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与虐待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2022-09-18

家庭暴力与虐待分析参考文献

[1]孙俊雅.家庭视角下受虐儿童权利保护制度研究[D].导师:陈雄;喻春光.湖南工业大学,2022.

[2]韩心如.虐待罪适用问题研究[D].导师:廖斌.西南科技大学,2022.

[3]张如楠.Domestic Violence and Abuse(Chapter 1)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导师:王凤.黑龙江大学,2022.

[4]屈光波.童年期正性与负性经历对中小学生焦虑抑郁的影响及炎症负荷的中介效应研究[D].导师:孙业桓.安徽医科大学,2022.

[5]余小燕,刘于,黄毅.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老年人虐待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3675-3679.

[6]曲木玥者.家庭暴力犯罪的刑法规制研究[D].导师:莫开勤.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21.

[7]李行.社会性别视角下家庭暴力报道的内容分析[D].导师:王宇琦.北京外国语大学,2021.

[8]陈宥廷.家庭暴力受害者民事权益保护研究[D].导师:罗芳.昆明理工大学,2021.

[9]胡苗苗.亲告罪中检察机关代为告诉程序研究[D].导师:王一超.中央民族大学,2021.

[10]张雷.不同维度早期成长逆境与青春期发育时相和速度的前瞻性关联研究[D].导师:孙莹.安徽医科大学,2021.

[11]高苗.大学生童年创伤经历对成人依恋的影响机制及表达性团体心理干预研究[D].导师:傅文青.苏州大学,2020.

[12]陈可可.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家暴受害儿童的社会保护实务研究[D].导师:韩文甫.郑州大学,2020.

[13]赵月.虐待罪研究[D].导师:陈建旭.黑龙江大学,2020.

[14]谢国蝶,韩阿珠,陈俐如,苏普玉.童年期不良经历与青少年抑郁关系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9,(08):1177-1181.

[15]刘延芳.家庭视角下儿童保护主体的责任划分问题研究[D].导师:贾玉娇.吉林大学,2019.

[16]陈月.家庭暴力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现代交际,2019,(09):72-73.

[17]汪涛.老年人家庭暴力干预研究[D].导师:张爱华.南京农业大学,2019.

[18]卞晓东.家庭暴力治理中的刑法界限[D].导师:王志强.天津商业大学,2019.

[19]吕文倩.虐待罪亲告制度研究[D].导师:王志强.天津商业大学,2019.

[20]潘虹,陈冬梅,王敬,王春霞.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与成年男性酒精依赖的关系[J].中国民康医学,2019,(06):122-126.

家庭暴力与虐待分析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21]鲁亚男.家暴受虐儿童福利行政研究[D].导师:季金华.南京师范大学,2019.

[22]加依娜·巴合提别克.我国哈萨克族家庭暴力案件的现状与防控[D].导师:康怀宇.西南民族大学,2019.

[23]黄丽莎.儿童虐待的民法规制研究[D].导师:梁恩树.广西师范大学,2018.

[24]蔺菲.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完善[D].导师:刘丹.重庆大学,2018.

[25]徐钰.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问题研究[D].导师:陈和华.华东政法大学,2018.

[26]马全瑞,刘广天,吕国良,徐卫国,王志忠.童年期家庭不良经历与成人精神分裂症相关性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8,(04):246-249.

[27]周映池.家庭暴力犯罪的证据适用[D].导师:夏良田;李军.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8.

[28]方彧冉.对《反家暴法》中家庭暴力法律概念的评析[D].导师:吴琼.上海师范大学,2018.

[29]张智辉.家庭内儿童虐待的社会工作干预——基于“儿童零暴力成长救助”项目的实践[J].青少年学刊,2017,(06):37-42+48.

[30]于媛媛.家庭暴力犯罪研究[D].导师:吴真.吉林大学,2017.

[31]邹韶红,徐向东,佟钙玉,董红斌,赵宗峰,张义,胡曼娜,马瑞,张丞,热娜古丽·艾买江,马燕娟,古力巴克然木·阿布拉,陈鹏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夫妻暴力,孕期暴力及酒依赖患者家庭暴力基因及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Z].项目立项编号:3106037.鉴定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成果办.鉴定日期:2017-08-12

[32]杨志超.儿童保护强制报告制度研究[D].导师:肖金明.山东大学,2017.

[33]张超杰.虐待罪的立法完善及司法认定[D].导师:吴柯;曾炜.贵州民族大学,2017.

[34]邝薇薇.“受虐妇女杀夫案”的轻刑化研究[D].导师:张晏瑲.山东大学,2017.

[35]刘广天.童年期家庭不良经历与成人期精神障碍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D].导师:王志忠;马全瑞.宁夏医科大学,2017.

[36]张少明.解析反对家庭暴力的法律武器[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04):61-64.

[37]刘明明,焦冬冬,赵楠,朱廷劭.基于微博大数据分析的家庭暴力对受害者心理影响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16:131-132.

[38]刘昱辉.公权力介入家庭暴力的法理思考[D].导师:张晓玲.中共中央党校,2016.

[39]宋佳.家庭儿童虐待问题中的权利冲突及其法律控制[D].导师:李静.天津商业大学,2016.

[40]纪晓霜.论家庭暴力犯罪的刑法规制[D].导师:陈靖.新疆大学,2016.

家庭暴力与虐待分析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1]胡曼李.论家庭暴力犯罪中未成年被害人权益的保护[D].导师:赵楚文.华中科技大学,2016.

[42]刘莹.论家庭暴力的刑法规制[D].导师:于逸生;靳岩.黑龙江大学,2016.

[43]王慧.儿童虐待国家干预制度比较研究[D].导师:黄进.武汉大学,2015.

[44]尹萍.家庭暴力犯罪的刑法学研究[D].导师:杨兴培.华东政法大学,2015.

[45]刘厚成.增设“虐待儿童行为罪”研究[D].导师:宋强.贵州民族大学,2015.

[46]刘慧霞.虐待罪若干争议问题研究[D].导师:李韧夫.吉林大学,2015.

[47]李倩.我国离婚损害赔偿诉讼举证难之案例分析[D].导师:牟逍媛.华东政法大学,2015.

[48]陈晓露.童年经历与竞争态度、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导师:黄爱玲.福建师范大学,2015.

[49]张丞.酒依赖患者家庭暴力行为与GIuR-6基因多态性及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D].导师:邹韶红.新疆医科大学,2015.

[50]徐希铮.家庭暴力中受虐儿童心理研究评述[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4,(05):21-26.

[51]潘琼琼.论儿童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J].法制与社会,2014,(27):76-77.

[52]闫晓玥.台湾地区儿童虐待案件司法干预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2014,(07):97-100.

[53]凯丽彬努·哈力木拉提.论“虐待罪”的刑法完善[D].导师:古丽阿扎提·吐尔逊.新疆大学,2014.

[54]张娜,高莹,武瑞仙,邱培媛.用于被虐待方的简版冲突决策量表调查农村女性遭受家庭暴力时的效度和信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05):381-385.

[55]刘瑜,何艳峰.家庭暴力中故意伤害行为的定性分析——以董某某家暴案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4,(12):78+80.

[56]尹凤.虐待儿童行为的入刑问题研究[D].导师:刘光华.兰州大学,2014.

[57]张海侠.虐待中故意伤害行为的定性[D].导师:戴勇才.西南政法大学,2014.

[58]马春华.性别、权力、资源和夫妻间暴力——丈夫受虐和妻子受虐的影响因素分析比较[J].学术研究,2013,(09):31-44.

[59]罗芳,田苗,陈丽军.博弈论在家庭分配模型中的应用文献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318-324+419.

[60]毋嫘,洪炜,任双成,麻超.婚姻中严重躯体暴力行为的个人-家庭-社会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04):294-298.

[61]杨倩.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干预研究[D].导师:李艳梅.广西师范大学,2013.

[62]李茂强.社会工作在家庭暴力干预中的运用[D].导师:高峰.苏州大学,2013.

[63]赵国.“王光宇家庭暴力致妻死亡案”的定性分析[D].导师:蔡英.西南政法大学,2013.

[64]马金凤,戴江红,茹建国,刘维,刘继文.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儿童期不良经历的关系探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03):218-221.

[65]张勇,邹韶红,张亚林.孕期受虐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02):116-120.

[66]苏萍.多模态隐喻视角下的《1Q84》——村上春树《1Q84》中多模态隐喻分析[J].兰州学刊,2012,(12):208-210.

[67]毋嫘,洪炜.婚姻中严重躯体施暴者人格类型及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12):1618-1620.

[68]梁兵,张朝林.浅议国外弱势群体研究现状[J].科技信息,2012,(34):586.

[69]魏亚光.论精神病人离婚诉权的保护——从《婚姻法解释(三)》谈起[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1):159-160.

[70]刘继英.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及其法律防治比较研究[D].导师:汪金兰.安徽大学,2012.

[71]张雄,李亚军,高晓秋,高天飞,马世发,孙伟,赵淑菊,钟玉涛.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呼伦贝尔地区酒依赖综合征家庭儿童受虐待精神状况的调查研究[Z].项目立项编号.鉴定单位:呼伦贝尔市科技局.鉴定日期:2012-09-05

[72]周淑新.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初级保健训练和帮助项目利于受家庭暴力女性的识别和转诊以改善安全性:人群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全科医学,2012,(20):2267.

[73]于涓.女性视角下的夫妻间权利义务平衡[D].导师:孟勤国.武汉大学,2012.

[74]周淑新.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七十六)——初级保健训练和帮助项目利于受家庭暴虐女性的识别和转诊以改善安全性:人群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全科医学,2012,(10):1085.

[75]吴小平.家庭暴力中的受虐妇女[D].导师:张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76]叶齐华.精神暴力对家庭和谐的影响——实证调查夫妻在家使用/经历非词语虐待行为情况[J].当代经济,2011,(17):20-25.

[77]李艳霞.对家庭暴力的正当防卫研究[D].导师:卢有学.西南政法大学,2011.

[78]叶齐华.探究中国家庭暴力中的社会性别差异——实证调查夫妻在家使用/经历脏话行为情况[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506-511+545+560.

[79]柳娜.家庭暴力中严重躯体施暴行为的代际传袭:从心理—社会—精神病理—遗传学角度探讨[D].导师:张亚林.中南大学,2011.

[80]李佳.“王光宇虐待、故意伤害董珊珊案”的法律分析[D].导师:吴双全.兰州大学,2011.

[81]郭维丽.对家庭暴力中“以暴制暴”方式的几点思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29-31+50.

[82]何影.大学生恋爱及恋爱暴力调查与暴力影响因素研究[D].导师:张亚林.中南大学,2010.

[83]何影,张亚林,李丽,黄任之,周雪婷,张迎黎.儿童期虐待、目睹家庭暴力对大学生自尊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04):355-357.

[84]王家鹏.论虐待罪[D].导师:袁林.西南政法大学,2010.

[85]董艳娜,李辉.后现代心理学中女权主义对家庭暴力的影响[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25-27.

[86]朱文静.浅析婚内损害赔偿制度[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09):51-52.

[87]邢红枚.家庭暴力受虐妇女杀夫犯罪问题研究[D].导师:罗大华.中国政法大学,2009.

[88]林雪青.论我国刑法对虐待行为的规制[D].导师:刘远.南京师范大学,2008.

[89]张勇.孕期家庭暴力与孕妇心理、产后抑郁、新生儿神经生化及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对婴儿认知行为的影响[D].导师:张亚林.中南大学,2008.

[90]王未.论家庭暴力的刑法规制[D].导师:杨兴培.华东政法大学,2008.

[91]冯莉.家庭暴力及其对子女影响的伦理思考[D].导师:朱美芬.南京林业大学,2007.

[92]张秀玲.农村家庭暴力探析[J].甘肃农业,2007,(04):71-73.

[93]沈慧.家庭暴力犯罪研究[D].导师:王扬.中国政法大学,2007.

[94]张秀玲.农村家庭暴力探析[J].世纪桥,2007,(03):58-60.

[95]王国珍.家庭暴力防控的理论分析和机制完善[D].导师:罗世荣.重庆大学,2006.

[96]杨林,杨德兰,姚莉华,庄佳,符魏.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暴力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05):89-92+95.

[97]付冬梅.浅议家庭暴力的成因[J].前沿,2004,(04):147-148.

[98]蔡扬眉.虐待父母——一种新型的家庭暴力——对10个青少年“杀亲”个案的社会学分析[J].青年探索,2003,(06):34-37.

[99]王明美,郑百灵.家庭暴力:概念、现状、成因及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2,(09):126-130.

[100]柏国平,陈满秀,王程燕.112例家庭暴力虐待案例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03):55+5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ISAS教学法论文参考文献下一篇:体育美学发展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