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加工实训总结范文

2023-07-14

特种加工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1.1 特种加工技术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来, 航空航天工业、核能工业、电子工业以及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众多产品均要求具备很高的强度质量比与性价比, 有些产品则要求在高温、高压、高速或腐蚀环境下长期而可靠的工作。为适应这一要求, 各种新结构、新材料与复杂的精密零件大量出现, 其结构形状愈来愈复杂, 材料性能愈来愈强韧, 精度要求愈来愈高, 表面完整性愈来愈严格。从而使机械制造部门面临一系列严峻的任务, 如解决各种难切削材料的加工问题, 解决各种特殊复杂表面的加工问题等。

在生产的迫切需求下, 人们通过各种渠道, 借助与多种能量形式, 探求新的工艺途径, 冲破传统统加工方法的束缚, 不断地探索、寻求各种新的加工方法, 于是一种本质上区别于传统加工的特种加工便应运而生。目前, 特种加工技术以成为机械制造技术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1.2 什么是特种加工技术

特种加工技术是直接借助电能、热能、声能、光能、电化学能、化学能以及特殊机械能等多种能量或其复合施加在工件的被加工部位上以实现材料切除的加工方法, 从而实现材料被去除、变形、改变性能等的非传统加工方法统称为特种加工。与传统机械加工方法相比具有许多独到之处。

(1) 加工范围不受材料物理、机械性能的限制, 能加工任何金属以及非金属材料。

(2) 易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 热应力、残余应力、冷作硬化、热影响区等均比较小。

(3) 易于加工复杂型面、微细表面以及柔性零件。

(4) 各种加工方法易复合形成新工艺方法, 便于推广应用。

特种加工技术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特种加工技术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就目前而言, 各种特种加工方法已达数十种, 其中也包含一些借助机械能切除材料, 但又不同与一般切削和磨削的加工方法, 如磨粒流加工、液体喷射流加工、磨粒喷射加工、磁磨粒加工等等。除了借助于化学能或机械能的加工方法以外, 大多数常用的特种加工方法均为直接利用电能或电能所产生的特种作用所进行的加工方法, 通常将这些方法统称为电加工。

可以预见,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 特种加工必将不断完善和迅速发展, 反过来又必将推动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 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机构, 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因此, 开设《特种加工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2《特种加工技术》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

2.1 高职院校《特种加工技术》教育现状

2.1.1 课程体系和布局本质上属于学科教学模式

(1) 从课程内容来看, 以理论知识为主体, 相比实践占的比例过大。

(2) 从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看, 课程教学没有按照技能实践和职业岗位的需要整合教材, 课程内容与工作需要相脱节。

(3) 从课程评价看, 是以笔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 并未根据学生制作的样本来评价。课程模式只是将理论课、实践课机械拼合, 平行叠加, 并未进行科学整合。在课程实施上也是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 规律和特点相违背的。

2.1.2 理论课与实践课缺乏科学的有机融合

(1) 开展顺序不科学。课程的展开顺序是先理论后实践。

(2) 理论实践相脱节。一方面, 学生前面学理论时对实践根本不了解, 没有实践背景和经验, 学习理论的目的性, 针对性, 动机性不强;另一方面, 实践教学滞后, 学生对学过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远远不够熟练。

(3) 由于受到资金, 设备, 师资等因素的制约, 每个学生实际操作动手的时间极为有限, 能训练的项目也受到了限制。大大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2 发展方向

(1) 按照职业岗位, 针对职业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 突出课程特点, 明确对学生的要求, 整合理论和实践。

(2)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自主编写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校本教材, 并且该教材必须和培养目标相吻合, 符合自身的特点。

(3) 改革教学方法,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 项目式教学, 采用任务驱动整合模式。任务驱动模式是指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为课程内容的组织模式。这些知识不是按照其本身的逻辑, 而是按照“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组织的。个体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学习相关知识, 学与做融为一体。要选择那些关键的、典型的, 符合职业教育需要, 真正能够培养学生能力的项目实施教学。项目的选择要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整合一定要坚持实践性原则;项目的选择要与学生当下特定的学习内容相关, 并与学生未来的职业时间相关联, 这样学生才会关注、思考, 并会按照和配合教师的要求去完成学习任务;项目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思考性, 即问题的设计必须有一定难度和思考空间, 而不是纯粹动作技能方面的问题, 只有这样的问题, 才能达到促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整合起来的目的。

实训项目的确定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单项训练项目训练学习相对应的理论, 学生做, 做了不懂老师教, 教完学生再学, 做到“教学做”合一。综合训练项目中, 把前面所用到的结合起来, 既可以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又可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当学生达到一定水平后, 可提供一些和生产相关的选修项目, 从而实现教学和生产的结合。

(4) 改革教学模式, 做到教学做一体, 教学性和生产性一体。“教学做合一”是一种优化的两类课型整合模式。早在两千多年前, 孔子就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思—习—行”相统一的过程, 强调“习行”的重要。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说和做”合一。美国的全国教育组织联合会曾推出一项十年计划, 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宣传从实践中教学, 即“边干边学”对今后美国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因而可以说教学做合一课程整合是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和极高的世界认同度的模式。

我们改革的目标应是突出“先会”这一实践能力培养环节, 然后才是“后懂”理论知识跟进, 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课程整合的根本要求。这样融教室、实验室、实训室于一体, 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 把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理实一体。教师和学生讲讲做做, 做做讲讲, 有时先讲后做, 有时先做后讲, 边学边做, 亦工亦学, 学完了以后当即通过。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要回到课堂上来讲, 予以解决。

(5) 改革考核方式, 引入证书和职业等级考核标准,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制, 严格考核,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种加工技术》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因此, 在高职教育中, 要不断探讨、更新教学模式, 从而发挥特《种加工技术》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随着近代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 各种新结构、新材料与复杂的精密零件大量出现, 使机械制造部门面临一系列严峻的任务, 特种加工技术应运而生。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机构, 势必要跟紧时代发展的脚步。本文简略阐述高职院校开设《特种加工技术》的必要性、现状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特种加工,高职院校,教学

参考文献

上一篇:会计沙盘实训总结下一篇:物流综合实训总结