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预算管理范文

2024-05-12

科研预算管理范文第1篇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集系统化、战略化和人本化理念为一体的现代管理模式。它集体制、机制、方法于一体, 是以全员、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监控为核心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和策略工具, 具有全面控制和约束力。它通过责任中心的划分、目标任务的分解、分阶段资金收支和财务状况的预测等手段, 合理分配单位的人、财、物等资源, 并与相应的绩效管理配合, 来协助单位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的同时, 达到控制费用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

本文拟运用SWOT分析法来分析农业科研机构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 最后通过优势因素, 克服弱点因素, 利用机会因素, 化解威胁因素, 探索出适合农业科研机构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战略。

1 SWOT的概念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 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在企业发展中广泛应用战略研究与竞争分析来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 (St r en g t h) 、竞争劣势 (We a k-n e ss) 、机会 (Opportunity) 、威胁 (Threat) , 前两个要素是主观的、可以控制的, 后两个要素是客观背景, 无法控制的。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到对自己有利的, 值得发扬的因素, 以及对自己不利的, 要避开的东西, 发现存在的问题, 找到解决办法, 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

2 农业科研机构全面预算管理的SWOT分析

2.1 优势因素分析 (Stren gths)

1) 体制优势。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首先作为一个事业单位, 其会计核算遵从的是一般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其次由于其既是农业事业单位又属于科学事业单位, 其财务会计核算也就兼具农业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点。这为农业科研机构全面预算管理建设提供了体制、制度保证。2) 人力资源优势。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农业科研队伍的建设, 这为农业科研机构全面预算管理建设在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维护、规范标预算准等方面提供了保证。3) 基础优势。尽管我国农业科研机构预算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 其预算管理的架构比较健全, 传统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体制性的矛盾不很突出, 为全面预算管理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2.2 劣势因素分析 (W e a k ne sse s)

1) 预算管理理念落后;这是普遍存在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当中的一个状况, 一方面单位领导对预算管理不重视;另一方面, 科研事业单位成本意识普遍淡薄, 管理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阻碍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2) 预算管理组织结构不健全:目前, 农业科研机构虽然也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 但基本上都是由财务部门担当这个角色, 没有专门设置编制机构和预算监督协调等机构。预算管理还基本流于形式。3) 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在绝大多数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中, 只对财政拨款部分资金编制的细致, 而对横向收入这块资金没有进行细致的测算, 缺乏应有的科学性, 造成与事业的发展不同步。4) 预算管理流程不完善:预算控制缺乏效益考评, 预算执行缺乏监督。即使分析也缺少科学的考核指标和分析方法, 很难发挥预算考核分析的作用。

2.3 机遇分析 (Opportunities)

1) 改革政策机遇: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全面深入地进行了机构体制的改革, 逐步建立起一套人员精干、运转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预算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基础管理的首要工作内容, 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显。2) 开放借鉴机遇:全面预算管理是发达国家政府和企业多年积累的成功的管理经验, 实行全预算管理是一单位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和有效办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全面充分地考虑预算在单位中发挥的作用,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就会在科研院所中得到广泛利用并发挥重要作用。

2.4 威胁分析 (T h r e a t s)

近年来, 国家财政对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的投入逐年加大, 项目数量也在增加, 项目支持的渠道和方式也更加多样化。经费投入的增加, 一方面大大地改善了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基础条件, 另一方面, 也给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对科研经费大多数采用单一项目管理和核算模式, 这势必会产生经费来源多元化与管理核算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3 农业科研机构全面预算管理的战略选择

从以上SWOT分析看出, 农业科研机构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过程中,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优势和劣势并存, 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足。如何更好地发展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专业成为农业科研机构面临的重要战略问题。战略措施如下:

1) 更新预算管理理念, 强调预算管理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到实行预算管理是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和有效办法, 能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强化事业单位管理。2) 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保证预算管理工作有序推进:以组织预算的实施, 领导协调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具体负责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和监督工作。3) 完善预算编制的机制方法, 提高预算科学性:要从编制方法和编制部门两方面做到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摒弃过去传统的增量预算法和单一的由财务部门制定预算的做法。切实扭转停留在表面的“零基预算”, 真正将零基预算贯彻到预算制定当中。4) 加强预算执行控制, 提高资金绩效性:实行预算执行信息化管理, 通过网络科技, 迅速反馈预算执行信息, 及时纠正执行偏差, 化解预算和财务风险, 保障预算顺利完成。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完善单位内控机制, 在目前对多数项目资金采取以拨代支的预算管理模式下, 项目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建立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评价机制尤为重要。效益评价应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审, 对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对资金的使用“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评价”, 实现其全程化预算管理。

摘要: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 分别从农业科研机构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遇、外部威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科研机构,预算管理,SWOT,战略

参考文献

[1] 王红锋.浅析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管理观察, 2009.

[2] 谢海燕.浅析科研院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代商业.2007.

科研预算管理范文第2篇

本表用于项目申请时由项目负责人(或申请人)根据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编制。依托单位应当组织其科研和财务管理部门对项目预算进行审核。

二、编制内容

本表所指项目资金支出是指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与研究活动相关的、申请基金资助的各项费用支出,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重大项目(课题申请与项目申请)、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资金采用成本补偿式,其他各类项目资金采用定额补助式。

项目资金预算按照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项目资金来源编列,应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及合作研究外拨资金等内容在预算说明书中进行详细说明。具体规定如下:

(1)设备费

设备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

请说明购置或试制单台价值5万元(含)以上设备与研究任务的关系和必要性、现有同样设备的利用情况、新设备用途、新设备与现有设备的配套情况、设备使用率、设备拟安置单位、购置设备的开放共享方案、试制设备的方案和成本构成等。

对于成本补偿式资助的项目,单价5万元(含)以上设备应提供三家以上报价单,附在预算说明书后作为辅助说明材料。

(2)材料费

材料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请说明购置的各种材料与研究任务的关系和必要性、所需数量的测算依据,并详细列示各种材料的名称、购买单价、购买数量以及总金额。

对于成本补偿式资助的项目,单笔总额10万元(含)以上的材料应提供相关报价单,附在预算说明书后作为辅助说明材料。

(3)测试化验加工费

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依托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请说明预算的各种测试化验与加工项目与研究任务的相关性和必要性、测试化验加工次数的测算依据以及委托该单位的理由等。

对于成本补偿式资助的项目,单笔总额10万元(含)以上的测试化验加工应提供相关报价单,附在预算说明书后作为辅助说明材料。

(4)燃料动力费

燃料动力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请说明预算的各种燃料与研究任务的相关性和必要性、所需数量、单价的测算依据等。

(5)差旅费

差旅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请说明预算的各项出差任务与研究任务的关系和必要性,以及出差次数、出差标准的预算依据。

(6)会议费

会议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研究工作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会议费支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并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和会期。

请说明预算的各种会议与研究任务的关系和必要性,以及预算的会议次数、会议标准的预算依据。

(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项目研究人员出国及赴港澳台、外国专家来华及港澳台专家来内地工作的费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外事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

请说明预算的各项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研究任务的关系和必要性,并详细列示出访或邀请来华专家的国家或地区名称、机构名称、人数、天数、标准的预算依据。

(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请说明各项预算与研究任务的关系和必要性,以及数量、单价的预算依据。

(9)劳务费

劳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在校研究生、博士后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劳务费用,以及临时聘用人员的社会保险补助费用。劳务费应结合当地实际以及相关人员参与项目的全时工作时间等因素,合理确定。

请说明各种聘用人员在研究中承担的任务,以及聘用人数、支付标准的预算依据。

(10)专家咨询费 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请说明预算的咨询专家与研究任务的关系和必要性,以及咨询专家人次数、支付标准的预算依据。

(11)其他支出

其他支出是指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直接费用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请说明预算的其他支出的各项支出与研究任务的关系和必要性,并详细列示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及预算依据。

(12)间接费用

间接费用是指依托单位在组织实施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依托单位为项目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间接费用使用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按照项目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比例如下:

5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为20%;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为13%;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为10%。

绩效支出不得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

间接费用由信息系统自动生成,无需项目负责人(或申请人)填报,绩效支出按照5%的上限由系统自动计算出结果,可按照实际需要修改为不超过上限的任意数值。

(13)项目资金来源

项目资金按来源渠道的不同分为: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的资助和自筹资金来源,自筹资金来源是指除基金资助资金以外的各种资金来源,包括:其它财政拨款、单位自有货币资金和其他资金等。

(14)合作研究资金

有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项目的,依托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或申请人)和合作研究单位参与者应当根据各自承担的研究任务分别编报资金预算,经所在单位科研、财务部门审核并签署意见后,由项目负责人(或申请人)汇总编制。其中,间接费用按项目统一测算,并明确各承担单位的金额。

请说明合作研究单位的名称、单位类型、任务分工、研究任务负责人,承担资金额、占总资助金额的比例以及是否已签订合作协议。

三、编制的规范性要求

编制预算必须以确定的研究任务为依据,预算期间应当与项目执行周期一致,预算需求测算的周期不得超过项目执行周期。项目资金支出预算不得编报不可预见费,也不得列入项目实施前发生的各项经费支出。

预算说明书是课题经费预算的一部分,必须按照规定内容详细编写。

预算数据以“万元”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位。各类标准或单价以“元”为单位,精确到个位。外币需按人民银行公布的即期汇率折合成人民币。

科研预算管理范文第3篇

摘 要 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下,重点探究预算申请与审批过程中的博弈关系,通过建立一个含不确定性因素的完全但不完美信息的动态博弈模型,找到博弈参与方决策的主要决定因素,研究怎样才能降低申请人虚报预算和审批人渎职宽审的概率,从而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思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编制与审批;动态博弈;不完美信息

1 引 言

在企业决策方案中,其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着三方博弈——预算决策方、预算编制方与预算执行方的两两博弈关系[1].尽管博弈方及博弈方式不同,这三种博弈都可以归结为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博弈[2].本文重点研究上述核心环节,即预算编制方与预算执行方之间的博弈关系,建立一个含不确定性的完全但不完美信息的动态博弈模型,并进行简化分析.

2 全面预算管理下预算编制与审批的动态博弈分析

从博弈论的观点看,全面预算管理下预算编制过程中,申请人在提交预算草案申请时有实报、虚报两种可选策略.实报无风险,收益相对固定,虚报可能带来额外收益(包括预算松弛产生弹性空间带来的精神上的效益),但亦有被审出不通过甚至被处罚的风险.与此同时,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审批人同样存在两个策略可以选择,即严审与宽审.这里为了适当地简化模型,不妨假设严审一定能审出虚报,宽审则可能审出也可能审不出,结果由自然方决定,即存在不确定性.因此,由于预算申请人与审批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建立一个引入不确定性的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3-4].

模型的假设为:

(1)申请人可以实报预算额I,设实报的成本为C1;也有动机虚报预算额ΔI如果是成本,那么取少报的成本数的绝对值.,但虚报需要耗费额外的包装成本和人际关系建立或加深的物质成本等,设虚报相对实报的成本追加为ΔC1;

(2)审批人可以严审,也可以宽审,严审则一定可以审查出虚报的情况,宽审的情况下可以以一定概率r审查出虚报的情况,但严审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信息甄别并克服额外的阻力等,因此要比宽审投入额外的成本,设宽审成本为C2,严审的成本追加为ΔC2,即严审成本为C2+ΔC2;

(3)若审查结果为实报,则通过预算申请,按其申请预算额分配预算,即若确为实报则批准I,若实为虚报,虚报了ΔI,则按其申请预算额批准I+ΔI,设两种情况下分别给申请人带来效用δI和δ(I+ΔI),其中δ为激励系数;若审查结果为虚报,审批人可以查出实际预算额I,不仅不批准虚报预算额部分ΔI而只通过实际预算额I,而且还会额外进行惩罚,惩罚力度与虚报程度正相关,给申请人带来得益损失μΔI,其中μ为惩罚系数;

(4)对申请人的惩罚全部收归审批人,即审批人得益增加μΔI;

(5)引入虚拟的“自然”博弈方,在申请人选择虚报,审批人选择宽审后随机决定审批人能否审查出虚报的情况,而自然选择的概率r是双方已知的实际上,自然选择的真实概率是不相关的,这里的概率是双方均认为自然选择(虚报,宽审)的条件下能审出虚报的主观概率.;

(6)在本模型中,仅考虑预算只针对目标收入或预计支出,不涉及资源分配,预算松弛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即申请人的虚报行为不会影响实际产出,除了被查出时的惩罚收入外,不会对审批人的得益造成影响;

(7)δ,μ,C1,C2,ΔC1,ΔC2等都是双方已知的公共信息,即可以认为得益结构是双方均已知的.

在上述假设下,可以构造动态博弈模型如下:首先由申请人选择实报或虚报,提交预算申请,这一信息在审批之前对审批人而言是未知的,且此时申请人并不知道审批人将宽审还是严审;接着由审批人选择审查方式,进行预算审批;在申请人选择虚报,审批人选择宽审的条件下,自然将以概率r与1-r决定能否审出实情.审出则进行惩罚,否则批准预算.即该模型可以化为三阶段含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博弈,是指在某一博弈方行动之后,仍存在自然的行动.的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各阶段决策方依次分别为申请人、审批人和“自然”方实际上,当且仅当申请人虚报且审批人宽审的前提下存在第三阶段自然的选择.,每一阶段各决策方策略空间分别为(实报,虚报)、(宽审,严审)和(查出虚报,未查出虚报)[5-6].

经 济 数 学第 27 卷

第2期刘沩玮: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预算编制与审批的动态博弈

对于申请人,如果选择实报,无论审批人采取什么行动,得益为δI-C1;如果选择虚报,其得益取决于审批人与自然的行动,如果审批人采用宽审且自然选择未查出虚报,那么得益为δI+δΔI-C1-ΔC1,否则得益必为δI-μΔI-C1-ΔC1;对于审批人,在实际预算额I一定的前提下,预算执行者的执行能带来基础效用R,R不受申请人是否虚报以及虚报程度的影响,因此,如果选择严审则投入成本C2+ΔC2,在申请人实报和虚报时分别有得益R-C2-ΔC2、R+μΔI-C2-ΔC2;如果选择宽审,在申请人实报时有得益R-C2,在申请人选择虚报且自然选择查出虚报时获得益R+μΔI-C2,在申请人选择虚报且自然选择未查出虚报时获得益R-C2.模型的扩展式表述如图1所示.

为消除模型中的不确定性,不妨作简化的假设,假设博弈双方都是风险中性的,则尽管自然的选择带来不确定性,双方在自然决策之前的选择却可以根据自然选择后双方得益的期望值来作出,满足序列理性.则博弈双方在(虚报,宽审)的行动组合下的条件期望得益可计算得分别为δI-C1-ΔC1+ΔI[δ(1-r)-μr],R-C2+μrΔI,化为两阶段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如图2所示.图1 预算编制中含不确定性的完全

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图2 预算编制中的两阶段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由于信息不对称,审批人作决策时不知申请人究竟是实报还是虚报,即不确定自己究竟是位于双节点信息集的哪一个节点上,且在一定条件下,双方均无上策,因此均采用混合策略,0

Eu11=q{δI-C1-ΔC1+ΔI[δ(1-r)-μr]}+(1-q)(δI-C1-μΔI-ΔC1)

= δI-C1+ΔI[δq(1-r)+μq(1-r)-μ].

申请人选择实报的期望得益为

Eu12= δI-C1.

为使申请人无机可乘,审批人q的选择应使Eu11= Eu12,可得到

q*= ΔC1/ΔI+μ(1-r)(μ+δ).

同样地,

Eu21=p( R-C2)+(1-p) (R-C2+μrΔI)= R-C2+μrΔI(1-p).

Eu22=p( R-C2-ΔC2)+(1-p)( R+μΔI-C2-ΔC2).

申请人对p的选择使Eu21= Eu22,得到

p*= 1-ΔC2μΔI(1-r).

对p*和q*进行分析可得以下基本结论:

1)如果0

2)如果虚报所需追加的成本很大,使得ΔC1>(1-r)(μ+δ)ΔI-μΔI,那么q*>1,审批人将选择q=1,即采用宽审的纯策略.其现实依据为如果虚报追加成本较大,而这一信息又是双方均已知的公告信息,则审批人将判断申请人会老实实报,因此也将松懈,选择宽审.

3)如果进行严格审查所需额外投入的信息甄别和克服阻力的成本很大,使得ΔC2>μΔI(1-r),p*<0,审批人将选择p=0,即采用虚报的纯策略.其现实依据为如果严审追加成本较大,申请人将判断审批人会宽审而相应采取虚报策略.

4)如果实际上宽审的期望效用大于严审,审批人将选择宽审,同时计算可得申请人的实际选择p>p*,即在宽审的预期下,申请人有动机加大其混合策略中虚报的概率;如果实际上宽审的期望效用小于严审,审批人将选择严审,同时申请人p

5)如果实际上实报的期望效用大于虚报,风险中性的申请人将选择实报,同时计算可得审批人的实际选择q>q*,即在实报的预期下,审批人有动机加大其混合策略中宽审的概率;如果实际上虚报的期望效用大于实报,风险中性的申请人将选择虚报,同时计算可得审批人的实际选择q

6)双方的策略选择与虚报、严审分别所需的额外成本ΔC1、ΔC2,虚报程度ΔI,激励系数δ,惩罚系数μ以及自然在(虚报,宽审)的条件下选择查出虚报的条件概率r有关,p*= 1-ΔC2μΔI(1-r),q*= (ΔC1/ΔI)+μ(1-r)(μ+δ),双方策略选择由上述各因素共同决定,而与C1、C2、R等基础量无关.

7)申请人选择实报的概率与审批人严审成本追加ΔC2、自然的概率选择r负相关,与惩罚系数μ、ΔI正相关.即:由于严审一方面需要更多成本投入,另一方面能审出更多的虚报带来惩罚收入,因此所需追加成本越小,或惩罚力度越大,或虚报程度ΔI越大,则严审的净收益越大,审批人将更有可能履行职责严审,相应申请人更可能实报;自然选择查出虚报的条件概率越小,审批人宽审的期望得益相对越小,申请人判断审批人将以更大概率严审,因此也会以更大概率据实上报.

8)审批人选择宽审(渎职)的概率与虚报所需的包装等额外成本ΔC1、自然概率选择r正相关,与虚报程度ΔI、激励系数δ负相关.即虚报的增量成本越大,或激励越小,或虚报程度越小,则审批人判断申请人虚报的概率越小,越有动机渎职宽审;即使渎职宽审也能审出虚报的概率越大,或虚报程度越小,严审的机会收益(惩罚收入)越小,越有动机渎职宽审.

实际上,如果放宽博弈双方风险中性的理论假设,假设双方是风险厌恶的理性经济人,那么对申请人而言,由于承担被查出受惩罚的风险,虚报的得益应该在原风险中性假设下的期望得益上加一个负的风险溢价,因此将更倾向于实报;对于审批人而言,由于宽审结果的不确定性,宽审的期望得益亦应该加上一个负的风险溢价,将更倾向于严审,但根据激励的悖论,除非双方风险程度足够大,负的风险溢价带来的得益损失足够大,才能使均衡下的虚报、宽审概率为0或负数(此时选0),否则只是在更低的概率水平上达成均衡,并不能彻底杜绝造假虚报和渎职宽审的行为.

3 基于模型均衡分析的对策探究

该模型为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思路:为减小申请人造假虚报的概率,提高审批人履行职责严格审查的概率,可以通过如下途径:

其一,减小审批人履行职责进行严审相对宽审要额外投入的成本ΔC2.具体而言,一方面需要建立充分的信息交流与披露机制,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削弱申请人对其自身实际情况的信息优势,使得审批人信息甄别的成本减小;另一方面必须完善预算审查制度,建立审批人的权威,减少审批人进行严格审查遇到的阻力和摩擦,使得严审成本降低,更容易进行.因此,要有效降低申请人虚报的概率,必须为审批人履行职责严格审查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降低进行信息甄别耗费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及机会成本,减小其依法依规行使审查权利的压力和阻力.

其二,加大惩罚系数μ,这里的惩罚系数不仅包括直接的物质惩罚,还包括通报批评等带来的申请人的声誉损失与诚信危机,因此,除了可以加大物质惩罚的惩罚力度之外,还可以雇用更在乎声誉、注重诚信的人作为预算申请人(执行层),以提高虚报的机会成本,降低虚报的概率.

其三,培养审批人的职业道德,在对其培养中强调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使得其认为宽审能审出虚报的主观概率r减小(与实际概率无关),宽审的机会成本加大,则审批人将更倾向于履行职责,严格审查.

其四,建立持久稳定的人员关系,避免频繁调换审批人和申请人.这样一方面对彼此越来越熟悉的双方在重复博弈中能不断对先验概率进行修正得到更接近实际水平的后验概率,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在博弈会不断持续下去的预期下,双方会更多的从未来而非眼前的短期利益出发,追求所有阶段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减少短期博弈环境中更容易出现的虚报、渎职等违规短视行为.因此企业应致力于建立与雇员,包括预算申请人与审批人的相对长久稳定的关系,使雇员把企业当成长期的工作单位而非短期的跳板,引导雇员更多地作出与企业利益一致的行为.

其五,考虑到风险厌恶和风险溢价,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挑选和培训,可以挑选更为保守谨慎的人做申请人与审批人,其违规的风险溢价带来的得益损失越大,违规操作的可能性越小.

其六,还可以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对审批人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监管,使宽审不仅可能导致不能查出虚报从而不能获得惩罚收入的机会成本,而且还面临被第三方监管机构发现进行物质惩罚、降职和声誉损失的风险,宽审的期望净得益减少,审批人将更倾向于严格审查.亦即建立健全权力的分配和制衡制度,使得审批人亦被人监督,有助于促使其严格履行职责.

4 结 论

现代企业要建立科学的管理经营体系,必须在引入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对相关博弈方的策略选择引起足够重视,通过上述渠道,完善制度安排,引导预算编制等环节的各相关主体基于长远的战略的眼光作出策略选择,在无限次重复博弈的预期中有效减少申请人的虚报和审批人的渎职宽审等违规短视行为,实现以科学的手段和制度安排促进各级员工自发遵守规则,推动企业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郎永建.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三方博弈[J].企业经济,2005,(8):35-37.

[2] 张鸣,张玉霞.预算管理的行为观及其模式[J].财经研究,1999,(3) :26-29.

[3] 杨彬.企业财务预算编制博弈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3) :63-67.

[4] 李冬嵬,张婷婷,刘畅.基于博弈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框架体系构建[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 :27-30.

[5] 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6]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

Dynamic Game Analysis of Budget Making and Examination Based on the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LIU Weiwei

(Xin Hua School of Finance and Insurance,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Hubei 430074)

科研预算管理范文第4篇

摘要:电力企业注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有利于其更好的适应外部市场环境,展现出现代化管理体系建设的卓越性。也就是说,电力企业提升对全面预算管理工具的重视程度,优化预算管理体系的框架结构,更好的推进电力企业进步发展。文章对全面预算管理在电力企业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电力企业

电力企业本身是提供电能的重要企业运营类型,关乎到社会生活活动的各个内容。电力企业主营业务活动就是提供电能,确保电力供应的持续稳定,因此,专注于企业自身的管理工作开展,进一步提升财务预算管理水平,以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为核心,选择设立与之相匹配的预算管理体系,更好的增强企业管理水平,确保电力企业获取持续稳定的动力支持。

一、电力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优势

电力企业由于主营业务类型的特殊性,促使企業本身作为经营机构也凸显出个性化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背景下,电力企业具有较强的垄断特征,关于成本收益之间的关系认知较为浅薄,市场中与之相抗衡的竞争企业较少,企业缺乏竞争观念,对自身成本收益的关注相对较少。因此,国家必须加强对电力企业的监督控制管理,提升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效率,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方式选择,要求企业必须树立成本观念意识,增强市场内的竞争压力,尽可能的转变企业运营类型。电力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分析当前市场的环境特点,推算未来的企业发展趋势,完成企业运营战略目标制定。另一方面,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包含多种方面的内容,可以更好的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实现科学合理的控制企业成本支出目标,协调企业资金利用效率,提供必需的管理制度保障。

二、电力企业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势

电力企业注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具有诸多优势,具体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由于电力企业的资源相对有限,为更好的落实企业运营管理目标,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要求,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获取更为长远的效益。也正是如此,在电力行业内企业能够占据的市场份额有所提升,有利于控制电力企业的资源消耗,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当然,电力企业注重全面预算管理能够保障经营计划制订的合理性,更好的发挥管理效用,维护企业运转的稳定持续。第三个优势就是当企业进行资金规划的过程中,确保现金流动的良性循环,有效防止资金链的断裂。最后,企业通过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企业的监督控制成效,对经营目标制定进行综合评估,更好地满足市场环境的发展要求,增强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特点

(一)全面性

全面预算管理并非单纯只关注预算方面的管理,是全方位涵盖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开展的诸多方面,是贯穿企业全部经营活动始终的管理内容,所以具有整体企业工作执行的全面性特点。

(二)科学性

全面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体现在能够更好的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开展高质量的资金分配。具体的方案规划过程都是依据科学的理论进行编制,同时,参照执行过程状况进行合理化调整,最终选用科学的指标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估,继而判断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成果。

四、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对预算管理目标认知较差

电力企业存在为了应付上级管理,进行预算方案编制的现象,从而限制了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作用发挥。电力企业内高级管理人员思想存在局限性,单纯认为预算管理工作归属于财务部门的工作内容,未能充分且全面的认知预算管理工作。同时,企业高管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认为预算管理不能及时且高效的为企业发展带来帮助。这些都造成了电力企业对预算管理工作开展产生了错误的认知,继而忽略了预算管理所独有的功能效用,限制了对企业今后发展战略目标制定。

(二)预算方案编制本身不合理

电力企业预算方案编制是体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中最为基础且核心的内容。因此,关注电力企业预算编制方法选择,对后续编制完成的预算方案,在规划预算目标等方面都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整体对于电能的需求有所提升,致使电力企业的预算标准相应抬高。但是可选择的预算方案编制方法有诸多类型,包含零基预算、项目预算等,都需要电力企业内部预算人员依据实际状况进行预算编制方式选择。具体而言,很多电力企业预算方案编制人员依旧采用传统的固定预算编制方式,该方式编制过程较其他方式来说更为便捷,但是却忽略了对于企业今后发展变化的考量,不利于电力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而对于成长势头较猛烈的企业来说,经营类目较多,经营业务活动开展的变化更为频繁,单纯应用固定的预算方法,不能展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功能效用。同时,最终编制的预算方案不能贴合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偏差。

(三)预算方案执行过程不严谨

大部分电力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前期已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在预算方案的执行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制约着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效果。电力企业未能依据预算管理要求创建设立专业的管理部门,缺乏相应的人员落实企业编制的预算管理方案,致使电力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缺乏具体实践。又或是电力企业在执行预算管理时,总是“亡羊补牢”,过于依赖事后控制的工作效果,与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目标相违背。

五、电力企业如何提升全面预算管理质量

(一)提升全面预算管理认知

电力企业通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能够确保集约化管理目标达成,促使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更为全面,涵盖企业经营业务的全部细节内容。因此,必须注重增强电力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提高相关工作的认知程度。首先,电力企业高层管理层级对全面预算管理有清楚地认识,关注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面性特点,积极将企业内各部门都划入预算管理工作内容。通过整合处理企业内各部门的策略建议,确保企业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效用发挥。当然,电力企业应当选择混合的方法进行预算方案编制,按照分级编制的要求完成逐级汇总,确保电力企业高层下达预算指令的落实到位。企业管理层级预先对经营指标进行规划,依据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编制预算管理文件,以便于各部门执行预算方案时有参考的标准,强化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

(二)建立预算考核评估体系

电力企业在制定预算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当下的经营状态,明确企业的运营管理目标,增强预算方案编制与企业实际运营形势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在企业内部设立科学合理的预算考核评估机制,以此达成企业预算方案的考核评估目的。通过构建的预算考核评估体系,逐步拓展预算管理工作的渗透范围,更好的协调企业预算管理工作。预算部门需要将企业内预算目标按照逐级的方式进行分解,落实到谨小细微之处。同时,对企业内各部门岗位都制定相应的预算目标,更好的落实企业预算方案执行的控制监督。当然,企业可以将岗位薪资管理纳入预算考核评估体系当中,从而有利于调动企业内部员工参与预算控制的积极性。

(三)细化预算编制考核内容

电力企业进一步加强预算编制方法的合理性,需要加大对参与预算编制的人员培训,促使其更好的了解预算编制工作的相关内容,充分展现预算人员的专业性职能效用。将员工利益与企业运营能力向管理倾斜,促使员工主动性的参与预算管理工作。对处于不同发展周期的企业,按照实际企业运营状况完成合理化预算编制,更好的增强预算编制方案实用性。同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建立电力企业的业务预算模型,有效的节省预算编制时间,更好的完成预算编制的查漏补缺,展现预算方案编制的科学性特点。还需要对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预算定额控制,细分电力企业的预算初始目标,严格按照预算实施办法,比较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之间的差异,形成数据分析报告,为之后的预算编制工作提供借鉴。

(四)优化创新预算编制办法

电力企业对现有的预算编制方法进行创新,确保全面预算管理编制工作更贴合企业的动态经营状况。企业财务人员需要转变自身选用的预算编制方式,选择多种预算方法相结合的手段,更好的展现预算编制体系多元化的特点,以便于满足电力企业不同的管理需求,发挥预算编制模式的优势效用。当电力企业更关注预算编制的合理性时,通过对优化的预算指标进行分析,形成完善的预算编制体系结构,更好的应对企业难以预估问题,增强预算编制工作的严谨性,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六、ERP系统下电力企业预算管理的应用措施研究

做好基于战略的预算管理目标确定工作,在正确的战略目标的引领下,才能实现企业价值。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在财务管理体系中纳入企业短期数据,助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第一,基于电力体制深化改革,电力企业应该对当下的国家政策、行业特性、市场环境加以充分考虑,并在与自身条件相结合的基础上对企业受各种变化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有效分析;第二,企业在执行完成战略目标后,应该从ERP系统汇总将历史数据进行提取,以便清楚的了解年度趋势。然后,在国网企业制定的经营考核指标的基础上,进行利润的管控,并结合电网企业自身实际,制定经营战略,使其与战略、预算目标有效对接;第三,企业还应该注意本企业的各项目标都应该在预算方案中有所体现这一点,只有把握好这一点,真正融合预算与企业战略,从而才能使预算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第四,年度预算属于一种短期预算,企业预算部门在制定预算计划时会综合考虑长期与短期,所以短期预算的完成质量与长期预算的调整息息相关。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短则十五年、长则二十年,因此企业管理层应该有长远的眼光。为了使长远目标更具可行性,应该重视借助预算管理对企业的各项行为加以调节。

七、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必须充分关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状况,特别是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加大对该工作的资源投入,以便于更好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有效解决,增强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质量。在确保电力供应持续稳定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展现高水准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杜清兰.全面预算管理在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浅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9(35):24-25.

[2]刘武.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J].财会学习,2019(33):97-98.

[3]刘小敏.浅析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及优化策略[J].财经界·下月刊,2019(11):89.

[4]张丽君.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9(33):144-145.

[5]袁媛.全面预算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探究[J].商讯,2019(13):68-69.

[6]梁文海.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原则和思路[J].納税,2018,12(36):245-246.

[7]凌玉芳,蔡正宜.全面预算管理在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3):172+174.

[8]康菁菁.全面财务预算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运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3):154.

[9]张锐.全面预算在电力企业财务工作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7(30):08.

[10]陈芳.电力企业基于风险内控的全面预算管理[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6):48-49.

(作者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安丘市供电公司)

科研预算管理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预算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传统预算的弊端逐渐显现,高校滚动预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日益迫切。本文从高校滚动预算的概念出发,探讨了高校滚动预算的作用,着重研究了目前高校引进中期滚动预算管理模式的策略和困难,以及滚动预算具体编制的流程要点。

关键词:滚动预算;高校预算管理;预算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年度预算审核重点由收支平衡转到支出政策上,收入预算从任务改为预期,预算确定的收支平衡状态在执行中有可能被打破,为确保财政的可持续,就要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中期滚动预算框架(Mid-Term Budget Framework,简称MTBF)是合理确定财政收支政策和重大项目资金安排,逐年滚动管理,实现规划期内跨年度平衡的预算收支框架。实行中期滚动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财政政策的前瞻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保障重大改革政策实施,更好地发挥财政稳定器和“逆周期”调节器作用。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随后国务院印发《关于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意见》,指出由财政部门会同各部门研究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这标志着财政预算由年度管理向中期管理的改革正式提上日程,预算范围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方面发展。教育部也要求部属高校近快启动滚动预算的编制工作。本文就高等学校引进中期滚动预算框架(MTBF)做初步探讨。

一、目前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预算已基本完成部门预算改革,从编制范围看,预算涵盖了部门或单位所有的收入和支出,不仅包括财政预算内资金收支,还包括各项预算外资金收支、经营收支以及其他收支,体现了“大收入、大支出”的原则,也就是通常讲的“一个部门一本预算”。近年来高校预算已逐渐接纳全面预算理念,摒弃了传统的财务部门自上而下的编制程序,采用“二上二下”的编制流程,这一反复沟通的过程,旨在使预算编制得更为科学,更有针对性。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预算编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为高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限制,阻碍了高校前行的脚步。

1、预算管理意识总体淡薄

长期以来,高校管理层预算管理意识淡薄,缺乏预算全局观念,不重视预算编制,缺乏自主理财意识。首先,高校预算的编制主要由财务部门和有关个别人员参与,详细的各部门预算收支内容没有公布,预算的内容只有为数不多的人知晓,预算的透明度不高,缺乏公平性和公正性。其次,学校各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只是被动接受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指标。虽然多数高校都建立了二级财务预算管理体制,校级财务部门对各学院通过编制部门预算对经费使用进行总量控制,但二级学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预算缺乏管理意识,不明白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对于学校给定的经费预算缺乏统筹规划随意使用。

2、预算编制与学校事业发展规划脱节

目前我国高校基本都是按照五年一个周期编制本校事业发展规划,明确学校未来发展奋斗目标和重要战略举措。但规划制定者和决策者们往往忽视发展规划的财务可持续保障问题,忽视发展规划中的战略目标实现举措与高校预算管理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认识预算管理在学校资源配置与控制中的地位。同时,高校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编制往往只考虑年度平衡,没有以学校所确定的事业发展规划为起点,预算编制的战略性不够。

3、缺乏开展绩效评价的内在动力

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资金财产的耗费主要通过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得到补偿,没有核算教育成本的迫切要求。长期以来高校对投入责任和支出绩效不够重视,未将绩效评价纳入高校预算管理,更没有明确经济责任和绩效考核制度,对支出结构过程及结果不关注,从而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4、滚动预算编制程序不规范,预算调整的权威性受到质疑

目前高校编制部门预算时主要采用定额法和基数法。定额法编制的费用预算基本按照国家规定标准编制,充分说明了我国高校预算的“依附型预算”特点。基数法主要是对一些没有标准,根据历史习惯编制支出预算的经费,如三公经费、水电经费、医疗经费等。编制测算依据很模糊,往往根据预算编制者的判断进行,没有从业务发展实际需要出发,从而导致预算执行效率低,经费执行与预算目标实现存在差异,预算执行者降低预算目标实现质量、内容和标准。同时,高校的预算编制方法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例如高校的预算定额标准不科学,预算科目设置以及所使用的方法不够规范科学,预算科目不够细化全面,导致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等问题。这些财务的问题或多或少的影响着高校发展,为高校发展设置了障碍。

二、中期滚动预算框架的意义

在国外,中期滚动预算通常称为中期滚动预算框架(MTBF),指在中期的时间跨度内准备年度预算的制度安排。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期与会计年度脱离开,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延伸补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始终保持为一个固定期间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滚动预算能够从动态的角度把握学校近期的规划目标和远期的战略布局,能够根据前期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和修订近期预算,有助于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从长远来看,高校引进中期滚动预算框架有以下几点意义。

第一,可更好地促进高等院校自身政策的连续性,形成有计划有弹性的动态预算,减弱学校领导层人事更替对预算和政策连续性造成的负面影响,避免年度预算(一年一定预算限额)刺激各支出机构将本预算年度的支出推迟到未来,使未来的预算任务更难实现,清楚地反映延续现行政策和实践新政策分别形成的跨年度成本(支出)。

第二,表明未来若干年度中学校的财政趋势或者学校打算前进的方向,从而增进了预算透明度,并有助于学校师生、相关监管部门及其他利害关系者对学校进行监督。

第三,为年度预算的准备提供导向,年度预算应尽可能体现中期滚动预算中所反映的学校中期政策意图,这将为编制年度预算提供方便,更好地确定年度预算的开支重点。

三、高校引进中期滚动预算管理模式的策略与要点

1、现阶段高校引进中期滚动预算需克服的难点

高校一些收入的不确定性,为财务部门编制收入预算上增加了难度。依据预算编制的要求,高校内应该纳入预算管理财务的收入,都要个数的纳入预算的管理当中。但是高等院校的资金有着多方面的来源,高校每年会通过很多的渠道获得大量科研经费,导致高校的科研经费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使得高校财务对高校的收入难以预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财务部门的编制收入预算上的难度。另外,高校的收入还包括一些其他收入,如投资收入、捐赠收入及利息收入等,目前高校财务部门实行零余额账户,导致这些收入具有不确定性,为财务部门的预算编制工作带来了难度。

高校预算编制的方法不够科学。由于高校预算编制的方法不够科学全面,导致了预算与最后的决算出现了偏差。通常高校下达部门预算是由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非税收入等组成。而部门的决算是按照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规定而确定的,它包括高校的所有收支、例如财政拨款、上级补助收入等。很多高校都采用零基预算法,这种编制方法与高校决算编制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很容易造成预算与决算无法形成对比的局面,导致预算与决算的目标出现很大的差异。部门预算与校内预算的编制口径不一致导致核算监控错位,不利于真实反映预算执行情况。

2、高校引进中期滚动预算管理模式的策略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说,推动中期滚动预算,意味着决策方式要改变,特别是将中期预算与高校的五年规划结合,将是高校治理观念的改变,这就必然倒逼高校“从长计议”。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文章中指出“为实现跨年度预算平衡,还应抓紧研究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可先编制财政三年滚动规划,实现逐年更新滚动管理,逐步强化三年滚动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性,增强财政政策的前瞻性和财政可持续性”。

高等学校应分两步走,首先,启动三年项目滚动规划,经过3-5年逐步过渡到包括基本项目口径和项目全口径的中长期滚动预算。其次,高等学校应构建高校发展规划信息化平台,借助于数字化校园平台,开发基于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模式的高校资源计划系统(University Resource Planning ,简称URP),集成数字校园的所有信息化系统,提供信息共享,决策、计划、控制与绩效评价全方位的系统化管理平台。针对中期滚动预算管理具体包括学校基础信息数据系统、中长期发展规划信息系统、项目库建设管理系统、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等,设计依托高校资源计划系统的预算子系统,将预算编制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实现无纸化操作和自动快速核算汇总。

预算管理组织是各项预算管理职能的执行主体,预算组织建设与预算功能的有效发挥存在密切相关性。高校应当在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考核等环节设立或明确相应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明确机构职权,保证预算管理决策和控制功能的有效发挥。完善预算编制组织建设就是明确学校财务部门和相关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沟通、协调职责,关键是要确定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经济管理职责,强化与相关业务职能部门、院系的沟通和协调,控制因信息不对称和业绩考核困难导致的预算编制松弛和预算执行松弛。

3、滚动预算具体编制流程要点

项目库是对项目进行规范化和程序化管理的数据库,是编制项目支出预算的重要依据,原则上只有纳入财政项目库管理的项目才能安排预算。项目库管理应遵循统一规划的原则,将学校所有项目均纳入项目库,集中管理。项目库中的项目应当分类管理,并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合理排序,实行滚动管理。高校滚动预算具体编制流程可以分成五个阶段,如图1所示。

四、结语

优化高校预算管理模式,实施中期滚动预算,是国家财政改革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中期滚动预算不是对年度预算的否定,而是包含了年度预算,服务于年度预算,增强了年度预算的连续性。中期滚动预算不是时间上的简单延伸,而是一项革新性的系统管理工作。为构建科学高效的高校滚动预算管理体系,必须逐步树立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滚动预算管理理念,正确编制学校财务收入支出滚动预算计划,规范滚动预算编制流程,才能形成有效的预算管理循环,才能有效解决现行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才能在高校的科学发展中的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培清:高等学校滚动预算编制方法探讨[J].财务与金融,2015(2).

[2] 姚继刚:关于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

[3] 本刊记者:建立现代预算制度迈出坚实一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详解新预算法[J].中国财政,2014(18).

[4] 叶青松、赵娟、陆莹:高校预算管理改进的三维视角:组织、技术和制度保障[J].教育财会研究,2014(1).

[5] 周潇枭、刘尚希:预算体现了一种法治理念[N].21世纪经济报道,2015-01-01.

[6] 孙晓斌:高校中期滚动预算管理模式研究[J].新会计,2015(3).

[7] 徐云丽、雷春艳、石琦:基于高校滚动预算的会计策划及机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5(11).

[8] 孔祥忠:高校滚动预算管理应用研究[J].会计师,2015(14).

(责任编辑:李晓)

上一篇:科研财务管理下一篇:小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