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听说课论文范文

2024-01-19

英语听说课论文范文第1篇

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新课标》)从200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它提倡我国英语教学尽量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链。在此过程中自然地习得目标语和发展语言能力,从而感受成功的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我们使用的是仁爱版英语教材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将每个单元的语言结构和话题结合起来,并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设计任务。其中,听说课是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一种常见的课型。它是每个话题的第一节课(Section A)。它以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它以一个话题的重点词汇和目标语言为主要内容,并为后面进一步展开教学活动(Section B、C)作好准备。因此,构建一套符合《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并能取得一定教学成效的听说课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本模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创造出不同的任务化活动,让学生在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来学习、体会、掌握语言,让学生通过学习、伙伴合作、协商,在做中学,学中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了反思、顿悟和自醒,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让课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充分挖掘教材和学生的灵感因素,把学生纳入语言教学材料,把语言教学材料生动化,变静态教学内容为动态生活素材,力求以真情实感诱发兴趣,以灵活多样的教法激发兴趣,以愉快的教学发展兴趣,寓创造性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听说课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有层次感,反映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维目标的具体构成部分应该详细写在教学设计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师考虑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处理好二者的比例。仁爱版教材的听说课通常以图片展示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解单词和短语并设置任务加深印象。这要求教师创设情境,通过师生对话,图片展示,头脑风暴等调动学生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习新知识。通过听前设计给学生输入补充信息,调动学习热情。听力输入让学生感知语言,学习语言结构。听后设计各种活动,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组队练习,展开竞赛,利用语言结构进行语言输出,进而展示自己的才华,推动课堂实践活动地顺利完成。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都是以学生的愿望和水平为出发点设计活动,教师应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实现听说课的三维目标。

以下是我对英语听说课各环节的教学程序设计:

一、Step 1热身(Warm-up)

(一)用English songs或Free Talk营造愉悦的英语环境

在英语听说课前,我有时带领全班学生齐唱一首英文歌曲,通过课前这一热身活动,学生迅速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并感受到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真正融入到听说课的情景之中,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所授内容。

或者做不超过三分钟的Free Talk。Free Talk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方式。在这项训练中,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可以提前准备。每组学生自编短小的对话,可以涉及各方面的话题,有英语学习、个人轶事、班级活动、地区气候等。此项活动,不仅使学生们敢于开口讲英语,而且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词汇量。在这项活动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督促的作用,使学生自由谈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此活动环节中,教师依据教授内容灵活处理,选择使用)

(二)引入(lead--in)

针对本话题所涉及的中心话题,联系学生以往所学的有关内容,创设适当的语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复习与话题有关的单词、短语,句式和时态等语法知识。也可以创设情境开展头脑风暴活动,联想与话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旧带新,拓展知识,为新课做知识准备。

例如,我在仁爱版八年级上Unit3 Topic2 What sweet music!Section A的教学设计中,是以一首席琳迪翁的歌曲《My Heart will Go On》引入,再让学生欣赏摇滚乐、爵士乐、蓝调以及民乐、古典音乐,让学生直接感受各个类型音乐的魅力,再表达自己对其中一种音乐类型的喜爱,并简单告知原因。复习描述自己喜好的单词和句型,为本课的学习做好单词,短语、句型的准备。通过以上创设的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热情高涨。并且和教学内容与形式息息相关,学生在感受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的同时,也体会到紧凑的课堂节奏,注意力高度集中,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Step2学习目标语(Study new language)

(一)Study new language

通过图片谈论导入新语言知识的学习,学习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目标词汇、句式等。例如,我在仁爱版八年级上Unit4Topic 1 What’s the strongest animal on the farm?Section A的教学设计中,设计了几幅图片,描述并介绍了新目标语言----比较级的意义及句式。

(二)Speaking:Take about the picture in 1a进行图画描述

在1a图片所提供的情景或者创设新的语境来进行交际练习,体会、使用新目标语言。教师引导学生就1a的图画进行观察,描述自己在图片中看到的内容,在此期间,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初步展示学生对新目标语言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是培养学生英语思维重要的,也是必要的过程。

三、Step 3听力训练(listening)

(一)Pre-listening听前活动设计

听前活动设计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补充相关文化和背景信息,扫除生词,并预测听力材料的内容和结构,为之后的听力理解活动做好铺垫。为此,听前活动设计要选择学生熟悉的,了解的和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图片,对话,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1.话题导入。为了引起学生对听力活动的兴趣,教师应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认真分析听力材料的话题,找出话题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找到切入点,激活学生头脑中相关的背景信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为之后的听力做好铺垫。例如,我在七年级下Unit 6 Topic 3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 are?Section A的教学设计中,针对课本问路指路的听力内容,首先引入我们学校附近的地理状况。我扮演成陌生人,与学生展开对话。然后,再让生生对话,进行话题引入。

2.词汇梳理。现行教材将许多生词渗透在听力材料中,为了降低听力难度,提高听力效果,教师需在听前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听力材料中的生词和短语。例如,我在仁爱版九上Unit 4 Topic1 When was it invented?Section A听力2a的教学设计中,针对听力原文新发明生词太多的情况,我在幻灯片中展示各个新发明的图片及名字并且教会学生这些生词,带读一些发明家的名字,为下一步听力降低了难度。

3.预测内容。听前,教师可以利用标题、插图、题干等引导学生对听的内容进行预测。预测是做好听力的很重要的方法,不容忽视。教师可根据预测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投入地去听。

(二)While-listening听中活动设计:听力活动中,教师必须把握听力活动的内容难度,设立阶梯递进式的听力任务链。首先,让学生整体听一遍,要求听懂并叙述主要内容。其次,提出细节性问题,然后逐段听,把握细节。其次,再整体听一遍,整体感知材料,提升认识,完成课本题目。当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应灵活调整,以学生完成听力任务链为目标。精听,泛听相结合,应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习惯与能力,引导学生记录时间,地点,人物,关系等关键信息,传授记录的技巧和策略,提升听力水平。

四、Step练习(pair work)

(一)Post-listening听后活动设计

1.Listen and repeat:听录音跟读。听力练习后,学生已有了较完整的听力材料,通过听录音跟读,让学生朗读录音材料中的句子、问题、对话等内容,训练正确的语音语调,进一步巩固目标语言,为后面要完成的任务打下口语基础。

2.Pair work:根据对话内容,进行模仿练习。

3.Competition and Speaking:竞赛与口语表达。创设情境,展开活动,巩固目标语言。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组织例如游戏,竞赛活动。竞争是诱发进步的动力,小组竞赛是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上进心。竞赛不仅是与其他同学的竞争,也是对自我的挑战,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活跃,把课堂推向高潮,教学效果好。竞赛前,将竞赛规则、过程、内容明确让学生了解,使他们做好相应准备,准备越充分,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就越高。在取得成功后,他们能从同伴的羡慕中得到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竞赛内容可以是根据听力材料复述所听内容,将短文改成对话或将对话改成短文,改换人称角色扮演,故事续尾,调查访问及辩论,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学生生活体验,时代背景利用多媒体另设情境。在竞争赛中,内容设计应层层递进,注重启发式教学,采用“多维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优化课堂要素结构,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突出对能力的培养,并加大实训力度。以学生为主,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实现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在课件设计上,应注意制作理念新颖,内容丰富,容量大,可操作性强。使学生训练时,更加直观有效。以供学生充分练习。例如:我在仁爱版八年级上Unit 3 Topic 3 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is time yesterday?Section A的这个环节教学中,设计小组竞赛活动,让学生根据幻灯片上的画面猜测画面上的人物在干什么,他们在表述的过程中就会用刚刚学到的过去进行时态,然后再给出更多画面,让他们小组成员合作,互相问答,期间又会用到不同人称的过去进行时态的问句,训练层层递进,扎实有序,课堂活跃。我在仁爱版八年级上Unit 4 Topic 1 What’s the strongest animal on the farm?Section A的这个环节教学中,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制作了多幅幻灯片,每张幻灯片分别有各种颜色、大小的事物,以及不同长相的人物,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他们的不同之处,要求用比较级的单词和句型。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我在仁爱版八年级上Unit 1 Topic3 The school sports meet is coming.Section A的这个环节教学中,设计小组竞赛活动,制作了多幅幻灯片,每张幻灯片都有几个大家熟悉的运动会项目图片,让学生用刚刚学到的表示喜欢和不喜欢的句型表述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发言踊跃,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革新势在必行。听说课是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一种常见的课型。在仁爱版这套教材中,每个教学单元分为3个话题,每个话题的Section A都是听说课,在其他的Section中也有听说训练的板块。一般都是围绕一个与学生日常相关的话题进行,由浅人深,由易到难,使学生系统而扎实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达到深刻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本文将探索适合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听说课教学模式,其教学理念应充分体现任务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和听说教学法。

关键词:情境,任务,听说,激发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英语听说课论文范文第2篇

传统的高职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基本是由教师播放音视频, 学生根据音视频做题, 给出答案之后与教师的答案进行对比, 并听教师的讲解分析。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学进度和讲解。另外, 口语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内容一般都是教材中的模仿对话, 学生没有创造性, 场景一旦有点变化学生就不会应对, 体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避免单纯教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 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基于此, 作者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空乘英语听说课中进行教学改革,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

(一) 什么是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 (Task-based Learning) 是指在课堂上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为完成任务来而进行的教学。这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的语言教学方法, 是把教学目标融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 学生通过交流、询问、沟通、表达、解释、合作等各种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 以掌握学习目标。纽南认为, 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 由目标、内容、程序、输入材料、教学者和学习者的角色、情景等因素组成, 因此, 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更是一种教学模式。

任务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 目标 (Goal)

指希望通过让学习者完成某一项任务而达到目的。任务的目标既可以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解决某项交际问题, 也可以是训练某一项基本技能。

2. 输入材料 (Input)

输入材料是以实际生活中的交际为目的, 必须具有知识性, 是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语言, 从而难点设计情景练习, 并要求学习者再次进行学习语言而不是局限于教材。

3. 活动 (Activity)

活动的设计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前后相连, 层层深入, 并由数个微任务 (minitask) 构成一串“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 遵循先输入后输出原则。

(二) 任务型教学的步骤

Jane Willis (1996) 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三个步骤:

1. 任务前 (pre-task)

在此阶段中, 教师提出任务, 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知识和进行技能的训练。

2. 任务环 (task cycle)

“任务环”可谓是学习者个人或学习团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性学习活动完成任务的主过程, 包括三个主要环节:

(1) 任务。学习通过查阅、讨论、分析等方式完成任务。 (2) 计划。学习者个体或团体准备向整个班级汇报任务完成状况及达成的结论。 (3) 报告。学习者个体或团体进行交流和沟通, 将个体或团队完成任务的方式、步骤及结论向其他个体或团队进行报告。

3. 任务后 (post-task)

“任务后”是语言聚焦 (Language focus) , 为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过程。教学者和学习者共同参与评价。 (1) 分析。学习者个体或团队对其他个体或团队的任务执行和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2) 操练。通过分析和评价, 学习者在教学者指导下进行疑难知识点的练习和操练。在这个过程中, 教学者通常围绕知识重点和练习。 (3) 答疑。任务后的最后阶段为教学者的答疑环节。学习者就所学的知识点如有疑问, 可向教学者进行现场提问。

三、基于任务型教学理念的空乘英语教学设计

(一) 听说课的任务型教学设计模型

根据纽南的任务型教学法和我们的教学实践, 参考Jane Willis任务型教学步骤, 我们设计了如表1的任务型教学设计模型。

(二) 任务型教学设计在空乘英语听说课的应用

我们以《新世纪民航乘务英语·口语教程》 (南开大学出版社) 第六单元《Mid-Flight Drinks Service I》为例来说明任务型教学设计在空乘英语听说课的应用。

1. 任务前

(1) 导入。播放一段相关视频, 并请学生就视频内容进行讨论:

a.What kind of service are shown in the video?

b.Do you know some brands of beverages?What are they?

教学法:在学生讨论完成之后, 预测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2) 提出任务。结合学生的预测, 适时地提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是:

a.掌握常用饮料及酒精类饮料的名称;

b.熟悉特殊情况下旅客的饮料服务用语 (以对话的形式呈现) 。

2. 任务中

(1) 执行任务

a.学生分组讨论在飞机上常用饮料及酒精饮料的中英文名称, 必要的时候可以查字典或手机, 并做好记录:

Drink brands in economy class.

Cola, Sprite, fruit juice, mineral water, coffee, tea.

Alcoholic drinks.

Red wine, White wine, Brandy, Vodka, Whisky, Champagne.

b.之后, 根据已学知识讨论“询问喝饮料或吃东西”的句型, 亦可在手机上搜索、查询, 比如:

问句: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May I bring you a glass of mineral water?

回答:Yes, I’m thirsty.

I’d like a cup of tea.

教学法:比较和解决问题

(2) 准备汇报与完成汇报

每个小组派出两人, 分别是乘务员和乘客以进行对话的形式汇报本小组完成的任务, 如:

CA: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madam?We have tea, coffee, Cola, Sprite, fruit juice and mineral water.Which would you prefer?

PAX:A glass of mineral water, please.

CA:Yes, madam.Here you are.

3. 任务后

(1) 分析

每个小组互相分析、评价, 发现问题:如果没有乘客需要的饮料应该怎么回答?讨论后, 有个参考的对话如下:

CA:Excuse me, sir.We’ll be serving lunch shortly.Would you like a drink before lunch?

PAX:I’d like a gin and tonic, please.

CA:Sorry, sir.We don’t have that on board.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else?We have whisky and red wine.

PAX:All right.I’ll have a glass of wine.

CA:Ok.Here you are.

(2) 操练

根据以上任务完成情况, 教师设计练习如下:

Situation A:After the“seat belt sign”is totally off, a passenger is pressing the call button, and requesting for some drinks, a cabin attendant comes to help him/her, starting the drink service.

Situation B:A man presses the button and complains he hasn’t been served any drinks.The fact is that he was sleeping while you served.

(3) 答疑

四、任务型教学法在乘务英语听说课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通过开展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以及后续访谈来检测本课的教学效果。

调查问卷分为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互动及学习成效四个部分, 共计12个题项。问卷采用5级量表形式, 从5至1分别表示“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对“教学模式有利于学习”“有利于互动交流”等多数学生 (88.4%) 表示很满意或者比较满意。对教学内容的“教学丰富性”有63.6%的学生表示很满意或者比较满意。在教学互动选项上, 只有6.8%的学生表示不太满意。在学习成效上, 大多数学生 (86%) 的学生表示很满意或者比较满意。

在问卷调查之后, 针对学生回答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后续访谈。后续访谈结果显示, 多数学生 (86%) 对任务教学法持肯定的态度。在访谈中他们列举出支持这一教学方法的原因, 即“学习得到优化”“对自我管理的意识增强”, 部分学生表示非常收益教学互动, 在同伴互助的情况下更有益于学习。有部分学生 (15%) 对任务教学法持中立态度, 他们表示自己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教学方法。

因为各种原因, 本教学法只在一个班里进行了两个单元的教学实验, 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希望在将来的教学中逐步修正。

摘要:本文根据任务型教学概念和教学步骤设计了任务型教学设计模型, 并将这一模型应用到高职空乘英语听说课中。通过问卷与访谈, 百分之八十六的学生表示对此教学模型满意。

关键词:设计,高职空乘,英语听说

参考文献

[1] 韩效伟, 王秀云.高职民航服务英语任务型教学探索[J].潍坊学院学报, 2017, 17 (06) :65-67.

[2] 张艳.任务型教学在高职航空服务类专门用途英语中的应用探索[J].英语广场, 2017 (12) :85-86.

[3] 陈婷婷, 王友良.基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高职英语教学课堂设计[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 (02) :14-15.

[4] 康小玲.“任务型”教学在高职畜牧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 (02) :186-187.

[5] 吴海军.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高职《英语基础写作》课为例[J].教育现代化, 2017, 4 (33) :238-239, 250.

英语听说课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要求高职英语听说教学必须进一步明确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多元文化背景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革新关于高职学生英语水平的考核与评估,为其创造听说互动的语言环境,尤其要不断提升高职英语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从教学目的、教材编写、教学模式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高职英语;听说教学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日趋加快,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不容置疑的客观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评估高校人才培养绩效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此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应将培养听说能力放在首位,这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1]。高职英语教学尤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一、英语听说能力构成要素

英语听说能力由综合运用英语的技能、思维能力、心理素质和文化素养四大要素构成,分述如下。

(一)综合运用英语的技能

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实际上是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集成。高职学生在英语听说实践活动中,需要用规范的口语将迅速打好的腹稿表达出来,其实质是即兴读写能力的口语化表现,其难度和挑战性远远超过了具有一定延迟性的阅读与写作。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高职学生经过专门的英语听说练习,其英语能力各方面得到综合运用,英语水平会有明显进步。

(二)思维能力

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在英语听说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从听的角度而言,无论是“理解性倾听”还是“批判性倾听”都需要积极思考,否则无法在准确理解对方话语基础上展开对话,更不可能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说的角度来看,要综合考虑话题内容、表达方式和效果等,在回答对方提问时还必须在短时间内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并给出答案。可见,英语听说技能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

(三)心理素质

高职学生要想真正具备英语听说能力,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些高职学生由于缺少练习,加上缺少自信,发言之前先就忐忑不安,会话时更是声音颤抖、不敢正视对方乃至浑身不自在,往往是前言不搭后语。教师应适时给予他们恰切的心理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畏惧感,锻炼意志品质,使其坦然面对口语交际方面的不足,逐步学会控制紧张情绪。

(四)文化素养

英语听说能力的养成,需要有一定的知识面,同时要求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努力提高文化素养。由于不同的话题内容要求高职学生了解不同领域的文化知识,他们只有大量掌握本专业以外的科学、文化、政治、社会、历史等方面的信息,其英语听说实践活动才能顺利开展。

二、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英语学习者整体上是将应付各级各类、名目繁多的英语考试作为最主要的学习目的,其结果是,一方面有的高职学生还处在“聋哑英语”状态,另一方面,英语听说教学近乎单纯的语言技能培训,完全是一种被动的课程安排。调查发现,高职英语听说教学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尚未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

长期的应试经历使许多高职学生对英语学习存在一种错误观念,其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拿文凭。据调查,超过60%的高职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无暇顾及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甚至根本就不够重视。多数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对于英语听说练习,缺乏动力、自信和恒心,以至于综合运用英语的技能普遍较弱。表现好一些的,也已经习惯了做语言输入练习,至于输出练习则难以持之以恒地进行。

(二)学生知识面狭窄,欠缺思辨能力

传统的应试教育,使我国英语教学整体上存在着重笔试而轻口语交际的现象,致使学生知识面狭窄,制约了思辨能力的发展。许多高职学生不善于创造性地进行表达与交流,少数敢于开口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说出的内容或空洞或肤浅,要么就是逻辑混乱、语无伦次,更有甚者,不知道从何表达、怎样交流。口语能力较好的学生,也往往是背诵或照搬某种固定的表达模式。一旦远离教师和教科书,学生则难以顺畅自如地进行表达与交流。

(三)教学模式单一,不重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目前的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模式不够多样化,突出地表现在:教师讲授多,学生练习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 甚至彼此脱节;单语教学多,双语教学少;部分教师照本宣科,不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有的教师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有时只是为了完成教学工作量而上课,忽视了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这样就造成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较差,不少人即使能听明白,也羞于说不好,常因紧张焦虑而失语。少部分学生虽然说得出来,却缺乏实质性内容,作为“反面教材”使更多学生坚信“沉默是金”。久而久之,导致高职英语教学难以根治“哑巴英语”的痼疾,学生惧怕口语交流成为普遍现象。

(四)单一文化的传授不适应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要求

目前教学中关于文化知识的介绍停留于单一输入英语国家的文化,许多教师试图让学生在运用英语时能够尽量符合英语国家的种种文化习俗,甚至一度有人倡导在学习和运用英语时完全忘记本民族的文化,似乎本土化意味着英语学得不够地道。事实上即使把英语所承载的文化统统灌输给学生也未必能够解决问题,因为单一文化的传授已不再适合教育国际化时代的英语教学。全球化绝不等于一元化,因而文化知识的传授必须是多元化的,包括本土化在内。就其整体和本质而言,高职英语听说技能的低下,概因多元化、包括本土化的文化素养严重不足。

三、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以应试和“考级”为目标的学习观念根深蒂固

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这是语言教学的真正目标。况且,英语听说教学能够对整个英语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它能促进学生读、写等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然而在我国,以应试和“考级”为目标的学习观念根深蒂固,以至于整个社会缺少有助于培养英语听说技能的语言环境。广大师生在并不正确的学习观念指引下,其跨文化交际意识普遍较为淡薄,花费在单词、语法记忆上的时间远比用于提高听说技能的时间多得多。这样的教与学背离了英语教学的目标,更与教育国际化的现实需要很不一致,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缺失在所难免。

(二)教师缺乏行动研究,学生基础普遍薄弱

有效实施听说教学的最关键因素是教师素质,然而师资问题一直是制约听说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最大瓶颈。有学者认为,“项目化生存”是中国大学的“重病”之一,不断有老师对付着去做一些没有多少学术价值的项目,既浪费人生又浪费资源[3]。然而,笔者经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对听说教学的有效性特征及改进策略缺乏深入的行动研究,以至于部分高职对听说教学的效果很不满意。行动研究是一种动态研究,它提倡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为了更加顺利地开展英语听说教学活动,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研究提高听说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这已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而学生作为听说教学的主体,其英语课程的学习基础普遍较为薄弱,实际应用能力尤其不足。学生接受能力尚且不足,更遑论思维能力的发展,致使课堂教学面临诸多困难。

(三)教学中存在一味纠错的误区

我国的英语听说课教师大概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学生发音上的错误过于敏感。由于教师过分强调发音的准确度,课堂教学几乎滞留于纠错层面,于是步入这样一个误区:基于学生犯错的多少对其听说能力做出判断。这就导致听说教学忽视英语语言的功能及其对别的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包容性,而偏执于传授规范的语言形式。由于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发音缺少“得过且过”的包容,莫名其妙地捍卫所谓的英、美标准而不是着眼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实际情况,由此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越加无法胜任深层次的口语交际。

(四)英语听说课教师缺少跨文化和本土化意识

多年来,英语教师评价学生的英语水平,基本上是遵从舒曼(Schumann)关于文化移入及二语习得关系的理论。然而,大部分英语听说课教师缺少跨文化和本土化意识。衡量一个人英语听说水平的高低,应如威多森所谓的“真正掌控这门语言使其为你所用[4]”,而不是把口语练得和英国人或美国人一摸一样。一个中国人应该懂得“洋为中用”,而不是在新的世界里甘愿沦为学舌的鹦鹉。

四、相应的教学策略及建议

(一)进一步改革关于英语水平的考核与评估

既然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应付各级各类英语考试,那就应该首先从改革英语水平的考核与评估做起。高职英语考试必须更加注重其交际功能,而非过多强调英语语言形式。倘使我国的英语考试不利于培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高职人才,那么,任何其他方面的努力都是难以奏效的。目前,有些省市已经采用人机对话形式进行听说技能二合一的测试[4],这种英语口语自动化考试的经验很值得在高职教育中推广。

(二)为高职学生创造听说互动的语言环境

高职院校和教师都要努力创造听说互动的语言环境,以利于学生在情景对话的环境中提升表达与交流能力。情景教学法的有关理论认为,真实的交际情景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听说训练的积极主动性。为了将高职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使其交际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英语听力教学也要达到语言材料真实、语言自身真实、语言环境真实和学生情感真实的四个真实性,使学生在听说实践中学会听说。高职英语听说课教师要尽量做到全英语授课,以帮助学生提升英语思维能力。

(三)不断提升高职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高职院校要切实加强师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舍得花钱送听说课教师出国学习,这样既能使教师了解和把握学科前沿的最新动态,又能快速而高效地提高教师的口语水平,为其从事听说教学奠定良好基础。还要建立英语听说教学的激励机制,对听说课教师进行相应的资格认证,并要注意区分其教学科研工作量及福利待遇。

(四)改革教学目的、教材编写和教学模式诸方面

为了适应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势,我们需要改变过分强调标准英语的传统做法,充分认识到英语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不能再将国际英语(International English)和英国英语、美国英语划等号。在此基础上,从教学目的、教材编写、教学模式诸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应将传授多元文化作为英语听说课的教学目的之一,教会高职学生对别国文化去粗取精,在不断丰富我们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同时,促进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交流。教材选择上,不必完全倾向于反映西方价值观的英、美国家的文章,须适当放宽选材范围,以体现英语能供世界通用的特点。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模式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努力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绍青,李建福.英语全能,听说先行——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教学转型期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策略探析[J].英语广场(下旬刊 ),2011(7):77-79.

[2]温儒敏.中国大学的五种“重病”[J].读者,2012(6):20-21.

[3]闫艳.从“标准英语”到“中国英语”——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教学观的转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257-259.

[4]于琴娣.浅谈如何利用人机对话契机提高学生听说能力[J].新课程学习(上),2010(12):212.

英语听说课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结合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与科研的实践经验和调研结果,探讨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热点问题

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稳定、有序发展的大环境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加上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出现了几个热点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姓“商”还是姓“英”

该问题争论的主要是到底是英语语言能力重要还是商务能力重要的问题。这一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它牵涉到高职商务英语的本体论问题,是一个必须搞清楚的本质问题。它会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许多重要问题,如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师资构成、师资要求等产生重要影响。

笔者曾就这一问题在广州市一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中做过调查,有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高职商务英语应该姓“英”,即英语语言能力更重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认为应该姓“商”,即商务能力更重要。其实,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而且还有可能持续下去。

笔者认为,欲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高职商务英语的定义上来探讨。高职商务英语是人们在从事商务活动时使用的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商务英语可以作如下定义:是人们在日常商务活动中使用的一种专门用途英语,一般具有行业特征,涉及专业或行业术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笔者在进行调研时发现,很多高职院校都认为商务英语“以英语为工作语言”或“以英语为工具”。笔者认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中英语语言能力和商务能力都非常重要,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二者水乳交融、合二为一,但如果一定要说哪一个更重要,英语语言能力应该是第一位的。

在实践中,这一点也得到了验证。学生毕业找工作时,英语语言能力突出的可以最快就业,而且就业质量也较高;毕业后,事业发展最为顺利的同样是英语语言能力突出的学生。

师资队伍构成

师资队伍构成对于一个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也不例外。

职业学校教师的来源通常有几种: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毕业生,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毕业生,科研单位和企业人员,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及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等。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师资构成可能没有如此复杂,一般来自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普通高校教师以及来自外贸企业的人员。高职的师资队伍特色是“双师型”,这一点毋庸置疑。

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很多商务英语专业的人士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希望有尽量多的来自企业的教师。问题是:是否有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越多就会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越有利?笔者在调研时发现,有些领导在介绍时总是很得意地说来自企业的教师有多少多少,但笔者经了解得知他们所说的教师根本就没有企业工作背景。关于该问题,笔者的观点是:(1)实事求是,没有必要将一些无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说成有企业工作背景。形式化的东西有时会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障碍。(2)从企业引进教师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考察其在企业的表现,包括德、才、能等诸多方面,否则会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3)并非来自企业的人员越多就越有利,判断有利无利的唯一标准应该是实际的教学效果。(4)一定要加强对来自企业的人员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乃至语言学等方面的培训。

教师的专业背景问题

前文已经提到,就英语语言能力和商务能力而言,前者更为重要。与此相关,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专业背景也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

以广州某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为例。在三十多名专业教师中,真正具有语言学背景的仅有3人。既然英语是工具,是工作语言,而教师无任何语言学背景知识,不了解二语习得、语言测试、语用学等相关语言学知识,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希望这一点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笔者认为,有语言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仍然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所必需的,而针对其他无语言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学校应派他们加强相关知识学习,以更好地适应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学方法问题

随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学方法问题也日益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笔者在我院及广州市许多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听过很多专业教师的课,发现一些问题。有些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法为主,学生的参与性不够;很多教师不愿意改革教学方法,不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这是问题的主要方面。也有一些教师虽在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但不顾及基本知识、技巧的讲解,同样会影响教学效果。如一位专业教师讲授“商务英语口译”时,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提前准备备课材料,然后上讲台演示。这些都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但是在学生演示的过程中,该教师并未就学生在口译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加以补充、讲解,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这一问题上,笔者认为不能矫枉过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无可厚非,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流于形式,或过于追求形式化的东西而忘记了最为关键的知识、技能的传授,不能走极端。该传授、讲解的基础知识与技巧,还是要传授、讲解;该放手让学生参与的时候还是宜放手,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也就是说,该如何选择,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此外,笔者认为,一定要大胆尝试各种英语教学法,如口语与情境教学法、听说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沉默法、社团学习法、自然法、暗示法等。在实践中大胆尝试并改进,以摸索出最适合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学法。

就业问题

就业问题始终是职业教育的热门话题和主要话题。有人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而言亦是如此。

笔者在调研时发现,各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对就业问题都非常重视,有些院校采取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辅导员、专业教师四级负责制,还配备专门负责就业指导的教师。一些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还设置相关的课程以帮助学生就业。问题是:如果就业仅仅停留在数量上,即就业率上,是否从根本上解决了就业问题?笔者在广州市调研时发现,一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就业以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失去了工作。当然,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有些学生想换更好的工作。但是,也应该给我们应有的启示:就业质量也应成为我们注意的问题。广州市有一部分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已经开始将学生就业的数量与质量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笔者认为,这方面自然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就业问题不能单从第三学年才开始重视,应牵涉到方方面面。

首先,專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如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之前是否进行了行之有效的调研?调研是否流于形式,只是走过场,只是发出并收回调查问卷这么简单?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是否考虑了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当地的社会经济情况?例如,我院地处广州市番禺区,该地区珠宝业、陶瓷业、出版印刷业发达,就应该设置相应课程,让学生多多了解并熟悉相关业务,以保证学生顺利就业。

其次,教学是否考虑了学生就业问题?如果两者毫不相干或关系不甚紧密,势必会影响学生就业。例如,作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听说能力是最为基本的能力,那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就应该突出这方面的训练。否则,到快毕业时再临时抱佛脚,肯定来不及。

再次,实训课是否考虑了学生就业问题?实训课是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亮点,但是笔者在调研时发现,很多教师上实训课时与理论课并无太大区别,只不过换了实训室而已。实训课是锻炼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平时理论课上无法解决的问题、无法进行的操练都可以在实训课上得以解决和完成。

最后,是否开设了就业、创业课程?学生是否有足够的就业、创业训练?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很少商务英语专业开设就业课程、创业课程,就业、创业训练不够充分,往往导致学生因技术性原因失去就业、创业的机会。

当然,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其他的热点问题。殷切希望有更多的从事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和科研的人员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以推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继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克江,宋梅梅.关于高职商务英语的理性再思考[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81.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67-368.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94-229.

作者简介:

冯克江(1974—),男,安徽金寨人,硕士,广东省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词典学、翻译学及商务英语教学研究。

英语听说课论文范文第5篇

国内外的有关SPOC优势研究基本一致, 同样都集中在高校教学应用领域, 且基本从MOOC与传统校园课程的结合、将SPOC定义为完全在线课程两

方面研究。SPOC在国内外的研究均属于起步阶段, 相对而言, 国外研究较为丰富, 国内研究较为匮乏。当前国内的SPOC研究仍集中在特征优势论述、内涵等基础理论研究、教学等方面的研究, 缺乏SPOC教学实践。对SPOC教学实践运用、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实证分析与研究等方面仍显不足。有关SPOC混合学习的模式尚处于初始阶段, 有关研究者还需要扩大研究范围, 周期, 多方面深层次的切实开辟出符合我国学者特征的SPOC混合学习模式。SPOC国内大学英语听说类课程缺乏教学实践, 构成了本课题的研究之处, 本研究将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 针对SPOC的发展现状, 结合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建设的特点, 抓住SPOC模式的优势, 多方位、深层次的将SPOC应用于该课程建设, 并教学实践为依托, 对SPOC平台在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SPOC概念于2013年首次提出, 2014年进入后慕课时期, 也进入了SPOC初步发展时期。本文以“互联网+”教育为背景, 从“超星泛雅平台”概念出发, 分析指出泛雅SPOC平台对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 及对提升该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英语听说课程借助泛雅SPOC平台实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必要性。

二、SPOC平台应用于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建设的现实意义

SPOC平台为传统课堂提出了挑战, 也为提升高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依托信息技术, 利用优选的MOOC资源或自制的视频资源, 将网络教育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相融合, 有效的缓解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提高了学生在英语听说课程中的学习质量。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具有较强问题解决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在SPOC平台上的搭建策略

(一) 课程基本信息

(二) 课程建设的目标

依托SPOC平台将《大学英语听说》这门课程建设成为“资源丰富, 在线互动, 开放共享”的混合式网络教学空间;

(三) “递进式”学习项目建设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是工程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 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不尽相同。结合每门课程的专业要求和培养岗位要求, 采取以“语音、句法知识”为依托, “交际句型+教材”为基础, “情境教学+口语交际”为主体的学习项目, 极大程度的扩大课程的受益面。授课教师可根据自己所授专业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 灵活的利用该学习项目进行教学。

(四)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在SPOC平台上的实施策略

1.以教师为主的课程资源建设

最终在泛雅平台上搭建类似于高校教师在线学习, 网络公开课的课程体系构成形式。课程初步预计在2017-2018第一学期录制英语听说课程十二节上课内容, 以广东外语外贸语言文化学院王桂珍教授的《英语语音》为参考范例, 建立类似于下表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程资源体系。

(2) 以学生为主的课程资源建设。依托SPOC平台的优势“以项目引领,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 将课程所要培养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划分到每一个任务点。围绕任务的完成在SPOC平台上按照五个步骤进行建设和展示:任务布置、课前准备、任务实施、知识拓展、测验。需要建设的资源有:视频库、图片库、听力题库、口语题库、作业库、拓展库、英美原声音频库。具体建设见下表:

四、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在SPOC平台上的搭建意义

(一) 推动听说课程建设, 以有效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二) 搭建英语听说在线课程教学平台, 实施混合式学习, 克服传统学习和网络学习的局限, 将二者优势相结合, 以达到听说课程学习模式的创新。

(三) 在西安翻译学院英语听说课程建设中初步应用和推广“传统学习+网络学习”的混合模式, 革新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育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摘要:本文用文献综述法分析了SPOC平台应用于教学的发展现状以及SPOC平台的使用方法和特点, 并研究了该平台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上的搭建策略和具体实施步骤。最后, 给出了大学英语听说课在SPOC平台教学模式”在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能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应试技能, 为大数据时代大学英语听说的课程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SPOC平台,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然, 杨成.SPOC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 2015. (10) :46-51.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3] 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4 (1) :85-93.

[4] 罗九同, 孙梦, 顾小清.混合学习视角下MOOC的创新研究:SPOC案例分析[J].2014 (7) :18-25.

上一篇:项目评价论文下一篇:风险投资行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