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公园规划设计思路

2023-03-13

第一篇:农业公园规划设计思路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

同济大学吴人韦教授总结了以产业为中心,走经济规划之路、以土地为核心的土地利用规划、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为核心的规划三种农业园区规划思路,并对三种规划思路和方法作了分析比较。在此本文作者结合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特点及游客休闲度假的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即以观光休闲为中心的景观旅游规划思路。

1. 景观规划的核心

此种规划思路体现出了以提供农产品为第一性生产,兼顾保护与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观光资源的三层次功能。以观光休闲为核心,进行规划布局、功能分区,提升园区的景观环境质量。

2. 景观规划的程序和内容

(1)基础资料收集和分析

主要包括园区所在区域的农业发展状况;园区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日照、水文、降雨量、土壤条件、地形地貌、环境污染程度、不同地块的肥沃程度);交通条件(园区周边环境状况及旅游资源);社会人口现状;经济现状;已有的相关的规划成果;现场踏勘工作所获得的现状资料。

(2)目标定位

确定规划目标,以目标为导向进行规划;确定园区的性质与规模、主要功能与发展方向;并在景观规划过程中对目标作出讨论并进一步提炼。

(3)园区发展战略

在调查-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对园区自身的特点作出正确的评估后,提出园区发展战略;确定实现园区发展目标的途径;挖掘出提高农业观光休闲的市场潜力。

(4)园区产业布局

确定农业产业在园区中的基础地位,规划在围饶农作物良种繁育、生物高新技术、蔬菜与花卉、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同时,提高观光旅游、休闲渡假等第三产业在园区景观规划中的决定作用。园区产业布局必须符合农业生产和旅游服务的要求。

(5)园区功能布局

园区功能布局要与产业布局结合,充分考虑游客观光休闲的要求,确定功能区,划定接待服务区、农产品示范区、观光采摘区、生产区范围;完成园区功能布局图。

(6)园区土地利用规划

合理确定园林绿地、建筑、道路、广场、农业生产用地等各项用地的布局,确定各项用地的大小与范围,并绘制用地平衡表。对不同土地类型的各个地块做出适宜性评价,达到农业土地的最合理化利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7)景观系统规划设计

景观系统规划设计更强调对园区土地利用的叠加和综合,通过对物质环境的布局,设想出园区景观空间结构的变化和重要节点的景观意想。包括基础服务设施规划;游憩空间规划;植物景观配置规划;道路系统规划;水电设施规划;

(8)解说系统规划设计

解说系统规划设计内容包括软件部分(导游员、解说员、咨询服务等具有能动性的解说)和硬件部分(导游图、导游画册、牌示、录像带、幻灯片、语音解说、资料展示栏柜等多种表现形式)两部分,其中牌示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完善解说系统规划设计,向旅游者进行科普教育,增加游客对悠久的农耕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的知识,如生态系统、农作物品种、文化景观、以及与其相关的人类活动的了解。

(9)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

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是景观系统规划设计的进一步细化,是对总体方案做的进一步修改和补充,并对重要景观节点进行详细设计。完成园路、广场、水池、树林、灌木丛、花卉、山石、园林小品等景观要素的平面布局图。在完成重要景观节点详细设计的基础上,着手进行施工设计。

(10)评价

结合园区原有现状分析,对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和实施作出评价。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方案的适用性评价、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投资与风险评价、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

(11)管理

建立职能完善、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符合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的开发运营体制,可采取“公司+农户+经济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模式。

(12)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在形式上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含汇报演示文本)、图集;基础资料汇编;从内容上讲涵盖:园区社会及自然条件现状分析;园区发展战略与目标定位;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园区空间布局;园区土地利用;园区功能分区及景观意向;园区环境保障机制;园区游憩系统布置;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方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价、组织与经营管理。

第二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总体规划思路[1] 2

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

规划初步思路

一、前言

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项目建设以发展21世纪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为目标,以开发永州市中心城区东郊,改造传统农业结构,促进永州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为宗旨,充分利用项目区独特的地理、交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引进国内外相关的农业高新技术、新品种进行集约化、设施化生产,促进永州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通过3-5年的开发建设,在项目区建立一个集蔬菜、花卉、水果等农作物优质高产栽培、种苗引进繁育、高新技术示范、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水灌溉、水肥耦合、配方施肥、农产品采后处理、品质检测、农业技术示范、培训、推广、科普教育、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及示范推广窗口。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内容和乡土文化为基础,通过规划、设计与施工,加上系列配套服务,为人们提供生态观光、旅游、休养、增长知识,了解和体验乡村民居生活场所的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而农业科技园本身则具有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参与性、可操作性,只要略加配套包装,就可成为很好的生态旅游产品,而且投资省、见效快、风险低、可塑性强,既可观光,又可参与,既可品尝,又可带产品,具 1

有其他生态旅游产品不可比拟的独特魅力。

永州农业科技园区是湖南省生态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高新技术科研、生产、示范、推广与农业科普教育、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有机融合的结晶。将科技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有机农业五者紧密相结合,五者之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该园区的成功建设,必将成为整个湖南省生态工程建设和综合利用经典之作及永州生态旅游的一个眩目亮点。

二、规划指导思想

园区建设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科技支撑、部门帮扶、市场运作”为发展模式,坚持“总体布局、详细规划、分步实施、抓住重点、突出特色”的发展方针,以“资金、人才、信息、技术、文化、旅游”集约,建设以“农业科技与生态旅游”为宗旨,以“五农”开发模式为基础,充分发挥现代高科技农业生产的观光效应,以农业科研、生产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为资源并加以提升利用,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形成以农业保观光的观光促农业的良性循环体系。因地制宜,将园区规划成为体现地方特色和引进新、奇、特项目相结合,突出农业高科技的技术特征,形成一个融观光性、可参与性和具有乡土气息及农业文化内函的自然、清新、质朴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综合型示范园区。

三、项目建设原则

1、首先要有科技支撑

近两年,国内各种以农业科技、休闲观光为主题的生态园、大观园、休闲园、庄园、果园等蜂拥而起,建设规模少则一两百亩,多则上万亩。经营方式也多种多样,有农业科研单位的生产基地改建,有农业科技园区改建,个体、私营、股份形式买地、租地建设地也不少,但经营的好的不多,许多生态园两三年就维持不下去了,一个重要地原因是缺乏科技支撑,游客看了一两次觉得没有新意也就不在光顾了。而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则已具有强大的科研力量。

2、挖掘湖湘文化主题

园区建设一定要挖掘湖湘文化内涵,突出湖湘文化主题。首先要突出其地方特色,即适应永州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强化园区的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尽量采用当地品种的花草树木绿化造景,以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其次要突出永州地区的社会特色,园区建设应承继其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本地的风情民俗,大力挖掘和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以增强园区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3、注意把握建设的品位

目前国内规划方面“贪大求洋”现象比较普遍,把景点的生命过多寄希望于高投资、高价位、高炒作上,这也是十分危险的。高投资必然高价位,高价位必然高炒作,由此通常会引发投资、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因此,要把握建设的特色和品味,精心制作,切忌浮躁,三年五年,锲而不舍,一个精品的景点就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显示出其

生命力。

4、保护好生态环境

分期开发,成熟一片,开发一片,没有开发的暂时搞好绿化。尊重原有地形地貌,可以做到投资最小,降低经营成本。

5、抓住各种机遇,开展主题活动

不断开发各种产品及节庆主题活动,以求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园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规划目标

以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和高科技生态农业为根本,在保证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将该区建设成为21世纪面向全国及欧美、东南亚地区,集农业生产、高科技示范、休闲游赏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科技园和农业旅游观光风景区。

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艺术规律,一方面紧紧把握着现代科技农业发展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另一方面把握着历史脉络,以体现浑厚的湖湘历史文化底蕴和淳朴的民俗,将历史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农游世界。永州农业科技园区的项目策划、景观布局、物体形态、空间关系及各项工程设施在符合永州市整体规划开发建设与防洪结合的原则下,同自然环境中的河、水、林融为一体,使整个园区自然中有人工,人工中见自然,既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逐步建设成为一个科技含量高,生态气息浓、文化内涵好、充满生机、情趣,与众不同,有鲜明特色的生态农业示

范园区。使整个园区以一流的科技,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景观,一流的服务,成为湖湘大地上的一颗璀灿明珠、旅游胜地。

五、规划理念

1、突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组装集成和应用、示范,以体现其科技性。

2、营造有别于城市及其它地方的景观,融农业生态环境、农艺生产活动、田园野趣于一体,以体现其乡土性。

3、致力于农业科技知识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弘扬湖湘农耕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华,以体现其文化性。

4、最大程度地满足游人游、赏、娱、憩、购、听、学、疗等多种需求,以体现其参与性。

六、支撑条件与保障措施

⑴政府支持,有序集中建设。实行政府垄断一级土地市场,制定政策和措施,加强新建农产品加工企业、科研机构管理,引导向农业园区集中建设,走集约化建设的道路,促进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

⑵灵活方式,做活土地文章引入市场机制,采取企业化运作。以反租倒包、以地换地、以地换资产等多种方式,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土地增值。认真研究土地政策,促进土地有序流转。

⑶服务为本,涵养税源。树立服务为本的思想,为园区企业提供一流的服务,增强企业经济实力,吸引项目和投资,涵养税源。

⑷开创特色经营模式,发展特色经济。采用“龙头带基地”、“企业+农户+协会”、“反包到租”等经营模式,培育特色龙头产业,发展特色经济。

⑸随机制宜,实施滚动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用滚雪球的方式,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去完成,滚动发展。

⑹树立“大园区经济”观念,带动城镇整体发展。重点发展国际市场潜力大的“连一进二带三” 绿色产业,培育地区特色产业,把农业园区建设同农业产业化经营、繁荣第三产业发展和城镇规划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增加农民收入。

⑺专家治园,科技创园。依靠湘、京等地专家优势,借“外脑”找“靠山”,聚专家智慧,引进先进科技提升园区水平。

⑻引进先进管理模式,逐步与国际接轨。采用CIS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对农业园区从理念、视觉、活动系统整体设计,提高园区设计水平,扩大无形资产的收入。

⑼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园区载体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统筹考虑城镇建设,逐步实现基础设施的区域共建共享,减少低水平重复性建设。

第三篇:三河镇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思路和规划

为了做好2011年工作,三河镇党委、政府早谋划,早安排,研究确定了“12344567”的工作思路。目标已明确,关键抓落实。镇党委、政府将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戮力同心,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开拓创新,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全力推动我镇各项工作在上新台阶。力争实现社会总产值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农民均纯收入达到4866元,比上年增长13.7%。

围绕一个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增服务职能,抓新区机遇,促工业经济,强主导产业,建和谐三河”的工作思路和主攻枸杞、葵花两大产业;扩大草畜、蔬菜两大种植面积;搞活劳务、非公有制、村集体三个经济的发展思路。

主攻两个重点:一是在引导和宣传好群众思想工作的同时,着力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确保新区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紧盯计划生育工作不放松,时刻绷紧弦、鼓足劲,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做大三篇文章:围绕新区建设加强引导、开发新产品做大非农经济文章;围绕物流中心完善服务功能,推广现代营销做大现代服务业文章;围绕工业园区加强人才培训做大劳务就业文章。

打造四个基地:以标准化建设、成立专业合作社,着力打造辽坡肉牛养殖、丘陵养羊、团庄养鸡、小河养猪四个基地。

建好四个种植示范区:以引进优良品种、提质增效建好坪路

万亩葵花种植示范区;以加强病虫害防治为重点建好四营枸杞种植示范区;以技术培训、扩大规模为重点建好团庄设施农业种植示范区;以改良土壤、节水灌溉为重点建好以辽坡玉米种植示范区。

实现五个新突破:一是在转变干部作风、提升干部素质方面有新突破;二是在农副产品深加工方面有新突破;三是在创建平安三河,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新突破;四是在移民安置、危房改造等民生改善方面有新突破;五是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有新突破。

抓好六项建设:一是争取在辽坡新建石膏板加工企业2家;二是完成银平公路三河段、黑海路岔路口至三河中学段商业街改造;三是争取新建三河文化活动中心;四是争取修建六窑至坪路、学梁至丘陵两条村级道路;五是着力解决坪路、团庄、小河三个行政村党员活动室阵地建设;六是着力抓好红城新农村建设。

完成七项工作:1.着力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力促农村经济发展;2.全面完成2011年农田水利建;3.圆满完成2012年新农保收缴工作;4.保质保量完成植树造林及退耕还林补植补栽任务;

5.加大民生改善力度,有效解决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6.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着力维护社会稳定;7.着力抓好安全生产,力促社会安定和谐。

第四篇:关于阅江楼公园的文化主题与内容策划思路

一、首先是文化主题定位

建议将阅江楼公园打造成为“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主题公园。

以阅江楼景区为主题文化环境载体,以阅江楼为核心景物与平台,以《阅江楼记》为核心文章,延伸展开——以朱元璋起义建立大明王朝的历史风云的史实,以及朱元璋这个历史伟人的生平、形象、史绩、传奇、影响等相关内容定为阅江楼公园的文化主题。

二、具体展示形式与内容

★朱元璋形象

1、雕塑——应有多尊,表现其不同阶段和身份的形象,分别在不同空间展示。如:在山腰可塑朱元璋〈大战陈友谅〉的战场前的将帅形象;在山顶可塑朱元璋率众臣〈阅江〉的天子形象。在山洞里可以蜡像塑造朱元璋从小要饭、放牛、出家、参军、起义、打天下等历史故事的蜡像群„„

2、画像——以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典型事件为背景,请名家绘制朱元璋相应时期的画像,在楼内各相关位置悬挂;以关于朱元璋的民间传说为内容,分不同的话题,以连环画长卷的形式绘制并布置在阅江楼场馆中。

3、石刻——在山上的长廊中,以朱元璋惩治腐败贪官等历史故事为内容,以石刻形式记载和表现。

4、影视——摄制关于朱元璋与大明王朝的相关史实的纪实文学片或艺术片(片段),开辟多功能厅(或在楼内合适空间)播放。

5、情景表演——设计若干有观赏意义和效果的戏剧小品或场景情节,有演员在相关场合进行表演。

★书法与楹联

朱元璋号称“对联天子”,关于朱元璋与对联的传说很多,可以利用楹联这一文学形式与书法、民间工艺等形式结合,丰富主题文化旅游的内容。

建筑楹联——在现有建筑上布置以流传的朱元璋本人撰写的或关于朱元璋为内容的、书法精美、工艺精致的楹联。

书法楹联展——辟展厅或楼内连续空间,介绍“对联天子”朱元璋的相关趣文轶事;布置当代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书写的相关楹联作品。(可联系南京市楹联协会、书法协会等相关主题活动在这里举办,以充实更新这方面的形式和内容。)

书法楹联图书刊物——将上述作品印制成图书刊物,在景区出售。

旅游纪念品——将上述内容的文学和工艺作品开发制作成旅游工艺纪念品(邮品、挂件、摆设、灯饰、折扇、印章、文化衫等)。

★文化餐饮

根据民间传说整理开发出以朱元璋为名义的特色餐饮系列,增添作为旅游要素的餐饮服务特色,丰富旅游文化内容。

可以开发的有明太祖家乡菜系、朱元璋豆腐宴、朱洪武养生御膳系列、朱洪武廉正御餐(四菜一汤)等。除了餐饮品种上的开发外,在环境布置和服务形式上可以采用仿古民间特色。

第五篇:农业工作思路及春季农业工作打算

落实惠农政策创新工作思路

努力实现农业工作开门红

——新洲区2006年农业工作思路及春季农业工作打算

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政府

(2006年2月25日)

各位领导: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新洲是一个农业大区,农业在区域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近几年来,新洲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都市农业大区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市场,尊重规律,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加快了都市农业建设步伐,使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2月16日召开了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2005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今天,市政府又召开全市农村工作座谈会,这对各区做好“三农”工作是一个较大的鼓舞。下面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将新洲区2005年“三农”工作思路及春季农业工作打算向在座的各位领导作一个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市领导批评指正。

一、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两大市场,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突出板块基地(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统筹各类要素,优化区域布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加快都市农业大区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奋斗目标

无公害蔬菜常年园18.5万亩,总产150万吨;双孢蘑菇800万平方米,总产7万吨;生猪65万头,肉类总产5万吨;良种蛋鸡860万只,总产6万吨;无公害水产品7万亩,总产7.4万吨;龙头企业带动生产基地达到50%;农业产业化经营覆盖率达到50%;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力争农民打工收入占纯收入的40%;农村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户达到40%;农业增加值由2004年的21.03亿元增加到21.97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由2004年的3590元增加到3841元。

(三)工作措施

1、落实三农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农民务农的积极性。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中央1号和省委1号文件,这两份文件含金量较高,有很多惠农政策,作为农业大区的新洲,我们将认真贯彻上级会议和文件精神,加大以良种补贴、粮食直补、购机补贴和粮食最低保护价等政策的执行力度,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严格规范涉农收费,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认真落实化解村级债务政策,加快推进村级债务化解;全面总结徐古改革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街镇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国有农场改革,促进农场更好更快的发展;严格农村基本农田保护,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确保5月底以前全面完成,千方百计调动农民务农的积极性。

2、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构建都市农业大区框架。一是围绕六大产业抓调整,在蔬菜产业方面,以双柳10万亩无公害蔬菜产业园为主,逐步带动李集、邾城等地蔬菜产业的优化升级;在食用菌方面:以武汉长华公司为龙头,以徐古为核心,推进东北部山区和丘陵岗地农民种植双孢菇。在畜禽产业方面,以阳逻升阳公司为龙头,引导农民饲养肉牛、水禽和特色动物,兴建专业化、集约化的养殖小区。在鱼类产业方面,以三大水产板块为重点,大力建设“三带(周武线、新施线、阳大线)三区”(涨渡湖生态旅游园区、武湖休闲园区、特色加工区),做强做优鱼类产业;在林竹产业方面,以东部山区和丘陵岗地为主体,引导农民发展公益林、商品林。二是围绕市场需求抓调整,瞄准鲜食型、加工型、专用型的农产品,积极引进和开发新品种,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和企业的需求;三是围绕粮食自给抓调整,继续调减小麦、中稻等作物,扩大双季稻和粮经兼用型作物,确保粮食安全;四是围绕避灾节本抓调整,压缩高耗水作物,扩大节水型、耐旱型作物,变被动抗灾为主动避灾,发展节水避灾减灾农业;五是围绕特色产品抓调整,着力提纯复壮旧街的药材、阳逻的扁豆、汪集孔埠的土豆、李集的小香葱等;六是围绕文化底蕴抓调整,突出民俗文化之旅、农家休闲之旅、孔学文化之旅,引导区内外资本开发道观河、将军山、涨渡湖、桃花湖、七仙湖等重点景区;突出发展农家乐,重点抓好以阳大、新施、新道公路沿线为主的农家乐项目建设,发展乡村休闲农作和生态旅游,构建都市农业大区框架。

3、扶持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龙头企业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是连接农民和联系市场的桥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我区优势产业带和重点建制镇的布局实际,以实施“四个一批”(引进、扶持、改造、发展)为重点,以民营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为取向,优化区域环境,发展龙头企业,扶持以双柳农产品加工、升阳食品、徐古长华、涨渡湖中创食品、三店大兴等为主的龙头企业,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民众创业,引进和培育一批生产型、加工型和流通型的龙头企业,并运用政策、资金等要素,引导企业向园区和小城镇聚集,共享基础和环境设施,降低建

设和生产成本,实现企业集群和专业化分工,同时,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4、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省委、省政府确定2005年为农业实用技术落实年。按照这个要求,重点在综合技术抓优化、关键技术抓量化、实用技术抓简化上下功夫。一是推广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是推广良种应用、设施农业、三高三省、轻型简化栽培、良田良法良制配套、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病虫草鼠害防治、综合防灾抗灾等技术;二是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标准和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引导科研部门、农村经营户建立示范基地,推广生态模式,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增强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素质和效益。

5、推进农村劳力转移,增加广大农民非农收入。要想富裕农民,就必须转移农民、减少农民。2005年,全区在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阳光工程”这条渠道,以农广校、技校、商校、二职高等为基地,加强对农民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其素质和岗位技能,挖掘农业内部和外部的就业空间,进一步壮大区级劳动力中介组织,完善区街两级劳动力市场网络,建立健全社会化的劳动力服务网络体系,加大本区域内用工协调,大力扶持培育农村

二、三产业,加快全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力争2005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达到1.3万人,增加广大农民的现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

6、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新洲是一个农业大区,地形地貌特殊,自然灾害频繁,农业难以摆脱靠天收的现状。2005年重点是加固连江支堤,启动堤防达标工程,完成7座水病险水库整险,更新改造4处大型泵站,建设蓄水4万方以上当家塘50口,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加快改造等级公路20.9公里,硬化村级公路200公里;加强体育硬件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有线电视进村入户,提高宽带、数字电视普及程度;利用农业部能源国债项目,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100口;加快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和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7、加大引资引项力度,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一是创新优势环境,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始终将抓好招商引资作为要务之要务、重点之重点、中心之中心,凡是区域以外的资金就积极地去引,区域以外的项目就努力去争,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在硬环境建设方面,加快区街两级的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完善区域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建设品味,为投资创业者提供通讯、传媒、电力、交通、金融和信息服务。二是建搭招商引资引智平台,以规划建设各类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区、农产品市场和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完善配套设施和落实优惠政策,大力改善软硬环境,增强投资的吸引力。三是加大项目包装推介力度,抓住国家投资农业和外商投资重点,积极推介区内优势资源和项目,引进区外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盘活农村存量资源。四是加大跟踪协调服务力度。对已申报的项目和签约的意向项目,建立领导联系和跟踪协调服务制度,确保项目早日立项、早日开工、早日见效。

8、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一主三化”战略的思路,依托武汉这个大都市,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业抓农村经济,实行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和街(镇)村统筹,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一是统筹城乡规划与建设,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城镇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农村公共事业和社会保障等,统一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规划,统筹建设。二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按照现代经济发展规律,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推进产业集聚升级,完善技改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加快发展以旅游、商贸流通、金融信息服务等为主的第三产业,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完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构建都市农业新框架。通过整合城乡各种资源,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形成城乡联动、产业共兴的局面。三是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重点加强农民就业服务,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合作医疗、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制度,同时,大力发展城乡教文卫事业,确保社会稳定和事业发展。四是加快相关制度改革,以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务工环境、子女入学、农村公共投入为重点,建立城乡同等的国民待遇,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2005年春季农业工作打算

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季主动,全年主动。为了实现2005年农业工作开门红,在当前春季农业工作中,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制定区委1号文件。根据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以及即将出台的市委1号文件,区委、区政府将组织涉农部门负责人学习,吃透精神,领会实质,并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讨论,听取意见,集思广益,认真研究,高标准、高质量地制定2005年区委1号文件,以此推动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抓好农业“五春”工作。以春播、春调、春繁、春防、春管五春为主,引导农民淡化节日气氛,及早谋划2005年春耕生产,同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传播抗灾知识,引导农民开展以清沟、施肥、防病为主的田间管理,防治好动物疫病,减轻灾害损失。2005年全区规划种植早稻26万亩,棉花10万亩,蔬菜16.5万亩,花生2.5万亩,中一季稻11万亩,玉米及其他2万亩,在田作物清沟达38万亩次,施肥达26万亩次,防病达29万亩次。

3、备足春播春调农资。组织区农业、供销等部门,发挥农资购销的主渠道作用,广泛筹措资金,组织人员跑市场、摸信息,多方采购种子、

农膜、肥料、农械等生产资料,做到质优价廉、数量充足。目前,全区已备优质种子190吨,肥料55000吨,农膜780吨,农药300吨,农械11000台套,基本能满足广大农民春耕生产的需求。

4、开展各种支农服务。以开展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动员街镇场区、相关涉农部门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实行重心下移,开展各种支农服务。一是组织千名干部下基层,指导和帮助基层开展农业春播春调、农村土地二轮延包等工作;二是开展农村小康建设,利用市派工作队和区派工作组,组织干部进驻贫困村,帮助贫困村开展工作;三是搞好技术进村入户,动员农口相关业务部门以技术培训、电视讲座、送科技下乡等为途径,千方百计搞好技术服务;四是筹措春耕生产资金,动员区信合、财政、农发行等部门,多方筹措资金,改善金融服务,帮助农民和企业解决缺资的困难。

5、推进农产品产销衔接。一方面组织街镇场区和相关涉农部门干部跑市场、摸信息,进一步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加大对本地、本市30多家龙头企业的衔接,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销定产,切实解除农民调整的后顾之忧。

6、组织护春打假行动。进一步动员区技监、工商、农业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各大市场,开展拉网式地农资大抽查,没收假冒伪劣和未审定的种子,取缔无证经营的农户,妥善受理和处理农民投拆,依法打击违法经营者,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业行政执法办案制度下一篇:农资农药十大促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