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会计论文范文

2023-03-12

大学毕业会计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毕业实习实习考核培养方案

[作者简介]张尧洪(1962-),男,浙江嵊州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应用及教育与教学管理。(浙江金华321000)

一、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管理的内涵

1.成为合格员工的实习管理。企业方面,首先要收集国家涉及该企业业务有关的各项财经方针、政策和法规,单位规章制度、主要业务环节、业务内容和内部控制程序;其次单位领导和实习主管就实习事项做好沟通工作,把学校专业和指导教师电话告知主管,提交学校的实习计划书。学校方面,毕业生要定时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单位信息、主要岗位以及工作内容,使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环境,从而锻炼学生融入实习单位的能力,形成与实习单位沟通交流的平台。我们以毕业实习手册的形式,告知单位领导、指导师傅、学生个人和指导教师各自应完成的工作,尤其提醒学生必须加强与实习单位、指导师傅与学校老师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2.具体实习单位与岗位调查和管理。通过对学生实习内容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实习主要内容包括:完成具体的会计核算业务,填审会计凭证、登记明细账簿等,占全部学生实践活动的28.76%;完成出纳业务,办理现金结算、登记日记账、编制银行结算凭证等,占全部学生实践活动的24.05%;完成税务控制及申报业务,使用税控软件、红字冲销发票等,占全部学生实践活动的23.85%;完成仓管岗位业务,办理盘点、出库单和保管账登记等,占全部学生实践活动的20.71%;完成工作量统计、定额计算、费用分配等数据统计工作,占全部学生实践活动的17.51%;操作办公软件,制作WORD文档、编制EXCEL表、制作PPT等办公软件操作工作,占全部学生实践活动的17.33%;完成非会计方面的工作,如营销员、人力资源管理等,占全部学生实践活动的20.18%。从学生实习的具体内容调查,学生的毕业实习内容随着单位与岗位的变化而变化,并不能简单地按专业对口和岗位贴近度进行规范,应按就业为导向原则,先就业后择业的顺序,强调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次实习机会,不懂就问,提高实习就业的成功率。

二、会计专业毕业实习教师的指导管理

1.重视毕业实习前的组织发动和教育。学生毕业实习,要求学生尽快适应岗位,接受从学生角色转变为学生+员工这一双重身份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强调毕业实习的目的,明确毕业实习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注意毕业实习期间的安全,了解毕业实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的处理流程,加强学生对实习单位和对自己的工作岗位的认识,缩短不适应期。

2.加强毕业实习的组织与管理。为保证高职生毕业实习顺利、有序地进行,保证工学结合教育培养富有成效,学校建立校院二级、院企双元的毕业实习管理机构,派督导专人监控毕业实习教学质量。学校广泛征求合作企业的意见,共同制定并完善《毕业实习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会计专业根据专业技能训练和就业导向等要求制定与完善毕业实习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学校规定学生毕业实习指导必须实行“双导师制”,明确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及学校指导教师的各自责任。具体管理流程设计如右表所示。

建立专门的实习管理教室,充分利用现代通讯、MSN、QQ及视频窗口等现代网络手段和文件管理发布系统,教师可以在实习管理教室进行实习管理操作,记录实习管理过程。

三、毕业实习教育结果的考核管理

毕业实习课程评价与考核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毕业实习成绩考核由校企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学校将毕业实习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取相应学分和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考核评价指标由平时出勤表现、工作态度和业绩评价、实习体会和实习总结报告四部分组成。各部分所占比例依次为20%、20%、30%、30%。企业和教师根据学生顶岗期间的表现、与单位师傅、学校指导教师的联系,进行实习的纪律、态度端正、资料的正确和完整性的考评,其中企业评价占全部成绩的40%,教师评价占全部成绩的60%。毕业实习结束后进行小组评优,学生以口头形式汇报实习的工作与心得体会,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以20%比例评选毕业实习优秀学生,并由学校和企业共同颁发“工作经历证书”。

四、毕业实习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反思

根据麦可思公司对我校毕业生的实习就业跟踪调查,会计专业半年内的就业单位与实习单位一致性大致保持在45%,同学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认识清晰,有近63.71%的同学认为沟通表达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毕业实习典型交流材料反映最多的是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妥善处理各种关系。

人才培养方案应当提出沟通表达能力的训练要求,把它切实落实在各课程中,特别是对案例讨论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增加管理学基本原理、数学及统计学应用的要求,可以针对学校周边店铺进行各种主题调查,进行数据调查分析,注意调查过程中的交流沟通设计;加强人文素养课程的设置,增加人文素养的训练,丰富学生的职业文化修养;将学生的学习及工作态度的训练作为每一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独立完成工作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2]马树超,郭扬.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孔德军.基于工学结合构建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

[4]林慰平.高职会计实习方案设计[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

大学毕业会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毕业实习实习考核培养方案

[作者简介]张尧洪(1962-),男,浙江嵊州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应用及教育与教学管理。(浙江金华321000)

一、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管理的内涵

1.成为合格员工的实习管理。企业方面,首先要收集国家涉及该企业业务有关的各项财经方针、政策和法规,单位规章制度、主要业务环节、业务内容和内部控制程序;其次单位领导和实习主管就实习事项做好沟通工作,把学校专业和指导教师电话告知主管,提交学校的实习计划书。学校方面,毕业生要定时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单位信息、主要岗位以及工作内容,使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环境,从而锻炼学生融入实习单位的能力,形成与实习单位沟通交流的平台。我们以毕业实习手册的形式,告知单位领导、指导师傅、学生个人和指导教师各自应完成的工作,尤其提醒学生必须加强与实习单位、指导师傅与学校老师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2.具体实习单位与岗位调查和管理。通过对学生实习内容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实习主要内容包括:完成具体的会计核算业务,填审会计凭证、登记明细账簿等,占全部学生实践活动的28.76%;完成出纳业务,办理现金结算、登记日记账、编制银行结算凭证等,占全部学生实践活动的24.05%;完成税务控制及申报业务,使用税控软件、红字冲销发票等,占全部学生实践活动的23.85%;完成仓管岗位业务,办理盘点、出库单和保管账登记等,占全部学生实践活动的20.71%;完成工作量统计、定额计算、费用分配等数据统计工作,占全部学生实践活动的17.51%;操作办公软件,制作WORD文档、编制EXCEL表、制作PPT等办公软件操作工作,占全部学生实践活动的17.33%;完成非会计方面的工作,如营销员、人力资源管理等,占全部学生实践活动的20.18%。从学生实习的具体内容调查,学生的毕业实习内容随着单位与岗位的变化而变化,并不能简单地按专业对口和岗位贴近度进行规范,应按就业为导向原则,先就业后择业的顺序,强调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次实习机会,不懂就问,提高实习就业的成功率。

二、会计专业毕业实习教师的指导管理

1.重视毕业实习前的组织发动和教育。学生毕业实习,要求学生尽快适应岗位,接受从学生角色转变为学生+员工这一双重身份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强调毕业实习的目的,明确毕业实习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注意毕业实习期间的安全,了解毕业实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的处理流程,加强学生对实习单位和对自己的工作岗位的认识,缩短不适应期。

2.加强毕业实习的组织与管理。为保证高职生毕业实习顺利、有序地进行,保证工学结合教育培养富有成效,学校建立校院二级、院企双元的毕业实习管理机构,派督导专人监控毕业实习教学质量。学校广泛征求合作企业的意见,共同制定并完善《毕业实习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会计专业根据专业技能训练和就业导向等要求制定与完善毕业实习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学校规定学生毕业实习指导必须实行“双导师制”,明确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及学校指导教师的各自责任。具体管理流程设计如右表所示。

建立专门的实习管理教室,充分利用现代通讯、MSN、QQ及视频窗口等现代网络手段和文件管理发布系统,教师可以在实习管理教室进行实习管理操作,记录实习管理过程。

三、毕业实习教育结果的考核管理

毕业实习课程评价与考核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毕业实习成绩考核由校企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学校将毕业实习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取相应学分和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考核评价指标由平时出勤表现、工作态度和业绩评价、实习体会和实习总结报告四部分组成。各部分所占比例依次为20%、20%、30%、30%。企业和教师根据学生顶岗期间的表现、与单位师傅、学校指导教师的联系,进行实习的纪律、态度端正、资料的正确和完整性的考评,其中企业评价占全部成绩的40%,教师评价占全部成绩的60%。毕业实习结束后进行小组评优,学生以口头形式汇报实习的工作与心得体会,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以20%比例评选毕业实习优秀学生,并由学校和企业共同颁发“工作经历证书”。

四、毕业实习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反思

根据麦可思公司对我校毕业生的实习就业跟踪调查,会计专业半年内的就业单位与实习单位一致性大致保持在45%,同学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认识清晰,有近63.71%的同学认为沟通表达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毕业实习典型交流材料反映最多的是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妥善处理各种关系。

人才培养方案应当提出沟通表达能力的训练要求,把它切实落实在各课程中,特别是对案例讨论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增加管理学基本原理、数学及统计学应用的要求,可以针对学校周边店铺进行各种主题调查,进行数据调查分析,注意调查过程中的交流沟通设计;加强人文素养课程的设置,增加人文素养的训练,丰富学生的职业文化修养;将学生的学习及工作态度的训练作为每一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独立完成工作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2]马树超,郭扬.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孔德军.基于工学结合构建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

[4]林慰平.高职会计实习方案设计[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

大学毕业会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就业协议 劳动合同

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人才竞争,意味着用人单位将有更大的选择余地、更高的人才要求,而我们的毕业生社会经验缺乏、求职心切,又缺乏相关法律知识,一些用人单位就可能会利用人才市场丰富的人才资源,提出不公平的用人条件和规避法律制度的劳动制度。为此,大学生在毕业求职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和运用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好自己的权益。

在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的一系列流程中,最可能发生法律问题的环节即签署就业协议书及劳动合同的环节,本文将围绕上述两各个环节展开重点论述。

一、了解毕业生求职中的基本劳动权利

增强大学生毕业求职过程中的法制意识,首先要引导毕业生熟悉毕业求职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这是毕业生权益自我保护的前提

1.劳动权

我国《宪法》、《劳动法》都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我国公民的就业权,不因民族、种族、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2.平等就业权

毕业生在参加就业求职过程中,应当享有平等就业权。平等就业,应当包括及时、全面准确的获取就业信息,就业时公平、公正、择优推荐等。公正推荐是学校的基本责任,也是毕业生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

3.公平待遇权

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的过程中,应当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公平受录用权是毕业生最为迫切需要得到维护的权益。

4.接受就业指导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十九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为毕业生、结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从学校接受就业指导服务是毕业生的一项重要权益。各高校应成立专门的学生的就业指导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二、签订毕业就业协议书及其补充条款时应注意的问题

就业协议书俗称“三方协议”,由学校做见证,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有法律效力的意向性协议。从法律属性角度分析,就业协议书是一种预约合同,预约合同具有与其他合同相同的法律效力,当事人违反就业协议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就业协议虽然形式上涉及到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三方,但真正的权利义务主体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

1.查明用人单位主体资格

许多毕业生求职心切,在接到用人单位发出的录用通知后,没有认真了解和考察单位的具体情况,就不假思索地立即签约。实际情况是,不少草率签约的毕业生,最后被骗、陷入协议纠纷或者入错行的不在少数。为此,避免这种情况,在签约之前应查明用人单位是否具有主体资格,即审查其是否为依法成立的组织。

2.确认具体协议条款明确合法

协议书的内容是整份协议书的关键部分,毕业生一定要认真审查。首先,审查协议的内容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其次审查和仔细推敲双方权利和义务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歧视性条款;第三要审查清楚协议本身外是否有附件及补充协议,并审查清楚其内容。相关法律规定,就业协议书内容至少应具备以下条款才能具有法律效力:服务期工作岗位、工资报酬、福利待遇、协议变更和终止条款、违约责任等。

3.签订就业协议书的程序要合乎程序规定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签约时要注意完整地履行手续。首先,毕业生要签名并写清签字时间;其次,用人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必须加盖用人单位公章并注明时间,不能用个人签字代替单位公章;第三,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字后需将协议书交给学校毕业生分配主管部门履行相关手续,以便及时制定就业计划和顺利派遣。

4.看清违约条款,明确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是指协议当事人因过错而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协议规定的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它是保证协议履行的有效手段。在协议内容中,应详细表述当事人双方的违约情形及违约后应负的责任,同时还应写明当事人违约后通过何种方式、途径来承担责任。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当事人双方履行协议,也有利于以后违约纠纷的解决。由于协议书通常情况下由用人单位起草的,所以,在签订就业协议过程中,毕业生要对违约责任条款充分关注,看是否存在对毕业生不利的条款。

三、签订劳动合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用人单位会与毕业生签订一份正式的劳动合同,从而确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签订后,就业协议就自动终止了。当然,就业协议中相关的试用期、薪资待遇、合同期限等是作为劳动合同相应条款的主要依据。

签订劳动合同前,毕业生应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关于单位规章制度、劳动条件等方面的信息,以确保毕业生对用人单位基本信息的知情权。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提供上述信息,则可以认为用人单位没有履行告知义务,并造成受聘人员不受用人单位相关管理制度约束的法律后果。对于用人单位,毕业生也要承担个人基本信息的告知义务。但是,求职人员关于自己基本信息的告知义务以用人单位相关要求的提出为前提。

相对于就业协议而言,劳动合同具有更强的约束力,与毕业生切身利益也更相关,所以,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几个条款。

1.必备条款

必备条款关乎毕业生直接的利益,把工作岗位、地点、上下班时间和加班时间限度以及试用期限和待遇、正式聘用后的薪金待遇等有关问题确定下来,既可避免不良单位的欺骗,又可避免因彼此沟通不畅引起误会。

2.约定条款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一般情况下,劳动合同也是单位草拟的,所以约定条款需要更加引起毕业生的注意,对于对方设定的不公平、不对等的条款,要予以修改或拒绝。

3.试用期条款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考察、了解对方当事人而约定的期限。《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4.其他需要关注的条款

(1)违法不签合同单位须付双薪

根据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除在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期间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工资外,还应视为双方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违约金”有上限

根据规定,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除培训服务期和竞业限制可以约定劳动者违约金之外,其余任何名义的违约金都属违法。

(3)单位未依法缴社保费

单位未依法缴社保费,劳动者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4)收取“押金”最高可罚2000元

根据规定,用人单位以担保等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标准处罚。

四、毕业生权利遭到侵害,维权时需注意的法律事项

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不尽成熟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尚不健全,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不公平现象,对毕业生就业求职正当权益予以侵害。针对侵犯自身就业权益的行为,毕业生有权向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进行申诉并听取他们的处理意见。同时也可以提交给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进行调节和仲裁,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首先,要了解劳动争议制度的基本模式。我国劳动争议制度的基本模式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自愿选择调解,调解不成必经地方劳动仲裁处理,如对劳动仲裁不服的当事人可以想地方人民法院起诉。这一模式说明当事人可以选择双方协商解决纠纷,如协商不成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不经劳动仲裁不得直接到法院起诉。

其次,要了解程序规则。作为刚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既要了解实体权利,也要掌握程序的规则。其一,劳动者解除合同应该提前30日以书名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其二,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其三,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向人民法院起诉,这些重要日期,除非不可抗力,必须在法定的的期限内去主张权利,(即要求调解或诉讼)否则超过有效期限,权利将不能被保护。

总之,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储备和更新法律知识,并注意法律法规的地域性和时效性。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才能在求职过程中免受不法单位的侵害。毕业生求职是高校对学生的最后一次教育,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中对法律问题的指导,提前预防法律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公丕祥.中国法律基础[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俊坤.就业全程指导[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3]王长义.毕业生求职中应该关注和运用的法律法规[J].职业与教育,2007,(9).

[4]孙丽华.大学生就业的法律保障[J].茂名学院学报,2003,(2).

[5]解廷民.毕业生求职中个人权益的法律保护[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4).

[6]张冬梅.就业协议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之策[J].中国大学就业,2005,(24).

[7]许均秀.大学生求职就业的法律保障分析[J].就业时空,2007,(20).

[8]刘金凌.大学生就业常见法律问题[J].辽宁师专学报,2011,(1).

[9]李新省,刘正刚.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常见的被侵权行为[J].交通职业教育,2009,(4).

大学毕业会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 指导教师负责制 环境工程专业

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都是在实习基地集中实习的基础上进行选题,实习一般是以班级为单位,由两名实习指导教师带队到各实习单位与专业相关的部门进行参观学习。由于受实习单位安全责任、岗位责任等方面因素限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能深入到生产岗位,再加上实习之前没有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和实习任务布置,实习期间通常不能有针对性的去学习和研究问题。由于没有对岗位和工艺、设备的深刻了解,所以,毕业实习效果往往不理想,学生反映学不到东西、流于形式、走马观花,甚至认为毕业实习就是走过场,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学生思想懈怠、毕业设计的质量无法保证,变成了纸上谈兵的大作业。所以,为保证本科生的实习效果和毕业设计质量,实习方式改革变得十分重要。

1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纳为负担重、效果差、缺实践、无结合。

(1)受到实习经费、实习基地数量、交通食宿等因素的限制,安排几十人的集中毕业实习会给教学工作增加较重的负担,选择实习内容符合教学和毕业设计要求、食宿方便、实习管理费用合理的实习地点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而且实习人数多,不方便管理,实习单位的接待压力也很大,虽有入厂的安全教育,但几十人的安全管理对实习单位和学校来讲仍然有很大的困难。

(2)为保证几十人毕业设计选题不雷同,毕业实习去的地方可能比较多,但往往导致没有重点,通常是几十人一起范范看了几套工艺流程,而且现场不比教室,是流动的学习形式,比较松散,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差的学生就会容易溜号,两三个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技术人员现场的实习讲解和讨论无法保证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实习流于形式,变成了参观,实习效果不好,而且返回学校后对于现场的问题基本没有机会进一步学习。

(3)受实习单位工作时间安排、岗位责任的限制大,实习不能深入到岗位,学生对工程实践了解有限,而且很多合作多年的实习基地内容有限且陈旧,学生实习时不能接触最前沿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更没有机会对某工艺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而一些更适合的实习地点由于接待能力有限、路途遥远、实习管理费用高、实习地点不集中等原因不被考虑。

(4)由于授课任务等其他工作的需要,几十人的毕业实习通常仅由两三名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实习现场的工作,而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对具体的实习内容和工艺特点了解有限,命题时不能有针对性的去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问题,而只能是提出一些常规性问题进行毕业设计,大家实习内容一样,实习报告相互参考,敷衍了事,结合毕业实习进行的毕业设计内容相近,教师命题费劲,为避免雷同,往往实际命题偏离了实习内容,变成了不同数据下成熟理论与计算方法的简单重复,使毕业设计的深度和难度受到很大限制,致使毕业设计质量受到影响。

2 本科生毕业实习与设计“指导教师负责制”模式的探索

自2002年开始指导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在小范围内进行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尝试,总结历年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研究提出了本科生毕业实习与设计“指导教师全程负责制”的模式,重点在于解决学校毕业实习的具体困难、改善毕业实习效果,加强学生对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研究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2.1 毕业实习化整为零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都是有多年教学和科研经验的专业课教师,由于工作、学习、科研合作、早年毕业的学生以及同学朋友等原因,在专业领域和很多公司、单位及相关的技术人员有深厚和广泛的联系,指导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项目、技术合作课题、研究方向和专长进行毕业设计的命题,由学生进行选择或师生双选,确定每个学生的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题目(方向),再由指导教师安排所指导学生的实习时间、地点和实习内容,确定现场指导技术人员。这种化整为零的实习方式的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1)指导教师可以把自己指导的十来个学生分别安排到三四个不同的、合适的实习地点分散实习,充分发挥、利用每个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能力,实习地点数量大大增加,减轻集中实习给教学管理工作和实习单位带来的负担。

(2)每个实习地点都是只有几个人的小规模的实习,方便学生的安全管理。现场指导技术人员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联系密切,认真负责,可随时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在安全的前提下可深入到实习岗位,安全问题和实习效果能得到保障。

(3)实习过程中重视工程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和深入探讨;提倡和鼓励突破与创新,尝试着通过实验等手段切实去解决问题,如成分复杂的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运行参数的确定以及工艺优化和方案改革,在实验设计、工艺规划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2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是一个学生四年本科学习成果的集中呈现,而毕业实习效果是毕业设计质量的基本保障,以往的集中实习导致毕业设计千篇一律,成了一份照搬设计手册的大作业。由指导教师安排的分散实习使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范围更广,实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工艺、技术更先进,还可以尝试着通过实验等手段切实去解决在工程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有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而且其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指导教师负责制的毕业实习对于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的毕业实习是在指导教师的安排下带着问题的实习,现场技术人员指导详尽,实习内容专而且精,并能深入到岗位,对工程实践的认识更深刻,所有数据来自现场,使毕业设计不再是纸上谈兵。

(2)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负责制的分散实习往往结合教师的科研工作进行,让本科生有机会参与到指导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意识和基本方法,对于实习单位工程运行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也具有理论意义。

(3)结合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科研工作进行的毕业实习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新技术的层出不穷,再加

上受到专业教材编写周期、授课学时的影响,学生往往在理论学习中没有机会对这些新技术、新工艺进行系统的学习,实习中的补充学习可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丰富了毕业设计的内容。

(4)毕业设计重视工程实际中疑难问题的解决和探讨,鼓励学生尝试着通过实验等手段切实去解决在工程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使毕业设计真正成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手段,毕业设计成果可以以学术论文的形式来体现,提升本科生能力培养的水平。

3 本科生毕业实习与设计“指导教师负责制”模式应用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本科生毕业实习与设计“指导教师负责制”模式具有普遍意义,在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确定合适的实习地点,合理安排实习内容并有效考核。需要在毕业实习前和实习单位进行有效地沟通,联系好实习单位的现场指导技术人员,在安全的前提下保证实习质量,并由实习单位为实习学生开具实习及表现证明。

(2)学生和指导教师一起确定合适的毕业设计方向,实习前就布置好实习任务。由于毕业设计内容和实习密切相关,所以实习前指导教师必须进行详细的实习内容讲解和实习任务安排,要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的实习。

(3)指导教师和现场联系紧密,随时解决问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亲临每个实习单位,熟悉学生的实习对象和工作范围,和现场指导技术人员紧密联系,掌握学生实习情况和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4)保证实验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需要进行实验时,应保证现场和学生回到学校以后的实验条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使所设计内容有可靠的实验数据作支撑,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5)实习经费不足的解决方法。分散实习的实习经费比较灵活,学生可以以岗位实习的形式参与生产环节或以其它形式同实习单位进行沟通协商,参与指导教师科研工作的同学的实习经费缺口也可由科研经费补足。

4 结语

在以往的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尝试着分散安排学生到各地实习,并指导学生进行了《天津港海水淡化工艺设计》等多项工程的设计,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是本科生毕业实习与设计“指导教师负责制”模式的切实应用。通过对本科生毕业实习与设计“指导教师负责制”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可得出以下结论:

(1)本科生毕业实习与设计“指导教师负责制”模式指导能有效减轻学校和实习单位负担。分散的、带着问题的实习,也能更好的保证实习效果,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2)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实习安排和毕业设计指导,可明显提升毕业设计水平,促使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大学毕业会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就业状况 体育教育 对策

毕业生就业工作成为所有高校师生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最后环节,是学校完成了学校教育任务后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环节。

针对就业问题,我国很多学者也进行了研究:毛振明教授(2011)认为是学校体育发展存在很多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强化体育教育功能。季克异、黄汉升(2003)认为高等学校体育专业要培养全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增强就业市场竞争力。潘家武(2007)认为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毕业应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根据就业需求按排课程。谢欢(2010)认为高等学校应多开展体育社团活动,能够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业精神。不同的专家学者都有不同的见解,而改变就业状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经过不断研究、不断完善。

1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和问题分析

1.1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

由近两年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信息比较分析可知,人们泾济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们把健身休闲运动作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生活时尚,体育社团、体育倶乐部、社区体育馆、大众健身房等各种体育场馆设施日益完善,体育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多,就业渠道比较广,就业对口率也较高。

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小学体育教师由教育主管单位统一招聘,对毕业生就业时间和需求数量有较大限制,体育教师专业大学毕业生求职竞争更加激烈。但农村义务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政策性就业渠道,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缓解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扩宽了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人才需求。

1.2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

针对近两年毕业生就业情况,我将其影响因素归纳为以下几点:

1.2.1 毕业生选择少,信息量少,就业渠道窄,

由于教育专业毕业,大多数都选择当老师,而且选择去中小学,这就缩减了就业面。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人因为找不到工作而选择进入企业、服务行业、在家待业、自主创业等,另外随着高校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工作持续开展,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选择入伍人数也有所上升,而行政事业单位类就业比例最低。此外虽然还有包括考研升学、自主创业、西部计划等就业去向,但依然选择太少。

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市场大多数是建立在以学校为中心的小规模的临时性市场体系,市场供求量小,而且信息量不足,体育专业的信息量更显不足,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3.45%是通过熟人介绍,11.74%是通过人才市场,26.81%是通过网上查询,而50.42%的大学毕业生需要靠自己去寻找信息。通过对照,大学毕业生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就业信息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能得到的信息就更少。

1.2.2 就业单位地理位置的选择

目前,中国地区发展差异较大,尤其是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相比较,各种体育硬件设施还不到位。这就造成了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多数都选择到较发达的地区任职,导致这些地区人员相对饱和,不能解决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

1.2.3 学校体育的处境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虽然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有大多数人会选择教育系统,但由于不喜欢选择在中小学当体育教师,毕业生在择业时一心只想到高等院校工作、大城市和富裕地区谋求职位,很少考虑到需要人才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结果造成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

1.2.4 大多数就业单位用人要求

当前,大多数就业单位用人要求对知识和素质要求相对较低,有很多工作岗位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要求不高,普通劳动力就能甠任,这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大学生的就业机会。而就从事体育方面的工作类型来讲,越来越倾向于时尚体育、体育舞蹈、武术、篮球、健美操等热门专业,而其他体育专业的同学则在同等条件下相对竞争力较小。用人单位在专业的选择性上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多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1.2.5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对就业政策的了解

大多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对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由于毕业生对就业政策的认识不足,就业的盲目性增加。

1.2.6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要求偏高

受社会制度的影响,多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毕业生的家长依然希望他们选择体制内就业。比如政府机关、垄断行业、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因为,总体而言,这些部门和行业就业稳定性相对较高,收入相对稳定,也有利于个人发展,所以,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就业首选。相反,选择体制外的大学生就业相对较少、

1.2.7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文化素质的缺陷

由于受体育教育专业限制,该专业毕业生本生文化知识相对较差,又因长期致力于体育方面训练、技能、理论等相关学习,致使其在文化素质上大打折扣,对其他专业知识缺少接触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摆在面前,也无法把握,因为缺乏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去承受这份工作。例如:公务员的考试和其它公招考试。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相当困难,文化素质的局限也是本专业毕业生择业一大影响因素。

2 对策和建议

2.1建立健全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应当积极调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坚持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体育专业,多开设热门的体育专业,坚决砍掉不实用的专业,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专业课程设置,逐步走向根据社会需要设置体育专业,以社会需求定培养方向的道路,增强本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使学生学有所用。

特别是在当前体育产业化的浪潮中,高校可依据社会需求适时培养一部份体育经营人才和体育经纪人,在体育专业中增设体育经营管理方向、时尚体育、体育舞蹈和体育经济等人才培养方向,引导体育专业学生以体育专业为基础,努力学习各门文化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核心竞争力,满足职业发展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2.2拓展工作思路,创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方法

开阔视野,拓展本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途径,逐步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全员化和社会化,形成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家庭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互动式工作格局。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运用现有的科技资源,如手机、微信、qq、微博等,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就业信息,与大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求职中遇到的问题,并鼓励他们自己寻找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独立面对问题,实现自身价值。学校应建立良好的信息服务体系,根据本专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深度信息服务,为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用人单位建立起畅通、直达的沟通渠道。

加大本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力度,通过自主创业可以为本专业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锻炼机会和兼职就业平台,全面提高本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改善本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就业现状。

2.3思想教育引领,指导本专业毕业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教育工作是学校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高校和谐稳定大局。高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宣讲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鼓励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调整就业心态,调整就业期望值,准确定位,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结合实际,完善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系统思考和研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帮助学生发现、发展各自的志趣、潜力和特长。提高大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今的就业市场,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学校应引导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珍惜就业机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多学习、多操作、多磨砺。鼓励毕业生走入基层,走入广大劳动群众当中,,服务农村教育和民办教育。除传统体育岗位和相对集中的竞技体育工作外,积极引导毕业生参与全民健身领域,拓展就业渠道。与此同时,学校要培养毕业生吃苦耐劳、勇于挑战和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实现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

3 总结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必须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发展思路,有针对性地加快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的调整,以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为核心,整合教学资源,增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与就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实现体育教育专业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生的需要[1]。努力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大学生不但掌握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精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切实提高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专业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向“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广适应”的复合型人才转变,有利于提高择业和就业的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 黄汉升.季克异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研制及其主要特征[J].体育学刊,2003,(3).

[2] 张辉.中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J].济南城建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知识经济,2010,(24).

[3] 陈晓星.影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6).

[4] 沈芝萍,王俊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与改革思路[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6).

上一篇:会计管理体制论文下一篇:内部会计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