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元素设计应用

2023-06-04

第一篇:中国传统元素设计应用

中国传统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其历经时间的沉淀,几经建构一解构一再建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积累了大量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如:新石器时代自然和谐的彩陶、商周雄浑神秘的青铜器纹饰、战国时期灵巧多变的器皿,以及逸笔草草的国画笔墨、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等等,都充分体现了或恢弘或灵巧,或简约或精致,或工整或粗放或热烈或娟秀,或质朴或奢华等多种手法。许多元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科技和工艺的不断演进经久不衰,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传统元素。这些传统元素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也传承了华夏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很多人意识到中国传统元素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近年来中国的传统元素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比如广告的设计,企业标识的设计,产品包装的设计,建筑风格的设计等。在这些领域里,传统文化备受青睐。

㈠传统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在这个广告满天飞的时代,如何让自己的广告在众多广告中脱颖而出,不仅仅是需要创意来抓住受众的眼球 ,而且还需具有一定的历史沉积来提升企业的内涵。传统文化的运用是好的广告创意和设计的灵感来源。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断地加深,传统文化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的不断加强,人们对传统文化也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在广告设计这一领域的运用也不断的增加!

中国传统元素不仅在广告的平面设计中都得到广泛运用,如海信电视的平面广告,把海信电视的超薄概念与中国传统画的形式相结合,很好的诠释了海信电视的超薄诉求。而且在广告文案的创作上也是大力借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孔府家酒抓住家对中国人的特殊感情而创作的广告语——“孔府家酒,叫人想家”,这一广告语是家喻户晓的,它是中国酒类广告的经典。这则广告语虽然只有很短的八个字,但是里面蕴含的意义却是非常强烈、真挚的,使无数人心动,引起了无数人对家的眷恋。从而加深了对孔府家酒的影响。此外在广告形象的选择上也利用了中国的传统元素。 “百年润发”电视广告堪称具有中国特色的经典之作。这则广告以京剧作为背景音乐,并出现了京剧脸谱和练京剧的画面,有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我想这则广告之所以能够打动很多人,被人们奉为经典,感动人心灵的绝不仅仅是周润发精湛的演技,还有广告里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因为这些东西已经在我们的心里扎根发芽,与它有关的东西都会触动我们的心灵。广告主也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情感,与受众沟通,达到广告的目的。

只要正确把握中国传统元素的意义,找到传统元素与产品的契合点,利用中国传统元素设计广告能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㈡中国传统元素在标志上的应用

中国传统元素是东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不管是题材、内容还是形式,它都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这一切无不为现代标志设计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中国传统元素的利用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也最为广泛。如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就是利用了印章。印是一种权力,也是一份职责,既是郑重的约定,又是对诚信的承诺。因此,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一印章,作为标志的主体图案,这在整个奥林匹克会徽设计史土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以古老的印信寓意著有数千年诚信传统的华夏古国的庄严承诺:世界给我以信任,我给世界以辉煌!这个标志名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徽印信中的篆字京,代表青春焕发的古都北京,正以她开放的胸襟和吸纳万方、融汇古今的文化凝聚力,欢迎世界各族人民的到来。印信的阴文又将“京”字形幻化为一个飞奔撞线、舞动著迎接胜利的运动员形象,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宗旨,强调了以运动员为土体和健康向上的精神,充满动感与活力。这个标志把中国文化和奥运会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整个造型体现了力与美的高度结合,神在象外,象在言外,言在意外。在运动中传达出人类体魄和精神的双重之美,是体育精神的完美拴释。这一会徽的设计同时不仅体现的是奥运会的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发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标识的设计上有很多是利用中国传统吉祥元素的,如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就成功地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凤凰纹样,并采用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一凤一凰振翅高飞,铿锵和鸣,将媒体的特点,以及品牌立意高远的王者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至。用两只飞翔盘旋的凤凰形象代表两种不同文化的互补和交融,体现了融汇东西、荟萃南北的文化观念,具有明显的华夏文明的烙印

㈢中国传统元素在包装设计上的应用

包装设计是一种视觉传达设计,放眼全球,成功包装作品的冲击力正是源于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在我国,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人为本的设计成为了一种趋势。我国的设计师在包装设计方面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做出了一些可喜的尝试,并传达出富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感的审美内涵。因此,我们应加强包括设计理论与教育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并从实践中总结成功经验,更好地将中国传统元素运用到包装设计中。

历年的中秋节,月饼是其中的重头戏。商家不能在月饼上突破,就选则在月饼的包装上。很多月饼昂贵的价格不在于产品的原料有多么贵,而在于产品的包装的精致和奢华!纵观市场的月饼的包装,大部分的包装是利用中国的传统的剪纸艺术。剪纸艺术我国的民间剪纸造型简练,内容丰富,与镂空的点、线、月牙纹、锯齿纹形成对比,产生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既能升华产品,又能传达浓浓的中国传统气息,增添节日的氛围。

不仅是剪纸,刺绣,陶瓷与泥塑陶瓷艺术等一些中国传统元素设计在包装上是广泛的应用。如步步高的青花瓷手机,爱国者的哥窑相机等。,利用中国传统元素来包装产品,不仅使产品产品更加美观,而且现代科技与传统元素的结合也提高了产品的档次。为了迎合当代消费者的需求, 利用现代的材料有意去仿造传统材料进行包装设计, 或者用特殊生产工艺对包装材料进行加工使之具有传统材料的质地特征。如用玻璃模仿竹桶、葫芦的造型;运用烫金、镂刻技术将图案与纹样体现在包装上等等。福建名产"铁观音茶"包装盒,采用大面积烫金凹凸工艺,观音佛像映在金碧辉煌之中,深受顾客喜爱。"酒鬼酒"的包装设计, 用陶瓷来模仿麻袋的质地, 这是设计家实地了解和熟悉了用麻、丝、兽毛等纤维,并从中得到启发设计出的,其外部造型线条柔和,而瓶中央的红色方块上的"酒鬼"而字雄劲有力,具有浓厚传统民族特色而又不失强烈现代感。

㈣中国传统元素在城市建筑设计上的运用

建筑设计是体现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水准的重要标志之一。优秀的建筑设计是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一种建筑代表着一个地方,说到胡同儿就能联想到北京,看到吊脚楼就知道到了湘西,看到围屋就知道是客家人居住之地„„,可是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却不断的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水泥钢筋混合物!

随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对于传统建筑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上的应用也不断增加。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中国馆在建筑设计上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以和谐为核心,展现中国古代科技智慧和现代科技的飞跃发展,中国城市文明的进程,展示中国庄重详和的国家形象。

利用中国传统元素的设计构想不仅增强文化的历史感,也有利于现代设计理念的延伸。对传统古文化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更具有名族性和时代性。如何深入了解和应用传统文化元素,为设计增加附加价值很值得我们研究。有位设计大师曾说的“5000年的文化底蕴,使中国传统元素这个大品牌有着永恒、智慧、神秘、工艺精湛以及无与伦比的创造力。这一系列富有诱惑力的价值,在“现代”的中国发展中却有渐渐磨灭的倾向。”这提醒着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血脉。也提醒着我们中国传统元素的设计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第二篇:工业设计中传统元素设计的应用论文

经济发展的改变影响中国文化的进度,传统的中国文化设计元素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逐步融入到工业设计中,推进我国整体工业设计的发展,带动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工业设计发展变革,中国设计元素拓展,各种类型的工业设计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实现了设计内涵的提升。这是一种文化底蕴的提高,是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体现。中国的文化内涵影响工业设计的应用发展,逐步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工业设计效果。

一、传统元素

中国传统元素影响了工业设计的设计标准,有效地提高了中国文化素质发展。例如,世博会的设计中,利用中国红元素增加文化深度,运用多种中国文化元素,加强对中国文化思想的展示和旋床,逐步提高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可程度,将工业设计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工业设计的拓展领域发展。

(一)概念

在中国民族的快发展中,中国将多年积淀的文化、思想内容、创新创造进行整合传承,吸收中国人民的人文精神和思想,逐步完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涵,提高中国无形思想标准,按照中国社会生活文化标准,对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精神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中国元素在艺术设计、法律法规、价值发展等等多项内容中,都具有重要的展现了中国的传统元素中包含文化素质,现代艺术设计、工业发展创新的重要元素。

(二)内涵

中国传统元素中讲究阴阳平衡,其中儒家思想是传递文化的根本。在和谐思想中,通过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哲学,体现我国中国传统文化本质根源。将这些传统的文化元素运用到现代工业设计中,使其相互形态融合,功能扩展,实现多样化、细致化的社会文化统一,加强公众文化的和谐发展,对工业设计中的各项实际发展进行多元和谐管理。在工业设计中建立良好的产品比例分配管理,提高产品的平衡对称效果,将传统元素与工业设计标准相互匹配,实现现代审美的逐步提升。工业设计的发展带动各项元素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设计风格通过文化西乡整合,转变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特有设计,实现了文化思想标志的独特性作用。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间的不同,认识工业设计中,不同风格文化之间的关系,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多样特点。

二、发展现状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每一个文化内容都是具有文化思想内涵的。在工业设计中,开展工业设计存进发展标准,实现工业设计的文化特点发展,加强工业细致标准,提高工业人性化发展理念,结合工业设计的实用性标准,加强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发展,逐步结合中国独有的文化元素,体现我国中国的设计效果。中国的文化为工业设计奠定的基本的思想基础。从古代到现代,中国历史文化风格逐步发展,工业生产设计随之发展,现代工业发展与传统文化相契合,促进工业设计的社会认同度,提高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内容,提高中国传统工业文化的设计和发展。

三、应用传统元素的对策

伴随着现代工业设计的快速发展,中国工业设计水平逐步提高。但是,我国的工业设计仍然处于基础的发展阶段,工业设计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考量中国工业设计中的传统元素,逐步提高经济快速发展步伐,加强中国工业设计中的设计地位,创新中国设计思想,应用中国元素实现工业设计发展,完成工业设计的快速发展理念。

(一)明确文化元素的发展背景

工业设计中加入中国传统元素,提高中国传统元素的发展意义,避免因中国文化发展受阻或不合理,影响工业色剂的标准。将现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提高不同地域特色条件下的风俗发展,逐步将现代工业设计融入进度,提高中国工业特色的设计特点,提高社会认同度。例如,在喜来登三亚酒店的设计中,为了体现三亚南海风光,体现中国三亚的热带艺术特点,结合中国建筑文化特点,对酒店建筑进行工业装饰设计,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将建筑边沿增加中国红、瓦砾砖块的装饰设计,选用椰子树作为酒店内主要的树种进行搭配。既保留酒店基本的特点,又体现中国三亚喜来登酒店的文化艺术特性,恰如其分的提高中国文化与工业设计的有效融合,实现对我国整体设计的有效发展。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有不同的文化思想。不同的工业发展,带动社会文明的综合发展。加强工业色剂标准,提高中国实际发展元素内涵,应用文化发展思想背景,实现中国元素的有效利用价值。例如,在工业建筑设计发展中,利用道家文化思想,将建筑设计的自然、天然,更适合人们接近大自然,亲近自然生活。在室内设计中,需要利用阳关,拓展门窗,提高设计效果,扩大文化修养,实现人文特点与工业设计的统一。

(二)工业设计者素质的提高

面对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思维的冲突,如何找寻中国传统元素的优势,利用工业设计特点,对工业设计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次分析。在现代工业设计发展中,加强设计理念的发展,加强文化思想的发展。将现代文化元素应用到工业设计中,降低现代科技工业发展的速度,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速度。提高设计师对自然文化的重视,在设计中提高教育文化培养,提高中国文化元素的设计应用,逐步提醒设计师按照发展角度实现工业设计的创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工业设计需要中国传统元素的切合发展,通过工业设计文化的发展,带动中国工业设计标准的提高。在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下,逐步提高中国传统元素的应用发展,认识到中国传统元素在工业设计中的重要性意义,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价值。逐步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素质的发展,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实现促进中国工业发展,带动中国传统文化宣传的有效方法。

第三篇:室内软装饰设计中传统元素的应用研究论文

摘 要:

伴随着物质文化的丰富,人们对于室内软装饰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于室内软装饰设计不再停留于简单的功能实现,更多的是一种美观与精神层面的实现。传统元素作为一种丰富的素材,已经被广泛运用到了各种设计中,并且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关键词:

艺术理论论文发表,发表艺术理论论文,艺术理论论文投稿

伴随着物质文化的丰富,人们对于室内软装饰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于室内软装饰设计不再停留于简单的功能实现,更多的是一种美观与精神层面的实现。传统元素作为一种丰富的素材,已经被广泛运用到了各种设计中,并且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人为本、和谐统一,功能需求为基础的原则,充分结合传统元素与现代装饰技术,打造出具有特色的、舒适的室内环境。本文就室内软装饰设计中运用传统元素进行研究,就具体怎样运用传统元素展开分析。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带动着室内装饰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室内装饰设计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作为室内装饰的关键环节,软装饰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元素作为设计资源的丰富来源,被逐步运用到了各种领域的设计中,尤其是在室内软装饰环节中,传统元素的运用更是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以下就传统元素运用在室内软装饰中进行分析,就一些应用要点展开讨论。

传统元素运用在室内软装饰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统一和谐的原则

我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都崇尚统一性与完整性,这也在室内装饰设计上得到了体现。实际上,室内装饰属于基于实践的创作性作品,涉及到的范围较广,且层面较多,且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形式。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视觉中心的关键要素,以此来营造主次分明的层次美感。运用传统元素一定要明确好室内的主从关系,可以对某一部分进行强调,打破设计的单调感,但一定要显得有朝气。其次,对于室内的空间而言,设计的过程中更不能忽略了空间的功能性与艺术性,所有的软装饰都应以服务于人的原则进行设计。另外,软装饰设计一定要满足整体空间色彩统一和谐的原则,避免过多或者不协调。软装饰与硬装是室内设计的重点,两者的统一和谐、相辅相成显得尤为重要。

2.对称均衡的原则

从理论上来讲,对称和均衡是室内设计最主要的原则,也是设计史上最古老、运用最广泛的原则。古代很多室内装饰在对称均衡上体现的非常出众,不论是家具的陈列还是空间布局全都表现出一定的对称性。然而对称性运用不当,反而会使人产生一种稳重、规矩,不容打破的格局,难免带来沉闷、压抑的感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室内的对称均衡布局已经开始了改变,各种个性的软装饰设计逐渐发展起来,这也给室内软装饰设计更好的运用传统元素提供了条件。

3.以人为本的原则

室内设计作为一项服务于人的创造性活动,必须要根据人的不同需求以及活动规律,来对室内空间的功能、环境等进行改变。这不仅是指室内环境的物质条件改变,对于界面装修都要能反应人们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软装饰涉及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具、布艺家纺以及室内陈设等,各个软装饰的要素之间应存在着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必须满足以人为本的原则,给人们提供方便、舒适的实际生活空间。因软装饰的特殊,在设计时应充分把握主次关系,避免给人造成装饰过分之感。

传统元素在室内软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1.传统元素的直用

在实际的软装饰设计过程中,应结合现代技术将传统元素运用起来,更好的服务于室内装饰设计。其实,不论从技术上还是从装饰内容上来看,传统元素都有着丰富多样的资源供使用,传统元素本身的审美性、装饰性都能够利用起来。例如,我们可以使用传统的木雕技术,将其运用在室内的木质家具中,包括桌椅和书柜等布设。木雕不仅具有很高的价值,其制作工艺精细,非常适合营造古色古香的主题装饰,不仅能营造大气磅礴的氛围,更能体现出使用者的性格特点。

2.传统元素“意”和“形”的提取

将传统元素应用到室内软装饰设计中,重要的就是传统元素“意”“形”等要素的提取,不仅要表现出主题想要营造的氛围,根据元素的特点采取装饰工艺,达到强化主题的效果,更要凸显出室内装饰的灵魂。一方面,通过一定的设计法则,体现出传统元素意与形上的寓意。利用形式多样、造型丰富的不同元素,根据其表现出来的形态合理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取得意、形统一的效果。

3.重构传统元素

室内软装饰设计应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性,即使运用了传统元素,也应在装饰上体现出一定的创新。基于传统元素原有的基础,将传统元素的各要点进行重构,分解出元素的形式,再根据设计者的想法与实际的功能需求进行组合搭配,提取传统元素中的代表性元素,保留一些特征,既能保证主体的氛围又能表现出现代化装饰的好处,可谓一举两得。

第四篇:蒙古族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装修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蒙古族传统装饰元素和现代室内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蒙古族传统装饰元素的色彩特征、造型特征及蒙古族传统元素中各组成部分的具体含义,结合现代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与设计目的,提出将蒙古族传统装饰元素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之中,为弘扬蒙古族传统文化、开辟现代室内装修设计新视野提供理论依据。

第五篇:中国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旗袍

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中国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旗袍

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它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

那旗袍是如何而来的呢?旗袍的起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战国至汉代曾为时人所重,后世的袍服或与深衣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旗袍属于袍服类中的一种,它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发展下来的 。众所周知,古代的服装多为上衣下裳形式,而在众多古代服饰中,只有深衣是衣与裳连在一起的。《礼记·深衣篇》有记载:"名曰深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采者"。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但事实上深衣制作时还是上下分裁,中有缝连接,将上衣下裳连成一体。深衣自春秋战国一直到汉代都为人所重视,后世的袍与深衣有着一定的渊源。在马王堆出土的古代深衣,提供了确切的形样。裳的一侧相连,另一侧用曲裾掩盖,这与后世的袍服是十分相近的.深衣在中国政治服饰上也有一定位置。《深衣篇》有载,"故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完且弗费,善衣之次。"在古代,深衣虽不是法衣,但圣人服之,先王贵之。士之吉服除朝祭之服外,深衣为次等服饰,而庶人吉服惟深衣。可见,深衣的用途之大,深衣后来演变为袍服。袍服开始代替深衣,汉代深衣制袍,唐代圆领袍,明代直身,这些都是典型宽身袍服,穿着者多为知识分子和统治阶层,而后在民间也蔚然成风。服饰的宽大,成为中原地区衣饰文明的标志。在宋代上衣下裳制与袍服制是并行不悖、旗鼓相当的。但随着顺治帝入关建立后金,满族的袍服开始占据主要地位。清朝初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发易服浪潮,传统冠戴衣裳几乎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全被禁止穿戴,相传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饰制被压制下去了,于是袍服在这时成为主要服装。由于清朝满族原为游牧民族,因此一般都较为紧窄合体,以利于骑射或激烈运动。清朝中后期,随着"康乾盛世"的远去,旗人生活安逸腐败,旗袍开始趋向于宽博来隐藏女子曲线美,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这体现出清代统治者病态的审美观。装饰也其繁琐,几乎至登峰造极的境地。领、袖、、襟、裾有多重滚边镶绣,有的旗袍可以说是几乎看不出本身面料质地。186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大门被列强打开了,随之而来的也有外

袍服自汉代被用于朝服,袍服式样历代有变制,汉代深衣制袍,唐代圆领裥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宽身长袍,穿着者多为知识分子及统治阶层,久而久之蔚成风尚。袍服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因而代表的是一种不事生产的上层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闲生活。宽衫大袍,褒衣博带,逐渐成为中原地区衣饰文明的一种象征。

在辽、金、元及清朝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着服饰的主角,虽然又都经历或表现出变得宽博的过程或趋势。清代由于历时最长且较稳定,故袍服可视为典型服饰。

顺治年间(公元1644年),清世祖入关,定都北京,继而统一全国。随着政权的初步稳固,开始强制实行服制改革。至此传统的冠戴衣裳几乎全被禁止穿戴,相传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饰形制只被保留在汉族女子家居时的着装中。庆典场合不分男女都要着袍,各类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龙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

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从顺治、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中,满族女子违禁仿效汉族妇女装束的风气之盛。至清后期,亦有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的。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清朝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较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据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以至几乎难以辨识本来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繁琐,几至登峰造极的境界,此时的清王朝正为挽救危亡,清廷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救国方略,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在中国学生最先出现了西式学生的操衣、操帽,洋装的输入,提供了评判美的另一种参照系,直接影响社会服饰观念的变更。日后旗袍演化为融贯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响的改变可说即是由此开始。

旗女之袍渐受日本欧美等国服装影响,融入了不少特点,形成了近代"中西合璧"的旗袍。

旗袍是近代中国妇女服饰的最大特点,它既适合中国妇女穿着,又吸收了西装的优点,即造就了民国旗袍的魅力。民国时期旗袍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传统的直身平面剪裁为主,并开始移入西方的多省工艺,使旗袍更加合身,称为经典旗袍;第二个阶段引入更多的西式服装元素,如装袖、装垫肩和拉链等, 使旗袍更加西化,称为改良旗袍。从时间上来说是以30年代为分界的。

旗袍是民国的旗人之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上个世纪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中国各地。当时上海是上流名媛,高级交际花的福地,她们热衷于游泳、打高尔夫、飞行术、骑马,奢华的社交生活和追赶时髦,注定了旗袍的流行。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后来出现了“改良旗袍”,从遮掩身体的曲线到显现玲珑突兀的女性曲线美,使旗袍彻底摆脱了旧有模式,成为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时装之一,但是并非汉族的民族服装 ,这是一直存在的一个误区。

旗袍以其 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 性情与气质。 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演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 彩虹。愿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憧憬、美的风韵洒满人 间。

服装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样。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构成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旗袍的审美,似乎可以从这里谈起 。

旗袍之源——枣(zao 三声)旗袍作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

旗人之袍与旗袍枣旗袍不是一个固定的形式,而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把旗袍 视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虽看似无大错,却难免有望文生义之嫌。

民国之初——悄然过渡过的旗袍。

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云跌宕。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新式旗袍的延生创造了条件。

20年代——倒大袖与新样式。 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30年代——黄金时代(I)

本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40年代——黄金时代(II)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50年代——也有过灿烂的一瞬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如果说服装也有流行的话,那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

从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传统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灾难。

80、90年代——辉煌难再 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经远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来开放后的国土上显得有些落伍了。

旗袍的审美

近十几年来,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频频亮相,风姿绰约有胜当年,并被做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交礼仪场合。

旗袍的京派与海派

京派与海派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艺术家与旗袍

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设计师与旗袍 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经典相对稳定,而时装千变万化。但时装设计师常从经典的宝库中寻找灵感,旗袍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

旗袍与配饰

油纸伞、香扇是旗袍的重要配饰,身穿古典旗袍,一手执香扇、 一手撑把油纸伞,款款的步伐,雅致的身影,古典的气 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油纸伞是旗袍重要配饰

韵,是东方古典美的化身。

辛亥革命后,人们还大多穿着清代服饰,而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后,清朝冠服就此成为绝唱。

20年代前,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对生活的追求无疑的体现在当时的服装上。以上海为中心的女性妆饰新一轮的展示台,已悄然拉开帷幕。在这一时期,城市女性中率先兴起一阵"文明新装"热,即由留洋女学生和中国本土教会学校女学生率先穿着,城市女性视之为时尚而纷纷效仿。《妇女杂志》第九卷第一号载:“民十二年时上海的妇女运动照片中,大部分都还是着上衣下裙,数十人中只有一妇人穿旗袍也较为宽博。上衣多为腰身较小的大衫袄,摆长不过臀,袖短露肘或露腕呈喇叭形,袖口一般为7寸,称之为倒大袖,衣摆多为圆弧形,裙为套穿式,初尚黑色长裙,长及足踝,后至小腿以上。”此时的旧式袄裙也层出不穷地变换小花样,如裙面褶裥越来越少,衣领降低,露出颈部。旧的服饰逐渐远去,新的服饰接踵而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来。最初旗袍是以无袖马甲的改良形式出现的,长马甲代替了长裙,随着不断的改良,演变成了现在的旗袍。20年代初,京派旗袍初露头脚。

张爱玲评价说:"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20年代中叶初,一种新的旗袍流派诞生。上海是当时公认的服饰时尚中心,其声势远远领先于其它地区并左右着中国服饰时尚的变化,这一新流派被称为海派,它从此便开始领导旗袍的发展。20年代末,旗袍开始收腰,摆线提高至膝下,喜倒大袖,旗袍呈平直造型,几乎看不出胸腰臀曲线,腰节线较低。而1926年后,旗袍的下摆一升再升,1929年,上海女学生穿的旗袍,摆线已到膝盖处。这一时装最显著的特征是倒大袖,它一直到30年代才慢慢消失。

当代旗袍

自上世纪70年代后,中国十年浩劫的远去使中国服装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又迎来了一个春天。在一些人眼中80年代将又是旗袍一统天下的时期。照理说社会变得宽容,人们爱美的天性不再受那么多束缚,当年大受青睐的旗袍理应会再次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但出人意料的是,旗袍并未再度流行,而只少数年纪大的人在穿。不能否认旗袍在改革开放了的国土上已显得有些落伍了。中国人多年的自力更生,与新鲜事物接触勾起了人们躁动的心态,他们憧憬未来,渴慕外面世界。这一时期,连衣裙、喇叭裤、发式、鞋袜……从头到脚的模仿西方,人们便开始狂热的追求外来的东西了。他们再无暇重温昔日旗袍的旧梦,更不再会平心静气的去做旗袍的审美者。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影响旗袍的流行。

80、90年代,女性的理想形象又有所改变。高条细长、平肩窄臀的身材为人们所向往,在一些反应30、40年代的影视作品中,便出现了当代旗袍的"修正版"显而易见,这是人们将80、90年代的审美观映射到了以前的岁月中。旗袍最能衬托中国女性身材和气质。如时装化的旗袍或有旗袍风味的时装,是这一时期设计界的焦点之一,时装表演和参赛的作品中常有旗袍出现。1984年,上颌时装模特队第一次走出国门,身着旗袍的佳丽在国外受到热烈欢迎。虽然旗袍并未广泛流行,但它毕竟回来了,并且作为中国的一种象征走向世界,这在传统文化迅速流失的今天显得那么可贵!延续了近一个世纪之久的旗袍,多经事故却依然保持浓郁的中国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风情,其顽强的生命力非其他传统服装可比。毫无疑问,旗袍还会继续流传,或许将来某一时期会再度辉煌。

80年代旗袍的地位确实有回升。在一些正规隆重的场合,如婚礼、宴会、电视节目中,旗袍被作为的首选。旗袍多次参加国际服装展出并屡屡获奖,受到许多世界著名服装设计师的称赞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设计,这是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因为只有国家强大了,代表这个民族文化的东西才会称为国际的流行。时装设计师们常从经典的宝库中寻找灵感,旗袍便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

正因为如此,旗袍独特的审美趣味才打破了国界,被全世界所接受和赞赏。

京派

辛亥革命后,北京是当时的军政所在地,是明清两代的京都,所以在服饰上也受它的影响又因北方妇女喜用红绿,即形成京派.

海派 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上海市通都大邑,自海禁开放后,外来影响也反映到服饰方面。欧美的服饰以当时的法国巴黎为最,而巴黎的时新服饰,在

三、四个月后就会流传到上海来。所以上海在当时已成为全国服饰的中心,各地也都以上海的趋向而追踪。一衣一扣,一鞋一袜,都足以影响全国。即使是如南京、苏州、北京也都是昂首以瞻.

广派:

广州地处南端,地理气候等关系,也有其不同于他处的特点,即露、亮、奇。 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苏派: 苏州盛产丝绸等布料,而旗袍的主要面料是丝织品,苏州 妇女喜红装,这些方面优势为苏派旗袍奠定了基础。

总之,旗袍是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而并非已经湮灭失传的历史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现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加之可欣赏度高,因而极富有收藏价值。现代穿旗袍的女性虽然不多,但现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传统韵味,同时又能体现时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引用文献:《中国大百科》 旗袍篇

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中国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

——旗袍

论文题目:中国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 姓 名:盛春艳

所在学院: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专业班级:艺术设计0702 学 号:20070011206 指导老师:郭 萌

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报告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