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内部控制范文

2023-09-11

存货内部控制范文第1篇

一、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问题分析

(一) 会计系统在内部控制上缺乏考量, 传统管理为主

目前, 很多企业的存货管理依旧不够完善, 没有紧跟经济的发展而及时更新, 在会计系统上还留存着许多不足。最明显的一个不足之处便是, 在记账凭证上, 除了印章和相关人员的签字可以明确找到之外, 其他的记账要素缺乏了一定的完整性, 如货物具体的采购、销售等的一系列要点, 就可能被忽略不计了[1]。即是说, 只按照传统的存货管理思路, 把重点放在了时间和金额的要点上, 而对于存货的供产销等细节问题却容易忽略掉, 甚至把各种不同类型的存货记录混在一起, 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 容易出错, 尤其当需要存货的具体信息, 或者做出决策时, 会使企业陷入盲目应付的状态, 内部控制考量不足, 效果亦是不尽人意。

(二) 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标准不统一易导致百弊丛生

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 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但不健全的制度体系就给了某些行为钻缝隙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 就很容易滋生各类不良现象, 对企业整体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 不同的企业要依据自身的发展特点, 从各个角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避免在存货管理中产生不好的影响[2]。尤其是在网络营销中, 如何控制好货款既是一个难点, 又是一个重点。在采购货物的业务上, 提货和付款的先后顺序如何决策、货物的原价和打折等如何控制, 都需要在内部控制制度中有一个参照的标准, 才能让相关工作快速有效地开展, 提升存货的管理工作水平。在存货的盘点问题上, 也没有相关的制度标准。企业采用的分散仓储方式, 在存货的管理和核算上的劣势明显, 尤其是财务不直接进行盘点, 账实稽查有待考核。即使有些企业的制度体系相对健全, 但仍旧名存实亡, 没有真正发挥其真正的保障作用, 比如, 在采购之时, 采购员偷吃回扣的现象难以避免;在保存与管理之时, 相关人员私自盗货物为己有的现象也不能完全规避;在销售数据上报时, 也会出现盈亏虚报的现象。简言之, 在没有制度体系的强制要求下, 就给相关不良人士的不良行为提供了行为动机, 容易在存货的采购、销售、保存等环节上出错, 这对于企业长期发展是有一定隐患的。这种行为该如何控制, 对众多企业来讲, 都是茫然无力。即使在一定范围上形成了初步的体系建设, 但由于缺乏行为的有效性, 这种体系的作用依旧是没有价值的[3]。

(三) 存货控制的管理流程过松, 各环节联系不足

由于较多企业依旧被传统存货控制的系统桎梏着, 依照松懈的管理流程, 间接拉高了存货管理风险。在存货的一整套管理流程上, 包括采购、验收、保管、出库和盘点等细节, 并没有做到全流程的细致处理, 如偏重于存货的数据处理而忽略基础信息, 缺乏重要环节上的联结, 导致传统存货管理缺乏优势。而且这种优势不足的存货控制也是不全面的, 因为其在各个环节的联系不紧密, 就不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相应的有效指引。这种环节不关联的内部控制下, 管理混乱, 无法做出降低成本的有效决策, 经营调整不及时, 堆积的发展问题就会膨胀, 最终阻碍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完善措施阐述

(一) 加强企业各部门的内部控制意识, 提高风险能力

要想在企业中形成人人重视内部控制的良好风气, 首先就得从管理层抓起, 只有管理层重视起来了, 才会带动其下属。管理层要及时转换自身的管理思路, 而非为了自身的面子, 而拒绝向科学的管理方式靠拢。存货的管理过程复杂, 务必要以风险为导向, 做好各种风险预测, 并及时准备一套解决对策[4]。管理层要有意识提升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必要的情况下, 可对其进行相关的内部控制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与职业素养, 使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全体员工的维护下有效发挥其作用。

(二) 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来强化存货控制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企业一味地采取传统的管理方式必然是跟不上经济的发展脚步的, 对于企业创收也会有阻碍作用, 企业要勇于探索、积极创新, 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 灵活使用信息网络技术, 建设一套科学的控制系统, 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来强化存货控制。尤其是货物库存登记上, 除了基本的时间和数额外, 其他因素也是极为重要, 应该在信息系统中建立有效地存货登记制度, 安排相关人员负责, 及时更新存货信息, 并与财务账相对应, 能即时查阅。另外, 还要创新监管方式, 对于不同部门, 给予不同权限, 以免随意越界, 保证各司其职, 扼杀不良行为, 实现更有效地责任管理制, 避免与实际的经营状况有太大的出入。

(三)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有效落实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落实, 是确保存货管理的坚强后盾支撑。当存货管理制度透明化的时候, 效率自然提高, 存货生产、销售等环节有了明确规定, 让很多棘手的问题有了解决方案, 尤其是对一些蠢蠢欲动的营私行为, 有了强大的控制方式[5]。在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下, 所有的从采购到付款的一系列行为都在睽睽之下显露着, 这对于企业而言, 消除了不良人士钻缝隙的烦恼。同时, 内部控制制度亦为企业加强成本的管控提供了平台, 企业能够较准确地做好对存货的预算, 贯彻低成本的经营策略, 保证在正常的轨道上经营。

总而言之,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其有效落实, 为企业做决策提供了参考数据, 有利于企业的合理经营。

(四) 科学设置合理的存货周转流程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要时刻把握市场的变化, 站在前端的角度上才能赢得发展先机。而在任何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的问题上, 都离不开对存货的管理工作, 因此,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 科学设置合理的存货周转流程, 做好对存货的内部控制, 对于存货进入进出要切实准备地做好记录与分析。

同时, 企业要跟进市场的变化, 灵活地根据现存的经营状况调整经营策略, 规划好存货的生产、采购与销售计划, 使每个环节都有源可寻, 让每个部门都按照存货周转流程开展工作, 减少盲目存货的内部控制, 也降低货物库存的浪费概率[6]。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企业的良好发展有赖于各项业务的合理管理, 其中就包括了企业存货的有效管理, 尤其是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问题, 相关企业务必做好调查工作, 查处存货内部控制上的不足之处, 并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实施相对应的整改措施。

如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企业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加强风险抵抗能力、设置合理的存货周转流程等, 做好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工作, 将企业的存货浪费降到最低, 推动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摘要:企业的有效管理对良好经济效益的产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经济发展不断改革的深入下, 企业对自身的管理要求越发严格, 内部控制作为其中的管理手段之一, 有着重要意义。而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占据着重要比例的企业存货, 其内部控制在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经济效益中的价值不容小觑。因此, 必须完善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管理方式, 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 不容置疑, 众多企业在存货内部控制上遇到了难题, 管理不当势必阻碍了企业的正常成长。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突出问题, 提出完善存货内部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完善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建华.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9 (2) :18-19.

[2] 王锋华.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3.

[3] 任晓静.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2 (2) :13-13.

[4] 欧阳海松, 陈振宇.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0 (11) :29-30.

[5] 杨舒平.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研究[J].商, 2013 (5) :89-90.

存货内部控制范文第2篇

一、超市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 我国大部分的超市都已经制定出关于存货管理方面的条例及规范要求,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很难按照规范的明确要求来实施。这是因为各大超市的存货管理规范普遍要求很严格, 没有充分考虑到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另外, 部分超市在存货的预算管理方面没有指定统一的一个采购预算范围, 这就导致工作人员在采购的过程中本着宜多不宜少的原则, 会尽量加大商品的采购量, 从而加剧了超市的商品积压压力, 给超市的资金周转带来不小的麻烦。

(二) 存货管理思想落后

目前, 我国部分超市的管理人员运用专业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比较欠缺, 对于存货管理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旧思想上。例如, 在超市的采购工作中, 部分管理人员不能准确计算采购数量和成本, 仅仅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大致地进行采购。因此也就造成了超市部分商品出现过量的采购现象, 而部分畅销商品又严重供货不足。一方面, 加大了超市的库存压力, 另一方面原本的畅销商品由于供货不足导致超市销售利润大大下滑, 同时极大地影响了超市在民众心中的口碑。更为重要的是, 使得超市资金周转出现重大问题, 资金利用效率大大降低。

二、提高超市存货内部控制工作的相关对策

(一) 建立健全存货内部控制制度

超市与其他企业性质不同, 存货是一家超市生存的重要保证, 因此存货的管控对于超市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采购数目不能仅凭以往的工作经验来大致估计, 必须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销售计划, 确保准确无误。另外超市要派遣一定的专业人员对采购的商品认真地进行质量检查, 对于不合质量要求的商品应立即上报, 减少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超市在充分考量自身存货需求的前提下, 可以逐渐地建立符合自身实际需求的存货的内部控制与管理规范, 明确职责划分, 提高超市员工的工作效率。

(二) 制定超市存货预算管理制度

超市一般都会备足充分的存货, 存货在超市的经营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所以存货的储存和管理就显得愈发重要, 各超市必须不断提高自家的存货管理水平, 方能在激烈的超市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目前, 仍有大部分超市的管理者对存货储存于管理环节不够重视, 甚至认为可有可无。正是基于这种倦怠的思想, 导致很多超市的存货在储存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损害, 导致质量不合格, 给超市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存货预算制度作为超市存货内部控制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超市采购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数据, 使得存货的相关工作能够严格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来执行, 避免出现损失与滥用、过量与缺货的现象。

(三) 做好销售环节内部控制工作

目前部分超市员工存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因此可以建立一个全面的销售考核指标, 考核销售人员的销售业绩, 具体的考核指标就是每月的应收账款的回收到账。在应收账款上, 相关人员应该权责相互分离, 相互制约。在赊销上, 要分权管理, 以提高回笼资金的收回概率。对于那些信好并且及时归还赊销款的公司单位, 可以给予他们一些优惠政策;而对于那些总是拖欠赊销款的单位, 可以立即中断对他们的赊销工作。

(四) 建立“以人为本”的内部控制意识

归根结底, 超市存货的控制管理工作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的手中, 所以无论是超市管理层还是超市的底层员工对于存货内部控制的认识水平和态度都直接关系到存货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 超市在存货的内部控制工作上,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的管理理念, 首先在员工的思想上敲起警钟, 必须加以足够的重视。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上, 超市可以从开展一系列的知识宣讲活动引起全体员工的重视, 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观念的灌输。例如在存货细节上, 超市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 可以引导相关工作以自身的习惯为主, 从自身对商品的认识进行分类与管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 超市存货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在超市的经营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企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超市存货控制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企业应该对症下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充分利用计算机做好存货的管理与分析工作, 进而为我国超市存货工作的提高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使我国超市不仅在国内做强做大, 而且能够走出国门, 在激烈的世界超市竞争中同样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随着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而存货管理的水平高低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存货是企业重要的资产, 尤其是对于大型超市来说, 存货更是不可或缺的。如何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的存货管理方法, 降低存货成本, 从而使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这是每家企业都想努力达成的目标。文章首先研究了大型超市存货管理问题, 并对症下药针对性地提过了进一步完善存货管理的方法、对策。

关键词:大型超市,存货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魏作朋.对中小型超市企业存货管理的几点思考[J].时代金融, 2013 (2) .

[2] 秦谊.存货内部控制相关问题浅析[J].商, 2013 (1) .

存货内部控制范文第3篇

一、制造企业存货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性

存货的主要含义就是指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的产品, 是耗费的材料及还未出售的产品的统称。在制造企业的经营过程中, 存货在企业的流动资金的占比较大, 导致制造企业的资金缺乏流动性。因此, 在制造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加强对存货成本的管理势在必行, 企业可以通过有效地降低存货的成本, 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就我国大部分的制造企业的现状来看, 存货成本占据总资产高达30%, 甚至高达40%, 因此, 有效的控制存货的成本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制造企业的发展。在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 可以有效地协助会计核算库存, 为企业的重要决策提供依据。利用合理高效的成本管理方式, 减少经营产品的积压, 促进企业的经营活动。

二、ERP系统给制造企业存货成本管理带来的新变化

(一) 对制造企业的存货成本管理进行实时跟踪

制造企业的存货管理主要包含事前预测, 事中控制与事后分析三个方面, 但在制造企业以往的数据资料整理工作中, 大多都是由工作人员利用人工的方式处理单据, 进而导致事前核算耗费的时间较长, 事中的控制工作也会随之受到影响。而制造企业全面应用ERP软件系统, 能够有效地对存货管理进行实时的跟踪, 管理人员可以有效地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跟踪, 及时发现在存货成本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为保证在出现问题时, 管理人员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二) 使制造企业的信息交流更加畅通

在制造企业以往的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中, 企业的信息流、物流、现金流是分开的三个部分, 只有在制造企业定期对资金进行验收及核算中才会进行一系列的信息交流。而制造企业在全面落实ERP系统后, 可以有效地将这三部分进行结合, 使制造企业的信息交流更加畅通, 利用ERP软件系统对财务信息的处理进行有效地整合, 从根本上降低财务人员的信息处理量, 使工作人员节省大量的时间去进行分析, 从根本上达到减少制造企业存货成本的基础目标。

(三) 有效地整合企业的价值供应链

由于制造企业的存货成本管理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不同随时进行调整, 利用企业运营环节视为企业的存货量达到最少, 进而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 达到双赢的效果。制造企业若一直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很难完成目标。而在企业应用ERP系统的环境中, 就能有效地整合企业的价值供应链, 在应用ERP的软件系统中, 管理人员可以登录客户的ERP系统, 第一时间了解到客户的真正需求, 对企业内部的存货进行调整, 使制造企业的存货成本有效减少。

三、供应链下ERP系统改善制造企业存货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

以国内某制造企业为例, 对改造后的供应链下ERP系统进行分析, 提出企业提高存货成本管理的策略。系统改造之前, 存货管理比较滞后, 采用供应链下ERP系统后, 发挥明显作用, 详细情况如下:

(一) 将存货成本管理规范化, 制定管理制度

由于制造企业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企业内部需要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存货成本管理制度, 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效率。首先, 管理人员要做到有效地利用ERP软件系统将管理工作与存货的成本核算进行有效的整合, 确保存货管理的核算监督与数据的准确性, 在规范管理流程的情况下, 从而达成账目与实际运营活动相符的基本目标。另外, 对于企业的预算、采购、核查等业务进行规范化,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从根本上提高存货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 在制造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存货成本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管理层要加强对员工的专业知识培训, 将企业的存货成本管理工作加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 使企业的利益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 使员工严格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通过进一步完善管理存货成本管理制度, 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 进一步完善存货成本管理核算体系

在该制造企业的运营活动中, 要想切实提高存货成本管理的水平, 首先必须要构建完善的存货成本管理核算体系。在遵循相关会计核算规定的基础上, 利用ERP软件系统对存货的出入库管理流程进行统一记录, 保证存货及出库的记录具有准确性, 将原始凭证与相关的账务信息利用ERP系统平台进行统一的存储, 有效地避免因人为核算所产生的失误, 利用规范的流程对存货进行定期的清查, 有效规避管理人员出现徇私舞弊的不良现象。其次对于成本管理的核算过程中对原材料的正常损耗与非正常损耗利用ERP系统的数据分析进行合理的划分, 保证成本数据的准确性。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要针对存货成本核算管理体系, 及时发现问题, 将企业最初的成本计量进行优化。合理的使用ERP系统进行产品成本的核算, 例如, 在制造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将一种材料同时应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 则企业就要对这种材料进行合理的分配。同时利用ERP软件节省大量的人工费用, 从而达到有效减少制造企业存货成本的基本目的。通过ERP系统使制造企业的存货核算更具有准确性、真实性、进一步完善存货成本管理核算体系。

(三) 引进信息技术, 科学化存货成本管理

现如今, 我国的信息技术日益发达, 制造企业更应当选择最适合的ERP系统, 有效地整合企业的价值供应链, 进一步构建科学化的存货成本管理体质。首先, 在制造企业的产品研发阶段, 要对产品的性能进行研究, 设计基础模块, 借助ERP软件系统将产品所需的原材料的数量及规格列举一个清单 (BOM) , 告知材料、部件和组件和产成品存货, 数量及安全库存存量, 明确物料采购周期, 指明供应商的采购价格, 系统自动、快速的计算每一生产阶段的产出产量以及需要采购的物料数量及时间。进而达到减少仓库压力, 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地目的, 通过使用ERP软件系统, 为企业的存货成本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 制造企业的销售部门工作人员要根据ERP系统中记录的数据进行对订单的信息、数据、产品型号, 数量等关键性的信息进行处理。通过ERP系统将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 方便制造企业的其他部门能够一目了然的观察到相关信息并提出意见, 经过交流与讨论在安排生产。另外, 企业需要根据ERP软件列出来的清单进行采购工作, 设计出合理的方案。明确哪些原材料是生产活动的必需品, 对产品的生产工序进行进一步的确定。制造企业的管理者根据ERP系统中通过审核的订单进行生产, 严格遵照采买与生产方案, 使物料采购可以适时的、及时的、分阶段的购买, 避免了一次性全部购买对资金的占压, 提高了利润和投资回报率, 进而达到降低存货成本,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制造企业可以有效地通过ERP软件系统对存货管理的现状进行实时监控, 利用统一的平台对财务信息与生产存货的信息进行整合, 可以有效地减少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使工作人员可以将精力放在可以为制造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的活动中。另外, 由于ERP系统软件的应用, 对于企业的管理人员与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随之提高, 要求管理人员一定要熟悉ERP给企业运营流程带来的改变, 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增加, 促进制造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摘要:本文从制造企业存货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性进行简要分析, 从对制造企业的存货成本管理进行实时跟踪;使制造企业的信息交流更加畅通;有效地整合企业的价值供应链三方面ERP给制造企业带来的新变化进行分析, 提出将存货成本管理规范化, 制定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存货成本管理核算体系;引进信息技术, 科学化存货成本管理的成本控制方法, 旨在提高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ERP系统,制造企业,存货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 赵素兰.ERP系统在制造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会计师, 2018 (16) .

[2] 朱三霞.ERP系统下的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及其优化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8 (15) .

存货内部控制范文第4篇

特此证明

福建德兴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12年2月6日

权属证明

位于新罗区龙腾中路469号“德兴·家和天下”8号楼1805B号住宅的产权属业主刘继连所有,该套房产的建筑面积为69.52平方米,其房屋所有权证正在办理中。

特此证明

存货内部控制范文第5篇

上海市浦东新区国家税务局外高桥保税区分局第二税务所: 我单位(全称) ,企业性质是 ,我单位经营范围: ,注册资金 元。20 ,发生存货(工程物资)损失 元,具体情况如下:

1、 存货(工程物资)损失原因注①:

(1)存货(工程物资)盘亏的损失:

① 存货(工程物资)盘亏情况:

② 管理责任的认定及赔偿情况:

(2)存货(工程物资)报废、毁损和变质的损失:

① 存货(工程物资)报废、毁损、变质情况:

② 企业内部技术鉴定证明情况:

③ 专业技术鉴定报告或者经济鉴定证明情况(单项或批量损失金额较小的存货(工程物资)除外):

④ 保险公司理赔情况:

⑤ 残值情况:

⑥ 管理责任的认定及赔偿情况:

(3)存货(工程物资)被盗的损失:

① 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情况:

② 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

存货损失 申请 报告(续页) 第 2 页 共 2 页

③ 保险公司理赔情况:

(4)未能按时赎回抵押资产,拍卖或者变卖后的损失情况:

2、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计算过程等内容和情况:

3、存货(工程物资)损失,已计入当年损益情况:

4、上级批复意见

为此,我单位20 发生存货(工程物资)损失 元,根据财税(2009)57号和国税发(2009)88号规定,向贵所申请我单位存货(工程物资)损失 在20 所得税税前扣除。

特此报告

有限公司(公章)

二〇一三年四月十六日

注①:存货(工程物资)损失原因(1)~(4),企业若涉及哪一类情形的,自己可以选择并进行说明; 注②:上级批复意见是指董事会等权力机构决议或上级公司批复(国有企业由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或由其

授权的部门的批复)。

注②:篇二:存货报废管理制度

一、总则 1.1 目的:为了加强存货管理、规范存货报废行为并明确相关人员责任,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2 定义:存货是指公司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报废品是指因具有严重缺陷不可修复,或是毁损变质不能使用或销售的存货。存货报废包括不良来料、车间用料、委外物料、制造部维修品、客户退货品的报废。

二、存货报废确认及k3处理流程 2.1 不良来料报废 2.1.1 已入仓的供应商来料经品质部检验后发现不良,并且在k3系统中已作退料处理但供应商未在规定时间内领取的不良来料,由采购部填写《物料报废处理申请表》,经品质部主管确认、生产负责人审批后仓库自行处理。 2.1.2 来料检验时,品质部需抽取少量物料作破坏性试验,损坏物料做正常入库,收货仓库为“待报废仓”。因此类业务量较小,不作专门统计,无需经相关的审批程序。 2.2 车间用料报废 2.2.1 制造部作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物料后,由作业人员将物料交给品质检验人员,品质检验人员确认为不良后,作业人员在《不良物料登记表》中填列不良物料名称,生产任务单号,数量等,品质部人员在《不良物料登记表》中注明不良原因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若是人为造成的损失,按直接责任者承担报废存货的原价值,由品质部在《不良物料登记表》中注明责任人并由责任人签字确认后,给财务部成本会计在当月工资中扣除。 2.2.2 若为生产正常损耗物料报废,制造部物料员由生产任务单下推红字领料单,发料仓库为“待报废仓”;若为退供应商物料,发料仓库为“待退物料仓”; 2.2.3 在相同任务单下下推一张蓝字领料单补齐生产任务单的用量。 2.3 制造部在制品报废 2.3.1 测试发现不合格的在制品经制造部维修组维修后,确认为无法修复的,由维修人员填写《报废申请表》,注明产品型号,数量,单据编号,报废原因等,经制造部经理审批,工程部和品质部确认分拆物料名称和数量; 2.3.2 维修人员在《不良物料登记表》中登记分拆物料相关内容,品质部、工程部在《不良物料登记表》中注明不良原因,若为生产正常损耗报废,制造部物料员由生产任务单下推红字领料单,发料仓库为“待报废仓”;若为退供应商,发料仓库为“待退物料仓”。 2.3.3 如果需要补料,由相关任务单下推一张蓝字的领料单补齐用量;如不需补料生产,分拆下的物料经工程部检测后可以再次使用的,由制造部文员在k3系统中录入“其他入库单”,并尽快地通过出库领出使用。 2.4 委外物料报废:指公司委外发出给加工厂商,厂商在加工过程中发现的不良物料或是加工厂商在加工过程中损坏的物料报废 2.4.1 属外协加工厂损坏的物料,由加工厂传送“补料申请表”经审批后补发料,仓库文员在k3系统生成“生产物料报废/补料单”,再由委外订单下推委外加工出库单。 2.4.2 每月月初,由计划部根据“补料申请单”汇总统计给财务部成本会计,成本会计核算应扣取外协加工厂的损耗并填列在《损耗表》上; 2.4.3 计划部将《损耗表》交加工厂商确认,并在月结时作为扣款依据,在应付加工费中扣除。 2.4.4 属外协加工厂发现的不良来料,开出退料单到我司,由品质部在退料单上注明不良原因及处理结果。仓库在k3系统生成红字委外出库单。若为退供应商入“待退物料仓”,否则入“待报废仓”。

2.5 客户退货品的报废 2.5.1 对于客户退货品,经营销中心维修部人员确认无法修复的,由维修部每三个月汇总填写《报废品处理申请表》,维修人员注明报废原因,商务部经理注明费用承担者并签字确认,经总经理审批后,确认为待报废品; 2.5.2 维修部根据经审批的《报废处理申请表》,在k3系统录入“库存检验申请单”,仓库录入其他出库单蓝字,发货仓库为“待维修产品仓”;录入“其他出库单”红字,收货仓库为“待报废仓”。 2.6 对于一些具有指定用途的材料或存放时间较长的材料,若其已无重新利用的可能且不能够退货,应予以报废处理。由仓库填列《报废申请表》,根据本制度规定的审批流程审批。 2.7 “待退物料仓”中的物料由仓库和采购人员按公司流程及时办理退货手续。 2.8 因pcb质量原因导致半成品报废,直接入“待报废仓”,由品质部将处理结果(须供应商方确认)复印一份给财务成本会计和采购部,采购部应根据处理结果在与供应商对帐时扣除,成本会计在审核《报废申请表》时应核查供应商扣款情况。(报废申请表需注明扣款编号,处理结果文件需注明对应的扣款编号)

三、报废品的处理 篇三:库存物品报废申请表

库存物品报废申请表

制单: 审核:

库存物品报废申请表

制单: 审核:篇四:存货报废税务处理报送资料及流程

存货报废、正常损耗、盘亏,税务如何处理?

需要提供何种资料,流程是怎样的?

存货报废、正常损耗、盘亏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规定进行税务处理。

财税[2009]57号第七条规定,对企业盘亏的固定资产或存货,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或存货的成本减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固定资产或存货盘亏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第八条规定,对企业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或存货,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或存货的成本减除残值、保险赔款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固定资产或存货毁损、报废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第九条规定,对企业被盗的固定资产或存货,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或存货的成本减除保险赔款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固定资产或存货被盗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第十条规定,企业因存货盘亏、毁损、报废、被盗等原因不得从增值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可以与存货损失一起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第十三条规定,企业对其扣除的各项资产损失,应当提供能够证明资产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合法证据,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具有法定资质的专业机构的技术鉴定证明等。 另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梁野税官注:该文已被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25号公告废止]规定,存货正常损耗企业可自行计算扣除,但也需按照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要求,做好资产损失的确认工作,并保留好有关资产会计核算资料和原始凭证及内部审批证明等证据,以备税务机关日常检查。存货报废、盘亏不属于企业可以自行计算扣除的损失,应报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在税前扣除。对流程及资料的提交应按该文件的如下规定处理: 第五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按税务管理方式可分为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和须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扣除的资产损失。 下列资产损失,属于由企业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

(一)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因销售、转让、变卖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存货发生的资产损失;

(二)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

(三)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

(四)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

(五)企业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证券交易场所、银行间市场买卖债券、股票、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

(六)其他经国家税务总局确认不需经税务机关审批的其他资产损失。 上述以外的资产损失,属于需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扣除的资产损失。 第十条规定,企业发生属于由企业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应按照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要求,做好资产损失的确认工作,并保留好有关资产会 计核算资料和原始凭证及内部审批证明等证据,以备税务机关日常检查。 企业按规定向税务机关报送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请时,均应提供能够证明资产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合法证据,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和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 第十一条规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是指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等依法出具的与本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

(一)司法机关的判决或者裁定;

(二)公安机关的立案结案证明、回复;

(三)工商部门出具的注销、吊销及停业证明;

(四)企业的破产清算公告或清偿文件;

(五)行政机关的公文;

(六)国家及授权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

(七)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经济鉴定证明;

(八)经济仲裁机构的仲裁文书;

(九)保险公司对投保资产出具的出险调查单、理赔计算单等;

(十)符合法律条件的其他证据。 第十二条规定,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是指会计核算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企业,对各项资产发生毁损、报废、盘亏、死亡、变质等内部证明或承担责任的声明,主要包括:

(一)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原始凭证;

(二)资产盘点表;

(三)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

(四)企业内部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文件或资料(数额较大、影响较大的资产损失项目,应聘请行业内的专家参加鉴定和论证);

(五)企业内部核批文件及有关情况说明;

(六)对责任人由于经营管理责任造成损失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七)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和企业财务负责人对特定事项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的声明。 第二十条规定,存货盘亏损失,其盘亏金额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损失:

(一)存货盘点表;

(二)存货保管人对于盘亏的情况说明;

(三)盘亏存货的价值确定依据(包括相关入库手续、相同相近存货采购发票价格或其他确定依据);

(四)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第二十一条规定,存货报废、毁损和变质损失,其账面价值扣除残值及保险赔偿或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依据下列相关证据认定损失:

(一)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小(占企业同类存货10%以下、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下、或10万元以下。下同)的存货,由企业内部有关技术部门出具技术鉴定证明;

(二)单项或批量金额超过上述规定标准的较大存货,应取得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或者具有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定证明;

(三) 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四)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变质情况说明及审批文件;

(五)残值情况说明;

(六)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第二十二条规定,存货被盗损失,其账面价值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损失:

(一)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二)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三) 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梁野税官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规定: 第二十六条 存货盘亏损失,为其盘亏金额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存货计税成本确定依据;

(二)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三)存货盘点表;

(四)存货保管人对于盘亏的情况说明。 第二十七条 存货报废、毁损或变质损失,为其计税成本扣除残值及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

(二)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变质、残值情况说明及核销资料;

(三)涉及责任人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说明;

(四)该项损失数额较大的(指占企业该类资产计税成本10%以上,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上,下同),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 第二十八条 存货被盗损失,为其计税成本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

(二)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

(三)涉及责任人和保险公司赔偿的,应有赔偿情况说明等。该公告废止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篇五:资产损失鉴证报告说明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鉴证报告说明 公司:

我们接受委托,对贵公司发生的资产损失在所得税税前扣除进行审核鉴证。根据贵公司提供的申报资料,我们实施了账户审查和相关资料核对等必要的鉴证程序,现将审核情况说明如下:

贵公司2011申请资产损失核销金额为元,我们经审核后确认,报损资产数量、金额与账面数据一致无误,按照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有关规定,应预留可收回金额元,可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财产损失金额总计为元。具体情况如下:

一、存货损失

贵公司2011向税务机关申请报废的存货资产账面原值合计金额为 元,申请报废损失税前扣除金额为元。

(一)具体报废资产损失金额及报损原因

1、贵单位2011年申请报废的存货损失金额为2,780,664.96元。其中:不含税成本2,376,619.62元,进项税转出404,025.34元。存货损失金额的计算公式为: 存货损失金额=不含税成本+进项税转出

=2,376,619.62+404,025.34 =2,780,664.96(元)

2、贵单位2011年申请报废的存货共计项,报废的主要原因是油品属易蒸发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在存放、倒灌、卸车、零售等多个环节不可避免会形成损耗。油罐数量多,油站分布广,计量方法有限、危险性大等因素,一直未能盘点,在转让给中石化的资产交接中,才真正进行了清库(罐),历年损耗有了准确的数量。 报废的存货资产油品属易蒸发品,经营过程中,油品在存放、倒灌、零售、卸车过程中不可避免形成损耗,包括清罐损耗、脱水技术损耗以及日常泄露损耗等。

(二)预留残值收入

贵公司截至本报告出具日,对上述报废存货资产仍未进行处置,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文件第八条规定:“对企业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或存货,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

净值或存货的成本减除残值、保险赔款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固定资产或存货毁损、报废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贵公司存货预计残值率为 %,因此按此比例预留尚未处置资产的残值收入元。 (三)审核结论

贵公司2011申报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存货资产报废损失元,预留残值收入元,可于税前扣除的损失金额为元。我们经审核后认为,贵公司提供的存货资产损失情况说明、存货资产毁损报废技术鉴定表、结转资产损失的凭证及相关账簿等资料,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 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等相关政策中关于存货资产报废损失核销条件的规定,可予以确认,在所得税前申报扣除。

二、固定资产损失

贵公司向税务机关申请报废的固定资产共**类,分别为***类。报废资产原值合计金额为元,已计提折旧金额元,已计提减值准备金额元,账面净值金额元,企业申请报废损失税前扣除金额为元。

(一)具体报废资产损失金额及报损原因

1、贵单位2011拆除报废的固定资产原值为2,915,363.59元,累计折旧为276,344.54元,预计残值为145,768.18元,申请税前扣除的净损失为2,493,250.87元。资产损失净额的计算公式为: 资产损失净额=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预计残值 =2,915,363.59-276,344.54-145,768.18 =2,493,250.87(元)

2、贵单位2011年申请税前扣除的报废的固定资产共计27小项。拆除报废的主要原因是该生产线已不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工艺复杂、落后且安全隐患大,完全丧失了使用价值。 (二)调整金额说明

1、预留残值调整说明

贵公司截至本报告出具日,对上述报废资产仍未进行处置,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文件 第八条规定:“对企业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或存货,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或存货的成本减除残值、保险赔款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固定资产或存货毁损、报废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贵公司固定资产预计残值率为 %,因此按此比例预留尚未处置资产的残值收入元。

2、减值准备调整说明

贵公司在以前对上述部分资产计提了资产减值,并按计提减值后的资产账面净值计提折旧,且减值准备金额在计提当年未在所得税前扣除,因此,已计提的资产减值金额**元应在资产实际发生损失申报扣除。 因此,调整金额合计为元-元 =元。

(三)审核结论

贵公司2011申报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元,经审核,调整金额**元,可于税前扣除的损失金额为**元。经审核,贵公司提供的固定资产损失情况说明、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毁损报废技术鉴定表、结转资产损失的凭证及相关账簿等资料,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 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等相关政策中关于固定资产报废损失核销条件的规定,可予以确认,在所得税前申报扣除。

三、在建工程损失

贵公司2011向税务机关申请报废的在建工程资产账面原值合计金额为 元,申请报废损失税前扣除金额为元。

(一)具体报废资产损失金额及报损原因

(二)预留残值收入

贵公司截至本报告出具日,对上述报废在建工程资产仍未进行处置,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 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等相关政策规定,贵公司在建工程预计残值率为 %,因此按此比例预留尚未处置资产的残值收入元。

(三)审核结论

贵公司2011申报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在建工程报废损失元,预留残

值收入元,可于税前扣除的损失金额为元。经审核,贵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等相关政策中关于在建工程报废损失核销条件的规定,可予以确认,在所得税前申报扣除。

四、工程物资损失

贵公司2011向税务机关申请报废的工程物资资产账面原值合计金额为元,申请报废损失税前扣除金额为元。

(一)具体报废资产损失金额及报损原因

(二)预留残值收入

贵公司截至本报告出具日,对上述报废工程物资资产仍未进行处置,根据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 [2009]57号)文件第八条规定:“对企业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或存货,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或存货的成本减除残值、保险赔款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固定资产或存货毁损、报废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贵公司工程物资预计残值率为%,因此按此比例预留尚未处置资产的残值收入元。

(三)审核结论

贵公司2011申报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工程物资资产报废损失元,预留残值收入元,可于税前扣除的损失金额为元。经审核,贵公司提供的工程物资资产损失情况说明、工程物资资产毁损报废技术鉴定表、结转资产损失的凭证及相关账簿等资料,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等相关政策规定 中关于工程物资资产报废损失核销条件的规定,可予以确认,在所得税前申报扣除。

五、呆(坏)账损失

贵单位2011向税务机关申请呆账损失资产账面价值合计金额为元,申请呆账损失税前扣除金额为元。

(一)具体呆账资产损失金额及核销原因 (二)调整金额说明

1、抵债资产预留残值调整说明

贵单位截至本报告出具日,对上述抵债资产仍未进行处置,根据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文件第八条规定:“对企业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或存货,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或存货的成本减除残值、保险赔款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固定资产或存货毁损、报废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贵单位抵债资产预计残值率为%,因此按此比例预留尚未处置资产的残值收入元。

2、减值准备调整说明

贵单位在以前对上述呆账损失资产计提了呆账准备金,并按计提呆账准备后的资产账面净值进行核算,且呆账准备金额在计提当年未在所得税前扣除,因此,已计提的呆账准备金额**元应在资产实际发生损失申报扣除。

因此,调整金额合计为元-元=元。

(三)审核结论

上一篇:电机控制下一篇:内部控制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