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论文范文

2023-04-18

互联网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基于数字化转型时代,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对智能网联、智能驾驶以及智能共享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对于已有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从而分析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现状。其次指出数字化转型时代下新能源汽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智能化 智能网联 智能驾驶 智能共享

Key words:intelligentization, intelligent networking, intelligent driving, intelligent sharing

1 研究背景

在充满无限可能的数字转型背景下,唯有积极顺应大趋势、抢抓大机遇,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拥抱未来,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方能奏出的新篇章。随着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技术的逐步普及,智能化已然成为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2020年,受COVID-19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出现严重衰退现象,进而导致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延长,极大地刺激了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增长。新冠疫情对于传统行业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也推进了相关行业产业的数字转型进程,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同时,随着车主对于数字互联服务的接受程度与需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走向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据国金证券测算,中国智能汽车在2020年的整体市场规模达2066亿元,而在未来十年里,这一数字将以每年25%的增速提升至2030年的18735亿元。

传统的汽车制造业已经很难有太大的上升空间,甚至已经出现内卷化的趋势,基于此,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迫在眉睫。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将保护和改善环境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使命[1],真正做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轮驱动”[2]。本文首先基于数字化转型时代,通过调查文献资料與研究现状,对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2 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在制造智能化和数字技术智能化方面的研究。

在制造技术智能化方面,洪毓锋等[3]先后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的部件层、整车层,以及车联网层这三大层面,归纳并展望了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智能化的发展状况及未来方向。张瑞虹等[4]认为应用于汽车制造业的智能化技术正逐步转型,将会大规模地实现信息化发展。张智慧等[5]指出将新能源技术应用到汽车制造中将有利于环境治理。MWASILU F等[6]考虑了现有的通信基础设施,提出了新能源汽车集成电网的策略,并深入讨论了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技术在未来的交互作用。CHENG S等[7]认为了解决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的驾驶智能化问题,提出了基于博弈理论的多车用部件系统方案。

在数字技术智能化方面,王臻[8]分析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智能化、电驱动部件智能化的发展现状,并总结了新能源汽车整车智能化、联网智能化等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朱燕燕[9]提出实现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将新能源汽车能源控制与人工智能相互结合。卢晋夫[10]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对新能源汽车的智慧能源系统等多项数字技术智能化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韩博砚[11]分析了由新能源技术与智能化发展所引领的汽车产业变革现状,并讨论研究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及实施方法,最终认为新能源技术及智能化技术主导型汽车将成为汽车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国内外相关学者已经从制造技术智能化、数字技术智能化等多个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但鲜有研究围绕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基于此,本文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现状,对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智能共享等方面进行研究。

3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现状

3.1 智能网联系统的普及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转型时代与移动互联的浪潮下不断蓬勃发展,众多互联网行业的科技巨头们正抢占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战场,智能系统与车联网的融合升级与科技赋能正推动新能源汽车在智慧道路、通信网络、云端技术等方面的集成,进而开拓出面向消费者实际需求的一系列车用功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提速、电池技术进步、成本降低、行业配套不断成熟、对于降低用户顾虑、提高新能源汽车普及起到了积极作用。

未来的智能汽车很可能开启移动互联网的第二媒介时代,打开人们从现实世界进入移动互联网的第二道“传送门”,出现移动互联网阶段继手机之后的二段爆发趋势,就像手机对于电脑的颠覆,智能汽车很可能形成对手机领域的换道超车。但是与此同时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基于各类信息综合决策的动态决策和操作系统,实现智能网联的功能需要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多领域技术的融合。世界主要国家和跨国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都进行了系统布局,未来的市场竞争将十分激烈。

3.2 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

中国汽车工业将面临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国家有关部委也宣布了进一步扩大汽车行业开放的具体措施。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下,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2020年3月,工信部发布《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是中国首个正式的自动驾驶分级标准。此标准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为6级。从汽车驾驶自动化等级的分类阐述来看,我们不难想象未来的汽车将成为超级智能的移动终端,而智能驾驶将开启一个新时代。现在,我们已经在这一转变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那么如何定义智能汽车呢?它等于无人驾驶吗?让我们从一个更直观的定义开始:智能汽车是一种意识到周围环境并能够做出决定并自动驾驶的汽车。与我们熟悉的传统汽车驾驶技术不同,智能驾驶技术将取代人类的感知,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控制,确定汽车的周围环境,并将其作为智能驾驶的基础。 实际上,智能驾驶技术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不仅限于“无人驾驶”。

3.3 智能共享理念的推行

如果共享汽车和智能驾驶技术相结合,它们将会产生惊人的“化学反应”。智能驾驶出租车可以联合网约车平台,做到分时租赁,节约时间和空间成本。同时,公交车也可以采用这一模式。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一条公交线路,有时候很长时间也等不来一班车,有时候两班车是前后紧跟的状态。而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不同的路况以及每个公交车司机不同的驾驶风格导致的。假设公交车可以实现智能驾驶,每一辆公交车的行车运行状况都由计算机调度,那么就可以避免出现上述情况。

如果说智能驾驶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大幅提升便利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共享模式就可以改变人们未来的出行方式,有效缓解交通压力。随着无人驾驶技术、5G时代的到来以及车联网的广泛应用,共享新能源车将成为主流的出行模式。共享服务行业也将经历从传统租赁模式向基于信息技术的商业模式的转变。

4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萬物互联时代,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正在升级加速,汽车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更是一个智慧新升级的空间。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在智能网联、智能驾驶以及智能共享这三个方面已经取得了高速的发展,但同时带来了一些相关的问题。

4.1 配套政策不完备,数据隐私安全堪忧

尽管互联网技术带来便捷,但是智能网联还是带来了一系列隐私问题。随着渗透入智能终端的计算数据不断增多,黑客入侵并破坏智能网联系统数据的可能性也在逐渐增大。智能网联的普及为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记录车主的数据。智能网联系统除了提供地图导航、车辆救援服务等基础功能,很可能还会给你推送保险、维修、餐饮广告等信息。而这些数据的来源可能是你每天的行驶路线,发出的行车口令等。

4.2 智能化程度不够,交通隐患不容忽视

交通安全是智能驾驶技术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天气变化、道路特征这些外部环境因素的复杂性都会威胁到驾驶人员的安全。新能源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必须克服这些问题,进而根据实际路况快速做出安全响应。其次,目前的智能驾驶技术难以判断驾驶人员的行为意图,因此新能源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需要关注如何加深对人员心理情境变化的理解。最后,目前的智能驾驶技术也面临着遭遇路况意外事故的挑战,难以如人一般理解交通情境。

4.3 基础设施不完善,智能化发展受限制

智能共享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健康安全的问题。新冠疫情以来,考虑到疫情防控,运营商需要对共享新能源汽车进行定时定点消毒。同时在消毒期间还需要保证满足用户的用车需求。这需要共享运营商对于共享车辆进行合理的规划调度以及使用控制等。

5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的建议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正处于加速变革的前夕,仍面临很多的问题。只有理清现实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加快推动智能化发展。结合上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现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5.1 健全配套政策,规范智能化发展

政府应及时调整监管模式,针对智能网联带来的隐私安全完善配套的政策法规。对于智能驾驶产生的交通安全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智能交通风险评估体系标准,对于智能共享做出合理的调度规划以及相关制度防范,推进智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转化。

5.2 依托转型背景,突破关键性技术

数字化转型时代下,新能源汽车应通过各种数字化技术打通数据壁垒,提高技术标准,突破关键技术。聚焦车路协同关键技术领域,加强智能驾驶过程中的交通安全,实现智能网联、智能驾驶以及智能共享技术路线的融合互促,创新协同研发模式,促进开源开放合作。

5.3 建设基础设施,提升数字化水平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充电桩运营商与数据服务商合作,力争以数字化统领充电桩建设。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为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提供后盾。

6 结论与展望

数字化转型时代下,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是解决交通、能源、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同时智能化发展将构筑起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护城河。本文通过研究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定政策规范、突破智能技术以及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现有的研究中,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问题的探索还是较少涉及。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的日渐成熟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将从零部件、整车研发生产及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链式关系,逐步演变成为汽车、能源、交通、智能技术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并以“第五利润源”[1]为主要抓手,为交通体系与能源环境做出贡献。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区块链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生态系统构建及治理研究(20BGL200)。

参考文献:

[1]郝皓,王治国,林慧丹,et al. 第五利润源:我国逆向物流的商业价值及模式 [J]. 物流技术,2017,36(08):47-50.

[2]郝皓,张继,张骞. 循环经济下我国动力电池回收逆向物流发展对策[J]. 生态经济,2020,36(01): 86-91.

[3]洪毓锋,李军求,孙超.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与趋势 [J]. 汽车文摘,2019,08): 14-21.

[4]张瑞虹,王增峰.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路径刍议[J].时代汽车,2021,01):75-6.

[5]张智慧,陈伟,丁华.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路径[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5):89+91.

[6]MWASILU F,JUSTO J J,KIM E-K,et al. Electric vehicles and smart grid interaction: A review on vehicle to grid and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tegration [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4,34(501-16.

[7]CHENG S,LI L,CHEN X,et al. Longitudinal autonomous driving based on game theory for intelligent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with connectivity [J]. Applied Energy,2020,268(115030.

[8]王臻.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发展与趋势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30):167-8.

[9]朱燕燕.浅谈新能源汽车能源控制智能化发展 [J].时代汽车,2020,13):85-6.

[10]卢晋夫. 浅谈新能源汽车能源控制智能化发展 [J]. 南方农机,2019,50(07): 242+8.

[11]韩博砚. 浅谈新能源技术和智能化发展引领汽车产业大变革 [J]. 内燃机与配件,2019,17): 239-40.

作者简介

郝 皓:(1970—),男,汉族,上海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逆向物流与绿色供应链;循环产业与可持续发展。

蔡如意:(1997—),女,汉族,上海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逆向物流。

陶世鹏:(1997—),男,回族,安徽淮南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逆向物流。

互联网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微信支付,移动支付,支付宝,淘宝,网络交易平台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让人们在家就能进行购物,互联网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人们对互联网,计算机,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强的今天,密码技术也随着网络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日常交易,打开电脑,使用手机,往往第一步操作都是输入密码,密码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通过当前计算机网络密码技术类型出发,探讨密码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关键词:保密钥匙;公开钥匙;密码技术;网络安全;电子商务

引言:

曾经有一部影片,其经典的一句台词就使“IC,IP,IQ卡,统统给我密码”密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旦泄露了密码,意味着我们的信息安全,个人财产,人身安全都会存在隐患,因此密码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网络与计算机的发展离不开密码技术,而今天的密码技术已经高度发达,指纹识别,密码支付,取钱支付等等应用十分广泛,“密码”无处不在。当今的密码技术性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包括了密码识别技术,编码技术,激活码技术。通过特殊的算法个人的隐私,安全得到了保障。可以说密码技术的应用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的必然结果[1]。

一、计算机网络中密码技术的分类有哪些

当代的加密算法技术主要有两大类,即保密钥匙加密技术与公开钥匙加密技术:

(一)保密钥匙加密技术

保密钥匙加密是指密码的施加与解除都使用相同钥匙码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要求相互联系的两方也必须使用同一钥匙码,并一直保持钥匙的秘密不泄露。这种技术需要两方面的条件,其一,施密的计算方法要保证非常强大,使用通常的手段无法解开密码信息。其二,整个施密的过程的可靠性取决于钥匙码的隐秘性,不取决于施密的计算方法,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必特意对施密的计算方法的保密性去保证,而要重点关注于钥匙码本身的隐秘性。保密钥匙加密技术的计算方法实施的过程非常快,与其他计算机网络对比的结果来看,其实施的速度可以接近几M每秒或几十M每秒。根据上述特征此类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因为计算的方法不要求加密,设计者可以设计出成本费用非常低廉的集成电路,实现对数据及信息的施密,同时这些集成电路适合大量生产。这种施密技术也有一定的缺点,主要问题在于钥匙的分配与管控相当繁杂,管控费用高昂,例如我们有X多个计算机终端,我们需要的秘密钥匙数量是(X2-X)/2,当我们针对少量的计算机终端时,这种技术很适合,但如果我们终端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或计算机网络时,钥匙码的管控就非常复杂,管理成本增加[2]。

(二)公开钥匙加密技术

公开钥匙加密技术是指密码钥匙的施密与解除不使用相同的钥匙码,并且密码的施密钥匙是开放的,对于钥匙的管控相对简单容易,例如我们网络中有Y个计算机终端,需要密码钥匙的数量是2Y个。公开钥匙技术可以实现利用数字进行签名。在商务平台商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例如淘宝网,阿里巴巴等。在当前的网络应用中公开钥匙加密技术与保密钥匙加密技术是同时存在的,没有哪一方取代哪一方之说,因为公开钥匙加密技术它的计算方法更复杂,虽然它的可靠性更高,但运行速度也相对较低,在实际网络的密码钥匙技术应用过程中,通常是利用两种技术的优势与特点加以综合运用,既保证网络数据的安全,也提高了运行速度[3]。

二、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案例

(一)加密技术在电脑使用过程中的应用

当今的电脑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密码钥匙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我们电脑的开机密码,软件压缩密码,解压密码,这是典型的保密钥匙加密技术的具体应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电脑中会存在一写私人的保密文件,信息,软件,设计图纸等,通过加密技术,可以确保这些文件,信息的私密性,防止他人盗取与偷窃等等,另外为了保护我们个人的知识产权,我们也会对电脑中的文件,专利,论文等等重要的文件进行加密,可以说密码技术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

(二)加密技术在身份识别领域中的应用

当今社会人们的身份几乎都是靠密码技术进行识别的,身份的认证,对应,几乎都与密码相关,我们通过在电脑中输入相应的数字信息,即可以实现对个人的认证,有效的防止个人信息,个人财务等方面内容在网络上的泄露问题。例如我们在ATM机提款,只要我们输入密码既可以实现提现。密码技术方便了我们身份的认证,也方便了我们的生活[4]。

(三)密碼技术在数字签名领域的应用

使用数字进行签名是当前网络中重要的技术之一,目前已经通过密码技术实现数字签名,例如前面提到的公开钥匙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是指信息的发出人发出一连串的其他人无法仿造的数字信息,这些数字信息也是发出人身份识别的信息,通过密码技术可以保证其可靠性。

(四)加密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

加密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主要是指由电脑终端相互连接的网络,数据的传输与接收通过密码技术来确保其安全与可靠,保证数据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并减少数据丢失问题的发生。在网络中我们无论访问任何其他电脑设备都需要密码,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并可以提高企业单位网络中的文件信息的安全与可靠,也防止没有权限的人获取重要的机密文件信息。

(五)网络购物平台中密码技术的应用

前面提到,网络中购物,交易都需要确保其安全,密码技术是当前的主要安全保障方式,在我们购物,还款,使用手机支付前,只要输入密码即可完成相应的操作,简单方便,现代金融业在网络及移动通讯领域的发展离不开密码技术的应用。

三、结束语

密码技术在当今的计算机网络中应用非常广泛,使用密码支付,身份识别,数字签名,购物,付费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它是网络安全与可靠的重要保障,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运用,其未来的应用及发展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 耿芸. 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密码技术研究及其应用[J]. 决策与信息旬刊, 2016(5):265-265.

[2] 王剑锋. 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价值[J]. 科研, 2016(18):00196-00196.

[3] 陈易平.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应用[J]. 电脑迷, 2016(7).

[4] 解海燕, 马禄, 张馨予. 研究计算机网络安全数据加密技术的实践应用[J]. 通讯世界, 2016(7):5-5.

作者简介:

尹鹏飞(1977.08--),男,汉族,湖南衡阳人,衡阳技师学院,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信息技术。

互联网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当今社会是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校中的一切与互联网密不可分,在此背景下出现的远程课堂、名师资源共享等为教育和教学打开了新的大门。面对未来,多媒体教学新技术对教师职业的要求和挑战也更加突显,教师唯有积极应对,才能在新时代掌握教学的主动权,成为教育事业的领跑者。

一、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职业具备的新特点

1.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

互联网时代,教师从粉笔、黑板的授课方式走上了展示、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平台,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活动,对教师至关重要。首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互联网技术省去了教师用粉笔书写的时间,教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增加授课内容、提高教学活动效率、与学生互动交流等方面。其次,互联网技术能够更加生动直观地用图片、照片、动态图等来展示教师要讲解的知识,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一目了然、活泼有趣。再次,教师制作的PPT课件能够前后滚动跨越讲解和简单快速复制,便于学生在课堂上全面掌握知识点,在课堂外及时补充漏掉的知识点。最后,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力,提高自己的业界知名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利用互联网技术及时更新储备知识是教师职业的基本素质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如果仅仅运用教材内容和以往的知识储备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那么,很快会被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所淘汰。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经不是以往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的单一途径,普及到各个角落的电视和广播、铺天盖地的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方便快捷、内容广泛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因此,教师及时更新储备知识至关重要,这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更新储备知识的能力也是衡量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运用互联网技术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这对于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教学变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教师职业的创新之举

长期以来,教师这个职业一般与无私奉献、默默无闻、谦虚内敛等字眼联系在一起。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面对的大多是教室里的学生和学校的同事,很少在社会大众面前展示自己,当然也缺乏这样的机会。然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走出教室面向大众展示自己的机会。事实上,教师中一些敏锐的先行者已经率先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推动自己的教学变革,如视频公开课、微课、慕课等,就是教学变革的产物,也是一种积极的创新。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扩大教师的学术影响力是一个明智之举,對于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二、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职业的应对策略

1.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转型

在互联网时代,并不是谁储备的知识多谁就能当教师,传统的“知识就是力量”的观念将被彻底改变,谁学得早、学得快、学得全面,谁能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技术获取知识、传授知识,谁就是教师。因此,教师要顺应时代要求,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转型,转变观念,走出教室,走向互联网技术的大舞台。

2.继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的基础和实力保障,在互联网时代,无论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多新颖,都离不开内容充实的专业知识,脱离了专业知识,互联网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不管时代如何转变,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仍是教师职业重中之重的任务。

3.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信息化教学能力,即教师把互联网技术与自己的学科特点和专业需要相结合,科学、合理、有效地规划、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要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首先要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水平,其次要具有熟练运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这样才能实现课程资源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主动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改革

在互联网时代,新技术带来的教育教学变革已是大势所趋,教师应该借此机会主动出击,积极参与其中。例如,教师应该借助互联网技术主动建立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渠道,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进而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再如,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每节课都合理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讲解自己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能从中受益。

(责编 再 澜)

互联网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众生产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信息的传输与处理能够更好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推进社会迈入信息化时代。基于此,本文以互联网通信技术理论研讨为切入点,就互联网通信技术应用困境以及解决措施进行相关概述,为充分发挥出互联网通信技术的积极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通信技术;应用

前言:互联网通信技术以计算机为载体,借助互联网通信设备,将数据进行集中分析与处理,更好实现信息公开共享目标。因我国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应用普及起步稍晚,实际积累经验不足,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相关部门的解决。

1、互联网通信技术理论研讨

1.1互联网通信技术概念

互联网通信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借助计算机网络的广域网,将不同通信设备连接在一起,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拓宽信息传播渠道,促进不同互联网通信的开发与应用,为大众生产生活提供便捷。从一定角度上来说,互联网通信技术的普及是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标志。

1.2互联网通信技术特征

与其他技术相比,互联网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期间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多样性。互联网通信技术融合了互联网与通信技术,更好满足大众日常工作生活的通信需求。现阶段互联网通信技术衍生为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光纤通信等的多种类型[1];第二,广泛性。互联网通信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通信功能,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各领域生产建设之中,如教育、卫生、科技等行业均需利用互联网通信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实现数据的高效处理。由此可见,互联网通信技术在今后的发展中势必会成为新时代通信移动领域中的中流砥柱,为实现社会经济与科技技术的稳定有序发展奠定坚实技术基础;第三,融合性。互联网通信技术具有极强的融合性。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大众对信息数量及种类的要求不断增长,传统单一通信技术难以更好满足用户服务要求。而互联网通信技术将移动通信技术与卫星通信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更好实现多元化数据的输入与输出,满足大众对信息的各类需求。

同时,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应用为使大众生活方式得到了创新,如通过远程教育手段学习新知识,在网络环境中获得更多学习资源,切实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因此从一定角度上来说,互联网通信技术是推进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重要基石。

1.3互联网通信技术应用意义

从企业生产经营建设角度分析,各部门经常会受到工作场地与规定影响,造成实际沟通效率不高[2]。而借助互联网通信技术,可为人员提供能够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相互交流的平台,实现信息的公开与共享,更好在人员群体中落实生产任务与管理职责。同时,互联网通信技术也可从根本上提升实际管理效率,将管理期间涉及到的各类信息进行集中整合与分析,及时发现管理机制上存在漏洞,不断完善管理目标及管理流程。

2、互联网通信技术应用困境

2.1信息条理性不足

在现阶段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信息分组缺乏条理性的问题。具体而言,现阶段互联网通信技术在进行信息分组的过程中,需将相同的信息划分为同一信息快,以便依照信息类型及其重要性进行分组。此种分组方式虽然能够提升信息利用率, 但也会造成信息块关注平衡度失调,重要信息模块的点击率不断上升,增加服务器负担,导致需信息處理系统极易出现崩溃等情况;其他信息模块因内部信息重要性不高,点击率不断下降,导致网络资源被不同程度的浪费[3]。因此为切实提升信息块利用率,需对信息块进行合理设置,均衡分担服务处理器的运行负担。

2.2信息真实性不高

互联网通信技术可从根本上扩宽信息业务范围,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有序增长。但就目前来看,互联网通信技术普遍应用匿名通信方式,部分不法分子为谋取最大化经济利益,选择在网络环境中传播虚假信息等手段,极大程度扰乱了社会安宁。因此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切实提升互联网通信信息的真实度,在的网络中设置实名制信息系统,加大传播不实信息惩戒力度,还大众一个真实健康的网络环境。

2.3信息安全性有待提升

就目前来看,互联网通信环境也会遭受网络病毒的入侵,造成重要数据丢失、网络系统瘫痪等不利影响。部分非法分子利用网络系统内的漏洞窃取其中的中重要信息,导致企业或个人经济利益受到严重损失。受组织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互联网通信安全防护系统尚未建立健全,对病毒的抵御能力较弱,使细腻数据面临严重的安全隐患。

3、互联网通信技术应用有效的提升

3.1优化互联网通信系统查询功能

优化网络信息查询方式,更好解决互联网信息分组条例性差等问题。具体而言,对互联网信息进行针对性的物理排序[4]。对浏览器任务量进行深入分析,借助查询的方式对内部信息进行不断优化。例如,借助多项式近似算法优化数据库,使信息模块的划分更加科学合理。

3.2加强互联网通信系统安全性

首先,加大互联网通信系统入侵安全保护力度,基于重要数据存储环境,设置重要的安全防护与物力防护关口。针对互联网通信系统内不同结构制定专项入侵安全保护机制,如对关键数据库进行安全防护过程中,需采用分布式管理模式,利用身份验证及访问权限等,对数据的处理与传输流程进行严格管控;其次,注重病毒防治,做好严格的网络管理工作,及时更新系统内防毒软件,切断病毒入侵。积极引进与开发更加先进的病毒防治服务器,使互联网通信系统全得到稳步提升;最后,加强数据恢复。做好互联网通信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工作,确保系统在遭受破坏的情况下,数据也能够及时恢复,降低组织经济损失。

3.3加大互联网通信技术开发力度

互联网通信技术作为高兴科技产物,在未来依然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需相关工作人员加大互联网通信技术开发力度。一方面,注重网络电话技术的开发,控制通信成本,为大众信息传输提供便捷;另一方面,开发移动通信技术,注重移动通信系统内在功能的不断完善与优化,切实提升信息传播效率,为相关移动通信产业带来巨大商机。

3.4认清互联网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使互联网通信技术成本各领域生产建设的重要基础[5]。网络的快速发展使社会网络服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大众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多层次交流。同时,诸多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功能性的不断完善,大众可利用更多方式分享自己的生活,使信息交流及传播更加自由。相信在互联网通信技术未来发展过程中,其所研发出的互联网通信系统会更具人性化特征,基于大众生产生活要求,对互联网通信系统中的各项功能进行不断完善,为开发商提供更多市场先机。

总结:总而言之,为充分发挥出互联网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期间的积极作用,相关工作人员需认清当前互联网通信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大众与组织实际生产建设期间的信息需求,对互联网通信系统进行不断完善及优化。针对互联网通信环境,制定出全面科学的互联网通信技术应用管理机制,促进互联网通信技术稳定有序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高波. 探析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应用[J]. 中国新通信,2019,21(15):101.

[2]王勐璇,王成峰. 2019年全球互联网通信云行业研究报告[J]. 互联网经济,2019(08):74-79.

[3]曾聪,曾文波,钟建坤. 基于4G无线通信技术模块在柔性电子标签上的应用研究[J]. 现代信息科技,2019,3(15):63-66.

[4]孟圆. 云联共享:互联网教育+智能制造,打造协同育人的现代化教育新生态[J]. 智能制造,2019(08):18-19.

[5]彭云. 互联网通信技术发展下通信运营商创新策略分析[J]. 通信与信息技术,2017(04):44-47.

互联网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网络普及率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展会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新时期的展会经济管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综合应用文献综述法与观察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管理状况并不理想。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下,展会经济实际发展中存在着很多明显的问题。本文将具体分析新时期展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更为有效的展会经济管理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展会经济;管理;创新性;层次性

本文索引:任海涛.<标题>[J].商展经济,2021(14):010-012.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4.04

整体上看,国内展会经济规模较以往有了很大程度提升,展会经济管理能力也有了一定提高。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的形式越发多样,展会经济在发展上有了更为多样的选择,这也对展会经济管理产生了很大影响,对具体的管理主体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当前,展会经济管理中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展会经济管理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升。正因如此,探寻出互联网时代更有效的展会经济管理策略十分必要和重要。

1 互联网时代下的展会经济管理概述

互联网时代下的展会经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近几年展会经济管理受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且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积极进行相应管理尝试的重要原因[1]。

一方面,互联网时代下展会业发展环境、状况与以往相比出现了很大不同,展会经济管理的影响因素越发多样。做好展会经济管理可以为展会经济的更好发展、展会行业的更好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另一方面,展会经济管理层面已经暴露出了较为明显的问题,这些问题长期存在且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时,相应管理努力与尝试很容易成为徒劳。做好互联网时代下的展会经济管理,解决相应管理问题能为展会经济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提供很大帮助。在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管理可以对网络与信息技术予以具体应用,但站在展会经济管理有效性提升的角度来看,由于展会数量不断增加,展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想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难度较高。对于地方政府,以及展会业内众多的企业主体而言,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做好展会经济管理值得深思。

2 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展会经济管理权责关系相对混乱

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为多样,其中,相应管理权责关系混乱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问题[2]。展会行业本身属于服务业,展会经济作为一种具体的经济形式,相应的经济管理责任需要由政府承担。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展会由具体企业承办,从这一层面来看,相应企业则需要成为展会经济管理中的主体。从不同的角度看,展会经济管理的第一主体并不相同,但在展会行业与展会经济实际发展过程中,展会经济管理中的权责关系一旦混乱,亦或是不同主体间无法在对应管理中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展会经济管理状况自然较差。大部分企业更为关注展会的经济收益,部分地区地方政府也较为看重展会的经济效益提升和相应经济规模的增强。这一情形下,看似存在着两个基本的展会经济管理主体,但具体的管理活动并没有较好地开展下去。

2.2 展会经济管理方法创新性不足

可以对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管理状况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其中,展會经济管理方式方法选用状况的影响最为直接,其不仅会对相应的管理进程产生很大影响,同时也会对最终的管理成效的取得产生很大影响。当前,展会经济管理方法相对老旧,管理方法创新性不足也成为了一个具体的管理问题。在这种不当的展会经济管理理念和方法影响下,一些低质量的展会不断出现,这无疑加剧了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管理压力。基于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没有做好展会经济管理分析时,展会经济管理创新很难进行。而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展会在发展上与互联网以及网络经济间的联系越发密切,沿用以往的展会经济管理方法驱动新时期的展会经济工作开展时,展会经济管理效率自然较低,想要促进展会经济管理有效提升也会变得十分困难,管理方式方法的选用上缺乏创新自然成为了具体的管理问题。

2.3 展会经济管理层次性不足

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管理也暴露出了层次性不足的问题,展会经济管理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不仅存在着很多具体的影响因素,同时也要兼顾诸多的管理内容[3]。诸如展会经济发展中创新性的提升、质量的提升、相应发展风险的规避等都与各项展会经济管理内容息息相关。最近几年时间里,展会经济管理的受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但很多管理主体在进行具体管理时明显忽略了管理规划,科学、系统、可行的管理规划方案通常处于缺位状态之中。在未明确提出具体的展会经济重点时,各个时期与各个层面的展会经济管理工作很难形成一个整体。不仅如此,在展会经济管理资源相对有限时,在管理层次并不清晰时,展会经济管理流于形式的风险也大为提升。一旦互联网时代下展会数量持续提升,展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兼顾的展会经济管理事宜便会越发多样。缺乏做好展会经济管理规划的良好习惯,没有明确具体的管理侧重点时,展会经济管理层次性不足的问题势必会降低展会经济管理的实际有效性,这也不利于新时期展会经济的更好发展。

2.4 展会经济管理人才相对较少

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管理与以往相比出现了很大变化,在倡导展会经济管理创新时,各项管理活动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对最近两年国内展会经济管理的一般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虽然相应的管理理论越来越成熟,但实际管理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具体问题。这一局面的产生与展会经济管理人才相对较少有直接关联,这也表明,专业的展会经济管理人才较少是现阶段展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一个具体问题。一些传统的展会经济管理理论、方式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具体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缺乏足够多的专业人才参与与支持,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具体的展会企业,其在展会经济管理中都会十分被动。长此以往发展下去,展会经济管理也只能是简单、机械的重复管理。想要联系互联网时代展会行业与展会经济发展现状,做好相应的展会经济管理,凸显出展会经济管理价值也十分困难。

3 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管理的具体策略

3.1 明晰展会经济管理权责关系

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管理中需要对管理的权责关系予以明晰,明晰了基本的管理权责关系后,相应的展会经济管理活动也可以有具体的主体负责,这对于避免管理空白问题的产生也有很大帮助[4]。政府应当从促进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的角度出发,将区域内展会经济管理事宜交由具体部门负责,借此对宏观层面的展会经济管理权责关系予以明晰。企业在举办展会时,也应当将展会管理,以及相应的展会经济管理事务交由具体部门和个人负责。同时,为了确保不同主体所进行的展会经济管理的努力、尝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地方政府在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中应当对展会经济事宜进行具体规划,结合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发展目标,确定出新时期展会经济管理的具体目标。在明晰了展会经济管理的权责关系后,政府也应当对相应主体的管理职能履行状况进行具体评估,做好相应管理层面的监督与引导,争取营造出规范化程度更高的展会经济管理环境,努力打造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展会经济管理体系,借此促进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管理水平的更好提升[5]。

3.2 依托互联网驱动展会经济管理创新

继续沿用以往的方式方法在互联网时代下进行展会经济管理创新并不可取,为了丰富新时期展会经济管理选择,依托互联网驱动展会经济管理创新则十分可取。通常来讲,展会经济管理形式有了显著创新后,展会经济管理有效性的提升也能变得更为简单。例如,地方政府可以建立具体的展会经济管理平台,借助线上平台对展会行业内具体企业进行管理,在平台上对展会相关申请进行审批,并下发一些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的相关管理要求。这一平台上,政府也要鼓励相应企业积极提出展会经济发展意见和展会经济管理相关建议,政府结合这些意见与建议进行的展会经济管理能够更有效地提升部分管理策略的可行性[6]。将传统意义上的展会经济管理与更为新颖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展会经济管理联系在一起后,政府在展会经济管理上也能有更为多样的管理选择,且具体的展会经济管理效率也能大为提升,这都有助于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管理质量的不断提升,一些固有的管理问题也能有效避免。当前,网络技术已经很成熟,借助互联网进行线上的展会经济管理并没有过高的技术难度,也并不需要过高的成本支撑。因此,地方政府在展會经济管理中也要积极进行网络与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与尝试,争取将新时期展会经济管理效率提升与管理质量提升联系在一起。

3.3 明确展会经济管理层次性

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管理中需要关注的管理事宜十分多样,需要兼顾的管理内容也十分繁杂。特别是部分地区的展会经济发展基础良好,展会经济体量较大时,展会经济管理中的内容更是丰富多样。为了避免互联网时代下的展会经济管理流于形式,明确展会经济管理的层次性,区分好展会经济管理的主次也十分重要。例如,互联网时代下一些大型展会企业跨地区举办展会的现象十分普遍,区域内展会经济发展中的竞争态势明显,展会经济管理中往往也受到了一些具体的冲击。为了促进展会经济的良性发展,政府要在展会经济管理中做好竞争层面的引导,以及对不正当竞争进行打击。不仅如此,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虚假宣传等问题,这一情形下,将虚假宣传等行为的打击治理作为展会经济管理中的重点也十分可取。展会经济管理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管理的实际状况与需求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政府在进行具体管理时也需要动态地进行管理侧重调整,有效配置相应管理资源,这也能促进新时期展会经济管理效率的较好提升[7]。

3.4 加强展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

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管理中出现了很多变化,从新时期展会行业更好发展以及展会经济更好发展的角度来看,业已存在的各种展会经济管理问题也需要被更好地解决。考虑到未来一段时间里一些新的展会经济管理问题很可能随之产生,加强展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也十分重要。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其需要对新时期的展会经济管理状况进行系统评估,并对主要管理人员的管理素养与管理能力进行评价[8]。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管理培训,加深其对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管理的认识,加深其借助互联网进行相应管理的认识。在构建了线上的管理系统后,要加强对这些人员依托线上管理系统进行具体管理能力的培训。对于具体的展会企业,以及具体展会的举办方而言,其也要对互联网时代的展会经济管理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并在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紧抓管理重点,积极进行优秀的展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为具体的展会经济管理活动开展提供更多的帮助与支持。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专业的展会经济管理人才不断增加,一些具体的管理问题也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4 结语

展会业在互联网时代下正在经历着转型发展,做好新时期的展会经济管理更加重要。在动态的展会经济管理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诱发具体的管理问题。为此,除了要常态化进行展会经济管理外,在管理过程中动态进行展会经济管理的审视、回顾与分析也十分重要。在阶段性回顾的基础上,展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这些问题不断解决的过程也可以为展会经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提供有效支持。

参考文献

顾海英.互联网时代中国展会业转型升级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施德群.“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展会服务创新途径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9(35):76-77,81.

蔡礼彬,李雯钰.拥挤感知降低情况下的展会经济效应——以中国(寿光)蔬菜科技博览会为例[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20(2):49-61.

姜园园.后展会经济发展途径分析——以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例[J].纳税,2019(29):207-207.

尹海,宫小平.展会经济辉煌无限[J].智慧中国,2019(9):88-91.

張鑫.互联网时代会展营销的策略优化分析[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2):259-259.

朱江.大数据时代会展企业发展趋势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000(8):216-217.

田文娟.大数据时代会展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探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9(1):83-84.

上一篇:互联网思维论文下一篇:互联网发展趋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