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之探究

2022-09-14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 丰富对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提升文学素养。但随着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的提升, 教和学中的问题却日益突出。

教师难教。“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 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 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传统的教授文言文的方法, 是教师一讲到底, 逐字逐句地翻译, 学生一字不漏的记下, 文言文学习枯燥乏味, 根本谈不上语感、意境, 原文、译文分离, 其结果必是事倍功半。因此, 文言文教学也成为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的领域, 公开课、评优课, 极少有教师选择文言文教学。所以, 教好文言文是个极待解决而又棘手的问题。

学生厌学。学生厌学文言文, 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普遍现象。若算一下时间, 学生从小学时就接触文言文, 到了高中, 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时间并不比外语短, 但“能读懂浅显的文言文”这一要求是否达到了呢?显然没有。学生面对一篇哪怕是浅显的文言文, 还是一片茫然。这是什么原因?因为在初中阶段, 学生在课本里接触到的文言文也只有几十篇, 学生积累少, 造成学生对古代人的生活、情感以及表述习惯等常识性的问题不了解。同时, 学习文言文并不只是靠老师传授一点方法然后举一反三就行了, 它既要讲究阅读欣赏的方法, 也要对古代人的生活、情感这些知识性的东西有所了解, 这样才能感受其中的美, 从而达到熏陶的作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心理过程比学习现代文要复杂些, 原因是:时代距离遥远, 缺乏语感基础, 不易感知;不能直接以文言为媒介进行思维, 学后在生活中很少应用, 因而容易遗忘;教学方法单一, 除了串讲、评点之外似乎别无他法, 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其实很多文言文作品是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精品, 它们不但是一个个汉字的排列, 更是中国古人生活、感情的积淀, 是中国古人生存的记录, 是古人生活的一种真实的再现, 每一字都有丰富的意蕴, 可以说每个字都有生命。有的学生读到一段文字往往只读懂了字面的有限的含义, 却体会不透文字后面的意蕴, 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古文的修养所致。许多文言文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或者历史生活的生动画卷, 对学生了解祖国古代的社会风俗、人情风貌等具有现代文不可企及的作用。在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过程中, 从大方面来说, 可以继承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 扩大学生对祖国古代社会的认识, 增强学生的爱国思想、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感情;从小的方面来说, 可以修身养性, 提高个人品味,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学好文言文, 对语言能力、写作水平也大有裨益, 在写作中对古人精辟见解信手拈来, 作文内容丰富了不说, 而且语言也会凝练典雅、简洁隽永。因此文言文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的提升也就不难理解了。

那么, 如何让教师轻松地教, 学生快乐地学文言文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力量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上文言文课之前, 教师不要急于讲授, 可采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声情并茂地朗诵文言文中的名篇, 从情绪上感染学生;在此基础上, 介绍我国古代的一些散文大家, 在介绍时穿插一些相关他们的有趣的故事。又如:可用收录机播放评书《三国演义》, 精彩的故事情节, 说书人抑扬顿挫的声音, 一下就可抓住学生的心;教师可趁势介绍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 激起他们想涉猎古典文学的欲望。再如:可讲《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 将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夸父逐日》板书在黑板上, 试着让学生翻译。总之, 不管采用什么样方法, 只有将学习文言文的情绪调动起来, 学生才会有激情品读它。

2 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职校生大多是中考的失败者, 从内心深处就对自己的学习缺乏自信心, 更何况是学习连普通高中学生都头疼的文言文, 所以, 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 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很快就会击碎他们的兴趣, 他们也许会想:我是否能学会?是否拥有这方面的能力?这时教师应毫不犹豫的告诉学生:你能学会, 你拥有这方面的能力!让他们相信在通过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训练之后, 他们都能拥有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都能学好文言文。经过这一番激励, 学生基本树立起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再授之以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经过刻苦的学习, 学生是一定能学好文言文的。正如安东尼·罗宾在《潜能成功学》中所写的:“人的潜能犹如一座等待开发的金矿, 蕴藏无比。而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但是, 由于没有进行多种潜能训练, 每个人的潜能没有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并非大多数人命里注定不能成为‘爱因斯坦’, 只要发挥了足够的潜能, 任何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都可以成为一个新的‘爱因斯坦’。”

3 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人们常常把教师比喻成“园丁”, 把学生比喻成“花朵”, 这样的比喻在“自育”和“他育”、“自律”和“他律”的关系中, 偏重“他育”和“他律”, 把教育过程的双主体共同活动变成了教师单向地传授知识, 学生被动地吸取知识的过程;把学生的主体成长过程等同于“园丁”培养“花朵”。这种认识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得尤其明显, 教师一灌到底, 似乎学生只需记忆就行了, 对学生的估计太低了, 没有给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留下多少余地, 学生很少有机会开动脑筋, 质疑提问, 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生了错位。岂不知文言文教学不是外语教学, 乃是母语教学, 不是从零开始, 正如钱梦龙所说:“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 但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事实上一些浅显的文言文, 如果注释充分的话, 学生在阅读上不会和对现代文的理解有什么很大的差距。在文言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 认真研究和设计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充分参与学习, 完成文言文的学习任务。

4 采取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诵读。诵读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文言文的实际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和好经验。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可以说,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最有效的途径, 是学习文言文的一把钥匙。而且, 现在能够留存下来的文言文, 是经过了几千年读者眼光的过滤, 是大浪淘出来的金子, 是文质兼美的精品, 它们不仅思想内蕴丰富, 更是气韵生动。这种气韵, 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出来, 像《孟子》的“浩然正气”, 《庄子》的汪洋恣肆, 李白的豪放飘逸, 杜甫的沉郁顿挫, 范仲淹的宠辱皆忘, 欧阳修的超然自乐等等, 你不通过反复诵读, 是难企其妙的。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味到文言文的文美和质美, 使他们受到文与质的感染与陶冶, 充实其底蕴, 丰富其情操, 何愁他们不具备宽广深厚的人文情怀?这样, 学生面前的文言文还怎会是那样面目可憎而索然无味呢?当然, 课堂上的读法有种种, 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 不一而足。学生自读的过程也是教者验收读的效果的过程, 师生共同评价读的成效的过程也是学生树立信心的过程, 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就突现了出来。

让学生敢讲并争着讲。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 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言, 回答问题。为了做好这一点, 教师首先要打消学生的顾虑。教师可告诉学生:因为还未正式分析课文, 无论出现什么偏差, 老师都不会责怪, 其他同学也不会嘲笑。由于调整了学生心态, 学生发言就会非常活跃, 迫不及待地要向同学们证明自己, 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针对学生的回答, 教师要抓住反映出的问题, 及时予以指导。至于在畅所欲言中学生出现的脱离课本的画蛇添足并不可怕, 教师可以提醒“你的这些分析从何而来, 请讲一讲根据”, 学生就能努力钻研课文, 进而准确把握主题。总之, 在这个环节中要做到“让学生敢讲争着讲”, 就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 鼓励他们积极思考, 紧扣课文展开合理的、丰富的联想, 畅所欲言的表达。教师要善于宏观调控, 适当点拨, 善于寻找契机触发学生灵感,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自译与自纠相结合, 准确翻译课文。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 学生思维活跃, 情绪高涨。教师应立即抓住良机, 设法使学生归于平静, 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在这一环节中, 学生对课文内容已基本掌握, 在此基础上, 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准确翻译课文, 做到“信、达、雅”。学生刚获得成功的喜悦, 自然愿意连续接受挑战。这时可以个人为单位或者以组为单位 (也可分为男女生两大组) , 开展自译与自纠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这一活动的展开, 无疑又一次为学生提供了展现的舞台和机会。这一教学环节要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师除了做好宏观调控外, 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 要求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既敢于把自己对句子的理解讲出来, 又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在课堂上, 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人人都在积极思维, 学生既当教师又当学生, 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大家在这种相互合作中, 既获得了知识, 又提高了能力, 密切了关系, 增进了感情, 其乐融融。自译和自纠这一活动结束后, 可布置学生书面翻译, 既可以复习巩固, 又可培养他们书面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 在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 教师辅以恰当的引导, 才能达到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效果。相信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 如果能晓之以理, 教之有据, 文言文教学辉煌的明天就会和我们握手, 学生也能和我们的“之乎者也”交上朋友的。

摘要: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但它在教和学中的问题却日渐突出。如何教好文言文成了一个极待解决而又棘手的问题。要在激起学生兴趣, 让他们认识自己潜能的基础上,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积极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为学生更好地继承我国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煤炭开采井下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问题分析下一篇: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