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调查报告范文

2023-06-14

幼儿园教育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一、我市幼儿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幼教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得到了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有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全市有各级各类幼儿园230所,其中,公办2所,集体办86所(8所承包),股份制17所,民办46所;省级实验示范幼儿园一所,省级基本现代化园5所,南通市一类幼儿园15所,如皋市一类幼儿园27所,幼儿园教职工1497人,其中公办教师165人。入园幼儿24409人,占全市入园岁儿童95%。从所视察的情况看,我市幼儿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现状是:

1、稳妥推进办园体制改革,充分调动了社会举办幼儿教育的积极性。2001年,市政府制订出台了《关于我市幼儿教育改革的意见》。根据此意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各镇政府因地制宜,因园制宜,规划幼儿教育的发展。一方面,通过股份制,出售、租赁等多种形式,对部分幼儿园进行了改制,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有效地弥补了我市教育资源的不足。如丁堰镇采取政府持大股教师参股形式,对全镇幼儿园进行合理的布局调整,原有中心幼儿园异地重建,高标准定位,投资近500万元,建成一所现代化中心幼儿园。去年已通过“江苏省基本实现现代化幼儿园”的验收。另一方面,坚持“两条腿走路”,通过扎实的创建工作,带动了一批佼佼者脱颖而出,白蒲镇中心园、袁桥镇等相继成为省基本实现现代化及南通市一类园,并积极发挥政府举办的公力幼儿园(附小幼儿园、机关幼儿园)和部分乡镇中心幼儿园等优质教育资源在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全市整体幼教水平提升。通过几年来的不断完善深化,我市幼儿教育逐步形成了政府办园为龙头、社会办园为主体、私人办园为补充的发展格局。

2、积极探索幼儿教育的管理机制,不断规范幼儿园的管理。2001年推进幼儿园改革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我市幼儿教育管理也处在不断调整中,初步形成了5种管理模式即教育行政部门管理、镇政府统一管理、镇政府与中心初中协同管理、中心初中托管、无主管部门管理,其中政府与中心初中协同管理是主要形式。实践证明,协同管理模式相对更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和我市的实际,一方面政府充分发挥了在管理社会事业中的调控职能,另一方面使幼儿园基础教育与九年制义务教育有机的联系起来,发挥教育系统在专业方面的优势。如丁堰、东陈、白蒲、吴窑等镇就是典型代表。吴窑镇改制一度出现混乱现象,非法园也应运而生,经常集体到政府上访,面对无序竞争、一盘散沙的状况,镇政府与中心初中一起深入调研,反复讨论、论证,探索新的办学思路、管理模式。从03年下半年起,中心初中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对全镇幼儿园布局进行调整撤并,由原来36所变为现在的8所,先后投入近45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教学秩序井井有序。今年,吴窑中心园将申报“江苏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幼儿园”验收。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学历水平、专业能力不断提高。我市幼教事业能够取得较快的发展,我们认为教师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教育系统从正规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引进教师(公办)共245人,这其中大部分仍奋战在幼儿教育的一线,他们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学识水平、科研能力,是幼儿园教师的骨干中坚力量。同时,为充实我市的幼教队伍,原如城二中,现在的市职教中心开设了幼师班专业,培养了1100名幼儿教师,已成为我市幼儿教师的主体力量。此外,各乡镇幼儿园聘用了一批具有一定资历的年轻教师,作为我市幼师队伍的有益补充。为建设一支高素质幼师队伍,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十分注重教师观念的更新、学识的提高、技能优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为幼儿教师的成长、成才创立更好的环境。首先注重提高专业素质,组织开展一系列全市性幼儿教师研论文评比、基本技能竞赛等活动,促进教师岗位练兵;其次,把好幼儿教师“入口关”,按照《教师资格条例》,严格幼儿园园长上岗制度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第三,积极呼吁并切实帮助解决幼儿教师的后顾之忧,切实保障幼师的合法权益,逐步完善了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促进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据统计,全市23个镇中已有21个镇为幼儿教师参加了养老保险。

4、改革激发了活力,幼儿园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2001年4月份,根据市政府关于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全市绝大部分乡镇都进行了以产权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调研中我们发觉,改革确实对我市幼儿教育带来了碰撞,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一是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二是办园条件明显改善。据统计,01年以来,全市幼儿园用于园舍改造、添置硬件设施的投入约1050万元。如东陈、丁堰等一批现代化幼儿园拔地而起。三是幼儿园特别是股份制幼儿园的内部管理机制更加灵活,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增强。如丁堰镇中心幼儿园按股份制的规范成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园内实行园长负责制,成立园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每月定期召开园务会议、家长委员会议,对涉及园内工作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并报董事会审议通过。吴窑镇中心幼儿园的教师工资实行多元结构工资,基本工资200元/月,学历工资初中30元,高中40元,大专50元,学额工资10元,合格工资每月60元,医疗费每月4元,集体为每人月保险150元,每逢春节、“三八”妇女节、教师节等重大节目都与中小教师同等看待,极大地调动了幼儿教师的积极性。

在看到我市幼儿教育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调研中,我们也听到了、看到了幼教发展中许多并非因客观条件而形成的困境,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专业素质较差。我市农村大部分幼儿教师一般以镇村招聘的民办教师为主,大多为初中文化程度,少数是高中文化程度,他们中的绝大数没有受过职前专业培训,加上在职培训机会又少,所以合格率也不高在职幼儿教师中仍有385名是无证上岗。另外,许多农村幼儿教师教育观念比较陈旧、落后,幼儿教育的知识、技能与能力也相对不足,将幼儿园看成是帮助家长看护小孩集中场所,听之任之,缺乏对幼儿的智力开发,不会组织对幼儿开展“动口、动脑、动手”活动。

2、日常管理较为混乱。由于生源越来越少,加上园与园这间的不均衡发展,多数幼儿园的主要精力放在争抢生源,日常管理不规范。个体园普遍存在脏乱差的现象,园内纸屑、灰尘乱飞,物件摆放杂乱无序;大部分园无工作计划、无教学计划、无岗位职责、无安全制度;大部分教师不备课就上课,无日课表,即使有也几年一成不变,教学随意性很大。

3、办学条件亟待改善。视察中,我们发现部分改制幼儿园,有的业主因为确实经济实力不足,无资金再投入,有的园因为周边环境限制,无法进行改造,造成了幼儿园的条件非常简陋。郭园镇有一半以上的幼儿园园舍非常小,教室年久失修,室内光线昏暗、地面潮湿且不平坦,没有室外活动场所,没有宅内厕所,用塑料桶或痰盂代替,教具、玩具和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缺乏,根本达不到《幼儿园工作规程》所规定的基本要求,还停留在80年代办园水平上。此外,如城镇安定幼儿园办园环境与中心幼儿园地位极不相称,一园分为四处,教室一少二小,根本容纳不下入园就学的幼儿;幼儿寝室分别寄借在菜市场平房内,室内光线很差,无法通风,鱼腥味制鼻,床铺拥挤不堪,根本体现不了儿童化、教育化氛围,确实令人痛心。

4、教师队伍建设堪忧。一些镇将幼儿园改制出售以后,幼儿园管理出现真空,幼儿教师成了无娘的孩子,每月只有400-500元工资,感到前途渺茫,无法安心工作,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石庄镇幼儿园改制之后,公办教师全部回到小学,个体老板急于收回投资,千方百计降低办学成本,全部聘用代课教师,且大部分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全镇88名教职工只有9人持有上岗证。郭园镇改制之初由于布局规划不到位,简单一买了之,全镇现有幼儿园63所,大部分规模小,几乎都是混合班,最少的幼儿班仅不到10个幼儿。镇中心初中想管,但总是力不从心,就连召集会议也很困难,根本谈不上幼儿教师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处于一盘散沙状态。

5、“小学化”现象严重。部分个体老板办学思想不端正,办园就象是在办企业一样,急于赢利。基于这种思想,为了占领幼儿这块市场,为了迎合家长的心里,有些幼儿园就严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小学化”现象十分突出,每个班就只有一个教师,没有分设教养员和保育员,幼儿的保育功能被严重弱化;幼儿的教学也参照小学的做法,注重读、写、拼的学习,有的从小班就开始教幼儿学习汉语拼音,教幼儿写字;教学方法上,不注重与幼儿互动,“注入式”的学习,幼儿没有户外活动,更谈不上游戏,使幼儿天真活泼的稚气、积极向上和求知的愿望被扼杀,严重阻碍了幼儿未来的发展。

6、安全隐患多。为了生存,为了竞争,许多幼儿园增加了许多服务项目,如免费午餐、免费接送等,但也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由于幼儿园自身条件限制,大多数幼儿园条件较差,设施简陋,卫生意识非常淡薄,在餐具消毒等卫生方面无法到位。郭园镇有18所园为幼儿供应午餐,其中仅有一园取得供餐资格,有些幼师是教师兼厨工,教室就是伙房,边上课边烧饭,很是令人担忧。在交通安全方面问题也不少,有的一辆7客小面包就载了20多名幼儿,有的一辆摩托车载有3至4个小孩,乡间土路路况不佳,险情随时可能发生。

7、取缔非法园难度大。从绝对数量来说,我市非法园数量是不多,但对整个幼儿教育秩序的稳定影响很大。市教育、公安等部门前几年也加大了打击力度,效果并不明显。原皋南镇中心幼儿园改制后,由于个体老板给教师工资相对较低,且他福利待遇也不如前,这些幼儿教师无心工作,有的教师就从幼儿园退出,自己在家中或者几个人合租几间房在没有任何手续的情况下就办了幼儿园,由此引发了许多矛盾。石庄镇新世纪园业主从原中心园跳出在粮站办园,现有就读幼儿200多名,规模很大。经查此园未办任何手续。现该业主又将镇中心园承包下来,想借此合法化,此问题需引起重视解决。

二、对策和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我市幼儿教育有近年来较快发展打下的基础,同时,随着中央教育等部门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出台,幼儿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如何借鉴宜兴、大丰等外地成功经验,更快更好地发展我市幼教事业,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儿童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省教育厅在近期召开的教育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将九年制义务教育向两头延伸,普及十五年国民教育,并要求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率先进行。我市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都走在全省的前列,相比而言,幼儿教育是薄弱环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幼儿教育在全面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发展中的主要地位和作用,要从思想观念到实际工作中真正把幼儿教育摆在重视与发展地位,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快推进幼教事业的发展。建议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市幼教工作,尽快制定出台关于我市幼教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召开一次全市性幼教工作专题会议,在全市范围内选择发展快、发展好的先进典型镇(园)参观、交流,借此推动全市幼教事业快速发展。

2、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办学职责。

要坚决按照国办发[2003]13号文件《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规定,进一步明确办学责任。市政府负责全市幼儿教育规划、布局调整、民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各类幼儿园的管理,负责管理幼儿园长和教师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各镇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办好镇中心幼儿园。教育部门是幼儿教育的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和幼儿教育规划并组织实施,加强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幼儿园各类评估标准和办法,园长资格审定和幼儿教师资格认定以及幼儿园取管理办法等方面的建设。卫生、机构编制、建设、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要从幼教事业大局出发,齐抓共管,整体联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一切为了幼教,一切为了孩子,做好各自的工作。

3、加强幼儿教育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发展幼儿教育事业,提高保育教学质量,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重点。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培养与造就一支稳定而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提高他们专业水平。第一,继续办好职教中心幼师班,全面、系统地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第二,开展短期培训。大丰的做法是: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从最简单握笔姿势到幼教发展纲要等各方面的内容分专题进行培训,规定所有的幼儿教师都必须参加,费用由三方面负担,教师自己出一点,所在园拿一点,教育部门贴一点。第三,建立健全幼教辅导网,建立市教育部门、镇中心初中、镇辅导员(或中心园园长)组成的业务辅导网,对幼儿教师进行全面指导。以镇中心园为龙头,开展教育、教学研讨,组织观摩、评估活动,进行经验交流,以此带村办、个体小园共同提高。第四,科学合理安排公办幼儿教师。需要研究制定促进公办幼儿教师回流幼教队伍的政策措施,一方面可以充实幼教队伍,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小学教师超编的问题。此外,还要注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完善幼儿教师的职称评审、评先、评优办法,使幼儿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化、规范化,并按有关规定,对应相关工资标准,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可以借鉴大丰的经验,出台对幼儿教师工资实行指导性调整的意见,同时要加强幼儿教师参加社会保险的强制实施力度,解除幼儿教师的后顾之忧。

4、积极稳妥推进幼儿教育改革,规范改制行为。

宜兴是1997年改制幼儿园,大丰是2000年改制幼儿园,均早于我市幼儿园改制。据介绍,两市幼儿园改制也同样存在与我市类似的问题,两市面对问题,没有回避,认真回头看,对改制的幼儿园进行规范,切实解决改制后存在的遗留问题。大丰市对已出售的中心园,要求各镇制定切实可行的回收方案,对暂时不能回收的,要引导其规范办园行为。现已回收镇中心园4所。租赁承包的幼儿园必须修订承租、承办协议,租赁期限为3年。镇政府控大股的幼儿园,在完善股份到办学章程后可继续运行。宜兴市认为,幼儿园是公共产品,公平在前,效益其次。改制之初,对有实力的老板将投资办园作为一项事业,作为对社会的贡献是持鼓励支持的;对那些为了赚钱,将办园作为企业来运作是反对的。事实证明,后一种是不可能取得成功,已有7家退出回到过去办园形式。建议,市委、市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幼儿园改革的领导,统一规划,分类指导,稳中求进,政府必须牢牢掌握在幼教发展过程中主动权,反对套用企业管理或企业改制的做法,责成有关部门加强对改制园的管理,对改制遗留问题要切实加以解决,为幼儿园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5、依法治教,清理整顿无证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1 调查研究对象、方法与时间

1.1 调查对象

全园的家长与幼儿。

1.2 调查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幼儿养成教育家长调查表

对象:家长。共发放532份, 有效问卷500份。

内容涉及幼儿在家表现好与差的行为习惯、家长对3-6岁幼儿进行良好养成教育的态度、家庭幼儿养成教育方式的选择。

1.2.2 观察访谈法:幼儿行为习惯调查表

对全园532名幼儿采用观察和自由式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设计了小、中、大班三份问卷, 内容主要围绕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交往意识、安全意识及良好的意志品质。

1.3 调查时间

2011年3月14日到2011年3月25日。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幼儿养成教育家长问卷调查分析

2.1.1 幼儿在家行为习惯表现

经过对问卷的统计发现:有着良好行为习惯占28%左右, 习惯一般的占50%, 习惯不良的占22%。

2.1.2 家长进行幼儿养成教育的态度

大部分家长对幼儿的养成教育选择“无所谓”的态度, 第一反映出家长对幼儿养成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认为孩子以后只要学习好就可以, 忽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第二是受国外关于孩子要有个性的思想的影响, 觉得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是孩子有个性的表现。

2.1.3 家长进行幼儿养成教育的方式

大部分家长认为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应该以说教为主, 这在小班家长中尤其突出, 他们主要认为孩子小, 大人说什么, 孩子只要照着做就可以了。也有部分家长选择更为亲和的游戏、表扬、讲故事等方式。只有极少部分家长选择威吓惩罚这一方式。

2.2 年龄段幼儿行为习惯问卷调查分析

2.2.1 我园幼儿行为习惯现状

经过老师的细致观察与孩子的具体谈话, 发现我园孩子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好、中、差三个层面, 这三层基本分布为两头小中间大。

2.2.2 家庭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

我们发现家长业余时间所从事的活动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影响很大, 如果整天只顾赚钱或者围在麻将桌上, 或经常把孩子放在一边, 幼儿一定会因为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引导而受到影响。家庭重视与否成为影响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

2.2.3 幼儿园及教师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

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我们看到:幼儿园的保教工作目标直接影响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师的教养方式、自身行为习惯和教育行为的一贯性也影响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保教人员注重自身的修养, 善于抓住一日活动随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并持之以恒, 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2.4 社会因素的影响

这里的社会因素主要指幼儿所接触的社会群体, 包括家庭氛围、周围人的社会道德行为, 幼儿园的园风、班风等。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 越来越广泛地接触社会, 而社会正负面同时并存, 都给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带来不同的影响。

3 思考和建议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源于生活, 通过幼儿一日生活及特定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是幼儿养成教育的基本渠道。幼儿正处于心理成长发育期, 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肤浅、辨别是非能力低, 具有受“模仿性”和“暗示性”的特点。因此,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更要注重成人的言传身教。根据本次问卷调查, 对我园“十二五”养成课题研究提出四点意见:

3.1 教师要端正自身的师德

古人说得好:“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 针对幼儿的不同行为表现, 教师要结合各类活动及时做出肯定的评价, 及时强化好的行为, 纠正不良的行为, 使幼儿的认知行动化。恰当处理幼儿认识水平与能力行为之间的矛盾, 引导幼儿发挥自我强化功能, 坚持良好的行为, 并持之以恒。

3.2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靠培养引导、各种技能的获得以及自信心与注意力的有意培养

幼儿许多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其缺乏自信心和注意力有关, 成人要有意识地创设能够引发孩子注意的环境, 适时引导;让孩子明确具体活动的目的, 并不断激发兴趣与培养自信心。

3.3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要靠家园共育

因为家庭是幼儿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 家庭对幼儿的影响是幼儿园不可替代的。如果幼儿在幼儿园是一种要求, 在家里又是另一种要求, 就很难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会使他们在思想上造成混乱而无所适从。幼儿园必须积极和家长沟通联系, 从改善家庭环境入手, 共同创造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 才能培养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定期召开家长会, 让家长了解孩子的自我肯定意识和要求;让家长与孩子进行正面交流和沟通, 既增进家长与孩子的相互理解, 也可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的自我教育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3.4 幼儿园要加大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力度

保教人员要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 做到月有计划, 周有活动, 日有记录。细心观察每位幼儿的活动表现, 抓住活动中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 引导、教育和强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及时写好观察记录与反思, 不断总结积累经验, 提升幼儿养成教育水平。

总之,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家庭、社会、幼儿园不可忽视的教育任务, 也是全社会形成高度文明的必由之路。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同时, 也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社会因素的反向影响。我们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 还要长期坚持、反复训练、不能间断, 幼儿养成教育才能取得成效。

摘要:本文以幼儿园“十二五”研究课题《一日活动中幼儿养成教育有效渗透的研究》为基础, 通过对“幼儿养成教育家长调查表”和“幼儿行为习惯调查表”两份问卷调查进行分析, 以期了解我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现状, 明确我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制约因素, 并对我园课题研究的方向提出具体的要求。

幼儿园教育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开始重视,使得乡镇学前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想要使学前教育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较为关键的一步是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从而从根本上引导学前教育的发展。 然而,家长对于学前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认识是否正确? 本调查主要了解利国镇年轻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所持有的观点。

近年来, 利国镇托境内丰富的铁矿资源和鲜明的产业优势,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旅游开发初具规模,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提升。 但是,由于家长的专业教育知识不多, 他们更多为幼儿提供的是物质上的满足,而忽略了幼儿精神层面的给予。 农村独生子女也较为普遍,家长的宠爱行为随处可见,但又受“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 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部分孩子身心倍受摧残,学前教育形势不容乐观。

2研究方法和内容

2.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利国镇学前儿童家长进行了调查。 问卷发放100份,回收89份,有效回收率89%,其中有效问卷80份。

2.2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利国镇学前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进行了实际调查,了解了该地区家长教育观念和方式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乡镇家长在学前教育方面存在的优点与不足, 并为其提供教育实践上的理论依据。

本调查的研究对象为幼儿父母, 年龄在22岁到48岁之间,从事职业有:家庭主妇、工人、售货员、银行职员、医生、教师、警察、老板等。

3调查结果

3.1在家庭教育中 , 家长恐吓 、“贿赂 ”(过多使用物质奖励 )、纵容以及使用暴力情况的调查结果(依次如表一、表二、表三、表四所示)

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家长有恐吓、“贿赂”、 和使用暴力的行为,有超过一半的家长会纵容孩子。

3.2在家庭教育中 ,仍认为孩子要遵循父母的意愿 ,来完成父母没有完成的愿望的家长占了20%, 尊重孩子的意愿的家长有79%。 如表五所示

3.3在家庭教育方面,把孩子的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的家长有78%,而认为知识技能更重要的家长占11%(如表六所示)

3.4在家庭教育中愿意与孩子平等相处的家长有51%,偶尔会的有46%,而占据权威的家长仅有3%(如表七所示)

4研究讨论

受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利国镇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呈现出了独有的特点。

4.1一些家长亲子关系处理不当

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许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恐吓、 “贿赂 ”、纵容和使用暴力等不良行为 ,这些都是与当今素质教育相违背的恶性行为。爱是孩子最好的成长养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爱心对于孩子来说是最宝贵的”。 因此,爱心必须从小开始培养, 而鼓励和呵护孩子的爱心也是家长对孩子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只有家长以身作则,摒弃不良行为,全心全意用爱来呵护孩子,孩子才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4.2少部分家长干涉孩子的愿望

在调查结果中仍有20%的家长干涉孩子的愿望。 池田大作说:“家长可以有自己的理想, 但干涉孩子各自的理想就等于不承认孩子的人格。 青少年不良行为的种子最初就是从这里萌芽的”。 世界学前教育组织在《童年宪章》中曾经指出“所有的孩子都不应该受到成人的剥削,孩子的身心和大脑都是属于自己的, 不能分割; 所有的孩子都有权利在安全并具有激励性的环境里游戏和玩耍、 成长和学习, 不应该受到外界的伤害和烦恼的刺激;所有的孩子都享有他们所需要的一切,用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从而使孩子的头脑、 身体以及情感得到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因此,尊重孩子就要遵循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所提到的:“既要尊重孩子的生存权,又要尊重孩子的发展权”。 社会需要的是一些富有创意、有性格、有魅力的人才,而不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学生。

4.3品德教育仍需家长的努力

在调查结果中显示, 有78%的家长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 同时有11%的家长重视知识技能的发展。 在当今金钱社会形势下,有11%的家长重视孩子的知识技能教育是无可厚非的。 所谓品德,主要是指自己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孩子拥有什么样的品德,不仅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家长要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 一个拥有爱心、道德感以及责任感的人,能够较容易取得成功,并且其生活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4.4融洽的家庭关系需要平等相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一半的家长愿意和孩子平等相处,只有3%的家长掌握绝对权威。 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父母是孩子眼中的“权威”,父母的话对孩子来说就是命令,只有听父母的话才是好孩子。但是,在融洽的家庭关系中孩子和父母应该是平等的,这种平等不仅仅是指形式上的平等,更是实质上的平等。 我们提倡家长与孩子平等的交流、平等的相处,尊重和赏识孩子。 平等不等于纵容,提倡家庭民主也不能忽视长幼有序。家庭教育的平等也应该是相互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中指出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5对策和建议

5.1当地政府应组织开展公益讲座

教育是改变生活的最好方法, 当地政府应联合幼儿园定期举办家庭教育公益讲座活动,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知识,推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协调发展。更好地满足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需求,促进全镇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5.2幼儿园组织外出亲子游

亲子游是家长与幼儿之间良好的交流渠道, 能凝聚家庭的亲和力,也是实施教育的一种好方法。 家长们在旅游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育儿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5.3幼儿教师定期家访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后陶云说:“众所周知,老师理解学生是教好书的前提条件,而对学生的了解不仅局限于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还包括学生的社会化表现,家庭最接近社会,如果要了解社会中的学生,就必须通过家访”。尤其是在幼儿园,通过家访,教师能更直接地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家庭教养方式,也能拉近师幼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因材施教”,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5.4家长组建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是学校的参谋、咨询机构,又是促进学校、家庭、 社会联系,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家长交流的平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 :“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 ,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幼儿园建设家长委员会能完善幼儿园社会参与制度的需要。国内外的教育实践证明,家长委员会可以在协调社会资源参与学校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家长委员会,对于建立幼儿园、家庭与社会教育协同机制,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委员会作为一个与学校教育机构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教育组织机构, 有利于形成家庭、学校教育的合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6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学前教育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这次调查结果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有待提高。大部分家长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但还有一部分家长缺乏早期教育的方法,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教育观念,才能保证有效地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 培养二十一世纪所需的合格人才。

对于家长来说,想要让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就要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学前教育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

总之,教育应该趁早,更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 我国贫富差距很大,基础不一致,农村和城镇的差异性也很大,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些归根到底都是教育的差异,教育的差异性又充分体现在学前教育, 当然别的层次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只有通过改善教育,改善学前教育,那才是富国强民的根源,更是中国能够雄霸世界,维护世界和平,担任重要角色的基石。

摘要:教育观念是教育在人脑中本质属性的反应,对教育行为起着制约和指导作用。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提高,农村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也逐渐向科学和正确的方向转变,但是仍有部分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存在不科学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转变和提升。为此,针对区域自身特点,结合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当地政府应组织开展公益讲座;幼儿园组织外出亲子游;幼儿教师定期家访;家长组建家长委员会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乡镇学前教育的质量,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摘 要:幼儿园是大多数人开始正式进入人生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幼儿开始对自己的经历产生记忆和印象。可以说,幼儿时期的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家庭教育对人的未来发展起着奠定基础的作用,两者在幼儿的启蒙时期发挥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共同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对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更好地开展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将从几个方面来进行策略的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培养策略

一、 引言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幼儿园阶段,幼儿的可塑性高,发展潜能大,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方针可以降低教育的成本,也能对幼儿的教育和成长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同时,幼儿的情绪波动较大,自制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弱,这些都增加了教师教育的难度,为了能够确切帮助学生培养起优秀的综合素质,人们对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进行了相关的策略研究,结合幼儿的自身特点来制定特殊的策略方法来引导幼儿教育,帮助幼儿茁壮健康地成长。

二、 利用开展亲子活动来增加家庭中的交流

开展亲子活动,用游戏的形式来鼓励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家长能够对幼儿在校园中的学习状况,对自己的孩子教育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老师也可以通过和家长的交流了解幼儿的状况,帮助老师在接下来的教育中能够更好地、具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育。同时,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亲子活动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这要求家长和幼儿要有更加深入的交流和了解,家长要在活动过程中发现自己孩子产生的问题,细致观察幼儿的表现,对自己的孩子有更加深层次的了解,这样才能帮助家长们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提供借鉴和经验。不仅如此,因为幼儿的心理尚未成熟,幼儿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情绪波动会有明显的起伏,开展亲子活动来让家长介入幼儿的教育成长,可以让幼儿的情绪得到安抚,趋于平稳,减轻了幼儿园老师的负担。举个例子,幼儿园可以开展一些比赛活动,如跳绳、接力赛等,让家长和幼儿在跳绳、接力赛等传统团体项目中能够互相协作、团结一致,家长在比赛的过程中要对幼儿的行为加以引导修正,规范他们的行为价值观,教导他们要用什么方法来跟更好地完成比赛,幼儿园教师还要通过这些比赛来组织家长之间、幼儿之间的合作交流,从而增加幼儿之间的沟通频率,帮助他们培养起友谊以及集体合作的意识。

三、 幼儿园和家长要重视彼此的沟通工作,及时了解幼儿的变化

幼儿园的主体不仅仅只有幼儿,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周期性地进行对幼儿家长的沟通工作,了解幼儿的动态以及性格等方面的特点,这样有利于教师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幫助幼儿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定期对幼儿的家庭进行探访,详细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状况,同时还要把幼儿在幼儿园中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加强沟通交流,把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的情况联系起来,共同分析幼儿行为产生的因素,从而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教师在日常的幼儿园生活中要担当起监督者的角色,对每个幼儿的情况都要有深入的了解,细致观察幼儿的情绪、行为、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当幼儿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打电话给家长进行了解,寻求变化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避免幼儿产生重大的变故,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一样的,家长平时在家中也要关切幼儿的成长,对幼儿的动态状况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发现幼儿出现异常的时候要及时发现问题,联系老师了解情况,帮助幼儿解决内心的烦恼和不安,从而引导幼儿重新进入健康成长的正轨。家长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和幼儿园老师互相合作,一起推动幼儿的发展。

四、 家长要配合教师,结合教师的专业经验和知识改进家庭教育

家长平时工作繁忙,可能没有时间对家庭教育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因此有时候不知道该怎样科学合理地进行家庭教育。为此,家长要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利用幼儿园教师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来帮助自己改善家庭的教育,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方案。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发现幼儿家庭中教育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在平时的家庭访问中可以了解评估幼儿的家庭教育优劣程度,然后再说服家长进行必要的改正,帮助家长完善家庭的教育。

五、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拓宽幼儿的视野

无论是幼儿园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是具有非常大的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幼儿磨砺他们的强大意志,增强幼儿的耐心,同时,也能通过外面更广阔的世界来拓宽幼儿的视野,增长幼儿的见识。为此,教师要能够在校园生活中安排幼儿进行课外的实践,比如组织幼儿对周边一些工厂和公司进行观光访问,在幼儿面前展示工厂和公司的产品和科技的功能和作用,这样能够激发幼儿的浓烈兴趣,助增学习的动力。而另外一方面,家长可以带自家的孩子去旅游,去参与一些简单的社会工作和活动,如扫地、游泳、音乐演奏等,自小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举个例子,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参加游泳馆的训练,提高孩子水性的同时教会他们游泳的技能,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同时,游泳的过程中需要耐性和体力,家长要鼓励幼儿在游泳中学会坚持,帮助幼儿锻炼身体的机能,家长还可以教授幼儿遇到溺水者时的正确做法,对这个情况进行演练,这样有助于扩大幼儿的知识面。

六、 总结

幼儿的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需要幼儿园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和长久的坚持。因此,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都要结合幼儿自身的差异性和特点来选择正确的对策,高质量地帮助幼儿实现进步。

参考文献:

[1]宋雯.关于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作用的点滴思考[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1).

[2]郑杜娟.有关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思考[J].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8).

作者简介:毛芬芬,浙江省金华市,浙江省浦江县大畈乡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多年来的教育现象,它随着民办教育的蓬勃兴起,“应试教育”消极影响的强化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广泛性。而幼儿教育“小学化”采取拔苗助长的做法,违反幼儿教育规律,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剥夺幼儿幸福童年,又具有严重的危害性。由于广泛性和严重性,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为了一种急功近利的错误教育倾向,对这一倾向我们必须予以纠正,然而更重要的是要防止。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实质是背离素质教育,迎合“应试教育”。针对这一点,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幼儿园要认真贯彻原国家教委《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教育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推进幼儿教育改革,摆脱‘保姆式’的教育模式,防止‘应试教育’的消极因素向幼儿教育渗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象分析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教育现象

多年来,无论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幼儿教育,无论是公办的还是民办的幼儿教育,无论是示范性幼儿园还是非示范性幼儿园,都或多或少、或重或轻的存在着这一“小学化”的教育现象。在农村幼儿教育和民办幼儿教育中这一现象更为普遍和突出一些。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种被否定的教育现象,被要求纠正和防止的教育倾向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在被否定和妥协中逐步消长的。事实上,我国教育界和政府对其一直持反对态度、批判态度,一直要求纠正和防止。

二、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内涵的初步理解

我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是指幼儿园将小学的课程资源、管理模式、评价标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引入渗透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和趋势化的一种功利性的教育现象和错误的教育倾向。

(一)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特征

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一五个方面。

1渗透小学教育教学观念。有的幼儿园在中班尤其是大班的教育中,以智育为主,置体育其后,以“教学”代替“保教”,以“知识的积累,行为的规矩”代替幼儿身心的协调发展。这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

2下移小学主干课程资源。有的幼儿园将小学的算术、拼音、英语等课程下移至大班甚至中班,占用大量的时间教授孩子加减法、拼音书写、英语记诵等,轻视了幼儿基本的必需的游戏活动。

3采取小学分科教学方式。有的幼儿园采取分科授课的方式,每周的课表排得满满的,孩子的游戏、自由活动、体育锻炼乃至休息时间都被无情挤占,有的甚至回到家里还要完成书写作业。

4采用小学“传授”教学方法。有的教师帮助幼儿反复背诵加法口诀,要求每一个幼儿都要倒背如流;有的教师教幼儿认识生字,要求每一个幼儿记住的生字要达到一定数量等等。这就会使幼儿丧失探索的兴趣、创造的机会和学习的热情。

5借用小学统一评价标准。有的幼儿园和教师对幼 儿的作业、制作、图画等评定等级,对幼儿的写字、算术作业打分,有的还进行期末考试,将成绩通知幼儿家长。这种划一的“小学化”标准评价,严重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差异。

(二)幼儿教育中“小学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常规化。一些幼儿园借鉴移植小学的管理规范,对幼儿班级及其幼儿进行管理,由此形成了具有长效性的幼儿教育管理常规。

2教学化。“小学化”的幼儿园一般都实施了小学一年级课程的“教学”活动,并且日常化、制度化。

3状态化。“小学化”的幼儿园在管理上“小学常规化”,在保教方面“小学教学化”,由此其幼儿教育的性质即转变并且在一定程度或较大程度上呈现出“小学”的状态,使得这些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再从区域幼儿教育来说,表现为普遍化和趋势化。

1普遍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幼儿教育“小学化”已经不是某一个幼儿园、某一个地区幼儿园的现象,它已经在较广大的区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2趋势化。幼儿教育“小学化”似乎已经成为了幼儿教育的重症,还有继续漫延纵深的势头。虽然当前各级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但纠正和防止起来比较困难。

三、那么,又该如何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呢?(一)践行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以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作指导。幼儿教育应当是以优生学、儿童保健学、儿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等科学理论为依据,以《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对学前儿童实行科学的养育与教育,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的教育。如果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侧重点来说“幼儿园即保育园”,“幼儿教育即保教结合教育”;如果从幼儿教育的基本方式来说,“幼儿教育即游戏活动教育”;如果从幼儿教育的目标来说“幼儿教育即身心和谐教育”;如果从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来说,“幼儿教育即学前准备教育”。总之,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领域,需要不同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如果不能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幼儿教育必然偏离正确而科学的方向。

(二)遵循幼儿教育规律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没有按照幼儿教育规律办园。幼儿教育的规律是什么?通俗的讲,就是在幼儿适当的年龄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有一个典型的实验研究说明了这个道理。“哥哥从46周开始,每天接受10分钟的爬梯训练,到52周时,他能熟练爬上5级楼梯。而弟弟到了第53周时,即使有人扶着也不大愿意尝试爬梯,但第54周之后当他再看到楼梯时,却能一直爬到楼梯顶端,并且不用旁人帮助。”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双胞胎爬梯实验,其研究表明,对幼儿进行的任何提前教育只会事倍功半,而到适当的年龄进行适当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规律。幼儿教育“小学化”从其本质上来说,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其教育效果必然适得其反。

(三)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又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迷失了正确的办园方向。为了迎合社会不正确的衡量一所幼儿园好坏的评价观,一些幼儿园不得不教幼儿认字,背诗,做算术题,记诵英语单词。为迎合幼儿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急功近利思想,一些幼儿园借鉴小学做法,纷纷打出各种特色班、实验班的招牌。

(四)正确衔接小学教育

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并不是要割裂幼儿教育与小学的联系,关键是如何将两类教育科学衔接。 幼儿教育是入学前的准备教育。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主要是入学准备工作,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整个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促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二是对大班幼儿做好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教育工作,即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入学意识教育。不过,在入学准备工作中,不能无视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无视幼儿的学习特点,简单照搬小学的教学方式,用上课取代游戏。如果这样,就又会回到“小学化”的老路上去了。

(五)加强保教队伍建设

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合格并逐步优良的幼儿保教队伍。 “小学化”的幼儿园一般都存在保教人员数量不够、素质较低、经验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保育员这三方面问题特别大,这是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要建立和完善促进幼儿教师、保育员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机制。保教人员均应实行聘任制。要建立园本教研制度,鼓励教师立足教育实践,积累丰富幼儿教育经验;开展经常性的园本教研活动,立项课题开展纠正防止“小学化”的教改实验研究;鼓励保教人员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和专业素质,提高幼儿保教质量。

(六)改善办园条件和环境

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创造幼儿教育必要的条件和环境。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产生,主要原因之一还在于一些幼儿园办园条件差,设备、设施和相关的教育资源不能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基本的、充足的条件。对此,幼儿园的主管部门和举办者(法人)应当千方百计,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按照办园标准加快建设,以逐步达到规定的办园条件。同时,幼儿园也要注意丰富、积累和创造园内、社会和幼儿家庭的教育资源,使办园条件更趋完善。

(七)开展幼儿教育家庭指导

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幼儿家庭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幼儿教育“小学化”,也是幼儿家庭的普遍教育现象。幼儿家庭“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和教育行为,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和倾向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使作用。为此,幼儿园和幼儿教育工作者在端正自身教育思想和办园方向的同时,也要承担起开展幼儿家庭教育咨询和指导的责任和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纲要》,使广大幼儿家长了解《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从而,纠正家庭错误的幼儿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思想,按照教育规律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上一篇:小学生近视调查报告下一篇:大学生旅游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