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人称代词研究论文

2022-04-15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古代汉语人称代词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本文通过现代汉泰语人称代词对比,分析人称代词的特征、有关的要素以及汉泰文化通过人称代词所反映出的各种现象。

古代汉语人称代词研究论文 篇1:

汉语文学翻译中人称代词的体现与转变

内容摘要:无论是在文学创作领域还是在文字统筹工作当中,都会应用到人称代词,其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范围,人称代词在人们的日常用语中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语言文学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现代汉语文学翻译中,就会涉及到人称代词,而且人称代词在现代汉语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也在持续的发生着改变,这种改变对文学表现形式以及其所体现出的价值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对于人称代词进行概述,从而对于现代汉语文学翻译中人称代词的体现与转变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现代汉语文学翻译中人称代词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现代汉语 文学翻译 人称代词

在现代汉语文学翻译中,人称代词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可以将人称单词定义为一种重要的人际交往形式,在现代汉语文学翻译当中,能够通过人称代词来为阅读者提供阅读上的便利,帮助阅读者更好的去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因为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多元文化,再加上经济全球化发展所形成的影响,使得现代汉语文学翻译出现了一定的改变,即人称代词在现代汉语文学反应所起到的作用逐渐增强。在文学行文当中,人称代词的表达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以功能语言为基础可以将文学作品中的人称代词作为重要的交往方式,除了能够直接起到替代或者指向的作用之外,也具备了想要的照应效果,对于语篇构建能够提供帮助,并对语言的表达进行了简化。在现代汉语文学翻译当中,人称代词的功能除了上述的几点之外,也能够将作品中的理解和阅读线索更加直观的表达出来,帮助阅读者对文学作品中的内容更加清晰的感受和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语言翻译出现了改变,在文学翻译中人称代词的转变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阅读者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产生着重要的帮助。

一.人称代词的概述

所谓人称代词是指对称呼人词语的一种替代,有着统筹的功能,在现代汉语文学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表现方式,现代汉语文学中的代词有着指代或者替代名词的效果,同时也具备了协调和照应的效果,能够在现代汉语文学中更加直观的展现出不同的事物,所以可以将代词和其他的语言形式或者单位结合起来,形成为同指关系。现代汉语文学与传统汉语中的人称代词在表现形式上有着一定的不同,现代汉语文学中的人称代词并未被区分为宾格或者主格的形式,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现代汉语文学中对于人称代词的应用,任何格形式都与英语上对于人称代词用法较为类似,即所有个形式的用法都不同,而物主代词则有着相同的表现形式,只是应用的频率较低,导致两者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汉语表达当中,一般情况下,代词是通过零代词或者替代名词的方式出现,人称代词的使用并不多,现代汉语文学作品中,代词与名词有着同样的指代功能,同时也与其他语言形成了协同性的功能。某些汉语言研究者将代词定位在半虚词的范围,这就是认定了代词所具备的协同性功能。代词可以分成为人称、疑问以及指示这三种形式,人称代词是其中的主要分支,是指在称呼人时所应用来替代的词语,有着十分明确的替代效果和指向性,而这种指向性又可以分成为远指和近指,可以被应用在具有针对性的差异语境当中。人称代词的应用过程中可以被分成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总的来说在现代汉语文学翻译当中,代词的作用包括了协同、统筹、照应和指别性等,在文学表达的过程中能够将多种事物进行丰富的表达,从而提升语言表达的效果。另外,在现代汉语表述所创立的规则当中,指代过程中并不常用显性人称代词,而更多的是采用零代词的方式,同时也包括了名词复现的应用。

二.现代汉语文学翻译中人称代词的体现与转变

1.现代汉语文学翻译中人称代词的体现

在现代汉语文学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一些资料上的来源,例如对于语料库的应用,其中的很多材料都是由计算机网络所组合而成的,这些语言信息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所应用到的,在对语料库进行研究时,能够发现在小说类文学中,无论是英语作品还是汉语作品都十分频繁的采用人称代词,而这种应用的频率要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作用,这是因为在小说中常常会有人物之间的对话,从而增加了人称代词的应用,在对语料库进行研究时,能够看到在现代汉语文学翻译中对于人称代词的具体体现。首先是在英汉文学作品中对于人称代词的应用,在汉语或者英语的语言体系当中,所呈现出的底蕴或者文化都有着很大差异,作为文化的最为直接的一种表现方式,语言在多个背景中的应用也会受到这种文化差异的影响,从整体上来看,与现代汉语文学作品相比,英语文学中对于人称代词的应用更加广泛,根据调查分析可知,英语文学作品中相比于现代汉语文学作品中对于人称代词的应用频率要更高,甚至高出好多倍。例如it在英语文学中十分的常见,但因为文化差异,在现代汉语文学中并不常用这一人称代词,所以应用的频率相对更低,这是由于在英语文学中it能够作为代词进行使用,同时也具备了虚义词和强调词的功能,这时与现代汉语习惯存在不同的内容。但在现代汉语文学翻译过程中,我和他的应用频率更高,因为在英语文学中所包含的第一人称代词要高于汉语文学,这也同样与文化差异有着重要的关联。其次在汉语原创作品和现代汉语文学翻译中对于人称代词应用的不同,相比于现代汉语文学翻译而言,汉语原创作品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现代汉语文学翻译作品需要以外国文学为基础,所以需要对于外国的多元文化给予足够的尊重,并要将其融合到汉语语境当中,从而对其中的情感表达方式进行探索,在文学创作和汉语文学翻译中人称代词的应用存在差异,因为汉语语法的限制和表达习惯,对于it的应用频率较低,且没有其在英语文学中的多种功能。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看,无论是在原创作品中,还是在文学翻译中,对于人称代词的应用分布都有规律可循,两者之间的不同在于对第一和第三人称的应用频率以及语境。在文学翻译中主要看重的是人称代词的指代和照应效果,而原创作品则更加关注原词的复现和所具备的展现效果。

2.现代汉语文学翻译中人称代词的转变

首先是在运用意识上的转变,传统文学翻译中,人称代词的应用主要是在单一语言字码的转变上,这种应用主要由外文的表述来决定,非常注重遵循完整性,要完全保留外文原文的情感和其本身的含义。而在现代汉语文学翻译中,人称代词的应用之间出现了转变,主要表现在当前对于人称代词的应用要比以往更加的灵活,在确保其完整性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整体的表述过程更加的简明,在以真实为前提的情况下更加注重汉语体系的整体规范程度。对于这样的改变,翻译人员在实际的汉语文学翻译过程中,要对人称代词在不同语言体系中的应用非常的熟练,不管是在插入人称代词时,还是在省略等情况下,都要确保应用的合理性,在保证内容翻译完整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应用人称代词来提升文学翻译作品的可读性,从而让其适合更多的读者,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原文的含义,促进意义的有效传达。实际上这个过程对于翻译工作者有着很高的业务要求,需要他们具备多元化的语用意识,能够对人称代词进行熟练的应用,从而达到最终的文学作品翻译目的,只有能够具备这样的意识转变,才能够更加合理的应用人称代词,将作者的态度和情感更加合理的翻译出来,引导阅读者对作品意义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其次是运用时代的转变,相比于英语作品,汉语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以及语言结构都有所不同,那么从语言表述的角度上来看,可能会在内容的传达或者衔接过程中有着共同点,但语言结构衔接部分有着一定的差异。在语言应用过程中,翻译作品同样存在着时代的转变,传统的文学作品翻译更加看重完整性,但现代汉语文学翻译更加看重的是这种差异所形成的阅读效果。例如第三人称代词,白话文时期的他属于统称,包括了男性女性以及其他事物,随着代表女性的第三人称代词出现,逐渐演变成了常用的她,现代汉语文学翻译中,第三人称代词具备朦胧表达的功能,如果不能对其性别进行判断,那么则会用他,如果是复数时则会使用他们,因为第三人称代词存在着同音的问题,所以在文学翻译中也会发生混淆情况,如果处于多人物的场景则会存在翻译上的困难。最后是复现频率的转变,所谓复现频率,是指现代文学翻译作品中人称代词的出现频率,复现频率提升说明人称代词与复现的人称代词出现了差异,例如第三人称,现代汉语文学翻译作品中第三人称的最为主要的形式,但在翻译作品中其复现频率较低,与原创汉语文学之间存在差别,主要是因为语言应用的习惯,同时也是为了符合我国的阅读习惯而进行了转变。漢语中的人称代词较多的出现回指的情况,从而提升文学阅读价值,通过对这一转变的了解,能够更加清晰的去了解多种语言翻译中所形成的表达改变。

在现代汉语文学翻译中,人称代词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称代词在文学翻译作品的语篇运用中也不断发生着转变,这实质上是语言的必经发展过程,这需要引起翻译人员的关注。

参考文献

[1]任俊可,罗晓蓉.翻译体对现代汉语文学体裁的影响[J].文教资料,2019(22):29-31.

[2]骆贤凤.论翻译文学对现代汉语的影响[J].名作欣赏,2006103-106.

[3]王克非,胡显耀.汉语文学翻译中人称代词的显化和变异[J].中国外语,2010,07(4):16-21.

[4]王伟.现代汉语标准化和异化翻译策略[D].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5.

[5]李兵宜.现代汉语负迁移对古代汉语词语翻译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7):121-121.

[6]陈霞.翻译西方与改写中国——翻译文学、现代汉语、现代文学互动关系考察[D].山东:青岛大学,2005.

[7]齐宛基.论翻译对汉语文学语言中长句发展的影响[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8]李兆宪.五四时期白话文翻译活动在现代汉语发展过程中的作用[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卫生学校)

作者:肖晓

古代汉语人称代词研究论文 篇2:

现代汉泰人称代词对比

摘 要:本文通过现代汉泰语人称代词对比,分析人称代词的特征、有关的要素以及汉泰文化通过人称代词所反映出的各种现象。

现代汉泰人称代词的划分方式相似:第一人称代词ฉัน (CHĂN)、 ผม (PHŎM)、 กระผม (KRÀ-PHŎM) 、ดิฉัน (DÌ-CHĂN)、 ข้าพเจ้า (KHÂ-PHÁ-JÂO)、 เรา (RAO) 等皆指说话者;第二人称代词เธอ (THEOH) 、ท่าน (THÂAN)、คุณ (KHUN) 、แก (KAEH) 等皆指听话者;第三人称代词เขา (KHĂO) 、พวกเขา (PHÛAK-KHĂO) 、มัน (MAN) 等指被提到的相关人员。

从语法结构的角度来看,汉泰人称代词不能单独使用。有的人称代词是两种语言共有的,有的则仅存在于某一种语言中。泰语人称代词多于汉语,泰语人称代词有谦称、敬称、昵称、鄙称和俗称等多种称谓功能。汉泰人称代词的共同点是单数与复数形式的指数名词,这可以显示出在不同句子形式里的角色与特点。从研究结果还可以看出,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与以泰语为母语的人,两者的思维方式有差别,选择人称代词时受各自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

关键词:人称代词 对比 文化 语言使用

一、引言

在语言体系中,人称代词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人们通过不同的人称代词来指称自己、听众和说话者以及话语中涉及的人物。在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下,人们用来表达思想观念的方法也不一样。汉语和泰语的人称代词的演变过程、使用频率以及文化特征等都具有各自的特色,这些特色体现了汉泰社会文化方面的异同。

汉泰语人称代词在口语、书面语中使用方法各有异同,本文从现代汉泰语人称代词入手,研究汉泰人称代词的相同和差异,分析出现偏误较多的代词,探讨汉泰代词的使用方法。

二、研究目的

本文讨论汉泰人称代词在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差异,对汉泰人称代词翻译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对如何有效地翻译人称代词应关注的重点进行探讨。希望可以加深中泰两国在文化上的理解,也可对学习汉泰语言的人有所帮助。

人称代词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经常使用的词类。人称代词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是一种社会心理的反映,人称代词是一个重要的言语交际系统,在交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泰语中有繁多的人称代词,泰国文化对尊卑礼仪看得极重,现代泰语中的谦敬称谓比现代汉语丰富得多,可以按其意义、特征、在句中的作用、谈话的对象、对对方的熟悉程度、自己的年龄等等来选择使用。能恰当地使用泰语的人称代词,是泰语学习中的一大难点。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对比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偏误分析法进行研究。

(一)对比分析方法

运用对比分析法来研究汉语和泰语的人称代词,这种方法可以突显汉泰的语言文化特点。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汉泰人称代词的差异,也可以看到许多共同点。从汉泰人称代词发展史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出,汉语和泰语的人称代词有诸多相似之处,这有利于人们通过了解汉泰人称代词的发展史而更好地使用代词。

(二)文献研究方法

本文在文献研究法的基础上,依据专业文献、报刊、网络等相关资料进行研究。这种方法对了解研究现状,分析理论研究成果具有某些相对性和局限性,适用于汉泰人称代词对比分析。

四、现代汉泰语人称代词对比

“人称代词”泰语叫“บุรุษสรรพนาม (BÙ-RÙT SÀP-PHÁ-NAAM)”。人称代词指代替人的名称的词,在句中作主语、宾语或定语。这类词具有很强的交际功能。汉泰人称代词在称谓功能和语法意义上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泰语人称代词谦敬称谓比汉语丰富得多,选择使用的时候必须注意遵循势位原则。

汉语和泰语都属于汉藏语系,无论从地源关系还是从文化交融方面看,汉语和泰语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在汉泰两种语言交际中,人称代词是一种重要的称呼选择。泰国文化对尊卑礼仪看得极重。泰语中有很多人称代词,我们可以按其意义、特征及在句中的作用来选择使用。言语交际中正确使用泰语人称代词是不容易的。对于单词的选择,由很多方面来决定,比如谈话的对象、对对方的熟悉程度、自己的年龄等等,最重要的则是谈话双方的身份地位。

人称代词语法功能跟名词相似,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也可以跟别的词组合,这种代词是用来称代人或者事物的名称,一般不受别的词类修饰,有人称、数和格等形态变化。人称代词是根据人在言谈中的角度而区分人称的。

现代汉泰人称代词均可分为三种:第一人称(说者)、第二人称(听者)、第三人称(说者、听者以外的人)。如汉语的“我、你、他、她、它”和泰语的“ฉัน (CHĂN)、คุณ(KHUN)、เขา/มัน (KHĂO/MAN)”等都是这种三分系统。

五、人称代词的分类

(一)第一人称单数

“我”是第一人称代词,用来指称自己。汉语“我”应用范围较广,男女都可以用。汉语中的“我”,在泰语中可以分成几个“我”。泰语中与“我”对应的词比汉语划分得细致而复杂。因需要考虑说话人和听话人的性别、年龄、场合以及是否有第三者在场等因素才能选定一个既准确又适合的“我”,说话人跟听话人之间尊卑之关系都要注意,不同情况下使用方法也是不同。

泰语第一人称单数分类:

1.“我”:ฉัน (CHĂN)

ฉัน(CHĂN)这个词在泰语中是广泛使用的人称代词,属中性的礼貌形式,可以用来指男性和女性,但女性使用频率较高。可用于亲密关系的人,也可用于陌生人。

ฉัน(CHĂN)多用于同学、同事之间。它是泰语里第一人称代词中最基本、最标准的称谓。不过,有时也因对方身份的不同而变化。汉语“我”跟这个词的意义比较接近。如果说话的对象为自己的上司、长辈、或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比如对方是老师、上级、长辈的亲属,泰语一般不使用该词,用此词自称则不太礼貌。不过,如果与对方关系很熟悉的话,则可以使用。

2.“我”:ผม (PHŎM)

ผม (PHŎM)与ฉัน (CHĂN)同义,但限于男性使用。是男性最通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是礼貌用语,表示谦虚与尊敬。一般用于年长者或身份及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也可用于年幼但身份和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多用于口语。在泰语中,它另外的含义是“头发”。

3.“我”:กระผม (KRÀ-PHŎM)

กระผม是男性最礼貌的第一人称代词,在需要强调礼貌的书面语、正式语言场合下使用,听话人的年龄、性别、身份不限。在书面语中,กระผ也可用于自荐信,表示自谦或对对方的尊敬,相当于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敝”或“不才”。

4.“我”:ดิฉั (DÌ-CHĂN)

ดิฉั (DÌ-CHĂN) 是女性用词中最礼貌的第一人称代词,它与男性的กระผม (KRÀ-PHŎM)属于同样的等级。但ดิฉั只限于女性使用。在需要强调非常礼貌的书面语或正式语言场合下使用,听话人的年龄、性别、身份无限制。它的意义比ฉัน更为正式。泰语常常用于书面、播音或其他正式场合。

5.“我”:ข้าพเจ้า (KHÂ-PHÁ-JÂO)

ข้าพเจ้า (KHÂ-PHÁ-JÂO)是一種非常正式的人称代词,属于中性的礼貌形式,皆用于替代男性的กระผม (KRÀ-PHŎM)和女性的ดิฉั (DÌ-CHĂN),往往用于需要强调礼貌的文学作品、政府公文等官方文体中作代词或其他正式语言场合下使用,听话者的年龄、性别、身份没有限制,男性和女性均可使用。这个代词也是现代的泰国国王、皇后、王室或者摄政用于御言,及至国王自称的词语,这个词相当于古代皇帝的自称“朕”。另外,在正式公文里或自荐信、推荐信、邀请函等正式场合,通常使用ข้าพเจ้า来表达自谦和尊敬对方,所以它也可翻译为“本人”。

6.“我”:หนู (NŎO)

หนู (NŎO) 在泰语中的基本意思是“老鼠”,而用作第一人称代词时,则通常表示少儿或女性等向长辈、亲属、领导、年长者说话时的自称。

7.“我”:เรา (RAO)

เรา (RAO) 既可用于单数,又可用于复数。用于单数时,男女都可以用于自称;主要对认识的但不亲密的同辈使用。

8.“我”:เขา (KHĂO)

เขา (KHĂO) 是青年或男女儿童(女性使用频率较高)对同辈以上的人说话时使用的;一般仅限于小学到中学的学生使用,带有柔媚可爱的语气;经常用于熟人、同学、亲属、邻居之间。

9.“我”:ข้า (KHÂA)

ข้า (KHÂA)是古泰语上级对下级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用于表示上级和下级的距离。现在是同辈之间比较随便的用语,表示同等和亲密的关系。还可以对下级和地位低的人用,表示蔑视。因词的礼貌程度较低,所以只对同辈以下且较熟悉的人使用,如同学、亲属。另外,经常出现在古代小说中。

10.“我”:อั๊ว (ÚAH)

อั๊ว (ÚAH)是中国潮州话借词,源词汉字是“我”或“吾”,男女通用。用于泰国华人自称或者泰国人对华人说话时自称。因当时华人移居泰国,泰国人对华人较蔑视,所以该词含有蔑视不文雅的语气。虽然现在泰国人蔑视华人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该词的贬义用法仍然保留着。

11.“我”:กู (KOO)

กู (KOO)男女通用。在泰国最早的文字资料素可泰王朝时期的《兰甘亨王碑铭》中,兰甘亨王用กู (KOO) 为自称。古时无论老百姓还是国王都通用,是一个很礼貌的称谓语。今天词义发生了变化,即用于地位低的人,表示蔑视。

现代泰语“กู (KOO)”表示不太有礼貌,只能在同辈之间或者关系非常亲密的同辈人或对晚辈人使用,它带有不文明及鄙视的语气。

(二)第二人称单数

汉语第二人称单数只有“你”和“您”。汉语“你”泰语可用“คุณ (KHUN)、เธอ (THEOH)”等来代替。在对外基础泰语系列书籍中优先选用คุณ作为第二人称代词。不过,使用的时候应该注意场合。“你”是通用式,对上级、下属或平辈都可使用,称代范围较广。“你”和“您”并不完全对立,有一部分是重叠的。

1.“你”:คุณ (KHUN)

คุณ (KHUN) 是最基本的第二人称称谓,在社会上使用频率最高,男性与女性兼可优先选用คุณ (KHUN) 作为第二人称代词,通常用于与下属的谈话之中,而与自己的上司或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之间的谈话中,它也可当作一个礼貌用语来使用。该词可用于任何谈话或语境当中,没有第二、第三人称的区别。作为一个较为礼貌的用语,可用于与下属、与出租车司机等人之间的谈话中。说话人与受话人双方没有年龄和性别的限制。与第一人称代词的ฉัน (CHĂN) 相对应。

2.“你”:เธอ (THEOH)

เธอ (THEOH) 男女通用,表示年龄、身份、地位平等,用于朋友或者自己熟悉的人、男朋友对女朋友、大人对小孩等等之间发生的对话中,也用于地位高对地位低的熟人,如师生、师徒之间等等。在同等地位之间使用表示礼貌;而对下级使用,则表示保持距离。此词的礼貌程度与第一人称代词男性礼貌的ผม (PHŎM)、女性礼貌的ฉัน (CHĂN),第二人称代词的เธอ(THEOH)同等。

3.“你”:นาย (NAAI)

นาย (NAAI)用于男性对同性的同学或朋友,表示关系亲密,已可以作为同事之间的礼貌称谓语。

4.“你”:หนู (NŎO)

หนู (NŎO)作为第一人称代词时,是年幼或身份地位低的人对年长或身份地位高的人的自称,表示谦虚或想取得对方的爱戴。当作为第二人称代词称呼对方时,则表示对对方的慈爱,用于口语。通常用于对小孩或者对女性的爱称。有时候可以放在小孩名称前面作为前缀,表示“小小的、可爱的、喜欢的”等等。

5.“你”:เจ้า (JÂO)

เจ้(JÂO)在现代泰语中略用,原意是中国古代云南大理地区的南诏(น่านเจ้า NÂN-JÂO) 王国的国号(“南”即汉语中的南方,“诏”即当时与现代泰语使用的词语接近的语言,相当于“王”),南诏国即“南方的王国”。

6.“你”:เรา (RAO)

เร (RAO) 也是现代泰语的万能人称代词,它既可当第一人称代词,也可作第二人称代词。使用场合为长辈用于晚辈,含有教诲的语气。

7.“你”:ลื้อ (LÉU)

ลื้อ (LÉU)是汉语借词,同อั๊ว用法一样,在泰国华人之间广泛使用。在泰语中仍然含有不文雅的语气,与第一人称代词的อั๊ว (ÚAH) 相当。

8.“你”:เอ็ง (ENG)

เอ็ง (ENG)用于关系密切的人之间,男女皆可用,但多用于男人之间,尤其是在农村使用的情况较多,在曼谷或其他大城市里不常用。它含有不礼貌之意。与第一人称代词ข้า(KHÂA)相当。

9.“你”:แก (KAEH)

แก (KAEH)常用于好朋友之间,男女不限。แก虽然不算是粗俗用语,但不能对长辈使用。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ข้า (KHÂA)、เขา (KHĂO) 或ฉัน (CHĂN)。

10.“你”:หล่อ (LÀUN)

第二人称代词หล่อ (LÀUN)是身份高的女人对身份低的女人使用。在古代泰语里,女性之间的使用率较高,身份高或长辈对身份低或晚辈的女人,或者职位相等、辈分相同的女人之间通常使用,意思相当于古代汉语中的“汝”。不过,在现代泰语中,使用หล่อ时,说话者含有鄙视对方的身份或对对方不满的表情。

11.“你”:มึง (MEUNG)

มึง (MEUNG)是个粗俗、不文明的词,男女通用。它的来源与กู (KOO)一样,在素可泰王朝为使用最高的第二人称代词。经过时代的变化,该词的语义发生了改变。一般是社会低层的人使用。经常在詈语、粗鄙的话题中出现。在一般情况下用该词称呼别人,表示严重的蔑视或愤怒。在非常亲密的同学或朋友之间使用表示亲切的关系,但仍含有不文明的语气。

12.“您”:ท่าน (THÂN)

“您”就是泰语“ท่าน (THÂN)”的意思,是个敬称。男女皆可使用。实际上,这是一个礼貌用语,“您”是说话人对受话人的敬称,不过多限于泰国人与其上司或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的谈话中。说话人与受话人双方不受年龄和性别的限制。与第一人称代词的กระผม (KRÀ-PHŎM)(男性礼貌)、ดิฉัน (DÌ-CHĂN)(女性礼貌)相对应。在书面语中,该词常常用来指“您”这样的称呼,多为尊重别人的地位而非出自个人内心的尊重。

泰语使用“你”的场合很普遍,有时也可以用对方的官衔或职业来取代“你”,比如学生和老师说话时就可用อาจารย (AA-JAAN)(老师)来代替“你”,老师对学生也可用 นักเรียน (NÁK-RIAN)來代替“你”。

(三)第三人称单数

汉语第三人称单数代词主要有“他”和“她”。“他”和“她”在汉语中区分男女,“他”指代男性,“她”指代女性,使用频率都很高。虽说汉语第三人称单数代词有男女之分,但只是文字上的区别,实际上可以说两者都是同一个词。而泰语则不同,“เขา (KHĂO)”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用的万能代词。同时,其它代表“他”或“她”的泰语第三人称代词ท่าน (THÂN)、พระองค์ (PHRÁ-ONG)、อี (EE),甚至มัน (MAN)也没有性别的区分。汉语“它”泛指人以外的事物,泰语为“มัน (MAN)”,用法相同。

1.“他、她”:เขา (KHĂO)

เขา (KHĂO)是泰语第三人称代词当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词。既可以用于陌生人之间,也可用于跟任何人的谈话语境中,男女都可使用。但如果用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则显得不太礼貌。该词的礼貌程度与第一人称代词的ผม (PHŎM)(男礼用语)、ฉัน(CHĂN)(女礼用语),第二人称代词的ท่าน (THÂN)同等。但在汉语中有“他”与“她”的性别变化,可是泰语发音仅为“TĀ”。

2.“他、她”:ท่าน (THÂN)

ท่าน (THÂN) 是第三人称代词的日常用语之一,同เขา的用法一样无性别区分,表示尊敬,用于和尚、钦佩的长辈或恩人皆可。

3.“他、她”:พระองค์ (PHRÁ-ONG)

พระองค์ (PHRÁ-ONG) 是第三人称代词的最高尊敬之词,用法同เขา(KHĂO)一样没有性别的区分,用于称呼天上所敬拜的“佛、神、圣”和人间的王室,本词原义同汉语里的量词“尊”。

4.“她”:เธอ (THEOH)

作为能与男或女使用的第二人称代词เธอ (THEOH),其另一角色也是仅针对女性使用的第三人称代词。使用率较高。

5.“他、她”:อี (EE)

อี (EE)是中国广东潮州话“伊”第三人称代词的借词,在社会上的使用率不甚高,仅出现于泰国华人之间。用法同เขา(KHĂO)和如上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没有性别之分。因为อี(EE)在现代泰语里还有另一前缀的角色,放在某人(尤其女性)的名字、名称、身份前面时指不满意或者有强烈鄙视情绪,所以,若用在华人社区之外,会给人不礼貌的感觉。

6.“她”:หล่อน (LÀUN)

หล่อน(LÀUN)在现代泰语中,不管用于第二人称代词还是用于第三人称代词,皆有贬义,表示不尊敬“她”或对“她”不满。

7.“他、她”:มัน (MAN)

มัน (MAN)是不礼貌的第三人称代词,มัน之所以有鄙视之意,是因为它和用于与动物或东西配用的汉语“它”使用一样,要么认为第三人身份或地位低贱,要么说话者处在愤怒之中。

8.“它”:มัน (MAN)

汉泰语“它”มัน (MAN)除了指人以外,还可以用来代替生物和事物。

(四)第一人称复数

汉泰两种语言人称代词都可通过在单数形式上附加其他成分来表示复数。汉语人称代词复数形式是在单数形式后附加“们”。如“我们、你们、他们、咱们”等。泰语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是在单数人称形式前加“PHÛAK”。泰语人称代词有部分可以用单数,也可以用于复数,需要依据语境来判断。如:KHUN,THÂN,RAO 等。

泰语พวกเรา (PHÛAK-RAO) 这个词可以用来表示“我们”,有的时候也可用作第二人称代词。泰语中的这个词可以包括听话人在内,也可以不包括听话人在内,具体情况需要根据语境来理解。汉语中,“咱们”与“我们”也有差别。“咱们”是包括式,包括说话人一方和听话人一方,如“咱们别等他了,先走吧”;“我们”是排除式,只是说话人及所在的群体,不包括听话人,如“您再坐一会儿,我们先走了”。

(五)第二人称复数

พวกคุณ (PHÛAK-KHUN) 这个泰语人称代词在语义和语用方面都跟汉语相同,表示第二人称复数。

(六)第三人称复数

“他们”和“她们”为第三人称复数,泰语里不分男女,仅用“พวกเขา”(PHÛAK-KHĂO) 或“พวกมัน” (PHÛAK-MAN)来表达。

汉泰语言中丰富的人称代词,是交际中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能够准确得体地运用人称代词是非常有意义的。泰语中复杂的人称代词所代表的概念及其领属范畴,往往是交叉的,很难与汉语中的人称代词一一对应。汉泰这两种语言的人称代词无论在称谓功能方面,还是语法方面,差异性大于共同性。泰语人称代词有谦称、敬称、昵称、鄙称和俗称等多种称谓功能,人称代词的选用必须严格遵循势位原则。泰语人称代词的语法意义比汉语丰富得多。汉泰人称代词在发展中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人称代词数量不断减少,称谓功能不断简化。

汉泰人称代词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所以泰语的人称代词比汉语人称代词复杂,是因为使用泰语人称代词之前必须考虑到不同的场合:虔敬、礼仪、地位、身份等。

參考文献:

[1]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胡明扬.汉语礼仪用语及其文化内涵[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3]江治安.现代汉语语法[M].长春:吉林出版社,1958.

[4]马宏基,常庆丰.称谓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5]裴晓睿.泰语语法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戚盛中.泰国[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7]孙维张,吕明臣.社会交际语言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6.

[8]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9]杨德峰.汉语与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0]杨丽周.汉泰人称代词的称谓功能和语法特征[J].云南民族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11]于维雅.东方语言文字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2]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3]曹复.方兴未艾的泰国华文教育[J].对外大传播,1999,(12).

[14]柴世森.汉语语法答问[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

[15]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6]房玉清.使用汉语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17]นิภาพรรณ ศรีพงษ์ ทักษะการใช้ภาษา[M].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เทคโนโลยี ราชมงคล อีสารน นครราชสีมา,2548.

[18]พรทิพย์ แฟงสุด หนังสือรวมหลักภาษาไทย(ชั้นมัธยมศึกษาตอนต้ น)[M].2533.

[19]วราภรณ์ แสงสด บุรุษสรรพนามในภาษาไทย:การศึกษาเชิงเปรียบ เทียบ จุฬาลงกรณ์มหาวิทยาลั,2532.

(Petcharat Prasittiarpa北京语言大学曼谷学院)

作者:Petcharat Prasittiarpa

古代汉语人称代词研究论文 篇3:

甘肃方言人称代词初探

[摘要]甘肃方言主要指分布在甘肃省境内的汉语方言。第三人称代词大都有两套。人称代词复数形式复杂多样,有附加型、变音型、合音型三种。第三人称代词非“他”型的来源是多源的。大多数复数词尾的语义都与人集居之所有关。

[关键词]甘肃方言;人称代词;类型特点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主要分布有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裕固、哈萨克等民族,除回族说汉语,其他各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本文甘肃方言为“甘肃汉语方言”的简称。甘肃方言,从语言分区角度说,有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还有少数以方言岛形式分布的西南官话;从地理分布角度说,有陇东方言(包括庆阳、平凉二市六盘山以东地区的方言)、陇中方言(包括六盘山以西的定西市、天水市、平凉市的县区的方言)、陇南方言(包括陇南市及天水市境内的一部分的方言)、河州方言(包括今临夏州和甘南州境内说汉语的地方的方言。河州是个历史地理名词,范围与古代的略有不同)、兰州及周围地区方言,河西走廊方言。由于甘肃的地形呈东南—西北走向分布,地域跨度大,再加历史悠久,文化类型众多,所以其方言也颇具特色。代词是一个语言或方言的基本词汇的主要成员,而人称代词是最能代表一个方言特征的成员,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具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所使用材料涉及甘肃方言的73个点,全为作者调查所得,有的是实地调查的,有的是对西北师范大学在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调查的。本文主要描写甘肃方言人称代词特点,我们从类型和来源两方面入手。

一、甘肃方言人称代词的类型

人称代词是一种方言中必不可少的一类基本词,是一个封闭的特殊的类,可以做穷尽性的调查研究。目前,汉语言学术界一般把人称代词从语义的角度分为三小类,即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合起来也有称为“三身代词”的),每类下面又按称代的人数的多少分为单数和复数两组。本节即按这种分类表述。

(一)单数人称代词的类型

第一、二人称代词单数都为单音节形式,其声、韵母各地不尽相同,但其声调都为上声,文中一律用汉字转写为“我”和“你”。第三人称代词在甘肃方言里有两套形式,我们此前已撰文论述(2006,雒鹏),不管是“他”型还是非“他”型,基本都是单音节形式。“他”型基本形式为 ,声调为阴平,非“他”型基本形式也为单音节,声韵调形式众多。

1.单数第一、二人称代词的类型

“我”在甘肃方言里的类型,我们主要从声母方面归类,大致有5种,即 声母。韵母比较整齐,有 等5种。① 声母类型: 、 、 ,② 声母类型: ,③ 声母类型: ,④ 声母类型: ,⑤ 声母类型:

“你”在甘肃方言里的类型,从声母方面来考察基本是n声母,只有陇西等地是 声母,韵母都为 ,声调全是上声。可认为是二种类型。① 声母类型: , ② 声母类型: 。

2.单数第三人称代词的类型

甘肃方言里单数第三人称代词一般都有两套,一为“他”型,一为非“他”型。前者基本形式为 ,与普通话的“他”一致,后者形式较多,比较复杂,大致有以下几类,我们以汉字的转写来命名(用字基本都是方言里或普通话里的同音字或音近字),无字可写的用方框“□”来表示: ①苶 类, ②□ 类,③掏 类,④言 类, ⑤家 类,?譾?訛接 类, ⑦那 类,⑧彼 类,⑨霸 类,⑩伢 ,?輥?輯?訛哦个 ,银家 。

(二)复数人称带词的类型

甘肃方言复数人称代词,大部分为双音节,有少数是单音节形式。双音节形式的一般都是单数形式加表复数的词缀语素构成;单音节形式有的是单数形式音变来的,有的是合音后形成的。

1.复数人称代词的双音节形式类型

甘肃方言中复数人称代词的双体音节形式十分多样,见下表:

上表中的加“啦”型主要分布在河州方言里,严格说是表双数的。

2. 复数人称代词单音节形式的类型

(1)变音型

这种类型的情况主要是一、二人称的单数形式,声调由上声变为阴平,第三人称本身为阴平。

(2)合音型

这种类型的情况是单数形式与一个表示多数意义的语素合音变来的,声调由原来的上声变为平声,也有不变的。三身代词内部的变化,有些同步,有些不同步。大致有以下几种小类:

甘肃方言一、二人称代词,不论单复数,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共同性,第三人称代词的形式与第一、二人称的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少数方言由于地域的特殊性,如还有双数的语法意义,如临夏方言。最明显的特点,从方言的分区方面来看,属于中原官话的代词,第一人称代词复数都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秦州区方言例外),属兰银官话的没有包括式。

二、甘肃方言人称代词的来源

(一)单数人称代词的来源

甘肃方言单数第一、二人称代词“我”、“你”跟普通话一样,其来源都可认为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只是读音不同而已。第三人称代词的情况比较复杂,这是由于其比一、二人称出现的晚造成的,且与借用远指代词和旁称代词的形式有关。

1.第一、二人称代词的来源

第一、二人称代词的不同读音形式,反应了其演变的历史层次。“我”中古音地位为“果开一上哿疑”,声母为疑母,拟音为[ ],所以甘肃方言里[ ]类型的读法,基本保留了中古音的形式。[k]类型,是与[ ]同部位的塞音,疑母读塞音的现象,罗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说这是“唐五代西北方言的一种特征”。(具体见该书科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142~143页)罗先生的证据是藏汉对音材料,且书中的疑母拟音为“ ”,是个浊塞音,这个浊塞音清化后就是 了。李范文《宋代西北方音》里依据《掌中珠》和参考台湾学者龚煌城的研究,认为宋代西北方言的疑母拟音为[ ],在今甘肃方言里,[ ]弱化脱落就剩下清化的[ ]了。“我”读n声母,只是与 部位不同而已,发音方法还是相同的,这在甘肃方言里能够找到很多的佐证,比如靖远方言果开一平歌和去箇的疑母字都是n声母,只有“我”是 母字(这是因为“我”是常用字,口语里一直是 声母)。“我”读零声母 韵母,这是由 形式脱落 变来的,进一步 中的u又读为带有唇齿特征的v,最后变成一个声母v,就成了 形式。后面的这两种形式是比较晚出现的。“你”在甘肃方言里大多数是n声母,只有陇西周边的一些方言里读[ ]声母,我们认为这是由于韵母i高化产生摩擦,影响声母加重塞音并带摩擦造成的。

2.单数第三人称代词的来源

单数第三人称代词的非“他”型在甘肃方言里很普遍,其形式大多与远指代词和旁称代词有关。比如广河的“哦个”既是第三人称代词,又是远指代词。关于这个现象我们不细述,因为据大家学者的研究可知,语言里的第三人称代词与远指代词有渊源关系,这是一个世界语言里的普遍现象,大量类型学研究的结论也可作证。至于旁称代词做第三人称代词的,如“人家”的合音形式“伢”“苶”“年”等等,本身就有指称第三者的意味,所以做第三人称代词也是理所当然的。当然有一个语法化的过程,此处不论。

(二)复数人称代词的来源

甘肃方言复数人称代词的构成有双音节形式的和单音节形式的两类,前者为附加式,即在单数人称代词后加一个表“多数”义的音节,这个音节转写成文字就是一个汉字,具体有“们”、“木”、“尼”、“的”、“介”、“几”、“都”、“室”、“屋”等九种。

1.附加式

“们”、“木”两个的声母都是m,可能有一定的关系。近代汉语的文献里,人称代词复数的后缀有“们”“懑”“每”等写法。“木”我们认为是“们”的轻声影响韵母弱化变来的。孙立新的研究提到陕西的一些方言里有当“们”讲的“呣”,与甘肃的“木”的读音应该一致,孙先生依据江蓝生先生的《说“麽”与“们”同源》一文里的观点,认为“呣”由“物”变来。如果此说确证,那么,甘肃的“木”,我们也可认为是由“物”变来。

“尼”我们认为是“里”的音变,“介”是“家”的音变,“里”也可写作“俚”字。甘肃方言里,作方位词用的“里”有读音为“ni”的。“家”的韵母由于轻声而弱化读“介”的音,在汉语方言里也是常见的。据张惠英先生的研究,“家”“们”“俚”实际就是来自表示家庭、门户、宅里的一组同义词“家、门、里”,都是以人或人们集居之所来表示复数。准此,甘肃方言里的“室”“屋”做复数词尾也可为张先生的观点提供佐证。“室”“屋”都是人们集居的地方。加“屋”型比较特殊,主要见于通渭老派方言,不加“屋”的话,前面的形式也可表示复数。

“的”是表领属的助词,担当复数人称词尾在山西、陕西的一些方言里也很常见(见张惠英《汉语方言代词研究》一书201页)。

“几”有表示大于一而小于十的不定的数目的意思,“都”有表示总括的意思,二者都可拿来表示多数,所以也可以做复数的词尾。

2. 变音式和合音式

变音式主要见于陇东地区的宁县、正宁方言里,单数人称代词第一、二身读上声,复数形式都读阴平。

合音式内部的情况比较复杂,一般为单数一、二人称与一个表示多数意义的词结合,久而久之,合音成一个音节。有的方言里一、二、三身同步,但大部分方言里不同步,一、二身后是一个词,第三身后是另外一个词。

复数第一、二人称为“熬/袄 、鸟 、搞 、偶 、扭 ”形式的,我们认为是一、二人称单数与“都”的合音,我们可以比照附加式里的加“都”型。“都”在甘肃方言里一般读 音,跟第二人称单数合音为 或 音,跟第一人称合音,韵母多变为[ ]。据黄雪贞先生永定话研究的资料,这种属于客家话的方言中有用“兜”作复数词尾的,张惠英先生认为“‘兜’之用作复数人称代词词尾,犹如‘家、门、里’之用作复数人称代词词尾。”“兜”在厦门话中有表示家的意思可佐证。

三、结语

甘肃方言人称代词单数第一身和第三身非“他”型形式多样,第一身既有对古汉语语音的继承,也有发展创新;第三身非“他”型既有来自旁称代词的,也有来自远指代词的。复数人称代词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第一身的包括式和排除式既有不平衡性,也有方言内部的一致性,前者的表现为中原官话有区别,而兰银官话没有区别,后者又以地理的不同而表现出同一性,陇中方言里多为“曹”,其他地方多为“咱们”。变音型和合音型如果放在甘肃方言内部来看,好像佷有特色,但如果放在整个汉语方言的大背景下来看,又表现出一些类型学上的特点。

总之,对甘肃方言人称代词的研究,既可揭示其特点,又可为汉语方言代词的研究提供一份新颖的材料,并为汉语方言学理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龚煌城.汉藏语研究论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蒋绍愚,曹广顺.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李范文.宋代西北方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4]李蓝.汉语的人称代词复数表示法[A].方言[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234~243.

[5]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

[6]日·太田辰夫.蒋绍愚,徐昌华.中国语历史文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石毓智.汉语研究的类型学视野.[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

[8]孙立新.关中方言代词研究[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

[9]汪化云.西北方言指代词兼第三身代词现象的再探讨[A].语言科学[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27~31.

[10]王力.汉语语法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1]邢向东.陕北晋语语法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2]邢向东,王临惠,张维佳,李小平.秦晋两省沿河方言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3]张斌,方绪军.现代汉语实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4]张振兴.方言研究与社会应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77~93.

[15]张惠英.汉语方言代词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作者:雒鹏 邵云英 张艺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会计舞弊手法原因探讨论文下一篇:科学发展观的制度支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