原材料的耗用周期及频率、产品的生产周期及时效性、采购的物料品种与产品的关系、材料采购挂账的理由及账龄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是否存有不真实、不合理现象。如:

某××机械厂财务报表列示2001年12月31日,“材料采购”账户余额110万元,经分析归类,其中包括1999年采购的未到货在途料为50万元,其中:A料30万元,B料20万元;2000年采购的未到货在途料为60万元,其中:A料30元,B料30元。经了解该厂A料的消耗周期为10个月,B料的消耗周期为13个月;A料用于生产AA型机器,B料用于生产AB型机器,且这两种机型2001畅销,预计2002年仍会畅销;两种机型2001年的产量比2000年大增,曾出现A、B两种材料供不应求的现象。根据上述资料及疑问,要求企业作出合理解释,最后企业供认A料已用50万元、 B料已用30万元,2001年少列成本80万元。

(二)生产材料领用及费用归集过程中,随意调整费用、成本确认标准,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耗用材料的成本核算不正确,利用共同材料等费用的分摊,人为调节成本,达到调剂利润的目的。如领用材料的用途随意,归集材料费用后,在畅销、销量一般及滞销产品之间存在人为分配现象,并通过递延结转成本的方式,调剂利润。对这类现象,应收集以下资料:①企业生产产品的原料构成及配比消耗情况的定额,②企业同类品种前几期的材料消耗对比情况,③企业前几期及近期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等对生产产品单耗的影响,④企业的畅销、销量一般及滞销情况的资料,利用金属平衡图的原理抽样测试畅销、销量一般及滞销产品的材料消耗,⑤行业内同种产品的消耗定额等资料。利用这些资料相互联系印证分析,以检查材料分配标准是否合理,材料单位成本计价方法是否恰当,有无变更,并注意领料单是否经过授权批准等。对于异常情况要求企业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其材料领用、归集及材料单耗费用的合理性与真实性,若不能提供,则应提出保留意见或测算其对当年净利润的影响额。

2、人工费用的成本计算不正确。人工费用归集后,在畅销、销量一般及滞销的产品及生产车间之间人为分配,通过递延结转成本调剂利润。对于这类现象,应收集以下资料:①企业产品的工时定额或经验耗费数据,②生产统计报表,③生产车间的工时统计记录,④开工记录日志或台班记录,⑤车间核算员的核算资料,⑥人力资源部关于人员分布、工种、职位及薪酬的原始记录等。将上述资料相互印证、分析复核,以检查直接人工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分配是否合理适当,以判断是否存有人为调剂成本情况。另外,审查其他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与上述方法大体相同。

3、辅助材料已领用消耗,而费用未相应结转。对于这类情况,应加强实物盘点,具体分析盘亏及盘盈的原因,并根据当年的产值及产量统计报表与生产产品的正常材料消耗定额、正常的经验消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机器设备的全年或某时段的工作记录推算其生产产品需耗用材料的数据,与企业的统计数据及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是否存有已耗料而成本未列情况。

4、财务人员人为调剂不同产品的单位成本,在畅销产品和销量一般产品之间,任意调整生产成本(在产品)。对于这类情况,应关注账上生产成本的借方红字或贷方的非结转到产成品的项目、生产成本(在产品)在工序之间与产量(产值)记录是否配比,分析是否故意提高在产品的成本,达到调剂利润的目的。如××制造厂2001年9月生产成本(A)借方-25万元,检查其凭证,摘要记录:调整成本差错,借:生产成本—A -250000 贷:生产成本—B –250000。经了解市场A产品畅销,B产品销量一般。于是要求企业提供其成本构成明细及物耗品种等详细资料,分析其资料,发现提供的材料物资实为A产品消耗;同时盘点A产品与B产品的消耗物资,并与企业提供的调账明细资料核对,发现企业在畅销产品与销量一般的产品之间调剂成本。

(三)产品销售及存货发出环节。产品成本计算和存货发出计价有多种可选择方法,因此造成结转成本不实和材料发出计价不实的现象很多,在审计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已销产品不做成本结转,即只记收入不记成本,人为减少结转产成品明细账的贷方数量,从而达到少转成本、调剂利润的目的。这种情况多见于月末集中结转成本的场合,到下期作产成品的盘亏处理。因此,审查收入与成本的配比不仅要重视金额配比,而且要关注成本结转数量是否配比;同时注意对库存进行盘点,收集相关的销售、生产、出入库等相关的原始资料,与统计报表相互印证、分析以判明是否真实、合法。如某盐业公司2001年主营业务收入96万元、主营业务成本72万元。分析毛利率为25%,与行业毛利率23%基本一致。但经查该厂销售精盐数量为吨,而企业结转成本的数量为吨,少转成本数量90吨,从而调剂利润万元。

2、违反成本结转一致性的原则,人为改变原材料发出计价方法,虚增或虚减材料发出价值和期末结存价值,造成材料账实不符、成本不实,以达到调剂利润的目的。对于这类现象,首先要检查材料发出计价方法是否适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计价方法是否在确定之后相对稳定,有无随意变动,若变动有无办理有关手续并报财税部门备案;其次要检查材料发出价值计算是否正确,如使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材料进出顺序的排列是否与材料采购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相吻合,采用其他方法,其计算是否正确;再次检查其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有无不当之处。

第三篇: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的探讨

摘 要:内部审计质量的高低在审计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要求审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中能够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审计判断,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近些年事业单位内出现了一些问题而造成审计失败的案例,引发全社会对内部审计质量的质疑。本文将对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进行合理的分析研究,促进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分析

一、内部审计质量相关概念的界定

1.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看是否符合内部的相关程序以及规定。进行内部审计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包括财政收支、人员安排以及岗位编制情况,因此只有严格遵守内部审计的程序就可以更好地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须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也是保障审计工作具有强大的社会置信度的根本条件。

2.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含义

对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含义来说,它主要指的是相关部门为了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水平,而进行设置的各种相关程序和规定。它包括对内部审计的监督、内部审计的自我控制以及外界的相关评价等三个方面。内部审计的监督是指进行内部审计的时候需要有相应的监督机构进行监督,保证内部审计的公平性;内部审计的自我控制是指具有内部审计资格的部门或者个人进行审计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审计流程执行;外界的相关评价是指被审计的单位机构以及其他部门对于审计结果的评价与认可程度。只有充分遵守了这三个方面的要求才可以更好的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

3.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

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是整个审计工作的核心,是提高现代审计公正性的主要目标。审计工作是一个严谨、公平的特殊工作,它的价值就在于审计意见的根本客观性和专业性。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的工作流程以及审计的相关规定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影响审计工作的进行。所以必须要严格的处理这些影响要素,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二、内部审计质量存在问题

1.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审计工作进行的过程当中,由于事业单位过于追求提高经济效益。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之下,一些事业单位领导人滥用职权,以遏制审计过程中对于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导致缺乏独审计质量的降低。一些公司重组或资产在评估过程中是否取得成功,受到内部体制的严重影响。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意识,对目前的审计工作还有一定的影响,习惯了强制性经济的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不想花时间去参与市场竞争的活力,仍然依靠政府干预来获得营业收入,这极大地阻碍了正常的审计管理。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经济萧条,社会各界对于审计工作高度关注,对于审计质量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因为我国在审计工作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在审计行业呈现出较为混乱的局面,更谈不上审计质量的提高。所以必须要解决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

2.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不高,质量风险意识淡薄

对于目前的审计工作质量无法提高的问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所谓审计人员缺乏素质指的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首先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的缺乏,会使得审计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甚至是出现严重的错误;而审计人员道德素质的缺乏将会是审计工作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的问题。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必须要解决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问题,提高他们的质量风险意识。

3.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除了以上两个问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还缺乏一定的独立性。事业单位其他部门的过分干涉会导致审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不利于审计效率的提高和审计效率的保障,所以必须要加大对审计独立性的保障,为审计工作的进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现代审计工作的繁荣是建立在股份制公司的兴起以及资本主义市场的蓬勃发展的前提之下,在股份制公司中中小股东对于整个股份公司的信息了解与动态掌握是建立在注册会计师们提供的各类财务报告,这就导致了他们与大股东在信息及时掌握方面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因此为了确保中小股东的利益,注册会计师必须能够公正地做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审计报告,在确保独立性的前提之下,为这些中小股东的决策提供指导性意见。然而在现有的审计行业内,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度的约束,使得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造成了很多却缺乏公正性的审计案件,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信任度,恶化了整个审计市场。

三、造成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1.经济上的利益关系限制

一些事业单位部门在资本市场和资本市场具有绝对的经营权,公司重组或资产在评估过程中是否取得成功,一个重要因素是这些部门能否为其开绿灯。这些有权的部门自然可以为本系统有审计需求的客户指定会计师事务所,以使“肥水不流外人田”。有的事业单位对自己管辖领域内的行政干预,则可能是某些会计师事务所“努力”的结果。所以这些经济上的利益关系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2.缺乏完整的指导和评价体系

在企事业单位内部,由于并没有制定出一个完整的指导和评价体系,这就使得内部的审计工作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指导,使得工作的进行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当前的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尚未形成规范化的审计制度,领导干预情况仍然较为严重。很多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的时候往往不能真正做到公开透明,这就使得审计过程缺乏真实性、客观性。而且在审计工作完成后并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这就使得审计人员的工作缺乏一定的监督性,不利于审计工作的科学进行。

四、保障内部审计控制质量系统有效运行的建议

1.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重新审核计划,派审计小组中经验丰富的成员进行审计工作。或者是加强与外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小组的交流,项目小组成员应该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比较熟悉,在质量控制方面进行详细审查,如果其客户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政府官员采取审计工作进行的政策,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根据这些因素改变审计计划,或派遣更多的经验丰富的员工,以审计或审阅注册会计师,以及审计项目组的成员开展工作,通过协商然后使他们的审计计划更加完善。面对审计客户的要求,还需要采取更多的应对措施。

如果需要向审计客户提供其他服务,在注册会计师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借调员工可能对整个审计工作产生影响。注册会计师只能提供短期的客户服务,保证不会向客户给予超出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之外的服务,也不进行管理审计客户的相关建议。客户负责审核委托工作人员的指导和监督活动,以防止审计工作受到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审查相关工作人员,并为审核组成员的责任进行合理安排,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2.加强企业相关审计部门建设

政府相关审计部门巩固与计划,财政,住建等部门密切联系,将发出及时抄送跟踪审计结果通报,加强规划预算和建立资本市场监管机构的跟踪,全面提升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水平。同时,将政府投资项目以及审计的结果公之于众,保证整个过程的独立性,以提高审计工作的开放性和透明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府打造“阳光审计”,以促进管理事务的有序进行。通通过跟踪审计,使问题“病灶”防范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并采取预防措施,保证能够在项目规范和建设起到了预防腐败的积极作用。对建设项目的账目进行审计,通过建设、施工管理、投资控制、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审计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剖问题的原因,以促进项目的有序进行,不断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成效。

3.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注册会计师的目标不能局限于财务报表的公正性质、一致性以及审查的合法性,这是会计师事务所需要迫切发展的时代。所以必须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目前,公共信息需要的任何质量或数量都大大提高。审计工作是一个严谨、公平的特殊工作,它的价值就在于审计意见的根本客观性和专业性,如果缺乏审计独立性将会导致审计工作的失衡乃至崩溃。然而因为我国在审计工作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在审计行业呈现出较为混乱的局面,更谈不上审计独立性。在这种形势下,审计的目标应定位于降低信息风险,向审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多方面的审计信息,从而满足更多的审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

4.整顿现有的审计市场

明确审计机构在社会经济中的现实地位,真正意义上削减政府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接触关联。不断整顿和重组工作,实施严格控制,以确保人事、财务、业务和人员姓名等信息流失的不必要现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联系。应主要按市场经济的竞争法则来管理注册会计师行业,政府只起以间接手段对整个行业进行宏观调控的作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在制定相关设计计划、检查业务流程以及制定最后的审计调查报告的过程中,以一种客观公正的审计态度,在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马淑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现状及改进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4(03).

[2]高洁.浅谈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4(02).

[3]彭桃英,刘馨.IPO公司内部审计设立模式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01).

[4]黄英君.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4.

[5]庄莹.加强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查错防弊的若干思考[J].会计之友,2013(06).

第四篇:基层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与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正逐渐成为各级审计机关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重视,本文分析了基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强和完善基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对策

审计是建立在责任性基础上的一种方法和制度,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审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强化领导干部监督管理、规范领导干部经济行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一、关于基层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与与重点

基层经济责任审计是由基层审计机关(或社会审计组织、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和授权,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审计标准的规定,对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在其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不仅仅是财务意义上的)与结果进行全面检查、监督、鉴证和评价的活动。主要是对财务收支、重大经济决策、内部控制执行、个人经济责任等情况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价。

基层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应关注:领导干部内部管理情况,评价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和水平;领导干部执行国家宏观政策、财经法纪和廉政规定,评价领导干部政治素质;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管理、程序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评价领导干部经济决策能力和水平。此外,还应结合不同的审计对象以及工作权限和岗位职责,选择不同的审计重点。一般来说基层单位的领导应履行的经济责任主要有:工作作风民主、重大经济决策符合程序要求,并无重大决策失误;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收支真实、合法、有效,没有个人经济问题等等。以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为主线,突出“责任”取证,实事求是,合理划分责任性质和责任人员,对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关于基层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审计定性和评价不容易把握

经济活动中很多内容是普遍联系的,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要比其它审计项目的评价困难得多。由于没有健全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缺乏具体操作指南,审计评价指标既缺乏依据,又无统一标准。对于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认定,存在较大随意性。审计评价流于形式或者超出审计范围,这些都大大的影响到了审计的质量,从而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

2、联系会议及结果运用机制有待进一步落实

2010年12月发布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明确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目前基层虽然建立了由纪检、组织、审计、监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在实施中也规定了各部门的具体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基层各部门除每年例行的联席会议外,在工作中尚未形成合力,未发挥各个相关监督部门对权力监督的整体作战的优势,仅把经济责任审计看作是审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能。

经济责任审计是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发挥与否集中在审计成果是否被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部门所利用。从审计实践看,“先离后审”的现象大量存在,离任后审计多,审计成效差,被审计结果很难提前得到组织人事部门的利用与参考。经济责任审计与领导干部任用脱节,审计归审计,任用归任用,审计工作仅仅停留在形式和程序上,审计成果没有真正运用到干部管理监督中去。

3、审计力量有待加强

由于基层领导干部调整使用成批量任免的特点,经济责任审计任务成批量的下达并且有较强的时效性要求, 审计机关有时为了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组织部门的委托,不得不疲于应付、就账论账。客观上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也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可信度。从桃源县审计局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职人员一共29人,其中审计业务人员含

局长、副局长在内只有16人,近几年每年完成的经济责任审计项年均在50个以上。既要完成项目计划,又要随时准备完成县委、县政府临时交办的审计任务,人少任务重的矛盾十分突出。

4、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基层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时间紧、任务重以及有些工作涉及较为复杂的经济技术指标的审定、工程项目评估、决策优劣的认定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对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大部分审计人员以财务会计、审计专业为主,知识结构相对不够合理,业务素质不够全面,制约和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

部分审计工作人员由于工作作风不够严谨、执行审计程序不够规范等非主观故意因素,加之审计时间仓促,虽有客观反映问题本质的良好愿望,但却造成了漏审、漏评或误判、误评的后果。还有个别审计人员违反原则和审计纪律,或受有关领导和熟人所托,有意帮助被审计对象弄虚作假,搞人情审计,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公平、公正性和权威性。

三、关于完善基层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措施探讨

1、加快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工作,根据《规定》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各地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以《规定》为纲,尽快建一整套科学的审计评价体系和标准。审计评价的内容要突出经济管理责任、投资决策责任、任期发展责任、廉政责任等四大责任,在此基础上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的总体评价。评价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要反映全部审计结果。审计评价应包括三个要素:事实、标准、结论,不能只注重结论。事实是要评价事项经审核后的结果,标准是对评价事项提出评价意见所依据的客观标准,结论是依据评价标准对评价事项提出评价意见。二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重点是领导干部个人,而不是所在单位。三是审计评价要提出自己明确的意见。四是审计评价可以采用例证法,但不能仅仅使用例证。审计评价用词要准确、严谨,尽可能地用数字和事实说话,分清责任,客观评价,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更好地为加强干部管理、推进依法行政、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促进廉政建设服务。

2、建立健全和完善联合审计制度,保障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

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联合审计制度,审计机关要进一步加与纪检、组织、监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强协调配合,形成高效运转、整体联动的运行机制,有效地发挥不同监督部门的各自优势。各地党委、政府要根据《规定》的要求,明确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以及责任追究等结果运用制度,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将审计结果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3、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执业水平

审计人员在面对大量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从何入手、内部控制如何评价、如何确定审计重点、怎样有效利用其他审计工作成果、怎样客观区分被审计人员的责任、如何评价审计结果、怎样改进审计技术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高素质的审计理论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

为适应不断发展提高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需要,针对经济责任审计责任大、要求高、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审计风险较大等特点,加强审计人员的配备,加大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采取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方式,广泛开展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其法制观念,提高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审计干部专业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业务技能;通过审计案例形式,组织审计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拓宽审计人员思路,从而全面增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造就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科学合理,心理素质过硬,廉洁、高效、严谨的审计队伍。

4、注重审计方法创新,进一步提高审计覆盖面和审计效率

在审计内容上,实行专项审计与财政预算执行、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其他常规审计相结合;在审计过程上,定期汇报审计进度及被审计单位有关情况,并进行延伸调查;在审计手段上,强力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充分利用计算机采集审计所需的各类数据,对取得的数据进行转换、整理,关联形成中间表,在此基础上确定审计的重要性水平;注重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对查出的问题通过整合、分析,利用审计专报等各种有

效手段及时反馈,关注审计意见和建议采纳情况的跟踪检查,促进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对可能存在问题的环节和资金作初步判断,确定审计重点,做到实质性测试有的放矢,提高工作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廷峰,张兵.浅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特点与理念[J].经济

师,2010,(7):176-177

[2]蔡春,陈晓媛.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作用及未来发展之研究[J].审计研究,2007,(1):10-l

4[3]闻庆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措施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0,(5):83-86

[4]杨正美.进一步改进基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思考[J].现代审

计,2010,(3):18-19

[5]张艳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

坛,2010,9(4):131-133

[6]杜志强.经济责任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经济论

坛,2010,(4):193-195

[7]刘湘耀.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刍议[J].审计月刊,2010,(2):41-42

[8]袁正禄.关于县级经济责任审计几个问题的思考[J].审计月

刊,2010,(6):20-21

[9]许新苹.改进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J].现代审

计,2010,(3):21-22

[10]王文博.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认识[J].新会计,2010,(6):45

第五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我国的国有企业也开始纷纷进行改革,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在国有企业取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往往都忽视了对企业内部审计方法的改进,导致目前许多国有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缺陷。本文将通过分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方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深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为今后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字: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方法 引言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通过监督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并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做出评价,对于促进企业的发展、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规范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方法则成为今后国有企业工作的重点。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技术方法落后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也开始逐渐地将通讯、计算机等先进的科技引入到内部审计中不断地对内部审计方法进行创新。但是,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而言,许多的内部审计的技术和方法还处于尚待完善中,事后审计、静态审计、现场审计等单一落后的审计方法仍然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方法,这些审计方法无法跟上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脚步。

(二)审计方法单一化

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预期的审计目标,就要有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将多种审计方法综合运用。但是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由于受到时间、人员或其他因素的限制,对于不同的审计对象,审计人员会采用单一的审计模式进行审计,结果不但没有节约时间,还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三)审计人员在运用审计技术和方法的过程中比较随意

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对于没有根据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审计方法或者对于不同的部门和行业均采用相同的审计方法,这样做的结果就造成了审计结果不能突出重点。比如,如果对内控制度较好的部门采取详查法,结果就会造成审计所用的成本费用较高,如果对于内控制度不好的部门采取抽查法,结果就会造成审计工作存在很大的风险,即使部门内部有问题也无法查出。

(四)企业内部审计范围较窄

由于一些国有企业集团的高层管理人员对审计工作的不重视,导致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内的审计机构只对企业集团所属的各专业公司开展审计工作,而对于和审计部门同级别的财务部或其他管理部门则不进行审计。同时,审计工作只是对成员企业的年终财物进行审计,这样就导致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较为狭窄,即使企业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审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约束。

二、深化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方法

(一)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审计方法

在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下,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已经不能仅仅是查错防弊,而是更加注重改善企业的经营,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内部审计在核实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之后,还要进行企业经济效益的审计,审计不能单单的是事后审计,而是要进行全过程的审计,采取动态审计和静态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在进行现场审计的同时,还要进行非现场审计和远程审计等等。

除此之外,还应该改变原有的手工操作的审计手段,要积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科学技术,将这些技术与审计工作相结合,使内部审计在企业的管理和经济的发展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二)“投入产出”审计法 为了能够查出企业资产、负债、权益、损益的真实性,审计工作要紧紧围绕投入产出的关系,从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侧重点和切入点入手,对货币的投入到货币的回归这一资金运动的全过程进行审查。

(三)“实物跟踪”顺查法

“实物跟踪”顺查法就是对企业内部的有形资产在采购、运输、验收、入库、储存、投入、产出、销售整个过程进行跟踪了解,审查整个过程中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所产生的会计账面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情况。

该方法主要针对企业内的有形资产的负债、损益等方面的真实性,从企业内部的资料传递程序、数据生成程序追溯到企业的会计账面,审查其相关经济行为是否真实,会计账务是否存在错弊遗漏的经济事项,同时还可以审查处一些会计账面没有反应出来的一些经济事项,有利于加快审查的进度,提高审查的质量和效率。

(四)工艺流程跟踪法

工艺流程跟踪法主要用于一些生产装置工艺流程复杂、产品品种较多、会计业务核算量大的生产部门和单位,审计的重点在于这些部门和单位的成本和费用。

该方法的主要内容就是根据企业工艺流程图、物料平衡表、生产统计表中的内容,对企业的生产装置、产品品种进行抽样审查,对产品的工艺流程走向进行跟踪,计算其生产成本是否存在多列成本、少计收入等问题。

(五)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深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方法,除了改进原有的审计方法,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多种先进的审计方法综合运用之外,还应该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审计人员是企业内部审计的直接执行者,加强对审计人员素质的培养将对企业内部审计起着关键的作用。首先要培养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态度,使他们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优秀的服务水平,同时审计人员还要掌握熟练的审计技能和专业的审计知识,既要掌握财会方面的知识,还要熟悉一些的其他领域,以便于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更好地进行审计工作。

结论: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深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方法,对于企业内部的监督、保障和管理工作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更能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长效发展。所以,企业的管理者要高瞻远瞩,制定正确的审计方法,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以实现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辛艳,李方全.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浅析[J].商业经济,2011(2). [2]于金树.我国内部审计的现实与发展[J].财会通讯,2009(5). [3]夏莲.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相关问题探讨[J].企业导报,2009(9). [4]刘亚娟.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审计,2011(1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常见的几种定价策略下一篇:策划书格式参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