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控制软件范文

2023-09-16

远程控制软件范文第1篇

第一章 概述

1.1综述

为了加强银行所属营业网点和金库的安全运营和管理,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降低运行和人力管理成本,本着“安全、节约、稳定”的原则,利用远程网络通信技术和视频处理技术,建设营业网点监控联网系统和异地守库综合监控管理系统。

银行安防系统的发展在过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独立网点防盗防抢报警系统建设为主的阶段;二是以模拟监控和防盗防抢报警相结合的阶段,并实现了银行网点与当地公安110的联网;三是数字化改造阶段,将原有的以磁带录像为主的全模拟的监控系统改造为以数字硬盘监控录像为主的数字化监控系统,有些二级行还利用硬件设备附带的客户端软件实现了简单的网点远程监控。

行业安防系统与其它行业相比,具有着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防范级别高,风险等级高,一旦发生案件一般都会对国家、单位财产带来较大的损失,对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在社会上造成相当恶劣的影响。这样对安防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准确性和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系统规模大,覆盖面广。银行的一个普通二级分行所管辖的营业网点都在有上百个甚至几百个,监控和报警点数量分别都有几千个,而且分布在城市、乡村的各个地方;

系统组成比较复杂。既有防盗报警系统,也有视频监控系统,还有门禁控制系统和GPS运钞车跟踪定位系统等,而防盗报警系统多数由当地公安机关许可的安保运营商提供系统安装和联网接警服务;

系统设备型号众多,跨越时间较长。在数字化监控设备中,既有采用各种板卡(如海康、汉邦、恒亿、金鹏、图敏、德加拉等)和各家不同软件厂商、不同版本的PC-DVR,也有不同厂家、型号的嵌入式DVR(如海康、大华、成都科力、大立、图敏、蓝色之星等)。报警主机也几乎涵盖了honywell-c&k、ademco、dsc、枫叶等所有进口品牌报警主机和大量的国产报警主机。IC和指纹门禁设备的品牌同样众彩纷呈。

1.2需求分析: 我们经过认真仔细的考虑,针对监控的特点,结合“互联互动,资源共享”的应用方式,本着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原则,对“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做出设计。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既要保证本系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安全防范作用,充分满足银行的各项要求,考虑综合效益,并且保证系统具备适度超前,同时又能提高管理效率,突出以下几个要点:

在充分合理使用资金的基础上,将现有系统建设成为技术先进的、功能实用的新型监控系统。

我们可利用现有的通讯网络资源传输远程监控的图像和远程控制指令。将监控系统建设成为数字化、网络化、分布式、智能化,实现远程网络监控、Web监控等多种形式、多监控点的系统。

针对于网络视频监控有集中管理、以及未来监控点不断增加的需求,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兼容性、扩展性。

所有设备均采用嵌入式系统,最大限度降低维护投入,避免财力、物力、人力的浪费。

1.3现状分析:

根据《关于进行远程集中监控演示的通知》,XX分行提出了集中监控系统建设目标和任务,详细现状概述如下:

1、XX分行营业网点基本情况:

其包括:10个支行86个网点、其中XX市区6个支行75网点,旗县4个支行11个网点,共有网点录像机127台,其中工控式15台,嵌入式112台。录像机主要为天大天才、蓝色之星、大华、广州柏高保和少量PC机(10台)的产品。126台录像机中,2003年(含)以前投入使用的有41台,约占总数的33%。共有摄像机791台。 XX分行营业网点全部接入了110报警,绝大部分是2006年接入的,运行正常。

2、金库基本情况:

XX分行共有5个金库,分别是XX分行中心库、东河支行金库、白云支行金库、土右支行金库、石拐支行金库。5个中心库共有录像机7台,摄像机69台,5个金库已于2007年10月全部接入了110报警。公司方案中需要在原金库的铁门上重新加装一套门禁,并连至中心端(原建设有一套铁门门禁,在取得门禁协议前提下一并联进集中监控系统)。

3、ATM基本情况

XX分行有自动柜员机78台,全部安装了监控和报警设备,其中6台属于离行式。

4、网络建设情况

XX分行网络带宽为2M,是以二级分行总部为中心的星型结构。

5、系统基本构架

监控中心设立在XX分行主楼内,与主机房在同一楼内,监控系统要对所有的金库、网点和自动柜员机进行连接,建立一级监控中心。

随着远程集中监控发展的需求,将逐步在XX分行管辖范围内的营业网点和金库以及自动柜员机上实施联网监控系统的建设。为能更加有效地利用“集中监控”这一功能,必须将原有监控系统最大程度整合联网。

第二章 总体构想与需求

在XX分行管辖范围内,对金库实施远程集中监控、异地守卫;对营业网点、自助银行、ATM机、保管箱、办公楼实施远程监控联网。

增加监控区域和监视、控制功能,采用最新技术,建设全方位的远程监控联网体系,以省(市)级分行为中心,打造“高科技、高标准、高性能、低成本”的大型银行视频联网监控综合管理体系。 银行安全防范的重点是各营业网点、金库、自助银行和离行式ATM机,安防系统主要由视频监控、防盗防抢报警和金库自主银行门禁三个基本的技术子系统组成(运钞业务多数已经外包给专业的押运服务机构)。需要防范的各类犯罪行为主要包括营业网点和金库抢劫盗窃、金库监守自盗、自助银行和ATM抢劫盗窃以及银行卡犯罪,其中自助银行ATM抢劫、金库监守自盗和银行卡犯罪是新形势下防范的重点。

另外,对柜台交易过程的监管和营业场所秩序的管理也是银行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1金库与营业网点的设备与网络情况

2.1.1前端设备情况

3至4年以前,一般采用的是工控(PC)式硬盘录像机。 近几年多嵌入式硬盘录像机。

其中仍然使用的PC式录像机多采用MPEG-4压缩方式。 2.1.2网络情况

金库部分:现为银行专网,网络带宽2多为2M;建议改造为金库远程监控、异地守库系统专用网络。

网点部分:营业网点、自助银行、ATM机、保管箱、办公楼部分,远程监控联网系统利用现有业务网络(或备份网络),带宽多为1-2M。

2.2实现目标与要求

2.2.1 金库远程集中监控、异地守卫系统

(1)金库技防系统直接与省(市)行联接;

(2)金库前端安装独立的技防设施,视频监控、报警(震动、防入侵)、门禁、灯光、声音等; (3)通过网络将前端进口的图像、报警、门禁、语音等信息传输到银行监控中心;

(4)中心行监控中心值守人员对值守的金库目标实行24小时监视和控制。

2.2.2 营业网点、ATM等远程监控联网系统

营业网点、自助银行、ATM机和办公楼远程监控联网系统管理,(原先基本上有独立的技防管理系统), 是将前端的图像、数据、语音、门禁等信息传输到中心行监控中心,进行集中管理,前端存储,中心可实时查看、调阅、存储,从而实现中心行对营业网点、自助银行、ATM机和办公楼进行分级监控管理。

主要功能包括:实时预览、远程下载、远程回放、报警联动、内控报警、110联动、语音对讲、权限管理、电子地图、门禁集成管理、功能扩展与接口预留、安防信息发布、限制带宽传输、视频流媒体管理等。

2.2.3多级监控中心联网系统

实行各网点、金库及ATM和二级分行中心行远程监控系统集中联网,实现监控系统“自上而下、权限分级、集中管理、集中控制”的集中式管理模式。

第三章 系统规划设计及规范

3.1总体规划原则

3.1.1 可靠性原则

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是整个系统建设的基础。为了确保整个系统能够稳定工作,本系统选用的平台软件支持多种容灾备份方式,如重要服务器双机热备、流媒体服务器支持N+M备份,其他服务器在线热备等,使得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和良好的恢复能力。系统采用的硬件设备均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达到公安部产品入网的技术标准。 3.1.2 先进性原则

本系统设计立足于先进技术,采用较先进的控制技术、网络传输技术、视频压缩技术及视频传输技术,从而使系统的建设达到和具备国内的较先进水平。软件平台采用国际最新的科技成果,从而保证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保证系统在建成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因技术落后而大规模调整,并能够通过升级保持系统的先进性,延长其生命周期。 3.1.3 标准化、开放性原则

本系统设计采用标准的TCP/IP、SIP和RTSP协议、SNMP网管等标准协议,以确保整个系统的各种软件、硬件均符合相关的标准,保证业务、功能、界面、内容的高度统一化和标准化,从而达到服务的规范化和管理的高效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可根据系统容量的不同灵活部署设备。另外采用分布式部署,满足系统平滑扩容的要求,通过采用通用的标准协议,可实现同构系统和异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3.1.4 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系统功能及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系统建设成本。采用经济实用的技术和设备,,综合考虑系统的建设、升级和维护费用,不盲目投入。对于占系统平台建设成本较大的存储部分,我们采用DVR结合分布式集中存储策略,所有录像数据均通过DVR进行录像存储,对于重点区域,则采用分布在各接入点的集中存储设备进行备份存储,该模式可以大大地降低系统的存储成本,并可避免因网络意外造成录像数据的丢失。 3.1.5 可维护性 系统采用电信级的网管系统,可管理视频前端设备、中心平台软硬件设备、网络运行情况等。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可自动切换,从而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3.1.6系统引用规范和标准

XX银行xx分行联网集中视频监控系统规划设计必须完全必须完全符合有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条例及规范。遵循的行业规范与标准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行业标准—银行金库》 (JR/T0003-2000)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

《银行营业场所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GA38-2004) 《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GB/T16676-1996) 《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预算编制办法》 (GA/T70-199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74-1994) 《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 (GB/T 16572-199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1992)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视频安防系统技术要求》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38-92 《以太网100BASE-T标准》(IEEE802.3U)

3.2系统体系架构规划设计 3.2.1 体系结构的选择

体系结构决定了银行监控系统本身是否能够适应联网监控规模的变化而进行伸缩、是否能够在银行需求变化的时候快速响应并无缝集成到原有的系统中去。体系结构也决定了一套系统是否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淘汰,还是能够随着信息、视频、智能、安全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自我完善。

 先进性和实证性

系统管理平台不应该选用过时的或者即将被淘汰的技术,这会导致用户原有的投资很快就会化为乌有。但我们也不应该选用过分先进、没有经过实证或者没有在大型系统、关键任务中大量运用的技术。

 业界标准和理论基础

体系平台也应该和业界保持一致,具有坚实的理论接触和完备的标准定义。自己设计一套体系结构可能在一时提高开发的速度、降低开发的门槛,但很难有序、高质量地发展、也无法被其他系统使用。 3.2.2强大稳定的设备接入能力 平台软件可以兼容海康威视、大华、金鹏、汉邦高科等嵌入式DVR以及国内主流视频压缩板卡(如海康威视、武汉恒亿、广州金鹏、北京汉邦、成都德加拉等)的PC-DVR。必须能够有效的解决不同品牌设备集中管理的问题。同时在设备的接入方面应该支持模块化(插件)开发技术,实现快速设备接入,保证系统稳定性。 3.2.3 软件平台采用分层设计

采用优秀大型IT软件普遍采用的三层软件层次划分的体系结构模型,包括客户端、业务层、数据库,其中业务层应该包括专门用于处理设备接入的硬件抽象层, 中间层应用服务器和应用层。对于数据库的访问必须通过中间应用服务器完成而不能直接访问数据库,保证数据库访问的安全性。 3.2.4 WEB集成采用的技术

为了满足未来与银行其它B/S架构业务管理系统的集成,管理平台采用开放的集成接口,支持代表业界标准的WEB集成架构和接口标准。

3.2.5 软件部署方式设计

系统管理平台包括核心目录管理平台和中间应用服务软件模块,其中中间应用服务,如流媒体服务、集中存储服务、报警服务等可以根据系统规模和性能要求在市级行、省分行或其它分控点分布式部署和灵活配置。

3.3系统实施规划

本项目遵循系统集成“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 3.3.1平台选择 第一步应该选择一个扩展性、兼容性好的网络视频与安防管理平台软件,满足本项目的基本需要。实现对图象、报警的集中监控、存储、对讲等管理功能,监控的范围可以是几个地市的试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原有数字图像设备,可以采取以下集中方法改造:

 对于平台软件已经支持的嵌入式DVR,如目前国内主流嵌入式DVR(海康威视、大华、大立、金鹏等),可直接集成到系统管理平台中。

 对于软件平台暂不支持的嵌入式DVR,要求原厂商开发包、通讯协议和基于其开发包的DEMO程序源代码,由我司针对提供的开发包参照其DEMO快速完成中心接口软件开发并最终整合到监控中心管理平台中,该方案需要软件厂商开发中心接口软件驱动程序。

 对于PC-DVR,如果内置板卡是软件厂商软件已经支持的板卡(海康、金鹏、恒亿、汉邦等),可以由我司提供现场监控软件替换原有数字图象主机中安装的软件,以方便和中心我司软件的联网集成。

 对于PC-DVR, 如果内置板卡是软件厂商软件目前不支持的国内主流板卡,同样要求该板卡的原厂商提供开发包、通讯协议和基于其开发包的DEMO程序源代码,由我司针对提供的开发包参照其DEMO快速完成现场监控软件替换原有数字图象主机中安装的软件,以方便和中心我司软件的联网集成。

 对于PC-DVR, 如果内置板卡是软压卡、停产卡或其它原厂商不提供开发包、通讯协议的板卡,建议保留主机,用我们软件支持的图像卡更换现场原有的图象板卡,安装我司相应规格软件,实现和我司中心软件的联网集成,我司支持的图像卡见后文DVR软件功能介绍。

 对于一些安装到现场超过3年的PC-DVR或嵌入式DVR,如果经过现场评测,其性能已经无法满足联网监控的需求,建议更换整机,采用我们支持的嵌入式DVR整机。

3.3.2门禁及110防盗报警集成

第二步可以增加对银行门禁系统、110防盗报警系统的集成,将原有监控系统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进一步实现对移动目标的监控,如运钞车和库包押运等。 3.3.3 OA系统集成

第三步将监控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集成,集成的重点包括网管系统的整合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对监控系统、报警实时历史数据的调阅。

3.3.4智能化监控技术

第四步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增加智能视频分析方面的应用,如说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危险物体识别、轨迹识别等。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

联网集成系统主要由前端监控报警设备、传输网络、管理平台和业务应用终端四个部分组成。这四个组成部分可以划分为4个系统层次结构-设备层、传输层、管理层、业务层,系统结构图如下所示:

软件系统机构图

由上图可见,设备是系统的基础,传输网络是系统联网的基本保障,平台是系统联网集成和应用的核心,业务应用是系统建设的最终目标。

4.1 网络整体架构图

系统联网结构图(图一)

根据网络条件,金库部分走专用网络,初步设计每路图像为512KB/s,则2M线路最多为4路视频图像同时传输。

营业网点采用与业务网共享,按照银行的要求,需要优先保证业务与办公数据,则传输图像最多不能操作1M,1M线路最多为2路视频图像同时传输。

如果对图像的质量要求不是很高,可以适当降低画质,采取256KB/S,则可以增加传输路数;若对视频的连续性要求不高,也可以保持图像质量,降低每秒的帧率,从而提高传输的路数。

4.2 联网监控系统设计

由于银行联网监控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随着银行安全管理的不对深入与细化,对视频联网监控与管理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系统的规模和接入的设备种类、结合银行业务系统的个性化功能也将不断增加,这些都要求银行联网监控系统(平台软件)必须保证系统非常可靠、非常稳定性,同时,还要求能快速实现银行系统的个性化定制功能、新设备的接入等。因此,对平台的所采用的系统架构与研发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银行视频监控系统最关键的核心是系统软件平台,通过一个强大的系统软件管理平台,实现各个厂商的设备联网,保证联网的视频传输的质量(清晰度、流畅程度),提供一个统一的认证管理、监控检索系统;同时集成各种主流的门禁系统、专用报警主机、110报警系统等安防系统,实现银行视频与安防综合管理系统。

4.3 视频监控系统平台部署图

4.4 原有监控点的整合

本次工程将大部分已建的监控点,直接汇入视频平台。视频信息采用实时本地存储和视频平台集中备份存储重点监控点录像方式,存储的视频信息支持通过视频专网远程读取和管理。

如上图

(二),银行联网监控系统各组成部分与基本原理、功能,阐述如下:

4.5金库远程集中监控、异地守卫系统设计 4.5.1前端(现场)系统

前端(现场)主要是各金库场所,该系统包括报警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门禁出入口控制子系统、辅助照明子系统、语音对讲子系统等。各子系统既能独立工作,又能有机结合,形成综合防护系统。

4.5.1.1报警子系统

系统应该具备防入侵探测报警、消防报警、紧急报警及报警通讯等功能。 报警主机要求:

具有2路以上报警通讯功能。当有警情发生时,系统能自动将报警信息传送到三个部门(当地110报警台、分行监控中心控制室和金库所在行的保卫部门)。报警传输到分行监控中心后,应该有警铃声和灯光闪烁提示,报警区域画面在监控中心自动弹出,并以明显标志显示。

具备与视频监控、灯光控制、出入口(门禁)控制、语音与对讲等联动。

探测器要求:

在库区设置防入侵和震动等2种以上探测原理的报警探测器,应设置火灾烟感报警器。针对防护目标,建立防范区域,在可能入侵的路径上设置多层次自动报警装置,在重要部位设置手动报警装置。报警发生后,中心值班室自动弹出与报警点关联的视频图像。 传输要求:

报警传输线路应该有备份功能,并分别采用有线和无线两种传输方式。 4.5.1.2视频监控子系统

系统应该具备现场图像监视、声音监听、图像录像、远程传输、远程控制、报警联动等功能。

监控点设计要求:

根据现场勘察情况,其中内库、指纹/掌纹控制门、通道、外库出入口、枪柜、运钞车装卸区、清点间等均要设计监控摄像点。外门、指纹/掌纹控制门、枪柜、走廊通道的4路摄像机要求每天24小时录像,其它摄像机采取控制(移动侦测)录像。所有摄像机要求采用低照度彩色摄像机。

金库外门口、监控室安装对讲和广播设备,与金库主机连接,采用对讲系统无需按钮,24小时在线,起到辅助监听作用,便于金库与监控中对话,有利于处理突发事件及中心可利用其对金库现场语音告警。

数字硬盘录像机要求:

采用H.264嵌入式DVR,每路图像按照25帧/秒(PAL,音视频同步)、HD1循环录像、保留录像资料1个月以上,录像资料连续,分段存储,相邻时间段不丢帧。具有高稳定性、可靠性,MTBF〉50000小时。

系统对自身的故障可以进行自诊,对数据紊乱,通讯故障等可以自动恢复。系统有很强的容错能力,操作错误时,系统不会崩溃。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对所有用户操作都有日志记录(不可修改)。

4.5.1.3出入口控制(门禁)子系统

系统用于控制外门、指纹/掌纹门。保证授权人员方便出入,限制未授权人员进入,对强行进入行为发出报警,并与图像监控联动。 对出入人员组合条件、出入时段和出入区域分类管制并有登录和存储。门禁系统必须采用成熟、可靠、稳定等人体生物特征或者其它可靠性更高的识别技术。使用唯一性特征作为挑衅条件,最终由监控中心复核控制开启。 门禁系统及各门的状态可以远程传输到分行监控中心。

4.5.1.4辅助照明子系统

跟据现场设置辅助照明,金库内库辅助照明应符合防爆要求,所有辅助照明均可与报警子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门控系统联动,报警后,与报警点相关联的辅助照明装置启动。

具备远程开关控制功能,可由省分行监控中心保卫人员通过网络控制,增强系统安全性。核心设备选用具备抗电磁干扰、高可靠性工业设备,各控制点可编程设置开关时间、互动关系等逻辑控制关系。

4.5.1.5语音对讲子系统

系统应该具备独立的语音呼叫对讲功能,也需要与报警子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门控系统联动功能。

4.5.2中心—金库部分

分行监控中心配置系统管理服务器,核心三层交换机。

监控中心配置流媒体服务器,对图像进行统一管理,并对中心端访问的权限进行分配,和网络资源带宽一同管理。并对Web用户提供服务和管理。

配置报警管理主机、报警录像资料存储主机。对全网内所有金库监控点的报警状态,包括安防报警、视频信号丢失报警、移动侦测报警、外部传感器报警、设备运行状态报警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管理,设置合理录像模式。

配置电视墙管理服务器。

4.5.2.1监控功能 同时实时监看授权内前端库点的实时图像,或者查询和回放授权内前端库点的录像资料。

当前端库点发生告警时,对应操作主机自动切换到该告警所联动的图像组,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与前端语音对讲,当前端金库用户按下“呼叫”按钮时,向中心发出呼叫申请,中心收到呼叫申请后可直接与前端进行对话;多人同时呼叫中心时,具备排队等候功能,也可直接对前端金库直接喊话。

4.5.2.2报警功能

 电子地图显示所管金库各防区、探头位置和防区状态;  具备远程布防、撤防功能;  具备告警弹出信息和简报功能;

 具备所有告警信号可分别选择告警声音,提醒操作人员;  具备在显示板窗上直接调出用户、防区等详细资料;  具备在显示板窗上直接调出该区用户或者防区的电子地图;  具备在显示板窗上对库区或者防区进行各种控制操作;

 当所管辖库区的监控主机出现关机、视频信号丢失、进路录像出现门禁报警、移动侦测报警等情况时,以电子地图、声光、语音等形式显示和提示;

 自动监测和前端监控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如发生通信故障则以声光形式报警,当通信恢复时,自动建立与库点监控主机之间的通信,恢复数据传输。

4.5.2.3金库出入管理功能  当所管库点有刷卡、指纹/掌纹输入、呼叫等方式请求时,操作主机自动显示相关人员信息、照片、操作时的快照、现场图像等,系统身份验证结果显示,当需要中心参与认证时,操作员在核对身份后发出确认信息;  具有可设置不同时区对应不同模式开门的方式;

 当刷卡或者掌纹进入请求为劫持方式时,系统立即发出劫持报警并提示;  现场特权用户组在网络或者系统故障等特殊情况下,可以代替监控中心开启外门和中门,开门方式采用多位密码输入验证方式;

 当掌纹识别系统不能被系统认可等原因,经确认无误后,监控中心可通过输入密码代替掌纹识别,方式为多位密码输入验证方式。

4.5.2.4环境监控管理功能

 实时监控并显示金库的环境参数。

 当所管库点发生告警时,以电子地图、声光、语音等形式显示和提示。  &nbs, p; 告警记录保存到数据库,并可以查询。

4.5.2.5金库安全管理

 开门事件在线监控功能,每次开门事件都能实时传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金库开门在线监控;

 双向对讲功能,监控中心接收到现场请求信号后,能自动开启对讲设备,通过视频服务器的对讲通道实现与现场请求人员的双向对讲;  远程开门控制功能,金库工作人员在开门时可以输入指纹和密码通过验证后向监控中心发送请求信号,监控中心收到请求后联动现场监控对人员和现场情况作出甄别和判断,并与金库工作单做比对,确认无误后才能远程开启金库门。在无合法请求时,监控中心也无法远程开启金库门,这样就完善了金库的进出管理措施,确保了金库进出的安全性。  金库门禁报警功能,金库门被非法打开、人员非法进入、胁迫指纹密码请求等即触发报警,并实时传送到监控中心显示,在监控中心的专用客户端上显示。

 门禁参数远程设定功能,可以对门禁控制器的参数进行远程设定,包括允许开门人员的权限和开门时段等;

 开门及报警事件联动视频录像功能,所有开门和报警事件都可以联动视频实时监控和录像,并自动将监控画面切换输出到指定的电视墙监视器。

4.6营业网点监控系统设计

本系统由二级分行总部为中心的星型的结构,监控中心设立在XX分行主楼内,与主机房在同一楼内,监控系统要对所有的金库、网点和自动柜员机进行连接,建立一级监控中心。

4.6.1前端(现场)系统

现场监控系统包括营业网点、自助银行、ATM机、保管箱、办公楼等场所,负责完成前端的音视频信息、告警信息的采集、缓存、编码、存储及发送等功能,并可接受来自网络的控制指令通常包括如下设备:PC架构DVR、嵌入式DVR、视频服务器、摄像机、云台、报警输入输出设备等。主要有以下几种:

4.6.1.1板卡式PC-DVR 现场的图像信号、报警信号及拾音器(麦克风)语音信号由现场监控主机采集、处理和存储,监控主机内置有MPEG-4(H.264)图像采集卡,摄像机、拾音器的音视频信号传送到监控主机后,由MPEG4图像采集卡直接传送到显存,实现视频图像的实时显示;同时音视频信号经过板卡的数字化后,由MPEG压缩器进行压缩,压缩后的音、视频码流直接传送到内存,实现音、视频图像的存储。当相关人员需要调用实时图像、语音信号时,经过压缩的音视频码流被打成IP数据包,通过网络发送到远端的工作站,实现远程图像的监视和语音监听。

系统设计在客户端安装音响设备和摄像机、拾音器(麦克风)配合共同实现系统的可视对讲及远程监听等功能。

4.6.1.2嵌入式DVR 现场的图像、报警和对讲信号接入嵌入式DVR。监控现场的图像信号、报警信号及拾音器(麦克风)语音信号由嵌入式硬盘录像机采集、处理和存储,嵌入式硬盘录像机可兼容多种云台解码器协议,常用的如PELCO-D、PELCO-P、三星等。主机采用H.264压缩格式,当客户端监控工作站需要调用实时图像时,经过压缩的视频码流被打成IP数据包,通过网络发送到远端的工作站,实现远程图像的监视。现场通过本机或WEB客户端对图像进行实时监控,同时视频信号分配输入现场模拟矩阵和电视墙,实现更加快捷方便的视频切换控制。

系统设计可在客户端安装音响设备,和摄像机、拾音器(麦克风)配合共同实现系统的可视对讲及远程监听等功能。

总体上说,前端系统能实现如下功能:

 在同一界面上实现图像本地预览、查询、网传、远程预览、远程查询等同时操作;

 多画面切换功能,包括4/6/8/9/10/13/16画面切换;

 录像方式具有定时录像、手动录像、移动侦测录像、传感器联动录像等;

 实时录像查询,可以按照通道名称、时间表等方式;  录像回放速率支持

8、

4、

2、

1、1/4帧等;  本地/远程录像备份功能,包括立即备份、手动备份、定时备份、定时备份到磁盘阵列、CD-R等存储介质;

 录像支持水印,防止非法篡改;<,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ont-kerning: 1.0pt">  告警具备声音提示功能;

 视频传输支持UDP、TCP、组播、窄带等传输协议;  可以全屏预览、回放;

 具备二级矩阵控制功能和图像轮巡功能;

 录像天数管理:定时、自动删除过期的录像数据,记录要求不少于30天;

 在录像回放过程中,抓拍快照,进行事后图像处理;

 具有移动侦测功能,可至少设置10个区域,每个区域可设置1-100阀值;

 系统支持加锁和多用户管理;  实时声音预览和网络声音监听;  支持断线重连功能;

 告警图像联动存储和联动输出;  报警联动现场输出控制包括声光报警;

 视频图像支持全遮挡告警、磁盘慢告警、磁盘坏告警等;  支持图像屏蔽功能(图像屏蔽区域可多选) (回放时屏蔽区也应该屏蔽);

 具备选择录像保存天数、录像指定硬盘。硬盘满提示、硬盘满覆盖两种功能;

 系统启动自动进入监控系统并自动按照设置好饿条件或时间段录像,可定时自动重新启动系统。进入监控录像系统必须要用户登录后才能使用其它功能;

 各通道可以叠加年、月、日、时间及通道名称;  具备报警联动预置点;

 设置系统管理员级、金库主任级电脑给多用户管理权限,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 网点安防信息。

第五章 集成其它业务

5.1 与110报警系统集成

通过专业的报警主机(如CK报警主机、安定宝等),将110报警系统与视频监控平台有机的集成起来。

5.2 与银行其它业务集成

6.2.1与银行办公系统的数据集成 发挥视频监控系统与办公平台的最大效益不仅仅要靠数据的共享,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一种标准的集成方式,简单的基于数据库访问等方式的数据共享可能会破坏原有独立系统的完整性,同时无法有效的管理并不断的根据集成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目前各银行应用系统采用的开发语言(C、DELPHI、VB、JAVA)、操作系统(WINDOWS、Unix、Linux)或者应用架构(.NET、J2EE)都有可能不一样,在这样一个异构的环境下,目前实现各个信息系统相互集成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WEB SERVICE的接口标准,实现各系统相互之间按照国际标准的XML语言访问。我们充分支持这项技术。通过双方采用WEB SERVICE的 标准接口规范彼此通讯的格式,方便相互之间无缝的集成,而在应用逻辑层我们可以提供标准的协议(如访问认证&设置)或控件(如不同厂商的视频浏览、回放查询 dll控件)便于其它系统对监控平台的访问。

6.1.2与银行办公系统的界面集成

远程控制软件范文第2篇

基于AMSim和Matlab联合仿真技术是近年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它充分利用AMESim和Matlab的接口技术将2个优秀的专业仿真软件结合起来,解决了系统建模难题,为了验证该联合仿真技术在飞行模拟器上的仿真效果,本文对飞行模拟器运动平台进行AMESim/Matlab联合仿真建模,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1引言

飞行模拟器是当今世界仿真技术的重要研究领域,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军用航空领域。但模拟器由于其组成结构复杂、交联机构多,特别是运动平台参数不好设置,导致研制周期长、投入大、经济效益低,目前广泛使用的一些仿真软件,如AMESim,Matlab,ADAMS等,由于自身软件设计的局限性,造成依靠单一的仿真技术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为了提高飞行模拟器运动平台的建模精确度,改善控制系效果,采用AMESim和Matlab二种软件,进行了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利用AMESim和Matlab的各自优势的联合仿真具有良好的仿真效果,节约了研发成本,为模拟器进一步研发打下良好基础。

2飞行模拟器运动平台工作原理

飞行模拟器运动平台由控制计算机、接口系统、液压汞站和伺服系统组成,控制计算机实时接收飞行方程解算出的与控制运动装置有关的各种信息,经D/A变换、前置滤波和伺服放大后成为伺服阀的输入信号,进而驱动液压缸平滑、稳定的伸缩,实时产生期望的过载、姿态及振动等运动信息;同时液压缸的伸长量经位移传感器传送给接口系统,通过A/D变换后输入给控制计算机,作为检测和控制信息。

3飞行模拟器运动平台联合仿真

3.1 AMESim环境下建模

AMESim软件采用面向系统原理图建模方法,便于工程技术人员掌握,其自带的智能求解器能保证运算精度并具有良好的拓展性。

具体建模步骤如下:

(1)在AMESim/Sketch mode模式下根据系统物理构成搭建清晰直观的物理模型;

(2)在AMESim/Submodel模式下为搭建物理模型选择子模型;

(3)在AMESim/Parameter模式下根据实际参数设置AMESim模型参数,具体的模型参数设置如下:

液压缸初始位移0 mm;活塞直径120 mm;杆直径80 mm;质量块500 kg;静摩擦力0.8 N;安全阀压力:28 MPa;汞排量50 ml/r;伺服阀各通路额定流量500 L/min;额定电流30 Ma;伺服阀阻尼比3;额定电流:40 Ma。

2.2 AMESim/Matlab下系统建模

AMESim虽然可以提高系统的建模精度,但在控制算法、数值处理上不是很强大;而Matlab中的Simulink具有强大的数值计算能力,在数值计算及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建模的精度不高。采用联合仿真技术将2个专业的软件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仿真的精度。

具体实现步骤为:

①在AMESim中采用绘图模式建立系统模型,并为Simulink的控制模块构建一个图标;

②在AMESim子模型模式下為系统各个模块选择合适子模型;

③在AMESim中输入各系统参数;

④在运行模式下运行程序,将AMESim模型转化为Simulink中可调用的S函数;

⑤在Simulink中构建控制函数,在S-function模块参数设置函数名称。

4系统仿真分析

在Simulink中输入阶跃信号,设置好仿真周期和采样周期,从图1和图2可以看到飞行模型器运动平台曲线跟踪基本保持不变,图3可以看到跟踪误差较小,说明采用联合仿真技术改善了系统建模的精度,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5结束语

利用AMESim/Matlab联合仿真技术,实现了飞行模拟器运动平台的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联合仿真技术建立的模型仿真效果好,系统稳定无超调,拥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动态品质,为飞行模拟器的研发和改进、国防和工业现代化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远程控制软件范文第3篇

丹东金丸集團有限公司

1.概述

我国的医药行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迈入世界医药大国的行列。药用空心胶囊是制药企业三大制剂(片剂、针剂、胶囊剂)之一。胶囊制剂是特殊包装载体,可充填粉剂、中性或油性液体、微丸、膏状内容物等,在制备复方或缓控释制剂上具有独特优势,因此胶囊剂成为药品制剂首选。目前国内拥有几百条全自动、半自动药用空心胶囊生产线,年产空心硬胶囊在1200亿粒左右,然而不符合卫生指标、手工或半机制的约占55%左右。为提高药用空心胶囊生产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在《医药包装发展方针》中规定,严格禁止手工胶囊的生产,加强对胶囊生产质量和卫生指标的监督检查。大力提高装备水平和制造水平,推进机电一体化,为医药包装行业提供先进和成套技术装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药用胶囊包装生产企业在“十二五”前加快进行GMP达标改造,淘汰不符合GMP标准的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同时淘汰手工生产胶囊。这为药用胶囊生产设备带来了广阔的市场。

2.技术方案确定

10万粒/小时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采用微电脑控制技术,应用自行开发NJ系列胶囊机自动控制系统软件对药用胶囊公司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实现各种参数自动反馈、自动累计分析功能,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形成工艺调整程序,对涂油、蘸胶、烘干、脱模、切模、切断、套合、成品输出、料头机外回收等过程进行适当的工艺补偿,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实时修正,最终实现胶囊生产管理控制的智能化,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胶囊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重点解决胶囊生产在线精度控制及提高胶囊生产效率等技术问题。

实施技术方案示意图及部分说明

该方案采用胶囊生产线各控制单元、触摸屏(HMI)与可编程控制器(PLC)联接进行通讯,反映涂油机、蘸胶机、平台机等单机运行状态及各参数指标,实施PLC监控。再与上位微机采用TCP/IP以太网进行数据通讯,实施上位微机监控与远程管理与维护,从而构成完整的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胶囊生产的智能化、数字化。

其内部通讯简图如下:

说明: 系统中可编程控制器是单机的控制中心,通过程序可完成胶囊生产线的自适应调节,以控制生产情况;触摸屏完成现场的实时监控管理;服务器与PLC以TCP/IP协议构成以太网,服务器既作为远程管理控制的服务器,又作为可编程控制器的后台机,以完成对生产线的远端生产信息管理与控制。

3.产品整体设计研究

10万粒/小时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是利用自行开发的NJ系列胶囊机自动控制系统软件对原有的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实现数字化网络通讯的计算机管理。充分利用伺服的运动控制系统,改造原来传统控制。原来的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的传统控制是基于模型的控制,带来的就是死板。而被控对象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是难以用精确的数学模型加以描述的。现在通过运用伺服的运动系统技术,使4万粒/小时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提高产量达到10万粒/小时。把人工智能的方法引入控制系统,将控制理论的分析和理论的洞察力与人工智能灵活的框架结合起来,使该产品能够得到控制上新的突破。让伺服运动控制系统能够模拟人的思维方式,利用人的经验知识,对原4万粒/小时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设备的复杂系统实现有效的控制。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硬件与软件的有效结合。

4.技术特点、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

4.1技术特点

10万粒/小时智能药用胶囊生产线采用微电脑控制技术,利用自行研制开发NJ系列胶囊机控制系统软件,解决了胶囊生产的关键控制技术,达到工艺参数自动生成、前馈控制、智能分析等,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远程管理。

4.2关键技术

采用双机头、双排胶囊模具,实现胶囊产量的双倍增长;关键单元运用全伺服系统,使胶囊控制精度提高,实现00号、0-5号、A型、B型胶囊及异型胶囊(精度高、生产难度大)的生产。

4.3关键工艺

结合药用明胶硬胶囊加工生产工艺,研究开发胶囊机自动控制嵌入式软件,提高在线控制水平,实现胶囊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数字化。

5.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

5.1 10万粒/小时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的技术方案合理可行,满足了国内外市场需求,提高了我国药用空心胶囊行业的整体水平,保障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国内外市场反映良好。

5.2在工艺设备选择上,全部选用国产高校先进设备,既节约了建设投资,又促进了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5.3本产品技术含量高、水平高,产品市场前景好,企业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2007年销售收入9600万元,出口额320万美元,促使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

10万粒/小时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的成功研发填补国内空白,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产品生产实施规模化,成为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同时可吸纳社会富余人员,扩大就业渠道,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将为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提供了符合GMP标准的优质国产药品包装生产设备,对于推动了国内制药企业GMP改造进程,加速与国际制药行业接轨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远程控制软件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将通过对某市地铁2号线路项目进行阐述,并从其平台实施及接口设计、网络架构方面做出分析,进而对地铁门禁系统与综合监控系统集成进行总结。

关键词地铁;地铁门禁;综合监控系统;集成

1.综合监控系统集成范围

分析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关于综合监控系统的相关建设问题来看,仍然有部分专业领域尚未集成,而是使用互联的方法进行交换综合监控系统中的采集到的数据。在这些领域,有一部分是因其安全性及独立性的因素,不适合在综合监控系统中进行集成,例如自动售检票和信号系统等;另一部分是由于系统比较复杂以及较强的专业性,使得其内部的软件平台必须由其行业内的相关从业公司进行开发,例如调度电话系统,以及门禁系统等等。而对于门禁系统能否在综合监控系统内进行集成,长久以来意见都是不统一的。大家普遍认为,门禁系统因为其特殊性以及安全性问题,是比较复杂和重要的安保出入方面的控制以及管理系统,所以不能在ISCS(综合监控系统以下简称ISCS)中集成。但随着我国在研究ISCS技术上的不断进步,目前在集成ACS上方面已经具备了相当成熟的条件,另外ISCS系统的性能也慢慢变成了信息管理,不再是从前单一的实时监控系统。

ACS系统在进行集成后将不是单独的组网问题,站内的ACS总款单元系统将于ISCS的骨干网络系统进行连接,而ISCS系统则先使用前端数据处理器对信息进行简单初步的处理,然后再进一步传输到ISCS服务器的专用数据库中,进而ISCS控制系统将代替旧有的ACS控制系统的工作站,从而作为管理以及调度等的终端设备被运用到站内的控制系统中。在这种新型的网络结构里,在门禁控制器方面会对底层通信协议进行开放,再根据通信端口直接连接ISCS系统,不再是旧有的停留在PC层面的通信系统。

2.ACS功能和实现方案

2.1监控功能的实现方案

ACS系统和ISCS系统都将使用根据IP/TCP的Modbus相关协议来完成传输数据,这样可以发挥ACS监控性能的实时性。在ISCS系统中,相关车站的Modbus主机的数据处理问题上主要是RTU,通过其轮询门禁展内的各主控单元,进而取得配套设备内的刷卡信息和状态。RTU数据处理器先把ACS采集到的的信息传输到站内的服务器终端,以及IAS服务器也就是集中告警系统中,进而使数据在人机界面(MMI);当然,站内的相关工作人员要想下达控制命令,也可以通过MMI进行,进而根据站内的RTU数据处理器记入ACS的总控制单元相配套的寄存器中,从而总控单元再根据RS485的总线系统传输到各个环节中的就地控制器中,以此达到控制的目标。在这一系列传递过程中,因为所要经过的环节点比较复杂多样,特别是ACS的总控制单元,以及就地控制器中间通常使用的是串口通信的旧有模式,在传输速度上不够快,因而会出现信息丢失或延迟的问题发生[1]。

为了避免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丢失或延迟,根据刷卡信息问题,特别添加了一条对数据进行有效传输的专用通道。而对整个数据的传输起到上传下达环节的则是站内ACS的总控制单元,其可以把当天站内各环节的就地读卡器采集到的完整信息记入在特定的文档中,其后也会在每天地铁工作结束后,(例如凌晨1点)使用FIP的方法,将采集到的数据定时的传入到综合监控系统中的历史服务器内,最后自动生成一个报表,用以查詢和管理操作。

2.2关于灾害响应的方案

在车站内发生火灾等的情况下,使用ACS系统不仅能对时间的全部信息进行记录,用以后期查询,又可以实现消防疏散的目的。ISCS系统因为和很多机电系统都有接口,因而是将各专业内的数据信息相融合的基础平台,它最大的性能就是在发生灾害时,使站内在运行的各相关系统都能够根据ISCS事先预定的方案进行快速协调并继续运行,也可以称这一功能为联动功能。因为站内的综合监控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有接口,其又和ACS系统有集成关系,所以能够及时响应灾害问题。与此同时,也可以根据ISCS自带的报表性能与历史数据库功能,详细的记录事件以便后期查询。

3.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因为其是第一条ISCS与ACS集成的综合线路,所以在对其进行功能设计、前期开发以及后期运用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站内的调度人员在后期运用中发现,如果站内房间门多次开关,就会出现数量较为庞大的数据信息。也因为ISCS控制系统本身担负着十几个子作业相关的信息监控作用,所以ACS发生的实时事件就会很大程度的对调度人员监视其他子作业的情况造成影响。因而可以在门禁的相关使用权限方面增加了“增删标志”一项操作,这就将使得ISCS只用对在这一操作中产生的修改数据、删除数据生成表格并形成授权文档,ACS车站内的总控单元收到主控的针对变化部分的授权信息文档后,对相应的控制器进行授权。从而使得除了这条线路的首次授权,以及更换重置就地控制器的前提条件下之外,都节省了其在授权方面使用的通信时间[2]。

结语

在我国地铁运营上使用的门禁系统(ACS),在往常是比较独立的安防系统。而门禁系统与综合监控系统集成后有其显著的优点:车站的门禁工作站取消,减少设备数量,节约空间,软件平台风格统一,提高站务和调度人员的工作效率;独立的门禁管理系统加入到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体系中,提高了轨道交通全线的整体自动化水平,为线网级门禁授权功能的实现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1]卢小军,张逸楠,李思.浅析地铁综合监控系统集成门禁系统[J].信息通信,2018,(6):61-62.

[2]秦献军.地铁门禁系统与综合监控系统集成方案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31):82.

远程控制软件范文第5篇

一、软件开发项目中影响成本控制的因素

(一) 影响成本控制原因之一:工期

在软件的开发项目过程中, 工期的时间长短对项目成本的控制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主要体现工期缩短与工期延误两方面, 若项目工期缩短, 整个开发项目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技术人员和硬性成本, 这就直接增加了软件开发项目的成本;如果工期延误, 就会引起业主索赔等问题, 也会造成软件开发项目的成本损失。

(二) 影响成本控制原因之二:人力资源

众所周知, 人力资源是软件开发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 因此人力资源对于其成本控制的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项目中部分高技能与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来讲, 他们应用成本是相对较高的, 但是在产品质量、工期长短、工作效率上他们能表现出突出的优势, 进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对于那些技能和素质有待提高的工作人员, 会使得工作工期的延长、工作效率的降低, 从而增加了软件开发项目的成本。

(三) 影响成本控制原因之三:价格

对软件开发项目来说, 人力资源、硬件、软件对于成本控制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尤其对开发项目成本估算方面影响会比较大。

二、软件开发项目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项目成本的管理问题

在软件开发项目过程中, 许多企业认为项目成本的管理责任只在成本管理的主管身上, 并没有意识到项目的成本控制是企业多部门需要共同合作的结果。这个概念使得项目的成本难以管理, 从而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二) 项目人员的观念意识问题

就目前我国软件开发项目人员, 他们虽然有专业的软件开发技术, 但是大多数对项目成本和经济观念比较缺乏, 因此对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意识比较淡薄。这也是造成软件开发项目的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的原因之一。

(三) 工期成本的控制问题

在软件开发项目中, 工期成本主要是为了实现项目的工期目标产生的费用, 所以企业能否按合同工期完成项目也是引起成本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要合理计算好工期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不能盲目认为越早完工越好。

三、软件开发项目的成本控制对策

(一) 加大成本控制力度, 强化项目过程的管控

1. 加强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

对企业软件开发项目来讲, 决策阶段是企业选择经营方向的阶段, 因此它在项目的成本管理中是第一个管理环节, 在此阶段要想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关键在决策之前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

2. 加强需求整理与分析确认的成本控制

在企业软件开发项目中, 需求管理是指市场营销人员根据企业的最初决策, 对所开发具体产品提出的最初需求。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技术人员科学分析市场的现实需求, 才能起到有效控制成本的作用。

3. 提高开发阶段的成本管理

完成了对项目的调研的分析, 那么在软件开发阶段的成本控制要根据项目需求确定, 在划清项目开发成本管理问题的基础上, 采用最有效的控制成本方法

4. 强化需求变更对成本进行科学管控

软件开发项目的需求变更, 主要指软件开发过程中, 因市场需求发生变更而造成的成本投入, 企业针对这一情况, 必须对变更的进程进行合理有效的跟踪, 严格核算变更所需的工时等细节问题, 降低市场需求变更的风险, 从而降低项目开发的成本。

(二) 加强各个要素的成本控制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 要正确处理好有关质量成本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成本的控制。确切的说就是处理好项目的预防费用、质量损失、检验费用之间的成本关系, 这就需要企业通过科学合理的对策, 在确保开发项目质量保证的基础上, 尽最大可能降低软件开发项目的成本, 并且还要处理好项目各个子项目之间成本与工期的关系, 从而加强开发项目工期中的成本控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 软件开发项目的成本的控控制跟其它行业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主要控制影响成本控制的工期、人力资源、价格三个因素的控制, 另外, 要加大成本控制的力度, 提高开发阶段的成本管理, 这样企业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项目成本控制管理水平, 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达到软件开发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

摘要:由于软件开发的特殊性, 使得软件开发控制成本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怎么合理运用这些特殊性来完成开发项目的成本控制呢, 成为信息产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因此, 本文重点剖析一下软件开发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几项影响因素, 并进一步找出软件开发项目过程中成本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软件开发,项目,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 窦佳冰.软件项目进度的计划与控制管理探析[J].科技风, 2015 (22) :40.

[2] 邢丘丹, 刘晓敏.对日软件外包项目规模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情报杂志, 2010, 29 (4) :199-202.

[3] 赵振智, 姚文俊.探析现代项目管理中的沟通问题及对策[J].中国建设信息, 2007 (20) :64-66.

[4] 王枭雄.基于关联规则的软件开发推荐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

[5] 汪峰.基于规则软件开发的研究及其在医疗保险系统中的应用[D].天津:天津大学, 2009.

上一篇:运动控制下一篇:电动车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