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运行管理论文范文

2024-02-19

资金运行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公路施工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

(一) 做好资金的细化管理

集中管理公路施工企业资金的目的, 是为了保证其资金能够最优化得到应用, 避免出现资金浪费问题。以此来达到减少银行贷款, 提升资金利用效率的良好目标。为达到这一目的,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公路施工企业对自身银行账户中的闲置资金, 要做到主动集中, 以使每一分钱都能够有所使用。这样可以有助于公路施工企业应成规模化的资金优势, 这有利于其投资建设大的工程项目, 及时抓住好的市场机遇, 实现公司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例如:对于垫支较大的工程项目, 只有具有规模化优势资金的公路施工企业, 才能在招投标阶段胜出, 这就需要其聚集一切可能用到的资金, 来为获得项目创造有利条件; (2) 对于大的施工企业来说, 一般情况下工程项目较多且项目遍布全国甚至海外, 项目的资金余额不平衡, 容易形成资金沉淀, 为使自身资金能得到集中化管理, 公路施工企业还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 利用四方、用友等财务管理软件, 来做好对自身企业资金的管理和核算工作。保证所集中起来的企业资金, 都能够被用到“刀刃”上, 并准确计算好每个项目的资金用量, 设置好浮动额。从而达到既能满足项目资金使用需要, 又能将提供资金量与实际资金使用量之间的差额控制在最低的良好效果。而企业财务负责人也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 对于所使用的资金做到认真审核, 以此从源头上对资金使用加以控制。

(二) 做好资金的流量管理

企业资金流量是其是否实现真正盈利的重要表现,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资金流动性, 才可以说企业具备优良的偿债能力、资产变现能力和财务风险抵御能力。因此, 公路施工企业在集中资金管理的过程中, 还必须要同时做好对自身资金流量的管理工作, 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加强项目管理, 公路施工企业应利用科学组织、创新技术、优化工艺等方法, 来降低项目施工中, 所要花费的资金成本。以达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生产性开支和管理费用的目的, 增加自身所能使用的资金余额。为此,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随时跟踪施工项目的进展情况, 仔细检验施工过程中, 在设计变更和使用材料的调整上是否合理。对于不合理的变更和调整, 一定要及时做到纠正和制止; (2) 同时, 公路施工企业还要以设立制度的方式, 不断提升企业内员工的资金流量管理意识。例如:某路桥集团公司制定了严格的财务管理规定, 要求只有达到账面上的资金才能被算入到盈利资金中。像已完工未结算的公路工程, 在结算前都被视为企业库存, 只有在完成结算形成资金流入后才被算作盈利。这样, 企业盈利账面就能够真正反映出其资金流量情况, 有效避免了虚假账面的出现。

(三) 做好资金的预算管理

公路施工企业在开展工程项目前, 必定需要在资金的使用上, 做一个准确的预算管理, 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其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其预算管理方式包括以下几点:

(1) 预算编制应当从基层财务部门开始, 采用逐级编订、逐级审批的方式, 使其在编制过程中能得到全方位的监督和考核, 以将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全面去除。一旦预算编制完成, 其就应当具备权威性, 成为公路施工企业开展业务的基本财务依据, 不可随意做出变动。这样可以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其资金使用需求能及时得到满足, 并有效防止资金浪费情况的出现。例如:某公路施工企业对计划所使用的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提前列好项目, 安排好了使用资金。这样, 不但可以使材料和设备使用时能够有充足的资金予以购买, 还能够从清晰的财务列表中, 明确材料和设备的使用情况, 有效避免了重复购买等资金浪费情况; (2) 关注企业的贷款规模, 很多公路施工企业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 都会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这种做法确实可以缓解一时之需, 但要做到适度。特别是在资金集中管理的情况下, 过多的贷款会增加支出成本、压缩企业利润。因此, 公路施工企业在申请贷款前必须要反复权衡, 分析其利弊及自身偿还能力, 对于无法及时偿还的贷款不要申请。

二、公路施工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运行机制

(一) 建立财务预算分析考核机制

在建立财务预算分析考核机制上, 公路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年内, 企业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 查看其中是否存在不合理情况。为此, 其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为保证资金集中管理运行机制, 能够发挥出其应有效果, 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 要从企业当前财务情况出发, 认真分析其中所存在的问题, 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对于当前运行机制上所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人员要有针对性的拿出解决方案加以弥补, 以为其能够真正为企业带来盈利创造有利条件。例如:某路桥企业针对自身财务上, 所存在的资金使用监督控制不力问题, 制定了资金使用责任考核标准。要求财务审计部门对每一项审计内容都要有所记录, 并标清审计人员和记录时间, 每天下班前都要对审计领导进行汇报, 领导会安排专人进行查验, 一旦出现问题, 审计人员将被处以惩戒, 轻则赔偿损失, 重则直接开除。这样, 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形成了严肃的工作氛围, 员工工作变得更加谨慎, 审计不严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纠正; (2) 同时, 为了确保自身资金能得到有效利用, 公路施工企业还可以委托第三方财务管理机构, 由其来专业性的分析, 自身在资金运用上是否合理, 财务制度上存在着哪些问题和纰漏, 以此来获得更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案, 保证所集中的资金都能得到准确应用, 从而充分实现财务盈利目标。

(二) 建立财务预算风险控制机制

公路施工企业资金集中管理运行的过程中, 还需要建立起财务预算风险控制机制, 以使企业的财务安全能得到有效保证, 为达到这一目的,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企业资金在集中后, 其在使用前必须要将使用目的、使用数量和使用人进行明确, 并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核, 最后交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进行审核批准。只有经过这一批准流程后的项目, 才能获得财务部门所发放的使用资金, 而不可在项目审核阶段就提前对其发放使用资金; (2) 资金在使用过程中, 公路施工企业应采取阶段性发放方式, 不可一次性全部发放, 以免因支出过多而增大财务风险。例如:某路桥集团规定, 项目在施工阶段, 所用资金按照每公里施工所用进行发放。一阶段施工完成后, 多余资金必须要上交做下次使用, 任何人不得私自占有。而未发放的施工资金则存储在银行专用账户中, 为提高其利用效率, 规定可以将一定比例用于期货、股票方面短期投资, 以获得额外收益。但投资额所占比例要控制在总额的25%以下。这样, 该企业不但实现了良好的财务预算风险控制, 还使多余资金得到了有效利用, 使自身盈利金额得到了进一步增加。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以公路施工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为出发点, 重点研究了其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认为可以通过做好资金的细化管理、做好资金的流量管理、做好资金的预算管理等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及建立财务预算分析考核、风险控制运行机制, 来达到高效的财务管理目的。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更多公路施工企业, 能更好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参考。以为其能够实现项目盈利打下坚实基础。

摘要:建立有效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是公路施工企业实现盈利的重要保证。基于此, 为避免在发展过程中或项目开发建设中出现资金短缺问题, 公路施工企业应建立起集中基金管理模式, 来达到高效利用企业资金的目的。本文以公路施工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为出发点, 重点研究了其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以期可以为更多公路施工企业, 能更好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公路施工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齐兵.公路施工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初探[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8) .

[2] 晏佳莉.资金预算视角下公路施工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探析[J].价值工程, 2014 (25) .

资金运行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1 资金风险概述

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血脉,其高流动性使之能任意转换为其他任何类型的资产,如果管理不善,极易引发各种风险。因此,必须建立健全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确保企业资金安全完整、正常周转和合理使用,减少和避免损失浪费。

引起资金风险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善引发的不良债权以及贪污、诈骗、挪用等违法乱纪行为;外部风险主要是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如企业从事高风险业务带来的高资金风险。虽说风险无处不在,很难预先确定,但这决不表明对风险的防范无能为力,许多成功防范资金风险的经验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使我们有可能、有能力对资金风险采取积极的防范。总的说来,必须针对企业所从事业务的特点,按照“职能分割,制约监督”的原则,建立业务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控制平台,完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控制体系。只要设计完整的程序和方法,加强内控管理,就能有效防范资金风险,确保企业平稳运行。

2 福铁投总公司加强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从多经发展的历史看,多经创业之初,由于不熟悉市场规则和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导致大量的不良债权和无效投资,有的企业因此破产倒闭,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给我们留下深刻教训。2005年全路统一进行的资产清查,福铁投总清理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其中绝大多数是2000年以前因为乱投资、乱借款、乱担保以及对外贸易形成的不良债权。并局后,对外投资、借款、担保的权限统一归口路局,基层企业只有执行职能,因此乱投资、乱借款、乱担保所形成的资金风险不是福铁投总所需防范的重点,福铁投总所关注的重点应该是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资金风险。

从目前所处的经营环境看,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剧烈,国际金融环境恶化,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企业资金紧张,面临缺口的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私营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企业三角债膨胀。这种形势增加了企业的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特别是贸易风险。当前铁路多经的大发展要求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收入,在收入增加的同时,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目前对多经资金风险防范的关注处于前所未有的高度。路局所属个别多经企业在近一两年发生的几起贸易纠纷案件更给我们警示:必须加强资金监管。

3 防范资金风险的重点业务领域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经重组后,福铁投总集团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大宗商贸、工程施工收入、房屋租金收入、运输代理收入、客票收入等。

由于要完成资产经营考核指标,福铁投总商贸业务比重越来越大,以2008年福建投总收入构成为例,商贸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25%,日常需要动用的流动资金达2~3千万元。商贸业务主要涉及路外市场,风险最大,应作为资金监控的重点。而近年来,工程施工和房地产业也逐步做大,成为另一创收支柱,而且工程施工、房地产涉及路外市场的比重也逐步加大,也存在一定风险。

由于商贸的资金安全处于监控的重点,因此,现以商贸经营为例,分析资金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交易对象选择不当。商贸合作没有仔细调查合作对象的背景,在对方资信不明的情况下,听信中间人介绍,仓促交易,最后发现对方已经是负债累累、官司缠身的企业。造成了资金风险的前提。

3.2 滥用结算方式。银行承兑汇票是有价证券,是货款支付方式,是合同双方的结算手段。它虽然给交易带来便利,但同时也加大了资金风险。由于银行承兑汇票一般都由业务人员带往外地,脱离了资金的主要监管部门——财务部门的监控,而且业务人员普遍缺乏应有的财务知识,极易发生问题。

3.3 合同管理不严。有的企业在商品购销业务中,签定合同条款不清,合同没有按照规定送上级审核备案,存在重大瑕疵,产生纠纷时使我方陷入被动局面,造成索赔困难。

3.4 内控制度存在缺陷。重大经营项目由企业个别主要经营者决定,没有经过三重一大程序讨论通过,或者程序上虽经过集体讨论,但相关人员并未发挥应有职能,只是举手机器。

4 建立“三全”管理体系,加强商贸资金管理

内控管理制度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运营行为的集成体系,是作用于企业活动全过程的改善、监督、制衡的机制管理。内控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在企业内控管理的基础上,对企业遵循性目标实行有效地调控,对价值性目标实行严密地监督,保证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增强资金风险防范能力,是企业防范资金风险的坚实平台,可以保障企业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全面内控管理体系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建立体系必须突出“三全”管理,即全员、全面、全过程地管理。

全员管理。全面内控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需要企业全部成员的自觉参与、精心构筑、认真执行。也就是说,包括了企业决策层、职能层、责任中心层在内的全部人员的共同努力,共同奉献。这其中既含有对全部人员的数量要求,同时也有对所有参与者的规范意识要求。只有全员参与内控管理,才能体现内控管理制度的亲和力,保证执行制度的力度。

全面管理。全面内控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全面地反映了企业管理要义的共性与特殊性的要求,是任何一种专业管理方法所不能替代的,其核心体现在:一是企业管理各环节互动配合与和谐支承,二是各管理环节有力监督和制衡。只有体现全面性,才能堵塞权责交叉、权责不清、制衡不到位或重复的疏漏。

全过程管理。全面内控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是涵盖企业纵向组织机构和横向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实行对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在全过程的管理中,要着力体现流程控制和结点控制的有机性、职能专业控制和管理体系控制的和谐性、常规控制和预案控制的统一性;要注意克服重决策轻效果、重制订轻调整、重形式轻实效、重人治轻法治的倾向;注意做好对全过程的跟踪监察、指导和考核,确保运行。

以商贸经营为例,结合全面内控管理体系的原则,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风险:

4.1 充分调研,精心选择合作对象

必须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项目进行充分调研。调研人员对事实、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必须对合作或交易方的资信情况调查清楚。资信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经营资质、资产、财务状况、近期银行资金流转、上年度财务审计报告等情况,并由对方出具资产没有被查封、抵押担保的书面保证书。目前投总集团公司内各单位基本上没有建立专门资信管理部门,一般由业务经办部门负责合作对象的资信调查。建议成立专职的资信调查部门,配备专职的资信调查人员,所属企业如资信调查能力不足,可请求投总协助。资信调查工作可以与市场调查结合进行。日常经营中就应收集拟合作对象的资料,可以从公开的信息,如媒体发布的企业形象介绍,工商注册资料、税务登记资料,了解企业的规模、效益,建立拟合作对象信息库,走访与合作对象有业务往来的企业,了解合作对象履约情况等等。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大中型国有企业及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经过了解,合作方资信不清,或不具备履约能力的,应立刻停止与其合作进程。

4.2 加强合同管理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基层单位签订合同不送审,履行不守约,合同签订和履行完全脱节等问题。

签定合同时,特别要考虑付款时间、条件。合同签订后,各单位、部门主管及经办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约,发现对方不履行或不按合同约定履行时,必须采取制约措施并及时报告。货物交验、款项支付环节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办理,经办人员不得擅自变更约定。如果确需签订补充合同的,必须按原签订合同的程序报上级批准。

4.3 合理设计交易方案

商贸经营一般采用一单一结算的原则,一笔交易结束后,应及时在规定时间内收回应收销售款。及时取得发票冲销结转预付款,上一单未结算完毕的,不得继续支付下一笔的货款

4.4 严格执行大额资金联签制度

大额资金联签是资金流出企业前的最后一道关卡,因此,认真落实大额资金联签,能有效降低资金风险。各联签人要高度负责,仔细审核付款依据,发现疑问的要及时提出并暂停资金支付,待相关手续齐全后方可支付,属于上级单位联签事项的,应报上级联签后方可支付。

4.5 建立风险处置机制,最大限度减低损失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现对方不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等异常情况(如款项或货物在合同约定期内未收到)可能对企业造成资金、资产损失的情形,经办人应向主管领导报告,企业对该事项立即风险预警。经过催收后仍无法解决的,应及时采取诉讼措施,避免错过最佳清欠时机而造成损失。

4.6 实行资产抵押

经过考察,确认可以合作的,但对方又属于中小民营企业的,可要求对方提供无抵押、质押的资产,可以有效避免纠纷发生时我方减少损失。

5 克服麻痹思想,确保资金安全

5.1 工程施工企业必须注意的问题

5.1.1严格按照工程合同付款。施工企业必须按照工程进度结算工程款,不得提前支付工程款。支付依据必须合法、有效,严格按照施工企业财务规定办理。

5.1.2严格执行债权债务签认对账制度。工程施工企业,一个项目的施工周期超过一年,债权账龄普遍超过一年以上,部分项目如质量保证金账龄更长,债务单位非路内企业,因此应特别重视债权签认,避免因超过诉讼时效,或债权被其他单位人员恶意冒领,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5.1.3牢固树立依法纳税意识。加强发票管理,工程施工企业在物资采购、工程结算中,需要接受大量发票,在路局施工系统多经企业中发生过接受假发票而造成资金损失的情况,因此,为防范未然,必须加强发票管理,建立相关制度,建立相应的假发票的责任追究制度,防范税务风险。

5.2 资金的风险与所从事的业务紧密联系。一般说来,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资金所面临的风险必然要高,反之亦然。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绝对的,如果管理不善,低风险甚至无风险的业务,也有产生资金风险的可能。如上世纪90年代,个别从事延伸服务的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内控制度,审批制度,个人随意同意客户拖欠款项,甚至替客户垫款,产生了本不应发生的不良债权,造成资金风险。因此,对于运输代理等传统业务,在控制资金风险方面要做的就是严禁客户拖欠资金,一旦发生拖欠资金的情况,必须立刻采取措施。

总之,只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严格执行上级相关规定,就能够在做大收入的同时,有效防范资金风险,取得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财政部2008.

[2]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获(试行). 财政部,2002,12.

资金运行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铁路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中,对资金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铁路企业资金管理特点的梳理,阐述了全面预算管理对铁路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分析了全面预算管理下铁路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铁路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以更好地完成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目标。

关键词 全面预算管理 铁路企业 资金管理 问题 优化

全面预算管理由于其“全面性”的特点,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和方法。而完善和有效的资金管理体系也是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必然要求。铁路企业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基层单位众多,资金分散,帐户管理混乱,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如何加强资金的管理迫在眉睫;高铁项目和新建铁路规模的持续增长,对铁路建设资金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铁路企业在发展多元经营的过程中,针对多元经营企业的特点,如何做好多元经营企业的资金管理也是企业管理层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充分发挥全面预算对铁路企业资金管理的作用,分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优化铁路企业资金管理体系,是解决上述资金管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企业全面预算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铁路企业资金管理的特点

铁路企业的资金是各级铁路单位所有或承担管理责任的资金,主要包括:铁路运输主业资金,多元经营企业资金和铁路基本建设资金。

1.铁路运输主业的资金分散,沉淀额大,在途时间长

从运营资金的投入来看,铁路运输企业由于运输生产组织的特点,实行铁道部、铁路局、基层站段三级管理的组织方式,“点多线长”的特点,使上万公里的运输生产线上,分布着大量的基本生产车间和班组,需要不断投入运营资金以维持运输生产,导致帐户管理混乱,资金分散,沉淀额大,使用效率低下。从运输进款收入资金来看,铁路运输主业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机制,对运输进款资金采用在当地各资金结算中心和专业银行设立收入专户存储,再逐级上缴的归集程序,致使汇缴环节复杂,在途时间长。

2.铁路基本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

铁路建设一般属于国家重点工程,每一项工程都需要很长的建设周期,工程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3.多元经营企业的资金管理具有特殊性

多元经营企业经营范围包括物流、代理服务、房地产开发、贸易、生产加工等各类行业,不同的行业面临着不同的市场环境,有其自身的经营特点和规律,因此,需要在铁路企业集团整体资金管理体系中制定相对灵活和差异化的资金管理政策。

二、全面预算管理有力地提升了铁路企业资金管理水平

全面预算管理由于其“全面性”的特点,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面是对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

1.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帐户监管和资金的归口集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将企业的各类帐户资金全部纳入预算体系,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配。一方面,针对在专业银行开立的外部帐户,铁道部与工行、建行、农行、中国银行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签订了外部帐户监管协议,各商业银行将纳入资金监管的外部帐户的动态明细、余额和开销户信息实时传输至铁道部,铁道部将其转入资金监控系统,实现对铁路单位各类帐户资金的查询和监控。另一方面,通过对下属企业结算中心帐户和外部帐户内的資金进行归集,对归集的资金进行内部余缺调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推行资金预算,细化资金安排

采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各基层站段、铁路局、铁道部的资金收支活动全部纳入资金预算。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可以统筹投融资活动的资金供给,合理规划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资金支出,从而细化企业的资金安排,将资金存量控制在预算目标内。

3.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规范借款和对外担保行为,化解潜在的筹资风险

企业的资金筹措要建立在合理的生产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基础上,结合资金预算对资金需求量的预测,并充分考虑企业财务结构和风险承受能力来进行安排。为此,铁路运输企业有必要对借款的风险评估、决策程序、预算控制、审批控制、执行控制、偿付控制在全面预算管理中予以体现,并定期或不定期对借款与担保业务进行核查,有效化解由借款和对外担保行为带来的筹资风险。

4.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规范各类资金的投资行为,消除投资风险

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企业集团及其所属成员企业对资金预算中的资金结余进行投资,都要紧紧围绕企业集团整体战略目标来进行安排。因此,铁路企业各基层单位帐户的资金,一律不准对外进行购买国债、股权、金融资产等投资行为,从而有效杜绝基层单位由于投资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资金损失。

三、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铁路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金的归口集中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员企业的积极性

在全面预算管理下实行的资金归口集中管理,铁道部和铁路局层面将资金的筹措和运用权限上收,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但权限的上收和资金管理决策的相对集中,成员企业资金风险责任的加大,造成铁路局和下属成员企业在资金管理权限和责任上不对等,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下属成员企业工作的积极性。

2.资金预算的编制缺乏科学性

铁路企业在资金预算编制上采用年度预算与月度滚动预算相结合的方式,这就要求各铁路基层单位在编制资金预算时,要以各项相关预算调整情况和实际经营业务变化来进行编制,铁路局再以基层单位上报的月度滚动资金预算为基础,考虑集中结算资金的需要来进行安排。目前铁路单位普遍存在财务人员不深入生产经营一线进行调查研究,仅凭对历史数据的参考和主观经验来编制资金预算的情况,造成预算编制脱离实际,缺乏科学性。

3.资金监管职能部门间缺乏沟通与协调

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推行帐户和资金的监管,但要使监管真正发挥效果,还要加强部门间信息的传递与沟通。铁路运输企业对财务监控和业务监控的主体比较明确,财务监控主要由财务部门、资金结算部门和审计部门负责,而业务监控主要由各个主管具体业务的职能部门负责执行,但财务监控部门与业务监控部门的信息不能有效地传递和共亨,这样容易使得财务部门成为单位的“大出纳”,而无法有效行使对资金的监督控制和管理职能。

4.铁路资金结算中心的职能尚待加强

资金结算中心在集中成员单位资金,办理往来结算,减少资金的汇缴环节,压缩资金在途时间方面发挥了显著成效。但资金结算中心的职能尚存在以下缺陷:

第一,从目前来看,资金结算中心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一方面在铁路成员单位预算资金的支付监管上,依据其支付票据上有无标明“预算”字样作为办理支付的依据,只进行了形式上的审查,而没有进行实质审查。另一方面,在资金监控的手段和方式上,资金监控系统也没有与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系统对接,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传输与反馈。

第二,从长远来看,资金结算中心模式不能适应铁路企业资金运作的要求。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的模式上能实现以资金为纽带的全面结合,而在目前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下,铁路资金结算中心作为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由于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不能进行外部融资,也不能进行金融产品投资和证券投资,无法满足企业对资金运作方面的要求。

四、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优化铁路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

1.完善授权审批,建立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在资金由铁路局集中管理的情况下,各下属成员企业尤其是多元经营企业也需要有一定的资金自主管理权限,以便充分调动下属企业工作的积极性。为此,要建立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和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大额资金的集体讨论和资金使用联签制度,明确资金使用的权限和额度;重大事项和大额资金动态报告制度,建立资金风险预警机制;对建设资金和多元经营企业的资金进行分类管理等;同时,建立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将铁路局资金归口集中管理与下属成员单位资金自主管理相结合,更大地发挥资金管理的效用。

2.建立资金预算分析例会制度,强化财务人员现场调研

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在全面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及时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改进管理,使预算编制更科学实际。

第一,建立预算执行分析例会制度。成立由单位负责人牵头,财务、业务、计划、审计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资金管理委员会,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预算执行分析例会制度,及时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预算偏差的原因,合理的调整下期预算。

第二,强化财务人员现场调研。上级财务人员要参加下属单位的预算分析例会,以便及时掌握下属成员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对下属单位上报的资金预算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财会人员要深入基层单位生产一线,加强对生产业务的了解,使预算编制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适应。

3.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预算信息的传递与共亨

预算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亨,是资金监督管理部门间加强沟通与协调的重要手段。铁路企业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强铁路财务会计核算系统,预算管理系统,资金监控系统,资金结算系统间的对接和数据共亨。充分利用铁路办公网络,加强财务部门,资金结算部门,审计部门,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加强上下级单位之间预算信息的及时传递,形成对预算的闭环控制。

4.转变资金结算中心的职能,充分发挥结算中心在资金管理上的优势

随着铁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持续推进,资金结算中心以其自身优势,除充分发挥帐户监管,资金归集,资金预算监督,资金余缺调剂的职能外,在铁路企业资金管理中应继续做好以下方面的改进。第一,在预算资金的支付监管上,对现有的RFS系统(铁路资金结算系统)进行升级,增加同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将年度,季度,月度的资金预算数据和预算调整数据及时导入RFS系统,并对铁路单位的预算内资金支付项目在RFS系统内实现自动累加和比对,以更加有效的监督资金预算的执行。第二,在资金监控的手段和方式上,加强资金结算中心稽核后督的事后稽核职能和现场监督权限,对可疑的资金支付项目,深入企业现场进行核查。第三,在时机成熟时,转变资金结算中心的地位,由铁路局发起成立铁路财务公司,充分发挥财务公司在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信息集中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铁路企业集团的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投资中心。

结论:在对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铁路企业资金管理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我们认为: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力地提升铁路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而不断完善和有效的资金管理体系又对铁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发挥着重要作用。铁路企业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中,要针对企业不同发展时期全面预算目标的要求,不断完善资金管理工作体系,为实现铁路企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谢建宏.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问题探讨.会计研究.2009(11):44-47.

[2]邓有跃,张宏,史奔经.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运输企业的实践与探索.中国铁路.2006(5):27-32.

[3]杜哲.浅析铁路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中國证券期货.2012(4):94.

[4]邹莹.试论如何加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会计之友.2009(6上):29-30.

[5]温化岚.铁路企业资金管理模式探讨.财会研究.2011(14):56-57.

资金运行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维护

前言:

水是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水利工程管理的质量影响着水利工程运行的整体质量以及经济效益,所以相关技术与管理人员需要加大对有关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和对策的研究。为了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必须建立合理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制度,优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

1、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维护管理意识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项目类型多,建设任务艰巨。从工程前期准备、实施到竣工后的运行管理,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在后期的运维管理中,则存在人员配置不足、技术条件落后等现象。此外,由于人们缺乏对农田水利工程后期维护的重视,未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工作积极性差,难以确保运维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一些单位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问题忽略了,对于管理工作没有高度的重视起来,此种情况下,让很多工作人员不清楚工作该怎样开展,对工作如何进行衡量的标准也不存在。

1.2管理经费无法保障

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政府补助资金只占总投资资金的50%-70%,部分项目甚至无法达到50%,而其他资金投入普遍存在到位难的现象,增加了农田水利工程运维管理的负担。究其根本原因是维护管理经费投入不足,导致一些日常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在维护管理上节省的经费反而增加了水利工程整体建设成本。同时,由于政策的大力扶持和政策保护,水价一直不到位,所以水费收入很有限,不能支撑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所需的高额费用,可另一方面国家对此项公益性支出不予补偿,两者结合必将导致水管单位的运行管理经费十分短缺。

1.3运行监督工作有待提升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然而对于运行管理的重要性,一些水利工程监督部门却没有切实的认识,水利工程监督工作一直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更是水利工程方面的短板,导致经常出现监管不利的情况。尽管相关单位就水利工作将相应的运行管理计划制定了出来,然而没有严格合理的监管情况下,很多管理计划都是一张白纸,毫无现实意义。加上很多工作人员缺乏时效性的工作,导致很多问题出现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实践中,对此提升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意义非常重大。

1.4工作人员素质不足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执行者是广大管理人员,他们自身的素质、工作态度、业务能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运行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同时,管理意识的淡薄造成管理队伍建设的落后,而且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经济水平低,在管理上,技术人员较少,缺少专业的管理人才,很多乡村管理人员,缺乏公共服务观念,在工程管理维护过程中,能力和水平有限。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水利工程管理人员业务素养的整体水平不高,部分管理人员对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少部分管理人员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擅自降低管理工作标准,进而引起了工程运行价值降低的问题,不利于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保障民生、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优化措施

2.1改变运行管理思维

改善水利运行管理的第一步便是要纠正传统管理思维误区,从现代化的角度对管理工作进行重新审视,端正对水利工程维护管理工作的态度,充分认识维护管理对于工程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对管理人员以及群众维护管理意识的培养,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力量,在相关组织和管理人员的帮助下,学习专业技能,了解水利设施运行维护方法。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为水利工程项目的维护管理提供指导,确保运维管理的有效性,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现象。同时,实现管理养护分离,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相关事宜组建专业化的养护企业,让其成为独立经营的企业,今后通过市场运作进行维护养护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努力创造有利条件,培育维修养护市场主体,规范维修养护市场环境。此外,相关部门需建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监督机制,明确工程检查程序、监督对象及处理手段,建立专业监督机构,保证工程运行监督规范化和发展。

2.2规范分级管理制度

水利工程运维管理需要建立完整的制度保障体系和人员组织体系,构建长效管理机制,规范分级管理制度,有利于明确各部门职责,从而提升整体管理效率。水利工程的具体产权,对其进行分配以及划分,建立一个明确的管理主体,对管理主体的责任和权利还要进行明确,才能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有效实施。同时,构建明确的水利工程职责体系,建立完善的职能机构,明确人员的管理监督责任,建立科学管理、经营规范的水利管理单位的运行机制。在明确运维管理权责的基础上,合理划分工作责任,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开展规范化的运维管理:(1)对于独立灌区、跨区或跨流域水利工程,应明确其产权归属单位,由县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运维管理的统筹规划和监督实施。建立政策保障体系,明确运维资金来源,根据责任主体的实际工作情况,给予其相应的奖励或处罚。(2)积极整改在水利工程运维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不断提高运维管理的专业性、规范化程度。对于流域性河道、湖泊等水资源均实施统一化管理。其中省级主管单位主要负责审查,并对重点流域经费加强控制,让重点流域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同时,按照归属地原则,由本地水利管理部门对相关水域、流域等进行分段式管理。

2.3加大对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力度

加强对水利工程项目科学管理,按照其特点,进行分类管理,保证工程效益达到最大。正确协调好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在不影响水利工程正常运行为的前提,将运行成本降到最低。并且加大对基层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力度,项目负责单位也要对资金的利用情况及项目进度情况做好记录,及时向上级汇报。为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维资金不足的问题,应将政府补助资金与其他渠道资金进行统筹管理,实现工程经济性与公益性的有机融合。同时,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资金应当以乡镇为单位进行保证,整个过程中也可充分发挥建设使用过程中涉及到单位的作用,对于责任也进行明确,构建可持续性合作发展机制,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带来的收益,可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可将第三方引入到具体的运行维护工作中,最大限度确保运行维护工作效果。

2.4加强运行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队伍建设,定期进行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对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进行培训和教育。并积极引进新兴人才,实现管理水准的整体提升,不断优化体制建设,积极推进和深化运行单位体制改革,促进工程整体管理水平的跃升。同时,进一步完善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全面实行聘用制,按岗聘人,职工竞争上岗,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度,健全目标考核制度,坚持“责、权、利”相统一,使管理责任、工作绩效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真正激发职工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3、结语

总之,目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为了加强水利工程的运行质量,优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势在必行。加强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改进和优化,改变以往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不良之处,才能够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和水利工程运行质量,从而真正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珺翼,侯婧.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的对策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2017(12):105-105.

[2]王义才.对构建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的看法[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10):241-243.

资金运行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近年来,为了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各油田企业不断加大保险资金的投入,保险资金已在原油开发成本中占据了相当比例,需要及时地加强管理,促进原油开发成本的降低。

油田企业保险资金投入与索赔状况

一般来说,油田企业的保险资金投入,整体上分为两部分:一是由中石化股份公司统一核定的安全生产保证基金(即安保基金),二是在地方商业保险公司投保的财产和运输车辆险。不论是哪一方面的投入,目前都在呈现逐渐膨胀的趋势,其原因是:中石化从维护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出发,扩大了安全生产保证基金的保障范围,增加了安保基金的硬性投入;地方商业保险公司从自身利益考虑,调用地方政府和权力执法部门等各种社会关系,迫使油田企业对部分低风险的资产也进行投保,使得车辆、财产等保险资金投入增加。

与此同时,各油田企业的保险索赔收入却没有同比例地增长。综合胜利油田上市部分2000~2002三年的统计数据,总的索赔率平均只有34.4%,最低年度的2001年只有25.25%。当然遇到自然灾害年度,索赔率也会急剧地高涨,如胜利油田1992、1997年的索赔率分别达到576.1%、208.75%。但是,这样的情况不可能、也不会经常发生,所以大量的保险资金白白地流入了保险公司。这种状况已经引起了企业领导的重视,决定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保险资金的投入管理。

油田企业保险资金投入管理现状

从管理的角度看,各油田企业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管理薄弱环节:一是没有对自家资产的风险种类进行详细地划分,究竟哪些资产需要投保以及投保哪些种类的保险,缺乏整体规划;二是具体的业务操作流程和制度不健全,无形中也给各种外来力量以空子可钻,缺乏硬性的制度、办法来堵塞这种漏洞。

在日常的管理和监督上,也存在明显不够到位的情况。首先,对涉险工作监控手段少,力度小,缺乏权威性。限于人员配备不够,制度不健全,对涉险工作的管理仅仅局限在审批付款上,没能真正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原则,指导下属单位开展涉险业务的管理工作。同时,各油田企业已经下发的有关保险业务的通知和文件,部分下属单位没有很好地贯彻,或者加以变通执行。其次,对涉保财产的风险评估、认定不到位。从各油田目前投保的险种看,对下属单位并不是普遍适合,风险程度也有所不同,但却千篇一律地进行了相同的投保。同时,由于缺少丰富的现场经验和相关的保险知识,对风险的评估和认定很难做到准确把握,也使日常的监督和管理失去了必要的基础。再次,保险公司对各油田保险市场的竞争激烈且无序,受安保基金的挤压,还在进一步加剧。由于份额分配不均,引起了地方政府和执法部门的干预,使得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受到了影响。

完善内部管理,降低保险资金投入

从缓解紧张的成本形势、降低不必要的保险资金投入出发,油田企业需要全面做好财产保险和安保基金的管理工作。

第一,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明确各级资产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的涉险业务职责权限和审批程序,堵塞管理上的漏洞,变人为操作为制度约束,降低社会力量的干预程度。

第二,对涉险财产进行分类分析。明确哪些是高风险资产,哪些是低风险资产,哪些是必须投保的财产,做到有实有据,账实清楚。

第三,积极开展保险支出管理。一方面做好对中石化的解释工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缩小安保基金的保障范围;另一方面要大幅度降低在地方商业保险机构的保险资金,一切以安全和成本的紧张与否为依据。成本紧张的时候,对低风险资产可以不投保或少投保,保证高风险资产投保;在成本宽余的时候,可以在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扩大投保范围。

加强保险业务筹划,提高保险资金投入效用

1、开展“套餐”保险业务,进行单项索赔。所谓“套餐”保险,就是把单位的全部车辆和财产进行整体投保,在签定保险合同时,就要对全部的涉险事项进行界定,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保费投入控制在单项资产保费总和的60%~70%左右,一旦任何一项资产发生理赔事项时,都要进行相应的全额索赔。由于企业大多数资产都是无风险或低风险资产,进行整体全额索赔的概率很小。开展“套餐”保险业务,开创了保险公司和企业的“双赢”局面,于保险公司而言,扩大了业务范围,增加了业务收入;对油田企业而言,在减少了不必要保费支出的情况下,仍然为生产经营创造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2、缩小投保范围,压缩保险资金,采用内部模拟投保。从各油田近年来的投保索赔情况看,综合索赔率高的年度主要集中在发生自然灾害的年份,索赔率高的对象主要是海上开发平台及海防大堤。因此,从企业的自身利益出发,可以压缩投保范围,对地方保险公司只投风险高、索赔率高的涉险财产种类,而对机器设备、房屋、管线等出险几率较小、索赔率低的资产实行内部模拟投保。

所谓内部模拟投保,实际是一种内部保险制度,或者是一种内部安全保护措施,就是对各油田财产除石化集团公司进行安保以及少量必须向社会投保的涉险资产外,不再对外投保,年初核定预算指标时扣除财产保险费项目,由各油田财务资产部门根据以往出险情况,预提部分涉保资金。下属单位出现事故或意外损失后,由油田财务资产部门对出险情况进行核定,确认后核销损失金额,核销部分不纳入年度考核。对管理完善,一年内没有出险的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管理松散,经常出现事故的单位则要给予处罚。该种方式的优点是:促使各油田企业的下属单位加强资产管理,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保险资金投入,增加流动资金使用量。缺点是:不利于维护油地关系,正常的工作开展将会受到干扰;在出现事故进行核销损失时,缺少法定的依据,做出的裁决没有法律效力。

3、开展集中投保、集中索赔。在这种方式下,各油田企业成立一个统一的、跨部门的、非独立的车辆财产险业务协调组织,进行兼业代理业务,积极开展国家保险法律、政策的研究分析,深入进行油田投保财产、保费支付与索赔情况的调查研究,更新和完善油田的涉险业务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统一经办油田的涉险业务、保费支付和出险索赔,既节省人力、财力,降低不必要的保险资金开支,又加大索赔力度和及时兑现,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开展保险兼业代理,由于不是独立法人,不用缴纳营业税和所得税。难点是各油田企业存续与上市部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缺少机制保障,容易强调部门利益而忽视全局利益。

4、按照控股形式,组建专门保险公司。这种形式就是由各油田出资控股,吸收控股企业或其他社会企业投资入股,组建专门的商业保险公司。凡是油田涉险业务,一律都在该保险公司投保,参股企业保证一定的比例或份额。保险公司的运作严格遵守国家保监会确定的相关条例和法律,按照公司治理模式进行日常业务管理。发生索赔事项时,由保险公司按照相关的条例、法律的规定进行相应赔偿;盈利由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留存和分配比例,股利按照股权构成进行对应的分配。以青岛海尔和大庆石油管理局为代表的国内特大型企业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尝试,胜利油田也正在积极地进行论证研究,这种形式可能成为今后一个时期保险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种“盈余归己”的模式可以很好地实现各油田主营业务以外的利润回报,避免了企业资金的外流,实现了生产经营资金的再利用。

从源头上进行治理,从模式上进行优化,以适量的保险资金投入,创造企业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是新形势下保险资金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向,可以很好地促进各油田企业原油开发成本的降低,也将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工程量清单计价论文下一篇:证券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