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评价论文范文

2024-01-19

项目评价论文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增大,投资主体日趋丰富,资本市场对投资回报需求越来越高,所以投资者越来越注重对投资效益和不确定性进行财务评价与分析。本文以A公司为研究对象,在项目投资财务评价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A公司的电子配件建厂项目入手,通过估算融资前、融资后的项目现金流量表,根据项目投资评价指标与方法,如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分析评价指标,对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进行评估,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从而保证企业项目投资财评价结果与实际更相符。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任何一项投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和风险。为了降低不确定因素对投资利润及现金流量的影响,确保企业总体投资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对项目进行研究论证和多方案比较,充分分析、评价计算不同投资项目的风险与报酬,制定出总体投资战略的具体实施的方法与程序,尽可能的获得高额投资回报,选择可以为企业带来最大报酬的投资项目。项目投资财务评价与分析正是对项目能够取得的经济效益及风险状况进行评估的方法体系。项目投资财务评价与分析无论对项目投资主体,还是对为项目提供资金的其他机构或个人,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项目投资财务评价与分析理论基础

(一)项目投资

项目投资是一种以特定项目为对象,直接与新建项目或更新改造项目有关的长期投资行为。

(二)财务评价与分析

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分析计算项目的财务效益和费用,计算财务指标,考察项目盈利能力、清偿能力等财务状况,以判别财务可行性。

三、企业项目投资财务评价与分析的实践应用

(一)项目概况

A公司拟新建电子配件厂,其可行性研究已完成市场需求预测以及项目实施规划诸方面的研究论证和多方案的比较。项目概况如下:

1.生产规模:该项目生产规模为年产120万件。

2.实施进度:该项目建设期为1年,运营期为5年,投产第一年负荷60%,投产剩余年份负荷100%。

3.投资估算:经估算,该项目建设投资总额为900万元(不含建设期利息)全部形成固定资产。项目的营运资金估算总额为110万元,投产第一年营运资金估算60万元,投产第二年营运资金估算50万元。计算期末将全部营运资金回收。

4.融资方案:该项目初步融资方案为,用于建设投资的项目资本金400万元,建设投资借款500万元,年利息率为6%,采用等额还本付息法5年还清。营运资金全部来源于项目资本金,无营运资金借款。

5.营业收入和税金及附加估算:根据市场分析,预计产品的市场售价(不含税)为5.5元/件。增值税税率为16%,税金及附加按增值税的10%计算。

6.产品总成本估算。项目正常年份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费(不含税)为180万元;年工资及福利费估算为60万元;固定资产折旧费按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年限为5年,不计残值;项目在生产经营期间的应计利息全部计入财务费用。

7.利润测算:所得税按25%计算;设基准收益率为12%。

(二)项目投资财务评价与分析

1.融资前的盈利能力分析

由以上各表可得:所得税前:净现值NPV=345.13﹥0;内含报酬率IRR=38%﹥12%;静态投资回收期=3+374.68/412.32=3.91;动态投资回收期=4+153.43/233.95=4.66。所得税后:净现值NPV=195.85﹥0;内含报酬率IRR=20%﹥12%;静态投资回收期=4+88.98/354.24=4.25;动态投资回收期=5+39.33/235.18=5.17。

基于融资前的各项盈利指标,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所得税前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还是所得税后的,净现值均远远大于0,内含报酬率大于基准的资本成本率12%,证明该项目具有良好的财务盈利及现金创造水平。但从税后的动态投资回收期看,资金回收的速度较慢,至少需要在未来的5.17年才可以收回资金。从财务角度分析,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2.融资后分析

(1)盈利能力分析

由表3可得:净现值NPV=265.39﹥0;内含报酬率IRR=32%﹥12%;静态投资回收期=3+173.66/236.88=3.73;动态投资回收期=4+42.27/133.53=4.32。

以表3的数据为依据计算各项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可以得出:净现值为265.39大于0;内含报酬率为32%大于12%,该项目可行。与融资前的各项税后指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融资后的净现值、内含报酬率均大于融资前的净现值、内含报酬率。并且,融资后的资金回收速度更快。从盈利能力来看,企业可以进行项目投资借款,并且该项目可以获得比融资前更好的财务效益。但是投资者必须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只有当具有公司的良好的偿债能力时,公司才可以进行借款投资。下面我们对该项目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

(2)偿债能力分析

从利息备付率来看,企业未来期间使用项目息税前利润来偿付利息的保证程度越来越高,最低可达1.4倍,最高可达33.5倍。所以,该项目偿还利息的能力较强;从偿债备付率来看,企业各年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约为当期还本付息金额的2到3倍,证明该项目还本付息保障程度较高,偿债能力较强。综上所述,该项目具有良好的偿债能力。

四、项目投资财务评价应用的建议

(一)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及时捕捉投资机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机会是不断变化的,影响投资机会的因素有很多,企业进行项目投资之前,必须对投资环境进行重点分析,比如项目背景、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发展趋势以及需要的投入和可能的产出等方面进行准备性的调查和分析,目的是发现有利的投资机会,这是企业投资活动的起点,也是投资决策的关键,企业应该动态的把握市场与投资机会的关系。

(二)建立科学投资决策程序,认真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任何投资活动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与风险。为了保障投资决策的正确有效,必须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首先,其可行性研究需完成市场需求预测、项目实施规划诸方面的研究论证和多方案的比较。其次,编制拟定方案融资前和融资后的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计算盈利能力分析指标,考察项目融资前的盈利能力,判断该项目是否可行。最后,对项目融资后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旨在考察项目融资方面的可行性。

(三)认真分析风险与报酬的关系,适当控制企业的投资风险

一般来说,风险和报酬是共存的,风险越大,报酬越高,企业应该构建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预警机制主要包括组织机制,信息收集和传递机制,分析机制,处理机制。以投資信息为基础,包含企业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以主要影响企业投资的内外部因素为依据,设置一些重要的敏感指标的变化,并随时观察企业发生项目投资风险的早期特征,对企业投资经营活动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管理控制措施。最后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留足预备费,并通过加强项目实施人员的风险意识等措施规避风险。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

项目评价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项目管理者对桥梁工程项目及其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过程中,桥梁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综合评价是实现桥梁工程项目的综合管理效果达到最优的重要因素。桥梁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综合评价问题研究并不成熟,本文在阐述了桥梁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综合评价的概念后,建立了能够反应桥梁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从综合评价的角度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桥梁工程项目管理质量评价的实现过程,为管理人员理性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管理层及时改进管理办法,为促进我国桥梁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桥梁工程项目管理;管理质量;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1 前言

桥梁工程项目管理是指项目管理者運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桥梁工程项目及其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实现项目的特定目标。桥梁工程项目管理活动中影响管理质量的因素众多,项目管理者必须全过程把握桥梁工程项目的管理质量,并根据管理质量的好坏对管理系统进行实时调节和控制,使桥梁工程项目的综合管理效果达到最优。

现有桥梁工程项目中的评价问题主要集中在经济和技术评价领域。经济评价包括投资项目经济评价和项目的后评价,其理论与方法都已经成熟;技术评价也有应用,如对桥梁工程项目进行的技术评价。对桥梁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评价的研究主要包括监理的监督质量评价和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单指标的评价,以及诸如建设选址、招投标的选择之类的零散评价方法。

桥梁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有时需要对桥梁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及最终管理的质量进行了解,对于此类问题,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价。这就形成了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桥梁工程项目管理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问题。本文基于这种情况,对桥梁工程项目管理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在对管理质量决定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桥梁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管理质量进行评价。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所评价的结果对管理过程进行实时调控,为其理性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管理层及时改进管理办法,为促进我国桥梁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的发展提供帮助。

2 桥梁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综合评价的概念

桥梁工程项目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控制项目的质量、成本、进度三大目标,保证桥梁工程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在施工过程中实行安全管理和现场管理。因此,对桥梁工程项目管理质量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定量的评价,就是对桥梁工程项目目标管理的效果进行考核的过程,可作为施工企业对项目管理人员的业绩进行评价的依据。

桥梁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综合评价的原理、作用和实施步骤都有别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竣工验收、项目审计检查或一般性的工作总结。它是对桥梁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综合效果进行的评价,对于定量的指标、定性指标都能给出相应的评价结果。对些定量与定性结合的问题,也有较好的解决办法。

3 桥梁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1 桥梁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满足下列条件:

(1)评价指标要考虑对最终效益起决定性的因素,这些因素也被施工单位和业主所重视;

(2)评价指标要能够反映桥梁工程建设的成果,满足考核项目管理效果的要求;

(3)在合理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少指标数量,忽略波动较小的指标,以减少评价的工作量;

(4)尽可能采取定量指标,便于计算;

(5)注意指标的可比性和统一性。

根据上述原则,建立桥梁工程项目管理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

3.2 桥梁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考虑到桥梁工程项目过程中存在众多行为主体,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本文主要考虑施工单位在桥梁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质量问题,指标及模型也主要考虑施工单位的情况。

(1)质量控制指标A

根据最新颁布的《建筑桥梁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等级由监理单位根据国家颁布的评定标准进行验评,并报质量监督部门批准。桥梁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已经不再采用打分的形式。本文采用A=总监理工程师的打分分值70×100来表示质量控制的效果,A值越大,控制效果越好;A值越小,控制效果越差。

(2)成本控制指标B

衡量成本控制的效果,主要是看项目部是否将实际成本控制在施工单位下达的目标成本的范围内。桥梁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支出在目标成本控制范围内,效果好;反之,超过越多,成本控制的效果就越差。本章采用

B=项目部的目标成本实际发生的成本×100

来反映成本控制的效果,B值越大,控制效果好;B值越小,控制效果越差。

(3)进度控制指标C

桥梁工程项目的实际工期(单位天)控制在合同工期(单位天)控制范围内,效果好;反之,超过越多,进度控制的效果就越差。本章采用C=合同工期实际工期×100来反映进度控制的效果,C值越大,控制效果越好;C值越小,控制效果越差。

(4)安全管理指标D

国家和地方都有安全法规,各级政府设有专职的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负责检查安全生产的情况。本章采用D=政府安全管理部门的评分分值÷70×100来反映安全管理的效果,D值越大,管理效果越好;D值越小,管理效果越差。

(5)现场管理指标E

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根据各地制定的详细评分办法,本章采用E=政府管理部门的评定标÷80×100

来反映施工现场管理的效果,E值越大,控制效果越好;E值越小,控制效果越差。

4 总结

桥梁工程项目管理质量其较强的外部效应决定了桥梁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综合评价的评价指标往往模糊性较强,采用常规的定性分析方法效果不佳。本文所介绍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以用来评价项目实施中一些难以量化的“模糊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是一个模糊集,所包含的信息比较充分,对于模糊事物的评价较为客观。这对于科学地评价桥梁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的综合效益,提高桥梁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的决策水平,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国宇.现代项目决策分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

[2] 张明,田贵军,张锁.投资项目评估与桥梁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项目评价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企业不能很好地对R&D项目进行预算管理的原因,主要是在于编制R&D预算所需要的信息量不足。任何预算的编制必须依据一定的基础数据信息,这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积累获得的。根据R&D活动的独立价值增值特性和R&D预算的特点,R&D资金的循环与一般企业的资金循环基本相同,R&D项目的资金耗费也应服从一定的规律性。通过构建R&D预算的信息基础平台,经过一定时期的数据积累,最终寻求获得R&D活动的资源耗费和收益产出规律,为R&D预算管理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

[关键词] 研发预算;信息平台;价值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4. 011

1 引 言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越来越重视研发活动对构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作用,对研发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大,2010年我国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高达7 062亿元。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缺乏对研发资金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将研发过程看成一个“黑箱”,在会计核算上仅进行简单的“费用化”或资本化处理,对“黑箱”内部资金使用状况不做任何检查和控制,研发资金被置于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之外。对研发活动实施预算管理,能够使企业制定正确的研发战略、选择合适的研发项目组合、合理安排研发项目进度并对研发资金实施有效的控制等(Wilian E Sorder,1970),从而提高研发资金的运用效率、增强研发资金的保障、降低研发成本及投入风险。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研发预算管理状况欠佳,预算管理流于形式,许多企业不重视甚至不做预算。这导致了研发项目后续投入失控,经费不断追加,研发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低、企业不能很好地对研发项目进行预算管理的原因,主要在于编制研发预算所需要的信息量不足(梁莱歆,2007)。由于研发活动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加上人们对研发活动及研发预算的本质认识不足,使有关研发活动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明显滞后,相关信息严重缺乏,这种状况必然无法对研发实施有效的预算管理。任何一种预算,不管是资本预算还是财务预算,不论是零基预算还是弹性预算,如果没有基础数据信息做依据,无疑等于闭门造车。因此设计建立一个为研发预算管理服务的信息基础平台,为研发预算的编制提供依据,是实施研发资金预算管理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2 R&D活动的价值链分析

企业的价值增值过程按照经济和技术的相对独立性,可以分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个价值活动。这些价值活动形成一个独特的价值链条,价值活动是企业从事的物质上和技术上的各项活动。知识经济条件下,国际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是把资金主要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上,而将产品的大批量生产外包给处于劳工成本较低地区的工厂。企业的内部价值链呈U型, 即价值链的主要增值部分在企业的研发活动和市场销售服务,而从事产品的生产仅能赚到微薄的利润。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来看,研发→生产→销售→实现经营目标,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的价值链,而研发作为知识与经验积累的动态认知过程,处在这一价值链的始端,其价值是一系列价值增值的创新与专业化任务和活动的积累过程,该阶段的价值状态对新产品成本、产品市场价值及其收益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可见,研发活动在价值链中直接承担了价值创造功能,而且是企业内部价值链中最重要的增值环节,同时研发活动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价值增值过程。从研发资金的运动形态看,企业研发资金运动伴随对研发项目的投入而开始,对研发项目进行“加工” ,最后“销售”成功的研发项目,并以不同项目研发的持续不断而循环和周转,资本的积累主要依靠每个研发项目成功后的市场化(内部交易或外部交易)为研发主体带来盈利。这与一般的企业资金循环基本相同:货币—商品(研发人力资源和研发设施)—研发过程—研发成果(专利、技术秘密、新产品等)—货币。

3 R&D预算的特点及编制依据

3.1 研发预算的特点

通过对研发活动的价值链本质进行分析,结合研发活动的特点,研发预算同一般预算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

(1)研发预算的双重属性。研发项目处于不同的阶段时,研发预算属于不同的预算范畴。当进行研发项目投资决策、选择项目组合时,研发预算的功能属于资本预算的范畴,主要是对研发项目的成本投入和收益进行评价。当研发项目确定实施后,研发预算的功能属于经营预算的范畴,主要对研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金投入进行安排和控制。

(2)研发预算高度的不确定性。研发活动的创造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研发过程中资源消耗种类、时间、数量的不确定性。

(3)研发预算要求较强的动态性和柔性。

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研发活动必须动态追踪内外部环境,快速反应和迅速决策,同时研发活动的创新性和不确定性等客观因素决定了企业研发预算根据情况变化迅速做出调整。

3.2 研发预算的依据

任何预算的编制都需要一定的基础信息为依据。工程项目的投资预算可以根据施工图确定的工程量,套用行业、地域的消耗定额和费用定额,编制工程项目的预算投资额。企业经营预算中可以根据预计的产品产量、单位产品耗用的各种材料、工时、库存等,编制出产品成本预算。在预算方法上,即使是零基预算,也不能凭空想象,必须依据历史和未来的数据信息对预算期的发生额作出合理预计。这些预算的基础信息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积累获得的,通过会计记录、生产台账等记载和反映。

尽管研发活动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但总会遵循一定的基本规律。Robert Cooper教授长期致力于研发管理研究,他认为通过广泛调查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研发活动的规律。而且,研发的某些本质特点对于不同类型的研发活动都是共同具有的。通过对研发活动的价值链本质进行分析,企业的研发项目是研发机构“生产加工”的产品,研发资金的循环与一般企业的资金循环基本相同,研发项目的资金耗费也应服从一定的规律性。如果能在研发过程中积累研发活动各项数据信息,特别是与资金耗费有关的财务信息,寻求其分布规律,则进行科学的研发预算编制就有了依据。

4 基于价值链的R&D预算基础平台构建

目前的研发管理方式很难对预算编制基础信息进行有效的积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许多中小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研发设施、研发人员与生产设备、管理人员混为一体,这很难对研发资金实施单独管理;②研发活动多数是以任务的形式安排 ,没有以项目的形式体现,这难以对单个研发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益进行测评;③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投入会计核算比较混乱,很多企业并没有专门核算研发经费,而是混在管理费用中,部分企业为了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申请政府研发资助及所得税前加计扣除的需求,将本属于生产、管理的成本费用消耗归集计入研发支出,很少有企业对研发经费分研发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因此,必须根据研发活动的价值链本质,革新研发管理方式,改变研发经费会计核算模式,构建基于价值链的研发预算基础平台,为研发预算的编制提供信息支持。

4.1 成立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对研发资金实施独立管理

研发资金与生产经营资金处在企业价值链的不同环节,研发资金从投入到研发成果中试、研发成功获得专利、产品试制、市场化获得盈利,构成研究与开发资金独立的循环过程。如果将两者混合管理,将给研发资金的正常运营和效益化管理带来不便。为了保证研发活动有秩序地顺利实施,应当建立专门的研发组织机构,便于对相关的各项资源(人员、资金、技术、设备和材料等)进行系统安排。

企业专门设置研发机构,为研发资金提供了避风港,为研究开发资金的使用确定了一个明确的责任主体,为研究与开发资金的独立管理创造了客观条件。研发机构设立的组织模式可以多种多样,集团企业可以下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公司,企业内部研发机构的存在模式可以是内企业、研发部、新事业发展部、新产品开发委员会、技术中心、虚拟组织、课题组等等。

4.2 对研发活动实行项目管理

企业的各项运营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重复性、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例行性活动,称为“运作”,如:用自动化流水线批量生产某些产品,财会部门定期编制月、季、年等财务报表等;另一类是独特的、一次性的活动,称为“项目”,如一项建设工程、研究开发新产品等。美国项目管理学会对项目的定义为“在一定资源约束下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或服务而进行的一次性努力,项目具有整体性、一次性、独特性、生命周期性、约束性特征。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系统 、方法和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 。可见,项目管理的实质就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以最高效方式完成特定的任务。

实践证明,项目管理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分配资源,有效节约成本。项目管理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规范的项目管理方式,成熟的项目管理技术对研发进程进行管理,可以提高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的概率,但这并不是本文所关注的。本文所关注的是企业研发的对象是每一个研发项目,成功后的研发项目是其“生产”的“产品”,通过研发活动的项目化管理,使搜集积累到的研发数据信息拥有明确的对象化載体,便于总结类似研发流程中的资源耗费规律,评价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益。

4.3 改变研发活动会计核算模式

预算是主要以货币量度来表示企业的经济活动计划的综合说明,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调整等均以企业会计系统提供的财务信息为主要依据。编制研发预算所需信息量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对研发资金的会计核算模式忽视了研发活动所具有的独立的价值增值特性。对于研发资金的会计处理,仅进行简单的费用化或资本化,等于将这部分资金推入“黑箱”之中,不仅无法为研发预算的编制提供信息,也不能直接评价研发活动的投入产出效益;更难以将研发活动具体的资源耗费变化信息反馈,实行研算的控制和调整。可见,构建研发预算的基础平台的中心工作是改变目前研发资金的会计核算模式。

企业成立专门的研发机构,明确了研发资金的会计主体,对研发活动实行项目化管理,明确了研发资金会计核算的对象主体。对研发活动的价值链进行分析,表明研发活动具有独立的价值增值特点,企业的每个研发项目是研发机构“生产加工”的产品,因此应当按一定的准则(具体标准应根据不同行业研发活动的特点制定)对研发机构的资金来源、资产负债、研发项目的投入产出等进行单独的会计核算。

(1)企业研发机构的资金来源:以独立法人形式设置的企业研发机构,其研究与开发经费主要来自其注册资本、母公司的专项借款、向其他单位的借款等;而企业内部研发部门,在会计核算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其研发经费主要依赖企业的直接拨款或内部借款。

(2)研发活动的成本投入:研发的成本投入指研发主体为了特定的项目目标,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活动所发生的物料消耗和人工消耗。要正确核算研发的成本投入,首先应严格区分企业的研发活动和一般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技术改造、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等活动。研发活动是为获得科学与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和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活动。只有符合这些目的和概念的活动,其耗费才能列入研究与开发成本。其次,在研发活动中所发生的与其相关的支出都应纳入研发成本的范围,包括直接在研发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和以合理的基础分配计入的费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发人员人工成本;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研发设备、仪器的折旧、摊销、租赁费用;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办公费、通讯费、差旅费等其他费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应对单个研发项目的成本进行专门核算,将单个研发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具体核算时研发成本应按不同的研发项目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项目发生的成本明细设置三级明细科目。如果研发活动的不同阶段由研发机构的多个部门完成,还应核算每个部门的成本开支情况。每个项目直接发生的成本直接归集计入该项目,不能直接归集的按合理的基础分配归入各个研发项目,并正确结转待完结研发项目和已完结研发项目的成本。

(3)研究活动的产出:取得成功后的研发项目,实现了价值增值,可以用现金流量折现、实物期权等方法估计其价值。对法人型的研发机构而言,通过市场交易形式实现收益。对企业内部的研发机构,研发成果以虚拟的内部交易形式实现。根据研发机构一定会计期间的研发投入产出情况,可以编制研发机构的收益表。

(4)研发机构的资产负债:对法人型的研发机构,研发成果收益直接归属于该研发机构,对企业内部的研发机构,研发项目成功后实现的收益可假定归属于研发机构。根据研发机构的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情况,编制其资产负债表,反映研发机构的财务状况。企业内部研发机构的资产负债、收益等财务报表信息可以内部财务报表的形式报送,也可以在对外的财务报表附注中批露。

总之,必须改变目前对研发经费仅进行简单的费用化或资本化处理,应按单个研发项目核算其明细成本及收益情况,为研发预算的编制和控制积累基础信息。

4.4 建立研发活动的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的研发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研发机构同时进行多個研发项目,并行工程、项目组合等研发流程方式的应用,使研发过程产生大量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研发活动还需要研发机构内部各部门的协作,也需要企业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因此企业应建立一个基于研发项目全过程、集成化的研发管理信息系统,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一个共享的信息平台。这不但保证了研发项目的顺利实施,而且通过与财务核算系统及ERP等管理软件无缝对接,可以方便快捷地收集、存储和处理研发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相关信息,为寻求研发活动的资源耗费规律提供一个基础信息平台。

5 结 论

为促进企业进行研发预算管理,解决研发预算编制的信息量不足问题,应根据研发活动的独立价值增值特性,通过对研发活动的项目化管理,研发资金的单独管理,改变研发经费的会计核算模式,构建研发预算的信息基础平台。基于价值链的预算基础平台的构建,除了可以积累研发预算编制所需的基础数据,从中发现研发资金使用的一般规律,为研发资金的预算控制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外。还可以通过对研发资金的单独管理,便于评价研发项目的投入产出情况,提高研发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明确了研发经费支出的方向和范围,便于企业研发强度的测度和所得税前加计扣除的计算,为企业申请税收优惠提供了充足的依据。最后,通过对研发机构财务状况和研发成果情况的核算,也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为投资者决策提供了很好的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Wilian E Sorder.Budgeting for R&D A Case for Monagement Science Methods[J]. Business Horizons,1970,13(3):31-38.

[2]陈劲.研发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冯延超,梁莱歆.基于价值链的门径式研发预算管理[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9):34-38.

[4]王志定.基于价值链管理的会计流程重构[J].价值工程,2006(6):35-38.

[5]新夫.基于价值链模型的R&D会计重构[J].会计之友,2005(06B):16-17.

项目评价论文范文第4篇

1.1目的意义

通过调查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明确评价区各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分析论证本项目与环境保护工作之间的矛盾,指出现实存在与潜在的环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针对本项目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之目的,同时也为做好新孟河建设及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2目标任务

(1)针对本项目营运期的环境影响做出评价结论。

(2)提出符合当地环境特征的环境对策、环境管理模式及环境监测方案。 2.编制依据

2.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00年4月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于2008年2月修正;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1995年10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水土保持法》,于2010年12月修正; (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 2.1-20

11、HJ 2.2-200

8、HJ 19-2011); (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暂停新建新孟河的通知》(国办发[2004]1号);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于2008年8月修正; (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2001年11月国务院令第326号修正 2.2 相关文件及技术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4);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环境》(HJ/T19-1997); (4)《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3.主要工作内容 3.1工作内容

(1)新孟河拓浚工程建设项目基础资料收集

a.项目情况系统了解,包括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包括工程量和工程布置,工艺设计等。

b.新孟河拓浚工程项目区自然状况,包括地形地貌、水系水文、气象条件、植被状况等。

c.新孟河拓浚工程建设对当地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拆迁情况、对当地植被水系的影响和对周边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d.新孟河拓浚工程目前建成的绿地系统、排水系统,及其效果分析。 (2)通过现场踏勘进行评价区域环境现状调查 a.主要施工内容(施工期间地表面大部分裸露,对此是否会导致水土流失)

b.项目场址附近主要是居住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分布,主要污染源调查 c.生物多样性调查,如鸟类、爬虫类、小兽类、两栖类、昆虫类种类及数量 d.本项目运行后排放的污水去向,是否达到对应的排放要求,对周围水体水质有无影响。

e.果岭等植草养护是否施用化肥和喷洒农药、杀虫剂,是否造成面源污染

f.草坪修剪及各类水泵、送排风机采取适当的减振、消声、隔声措施后是否会对周围居民产生不适感(噪音)

g.项目运营后,废气来源

(3)进行建设项目对环境介质(空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声环境、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分析与评价

(4)提出合理、实用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与对策; (5)给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7)编制环评报告书。

注意:公众参与贯穿全过程:征求公众对于钟山新孟河项目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的认识及重点关心的环境问题,以完善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

4.工作进度安排 分为4个阶段:

(1)资料收集、分析阶段,2012年10月8。

(2)前期研究阶段,2011年10月9。

(3)环境影响分析、评价阶段,2012年10月8日至2010年10月10。 (4)报告书编制阶段,2012年11月以后。 5.保障措施

(1)为确保新孟河拓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方参与此次工作的环评技术人员会认真研读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文件(包括最新公布、实施的技术导则、环境标准),对涉及评价的行为负起责任,全面履行委托合同要求。

(2)我方环评技术人员会尽快熟悉工程情况(包括建设单位提供的所有施工图纸及各有关工程资料),并就对其中技术细节的疑问(涉及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方面)坦诚求教,与贵公司做好适时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3)我方会适时召开环评工作开展的会议,对已完成部分进行阶段性总结,并认真部署下一阶段的任务,同时做好书面交底工作,以便工作程序有据可查。

(4)如在某一阶段发现问题,导致工作无法按照预期开展,我方会应灵活调整工作进程,合理利用时间,按要求完成工作。 6.可达性分析

我方在认真研读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与委托方有效沟通的基础上,认真撰写了此次钟山新孟河拓浚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案。该工作方案内容紧密结合建设项目特点,且与环评报告书要求相契合。工作进度安排合理,可操作性强。 综上所述,该项工作的开展具有可行性。 二. 保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对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在小组的组织下开展规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估。

2.成立技术小组,聘请专家进行指导

技术小组主要负责规划大纲、文本、图件的编制。及时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协助各部门做好管理工作。确定工作管理制度、原则等,参考相关规定,注意征求有关人员意见。

建设一支专家团队,将对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给出解决办法,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方案具有科学专业的依据。 3.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

对工作人员开展环境法制、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环境管理与政策、环境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环境规划与标准、重大国际环境问题与履约等环境战略和理论方面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 4.及时开展工作会议

在各部门的协助下进行工作分析,交流现阶段工作方案的实施进度,提出讨论并解决工作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交流工作心得,根据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对工作计划进行合理的修改,确保工作更有效、更及时的完成。 5.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使工作小组有充足的经济基础,免去后顾之忧,排除经济限制的难题,作出更好的规划。

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积极筹措建设资金。政府要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逐步增加投入,强化监管,发挥环保投入主体的作用。各级政府要把环保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正常支出科目,并逐年有所增加。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始终坚持利用市场和开放的机制,大力培育和引进多元投资主体,不断拓宽筹融资渠道,扩大投资规模。 6.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规划区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全名的环保意识,增强公众参与。开展环境普法教育和环境警示教育,增强公众环境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把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作为环境宣传教育的重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环境宣传教育要向农村扩展,逐步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 7.合理分配任务

项目评价论文范文第5篇

1.1 层次分析法计算步骤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元素的权重, 通常情况下可以按以下的步骤进行。

(1) 建立递阶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 构造出一个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在这个结构模型下, 复杂问题被分解为不同的元素, 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分成若干组, 形成不同的层次。同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元素起支配作用, 同时它又受到上一层次元素的支配。一个递阶层次结构一般由目标层A、准则层B和方案层C层构成, 从而确立清晰的分级指标体系, 它们分别表示如下:目标层A={B 1, B2, ⋅⋅⋅, Bn}准则层B={C 1, C2⋅⋅⋅, C, n}。

(2) 运用配对比较法。由专家对相关要素进行二二比较评分, 可得若干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测评标准采用9等级评分。

标度1-两个因素相比, 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标度3-一个因素比另一因素稍微重要;标度5-一个因素比另一因素较强 (明显重要;标度7-因素比另一个因素强烈重要标度9-一个因素比另一因素绝对 (极端) 重要;标度2、4、6、8-为以上各判断中, 相邻两判断的折中这样可得两两判断矩正A A=aij, 判断矩阵中的值应满足下列条件

(3) 运用方根法计算权重。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

计算Mi的n次方跟

将向量归一化,

则W=[W1, W2, ..., Wn]T即为所求的特征向量。

(4) 计算最大特征根。, (AW) i表示向量AW的第i个分量。

(5) 一致性检验。如果判断矩阵B具有完全一致性时, λmax=n, 但是, 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为了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需要计算它的一致性指标CI。

当CI=0时, 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反之, CI愈大, 就表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就越差。为了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 需要将CI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进行比较。一般而言, 1或2阶的判断矩阵总是具有完全一致性的。对于2阶以上的判断矩阵, 其一致性指标CI与同阶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之比, 称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例, 记为CR。一般地, 当CIRI=CR<0.10时, 就认为判断矩阵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否则, 当CI≥0.1时, 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 直到满意为止。

1.2 模糊评价计算步骤

模糊综合评价是对多种定性因素所影响的事物或现象做出总的评价, 即对评判对象的全体, 根据所给的条件, 给每个对象赋予一个实数, 通过总分法和加权平均等计算方法得到综合评分, 再据此排序。模糊综合评价通常按以下的步骤进行如下。

设评判对象为:P。

其因素集U={u1, u2⋅, ⋅⋅, u3},

评判等级集V={v1, v 2⋅, ⋅⋅, v3}。

对U中每一因素根据评判集中的等级指标进行模糊评判, 得到评判矩阵:

rij表示ui关于vj的隶属程度。 (U, V, R) 则构成了一个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确定各因素重要性指标 (也称权数) 后记为:

A={a1, a 2⋅, ⋅⋅, a3}, 满足

经归一化后, 得BB=={{bbb111, , , bbb 222, , , ⋅⋅⋅⋅⋅⋅⋅⋅⋅, , , bbbmmm}}于是可确定对象P的评判等级。

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目前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 有诸如主观赋值法、专家访谈法, 层次分析法、关系矩阵法、模糊评价法等多种方法, 不同的方法有其各自的适用模型。本文主要采用专家访谈法对该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指标进行确定。首先, 目制作专家意见咨询表, 其中包含该项目施工进度相关访谈内容和主要问题, 包括主观和客观问题, 争取做到专家意见咨询表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第二步, 选定行业内专家。通过对工程建设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 获得进度控制各重要性的相关信息。第三步向专家提供本次研究的主要背景情况, 并向他们提出问题, 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翔实记录。最后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专家访谈结果的处理。

利用所得数据, 根据各位专家对该项目进度控制各指标等级评定的结果进行计算, 并统计出各个指标下各个等级所占比例。经过模糊计算, 得指标权重值,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 项目总体模糊度评价。可以得出, 施工进度计划评价、施工进度检查评价评价、施工进度实施评价和施工进度调整评价评价, 从而确定整体评价。

3 项目评价

项目进度计划评价, 根据计划编制情况、计划落实情况、施工方案评审情况, 判断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是否合理, 达到预期目标, 得出项目进度计划评价.项目进度检查评价, 根据进度检查制度落实、进度检查报告、工程变更情况, 得出项目进度检查评价.项目进度实施评价, 主要包括实施制度落实情况、实施进度落实情况, 根据项目制度、进度的落实情况得出项目实施评价.在施工进度调度评价方面, 从整体数据看各项工作均执行情况, 尤其重大变更的相应进度调整处理, 以及项目整体进度的调整, 得出项目进度评价。

4 结语

一个项目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 这是项目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也是进行项目管理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进度管理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进度目标, 编制进度计划和资源供应计划, 进行进度控制, 在与质量、费用目标协调的基础上, 实现工期目标。本文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运用项目计划及控制论的原理, 综合分析了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与进度控制的原理与方法, 建立了进度计划控制评价体系, 得出有借鉴意义的评价方案。如何在实际项目进度控制中进一步加强协调工作, 还可以采取哪些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加强进度控制以避免进度延误, 需要在工程实践中再加以总结。

摘要:项目进度控制是一个项目成功实施的基础和重要因素, 一直是项目管理中十分关注的问题。它是项目能否成功, 按期发挥效益的关键。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 进度控制理论是进度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度控制理论的研究为企业有效控制项目进度提供了理论参考, 并起到通过控制项目进度达到控制项目成本和质量的作用。将项目进度控制的相关理论有效地应用于工程建设中, 可以很好地指导工程进度的实施, 保证工期的按时完成。本文通过对项目进度管理理论的研究, 分析如何将项目进度控制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运用到项目进度评价体系的建立中, 充分发挥项目进度控制理论在解决项目实际运作中的作用。

上一篇:体育投资论文下一篇:英语听说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