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学术论文范文

2023-04-04

小学教育教学学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开设背景农村小学特点英语教学特点原则

一、小学开设英语课的背景要求

(1)小学开设英语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国际上,英语已成为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学习英语已不仅是与国际发展接轨的需要更是我们学好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而我们国家要想更好的对外开放跟上国际时代潮流,就首先应当使我国公民具备使用外语的基本技能。但是,由于底子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设备条件有限,又缺乏较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特别是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单一,因此,英语的教学质量提高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2)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有助于民族素质的提高

在小学开设英语课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学习语言的潜力,通过对外语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思维、品德、文化、和心理素质。外语课可以使小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可以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思维,开阔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与经历;

二、农村小学的特点

农村小学的生源主要来自于附近的一些乡村,与城里小孩相比会有一定的差别。因而农村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调查,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原因:

(1)农村孩子比较胆小,羞于说英语。农村小学的学生土生土长,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小孩相比,往往会显得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心理,又害怕会说错被老师批评,并且易落于机械的条文背诵的俗套,因而羞于说英语也不太敢说英语。

(2)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氛围。在课堂上,学生能听到英语教师较流利的口语,但学生每周一般只能接触三到四次,每次仅二十分钟,其他任课老师则都是用汉语教学,并且有些学生甚至在英语教师上课说英语时,起哄或吵闹,这又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要使小学生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具备用所学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初级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应具备以下特点:

(1)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能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应贴近于生活,能充分反映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所学的内容能应用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中去。如:book ,pencil 等學习用品是他们平常学习中最常用到的,而像apple ,pear ,orange 等水果又都是贴近生活的,学生在学过这些英语以后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使用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如韵律诗、儿歌、游戏、会话表演等,可满足小学生的表演欲,因此也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为了使学生记住一些最常见的问候用语,我在平常教学时引用了这样一首小诗:

熟人见面招招手,热情大方说Hello,

Hi比Hello更随便,朋友问候最常用;

上课之前先起立,Stand up 要牢记,

生人见面相介绍,I am……别忘掉;

清晨见面问声好,Good morning要说好,

Good bye 表再见,但用bye-bye更随便;

How old are you 问多大,别把How are you来混掉;

以上用语要牢记,交际起来不费力。

(2)在语言教学时,要重语感,重语音语调基础,重交际能力

1.上课教学时,以话题为核心,多给学生各种口头练习及听力练习的机会,让他们脑、口、耳并用,并将平常的简单对话动用到肢体表演中去,使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以达到通过大量的实践,使学生具备良好语音、语调及简单会话的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尽量多的感知初级语音语调。

2.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时的主体,鼓励他们多说一些自己能说的英语,要不怕学生说时犯错,多给他们口头练习的机会,并通过视、听、说、玩、唱、读、戏等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接触尽量多的语言材料,也可以在教学时开展两人小组、多人小组、成行、成组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都能充分地参与课堂实践,使学生逐步培养起初步的语感。

(3)教学手段应形式多样,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与良好的语言环境

1.用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曾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2.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上课教学宜兼收并蓄,集各家所长,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应用综合的教学路子。如:情景法、直接法、讨论法、练习法、视听法、交际法等等,只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都可采用。

3.低年级的小学生很难保持学习的持久性,特别是对一门完全陌生的语言。因此,小学英语课程安排时宜短时间、高频率,保证学生每周都能多次接触到英语并有足够的实践量,小课时又能避免学生因长时上课而觉枯燥乏味,以致思想开小差,短课时能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使教师能更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

(4)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1.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每个学生取得的成绩及点滴进步都予以肯定。可采用多种表扬和奖励的方式,如:我在上课时给认真听讲的学生的书上画上五角星,或在其额头上贴上彩色五角星,并将每节课时英语学得好一点的学生指命为当天的小老师,并加两颗红五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在平常教学时,让他们用所学知识分组比赛,并由教师或其他同学给予评分,这也能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听讲。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应采用各种有效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参考文献

[1]王蔷 《小学英语课程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2]刘道义 《小学英语教学特点与小学英语课面临的挑战》

[3]华芸 《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性研究》

[4]蒋素容 《小学英语兴趣教学之创意与实践》

[5]刘润清主编 《外语教学与学习》

[6]《英语教学中运用Information gap的思考与实践》

[7]《小学英语教学的几个原则性问题》

[8]庄文英、李兴艳《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模式》

小学教育教学学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在当前小学数学的学科教育当中,其学科教材内容不乏一些逻辑性较强的知识点,而这一类知识点,往往会成为困扰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且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仍然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因此,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数学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数学学习兴趣不佳

在小学阶段,尽管学生对事物认知能力有限,但是他们能够保持对事物的兴趣和探究欲望。然而,在实际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还没有从以前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脱离出来,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习惯性应用灌输教学法展开,因此学生在学习时的地位十分被动,此外,小学教育的基本水平确实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学习技能差,数学基础薄弱,而有些学生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解题能力较强。即使很多数学教师改善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还是无法提高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数学教学效果欠佳。此外,学生们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会感到理解困难,不能很好地利用转换思想。

(二)数学思维的培养缺乏

在传统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们在学习中较为被动,导致他们不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数学这一门学科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无论是公式的推理以及定理的背诵都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水平。然而,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往往被忽视,导致学生真正的学习不能结合创新能力,思维水平等要点展开,因此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小学阶段是为学生奠定基础,激发思维的最佳时期,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就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确保学生在愉快且轻松的氛围中获取到更多对自身发展有用的数学知识,将数学变成一项简单、轻松、好理解的科目,使今后的深度学习更加顺利。

首先,教师需要将因材施教的理念放在教学首位,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层教学的设计。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将学生按照性格、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等因素来进行合理的层级划分,对每个层级的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确保每名学生都可以获得课堂参与感,得到自己所需求的知识。在层级的划分中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分配学习任务[2]。比如在学习到有关四则运算的知识点时,教师需要学生能够掌握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并懂得正确的运算顺序,教师可以为数学基础较为薄弱,且学习能力较差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计算习题,循序渐进的加强学生运算能力;给予一些基础较为牢固,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带有括号的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算,巩固学生运算能力;对于一些基础扎实且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加强教学难度,为学生布置一些需要发动思维来思考的难题,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这种分层教学的方式,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也避免了所有学生完成同样题目所带来的“吃不饱”和“不够吃”的现象[3]。

(二)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

想要实现增效减负的教学目标,落实“双减”政策,教师应当首先了解学生一直以来的学习压力来源,从根本上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面对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经常出现无法解决的现象,久而久之就会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而有些学生则是因为学习的过程太过枯燥,尤其是抽象性较强的数学这门学科,如果一直沿用传统的理论灌输方式,学生就会无法接受,所以教师应当巧妙利用当下时代的各种便利资源条件,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整理与归纳学习资源,使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跃。比如在学习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物体,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与教师一同合作研究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式,在探究中学习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此知识点的记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提高质量

小组合作的模式是各科教学中常会用到的教学方式,其优势在于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配合达到高效学习的目标。小组合作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思考研究数学中的难题,大大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让学习变得更具趣味性。教师所要注意的是小组成员的划分,将学生按照成绩,性格以及能力等等特点来合理分配小组组员,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4]。比如在学习到《我当小厨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小组准备一些水果,让学生小组之间进行合理分配,思考如何将现有的水果平均分给所有组员,确保每个组员都可以获得等量的水果,带领学生感受分数的意义。同时增强数学的实用性,使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方式,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提高学习乐趣,落实“双减”政策。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落实国家推行的“双减”政策,实现学生全方位健康发展,就要求作为学生引导者的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专业优势,帮助学生整合学习资源,梳理思维。运用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数学,掌握数学的学习技巧。同时注重学生学习的质量,摒弃传统以量取胜的教学理念,使教學内容与作业精而不多,给予学生更多自由的时间去探索、思考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何军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21(A5):49-51.

[2]李超.顺学而教,让“规律探索”水到渠成——以“商不变规律”一课教学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1(Z1):74-75.

[3]刘爱红.面向生活的小学数学项目式教学模式刍议――以“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的学习为例[J].名师在线,2021(36):66-67.

[4]任卫兵.守常固本,推陈出新——“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新实践研讨纪要[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1(06):21-27.

小学教育教学学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阶段,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创新数学教育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积极研究创新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兴趣的激发、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图形结合教学创新模式,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对策

数学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在课堂数学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进而爱上数学学习,最终提升数学学习效果。知识的学习是动态的过程,传统的教学以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以题海训练进行知识巩固,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师生良性互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一、激发学生兴趣是教学方法创新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时,会从内心形成学习的动力,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了解学生,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并以学生的兴趣为依托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创新力。

如在教学“圆的认知”时,教师可以先通过自然界中美丽的圆的事物,如太阳、月亮等进行导入,使学生明确圆的概念,通过生活中圆的事件等的回忆,了解圆的特点等。又如在教学“角”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旋转功能进行角的多角度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了解角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学生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下能了解数学的价值,能增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意识,进而通过独立思考,对知识进行探究。教师根据不同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学生带入到学习场景中,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知识点特点的描述,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方法创新的基础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知识学习。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不强,被动接受知识会导致其学习效率低,无法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素质教育重视的是学生全面发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自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成长需要。在创新教学方法时,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奠定基础,规避学生抵触情绪的产生。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利于学生投入到积极探索过程中,利于在创造学习的空间进行独立探究。

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进行研究。因为在之前学生学习过三角形的面积,教材知识的梯形面积是三形面积的变形。在学生研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利用图形重组的方式进行正确解决方法的探究。当学生通过探究和合作归纳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被充分突出出来。学生以问题为依托进行知识学习,就掌握了学习的主体权,学生通过研究归纳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学生的学习信心也极大增强,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探究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三、采用图形结合教学方法是教学方法创新的实施

在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图形结合就是重要的创新教学方法。数学学科属于理工学科,和语文、英语等文科学科不同,数学知识相对抽象,利用图形结合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利于学生理解,利于学生深入探究。在教学创新时,教师要依托教学内容,将数与形进行结合,使数学知识转化成图形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关系变成直观的量化的形象知识,使知识在变简单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理解效果。

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在学生自主研究的基础上,教师再为学生讲授梯形面积的公式解答。教师可以利用不同颜色进行图形的转化,教师先画一个白色的三角形,将三角形填充上绿色,在简单讲授梯形面积的计算方式后,将三角形划分成一个梯形和一个小三角形,在梯形的部分填充上黄色,这样,学生通过图形结合的方式,通过教师的讲授,能得出梯形的面积是大三角形的面积减小三角形的面积。在图形结合的辅助下,学生能形象地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式,进而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分析能力。

四、重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是教学方法创新的升华

在科技发展带动下,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也要依托信息技术的图形、声音、文字结合的特点,实现教学创新的升华。小学生处于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的过程,任何新鲜的事物都会吸引其好奇心。在数学教学创新时,教师可以高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目的是为学生创设知识学习的真实场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实现不同感官的激发,在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准确掌握数学知识,进而发展想象力。

如在进行图形知识复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不同图形进行展示,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不同图形之间联系和区别的展示,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区别,进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数学知识,可以提升学生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知识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是启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想象能力的重要学科。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重视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采用图形结合教学模式、高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成学生的学乐园,使学生爱上数学,最终提升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建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J].试题与研究,  2019(30):94.

[2]王會梅.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课程教 育研究,2019(28):25-26.

[3]孙向东.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学周刊,  2019(24):42.

小学教育教学学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作为教师也应该突破原有观念的束缚,对课堂教学进行革新与创新,实现对课堂时间最大化的利用,真正实现学生能力的发展。本文立足小学数学课堂,对创新教育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给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分别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构建扎实知识系统,培养创新思维;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还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课堂教学;策略

数学可以说是一门不太讨喜的学科,没完没了的运算,复杂的逻辑,深奥的数学思想,但是也正是这些东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探索精神以及合作能力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具有可行性。笔者任小学数学教师多年,对于创新教育多有研究,现将自己的所得归纳如下。

一、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就目前来说,仍然有很多教师没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沿用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这就使得课堂沉闷、枯燥,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时有交头接耳、开小差等行为的出现。创新教育的实现有赖于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课堂的互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其思维,促进其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成长。

比如,在学习“圆”这一章节时,因为与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并且学习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调动课堂氛围,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圆形物体,像井盖、呼啦圈等等,下面请学生自行发言,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圆形的,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拿出一个事先剪好的椭圆形纸片问学生:“这是圆形的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不是。”教师接着问:“怎么不是啊,这个也没有棱角,而且也能够像轮胎一样转动,怎么就不是圆形了呢?”通过上述环节,学生的注意力从观察圆形到观察圆形和椭圆形之间的区别,并创造性的探究圆本身具有的独特性。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课堂和课下时间观察、思考和总结,并在这一系列的思维过程中发现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式,从“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不断形成结实的实施基础。每一个学生具有的学习能力,自身对待学习的态度,以及所掌握的学习方法都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对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负起责任来。

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要特别注意“引”的作用,首先引导要奇异,假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使用设置情景的方式,例如使用学生比较喜欢的游戏的方式来提出问题。其次引导要贴近生活,比如,在你教学“分数”的时候,可以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切西瓜为例子,将两个西瓜切割成不同数量,平均的分给几个人。最后教师的引导要有层次性,在符合当前学生知识接受程度的基础上,从深度、广度等方面进行引导。

三、构建扎实知识系统,培养创新思维

就实际情况来说,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安排系统性并没有那么强,较为松散,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还是要构建系统性的知识网络,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辅助学生养成建立知识系统的习惯。这需要从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建立错题本,错题本的设置不仅仅是为了错题的收录,更重要的是深究出错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和改正,比如,在“分数”的教学中,学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忘记进行通分,计算出现差错,分母公倍数错误等,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就能够针对出错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加强。第二,养成复习的习惯。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内容后,结合两个图形进行综合复习,总结其相关性,观察运算、公式等方面是否具有联系。同理,在学习“圆形”和“扇形”的内容后让学生自行在笔记本上总结。

四、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开展实践操作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折一折、拼一拼的方式,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游戏中学习、动手中进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长方形物体,然后使用手中的笔、尺子等工具在画纸上画一个长方形的,最后将画的正方形剪出来,并通过折叠等方式发现正方形的特点。

总而言之,创新教育不单单指的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还涉及教师的专业素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创新,即创新教育要勇于突破表层性的束缚,扩充创新教育应用的范围和深度,深耕创新教育的作用。除此之外,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必须进一步的提高,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不断学习,勇于接触新鲜事物,敢于大胆尝试,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真正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

参考文献

[1]靳玉斌.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J/OL].学周刊,2019(16):86[2019-08-03].

[2]謝东玲.创新课堂教学理念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0):125.

小学教育教学学术论文范文第5篇

教学工作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要提高质量必须靠管理,教学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它由多个要素构成,要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也要靠管理。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对教和学的众多环节实行控制,取得效益还要靠管理。管理是一门科学,要想做好教学管理,必须认真探索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之路,近几年我在教学管理的科学化道路上进行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管理方法,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

在教学管理中必须树立质量中心观念和全面管理观念,因为提高质量是教学管理的目的,也是教学管理追求的目标,还是检验教学管理效果的标准,所以质量应该成为管理的中心。而质量的提高又必须通过全面管理来实现。质量是教学各项工作的综合效果的表现,离开了全面的管理,就不可能有质量的提高。因此,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应该成为教学管理的一大原则。

什么叫全面管理?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系统的两大要素,教和学是教学工作的两个基本方面,教学质量由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决定,因此,全面管理就是既要抓教的管理,又要抓学的管理,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决定教的质量的因素有三方面,即教师素质(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教学环节质量和教学研究。所以,我们在教的管理上就紧紧抓住了教师素质提高,教学环节和教研工作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素质提高。学校的教师队伍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业务基本功,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现代教学的理论修养,并且应该有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做了三方面的努力,一是抓中青年教师的业务进修和继续教育,以便更新知识提高素养,使他们的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都上一个新台阶,以适应现代化教学高要求的需要。我们特别重视骨干教师的外出考察和学习的研讨交流活动。我们认为这是培养高水平教师的重要途径。二是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教育理论贫乏,教育思想陈旧是我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問 题,也是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教育理论的再学习就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我们把教育理论的学习规定为教研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指定学习书目,安排时间,并制定了检查措施。为了推动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我们还请教育科研部门专家开设系列讲座,举行专题研讨,集中解决一些教育思想的突出问题。另外还请各方面的人士来校传递科技方面、改革开放方面、教学改革方面国内外的各种信息,活跃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促进了思想观念的更新。三是开展教学经验总结活动。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是自我提高的重要方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总结是提高的途径。因此,我们把总结规定为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把每人每学年撰写一篇论文作为制度贯彻执行,并把论文作为教师教学成果的组成部分,认真评选、同教学成绩一样成为教师职务评定、评选和提干的依据。对教师队伍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教学环节的管理。教学诸环节的管理中我们突出了课堂教学的环节。对课堂效益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来自教学的研讨活动,通过研讨深化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探讨共同问题的解决,探索旧的教学方法 的改革,开辟新的教学途径。而举行各种公开课是开展这种研讨和探索的极好形式。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校逐渐形成了系列公开课的制度。这些公开课按档次、目的和内容形式的不同分为三类。一类叫观摩课,这是最高层次的公开课,请高水平的教师担任,在全校范围内举行。目的和作用有三:一是展示特色,鼓励创造特色;二是展示教改成果,推动教学改革;三是树立典型,指导教学。这类课每学期文、理科各举行一次。另一类叫研究课。由教研组安排,推荐本学科专题研究承担者或由较高水平的教师担任,目的是开展专题研究或成为本学科存在问题的解决进行探索。这类课在教研组范围举行,每学期2-3次。对这类课要求是,要选择有价值的课题,对课堂教学要进行集体设计,课后对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第三类叫试验课。这类课在备课组内举行,每学期每人一课,目的是实现课堂教学研究的群众化,把全体教师都吸引到教学改革的研究中来。这三个层次的公开课均实行一课一研讨的办法,就是每次公开课后要有不同形式的研讨会。这样就形成了每学期的公开课系列和研讨系列,每学期全校仅校级和学科级的公开课就有20多个,要举办20多次研讨,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的提高.

总之,全面管理不是单一的管理活动,而是多种管理形式的综合表现。在教学管理中,要引导师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水平。

广东省揭西县南山镇道南小学 杨晓彬

上一篇: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下一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