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教育不止

2022-07-30

第一篇:生命不息教育不止

生命不息,教育不止

覃老师,1960年参加工作,1994年退休,2006年以来一直担任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组长。他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爱岗敬业、以身作则的优良作风,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有着30多年教龄的他,与山区的教育工作和乡村少年儿童结下了不解情谊。退休后,完全有条件到县城安度晚年,可犹豫再三的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居住学校,目的是能够继续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留下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覃老师从小酷爱美术书法。在职时,他主教图画美术课。在对“美”的执着追求下,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他练就了一手功底深厚的艺术字,他扎实的文化艺术功底、潇洒熟练的笔锋,经常让广大师生赞叹不已。因为他平易近人且热心为学校出力,所以学校领导也经常邀请覃老师为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管是哪样事,只要邀请到覃老师,他都是有求必应。例如,为了在学校田径场南墙写下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条永久性标语,学校领导去邀请覃老师,他非常乐意地同意了,并且仅此一项工作就花掉了他一个半月的时间。开始,覃老师根据整块南墙高度构思时就提出:“根据墙的高度和长度,要做就做大点的字,而且要做成永久性的才好。”我心想:做大字,而且用瓷砖来做,不知要多少钱?可覃老师却微笑着说:“我可以义务投工投劳,学校买材料就行”。就这样,一个半月之后,用火砖水泥结构附墙砌成12幅立体版块字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十二个鲜明庞大的宋体字,高135厘米,宽197厘米,不管日晒雨淋,它依然牢固地竖立在我校的南墙之上。每当我看到这幅标语,我情不自禁地就想起了覃老师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精神作风。这些字,从始至终,除切割瓷砖用手提切机外,全是手工劳作。当时,又是严重干旱季节,全校师生饮用之水,还仅靠泗顶矿水车每天拉两车来供应。无水搅浆,覃老师就往自家储水缸里舀;少电无电,覃老师则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往往连中午也不休息;施工必要用具、文具自已掏钱买,为确保其质量,寸步不离地把关制作,并与另一民工一道重活杂活同样干,为确保工具不丢失,保证工作顺利进行,中午常常是另一工人回家,自己则坚守工地,待另一民工吃完中餐后,自己才回家用餐十多分钟,每天都是早餐一过就干到夜幕降临,直到学校发电给学生上晚自修时,才摸黑捡工具收工。此项工程虽说不大,但从划线动工到工程完工拆架,历时一个半月,覃老师天天到场,全为义务投工。巨幅永久性标语牌的建成,平衡了学校整体之美观,为学校师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除此之外,校园内几乎所有的永久性标语都是覃老师写的,就连校园内的石刻也是在覃老师的指导下做成的,正如覃老师所说:“良好的校园文化,能给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奉献自己的光与热。

美术、书法是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待于现代学生的学习和继承。由于人们过度重视智力对培 1

养人才的作用,而忽视了艺术对人的健康性格形成巨大的熏陶作用。近年来,我校没有一名专职的美术教师。学校在教师紧缺的情况下,又是想到了覃老师。退休后的覃老师,本来应该好好休息,在家享度天伦之乐的,可他为帮助学校全面实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经常义务给学生上美术书法课,激发学生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光荣传统的信念,增强了学生学好书画的信心。不仅如此,覃老师利用空余时间,亲手编写、执书《关工书引》和《光辉的校历》两版板报,板报内容丰富,没有一个字是用电脑打印的,全部是覃老师亲手所写所画的,文字字体多样:有硬笔、软笔书法,有各种艺术字,估计完成两块板报,至少也花费了半个月时间。除此之外,每当我校师生代表参加全县组织的书画比赛之前,覃老师都要提前对他们进行培训,利用他成功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参赛选手,同时对我们进一步发挥艺术教育起着很好的作用。

(三)平易近人,无微不致,为学生生活习惯作向导。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当九月开学,新生刚入学的头几天,学校工作又十分繁忙,覃老师总是自觉地抽出时间来协助学校接待一些初次脱离家庭、脱离父母生活的新生,配合学校对学生衣、食、住、行及初涉世交等方面的安全教育。还协同学校巡查学生住处和食堂周边,看有无安全隐患。还帮一些初来乍到,尚感到环境陌生的新生称米、购买饭票,耐心教育学生亲自动手洗衣洗澡等等。晚自习学生回到宿舍,覃老师也进到学生宿舍与学生交流沟通,还告诉新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记得有一天,七八个调皮的男生从他的家门出来,我估计是学生又干了坏事,被覃老师抓上了,可一问,才知道是覃老师请他们一起来吃饭的。之后,我才发现,那天是重阳节,我们当地称之为“老人节”,是覃老师一个人在家,一个人过节,有些孤独感,顺便叫上几位调皮的学生来做思想工作,并与他们共进晚餐。实际上,覃老师早就发现这几位都是生活上丢三拉四的学生,不讲卫生、浪费粮食、仪表不端等等。覃老师说:“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动态变化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这个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急学生之所急,忧家长之所忧,覃老师为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四)语重心长,孜孜不倦,为加强广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服务。

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开导广大学生爱家乡、爱学校、爱自己、保护自己健康成长。有一次,覃老师以学校及镇关工委的名义出面牵线,邀请了泗顶派出所、司法所和泗顶卫生院的同志给学生上法制、卫生、安全教育课。待派出所、司法所、卫生院等领导都讲完之后,覃老师有意地说,刚才是三位“医生”给大家打了三针人生防疫针,覃老师的幽默风趣激起了全体学生的热烈掌声。在会上,覃老师还以自己耳闻目睹的一些实例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又以自己发表的一篇文章《人生路头》来教育学生,此篇散文通篇以拟人的方式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力争做一个光辉世间之“人子”流芳百世!覃老师说,因为“人子”近邻水库,是水库之“水”渲染了她,“人子”恭敬恭听“老人言”,象水库之水那样,具有勇于向前、不畏强暴,对同事温顺融洽、和衷共处,敌我分清,黑白分明,对已任踏踏实实,

实事求是,襟胸宽广,目中唯“下”,民利至上,毕生奉献于民,大无畏自我牺牲之高尚情操„„覃老师说:因为在当今五彩缤纷的社会环境中,有些人一味追求个人“长安”、“永乐”,有些人朝思暮想的寻“宝山”,走个人发财致富之路,也有些单纯指望个人“百寿”、“永福”„„,至于对“古益”、“东起”、“大路”公众、有光明前途的事,都不那么热衷了,甚至渐渐地淡薄了。近些年来,正在学校求学的部分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就更突出:在家不听父母老辈言,在校不听老师话,不积极努力求上进,在人生道路上稀里糊涂、庸庸碌碌地度混日子。在“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全校师生大会上,覃老师针对校内一些消极悲观之不良情绪,作了弘扬爱校爱国光荣传统的发言,“人生贵‘四气’:人为重志气;能为多争气;所为有骨气;作为靠勇气”,极大地鼓舞了同学们努力做一个有雄心壮志、不断追求上进的人。除此之外,覃老师在每年清明节前,都参加学生祭扫烈士墓活动,并在纪念碑前给学生介绍先烈们在当地剿匪战斗中的英勇事迹,进行弘扬革命光荣传统、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五)热心助人,敢为人先,为广大师生的平安稳定当好巡视训导员。

校园周边的不良环境严重侵蚀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众所周知,农村网吧主要赚的是学生的钱。小小的农村乡镇街道就有3家网吧,这些网吧并不能规范营业。他们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致使未成年学生通宵上网,夜不归宿,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有的学生放学后,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奔向了网吧;有的学生旷课、请假去上网,甚至晚睡眠班主任查夜过后还翻墙出校去网吧通宵上网;有的学生在校外租赁不良书刊和影碟观看等等。造成部分学生染上坏习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网吧、店铺等经营者把赚学生的钱视为自己的生财之道,对学生的不合理消费和娱乐行为不加以制止,反而进行引诱。另外,社会闲杂人员、无业游民侵扰在校学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到了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所有这些,都被覃老师看在眼里,想在心里。覃老师与镇关工委的其他同志经常光顾这些场所制止学生。业主对覃老师说,管了一辈子的学生,退休了,好好在家休息吧!可覃老师回答到:“生命不息,教育不止,这是我的义务与责任。”

覃老师虽然没有卢展工、林若、陈玉益等同志对关心下一代工作具有卓越贡献,但他老有所为,情系边远山区下一代,奉献余辉利国、利民、利社会,同样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注]“长安、永乐、宝山、百寿、永福、古益、东起、大路”均为当地周边的地名。

第二篇: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彩虹绚烂多姿,是在与狂风暴雨争斗之后;枫叶似火燃烧,是在与秋叶的寒霜争斗之后;雄鹰的展翅高飞,是在与坠崖的危险争斗之后。他们保持着奋斗的姿态,才铸就了他们的成功。

是的,生命不息,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之后,都掩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艰难的奋斗。李时珍一辈子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却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奋斗的姿态,不怕艰辛和困苦,写出了影响深远的医学着作。

那么,如果颓废丧志又会怎么样呢?清末统治者,沉浸于康乾盛世,闭关锁国,毫无奋斗的姿态,最后只能挨打,割地赔款。

可见,生命需要奋斗,奋斗与不奋斗,造就的结果截然不同。生无所息,保持奋斗的姿态,让世界变得如此灿烂,让你的人生绚烂多姿。千万不能满足小溪的平缓,否则你也就满足了自己的平庸,只有欣赏到山峰的险峻,才有机会欣赏自己的卓越。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情况瞬息万变。我们只有保持强有力的生命力,保持奋斗的姿态,才能解出人生无数的考题。

现在社会上许多大学生认为走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刻,可以稍微休息一下了,于是他们放纵了自己,结果一无所获。不仅承担不起应有的责任,还难以维持生计,反而加重了父母的负担。

人生没有停靠站,现实永远是一个出发点。无论何时何地,不能放弃,只有保持奋斗的姿态,才能证明生命的存在。

运城二中西校初一:李亚茹

第三篇:生命不息 服务不止

生命不息 服务不止--追记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

2013年03月20日 00:21:04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3月19日电(记者李灿、孙彬)3月18日,中共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同志因病逝世,享年85岁。这个“中国最有名的农民”,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成了中国“天下第一村”,自己也跻身于“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农民、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吴仁宝在半个多世纪的牵挂,这位创造连续担任“村官”48年历史纪录的传奇人物,用毕生的心血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共产党是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幸福的。当官没有终身制,为人民服务有终身制。所以,我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弥留之际他想的说的都是工作

“学习两会精神的报告写好了没有?”“来参观的客人要接待好。”“通知大家开个会吧”。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周丽告诉记者:“在弥留之际,老书记一阵昏迷一阵清醒,断断续续说得最多的话,是要求大家开会学习两会精神,研究全村工作和生产销售。看他说话那么艰难,我们又心疼,又不敢劝,工作就是他的命啊!”

一年多以前,乡亲们就发现老书记身体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咳嗽时间越来越长,腰背骨头疼„„但他不肯休息,有次摔伤了躺在床上不能动,还要从会议室把话筒线拉到床上,躺着参加会议。他听说做一次“帕克CT”检查需要半天时间,怎么也不肯做,总说“没关系,我身体好,挺两天就过去了!”

“他几十年都是这个样子!”吴仁宝的妻子赵根娣说,他每天半夜才睡,三四点就起床,偶尔睡到五点醒来,总是说:“睡过头了!睡过头了!”他怕自己养成坐办公室的“坏习惯”,一直没有办公室,哪里有事去哪里。

1月6日,身体疼得厉害,吴仁宝终于答应在村里做“帕克CT”,被确诊为肺癌晚期骨转移。1月18日上午,并不知情的吴仁宝仍然坚持赶到华西民族宫,为到华西的游客作“社会主义富华西”的演讲报告。当天,为他作普通话翻译的周丽看到他走路没劲、说话直喘、腰疼得受不了,忍不住掉下眼泪。3月6日,开完月度经济会议,已吃不下饭的吴仁宝才同意到上海看病,医生当即开出了病危通知书。

3月13日,弥留状态的吴仁宝被接回家,前来看望的村民们不敢相信,在他们心目中无所不能的老书记几天时间就瘦得脱了形。14日刚清醒一会,吴仁宝就提议当天晚上开干部会议,研究党建和华西村建设情况。当晚的党、村、企干部会议上,想起垂危的老书记,同志们悲痛难忍,哭成一片。

“华西村里就有高档的村民体检中心,村民都体检两三次了,发现了8个人的早期癌症,都救活了,可是他却没有体检一次!他都八十多了,还怕耽误半天的工作时间呀!早一年去检查一定有救呀!”62岁、长期跟随吴仁宝拼命工作、当年人称“铁姑娘”的华西村党委常委赵荷芬泣不成声,“老书记走了,我们没有办法接受呀!”

1 2 3 下一页

“三不倒精神”是他留给华西的宝贵财富

“老书记一辈子拼命工作。”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告诉记者,“50多年来,他坚持实事求是,坚信‘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拼命为乡亲们谋福利,才能做到遇到困难不被难倒,不被恶意攻击的人吓倒,有了成绩不被夸倒。”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华西村是全国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七八十年代,是全国乡镇企业的优秀代表,而吴仁宝则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乡镇企业十大功勋”!九十年代至今,华西村进一步发展为农业、工业、商贸、建筑、旅游集于一身,总收入达五百多亿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每户村民家庭拥有400-600平方米的别墅、100万-1000万元存款、1-3辆轿车,成为美丽和谐的“农民天堂”。

在这个罕见的发展过程中,吴仁宝首先是一个大干苦干的带头人,村民们回忆他青壮年时期经常是“早晨一身泥水,白天一身汗水,晚上回家一身臭水”。

他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学习者、探索者,几十年坚持从书本里,尤其是从报刊、电台、电视中汲取新知识,并以最快速度将其与华西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吴仁宝要求自己和家人极为严格。他常说,“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他不拿全村最高工资、最高奖金;为了给邻居建房让地,他把自家的房子截去一个大角;同村人普遍住上第

三、四代的别墅,他和老伴却一直住在三十年前建的老房子里。他率领全家人向全体村民宣誓:“凡是要求干部、村民做到的,我们一家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干部、村民不做的,我们一家首先不做!”吴仁宝还曾将一个儿子送给一个丧子之家,孙子也随了这家人的姓。

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孙海燕说,担任“村官”48年,吴仁宝经受住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种种考验;战胜了精神懈怠、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种种危险,带来了华西村的长盛不衰、长治久安。

上一页 1 2 3 下一

“他渴望全国的农民都富起来”

2003年7月,75岁的吴仁宝卸任华西村党委书记。有人估计,他该回家和老伴一起享清福了。没想到,他只不过是“换了一种为人民服务的方式”——让更多人分享华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协助华西新领导班子。

他整理自己几十年生活工作上的丰富经验和独特感悟,出版了《吴仁宝文集》《吴仁宝箴言》《社会主义富华西》等书籍。他邀请全国5万名村党支部书记来华西交流学习,对他们说:“村帮村,户帮户,核心建好党支部,最终实现全国富!”

从三十多年前开始,吴仁宝就经常向来访者发表介绍华西经验的演讲。退居二线以后,只要不出差、不生病,他几乎每天都要向前来参观交流的干部群众和中外游客宣讲“社会主义富华西”,迄今已有2000万人听过他的报告。周丽告诉记者,吴仁宝办事超常规,思想超常人,讲的话也引人入胜。“有时游客太多,他一天演讲6场。我们翻译都吃不消,老书记却精神饱满。”

为了让接班人能够顺利开展工作,吴仁宝对具体事务越管越少,讲话时也越来越多地加上“供你们参考”。新班子不负众望,上任一年后,华西村的销售总

值就由100亿元增长到200亿元。近十年,华西经济迅速转型升级,进军码头仓储、海工远洋、网络科技等新兴行业。到2012年,华西村年销售收入达524.5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8.8万元。吴仁宝由衷赞扬新班子:已逐渐脱掉“农民的外衣”,成为更具现代意义的经营管理者。

吴协恩告诉记者,老书记走了,他们决心扛起华西村这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旗。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党的领导不能变,服务人民不能变,共同富裕不能变,实现“中国梦”中的“华西梦”。

上一页 1 2 3

第四篇: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广西贵港市高级中学1121 第三组原创作文

人生本是一段旅程,每个人迈出的第一步,都决定了他路上的风景。带着追求上路。终会到达心里最初期盼的远方。

一颗心向往自由,一双脚踏入梦中,一双眼祈盼幸福,一路上就勇往向前。 三毛有诗:“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为了心中的橄榄树„„”

她是山,倔强坚硬,令人肃然起敬;她是水,漂流过大江南北,奔流不息;她是画,闲云野鹤,优哉游哉。这个所谓的现代世界太熟悉又太陌生,人际嚷嚷,却找不到可以安放心灵的处所。她只好拿起背包,从台北到香港,从马德里到伦敦,再到撒哈拉。走遍万水千山只为安抚今生不安的灵魂;不断“流浪”,只为让生命更加饱满,她唱着一支不悔的歌,在神秘古老的撒哈拉沙漠中,和心爱的人演绎一场美的永恒„„她的追求,是“心中的烟雨江南”;她的追求,是“民歌梦里”的大西北;她的追求,是“质本洁来还洁去”的生活。三毛,这个自称口袋里只有三毛钱的小女子,为了追求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张扬着长而又长的乌发,追求自由,转身只给我们留下一个悠远的背影。

北岛有诗:“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人生如戏,浓墨重彩地登场,只为博得那一片落幕时的喝彩;人生如梦,变幻莫测,总有人迷失在这光怪陆离的世界。追求梦想,不是一句空话,如同夸父逐日,是穷尽一生的奔波;如同精卫填海,是矢志不渝的坚持;如同杜鹃啼血,是倾尽心血的叫喊——不疯魔不成活。大漠孤烟直,江南鱼米香,梦想是水的重力,引领这世间至柔,流经一个又一个风景,成为一条河,而不是机械地在人工管道里流来流去的自来水„„人是会思考的芦苇,是有思想的生灵,梦想是我们的烙印。人在台上,演绎着人生的剧本,生老病死也许都已有人为你写好,但你仍可以有独特的嗓音,发出自己的叫喊!踏上梦征程,希望我们今后在深夜饮酒,听到的不再是杯子相碰时梦破碎的声音,而是为自己的叫好!

海子有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在和平年代,生活已带给海子太多的不幸,他一路跌跌撞撞,只为追求一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幸福。而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遍地腥云,战争使每一个小家都不能幸免于难,林觉民毅然站了出来,担负起大家的幸福,他有爱妻稚子,本生活美满,然而,因“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抛妻别子,带着对家庭深深的眷恋,带着振兴民族的志向,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奋斗不止。追求,可以是一个人的自我奋斗,也可以是一个人对天下苍生的大爱。

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起点,但我们能选择生命的姿态,我们不需要一切都被准备好的开始,也不需要被写好结局的圆满人生——我们需要的是心向远方的坚决,追求梦想的执着和争取幸福的勇气,为别人也为自己留下一段感动。

第五篇:生命不息 追求不止

生命如风。

好一个亘古的比喻。你也许感叹它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着痕迹。而我却跋山涉水,在历史里淘金沙砂,寻找它的真谛:

阳光明媚的春天,我追寻那灼灼其华的桃花;

赤日炎炎的夏天,我追寻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的荷花;硕果累累的秋天,我追寻那犹傲霜枝的金菊;

寒风凛冽的冬天,我追寻独傲霜雪、犹有暗香的雪梅。

也许,生命本是一场追求,成长的足迹浸没了追寻的汗水。

儿时,爸妈在田间劳作,我与奶奶相随饷田去,总希望夜幕的降临,我和全家人一起坐在院中,一起“轻罗小扇扑流萤”,一起“坐看牛郎织女星”。渐渐地步入学堂,我不再局限于自然的满足,而是悄悄走进文人的心灵。我追寻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我渴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悠闲;我寻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友谊。

如今六月来临,追寻的脚步愈加急促,追寻的心声更加强烈。曾经失意过,但不曾放弃过努力,如今又坐在这久违的“沙场”上,思绪在驰骋,心儿在飞扬,大学的大门似乎已在敞开。

成长与追求是一棵树上的并蒂果,谁也分不开谁,如果分开只会两败俱伤。我们追寻一朵丁香,想出豆蔻年华;我们追寻一泓清泉,润出天街绿意;我们追寻满园春色,然后从中撷取那一枝红杏,放在心头,感悟人生。成长是一支沙漏,分缓急轻重,追寻与成长平分秋色。

在成长的石碑上我们镌刻:铭记追求!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水利水毁工程修复下一篇:三年级湘教版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