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转型范文

2023-09-09

互联网转型范文第1篇

一、我国人寿保险现状与营销模式

(一) 我国人寿保险现状

2008年开始, 我国保险业总体增长率处于较高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 加之生活中风险事件频发, 居民对保险的认可度和依赖性不断增强。统计数据显示, 2017年我国保费收入超过3.6万亿, 较十年前提高4倍, 年增长率20%左右。在居民投保种类方面, 人身险购买比例约占73%。截止到2018年10月底, 全年累计人身险保费达到2.45万亿, 其中寿险和健康险是支柱险种, 而寿险保费收入高达1.86万亿。2011年以来, 我国保险行业利润总额明显提高, 2015年达到峰值2823亿, 之后2016年出现回落, 2017年回温。总体来看, 保险业利润总额自2011年以来增长近4倍。

(二) 我国寿险营销模式

我国寿险服务渠道主要包括公司直销、专业代理、兼业代理、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互联网保险公司等, 主要支柱渠道为银行及邮政代理, 而居民接触面最广的是个人代理及公司直销。目前我国人寿保险公司主要采取以下四种营销模式:

一是公司直销, 通过保险公司在编外勤人员开展营销业务, 主要销售团体业务和大项目业务。十年前该类渠道业务占总业务量的20%以上, 2011年以来我国保险业务服务渠道的格局发生变动, 总体保持增长趋势, 公司直销把一部分分散给专业代理与互联网平台。

二是专业代理, 主要有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自1992年保险代理人营销模式被引入中国后, 在我国各保险公司逐渐推广。我国寿险市场的开拓和保险理念的普及得益于代理人营销模式。该类渠道业务占总业务量50%以上, 2012年以来专业代理渠道增长较快, 达到30%左右。

三是兼业代理, 即通过与银行、邮政等金融相关部门签订兼业代理协议, 通过兼业代理网点开展保险业务。该类业务主要销售分红型保险产品, 银邮代理机构根据业务量提取手续费。

四是互联网保险, 是指保险机构依托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技术, 通过自营网络平台、第三方网络平台等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保险服务的业务。互联网保险将传统保险业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 是保险的一种新型运营模式, 呈现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合作模式更加多元、保险需求主动释放的特征。互联网保险自2012年迎来重大突破, 年增长率达到246.8%, 2016年线上保费收入已达到2348亿, 保费呈井喷式增长。

(三) 互联网保险带来的挑战

统计数据显示, 超过40%的客户会利用网络在线咨询保险问题, 超过61%的大众对互联网保险有了解的兴趣。互联网保险能利用大数据技术, 结合客户的自身情况, 挑选出匹配度更高的产品。互联的保险观念与思维, 让客户对保险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逐步提升。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成熟的信息技术创造的场景保险, 这是传统保险业无法做到的。通过传统模式购买保险, 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明显高于互联网保险, 互联网保险在减少保险中间环节, 降低成本, 具有更高性价比。但寿险并不只是简单的产品, 包含着复杂的专业知识, 销售过程中会涉及债券、基金、税务、房产等专业的理财知识, 相比传统金融产品更具复杂性。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量身定制保险方案, 互联网保险还无法触及。现阶段, 传统的寿险营销模式仍不可缺少。

二、我国寿险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2017年监管部门共接收处理保险消费投诉9.3万余件, 同比上升190%。亿元保费投诉量、万张保单投诉量较2016年大幅增加, 其中亿元保费投诉量人身险公司从0.43上升至1.69, 人身险万张保单投诉量从0.12上升到0.47。人身险销售纠纷问题仍是投诉中的突出问题。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发展, 2017年互联网保险投诉较2016年同期增长63.1%。目前我国寿险营销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营销理念和诚信问题

目前多数寿险公司在营销中将保险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放在首位, 重视的是产品和利润, 忽视客户的利益和社会效益。保险公司对保险代理人采取短期激励制度, 很多代理人为了个人利益而积极推销高保费的产品, 忽视了客户的实际需求。部分保险代理人有不正当的推销行为甚至欺瞒误导客户, 经常出现保费回扣、返佣等违规违法现象。这些不仅会扰乱保险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还会造成人寿保险公司的诚信危机, 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保险行业的信誉, 制约了我国寿险业的健康发展。

(二) 寿险营销模式比较单一

2009年到2017年, 保险代理人数量由290万增长至807万人。我国寿险行业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人力高速增长, 同时也说明我国寿险营销模式比较单一, 缺乏多样化发展。这种粗放式经营被发展成低门槛的“人海战术”, 也导致寿险代理人素质参差不齐。

其次, 寿险代理人得不到有效的营销培训, 缺乏寿险营销技能和专业知识。代理人专业度不够, 导致销售误导或需求错配, 行业口碑受到影响, 最终损害消费者的信心和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代理人留存困难, 容易流失, 增加人寿保险的经营成本。

(三) 寿险产品同质化、服务质量差

我国寿险产品的创新性比较低, 尽管很多公司积极研发新的寿险产品, 但这些新产品的本质并不新颖, 仍无法满足客户对保障的个性化需求。“重保费轻服务”, 忽视售后的客户服务, 售前、售中及售后服务环节无法对接, 导致在售后跟踪时无法充分了解信息, 保单保全、理赔时效会存在滞后, 客户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三、我国寿险营销模式转变与创新

(一) 回归保险本源, 回归客户服务

一是回归保险本源, 诚信服务。最大诚信原则既是寿险业经营的基本要求, 也是立业之本。建立诚信机制, 驱逐劣币, 将有销售误导等劣迹的寿险代理人列入行业黑名单, 禁止执业。二是以客户需求调研为基础, 分析不同客户群体的保障特点, 开发设计能够有效针对客户个性化要求的产品, 形成基于客户需求的产品销售定制化, 实现精准营销。此外, 满足客户不断提升的附加值服务要求, 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和永续服务, 把客户体验做到极致。

(二) 精英团队营销模式

寿险业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 提高寿险代理人准入标准, 打造精英团队势在必行。因为寿险营销中会涉及保险、金融、税务以及家庭财务等专业理财知识, 所以寿险营销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而且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主动开拓客户的能力, 为适应时代发展, 同时还需要熟练使用各类新技术工具。最后还要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经营能力。寿险营销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 能够为客户提供顾问式的理财规划和服务, 即根据客户需求, 站在客户的角度, 帮助客户进行资产的合理配置。

(三) 寿险公司多层面支持

首先寿险公司严把人才甄选标准, 提高营销团队的基本素质;第二是加强培训, 建立完善覆盖各层级的培训体系, 提升主管辅导训练能力;第三是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加强社会正面宣传和积极引导, 树立行业正面形象。其次在科技方面, 推出以APP、微信等为载体, 实现团队管理和客户服务的智能化;业务流程实现线上化, 不断提升服务效率, 促进寿险公司运营流程的专业化;服务场景和手段多元化, 一方面有效降低保险公司经营成本, 另一方面提升客户体验, 增强客户黏性。

四、结语

单纯靠人力爆发式增长已不能满足未来寿险业的发展, “外延式扩张”需要向“内涵式发展”转型。目前我国寿险业一方面处于回归保险本源的转型期, 一方面又要受到互联网新技术带来的深刻影响。因此, 只有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从“保险推销”转向“保险规划”、从“产品运作”转向“客户需求”、从“千篇一律”转向“量身定制”, 才能实现寿险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摘要:互联网时代下, 我国寿险业的传统营销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人寿保险现状与营销模式以及存在的实际问题, 提出寿险营销模式的转型建议, 旨在促进我国寿险业未来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寿险营销,模式转型,精英团队

参考文献

[1] 苏航.我国人寿保险公司营销模式探析[J].学术探索, 2014 (05) :64-66.

[2] 邓亚妮.浅析互联网时代保险营销模式的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 2016 (31) :53-54.

互联网转型范文第2篇

一、期刊业加速转型升级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众所周知, 期刊作为传统的四大媒体之一, 在人们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 这其中大众期刊于百花争妍中一只独秀, 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在中国的上个世纪90年代, 正是大众期刊百花齐放之际, 当时的大众期刊总量繁多, 市场发行量大, 处于蓬勃发展态势。据相关数据统计, 1995年当时国内有22家期刊发行量达到上百万册。进入21世纪, 大众期刊经历读者细分化、品牌延伸发展等策略变革, 面临重新洗牌的格局。尤其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 新技术的不断更新, 大众期刊的受众在一次次分化, 一次次减少, 经历前所未有的压力, 如何寻求生存空间、重新定位, 走好转型之路, 成为所有期刊工作者必须考虑和研究的问题。

过去, 我国期刊业停留在纸质媒体时代, 不一样类型的期刊都有着与之相应的阅读群体, 一部分发行量较大的期刊, 仅仅是广告收入也是比较乐观的。因此, 也可以说广告收入是传统纸质期刊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过去, 人们只能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 因此, 期刊之类的纸质媒体的需求量相对较大, 并且一直保持平稳的水平。经济持续增长, 各行各业广告宣传的需求越来越大, 这也给期刊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但是,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社会大众群体的阅读方式开始发生改变。更多新鲜的新闻资讯能够通过网络更加快速便捷地被获取, 这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生活方式。网络广告日益盛行, 期刊发行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尤其是社会大众的阅读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移动设备进行阅读, 获取海量的信息, 甚至老年人都开始加入其中。这就给我国期刊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更大的迫切性, 期刊只有转型升级才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不断进行创新变革, 才能够拓展生存发展空间。

二、期刊业加速转型升级是期刊自身发展的需要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给我国传统纸质期刊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传统纸质期刊迎接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这就要求我国传统纸质期刊业必须加速转型升级, 这样才能够摆脱困境, 开创全新的发展模式。一方面, 传统期刊转型升级可以促进产业的创新性发展。我国的期刊种类较多, 期刊与期刊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竞争, 相互争夺阅读群体。大众生活方面的期刊只能借助基本的发行收入维持生存, 大部分的学术期刊根本没有办法自收自支, 甚至入不敷出。期刊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唯独通过不断改革出版方式, 提升质量, 融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环境中, 积极拓展阅读群体范围, 开拓营销渠道, 才能不断提升发展。另一方面, 期刊转型升级也可以满足社会经济效益提升的需要。过去传统的邮局订刊的模式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网络订阅日益盛行。网络化宣传不仅扩大期刊影响效力, 还能够降低经营成本。因此, 加快期刊转型升级, 密切期刊与移动互联网的密切程度, 有助于提升期刊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影响力水平。

三、期刊业加速转型升级的途径措施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改变了社会大众群体的阅读习惯, 传统的期刊转型升级需求更为紧迫。期刊业的转型升级必须结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特征以及发展方式, 不但需要扩大期刊阅读的点击率, 还需要让期刊影响力得到增殖。针对期刊业加速转型升级的途径措施作出以下分析:

(一) 保障期刊质量水平,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期刊发展的生命线即期刊的质量水平, 无论在何种时代以及何种模式之下, 期刊质量都是影响其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首先, 期刊要注重选题策划, 具备自身的特色, 强化阅读吸引力, 这也是提升期刊竞争力以及影响力的关键。期刊应该立足于自身的类型特征, 结合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 推陈出新, 注重时代的焦点、热点以及难点, 积极挖掘空白点, 创作出具有深度而相对新颖的文章, 提升期刊的影响度。比如《格言》这本大众熟知的杂志, 从2003年开始, 以5年的时间内从三万册的发行量飙升到一百万册的发行量。《格言》正是因为准确地调研, 定位市场, 抢占了青少年生存智慧以及语言修养方面期刊市场的空白点, 通过优美而睿智、幽默却深刻的文章给期刊作出准确定位。这就说明期刊发展需要重视选题策划, 不仅要保证文稿质量, 具有新颖亮点, 而且要强化编辑队伍建设, 提升稿件策划水平。除此之外, 还需要开设读者网络互动专栏, 让读者更加便捷地与期刊主体进行交流与互动, 可以在纸质期刊上设置二维码扫描等, 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密切联系, 让读者方便查阅。

(二) 加强数字化期刊建设, 利用移动互联网为读者提供专业化服务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 我国部分期刊开始逐步转变发展思路, 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少儿杂志《小葵花》就在创刊五十周年之际, 积极地与新媒体资源结合, 借助数字平台开辟了期刊杂志的有声阅读服务, 将纸质期刊与新媒介进行了创意的结合和发展。这也给我国其他期刊的发展带来了相应的启示:首先, 期刊需要重视网站建设, 实现期刊与网络的结合。期刊网站不仅仅可以宣传期刊, 提升期刊影响力, 还可以传播期刊文章, 针对期刊作者或者重点内容进行宣传介绍, 给期刊的发展注入活力。期刊网站的建设, 可以让作者更加方便投稿、查稿, 与期刊编辑实现更加及时的沟通, 让期刊融入网络化、协作化以及角色化的网络互动采编模式。与此同时, 刊物应该真正地构建数字化转型的多元化结构体系, 促使刊物与网络形成融合性的良性发展, 为期刊业的发展打造一个崭新的数字化运营模式。其次, 期刊出版单位应该结合互联网标准的相关需求, 采取更丰富的信息传输方式, 进一步拓宽服务端口。强化数字技术的客户服务端口, 进一步满足平板、手机以及其他电子媒介用户的阅读需求, 依照不同阅读人群的阅读特点, 积极拓展信息传输方式。

(三) 提升人员素质水平, 打造期刊经典品牌

期刊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 因此, 期刊出版单位应该大力提升人员素质水平, 加强期刊人才建设, 构建具有科学性的期刊管理机制。一方面, 需要大力引进网络建设人才, 进一步为期刊数字化建设提供技术服务, 另一方面是提升期刊的数字化服务标准。除此之外, 期刊出版单位还需要聘请专业的团队参与到网络建设中去, 进一步拓宽期刊的阅读服务面, 加强对期刊编辑以及校对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提升, 让相关工作人员参与定期和不定期结合的计算机培训活动, 更好地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期刊杂志的数字化转变, 进一步强化与读者之间的互动, 提升工作的效率, 保障工作的质量。打造期刊品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期刊工作人员齐心协力, 把握期刊发展的时代特点以及时代需求, 积极地改进, 争取移动互联网时代期刊转型升级的更大突破。

四、结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期刊的转型升级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我国大部分期刊都开始在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之下积极地行动起来, 借助网络与信息化的发展福利, 积极地对期刊现状进行整改, 针对保障期刊质量与拓宽营销渠道双向努力, 为我国移动互联网时代期刊的转型升级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摘要:伴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 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社会的主流元素。信息时代的高效与便捷惠及着各个领域的同时也给传统期刊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传统的期刊出版业一方面享受到互联网时代的产业优化福利, 另一方面也正在面临新的威胁和挑战。过去陈旧的期刊业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 需要期刊结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特点积极地进行转型升级。本文立足于我国移动互联网时代期刊转型升级的迫切性, 针对我国期刊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之下加速转型升级的途径措施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希望本文可以带给相关行业人员一些借鉴和思考, 为我国移动互联网时代期刊的转型升级注入动力和活力。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期刊,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左志新.期刊的转型升级与融合发展[J].传媒, 2017 (17) .

[2] 刘刚.传统期刊转型升级路径研究——以卓信医学传媒集团创新发展为例[J].北方传媒研究, 2017 (4) .

[3] 李明德, 彭湘蓉.大众文化类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进化路径[J].编辑之友, 2016 (6) .

互联网转型范文第3篇

一、电视媒体的困境

当前, 电视媒体的困境是显而易见的, 以往的媒介格局因为新兴媒体的产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电视是传统媒介中最重要的载体, 也在这新的媒介格局中面临着研究的考验。

(一) 用户方面:缺乏技术支持, 不能及时全面掌握数据

在当前的语境下, 传统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把读者、观众、听众等同于了用户, 电视也不例外。所以, 电视媒体首要问题是没有弄明白用户与观众之间的本质区别, 正是因为区分不明, 所以, 从本质上讲, 电视媒体是没有真正的用户的。

电视媒体虽然拥有数量巨大的观众或者说是受众, 但是对这些观众的了解王万更是借助于市场调研公司所搜集的资料, 包括对其观众的年龄、收入水平、地区构成等, 这些数据都是对其观众的整体描述或概论。但互联网+环境下, 每个观众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媒体只有首先了解到观众的偏好、需求, 才能真正地对观众进行信息传播。但是, 电视媒体要想能全面掌握用户的数据, 尤其是可以对相对精准地去分析用户的收入、消费需求、潜在需求一方面是缺乏技术的支持, 另一方面, 就是要想掌握尽可能多的数据, 就需要足够的资金, 所以, 电视媒体又受到成本和数据频率太低的制约。

(二) 人才方面:核心竞争力减弱, 人才流失严重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 传统媒体受到了来自互联网强大的冲击与压力, 电视媒体的观众在逐渐向互联网转移。2017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 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7.15亿, 互联网的普及率也已经查到50%, 达到54.3%。及时在农村地区, 网民已经占据了2.01亿。所以, 当前人们的关注媒体主要还是互联网。

(三) 内容方面:同质化节目过多, 缺乏创意

电视媒体内容同质化严重也是当前电视媒体发展过程中一大突出问题。尤其是娱乐类节目, 其节目的编排等方面大同小异, 通过明星效应来吸引观众。比如各大省级电视台都不约而同推出了真人秀节目, 围绕爱情、娱乐等主题展开, 一时间, 观众打开电视都是类似的节目, 自然就会降低观众对节目的关注度, 也就无法提高观众对节目的粘度。

二、互联网+电视媒体强强联手的策略分析

(一) 转变观念, 从“内容为王”到“用户体验为王”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就是“用户体验为王”, 这与传统媒体奉行的“内容为王”是不一样的。电视媒体也应该摒弃以往成功的经验, 树立起可以适应互联网思维的新想法, 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传统媒体的升级。这种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毕竟传统的以“内容为王”的观念在媒体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 尤其是媒体的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如果没有能在思维上进行转变的, 那就不会有真正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去促进电视媒体的发展。当然, 当前也有一些媒体认识到了转变思维的重要性, 不过其方式和手段所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明显。所以, 不是要促进观念在媒体内部能够从上到下贯彻它, 而是通过对互联网相关知识的培训, 让大家更加了解到互联网及其商业模式, 以及到自身媒体所能带来的好处, 让媒体及其从业人员能够发自内心接受互联网+电视媒体的融合。

(二) 以技术为驱动, 了解真正用户

传统媒体原创内容的价值已经被大大稀释, 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们更需要真正了解用户的需求, 真正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需求。借助互联网+, 以技术为驱动, 能够解决当前电视媒体所遇到的问题, 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信息只能匹配, 能够利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与方式, 通过用户借助互联网+直播平台的相关数据精准地了解用户的需求, 实现智能化信息的收费。

(三) 坚持做“好节目”

电视媒体的发展并不是停滞不前的, 通过制作、引进优秀节目与产品从而吸引兼具传播力和消费力的忠实的观众, 使得电视媒体在转型的道路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浙江卫视《演员的诞生》等。可见, “内容为王”还是作为电视媒体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 在互联网+环境中, 电视媒体如果只是凭借单一的媒介内容已经无法在适应当前电视媒体的发展, 对此, 电视媒体一方面要注重做好节目, 吸引足够的关注, 另一方面, 借助好节目对优质内容进行整合, 完成媒介融合实现产业链的扩展和升级。

三、总结

互联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传统电视媒体一定要转变观念。观念决定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不转变, 那么传统媒体的出路也不能得到发展。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四次传播革命, 比如互联网媒体中比较成功的媒体如百度、腾讯等, 这就要求传统媒体能够在注重内容的基础上建立起以技术为驱动的传播机构。

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 传统媒体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比如最早出现的短信互动模式, 虽然持续的时间并不长, 但是也是一种传统媒体的有益尝试。而当前, 电视与微信、支付宝等合作, 让传统媒体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春天, 这种重视用户体验性与娱乐性的参与方式, 使得互联网的新功能能够自然融入到传统媒体中, 也与观众的互动性大大增加。

摘要:传统与互联网+的融合已经不是新鲜事。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传统电视媒体要认识到与互联网有效结合, 实现转型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当前电视媒体存在的困境出发, 探讨在互联网+时代电视媒体的机会, 并提出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传统媒体,电视媒体

参考文献

[1] 郭全中.传统媒体转型的“一个中心”与“四个基本点”[J].现代传播, 2015 (12) .

[2] 蔡骐.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媒体转型之路——以湖南广电的新媒体转型为例[J].现代传播, 2017 (11) .

[3] 王晓.“互联网+”时代传统电视媒体的融合转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5 (6) .

互联网转型范文第4篇

随着互联网及经济体系建设和发展, 分享、远程、快捷的互联网特性在社会资源配置中有效发挥优化和集成作用。新一轮信息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席卷农村, 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等向农村地区进军, 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建设应运而生。“互联网+现代农业产业园”、“互联网+精准扶贫”成为乡村振兴、发展和赶超的重要抓手, 让农民、扶贫对象的自发参与进来, 政府提供开发环境和平台, 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各区域资源配置中的功能, 推动各类资源融合和集结, 实现乡村振兴和脱贫致富。

2 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政策高度支持, 李克强总理部署加快发展农村电商, 通过壮大新业态促消费惠民生。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 要求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方面的企业要积极参与到农村电商平台的建设中去。由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及商务部颁发的《关于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的通知》文件中提出, 鼓励农村青年利用电子商务等现代商业模式创业, 拓宽致富渠道。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及商务部颁发的《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以及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等, 均提出鼓励大型电商平台在农村开展服务, 并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和各行业支持农村电商服务体系的发展, 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政策环境和帮助。

3 农业产业化转型的需求

农业产业化转型在于激活农业产业化的内动力, 优化农村的经济结构。新常态下农村工作的根本是农业产业升级转型、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我国农村土地制度赋予了广大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 而农村经营方式的转型和发展, 其重点在于让广大农民拥有生产自主权, 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增强农产品供给的有效性, 增加了广大农民的就业和致富渠道, 将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发展, 将农产品产业链从田头连接到餐桌上, 提高单位生产力水平。

随着农村振兴和改革不断深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大势, 充满产业变革的活力。大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和迅速发展, 建立起了各种配套的产业链。据统计, 目前全国农村土地产业化的面积已占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出现了很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现代化产业园等新型经营主体, 形成规模化、工业化、绿色化、品牌化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已经从传统店商、集市销售等传统经营模式, 逐步发展转变成以专卖、超市、连锁等方式为销售载体, 和电商网络营销为渠道的多种创新性销售模式。通过各种网络电商平台展示和推销农产品, 宣传带有各地区特色的产品品种及其质量, 通过对农产品从种植养殖, 到深加工处理的全程观测与宣传, 从而展现出了自身产品的鲜活、安全与优质, 体现了农产品的绿色天然与物美价廉, 为广大消费者选择购买提供看得见, 食用放心的农产品。所以, 当前农村产业的发展首先要扶持广大新型经营主体要获得长远的发展, 鼓励并帮助他们积极投身于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中, 有效利用电商网络平台, 促进其与市场需求的有机融合。

近年以来, 从现实情况看, 全国各地农村和广大农民的信息需求逐渐旺盛, 屡次“农产品烂仓库、烂地头”的报道, 主要成因是农村不通畅甚至闭塞的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滞后, 导致物流不顺、信息不达, 以至于优质的农产品推广和销售不出去。中国目前的农业问题的关键在于“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农户没有形成产业, 没有和市场形成有效的供给链。从目前农村产业经济的变革和发展来看, 农产品的宣传途径和市场是必须建立在信息流基础上。

目前, 电商企业积极开拓农村市场。京东开通了农村的“大篷车”, 阿里启动“千县万村”计划。“下乡”已经成为各大电商开拓市场的着重点, 也成了其商业运作的重要部分。, 电商们的“乡下”业务正日益繁忙起来。同时,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 阿里巴巴、京东、宅急送、我买网、收货宝、青年菜君等老牌和新兴的知名电商, 都先后在农产品领域注入大量融资。尤其是阿里巴巴和京东等电商巨头, 正在农村电商领域大力开疆拓土, 以求提前占据农村市场, 可以体现目前农产品产业的发展和前景, 所以农业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网络信息平台是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手段, 必将为中国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4 产业带动的重要手段

一是有效控制生产, 减少盲目浪费。农业电子商务能够相对规避信息传递缓慢性和不准确性, 消除农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 能为农户和企业及时统计、提供全方位的市场信息, 有利于企业和农户把握市场需求, 使农业的生产行为变得科学、快捷。二是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组织通过网络发布信息、处理订单、安排生产、分配资源, 减少了中间商这个环节, 缩短小农户进入大市场的距离, 从而节省费用, 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三是消除区域和时间的限制。依赖“互联网+”的交易, 摆脱了区域性市场的限制, 进入跨地区甚至跨国的网络销售, 有利于形成统一有序品牌化农产品和规模化市场。

总之, 在互联网逐步渗透到所有领域, 对传统产业重新塑造, 并催生出各种新兴产业, 激发出各种新业态、新动能, 为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条件。农业是互联网渗透率最低的领域, 这跟农业的生产特性有关系。而随着互联网和现代农业的迭代升级, 技术有了很大提升, 再加上政策的鼓励和支持, 资本的不断涌入, 必将激荡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芒。

摘要:在互联网逐步渗透到所有领域, 对传统产业重新塑造, 并催生出各种新兴产业, 同时激发了现代农业的迭代升级, 加上政策的鼓励和支持, 资本的不断涌入, 为农村经济转型和新型产业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互联网转型范文第5篇

一、“互联网+”的特点

“互联网+”作为一种创新型的经济形态,它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互联网+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应该也必须要转型。但是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融合,甚至有些人会认为这就是单纯的将线下实体店的产品进行线上的销售,其实不然。这是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还必须要将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销售平台融入到企业的市场营销中来,这样才能使企业更加具有活力和创造力。如果说互联网有哪些特点,那其中最大的特点一定是开放性,这是因为互联网的产生使得企业的销售能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随时随地的就可以进行商务贸易上的洽谈和往来,这也正是区别于传统销售的最明显不同和最大的优势。这一特点启示着企业应该具备跨界和平台的思维,对企业的市场营销进行创新驱动和重塑。

二、“互联网+”视域下的企业市场营销

(一)支付方式多样化

传统下的企业市场营销主要是以现金和银行卡进行支付。但是对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快捷支付方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比如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方式。这些支付方式较以往更加便利,进而大大地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拜托了支付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为企业的市场营销转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二)消费人群涉猎广

互联网时代下的市场营销能够相比较于传统来说,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消费的需求。另外互联网的营销使营销变得更加便利,经营的范围和种类也在不断扩充。就现阶段的互联网销售现状来看,互联网这种消费方式是能够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的,其中不同消费人群和不同消费年龄段都证明了这一点。其实互联网的销售不仅仅局限于此,在经济和贸易全球化的背景下,互联网销售也在不断的向国际迈进。企业市场营销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互联网+”视域下企业市场营销策略转型对策

(一)打开销售渠道

想要实现企业市场销售的转型,首先就要打开销售渠道,比如海尔集团,其产品已经存在于淘宝天猫、京东、苏宁等各大网络销售平台。这种多样化的销售方式逐渐受到了各大电子品牌的普遍适应和良好反馈。VIVO、OPPO手机品牌在2010年以前因为并没有重视到网络销售平台的总要性,而在于三星的竞争中并没有占有有利地位。所以在此后的市场竞争中,小米手机在官网中采用了定量销售的战略,并在销售中获得了不错的成绩,甚至有些手机品牌还通过与爱奇艺等新媒体平台的合作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二)有针对性的开发和维护客户

精准的营销不仅要存在于传统下的市场营销,但“互联网+”的背景下,市场营销更要强调精准的营销,这主要体现在既要能够开发出新的用户、还要能够维护住老客户。据某平台所调查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连续的两个季度中,以手机终端完成的交易量已经远远超过与电脑PC交易量。这种交易手段的变化也恰恰说明了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业营销更应该注重营销的精准性,把握好手机这个市场销售目标。曾经广为消费者欢迎的55度水杯,其设计的理念和想法也正是基于对当前网络使用者的需求而推出的。可以说,这种有针对性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营销就是现代企业在互联网中的精准化营销战略。也只有这种从消费者使用需求和审美观点的角度出发的产品才能够为消费者所接受,才能真正的占领市场。

(三)吸引和培养营销专业人员

各行各业的竞争最终都离不开人才的竞争。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对于人才的需求更是比以往还要迫切。随着电子商务这一行业的出现、发展到趋于成熟的同时,也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这主要体现在伴随着电子商务出现的淘宝职业划分出的市场运营、平台设计、网络客服、数据统计等相关的职业。就淘宝的平面模特这一环节为例,当前平面模特所呈现出来的商品已经远超过于拍照的实际效果。这在企业的市场营销中,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人员做支撑的话,那么在后期的市场竞争中将很难占有有利地位,甚至是处于下风。可见人才在企业竞争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就更加启示企业应该重视对营销人员素质和技术上的培训,通过培养和吸引综合型的人才为企业在网络营销中获得支持和有利地位。

结束语:

总之,经济和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的市场营销转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企业想要在竞争中获取有利地位和长远发展,转型市场营销策略是必然的。只有企业紧跟上了时代的发展需求,利用互联网反馈的信息数据才能够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需求。反观“互联网+”视域下的企业市场营销呈现支付方式多样化、消费人群涉猎广等特点,在这一特点下,企业想实现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型,就必须要尽可能的打开销售渠道、有针对性的开发和维护客户的同时,吸引和培养营销专业人员,通过对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型与创新来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互联网+”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们的消费方式。网络平台的出现既是消费方式的革新,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对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分析了“互联网+”以及“互联网+”下企业市场营销的特点,并提出了企业市场营销策略转型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市场营销,转型,突破

参考文献

[1] 张红霞.“互联网+”视域下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型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7(29):7-8.

上一篇:高校篮球教学论文下一篇:互联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